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藝坊兒童舞蹈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黃蘭貴所指導 吳亭潔的 合作的藝術:2012-2017年臺北藝術節推動國際共創戲劇節目之 開放式創新模式 (2020),提出人間藝坊兒童舞蹈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北藝術節、國際合作、演出製作模式、開放式創新、表演藝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體育舞蹈學系碩士班 蔡麗華、藩莉君所指導 簡如君的 【絕代雙嬌】表演製作探討與舞作分析 (2009),提出因為有 舞蹈、身心體驗、表演製作的重點而找出了 人間藝坊兒童舞蹈團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人間藝坊兒童舞蹈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合作的藝術:2012-2017年臺北藝術節推動國際共創戲劇節目之 開放式創新模式

為了解決人間藝坊兒童舞蹈團的問題,作者吳亭潔 這樣論述:

近年國內外藝術節蓬勃發展,彼此之間為競爭創新的演出節目,藝術節的節目策劃方式逐漸演變,從單純邀演和委託新作,轉型為國際合製和共創作品的平臺。臺北藝術節自2012年起,便以國際合作為核心發展方向,積極媒合國內外藝術家和表演團隊共創作品,發展出多元的國際合作形式和創新製作模式,作品類型亦擴及國際共創門檻較高之戲劇演出。本研究探討藝術節的開放式創新模式,採用個案研究法,分析2012-2017年臺北藝術節具代表性之國際共創戲劇節目:《臺北筆記》、《歐洲聯結》、《一家之魂》及《遙感城市》。演出節目是藝術節的主角,也是表演團隊的營運核心。本研究以開放式創新和創造力的理論視角,透過次級資料和訪談臺北藝術節

及臺灣表演團隊成員,解析臺北藝術節如何以跨國合作網絡為基礎,發展國際共創戲劇節目之開放式創新模式,並歸納推動國際共創戲劇節目的創新要件;藉此探討藝術節作為資源整合和轉化平台,如何透過跨國合作,提昇演出製作團隊的創造力,進而持續激發創新演出節目。本研究歸納三點結論:一、國際共創合作具有多元製作模式,須視作品主題和合作對象調整,並不存在固定製作方法;但若具備創新要件,則較能提高演出節目之價值。二、創新模式與創新角色在國際共創戲劇節目製作過程會有一次較大轉換。三、相較於單純邀演和委託單一團隊創作,國際共創可為臺北藝術節和臺灣表演團隊帶來更多競爭優勢。本研究成果在學術面可補充開放式創新運用於表演藝術領

域的研究缺口;實務面則可作為藝術節等節目主辦單位未來發展國際合作計畫和跨國演出製作之參考,以期臺灣表演藝術界持續產出創新作品,並活躍於國際舞台。

【絕代雙嬌】表演製作探討與舞作分析

為了解決人間藝坊兒童舞蹈團的問題,作者簡如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絕代雙嬌】的表演製作歷程與四首舞作之產生背景與作品分析。  筆者舞蹈的養成始於幼稚園,歷經坊間舞蹈社、專業舞蹈系所以及職業民族舞團的專業訓練,十多年來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或相關的知識、技巧之學習,經過不斷的累積後,透過內在生命的身心體驗和外在的身體經驗,兩者交互融匯,期使身體的技能轉化為身體本能,使動作不單純只是動作呈現,而是將它散發成為具有生命力也能感動人心的表演。  【絕代雙嬌】為筆者─簡如君和搭擋─黃楓華兩人於就讀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舞蹈碩士班表演/創作組期間共同製作演出之雙人畢業聯展。邀請國內具有豐富教學、編舞經驗之中生代編舞家胡民山老師、潘莉君老師、黃建彪老師,

以及創作手法新穎並備受肯定之年輕編舞家簡華葆、陳韋勝共同編排,舞碼形式與內容橫跨了古代到現代、東方到西方,融合編舞者巧思與兩位製作人的用心及努力,所共同完成的一場挑戰自我極限與自我突破的表演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