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球握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保齡球握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升滿、葉增保寫的 新保齡球技法─曲線球與飛碟球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送球」是否荒謬? - 紀兆航租界也說明:保齡球 是一種運動運動當然有他的理論「人云亦云」絕對不是這項運動的真理我不喜歡談論保齡球理論因為不管從訓練法開球設計還是實戰等等我都只能夠算是略懂皮毛多懂一分 ...

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運動技術研究所 鄭芳梵所指導 吳浩銘的 不同級別保齡球選手對運動感受差異性之研究 (2010),提出保齡球握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飛碟球。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 林清和所指導 洪焜毅的 飛碟球、曲球和直球訓練法對保齡球初學者技能學習之影響 (2009),提出因為有 飛碟球、曲球、直球、動作品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保齡球握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打保齡球有什麼技巧| 養生知識網則補充:近些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打法,由於這種打法不受球道限制,對球瓶的撞擊力很大,而且容易學,目前廣為保齡球愛好者採用。 打飛碟球時,握球時拇指朝向球2點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保齡球握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保齡球技法─曲線球與飛碟球

為了解決保齡球握法的問題,作者林升滿、葉增保 這樣論述:

第一章 保齡球運動概況 第二章 現代保齡球運動設備 第三章 保齡球 第四章 基本功練習 第五章 四步投球法 第六章 投線球和旋轉球的技法 第七章 飛碟球 第八章 球道的觀察和研究 第九章 投全中球的要領 第十章 投全中球的調整 第十一章 怎樣投補中球 第十二章 現場技術指導問答 第十三章 比賽和記分 第十四章 身體、心理、球風和參賽曲線 第十五章 國際保齡球聯合會(F.I.Q)規則 附錄 專用術語解釋    英漢對照常用詞匯 後 記

不同級別保齡球選手對運動感受差異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保齡球握法的問題,作者吳浩銘 這樣論述:

摘要 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旨在探討: 中華民國保齡球代表隊不同級別選手參與保齡球競技比賽運動之現況及參與保齡球競技比賽運動感受之差異。方法:本研究以「中華民國保齡球代表隊不同級別選手參與保齡球競技運動現況及正負感受因素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總計發出問卷90份,回收85份,回收率為95.5%,有效問卷為80份,有效率為95%。本研究以描述性統計、探索性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結果:一、不同級別中華民國保齡球代表隊選手有規律的參與保齡球比賽

現況之比率偏低(26.25%),每月參與競技比賽五次以上者佔18.75%。二、不同級別中華民國保齡球代表隊選手在參與保齡球比賽各項感受因素上有顯著差異。結論:一、不同年齡中華民國保齡球代表隊選手在參與保齡球比賽各項感受因素上有顯著差異。二、不同職業中華民國保齡球代表隊選手在參與保齡球比賽各項感受因素上有顯著差異。三、不同收入中華民國保齡球代表隊選手在參與保齡球比賽各項感受因素上有顯著差異。關鍵詞 : 運動員、曲球、飛碟球

飛碟球、曲球和直球訓練法對保齡球初學者技能學習之影響

為了解決保齡球握法的問題,作者洪焜毅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旨在探討: 一、比較飛碟球、曲球與直球等訓練法對保齡球初學者動作品質的差異;二、比較飛碟球、曲球與直球等訓練法對保齡球初學者技能保留的差異。研究對象60名中國文化大學的一般普通體育課男性學生,受試者平均身高(174±4.12);平均體重(70±5.91);平均年齡(20±0.74),受試者隨機分派至:飛碟球組、曲球組及直球組,每組各20人。各組受試者依各組實驗訓練課程的實施分別以直球五週、飛碟球七週及曲球九週的動作技能學習以保齡球的飛碟球、曲球與直球技能為測驗項目,進行前測、後測和保留測驗。以二因子混合變異數分析飛碟球、曲球和直球訓練結果的差異、動作技能保留的差異,結

果發現:一、直球組在後測的動作品質優於飛碟球組與曲球組的動作品質。二、直球組在保留測驗的動作品質優於飛碟球組和曲球組的動作品質。關鍵詞 : 飛碟球、曲球、直球、動作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