二手皮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二手皮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袁青寫的 袁青時尚學 和須文蔚王文仁何致和張耀仁陳栢青陳啟民廖律清的 那一刻,我們改變了世界:31個實現自我、把握機會、創造人生的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德宏新闻网: 德宏新闻|德宏今日头条新闻资讯也說明:1994年你开创自己的事业,发现互联网并开始了你的互联网之路。... 赵丽颖综艺路透,紫色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遠流所出版 。

東海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呂佳珍所指導 吳玟綾的 功能意象轉換與環保程度對再製手工藝產品價值的影響 (2018),提出二手皮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再製手工藝產品、知覺價值、功能意象轉換、環保程度。

最後網站二手皮衣- 優惠推薦- 2022年6月| 蝦皮購物台灣則補充:你想找的網路人氣推薦二手皮衣商品就在蝦皮購物!買二手皮衣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網購超簡單!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二手皮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袁青時尚學

為了解決二手皮衣的問題,作者袁青 這樣論述:

  品味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它是氣質教養的根基。   女人追求、了解時尚。那男人呢?除了辣妹、跑車與球賽之外,從男孩成為男人,什麼是該懂得的品味關鍵?   當台灣男人還在一套休閒服走天下,時尚觀察家袁青就開始研究男人的優雅。多年來散見聯合報和雜誌的專欄深受喜愛,如今他以精闢的分析、觀察,找出適合台灣生活的時尚角度,搭配插畫,為男性指引正確的品味提昇之道。   除此之外,書中提出的「袁青經典款」,更藉由親身體驗,讓讀者感受時尚的力量,讓大家學會善用時尚策略,穿出品質和樹立自我的風格。 名人推薦   美容教主 牛爾   「消費高手」節目主持人 支藝樺   王艾莉設計負

責人 王艾莉   中國文化大學BBM時尚與品牌學程教授兼系主任、路易威登時尚集團前台灣區執行長 石靈慧   肯夢創辦人、漣漪人基金會董事長 朱平   GQ雜誌總編輯 杜祖業   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 徐莉玲   微風集團時尚總監 孫芸芸   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許益謙     喜事國際時尚集團執行長 馮亞敏   SEMI台灣區總裁 曹世綸   時尚大師 黃薇   溫慶珠流行事業總裁 溫慶珠   楊岸設計事務所主持人 楊岸   時尚DJ 劉軒   聯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二手皮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在家的時間變多就想來丟東西讓家裡更清爽,也檢討自己的消費習慣,以後真的不敢亂買了啦🙈

Business inquires 合作邀約 📩 [email protected]

About Sylvia:
FB: http://www.facebook.com/sylwang
IG: http://www.instagram.com/syl_115
Pixnet: https://sylviawang1105.pixnet.net/blog


這不是合作影片!

功能意象轉換與環保程度對再製手工藝產品價值的影響

為了解決二手皮衣的問題,作者吳玟綾 這樣論述:

環境保護與資源回收、循環再生是人們一直以來所重視的議題,更是我們對地球的責任,現今國內設計領域對於環保的研究多半為前端的綠色設計,鮮少在產品的後端:丟棄物與資源回收做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從國內外文獻中得出影響再製手工藝產品價值因素為:功能意向轉換(功能改變、造形改變)及環保程度,探討當價值提升時之間之關聯。研究方法主要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前期研究,透過環保高涉入族群進行手工藝產品代表圖之挑選;第二階段為正式研究,透過知覺價值量表作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發放與調查。本研究共回收442筆有效樣本,並透過敘述統計、信效度分析、成對樣本t檢定、多因子變異數進行相關分析,研究結果實證出,當再製手工藝產品的

情感價值提升時,「環保程度」與「功能意象轉換:功能改變、造形改變」會產生顯著性的影響;而再製手工藝產品的整體知覺價值提升時,「環保程度」與「功能改變」會對其產生顯著性的影響。關鍵字:再製手工藝產品、功能意象轉換、環保程度、知覺價值

那一刻,我們改變了世界:31個實現自我、把握機會、創造人生的故事

為了解決二手皮衣的問題,作者須文蔚王文仁何致和張耀仁陳栢青陳啟民廖律清 這樣論述:

  獻給新世紀的你  青春.熱情.夢想   胡適、林語堂、陳進、葉宏甲、嚴長壽、楊德昌;杜聰明、謝文達、蔡瑞月、林孝信、郭源治、利格拉樂.阿(女烏);楊逵、聶華苓、陳映真、李元貞、羅大佑、俞秀端;胡璉、江文也、林海峰、紀政、林懷民、張惠妹、林義傑;許世賢、釋證嚴、溫世仁、陳錦煌、連加恩、沈芯菱。   他們走在時代之前,勇於「創新」;他們懷抱「熱血」,全心全意做對的事;他們不畏傳統,「衝撞」出自己的天空;不怕艱難,一路「堅持」邁向理想;懷抱「悲憫」之心,為了讓世界更美好;他們,勇敢飛在屬於自己的藍天裡,創造了自己的人生故事,也撼動了當代與未來的世代。 作者簡介(依姓氏筆劃排列) 須文蔚/編撰者

  東吳大學法律系學士、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曾獲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創世紀詩創作獎優選獎與推薦獎、詩運獎、五四青年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等。著有詩集《旅次》、文學研究《臺灣數位文學論》、《臺灣文學傳播論》等。 王文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現任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曾獲東海文學獎報導文學組第三名,南瀛文學獎創作獎小說類佳作,府城文學獎新詩二獎。著有《現代與後現代的游移者──林燿德詩論》。 何致和   中國文化大學英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文學創作組畢業,現就讀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博士班。短篇小說

曾獲聯合報文學獎、寶島小說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短篇小說集《失去夜的那一夜》,長篇小說《白色城市的憂鬱》、《外島書》。譯有《巴別塔之犬》、《時間箭》、《白噪音》等英文小說。 張耀仁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畢業,現為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並於政治大學、世新大學等多所大專院校兼職任教。作品曾獲行政院文建會文學好書推廣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類創作及出版補助。著有短篇小說集《之後》、《親愛練習》等。 陳(木百)青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現就讀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曾獲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臺灣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

作品並曾入選《九十二年年度散文選》、《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臺灣文學選集》。 陳啟民   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研究所文學創作組畢業,現任職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從事縮短數位落差工作。曾獲東華文學獎小說組第一名,作品散見文學合集與報章媒體。 廖律清   輔仁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文學創作組畢業,現任職東華大學空間與文學研究室。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宗教文學獎等。著有《海豚的微笑》、《海豚時鐘》、《海洋紋身》等書。 序  青年,就是一種態度∕李允傑 序  百年青春夢∕盛治仁序  改變世界,從我開始∕王昱婷 序  飛在屬於自己的藍天∕須

文蔚 第一部 創新1.但開風氣不為先──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胡適∕王文仁撰寫2.兩腳踏東西文化──在亂世中苦學的林語堂∕何致和撰寫3.純粹藝術精神的女性之姿──台灣女畫家第一人陳進∕王文仁撰寫4.創造諸葛四郎的英雄──畫出台灣第一個漫畫偶像的葉宏甲∕張耀仁撰寫5.只想為台灣多做一些事──從傳達小弟到飯店總裁的嚴長壽∕廖律清撰寫6.掀起台灣新浪潮電影波濤──絕不妥協的獨立導演楊德昌∕張耀仁撰寫 第二部 熱血1.醫學的熱血在島內綿延──終結無醫村的杜聰明∕陳啟民撰寫2.在我背上有翅膀──飛行少年謝文達∕陳(木百)青撰寫3.蠍螫之舞──在舞蹈荒漠上跳舞的蔡瑞月∕陳(木百)青撰寫4.從第○期開始──衣

帶漸寬終不悔的林孝信∕廖律清撰寫5.燃燒的野球魂──以鬥志投球的郭源治∕陳啟民撰寫6.自我覺醒的女人──追求平等的排灣族女性利格拉樂.阿(女烏)∕張耀仁撰寫 第三部 衝撞1.逆風也不懼──壓不扁的玫瑰楊逵∕張耀仁撰寫2.她的溫柔與反叛──不斷流浪和衝撞的聶華苓∕陳啟民撰寫3.永遠守住堅持的理想──為弱小者代言的陳映真∕張耀仁撰寫4.她的自由和父權社會的枷鎖──李元貞愛女人也愛自己∕廖律清撰寫5.用音樂向世界射擊──脫下白袍穿上黑皮衣的羅大佑∕陳(木百)青撰寫6.焦炭能熔融黑金──霹靂女檢座俞秀端∕須文蔚撰寫 第四部 堅持1.狡如狐,猛如虎的常勝將軍──建設金門的現代恩主公胡璉∕陳啟民撰寫2.追

求總不如捨棄,我該徹底我自己!──築夢音樂家江文也∕王文仁撰寫3.圍不住的棋子──弈色林海峰∕∕ 廖律清撰寫4.奧運場上的黃色閃電──背著國旗跑的紀政∕陳啟民撰寫5.流浪者之歌──舞動台灣的林懷民∕須文蔚撰寫6.站在華語樂壇的高崗上──就是愛唱的張惠妹∕廖律清撰寫7.一雙腳跑遍天下──面對挑戰、脫隊而出的林義傑∕陳(木百)青撰寫 第五部 悲憫1.從懸壺濟世到為民服務──嘉義媽祖婆許世賢∕王文仁撰寫2.蠟燭不流淚──慈悲行者釋證嚴∕∕陳(木百)青撰寫3.世界只有一種人,就是需要關心的人──科技遊俠溫世仁∕王文仁撰寫4.文化是台灣的根──小鎮醫師陳錦煌∕王文仁撰寫5.撿海星的男孩──一人之力也可以

改變世界的連加恩∕陳(木百)青撰寫6.少女Online救貧困──有能力就幫助別人的沈芯菱∕陳啟民撰寫 序1 青年,就是一種態度∕李允傑(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委)   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政府有義務與責任扶持青年,並且盡全力提供一方沃土,讓青年有豐富多元的機會伸展志向、實踐夢想。青輔會自民國九十五年起,每年於三二九青年節前夕,舉辦的「青年公共參與獎」選拔表揚,更名為「青舵獎」,擴大表揚獎項,並定位為國家級青年表揚的最高獎項,用以表彰及形塑青年典範。「青舵獎」的得主們,在公共參與、志願服務、社區奉獻、國際行動及孝行美德等各方面,均有不凡且令人感佩的事蹟,足以成為社會青年的表率。   適逢中

華民國建國一百年,行政院以「民國一百年 民主新臺灣」為主軸,集結各部會規劃慶祝活動,以呈現臺灣的多元價值與創意。因此,結合民國一百年的「青舵獎」選拔表揚活動,青輔會特別規劃《那一刻,我們改變了世界》一書,以青年所代表的價值核心,藉由百年來青年英雄的事蹟,凸顯「青年,就是一種態度」的淬鍊意涵,找出永恆的臺灣青年精神,激勵當代與下一個百年的每個世代青年,勇於挺身為國家、社會奉獻一己之力。   《那一刻,我們改變了世界》說了三十一個精彩的故事,這些勵志故事的主角撼動世界時,都不到三十五歲。他們在亂世中,在貧困的年代,憑藉著青年的嶄新思維扭轉乾坤,開創新局。他們的故事絕對能說服大眾,讓年輕人「有感」、

「有FU」,更希望讓新生代的讀者得到激勵與啟發,願意投身與參與到臺灣的青年工作與志願服務。   我尤其看重這些故事中,像是漫畫大師葉宏甲、宗教家釋證嚴、女檢座俞秀端、青舵獎得主沈芯菱等人,他們都出身於貧困,卻能憑藉自身的努力與堅持,影響了時代。我希望能協助弱勢家庭的青年,有效輔導他們站起來、提升競爭力,不但脫貧,更能貢獻社會,創造奇蹟。   謹以這本書的出版,祝福中華民國一百歲生日快樂,更希望本書的故事能鼓舞更多新世代拿出青年的態度,不停歇地邁向前方,用自身美與善的故事,感染世人,創造新世紀。 序2 百年青春夢∕盛治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   接下建國一百年基金會執行長的任務後,每天腦

海裡都盤旋著:如何把英雄輩出的驕傲歷史重現在國人面前?又要如何在每位國人心中埋下夢想的種子,迎向下一個世紀?   去年年底,有一天,回憶起年少時讀過的〈與妻訣別書〉,把電腦連上網路,反覆細讀,心裡還是充滿了悸動。林覺民當時才二十四歲,孩子還小,太太有身孕,在千萬個不捨的心情下,在信中呼喚了愛妻四十九次,毅然與摯愛揮別,三天後從容就義,昂首走進史書中。在晚清晦暗的年代裡,犧牲生命,追求天下人幸福的,多是熱血的青年,方聲洞得年二十五歲,鄒容得年二十歲,秋瑾得年三十二歲,究竟是什麼樣的動力?什麼樣的夢想?讓他們願意用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去換取?我心中有了答案,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於是慶祝建國百年

之際,基金會接連推出兩支形象短片,分別命名為「林覺民篇」與「夢想篇」,說明了青年的夢想,造就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青年的熱情,創造了千萬甚至千千萬人的幸福。廣告播出後,獲得許多迴響,我發現百年前的青春夢,到今天依然有巨大的感染力。   當我拿到《那一刻,我們改變了世界》專書文稿,我將三十一篇青年故事細細閱讀後,發現作者群所闡述的,正是這一百年來三十一個精彩絕倫的青春夢想。而這本書所歸納出來:創新、熱血、堅持、衝撞、悲憫等五大態度,就是我一直積極在尋找與想標舉的價值。在英雄輩出,星光璀璨的一百年間,正因為這些少年英雄付出生命、歲月、創意、汗水,使我們能夠獲得幸福的生活,使我們可以驕傲地立足於世

界。   每一個閱讀本書的青年讀者,都是下一個世紀的主人,在喧囂與歡樂的各種慶典中,我們或許更應當沉澱心情,悄悄問問自己:「我的青春夢是什麼?」希望這本好書,能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夢。 序3 改變世界,從我開始∕王昱婷(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前主委)   馬英九總統的青年政策明白揭示,首要目標在「打造有利於臺灣青年求新求變與實踐夢想的環境」,因此建構青年全方位發展的平臺,鼓勵青年以創新、學習、參與、服務的精神,形塑新世代創意、多元、勇於開拓、勇於承擔的新風貌等,是青輔會持續努力執行的政策主軸。   因此,在青輔會任職的期間,我不時在思考:如何才能激發青年的熱情?如何才能展現青年的企圖心?如何才能彰

顯青年的創造力?進一步讓青年相信:「改變世界,從我開始!」   現今臺灣社會價值觀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固然很難看到像過去那種旗幟鮮明,以各種主義或理論改革社會的呼籲,但絕不代表新世代就是「草莓族」或是「御宅族」。在臺灣的青年身上,我們可以找到許多能改變世界、國家、社會與個人的動人特質。經過青輔會與編輯團隊的多次會議討論會,我們大致將這些特質,歸納為「創新」、「熱血」、「衝撞」、「堅持」與「悲憫」等五種態度,並精選一百年來三十一位精彩人物,講述他們在青年時期,以這些態度面對各種試煉,產生決定性轉變的關鍵因素。   我相信,每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都必須以新時代的青年為師。因為青年是新觀念的見證者,青年

的成長環境比之前任何一個世代都要更自由、富裕,更能接受與表現多元文化,他們的態度決定了國家社會未來的走向。   從本書的企劃發想、採訪寫作、文稿編輯以及美編後製等過程,我全程參與,在這九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面,我看到編輯團隊的辛苦付出,也為他們斐然的成績感到光榮與驕傲。他們讓我知道,原來政府出版品可以有一個全新的風貌,既能文學,也可以藝術,更重要的是他們寫出了三十一篇可讀性極高,有血有淚有情感,深深撼動人心的故事;更讓我們相信,青年的力量能夠撼動世界。   希望身為讀者的你能和我一樣,把這本書擺在生命中很重要的位置,當我們開始對人生產生一些猶疑的時候,可以將這本書從書櫃裡取出,選取一個適合的態度,

進而改變世界。 編者序 飛在屬於自己的藍天--給我身邊的青年朋友們∕須文蔚(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   在大學教書十年了,發現身邊出現愈來愈多彼德潘。  問學生:「畢業後有什麼計畫?」  多半的答案是,考研究所,當兵或是考公職。  如果問學生:「什麼時候要成家?」  標準答案是,傻笑:「還早吧!」   在我研究計畫室專任的貞育說,畢業後,她是班上唯一穩定工作兩年的幸運兒,絕大多數的同學都還在摸索。   不只在摸索吧,我總覺得,我的學生們其實是在延緩青春期,拒絕長大。   八○年代,美國心理學家Dan Kiley就出版了《拒絕長大的男人》(The Peter Pan Syndrome: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一書,提出了「小飛俠症候群」的觀念,形容當代社會中,愈來愈多成年人自我中心、依賴心強、拒絕承諾、續航力不足,總之不願意社會化,總覺得要他負擔社會或家庭責任,為時過早。   當青輔會打算在建國一百年,出一本專刊,講述精彩的青年故事時,我突然有一種很強的衝動,想進行一個研究,瞭解那些曾經深刻影響我們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或是軍事家等,在三十五歲以前已經有哪些不俗的成就與貢獻?如何激勵與騷動了當代青年的靈魂?又是如何風起雲湧地撼動了時代?   方向出現了,經歷了繁複的資料蒐集,兩次的焦點團體討論,我們發現,在一百年的歷史長河裡確實有許多少年英

雄,他們具有創新、熱血、衝撞、堅持與悲憫的態度,在青年時期就已經摶扶搖而上藍天,告別了童話裡的「永無鄉」(Neverland),在風雨飄搖的國度裡,在紛紛擾攘的社會中,實現理念,改造國家,展現美好。   一九一三年,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聽說袁世凱要稱帝,於是和義憤填膺的同班同學翁俊明遠赴北京,打算把霍亂病原投入水源刺殺袁世凱,雖然沒有成功,但留下一則傳奇,那年他二十歲。   一九一七年,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使我們今天能夠「我筆寫我口」,順利將西方先進的民主、科學、哲學與文藝思潮轉化到東方,那年他二十六歲。   一九三四年,陳進以《合奏》入圍日本第十五屆帝展,成為第一位入圍的臺灣女畫家

,讓日本人驚訝在大海之南,竟然有如此美麗的筆觸!那年她二十七歲。   一九三六年,江文也以管弦樂〈臺灣舞曲〉在「奧林匹克國際音樂比賽」,用臺灣山林的聲音與抒情,一舉拿下作曲類的特別獎,那年他二十六歲。   一九四三年,第十一師師長胡璉,在鄂西保衛戰中死守石牌要塞,阻止日軍從長江三峽進窺重慶,維繫了國家的命運,那年他三十五歲。   一九六五年,從臺灣隻身赴日的林海峰,在吳清源的啟發與引領下,緘默地在棋盤上接連突圍,擊敗當時日本圍棋泰斗田榮男,成為日本圍棋史上最年輕的名人得主,那年他二十三歲。   一九七○年,相信科學可以救國的林孝信,在物資缺乏的年代,以一腔熱血與堅持,聚集臺灣留學生合辦《科學月

刊》,至今發行已逾四十載,讓科學知識在故鄉生根普及,那年他二十三歲。   一九七三年,林懷民創辦了華人世界第一個專業的現代舞團「雲門舞集」,讓臺灣現代表演藝術深刻、活潑與動人,雲門更舞遍臺灣各城鄉,成為臺灣人集體的記憶,那年他二十六歲。   一九七五年,只有高中學歷的嚴長壽,因為服務態度出眾,成為美國運通臺灣區總經理,那年他二十八歲。   一九八一年,臺大醫學系畢業的陳錦煌,放棄人人稱羨的工作,回到家鄉嘉義新港鄉開設內兒科診所,其後創立新港文教基金會,讓小鎮新生,鼓舞了無數的臺灣社區營造工作者,那年他二十九歲。   二○○一年,沈芯菱發現家鄉文旦年年滯銷,於是自行設計網站,以網路的力量行銷文旦

,到二○○八年止,一共銷售出六十多萬斤文旦,那年她十二歲。   二○○二年,外交役男連加恩奉赴布吉納法索,他希望改善當地窮困的狀況,不但籌建孤兒院,開水井,提供公共衛生知識,並興辦用二手衣換垃圾等環保活動,那年他二十六歲。   在時空中上下求索的過程中,藉由寫作這些精彩人物青年時期的故事,我們重新擦亮他們的名字,重新說出了一些年少輕狂,一些熱血沸騰,一些衝撞現實,以及一些還不為人知,卻有著激勵人心作用的故事。   謝謝年輕的作家何致和、張耀仁、王文仁、廖律清、陳啟民、陳(木百)青願意像接力賽般,用不同的風格,一樣抒情的手法,一改人物傳記過於枯燥或散文化的筆調,站在認真的調查與訪問基礎上,娓娓道

出一個個有對話與場景的精彩故事。   更要謝謝曾給予這本書建議的朋友們,李金蓮、鄭林鐘、陳鴻圖、梁學渡、戴豪君、劉淑貞、朱宥勳。在兩次的焦點團體討論中,你們遼闊的視野,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以及充滿創意的腦力激盪,甚至在會後鍥而不捨地來信推薦名單,為了一些落榜名人發出的「哀嘆」,都讓我們在編寫時,更為鄭重,也更珍惜每一則能夠寫下的故事。   感謝青輔會李允傑主委、王昱婷前主委與會內長官的開明,讓這本充滿挑戰意味,反映多元價值的專書,能夠出版。遠流出版公司的王榮文董事長支持這本書,參與焦點團體討論,也讓人感動不已。曾文娟總監協調與帶領的團隊,多誠、麗玲、維君,用專業與縝密的態度編輯這本書,反覆的討

論與稿件往返,讓得過許多文學獎的作者群嘗盡了退稿與修稿的苦楚,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其實也反映了編輯群身上優美與細膩的文化價值。也要感謝財團法人中央通訊社陳申青社長,提供許多深具意義的照片,讓書的內容更豐富與完整。   在跨越到一百年的冬夜,批閱一篇篇故事,忍不住在「臉書」上問朋友們:「你們拒絕長大嗎?」   有朋友說:「我周遭有不少這樣的人!」   有畢業多年的學生說:「我才買了一臺蝙蝠車,要命!」   有位新娘子說:「我拒絕長大,但希望小飛俠隨著時間,可以有一天慢慢變成超人!」   看來「Kidult」這種集kid(小孩)與adult(成人)於一身的現象,是臺灣青年的集體成長經驗。往好處想,

在新一代的臺灣青年身上,大人也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們永遠不老,永遠充滿創新、熱血與衝撞的力道,應當是臺灣開創下一個黃金年代的精神。   但是臺灣的小飛俠不能一直停留在童話國度裡,講完了三十一個百年來的青年故事,彰顯出決定中華民國歷史的五個價值與態度。不是要青年去複製或模仿,而是希望年輕人起身去貼近土地,願意承擔,能夠堅持,心懷悲憫,帶領臺灣航向下一個一百年。   謹以這本書獻給我身邊的青年們:「勇敢飛翔!飛在屬於自己的藍天。」 焦炭能熔融黑金──霹靂女檢座俞秀端 須文蔚 撰寫人物小傳俞秀端(一九六六年~),出生在臺北縣雙溪

鄉的礦工家庭。一九七五年罹患紅斑性狼瘡,國一就因健康因素休學,陪父親賣菜,到工廠做工。積穗國中補校、北一女中補校、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沒有因為病痛而放棄她的理想,一九九五年先後通過土地專業代理人、公務員高等考試、律師高考及司法人員特考。通過第三十五期司法官訓練後,一九九七年底分發到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擔任檢察官。先後擔任過婦幼專組、檢肅黑金及重大經濟犯罪專組檢察官、基隆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臺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現擔任法務部長辦公室主任檢察官。曾偵辦信義區電梯之狼案、國華人壽違法貸款案、中興銀行王玉雲父子違法放貸案、力霸弊案、臺北市道路維護工程官商勾結弊案、北投纜車弊案,都以無比魄力,深獲社會矚目,

二○○五年榮膺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崩塌的青春礦坑一九九二年冬天,俞秀端在臺大醫院十二樓的病房看著窗外,夜色像散戲時舞臺大幕匆匆遮蔽一切,不遠處的汽車、路樹、建築一瞬間都塌陷在黑暗中。才二十六歲的她,罹患紅斑性狼瘡已經十六年,數不清的急診、住院、化療,別人的青春是充盈著戀愛、事業與歡笑的礦藏,而她的青春礦坑裡不但空空如也,更不斷發生災變,把她埋進了暗無天日的地層深處。她剛剛做完關節固定術,把關節裡損壞的組織切除。骨科醫生安慰她:「手術後,走路會較不方便,以後能站就不要走,能坐就不要站,能躺就不要坐。」她完全不知道還有什麼幸福可言?化療讓她掉光了頭髮,長期服用類固醇,使得一張臉臃腫不堪。動過手術

後可以拄著柺杖走路,但是免疫力過低,無法癒合的傷口,彷彿呲裂的大嘴,嘲笑著她。十歲發病後,生活裡總是充斥著血色。她因為血小板過低,經常流鼻血,鮮紅的鼻血繼續淌著,一、兩個小時都停不下來。好幾次,老師只能匆匆忙忙去叫媽媽,要媽媽趕快送她到大醫院。病房從此成為看守所。她沒有犯錯,循規蹈矩過日子,但每隔一陣子總是會「再犯」。有位醫生看過驗血報告後,憂心忡忡地告誡:「要小心,如果自發性出血在腦部,那就是中風。」在沒有全民健保的年代,要維護她懸絲般的性命,父母只能舉債來付醫藥費。雪上加霜的是,一九七八年礦場倒閉了,十三歲就當礦工的父親讓老闆倒了好幾個月薪水,母親為了生活只得去找親戚借錢,父親覺得沒面子,

於是經常爭吵。國一的她決定休學,早上跟父親去市場賣菜,下午到工廠做工,裁縫、平車、高周波……什麼工作都不拒絕。到國中補校復學,考上北一女夜補校,從中興法商法律系前五名畢業,卻完全沒有體力考高考。她咀嚼苦澀到二十六歲,從樂天知命,到全然絕望。俞秀端望著已經黑暗下來的街景,窗戶上、病房裡,慘白的燈光映照出她憎恨的自己──乾枯的假髮,浮腫的臉龐,沒有表情的面孔。她問影中人:「如果是這種毫無品質、看不見未來的生活周而復始,那麼生命該不該繼續?」無助的她,接連好幾天都想著:「該不該打開窗,往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