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出生年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亞當出生年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ZechariaSitchin寫的 【完全指南 地球編年史全系列】(八冊):《第12個天體》、《通往天國的階梯》、《眾神與人類的戰爭》、《失落的國度》、《當時間開始》、《宇宙密碼》、《完結日‧善惡大決戰與回歸的預言》、《地球編年史完全指南》 和哈拉瑞的 人類三部曲(3冊,獨家加贈「無時效週誌筆記本」):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從亞當到耶穌有多少年?也說明:亞當 在諾亞出生前126 年去世;塞特在諾亞出生前14 年去世。 ... 記載耶穌的出生日期,但大多數聖經學者都認為耶穌的出生年份在公元前6 至4 年之間。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星球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謝世宗所指導 留婷婷的 虛擬實境——論澳門小說中的賭城空間建構與重層身體想像 (2020),提出亞當出生年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虛擬實境、澳門文學、賭場資本主義、空間書寫、身體想像、精神結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王惠珍所指導 沈信宏的 東亞流動中臺灣文化人的文化身分與位置──以洪炎秋為例 (2012),提出因為有 洪炎秋、文化身分、文化位置、東亞流動、日語、淪陷區、在京臺灣人、政治資本、周作人的重點而找出了 亞當出生年份的解答。

最後網站基督徒指出遗传学的突破表明亚当和夏娃与进化并不矛盾則補充:生肖鸡年生肖最佳年份:鸡年中哪年出生的人最走运,幸福美满! 智语风水学. 生肖鸡年生肖最佳年份:鸡年中哪年出生的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亞當出生年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完全指南 地球編年史全系列】(八冊):《第12個天體》、《通往天國的階梯》、《眾神與人類的戰爭》、《失落的國度》、《當時間開始》、《宇宙密碼》、《完結日‧善惡大決戰與回歸的預言》、《地球編年史完全指南》

為了解決亞當出生年份的問題,作者ZechariaSitchin 這樣論述:

  本套書組合:《第12個天體:地球編年史第一部》+《通往天國的階梯:地球編年史第二部(全新校譯版)》+《眾神與人類的戰爭:地球編年史第三部(全新校譯版)》+《失落的國度:地球編年史第四部(全新校譯版)》+《當時間開始:地球編年史第五部(全新校譯版)》+《宇宙密碼:地球編年史第六部(全新校譯版)》+《完結日‧善惡大決戰與回歸的預言:地球編年史第七部(全新校譯版)》+《地球編年史完全指南:從A到Z,讓你秒懂外星文明與人類祖先歷史關鍵元素》   【完整收錄】   撒迦利亞‧西琴博士,暢銷全球40年   徹底顛覆世界宇宙觀和歷史觀的全系列作品   《地球編年史全系列(一~七冊)

》+《地球編年史完全指南》!   在《地球編年史全系列(一~七冊)》中,撒迦利亞‧西琴博士收集了大量有關人類古代文明的資料,地域範圍從近東、非洲、歐洲到美洲,內容涵蓋了神話、宗教、天文學及遺傳學等學術領域。   而《地球編年史完全指南》則按照字母順序解釋了近900條名詞,總結並補充橫跨地球編年史系列全七冊的重要知識與觀念,帶你快速看懂複雜的阿努納奇眾神、人類與地域的關係,同時包含西琴博士的特殊及創新觀點,是瀏覽本系列全七冊不可或缺的實用工具。   打開地球與人類起源的大門   眾神與人們的故事,就是地球與人類的整體歷史   -------------------------------

----   《第12個天體:地球編年史第一部》   精通楔形文字的撒迦利亞‧西琴博士,   以《聖經》故事與蘇美文化、巴比倫泥板的古老文獻提出   無可爭辯的文獻證據:關於地球的起源和人類來自外星的祖先   看得見證據的《創世記》   伊甸園、大洪水以及《聖經》中的故事是史實而非神話   《第十二個天體》30週年紀念版,   這部啟示性的大師級著作,將永遠改變人類的歷史觀和命運觀。   「我寫作的唯一動力和渴望,就是還原《聖經》中的真實身分。」──撒迦利亞‧西琴   人類是怎麼出現的?亞當又是按照誰的形象做出來的?   近年來不斷發現的證據與資訊,向我們顯示:一個更先進的外來文明

,曾經居住在我們的星球上。   西琴博士畢生致力於人類起源的研究。他精通蘇美楔形文字、希伯來語、阿卡德語和歐洲的各種語言,研究遍及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馬雅文化等領域,並綜合考古、古天文學、東方學與「聖經學」的最新發現,在歷經三十年嚴謹的研究探索,他向世人還原《創世記》的故事是事實而非神話,重新建構了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歷程,證明神祕的第十大行星「尼比魯」的存在。他揭露天界間的諸神,從地球進行太空旅行的祕密,以及神以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人類的歷史。   ◎ 納菲力姆──來自遙遠外星的淘金者──是如何創造出和他們樣貌相近的地球生物的?   ◎ 希臘詞彙中的人類(anthropos)的意思是「總

是仰望的生物」?   ◎ 源於古代蘇美的e.ri.du一詞的earth(大地、地球),本意竟是遙遠的家?   ◎ 天上的「諸神」,曾在13000年前引發大洪水來毀滅人類嗎?   ◎ 當「他們」的星球每3600年靠近地球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聖經》與科學之間,是互相矛盾的嗎?   ◎ 在這浩瀚宇宙中,我們真的不是孤獨的嗎?   《地球編年史》的第一部《第十二個天體》,彙集《聖經》故事與蘇美文化、巴比倫泥板的古老文獻,挑戰了現存人類的生命起源論,顛覆了傳統的宇宙觀,也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視野。 各界佳評   「在所有講述地球起源的書中,這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部,它是空前的。」──

《東‧西》雜誌(East-West Magazine)   「重量級的學者組合……數千年來,祭司、詩人和科學家都曾努力解釋生命從何而來……現在,一位公認的大師,知名學者,帶著一個最為驚人的理論來到我們面前。」──美國合眾新聞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刺激……難以置信……激進主義……但你不得不相信」──《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   《通往天國的階梯:地球編年史第二部(全新校譯版)》   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聖城耶路撒冷……   星際旅者的太空航標

,揭開人類尋找的永生祕密   自古人類一直在思考,   浩瀚宇宙中最難解的大哉問:生命……以及來世。   埃及巨大的吉薩金字塔,原來又被稱為「通往天國的階梯」?   它是法老王進入永生的門戶嗎?   還是星際旅者為了登陸地球所建的通訊基地?   地球上的人類是由「謎之行星」尼比魯的外星淘金者創造出來的,但被當成「原始工人」的人類,卻擅自摘取了「知識之果」,於是被神逐出伊甸園。自此,人類在地球上繁衍,生生不息,但卻失去了永生的恩寵。自古以來,人類一直想掙脫死亡的陰影,渴望有一天能重返伊甸園,或在地球上某個隱祕的角落,尋獲不老的青春之泉。   人類,如何才能重返永生的伊甸園,加入諸神的行列

?      西琴博士畢生致力於人類起源的研究,在《通往天國的階梯》中,解答了千古以來的永生之謎。從大量蘇美及近東史詩、埃及金字塔經文、希臘神話、聖經事件等等古老文獻中的線索,抽絲剝繭,揭開了金字塔與法老王永生的祕密,揭露當今埃及考古學的謬誤;帶領讀者,循著獅身人面像的凝視,探尋遠古諸神阿努納奇在地球上的太空站和登陸區。他認為,只有阿努納奇──第十二個天體上的物種,人類的創造者,才真正掌握著永生的權柄。 各界佳評   「考察全面,極有說服力……這一次,西琴把目光從蘇美轉向埃及,解開金字塔的謎團,向我們揭露古人建造金字塔的真正目的。」──《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極富挑戰和吸引力,非讀不可! 這是西琴大師充滿熱誠的研究,是繼《第十二個天體》後又一次傑出的表現,令人目不轉睛……他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棒。」──《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令人印象深刻,讓人不得不再次思考宇宙與生命的大哉問。」──美國合眾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第十二個天體》揭示一個真相:地球上的人類是由『謎之行星』尼比魯的外星淘金者創造出來的,但被當成『原始工人』的人類卻擅自摘取了『知識之果』,於是被逐出伊甸園。『知識之果』究竟蘊含什麼知識,讓『神』不願人類知道? 答案正是原始工人自我繁殖

的能力。從此,人類在地球上崛起。而伊甸園還有另一種禁果:『生命之果』。此時,人類最大的夢想就是重返伊甸園,或在地球上某個隱祕的角落尋獲可讓人類永生的青春之泉。《通往天國的階梯》對這個敏感而重大的問題,有著揭開生命和來生的超級答案!不得不信,令人佩服!西琴在這本書裡,繼續他開創性的《地球編年史》奇異旅程。」──《書目雜誌》(Booklist)   -----------------------------------   《眾神與人類的戰爭:地球編年史第三部(全新校譯版)》   眾神曾經親臨戰場,為了地球的統治權而發動戰爭,   竟然意外引發了消滅蘇美文明的核爆?   西琴博士以蘇美文獻驗

證《聖經》故事,   重現星際眾神主掌下的地球與人類文明變化   ‧人類的好戰本性,其實源自外星眾神?   尼比魯星的阿努納奇眾神,為了拯救母星球而來到地球淘金,同時也不斷繁衍後代。   眾神為了爭奪統治繼承權而亂倫,所造就的複雜血脈關係,又引發一連串的爭權之戰……   以「原始工人」之名被創造出來的人類,自然也被捲入其中……   西琴博士在《眾神與人類的戰爭》中,重塑了當時發生在地球和天國的所有事件,資料來源包括目擊者所紀錄的文獻,而這些故事也被記載在《聖經.創世記》中。書中講述了眾神之間的對抗和野心如何越演越烈,最後失去控制,導致了地球上第一次使用核彈──大約四千年前,一場無意中產生

的巨大災難,毀滅了人類的文明。   ‧埃及、希臘與印度的神譜,有哪些雷同之處?   ‧在大洪水之後,為何地球的農牧業會開始繁榮發展?   ‧眾神如何分配地球的領地?為何會引發一次又一次的金字塔大戰?   ‧金字塔內部的密室及通道,是為何及如何建造而成的?   ‧亞伯拉罕的真實身分及肩負的使命為何?   ‧《聖經》裡的所多瑪和蛾摩拉遺址,就在蘇美嗎?   本書將一一解密! 好評推薦   「《地球編年史》繼續其偉大的進程,為我們展開了眾神統治地球時發生的世界大戰,乃至星際大戰。這將是一部最重要,也最受爭議的史詩大作……值得一讀! 」——《銳評》雜誌(Critical Review)   

「大洪水、特洛伊戰爭、罪惡之城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毀滅……西琴全景式的還原了上古時代諸神與人類共同參與的世界大戰,其真實性令人震撼。」 ——《每日鏡報》(Daily Mirror)   「有幾個因素讓西琴的作品與其他相關主題的作品截然不同。首先就是他的語言能力,他不僅精通幾種現代語言,得以在其他學者的作品原文中進行查閱,還熟知古蘇美語、埃及語、希伯來語和其他古代語言。   在出版之前,他經歷了三十年的學術研究和實際調查,為此作品賦予了非比尋常的透澈觀點,也對過往的理論進行了靈活的修整。作者對最早期文獻和實物的追尋,也讓書中豐富的圖片和素描成為可能,其中包含大量的石版、石碑、壁畫、陶器、紋章等。

它們貫穿首尾,提供了重要的可見證據……作者並沒有假裝自己解決了困擾研究者近百年的所有問題,但他提供了許多新的線索。」 ——羅斯瑪麗.德克爾(Rosemary Decker),歷史學家和研究者   -----------------------------------   《失落的國度:地球編年史第四部(全新校譯版)》   ──尋找中美洲馬雅文化的源頭   西琴博士比對中南美洲史前遺蹟與編年史文獻,挖掘出它們在數千年前與蘇美、埃及文明的關聯,包括:抵達美洲的最早移民、馬雅文明與曆法的起源、馬丘比丘的古王朝、安地斯山區的蘇美印記、到中美洲尋找新天地的埃及蛇神……   ‧新舊大陸之間,有著五

千年以上的關聯   當年,西班牙人來到這片新大陸,卻意外發現此處的文明與舊大陸非常相似,而且瞭解得越深入,這些文明看起來就越像是承襲自古代的近東。到底是如何、何時,又是為什麼會有如此偉大的文明出現在新大陸上?西琴博士認為,一切都是因為地球上確實存在「那些從太空來到地球」的阿努納奇。   中南美洲看似孤立的史前文明,其實與這個星球上所有神和人的傳說源於一體。蘇美/西臺文明中的阿達德/特舒蔔,在南美文明中是以印加創造神「維拉科查」的面貌出現;蘇美/埃及文明中的寧吉什西達/圖特,則是中美洲文明中的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兩者串連起來,則解開了中美洲當地充滿非洲色彩的奧爾梅克文明之謎。   ‧墨

西哥日月金字塔是埃及吉薩金字塔的翻版?   ‧中美洲是流浪者該隱的國度?   ‧埃及蛇神是馬雅曆法的傳授者?   ‧的的喀喀湖是史前銅錫冶金業的首都?   ‧馬丘比丘是傳說中坦普托科王朝的所在地?   ‧奧蘭太坦波是阿努納奇的登陸點?   你將在本書找到答案! 好評推薦   「《地球編年史》關注的焦點終於轉移到了美洲……而一切依然如此神奇!」──《燈塔》季刊(The Beacon)   「以高度的科學知識,完成對美洲史前文明的探索,令人難忘。」──《科學與宗教新聞》雜誌(Science & Religion News)   「有幾個因素讓西琴的作品與其他相關主題的作品截然不同

。首先就是他的語言能力,他不僅精通幾種現代語言,得以在其他學者的作品原文中進行查閱,還熟知古蘇美語、埃及語、希伯來語和其他古代語言。   在出版之前,他經歷了三十年的學術研究和實際調查,為此作品賦予了非比尋常的透澈觀點,也對過往的理論進行了靈活的修整。作者對最早期文獻和實物的追尋,也讓書中豐富的圖片和素描成為可能,其中包含大量的石版、石碑、壁畫、陶器、紋章等。它們貫穿首尾,提供了重要的可見證據……作者並沒有假裝自己解決了困擾研究者近百年的所有問題,但他提供了許多新的線索。 」——羅斯瑪麗.德克爾(Rosemary Decker),歷史學家和研究者   -------------------

----------------   《當時間開始:地球編年史第五部(全新校譯版)》   ──人類如何開始測量及計算地球時間?   追溯地球時間與天體時間的緊密關聯   這一次,西琴博士挖掘各地史前巨石陣及古神廟的建造史,探查建築朝向與曆法演變的關係,包括:地球時間與天體時間的關聯、巨石陣的天文觀測功能、蘇美王古蒂亞奉神命建造新廟的過程、埃及曆法的轉變、被流放的神與曆法的關係、隨著白羊宮時代到來的改變……   ◎為何各地古文明都知道黃道十二宮的概念?   當初,阿努納奇來到地球之後,為了連接神聖時間(尼比魯繞日一圈的三千六百個地球年)和地球時間(地球的一年),將黃道帶劃分為符合太陽系成

員數量的十二宮,設計了天體時間。然而,春分日的日出點位置持續移動,每隔兩千一百六十年,就會從一個黃道宮移進另一個黃道宮。隨著新黃道宮時代一起到來的,是什麼命運的預兆?是幸福或劇變?是地球上舊秩序的終結,還是新秩序的開始?還是沒有任何改變?在地球上,又留下了多少阿努納奇用於觀測日月和其他星體的起落,以測算時間的古老建築物呢?   ‧誰是英國史前巨石陣的建造者?   ‧美索不達米亞神廟的修建特色為何?   ‧蘇美王古蒂亞也設置了巨石陣嗎?    ‧中南美洲的古岩畫中藏有天文意涵?   ‧中南美洲的圓形觀測臺是誰建造的?   ‧埃及曆法曾隨著統治神的轉換而改變嗎?   ‧天象變化與地上權力的改變有

關嗎?   這一切的答案,都在本書中! 好評推薦   「在本書中,西琴超越了自己。他緊緊抓住一個令人吃驚的天文單位,將其濃縮在書中,讓我們在極小的篇幅中穿越古今。」──《銳評》(Critical Review)   「本書揭示了外星眾神刻寫在石頭上的字跡。」──《阿斯塔拉之聲》(Voice of Astara)   「這位飽學之士冷靜、艱苦的工作,再一次造成狂熱的轟動效果。他對古代文獻的解讀真誠而令人信服,具有深厚的意涵,確實是一項顯著的成果。」 ——《伍斯特晚報》(Worcester Evening News)   「有幾個因素讓西琴的作品與其他相關主題的作品截然不同。首先就是他

的語言能力,他不僅精通幾種現代語言,得以在其他學者的作品原文中進行查閱,還熟知古蘇美語、埃及語、希伯來語和其他古代語言。   在出版之前,他經歷了三十年的學術研究和實際調查,為此作品賦予了非比尋常的透澈觀點,也對過往的理論進行了靈活的修整。作者對最早期文獻和實物的追尋,也讓書中豐富的圖片和素描成為可能,其中包含大量的石版、石碑、壁畫、陶器、紋章等。它們貫穿首尾,提供了重要的可見證據……作者並沒有假裝自己解決了困擾研究者近百年的所有問題,但他提供了許多新的線索。 」——羅斯瑪麗.德克爾(Rosemary Decker),歷史學家和研究者   -------------------------

----------   《宇宙密碼:地球編年史第六部(全新校譯版)》   ──尋找宇宙的共同語言   人類的基因裡有著與宇宙的關聯?   在本書中,西琴博士回溯蘇美的古老文獻與傳說,述說神的天命與半神的命運之差異、死亡與復活的故事,同時探究人類基因的來源、字母表的誕生過程、解開《聖經》之密碼的關鍵、聖經先知的預言與史實的對照、耶路撒冷特殊的命運,以及古代近東各國興衰起伏之命運的源頭。   ◎揭開古文獻裡隱藏的密碼、神祕數字和預言   西琴博士將遺傳學的最新進展,應用到幾千年前的經文中,證明人類不僅在地球上進化,也是「星星之子」,是宇宙生命準則的產物,也受其約束。   他提出一種革命性

的理論,認為阿努納奇運用「生物-數字-字母」代碼,來為祕密知識編碼。阿努納奇將這些知識傳授給以諾等被選中的少數人士,並由這些人來創建科學資料的儲存庫,在適當的時候授予人類。這些資料也構成了預言的基礎。西琴博士在預定的天命與各種可選擇的命運之間的微妙平衡中,確定了天體和地球事務的轉折點。他揭露了預言的奧祕,並掀開長期掩蓋了歷史真相的那些誤解迷霧,同時揭示將人類與宇宙連結起來的「主要密碼」。   書中重申《創世記》及其來源的《聖經》記述的完整性,以及蘇美的《創世史詩》對「生命種子」起源的描述,確認了古代蘇美宇宙學家們的斷言:從尼比魯星帶到太陽系的生命種子,實際上是在天體碰撞時期植入地球的。因而,

我們(那個種子的產品)是宇宙密碼的一部分。   本書最突出的發現之一是,由二十二個希伯來字母所組成的字母表,是在模仿人類的二十二對染色體。此外,希伯來文字透過模仿組成蛋白質的三個核酸,創造出由三個字母組成的動詞結構設計。這終將讓我們明白,那些「創造」我們的神,只是從另一個空間來的、使我們和宇宙得以連結的信使。   ‧蘇美王吉爾伽美什為何無法獲得永生?   ‧命運與黃道星宮有何關聯?   ‧木乃伊的製法真的源自埃及嗎?   ‧源自父系和母系的人類基因,各有什麼重要性?   ‧希伯來字母表是在模仿人類的二十二對染色體?   ‧《聖經》裡的關鍵密碼其實是數字?   ‧亞伯拉罕與馬杜克的命運在哈蘭

城交錯?   ‧耶路撒冷最初是眾神的登陸點?   本書將揭開所有的祕辛! 好評推薦   「本書內容經過充分研究且具說服力……西琴為本書帶來了少見的邏輯和學術知識……他展示了既有理論中的缺陷,並揭露了一些古老的騙局。」──《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地球編年史》揭示的古老密義,在第六部中得到了新的解答:宇宙的真相就藏在我們自身的DNA之中!本書再次證明,西琴有通天徹地的能力。 」──《書目雜誌》(Booklist)   「西琴的研究精深,證據充分……在學識方面,他猶如眾多著名作家背景中閃亮的明星。 」——《紐約城市論壇》(New York City Tri

bune)   「有幾個因素讓西琴的作品與其他相關主題的作品截然不同。首先就是他的語言能力,他不僅精通幾種現代語言,得以在其他學者的作品原文中進行查閱,還熟知古蘇美語、埃及語、希伯來語和其他古代語言。   在出版之前,他經歷了三十年的學術研究和實際調查,為此作品賦予了非比尋常的透澈觀點,也對過往的理論進行了靈活的修整。作者對最早期文獻和實物的追尋,也讓書中豐富的圖片和素描成為可能,其中包含大量的石版、石碑、壁畫、陶器、紋章等。它們貫穿首尾,提供了重要的可見證據……作者並沒有假裝自己解決了困擾研究者近百年的所有問題,但他提供了許多新的線索。 」——羅斯瑪麗.德克爾(Rosemary Deck

er),歷史學家和研究者   -----------------------------------   《完結日‧善惡大決戰與回歸的預言:地球編年史第七部(全新校譯版)》   撼動人心的最終章!   《地球編年史系列》第七部   --完結日從何時開始計時?又落在哪一天呢?   串聯前6部精要內容,加上30年的廣泛研究,解開所有懸而未決的謎團   以神之名義的宗教戰爭、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真相、   尼比魯星與阿努納奇眾神的回歸、主之日與午時的黑暗、火星照片與火衛一事件……   ◎未來的祕密,根植於過去   四千年前,近東地區目擊了神和他的兒子所許諾的人間天堂;三千多年前,埃及的國王與人民

渴求一個彌賽亞時間(messianic time);兩千年前,猶大的人們想知道救世主是否會出現;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為這些謎團所困惑。預言會成真嗎?   在本書中,西琴博士將處理這些疑問,解答古代的謎團,說明十字架、雙魚宮和聖杯等象徵物的起源與意義;描繪太空站相關地點在歷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呈現為什麼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正好彙聚到耶路撒冷這個「天地紐帶」(Bond Heaven- Earth)之地。歷史本身在重演嗎?是否一切都被彌賽亞時鐘(Messianic Clock)所指引?   三百多年前,知名的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爵士闡明了天體運動的祕密,也寫過關於《舊約‧但以

理書》和《新約‧啟示錄》的論文。最近人們發現了牛頓對於完結日(末日)的計算手稿,本書也將分析這份資料。   ‧以色列子民留在埃及的原因為何?   ‧加喜特王朝的十字符號代表什麼?   ‧古代的星盤裡記錄了特殊的日食事件?   ‧納斯卡線是眾神離開地球時留下的痕跡?   ‧亞歷山大與埃及的阿蒙神是父子關係?   ‧達文西畫作〈最後的晚餐〉裡藏了什麼祕密?   ‧尼比魯星的軌道週期已經改變了?   一切終將真相大白! 好評推薦   「讓人翹首以盼的撒迦利亞‧西琴經典啟示系列的最終卷!在這部花費了三十多年研究而得來的傑作中,西琴展示了「過去即是未來」這一靈性觀點引人注目的新證據:人類和地球,

屬於一個早已決定好的週期性天體時間。一個偉大的循環即將來臨……」──《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本書反映了最高水準的科學知識。」──《科學與宗教新聞》(Science & Religion News)   「幾千年來,祭司、詩人和科學家一直試圖解釋人類是如何被創造的。現在,一個公認的學者提出了最令人驚訝的理論。」──美國合眾新聞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自從撒迦利亞‧西琴出版《第12個天體》一書已有三十多年,該書使得蘇美文明和關於阿努納奇人的記載重新復活。這些天外來客塑造了人類,並給予人類文明和宗教信仰。在這本終

結之書裡,西琴向人們展示了禁錮於「開端」中的「完結」,一旦當你瞭解這個「開端」,就有可能預知「未來」。」──《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   《地球編年史完全指南:從A到Z,讓你秒懂外星文明與人類祖先歷史關鍵元素》   眾神與人們的故事,就是地球與人類的整體歷史   近900條名詞解釋,打開地球與人類起源的大門   總結並補充橫跨地球編年史系列全七冊的重要知識與觀念   帶你快速看懂複雜的阿努納奇眾神、人類與地域的關係   在地球編年史系列中,撒迦利亞‧西琴博士收集了大量有關人類古代文明的資料

,地域範圍從近東、非洲、歐洲到美洲,內容則涵蓋了神話、宗教、天文學及遺傳學等學術領域。   本書按照字母順序解釋重要名詞,同時包含西琴博士的特殊及創新觀點,亦列出相關詞條,是瀏覽本系列全七冊的實用工具。   包括:阿努納奇的眾神和半神;古代近東的蘇美、巴比倫、亞述,以及非洲埃及、中南美洲的文明與王權;《聖經》中的族長、先知和重要事件;希臘、羅馬與印度的神話,太陽系、黃道帶、考古遺址、重要文獻……   ◎精彩詞條   Abraham 亞伯拉罕、Adad 阿達德、Adam 亞當、Ages 時代、Akkad 阿卡德、Anunnaki 阿努納奇、Ashurbanipal 亞述巴尼帕、Assyri

a 亞述、Ba’albek 巴勒貝克、Babylon 巴比倫、Bronze 青銅、Calendars 曆法、Canaan迦南、Clay Tablets 泥版、Copper 銅、Creation Tales 創世故事、Daniel 但以理、David 大衛、Day of the Lord 主之日、Dead Sea Scrolls 死海古卷、Deluge 大洪水、E.a 艾、El 伊爾、En.lil 恩利爾、Exodus 出埃及、Ezekiel 以西結、Gilgal Repha’im 基列利乏音、Gilgamesh 吉爾伽美什、Gold 黃金、Great Pyramid of Giza 吉薩大金字

塔、Harran 哈蘭、Hittites 西臺人、In.anna 伊南娜、Inca 印加、Isaiah 以賽亞、Jacob 雅各、Jerusalem 耶路撒冷、Jesus 耶穌、Mar.duk 馬杜克、Mars 火星、Megalithic Structures 巨石結構、Metallurgy 冶金、Moon 月球、Moses摩西、Nebuchadnezzar II 尼布甲尼撒二世、Nefilim 納菲力姆、Nibiru 尼比魯、Ninurta 尼努爾塔、Nippur 尼普爾、Nuclear Weapons 核武器、Olmecs 奧爾梅克人、Prophets 先知、Puma Punku 普瑪彭古

、Pyramids 金字塔、Rome羅馬、Seafaring 航海、Serpent 大蛇、Sinai 西奈、Sphinx 獅身人面像、Sumer 蘇美、Temple 神廟、Thoth 圖特、Tiahuanacu 蒂亞瓦納科、Tin 錫、Tower of Babel 巴別塔、Ur 烏爾、Uranus 天王星、Viracocha 維拉科查、Writing 書寫、Yahweh 耶和華、Ziggurat 廟塔、Zodiac 黃道帶  

虛擬實境——論澳門小說中的賭城空間建構與重層身體想像

為了解決亞當出生年份的問題,作者留婷婷 這樣論述:

*摘要*誠如德國猶太裔政治經濟學者卡爾・馬克思(Karl Marx)所言,「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對於澳門來說,博彩業是維繫城市經濟命脈的龍頭企業,是由「古典殖民主義」過渡至「資本主義全球化」階段的重要指標;對於澳門人來說,賭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場景與工作場所,也是成就感與痛苦的來源。而對於澳門文學而言,「賭」是所有形塑澳門也同時被澳門所形塑的作家和作品,均無法輕巧地跨越,只能不斷進行描繪與解析的一項物質性與抽象性之存在。本論文以書寫或體現了資本主義全球化階段的文學實踐為聚焦標準,最終以李宇樑、太皮、梁淑淇、周桐四位出生於不同年代的澳門作家,及其各自

出版於1999至2019年間的八本小說作品,作為主要的討論對象。一方面拆卸文本中的各部件,觀察其如何聚合與碰撞,並藉此探掘各作家作品如何塑造三種不同的空間尺度——身體,賭場,以及城市——乃至如何理解此地的過去與未來,如何再現澳門人的精神結構與身體想像。另一方面,也援引社會監控論、新自由主義、心理分析、後現代理論、後人類主義、科幻敘事、賽伯格敘事、生態理論等既有觀點去進行分析。從而以文學作為起點,旁及人文地理學、結構主義社會學、精神病理學、政治經濟學等範疇,進行跨學科的對話嘗試。最終,本論文所欲達至的目標,既是「虛擬」的文本結構與「實境」的社會現實之連結,也是對盤根錯節的特區政府官僚體系、以及將

地方作為發展代價的跨國資本主義,一一進行拆解與批判。這是為了揭露並重新審視無所不在的權力機制,也是為了讓澳門由缺席的一角,一躍成為言說的主體。澳門文學的城市、賭博與身體書寫,以自身作為啟示和理論,為同為後殖民空間的第三世界國家與地區、為戮力發展賭業的歐亞與美洲各城邦,也為地緣關聯緊密的香港、台灣、中國、美國、葡萄牙等地,提供了一個對照的「他者」,以及反思自我的途徑。藉此,也期望本論文的論述分析,不會止步於白紙黑字或二次元的電腦螢幕,而能夠真正地,為澳門的人民與社會,指引出一條自我實踐與在地發展的可能道路。

人類三部曲(3冊,獨家加贈「無時效週誌筆記本」):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

為了解決亞當出生年份的問題,作者哈拉瑞 這樣論述:

《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 全球暢銷2,000萬冊 翻譯超過50種語言 連天才們都驚艷不已的曠世傑作 當代全球思想指標 哈拉瑞 最精準犀利的見解 歐巴馬、比爾.蓋茲、祖克柏、康納曼……重要意見領袖人手一冊   《人類大歷史》   《人類大歷史》為什麼能夠在國際暢銷書榜上爆衝?原因很簡單,它處理的是歷史的大問題、現代世界的大問題,而且,它的寫作風格是刻骨銘心的生動。你會愛上它!——戴蒙(Jared Diamond),普立茲獎巨著《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但今日,只剩下一個人種:智人(Homo sapiens),亦即明智的人種。

  但是我們真的明智嗎?   從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   從雪維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壯踩上月球的腳印,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們是如何登上世界舞臺、成為萬物之靈的?   從西元前1776年的《漢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   從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到自由主義、消費主義,   從獸慾、情慾、到物慾,從獸性、人性、到神性,   我們瞭解自己嗎?我們過得更快樂嗎?   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得到什麼、變成什麼?   本書作者哈拉瑞希望滿足讀者的是:   「請給我單單一本書,不到五百頁的篇幅,用

清晰可讀的散文,   不填塞一堆令人暈頭轉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稱號,   就能涵蓋了人類如何崛起、如何被農作物綁架……   乃至影響現代生活甚巨的資本主義、一神教、自由人文主義、   基因工程……如何興盛的重大脈絡,   讓我洞悉其中的關鍵和意涵。」   《人類大命運》   《人類大命運》會震撼你!會振奮你!更重要的是,它會讓你以未曾思慮過的觀點,深思細想。——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快思慢想》作者   在《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展現了他「後見之明」的洞見,深刻闡述了「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而在這本《人類大命運》,哈拉

瑞則改以「先見之明」的姿態,提出三個大哉問,並用他一貫銳利幽默的筆調,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為我們預示了「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幾千年來,不管是中國人、印度人或是埃及人,都面臨著同樣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戰爭。這三個問題永遠都是人們的心頭大患。   但是在過去幾十年間,我們竟然已經成功遏制了饑荒、瘟疫和戰爭!當然這些問題還算不上完全解決,但已經從過去「不可理解、無法控制的自然力量」轉化為「可應付的挑戰」了。   我們不再需要祈求某位神祇或聖人來解救人類,而已經相當瞭解,該怎樣做就能預防饑荒、瘟疫和戰爭,而且通常都能成功。   如今,人類面臨的是

三大新議題:當「死亡」將逐步走向末日,長生不老之夢可能實現,人們該如何面對?   當幸福快樂成為天賦人權,個人主義凌駕國族主義,社會將如何變遷?   當生物醫學工程、半機械人工程、無機生命工程持續進展,人類將從「智人」的位階躍升成為「神人」(Homo Deus),形同握有上帝的權力,那麼人類的終極命運將會如何?   《21世紀的21堂課》   在一個資訊滿滿卻多半無用的世界上,   清楚易懂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 哈拉瑞   在《人類大歷史》,哈拉瑞展現了他「後見之明」的洞識,深刻闡述了人類簡史;   在《人類大命運》,哈拉瑞則以他「先見之明」的睿智,為我們預示了未來簡史。  

 而在這本「人類三部曲」的第三部《21世紀的21堂課》,哈拉瑞聚焦於此時此地,   關注的是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攜手之後,科技為社會帶來的巨大顛覆與重塑,   以及川普粉墨登場、難民湧入歐洲、恐怖攻擊迭起、假新聞到處流竄……   世事紛紛擾擾之際,我們應該思索、也應該教導孩子的21項核心課題,   諸如:   ♦ 天然愚蠢遇上人工智慧,人類還剩下什麼能力勝過人工智慧?   ♦ 系統性大規模失業危機無可避免?「無用階級」將大量暴增?   ♦ 社經精英不再剝削勞工了,因為已不需要這些「無用階級」?   ♦ 我們該提防機器人,還是該提防機器人的主人?   ♦ 資產誠可貴,資料價更高?擁有資料數據者,

得天下?   ♦ 你真以為有「自由意志」?還是改聽大數據和演算法的就對了?   ♦ 神有兩種,你相信哪一種?信眾的行為決定了神的價值?   ♦ 假新聞萬世永存?宗教神話就是流傳千年的假新聞?   ♦ 恐怖主義是全球政治問題?宗教問題?還是社會心理機制問題?   ♦ 我們的正義感可能已經過時?如何在全球化的世界實現正義?   ♦ 如果世間皆是虛假,「自我」也是虛構的故事,那麼人生意義何在?   《21世紀的21堂課》是現代智人的必修課,   是洞悉世局變幻、洞察社會趨向、洞燭心靈深處的必修課。   【遠見獨家專訪】   1.哈拉瑞:最大敵人非病毒,而是心中惡魔(摘自《遠見雜誌》2020年6月

號)   www.gvm.com.tw/article/72907   2.哈拉瑞:2020將是重塑世界面貌的關鍵年(摘自《遠見雜誌》2020年6月號)   www.gvm.com.tw/article/72908   3.1號課堂‧遠見觀點   哈拉瑞:pse.is/RBU7N   【獨家贈品】無時效週誌筆記本   開本:15*21公分   裝訂:穿線膠裝   頁數:160頁,包含內封(1p)、月計畫(24p)、週計畫(104p)、方格筆記頁(30p)、個人資料頁(1p) 作者簡介 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   任教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

家。1976年出生於以色列海法,2002年在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哈拉瑞視野恢弘,博學多聞,雖身為人文歷史學者,亦深研考古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硬科學,曾兩度獲得Polonsky原創與創意獎、軍事歷史學會Moncado論文獎。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是他第一本震撼全球的巨著,2011年以希伯來文出版,在以色列成為暢銷書之後,陸續翻譯成近50種語文,包括歐巴馬、比爾.蓋茲、祖克柏等名人都極力推薦。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是他的第二本巨著,再度備受好評,已陸續翻譯成45種語文。   《21世紀的21堂課》是他的第三本巨著,聚焦在當前世界的重大課題。   哈拉瑞教授

經常受邀在世界各地演講,並為《自然》期刊、《衛報》、《金融時報》、《泰晤士報》、《華爾街日報》撰稿。   目前的研究重點仍放在大歷史的問題,諸如:歷史與生物學有何關聯?智人和其他動物的本質差異何在?歷史上有正義嗎?歷史有發展方向嗎?隨著歷史的開展,人們變得更快樂嗎? 譯者簡介 林俊宏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吳大猷科普翻譯金籤獎得主。喜好電影、音樂、閱讀、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譯有《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大數據》、《大數據:教育篇》、《大數據:隱私篇》、《大數據資本主義》、《大科學》等書。 《人類大歷史》目錄 誌謝         人類之大歷史年表  

       第一部    認知革命         第1章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第2章    知善惡樹         第3章    亞當和夏娃的一天         第4章    毀天滅地的人類洪水         第二部    農業革命         第5章    史上最大騙局         第6章    蓋起監獄高牆         第7章    大腦記憶過載         第8章    歷史從無正義         第三部    人類的融合統一         第9章    歷史的方向         第10章    金錢的氣味      

  第11章    帝國的願景         第12章    宗教的法則         第13章    成敗的祕密         第四部    科學革命         第14章    發現自己的無知         第15章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 第16章    資本主義教條         第17章    工業的巨輪         第18章    一場永遠的革命         第19章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第20章    智人末日         後記    變成神的這種動物         譯後記    林俊宏         圖片來源   

      參考資料 《人類大命運》目錄 第1章    人類的三大新議題 第一部    智人征服世界 第2章    人類世 第3章    人類的獨特之處 第二部    智人為世界賦予意義 第4章    說書人 第5章    一對冤家 第6章    與「現代」的契約 第7章    人文主義革命 第三部    智人失去控制權 第8章    實驗室裡的定時炸彈 第9章    自由主義大崩解 第10章    新宗教:科技人文主義 第11章    信數據得永生? 圖片來源 參考資料 誌謝 《21世紀的21堂課》目錄 引言    清晰的見解就是力量 第一部  科技挑戰 第1堂課    理想幻

滅:歷史之終結,延後來臨 第2堂課    工作:等你長大,可能沒有工作 第3堂課    自由:大數據在盯著你 第4堂課    平等:擁有資料的人,就擁有未來 第二部  政治挑戰 第5堂課    社群:要認清「人類還有身體」 第6堂課    文明:世界只有一種文明 第7堂課    國族主義:全球問題需要全球性的答案 第8堂課    宗教:神祇現在為國家服務 第9堂課    移民:文化可能就是有高下之別 第三部  絕望和希望 第10堂課    恐怖主義:別讓驚悚短片給嚇倒了 第11堂課    戰爭:永遠不要低估人類的愚蠢 第12堂課    謙遜:世界不是繞著你轉 第13堂課    神:不要妄稱

上帝的名 第14堂課    世俗主義:面對自己的陰影 第四部  真相 第15堂課    無知:你知道的比你以為的少 第16堂課    正義:我們的正義感可能已經過時 第17堂課    後真相:某些假新聞萬世永存 第18堂課    科幻小說:未來和電影演的不一樣 第五部  生命意義 第19堂課    教育:改變是唯一不變的事 第20堂課    意義:生命不是虛構的故事 第21堂課    冥想:觀察與瞭解自己的心靈 誌謝 參考資料   引言 清晰的見解就是力量(摘自《21世紀的21堂課》)   在一個資訊滿滿卻多半無用的世界上,清楚易懂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理論而言,人人都能參與

這一場以「人類未來」為主題的辯論、發表高見,但想要維持眼界清晰實在並不簡單。我們常常根本沒注意到有這場辯論,或是根本不清楚關鍵問題何在。   有幾十億人並沒有這樣的餘裕,好好研究這件事,手邊總有更緊急的事:上班、照顧孩子、或是照護年邁的雙親。但不幸的是,歷史不會因此就對你更寬容。就算因為你忙著讓孩子吃飽穿暖,對這場人類未來的辯論只能缺席,最後的結果你還是躲不過。這實在太不公平了。但,誰說歷史是公平的?   我只是個歷史學家,沒辦法供人衣服、給人食物,但我希望能提出一些清楚的見解,盡量讓眾人能夠公平參與這場辯論。只要有人——就算是極少數人,因此而加入了關於人類物種未來的辯論,我也就對得起這份

工作了。   我在第一本書《人類大歷史》概覽了人類的過去,檢視一種幾乎微不足道的猿類,怎樣成了地球的統治者。   而第二本書《人類大命運》則是討論生命的遠期願景,思考人類最後可能會如何成為神,智能和意識又會走向怎樣的最終命運。   到了這本《21世紀的21堂課》,我則希望著眼於此時此地,重點在於現下時事,以及人類社會的近期前景。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事?今日最大的挑戰和選擇為何?我們該注意什麼?我們該教給孩子們什麼?   當然,有七十億人口,就會有七十億種想討論的議題;也正如前面所提,要綜觀全局,其實是一種奢侈的想望。在孟買貧民窟一心養活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只會想著下一餐何在;在地中海難民船

上的難民,只會眼巴巴望著海平面,尋找陸地的跡象;至於在倫敦某間人滿為患的醫院裡,垂死的病人用上所有剩餘的力量,只會想著再吸進下一口氣。對這些人來說,他們手上的議題都要比全球暖化或自由民主危機更為迫切。但他們的問題絕不是任何一本書所能處理,而我對這些處境中的人,也提不出什麼見解,反而可能該向他們學習面對逆境時的韌性。   我在這本書裡,想討論的是全球性的議題。我所看見的是各種重大推力,不僅形塑全世界各個社會,也很可能影響地球整體的未來。對於正在生死關頭的人來說,氣候變遷可能遠不是他們擔心的議題,但到頭來,這可能會讓孟買的貧民窟完全無法住人,讓地中海掀起巨大的新難民潮,並且讓全球衛生保健陷入危機

。   現實的組成千絲萬縷,雖然這本書試著討論全球困境的各種面向,但絕對無法一律納進。與《人類大歷史》和《人類大命運》兩書的不同之處,在於本書並非歷史敘事,而是選出一系列如課程的主題。這些課程不會告訴讀者什麼簡單的答案,而是希望激發進一步的思考,協助讀者參與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重要對話。   這本書其實是在與公眾的談話中寫成的,許多堂課的內容是在回應讀者、記者和同事的提問。某幾堂課的前身,曾以各種形式發表,也讓我有機會聽取意見、琢磨觀點。有些討論的是科技、有些討論政治、有些討論宗教,也有些討論藝術。其中有幾堂課在頌揚人類的智慧,也有幾堂課在強調人類的愚蠢。但不論如何,最主要的大問題都是一樣的

:現在的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各種事件的深層含義又是什麼?   川普崛起,意味著什麼?假新聞橫行,我們能怎麼辦?自由民主為何陷入危機?上帝回來了嗎?新的世界大戰即將來臨嗎?哪個文明主宰著世界,是西方、中國、還是伊斯蘭?歐洲應該向移民敞開大門嗎?國族主義能否解決不平等和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應付恐怖主義?   雖然本書看的是全球,但並未忽視個人層次的問題,而希望強調,在當代各種重大變革與個人的內在生命之間,其實有著重要的連結。舉例來說,恐怖主義既是全球性的政治問題,也是一種內部的心理機制。恐怖主義要發揮效用,靠的是按下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按鈕、劫持數百萬人的想像力。同樣的,自由民主的危機不僅

在於國會和投票所,同時也在於我們腦袋裡的神經元和突觸之中。要說個人即政治,已經是老掉牙的說法了;但在這個科學家、企業和政府都想駭進人腦的時代,這套老生常談卻遠比以往來得邪惡。因此,這本書雖然觀察個人行為,但也是觀察整體社會。   全球化的世界,給我們的個人行為和道德,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每個人都被困在許多無所不包的蜘蛛網中,一方面限制了我們的活動,另一方面卻同時把我們最微小的一舉一動,傳送到遙遠的彼方。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可能影響到地球另一邊的民眾和動物;某些個人舉措可能突如其來的,讓整個世界如野火燎原——就像在突尼西亞,蔬果小販布阿濟吉(Mohamed Bouazizi)的自焚事件,引發「阿

拉伯之春」(Arab Spring);幾位女性講出自己遭到性騷擾,便點燃了「#MeToo」運動。   也由於個人生活可能影響全球,我們自然也比以往更需要察覺自己的宗教和政治偏見、種族和性別特權,以及無心之下為虎作倀的制度性壓迫。然而,這種目標真的能達到嗎?如果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遠遠超出我的眼界、完全不受人類控制、所有的神祇和意識型態都遭到質疑,我又怎麼可能找到堅定的道德基礎?   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攜手之後……   本書一開始,將先檢視當前的科技和政治困境。隨著二十世紀進入尾聲,似乎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的這場重大意識型態戰役,最後是由自由主義壓倒性勝出。看起來,注定是由民主政治、

人權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征服整個世界。但也一如往常,歷史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繼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崩潰之後,現在連自由主義也陷入困境。這樣說來,我們究竟在往哪裡前進?   這個問題之所以特別令人憂慮,是因為隨著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的雙重革命,讓人類這個物種遇上有史以來的最大挑戰,因而對自由主義逐漸失去信心。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一旦攜手,可能很快就會讓數十億人失業,並且破壞「自由」和「平等」這兩個概念。大數據演算法可能導致數位獨裁,也就是權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而大多數人不只是被剝削,而是面臨更糟的局面:如草芥般毫無重要性!   我的前一本書《人類大命運》,詳細討論了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的結合

,我著眼於長期的展望,講的可能是幾世紀、甚至幾千年的未來;但本書則著重於已迫在眉睫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危機。在此我想討論的議題比較不在於無機生命的創造,而在於這一切對福利國家和歐盟等制度體系的威脅。   本書並無意涵括新科技的所有影響。雖然科技帶來許多美好的承諾,但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威脅和危險。帶領著科技革命的企業和企業家,自然傾向高聲謳歌科技創造的美好,但對於社會學家、哲學家和像我這樣的歷史學家,卻會想趕快指出所有可能釀成大錯的地方,儘速拉響警報。   生命究竟有什麼意義?   本書第一部〈科技挑戰〉點出我們面臨的挑戰後,第二部〈政治挑戰〉將檢視各種可能的回應:臉書工程師能否使用人工智慧,

來建立起一個維護人類自由與平等的全球社群?或許,應該扭轉全球化的過程,讓民族國家重新掌握權力?又或許,我們需要更進一步,從古老的宗教傳統找尋希望和智慧?   本書的第三部〈絕望和希望〉則會談到,雖然科技挑戰前所未有、政治歧異激烈緊張,但只要我們控制住恐懼的程度、虛心面對自己的想法,必能成功應對。第三部的內容包括: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面對恐怖主義威脅、全球戰爭風險、以及面對引發這些衝突的偏見和仇恨。   第四部〈真相〉則是檢視「後真相」(post-truth)的概念,想知道我們究竟能對全球發展有多少理解、又是否真能明辨是非。智人真能夠理解自己所創造的世界嗎?現實與虛構之間,又是否還有明確的界

線?   而在最後的第五部〈生命意義〉則是整合各項討論,談的是在這個困惑的年代,舊的故事已經崩潰消失,新的故事仍無以為繼,生命的整體樣貌究竟如何?我們是誰?這輩子要做什麼?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根據我們對科學、上帝、政治和宗教所有已知和未知的成分,我們所知的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這可能聽起來是個太大的題目,但智人已經無法再等待。不論哲學、宗教或科學,都已經沒有時間可蹉跎了。我們辯論生命的意義已有數千年之久,不可能讓這場辯論無限期延續下去。迫在眉睫的生態危機、日益增加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威脅、以及新的「破壞式創新」科技崛起,都不允許我們再拖下去。而或許最重要的是,人工智慧和生物科技正讓人類擁

有重塑和重新設計生命的能力。很快就會有人必須決定如何使用這股力量,而他做決定的理由,就會是來自關於生命意義的某些隱喻又或明言的故事。   哲學家很有耐心,工程師的耐心少得多,至於投資者則是最沒耐心的一群。就算你還沒想清楚怎樣運用這股設計生命的力量,市場的壓力可不會允許你一千年後再想出答案;市場會用那隻隱形的手,逼你接受它盲目的回應。除非你很樂意把生命的未來交給季度收支報表來決定,否則你就該清楚瞭解到底「生命」有什麼意義。     在最後一堂課〈冥想〉,在智人物種的這一幕即將落下、而另一齣全新戲碼即將上演之際,我以一個智人的身分,向其他智人提出了一些個人意見。   堅信自由民主的價值  

 在開展這趟智識之旅之前,我想強調一項關鍵:本書有絕大部分談的是自由主義世界觀和民主制度有何缺點,但並不是因為我認為自由民主有本質上的重大瑕疵,我反而認為:面對現代社會的種種挑戰,自由民主是人類迄今最成功、也最靈活的政治模式。雖然不見得適用於每個發展階段的各個社會,但比起所有其他方案,自由民主都曾在更多的社會和更多的情境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因此,我們面對新挑戰,有必要瞭解自由民主的局限,並討論該如何調整及改善目前的自由民主制度。   但不幸的是,在目前的政治氣氛下,任何關於自由主義和民主的批判,可能遭到獨裁者和各種反自由運動的利用;他們只是想詆毀自由民主,而不是為了開放的討論人類未來。雖然

他們很樂於討論自由民主有何問題,卻幾乎容不下任何針對他們自身的批判。   因此,我身為作者,也得做出艱難的決定。我到底應不應該自我審查?還是要暢所欲言,但冒著被斷章取義用來支持獨裁政權的風險?非自由政權的一項特徵,就在於即使非其統治下的言論自由也會受到影響。而隨著這些政權擴張,要對人類物種的未來進行批判性思考,也就愈來愈危險。   幾經思量,我還是決定選擇自由討論,而非自我審查。如果不批評自由主義,我們就不可能修復其缺點、或有所超越。   請務必注意,之所以能寫出這本書,正是因為人們還能相對自由的思考自己究竟喜歡什麼、也能一如所願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您重視這本書,就也該重視言論的自由。

《人類大歷史》 愛因斯坦能說的聲音,鸚鵡都能說,而且鸚鵡還能模仿手機鈴聲、摔門聲、還有警笛的尖嘯聲。當然,愛因斯坦有很多地方比鸚鵡強得多,但不論如何,語言這點可是遠遠不及。那麼,究竟人類的語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最常見的理論,是認為人類語言最為靈活。雖然我們只能發出有限的聲音,但組合起來卻能產生無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涵義。於是,我們就能吸收、儲存和溝通驚人的訊息量,並瞭解我們周遭的世界。綠猴能夠向同伴大叫「小心!有獅子!」但現代人能夠告訴朋友,今天上午、在附近的河彎,她看到有一群獅子正在跟蹤一群野牛。而且,她還能確切描述出位置,或是有哪幾條路能夠抵達。有了這些資訊,她的部落成員就能一起

討論,該怎麼逼近河邊,把獅子趕走,讓野牛成為自己的囊中物。 八卦理論 第二種理論,也同意人類語言是溝通、描述這世界的方式;然而語言要傳遞的最重要訊息,不是關於獅子和野牛,而是關於人類自己。我們的語言發展成了一種傳播八卦的工具。根據這一理論,智人主要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社會合作是我們得以生存和繁衍的關鍵。對於每個人來說,光是知道獅子和野牛的下落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部落裡誰討厭誰、誰跟誰在交往、誰很誠實、誰又是騙子。 就算只是幾十個人,想隨時知道他們之間不斷變動的關係現況,所需要取得並儲存的訊息量就已經十分驚人。(如果是個50人的部落,光是一對一的組合就可能有1,225種,而更複雜的其

他社會組合更是難以計數。)雖然所有猿類都對這種社會訊息有濃厚興趣,但牠們並沒有頗有效的八卦方式。尼安德塔人與最早的智人很可能也有一段時間,沒辦法在背後說彼此的壞話。然而,如果一大群人想合作共處,「說壞話」這件事可是十分重要。大約在七萬年前,現代智人發展出新的語言技能,讓他們能夠八卦達數小時之久。這下,他們能夠明確得知自己部落裡誰比較可信可靠了,於是部落的規模就能夠擴大,而智人也能夠發展出更緊密、更複雜的合作形式。

東亞流動中臺灣文化人的文化身分與位置──以洪炎秋為例

為了解決亞當出生年份的問題,作者沈信宏 這樣論述:

本文透過洪炎秋的文本與相關雜誌資料,觀察他在東亞空間的文化活動,以分析他外在的文化位置與內在的文化身分,研究時間主要集中於他頻繁流動於東亞的1899─1946年,戰後則集中探討周作人與洪炎秋的關係,東亞空間包括臺灣、日本與中國。他曾站在不同的文化位置進行許多文化活動,投稿雜誌、創立書店、創立報刊、出版書籍、結成文學團體等,因為參與多樣活動,也擁有多重的名銜:作家、媒體人、學者、政治人物等。他流動而多樣的經歷使他的文化身分和文化位置產生了重疊變異的現象,可以從中觀察他在不同的文化生產場域裡透過不同的文化身分主動地累積資本,與權力場域互動,將一再喪失的文化位置奪回,開展出不受支配的主體性,

實踐知識分子的現實關懷。 本文從日語教養與事業、雜誌活動和文學風格三方面,對洪炎秋的文化活動進行探討,重現洪炎秋變動的文化身分,並確立他可被安置的文化位置。 洪炎秋在不同時局的東亞空間與變換流動的文化身分下,對日語有不同的操作策略與理想寄託。探討洪炎秋的日語學習歷程與事業版圖,可以發現他先重視日語的工具性意義,後轉而追求文化性意義,想透過文化翻譯者的身分使中國正視日本、交流文化,但淪陷後期翻譯的政治性意義提高,使他轉以作家身分觀察日本。在淪陷前後,他持續研究日本以期解決中國與臺灣的困境。 從他在《中國文藝》、《藝文雜誌》與《新臺灣》中的作品可發現他文化路線的轉折,以及看待政治資本的

態度,有借用,也有迴避,戰後則是極力爭取以實踐其知識份子的理想。戰後他對臺灣的原鄉情感與認同因在中國的困窘處境而重現,所以決定了他的返鄉路線與半山文化身分。 洪炎秋返回臺灣後將五四文化資本與周作人的文學影響帶回臺灣,向臺灣讀者重新定義周作人的人品與作品,在臺灣積極散播五四的人文精神與文學觀、會通中西的文化視野,洪炎秋藉著五四知識分子形象與延伸自周作人的寫作風格鞏固了自己的文化位置,憑藉著周作人臺灣傳人的地位進入五四新文學譜系中。 本文企圖透過對洪炎秋文化活動的研究,重現洪炎秋變動的文化身分,確立他在文化場域裡的文化位階。為使洪炎秋得到更深入而全面的觀察,避免他豐富的心靈風景在不同史觀、

地域的文學史中被重重割裂而顯得片面單一,因此本論文選擇以流動性的觀點來閱讀洪炎秋,藉他的流動經歷與認同轉折,連貫戰前、戰後兩個世代的文學經驗,也連結中國、臺灣兩個不同場域的五四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