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工廠轉廠規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健身工廠轉廠規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K.Gibson-Graham寫的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邁向幸福經濟共同體的倫理行動指南 和世古詞一的 連薩提爾也佩服的4堂溝通課 對話的力量:帶人要深得人心,不是單向的「說道理」, 而是要溫暖他「受傷的心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健工的轉場收費改了? - 健身板 - Dcard也說明:但最近寒假要到了,想說要轉到家附近的場館,詢問了第二個顧問才知道說現在變成從A館轉到B館是免費的,但從B館轉回原廠館A館變成要收費1000了?!這樣整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游擊文化 和大樂文化所出版 。

聖約翰科技大學 工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昭甫所指導 張育婷的 新冠肺炎期間國軍人才招募方式研析 (2021),提出健身工廠轉廠規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軍形象、少子化、國軍招募員、國防報告書、國家安全、國軍招募、行銷、人才招募、新冠肺炎、從軍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劉明德 博士所指導 陳貞秀的 牛樟芝食品知覺品質、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 對再購意願影響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牛樟芝食品、知覺品質、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再購意願的重點而找出了 健身工廠轉廠規定的解答。

最後網站健身工廠岡山課表. 健身工廠轉廠規定 - Les Maisons de Julia則補充:健身工廠轉廠規定. 健身工廠客服電話- ... 【指定運動健身】World Gym、 健身工廠、Anytime Fitness、前勁體能. 今天就幫大家解答2021最適合健身工廠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身工廠轉廠規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邁向幸福經濟共同體的倫理行動指南

為了解決健身工廠轉廠規定的問題,作者J.K.Gibson-Graham 這樣論述:

擺脫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重新定義何謂幸福 奪回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與金融的控制權 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我們能夠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20世紀的主流觀點認為,經濟是一部以增長為燃料的機器,任何人為干涉都可能阻礙其順暢運作,危及經濟增長。我們將經濟增長奉為圭臬,掠奪各種自然資源,威脅其他物種的生存,我們聚焦於自身慾望,無視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與他人的犧牲。然而,地球資源的耗盡及不平等的加劇,讓許多人開始懷疑這些代價是否值得付出。     本書打破「經濟是一部機器」之迷思,將經濟重構為「我們決策和行動的後果」,並帶領讀者思考以下問題:何謂幸福?我們如何好好生存?如何分配剩餘?在我們

尋求好好存活之際,我們如何對待他人?我們消耗了什麼資源?如何維護我們共有的資源?如何投資未來?我們在自己的社區中能夠做些什麼以產生影響?     世界各地的人們起身行動,嘗試透過倫理行動「奪回經濟」,使其為社會和環境服務,造福人類與地球。透過倫理行動奪回經濟,意味著在好好存活之際,也關懷他人、環境與其他物種的處境,因為我們共享地球棲息地,且相互依賴。我們不只替資本主義企業工作賺錢與消費,我們還相互照顧,彼此幫助,我們以物易物,自給自足,我們贈送或收受有形與無形的禮物,彼此互惠。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我們可以一步步奪回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與金融的控制權。     本書提供一套簡單

實用的思考工具,教導讀者如何利用現有資源,以適合自己社區和環境的方式奪回經濟,創造更公平且永續的世界,邁向真正的幸福。     ◎ 奪回工作   我們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何謂幸福?     ◎ 奪回商業   在資本主義企業中,員工付出大量時間與心力,自然環境也付出代價,絕大多數的利潤卻都進入老闆的私人口袋,這樣的剩餘分配方式合理嗎?是否有其他選項?     ◎ 奪回市場   在市場上,除了價格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值得考慮的事情?我們的消費習慣如何影響他人與環境?      ◎ 奪回財產   我們消耗了什麼資源?我們如何維護地球棲息地與其他共有資源?     ◎ 奪回金融   金融

部門掌握了大量社會財富,然而今日其運作更像是個巨型賭場,而非我們財富的守護者,我們該如何改造金融,使其投資於我們共同的未來?   各方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李仲庭│社會事業財務顧問/地下勞動合作社南機拌飯創辦人   林以涵│社企流執行長   林祖儀│經貿國是會議全國代表   邱星崴│耕山農創/老寮Hostel創辦人   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陳東升│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主持人   陳怡樺、陳郁玲│合作經濟故事採集者/《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作者   許甘霖│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彭揚凱│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   黃盈豪│東華

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楊宗翰│《空屋筆記》作者   劉揚銘│寫作者.編輯人   謝昇佑│好食機創辦人     「如果你想經營具理想與人情味的照顧服務或教育活動,猶豫要商品化收費還是免費普及比較好?作者會陪你釐清『工作生存—商業盈餘—市場交換』的本質,進而重新定義問題;如果你想打造以人為本、社群共好的空間,正煩惱產權模式、管理機制和資金來源,作者會分享『多元的財產共有化』和『具社會連帶的金融』等概念。臺灣各地投入社會經濟創新行動的朋友們,本書兼具大格局的批判,與個體財務需求的討論,絕對有助於激發更多策略思考!」——李仲庭/社會事業財務顧問.地下勞動合作社南機拌飯創辦人    

 「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在資本主義至上以外的另一種思考,透過具有社會創新能量的案例分享,啟發我們對於公平與永續生活的想像,也提供一系列工具,讓我們能將想法化為具體行動,推薦大家一讀。」——林以涵/社企流執行長     「當生活逐漸被『經濟』拉下山坡,這本書會是有用的煞車,而且需要手腳並用。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人都知道要尊重『市場是看不見的手』,但很少人談社會是『看不見的腳』,沒有社會,市場就無所依憑。本書的核心即在奪回經濟的概念,用多重的尺度、不同的角度、多元的個案重新思考生活的可能,並提供具體工具,協助被經濟原子化的個人再重建為共同體的我們。如果你也想重新抓回生活,這是本相當好的入門書。」——

邱星崴/耕山農創.老寮Hostel創辦人     「有可能讓經濟不那麼邪惡嗎?本書從工作、商業、市場、財產和金融五大面向的行動出發,透過深入淺出的指引及案例,提供一整套奪回經濟主導權的解決方案,使經濟不再是由1%所控制,只有貪婪與破壞的掠奪武器。更重要的是,以倫理作為行動核心所重建的『社會團結經濟』,既不困難,也無需龐大費用,就能看見成效。 當經濟不再是市場說了算,市場也不會只由企業說了算!是時候重建一個為99%服務的系統,讓經濟及市場成為獎勵社會價值的正義。」——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本書向堅持『市場資本主義之外沒有替代方案』的人,展示了『另一種世界』生猛有力的樣貌,人們

只因意識形態障目才對此視而不見;本書也對有美好憧憬但質疑『真實烏托邦』可行性的人闡明,普通人也具備能動性,能夠建立自己想要的經濟體制;對於那些已在替代方案的道路上默默耕耘者而言,本書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和實例,使其能夠據以調整實務做法;本書也為想了解地方創生和社會實踐者提供了快速理解的指南。」——許甘霖/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當資本主義無所不在地將我們生活的各個面向都商品化,強調個人主義、相互競爭等價值,人們不斷探尋資本主義以外的各種另類經濟形式。互助分享、強調人與人的關係、看重社會集體和團結等原住民部落的特質,都是我們想要尋回並重視的價值。除了臺灣熟悉的合作社與社會企業,本書也提到公

平貿易、社區支持型農業、循環經濟、私人土地共有化等另類經濟可能的出路。在此推薦這本社會經濟與團結經濟必讀的入門聖經,作者透過大量實例和具體可操作的工具,讓我們得以反思如何奪回工作、商業、市場、財產和金融,同時也展示了我們可以如何一起行動,創造一個不同的未來。一起從『自己自己到一起一起』吧!」——黃盈豪/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生活,有各式各樣的可能性;經濟,也有各式各樣的可能性。 除了傳統大還要更大,多還要更多的經濟思維外,還有追求更好、更和諧的共好可能性。 不只是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和金融都有不一樣的可能。這本書讓人們對未來有更多的想像空間,也讓我更確信自

己想要當一個返樸者。」——楊宗翰/《空屋筆記》作者     「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各種關乎『經濟』的事,無疑是大多數人最關心的課題。但恐怕多半時候,我們都困在既有認知的框架與制度中,狹隘地以為經濟只關乎財富增長,唯有不斷努力賺錢與消費,才是對整體經濟有所貢獻。但事實上,透過本書引導我們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金融』這些概念重構式的理解與實際案例的闡釋,可以發現,原來,我們大可建構屬於我們的共同體經濟體制,奪回屬於社區的經濟主權!」——謝昇佑(好食機創辦人) 作者簡介   吉勃森.葛拉罕(J. K. Gibson-Graham)     西雪梨大學的經濟地理學家

凱瑟琳.吉勃森(Katherine Gibson)教授和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已故的裘莉.葛拉罕(Julie Graham)的共同筆名。吉勃森.葛拉罕的早期著作包括:《後資本主義的政治》(A Postcapitalist Politics)、《(如我們所知的)資本主義的終結:對政治經濟學的女性主義批判》(The End of Capitalism (As We Knew It): A Feminist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珍妮.卡麥隆(Jenny Cameron)     澳洲紐卡索大學地理學和環境研究副教授。她參與撰寫的著作包括《階級與它的他

者》(Class and Its Others)、《社會經濟:經濟團結的國際觀點》(The Soci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 Solidarity)等。   史蒂芬.希利(Stephen Healy)     麻薩諸塞州伍斯特州立大學地理學系助理教授。他的作品收錄於《經濟再現:學術與日常》(Economic Representations: Academic and Everyday)、《團結經濟:為人們和地球建立替代選擇》(Solidarity Economy: Building Alternatives for P

eople and Planet),以及《人文地理學的國際百科全書》(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   譯者簡介   周睦怡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協助執行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近年來投入社會經濟、團結經濟以及公民社會的研究,探討如何透過理論與實踐的激盪促進經濟民主化與治理民主化。 各方推薦 推薦序 思考哪些是必需、多少才足夠,以及什麼是幸福(劉揚銘) 推薦序 改造資本主義的務實路徑(陳東升) 推薦序 重構新世代的解方「合作經濟」:Tog

ether We Are Stronger(陳怡樺、陳郁玲) 譯序   經濟,不只是數據指標,也可以是人與人之間互惠共好的美好相遇(周睦怡) 致謝 導論 奪回經濟 為什麼是現在? 第一章 重構經濟,重構我們自身 第二章 奪回工作 存活得好 第三章 奪回商業 分配剩餘 第四章 奪回市場 遇見他人 第五章 奪回財產 共有化 第六章 奪回金融 投資未來 結論 任何時刻、任何地點…… 註釋 推薦序   思考哪些是必需、多少才足夠,以及什麼是幸福 劉揚銘(寫作者.編輯人)     太好了,這是一本讀者可以使用,而且應該盡情使用的書,用於改變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經濟行動。書中所討論的「經濟

」,並非政府與大企業才有能力掌控的金融運作,而是居住通勤、上班工作、採買物品、經營公司、股票投資……等日常行為。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每個選擇,都有機會改變經濟的樣貌。     我們的經濟活動,也到該改變的時候了。     活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的我們,勞心勞力賺取報酬,以購買商品與服務滿足生活所需。照理說,經濟循環應該讓我們的日子更幸福,居住環境更美好,然而根據書中引用的研究,195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成長使個人收入增加,人們的幸福感卻沒有提升,在某些國家甚至還逐漸下降。我們花太多時間在賺錢,沒有時間好好生活。     工作是我們謀生的方式,或許也是快樂和意義的來源,然而漫長的工時正在損害我們的

健康,也縮減我們育兒和陪伴家人的時間。我們為了彌補工作辛勞上網爆買,吃宵夜紓解加班壓力,再拿薪水上健身房向身體贖罪。於此同時,貧富差距也逐漸拉大,市場貿易為某些人賺取豐厚報酬,卻也使某些人受苦受壓迫。     人類的經濟活動對地球環境造成影響,道理我們都懂,只是現在畫面變得更具體。2020大疫之年,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張照片,是印度旁遮普(Punjab)居民抬頭就能看見200公里外的喜瑪拉雅山矗立於地平線。由於國家進入封鎖狀態,交通中止、工廠停工,這塊地區30年來首度排除空氣汙染,讓居民得以直視原本就存在的山脈。經濟暫時停擺,使空氣和海洋變乾淨,城市更安靜,甚至連地殼震動都因此減少。      當

然不是說經濟發展只有壞處,萬萬別這麼想,經濟是我們賴以為生的日常,沒有人可以脫離其中,然而現行經濟體制的問題是如此清晰可見,其中的許多弊端我們甚至已切身體會,我們過去習慣的拚經濟模式,其耀眼的成果是否遮蔽了某些我們理應重視的東西呢?《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提醒我們透過更寬廣的視野重新檢視經濟,同時也在各個層面提出有可能、甚至已證明可行的行動建議。     從想像力開始改變     改變的第一步是重新想像,本書開頭先打破「經濟像一臺機器」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的圖像是「經濟像一座菜園」──我們取之於它、消耗它,也需要補充與維護它;以及「經濟是一座冰山」──除了水平面上的受薪工作、市場交易外,水面下

還有許多被忽略的經濟領域。     換個圖像思考很有趣,過去提起「經濟體系」、「市場經濟」或「產業經濟」,人們總認為那是負責調整利率的政府,以及可以投資幾百幾千億的銀行與大企業才有能力推動的體系,微小的個人沒有太大力量。重置一幅畫面之後,才發現你我都是經濟菜園的生產者、消費者與維護者,我們有能力也應該照料這塊園地,並與他人協商共同使用。     想像力更新後,接下來就是如何改變、怎麼動手做的問題。本書用了五個章節循序剖析,首先討論我們的工作模式,再擴展至經營與管理企業的方式,接著繼續推演到國際貿易市場,進而反思私有財產制,最後則討論如何運用金融投資創造更好的未來。     以下針對各章內容簡單

介紹。     第二章討論工作模式時,作者探問:「究竟什麼是幸福?」原本應該是為了維持生活而工作的我們,時常反過來變成為了持續工作而生活,時間分配失去平衡,日子過得並不快樂,這是現代人的一大困擾。     書中以返樸者(Downshitfers,也有翻譯成「減速生活者」)為例,返樸者有意識地選擇減少收入但改善其生活品質,他們轉換職業、減少工作、搬到較便宜的區域,全面調整其生活方式,這是為了花更多時間和家人相處、過更健康的生活,他們以較低的物質需求換取更多滿足感與幸福。在美國、英國與澳洲,大約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做出這樣的選擇。近年在全世界範圍逐漸蔓延的斷捨離、極簡主義潮流,也反映了重新思考

工作和生活的整體趨勢。     書中說明,幸福不只是物質條件的滿足,有時工作本身就是幸福,身體健康也是幸福,和社群維繫良好關係、對社會有所貢獻也都是幸福的條件。為此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定義工作,而作者也提供了「24小時時鐘」、「幸福評分卡」與「均衡表」作為思考工具(42頁)。     除了個人生活之外,提供我們有薪工作的企業,也是經濟體系重要的一環。第三章討論「生存所需」與「剩餘」的界線該如何劃分?企業可以如何分配盈餘?當前的人類經濟活動已經開始超出地球的負荷,且雖然生產過剩卻貧富不均,40%的財富流入1%的人手中。我們是否可能讓剩餘分配更符合倫理,在同樣條件下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同時也將環境與其他

物種納入考量?     本章介紹了三種企業類型:願意負起更多社會責任的資本主義企業;從企業所有權、管理決策、工資設定到盈餘分配,都以民主方式運作(在阿根廷已有案例)的工人自組合作社;以及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直接滿足社會和環境需求的社會企業。     討論完企業,下一步便是連結供與需的市場。第四章很有畫面感地幫助讀者重新認識「市場」:市場是讓生產者和消費者彼此相遇的機制,也是我們和某位遙遠的他者,以及遙遠的產地建立連結的方式。在此,重要的是如何在買賣之間讓彼此都能過得更好。     過去,人們在購買商品前大多只想著價格合不合理?物品是否實用?好不好看?體驗如何?然而擴大關懷的範圍,我們可以將人

與人、人與地球的關係也納入考量。商品是否涉及動物實驗或工廠化養殖?環境是否受汙染?製造過程是否尊重人權與勞工權?運輸距離長嗎?節能表現如何?是否為有機或公平貿易?種種議題看似複雜,但作者運用蒲公英圖(112頁)、供應鏈圖(114頁)等圖表清楚呈現商品所涉及的各種連結,讓我們能夠重新評估每一次消費背後的意義。     接下來的第五章,作者提醒我們用更寬廣的視角,重新思考如何管理、維持生存所仰賴的各種資源,包括:陽光、水、空氣、土壤、動植物生態等「生物物理上的資源」;語言、音樂、藝術等「文化資源」;教育制度與政治體系等「社會資源」;以及科學技術、生態知識等「知識資源」。     我們該基於什麼樣的

規則來管理與使用這些資源?如何分配其產生的利益?怎麼協調責任?如何照料與維護它們?作者建議我們在「封閉私有」和(時常導致資源濫用與汙染的)「不受監督管理的任意開放取用」之間,開闢一種由社群共同協商、利益與責任共同承擔的資源取用、維護與管理方式。本書透過澳洲原住民共同管理傳統林地、法國城市重新市政化水和下水道系統、維基百科式的開放知識資源,以及菲律賓市政府與地主協調,讓貧民暫時使用閒置土地種菜等案例,說明更公平且永續的資源運用方式不是沒有可能達成,非常精采。     第六章則說明金融是投資未來的方式。我們應當投資未來,支持我們彼此與地球永續共生,從而確保後代就算沒有比我們現在過得更好,也至少能擁

有一樣好的生活。在做出投資決定時,只考量「投資報酬率」(ROI)可能不太夠,目前已有計入社會和環境報酬的「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甚至是作者提出的「共同體經濟投資報酬率」(CEROI)。CEROI讓支持健康、教育、兒童與老人照護的組織,減少生態足跡與能源耗損的企業,能創造就業並將盈餘分配給社群與環境的事業體,以及支持倫理貿易活動的公司,能在這個標準裡脫穎而出,被投資人看見。目前世界上已有許多納入倫理考量的投資方案,例如幫助貧民籌資以協助其自立的窮人銀行、將資金投入生態環境的管理基金。     循序擴大視野     閱讀本書,是循序漸進擴大視野的過程,本書讓讀者從自私自利的經濟動物,一步步

發現原來自己的工作、生活與消費行為,都會與他人產生連結,甚至連金融投資也是改變未來的方式,或許連我們選擇買哪支股票,都是在描述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而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不能無止境地消耗,地球和我們的身體一樣都需要照料維護。原來作者所說的「共同體經濟」,正是將與我們連結的他人、環境和未來世代都納入考量。     改變了認知,當然還要起身行動。雖然未來不見得樂觀,例如減速生活的健康想像,在發大財的美夢之前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工人自主管理的合作社以及社會企業,是否能在資本市場上與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競爭?如果知道一家公司是血汗工廠、極度消耗環境資源,但買它的股票會賺錢,你會不會投資?更殘酷的問題可能是

,如果你手上已經有血汗工廠的股票正在賺錢,你是否會選擇拋棄它?凡此種種提問,都在閱讀過程中掠過我的腦海,令人膽顫心驚。     幸好,避免眾人竭澤而漁大撈一筆的方式,是讓大家了解到我們都屬於一個利益共同體。當我們擴大關懷的視野,就能增進更大規模的共同利益,而這也會回過頭帶來自利,這或許會是經濟動物改變的契機。本書各章都附上了具體可行的倫理行動指南,讀者可以使用,也應該盡情使用。 第三章 奪回商業:分配剩餘 什麼是商業? 商業機構是生產與交換商品和服務的組織。它們是企業主和工人將資源、科技和勞動力轉換為新事物的地方。主流的訊息是,企業是經濟增長的泉源,財富和福祉由此流出。 儘管有這種漂亮的說法

,但大多數商業機構並非以製造更大的善為首要目的而組織起來。套一句常說的話,「商業機構就是用解決問題來賺錢」。正是對獲利的欲望驅動人們的奉獻精神——甚至是著迷——特別是對公司老闆而言。 儘管對某些人而言,商業機構是豐厚個人報酬的來源,但對其他人而言,這是個受苦和壓迫的場域——一個充滿剝削的地方。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商業機構只是一個工作和謀生的地方,一個索要他們清醒時最美好時光的環境。 所以在工商企業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一種檢視它的方式是追蹤舊財富被轉換成新財富的過程。暫且讓我們著眼於生產並出售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公司,而先忽略那些買賣既有商品的公司。 商業機構運用儲存的財富(通常指的是金融資金)購買

像是原料、土地、建築物和機器,以及勞動力等物質投入品。在生產過程中,勞動力增加了現有的財富投入,生產出某種東西,其擴增價值反映在其售價之上。根據公司的所有權和治理結構,這種新的財富會與企業內外的生產者和非生產者共享。 過去的200多年以來,一種工商企業的形式,即資本主義的公司,一直被譽為組織財富轉換和實現最高效率生產的最佳方式。在資本主義的商業機構中,工廠和設備都是私有的,員工在規定的時段受薪工作,商品被製造出來並在市場上銷售,而利潤則由公司老闆或股東私下積累。論點如下:私人利潤為企業家提供了適當的誘因,誘使他們冒險、與他人競爭,並且努力達到更好的產出。而私人回報也以更便宜商品的形式順勢為許多

人帶來好處。 此論點的主要缺陷在於,用「解決問題來賺錢」,讓我們超出了可永續發展的資源使用程度。我們環境的耗損呈指數增長。資本主義式商業機構所製造的新財富以狼吞虎嚥的速度吞噬了礦產、非再生能源、土壤肥力,以及動植物的物種。這些不用錢的大自然「禮物」被轉換成私人利潤,然而生態和空氣卻被破壞到生活受威脅的程度。直到現在我們才理解到,過去200年來的工業化對於地球健康的影響究竟有多麼嚴重。

新冠肺炎期間國軍人才招募方式研析

為了解決健身工廠轉廠規定的問題,作者張育婷 這樣論述:

徵兵制改為募兵制已是必行不可逆的政策,國防部大力推動募兵策略,重視兵源穩定性,推動一系列招募策略,期使吸引青年學子投身軍旅,然在疫情肆虐下,致使原招募管道無法繼續實施人才招募,招募行程改以電話聯繫為主,減少值班人數,做好個人防疫,在需配合防疫規定下,另謀其他管道是現行招募員所需面對的議題。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哪些原因是真正影響新冠肺炎期間招募達成率之因素,並以陸軍招募員為研究對象,採隨機抽樣方式進行,以SPSS統計找出新冠肺炎期間可能影響招募成效之因素,並以複迴歸分析資料結果,經信、效度及相關分析驗證研究假說,實證顯示「國軍形象」與「少子化」對其影響程度最大。

連薩提爾也佩服的4堂溝通課 對話的力量:帶人要深得人心,不是單向的「說道理」, 而是要溫暖他「受傷的心理」!

為了解決健身工廠轉廠規定的問題,作者世古詞一 這樣論述:

「超說服」止不住悠悠眾口, 「下指令」只有半吊子成效, 作者提出「一對一面談」的方法與案例, 解救冰冷的工作環境,幫每個人找回最初的熱情!   ‧只是稍微嚴格要求部屬,就有人抱怨,喊身心俱疲?   ‧能委以重任的傑出員工,為何無預警就說出要離職?   ‧團隊成員全是被動族,不會主動思考也提不起幹勁?   其實,只要每個月進行「一對一面談」,發揮對話的力量,   就能讓部屬積極主動、充滿士氣,樂意在公司貢獻才能!   ★可口可樂、Google都實證有效的「一對一面談」!   組織改造及人才培育專家世古詞一強調,公司離職率高、團隊績效頻出問題,主要是因為主管與部屬溝通不良所造成。雖然大多數

企業每年都有一兩次的考績面談,但內容總是鎖定在公事,而不是聚焦在個人,導致主管無法掌握部屬真正的想法、狀況及問題。   因此,為了幫助眾多企業及主管帶人帶心,世古詞一傳授可口可樂、Google、Yahoo、GE等企業都在用的「一對一面談」(1 on 1 Meeting)方法,並提供實例、對話及提問例句。   你只要學會這套方法,每個月花三十分鐘與部屬面談,就不會再單向的「說道理」,而是能溫暖「受傷的心」,協助解決問題,使部屬願意接受下一個挑戰,讓公司得以留住優秀人才!   ★對話的焦點,怎樣從「工作」轉為「個人」!   ◎如果員工對工作感到迷惘、缺乏幹勁   屬下沒辦法訴說煩惱,工作和

生活將失去平衡,不知道該為了什麼而努力。   【方法】主管關心並予以肯定,讓他覺得自己被接納且具有能力,就會自動自發。   ◎如果員工績效優異、卻對工作感到煩膩   能力出色的人老是執行相同工作,又被放任不管,會得不到成就感,甚至打算跳槽。   【方法】主管表達認同,了解他的志向,分配具挑戰性的工作,能讓他重拾熱情。   ★現在就開始!依據五步驟完成「一對一面談」   Step 1. 像接待客戶或辦活動一樣,安排面談時間   主管:「你辛苦了。我想透過面談,了解你在健康或工作上有沒有碰到問題,希望你告訴我真正的想法。」   Step 2. 設計空間來營造氣氛,讓對方說出內心話   主管

:「面談不一定要在公司,也可以在咖啡廳,或是邊散步邊進行。有時候,利用出差時在飯店餐廳,也是不錯的選擇。」   Step 3. 利用「實踐清單」,完成最後準備   主管:「有了一對一面談實踐清單,我可以依照清單的規劃進行,解救了不知道該聊什麼的尷尬氣氛,還能順便記錄談話內容。」   Step 4.  進入一對一面談實況,並決定下次課題與實踐計畫   主管:「你最近看起來很有精神。晚上也睡得好嗎?有沒有經常加班?或是工作量太大讓你覺得困擾?」   主管:「在下次面談前,我們給彼此一個功課。如果選擇執行一件事,你覺得可以做什麼?」   Step 5. 製作「個人雲端資料庫」,擬定管理的對策

  主管:「雲端記錄是很方便的功能。Google提供的文件或試算表工具,或是Evernote,都可以將照片或筆記輕鬆分類與分享。」   ★持續對話,引導員工找回熱情、迎向挑戰!   ‧等級一:增加溝通量,建立主管與部屬的信賴關係。   ‧等級二:透過傾聽更了解部屬,加深互相理解。   ‧等級三:透過認同,提升部屬的熱情。   ‧等級四:用提問與回饋,讓部屬從工作中獲得教誨或啟示。   ‧等級五:根據啟示或教誨,讓部屬展開行動、接受挑戰。   ‧等級六:透過挑戰,讓部屬獲得成就感,提升能力。 本書特色   ‧案例與圖表豐富,幫你身歷其境演練面談。   ‧81個實用提問例句,讓你立刻應用就

上手。 名人推薦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領導暨人力資源學程副教授 李弘暉   遠傳電信副總經理 郭憲誌   作者簡介 世古詞一   現任Servant Coach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Voyage Group特別研究員。組織人事諮詢顧問、一對一管理專家,提倡企業透過每月一次30分鐘的一對一面談(1 on 1 Meeting)進行組織改革。   1973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在Voyage Group有限公司創業期參與經營,該公司從2015到2017年連續三年,被日本職場優質環境協會(Great Place to Work Institute Japan)

評選為中型規模企業「值得就職企業」第一名。經歷營業本部長、人事本部長、子公司董監事的職位後,在2008年自行創業。   精通企業教練、九型人格、神經語言程式學(NLP)、職業性格測試(MBTI)、情緒商數(EQ)、正向心理學、正念療法、催眠療法等10種以上心理方法,推動個人意識改革與組織全體改造。以教練及諮詢顧問的身分,協助上市公司、奧運選手及職業運動選手等,充實職涯生活、實現目標。興趣是料理和健身。 譯者簡介 黃瓊仙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熱愛文字工作的專職譯者,希望讓讀者感受輕鬆、愉悅的閱讀經驗。   譯作有《強勢引導》、《訂價科學二部曲:奇襲術》、《星巴克、宜得利獲利10倍的

訂價模式》、《麥肯錫、史丹佛都在用的思考筆記》(皆為大樂文化出版)等。   前言 矽谷的「一對一面談」,不是在說道理而是溫暖人心! 閱讀本書的方法 第一章 為何「一對一面談」能挖出冰山下的問題? 組織內的溝通,不能只是為了交換資訊 聚焦在個人的對話,才能持續創造出績效 員工會離職,是因為沒有人可以商量自身煩惱 企業想提升產能,得每月「一對一面談」讓部屬成長 為何無法執行「一對一面談」?因為忙碌、不擅長……六個理由 落實每個月的面談,能達到八種好處 矽谷企業都用「一對一面談」,建立良好團隊默契 實踐後的變化與效用主管與部屬的真實感言 第二章 要與部屬建立信賴關係,該聊些什

麼? 一對一面談的實踐展開圖,幫你掌握話題與流程 【話題一】瞭解彼此的個人生活 關鍵不是問出什麼事情,而是…… 你對部屬工作以外的事知道多少? 用「自我表白」技巧,讓部屬敞開心房 利用「四等級閒聊」,加深信賴感 五個訣竅,幫你自然而然開啟話題 製造「百分之百接納」的氣氛,讓他暢所欲言! 【話題二】檢查身心健康狀況與範例 從睡眠問題開始了解身心狀況 確認工作量是否造成負擔 【話題三】提升對工作的熱情 主管不能只彰顯職權,數落部屬的不是 傾聽部屬的焦慮不安,能消滅負能量 稱讚讓人充滿正能量,最高明的方法是什麼? 第三章 要幫助部屬成長,該談些什麼? 除了教導工作SOP,更要促使部屬自我進化 【話

題四】改善個人工作與組織的課題 十四個提問的範例與目的 別說「你不懂啦」,而要說「能不能告訴我?」 【話題五】設定目標與進行考核 不要指點部屬「正確作法」,要說他「認同」的話 想提高認同感,得用「MGC目標設定法」 考核時不能拘泥條文,要懂得活用制度 考核前有五個檢查事項,除了4W1H還有…… 可口可樂、Google都用一對一面談,取代年度考核 【話題六】開發能力與支援職涯 以「經驗學習模式」提問,讓部屬發現自身潛能 別劈頭就問「將來想做什麼?」你應該…… 【話題七】傳達策略與方針 為何優秀主管都懂得用逆向的「報聯商」? 第四章 如何產生對話的力量?具體實踐有…… 方法1、首先像接待客戶或辦

活動一樣,安排面談時間 方法2、用四祕訣設計空間來營造氣氛,讓對方說出內心話 方法3、製作「個人雲端資料庫」,才能擬定管理的對策 方法4、利用實踐清單與共享清單,完成最後準備 方法5、面談可設定為三十分鐘,並分成四階段進行 方法6、整理面談內容,決定下次課題與實踐計畫 方法7、面談既可直向又可橫向,後續行動會改變公司整體 方法8、透過五個重點,讓一對一面談持續執行下去 後記 與自己進行一次深度的對話練習! 範例集 一對一面談的提問與表達例句   前言 矽谷的「一對一面談」,不是在說道理而是溫暖人心!   我目前從事企業員工心理諮商的工作,每天都聽到職場主管或人事部門的職員向我訴苦:

  「部屬真的不受教。」   「能夠安心委以重任的傑出員工要離職了。」   「只是稍微嚴格要求,就有部屬心靈受傷。」   「屬下全是被動族,不會自己思考,也不會主動做事。」   「最近覺得整個團隊死氣沉沉。」   難道主管沒有好好帶領團隊或部屬嗎?其實並非如此。管理者為了讓團隊拿出成果,除了需要深入暸解公司的業務及服務內容,與相關人士圓融溝通、努力建立關係之外,還必須不辭辛勞認真工作,甚至不厭其煩地加班。   儘管如此,上述的狀況還是無法改變。最近,反而越來越多優秀部屬毫無預警地遞出辭呈,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直接的原因在於,社會背景劇烈轉變,但是主管與部屬的溝通方式卻毫無改變。  

 目前進入社會的新鮮人被稱為「寬鬆世代」(編按:指在日本出生於一九八七年以後的世代。因為就學時期受到寬鬆教育的影響,普遍被認為學習能力、競爭力下降,容易在職場上出現人際問題),其資質已經與以前不同。工作環境嚴苛一點的公司,馬上就被貼上「黑心企業」或「血汗工廠」的標籤。大環境及個人對於工作方式的想法,也劇烈轉變。再加上成果主義時代的結束,現代社會不再只以結果評斷個人成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當前最大的問題是主管與部屬無法進行良好溝通。   提到主管與部屬的正式溝通管道,多半是指一年兩次的考核面談,通常彌漫著緊張的氣氛。此外,主管可能不定期地把部屬找來談話,通常是針對發生問題的人。主管指導部屬時

,必須把想說或必須說的話告訴他們,因此氣氛相當嚴肅,也造成企業目前普遍對面談感到厭煩。要改善這個狀況,我認為必須改變主管與部屬溝通的情境與方法。   在其他國家是什麼樣的情況呢?美國矽谷聚集了眾多新興創投企業,同時是許多世界知名企業總部的所在地。「一對一面談」(1 on 1 Meeting)早已是矽谷企業的定型文化,主管與部屬每週必定有一次三十分鐘至一小時的一對一面談。透過自由交談,主管可以掌握部屬現在的狀況,瞭解其想法,為彼此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這正是主管的重要職責。   【什麼是一對一面談?】   一對一面談是指主管與部屬定期單獨對話的時間。與一般面談的最大差異在於,一對一面談是部屬

的專屬時間,也是主管與部屬的溝通時間。主管有時候要扮演諮商師,聆聽部屬發言,掌握他的狀況、問題以及關心的事,有時候要當場給予部屬建議,幫助解決問題。   一對一面談的最重要目的,是抒解部屬情緒,讓他感到釋懷,並願意付諸行動,接受下一個挑戰。一對一面談至少一個月要舉辦一次,如果還未與部屬建立良好關係,我建議可以一個月舉辦兩次。你將發現自己與部屬之間的關係開始產生改變。   美國矽谷人才濟濟,一名優秀工程師就可能改變一家企業的命運。在這個搶先爭利的地區,優秀人才一旦認為無法再獲得任何東西時,會馬上跳槽至別家公司。谷歌(Google)前執行長兼董事會主席艾立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與前商品部資深副總強納森.羅森伯格(Jonathan Rosenberg)的合著作品《Google模式》(How Google Works)中,有這麼一段話:「事業進展的速度必須遠遠超過業務程序,因此混沌雜亂是最理想的狀態。在混沌雜亂中完成必要業務的唯一方法,就是人際關係。請耐心地花時間認識員工,建立深厚的關係吧。」   能夠不斷做出成果的主管會安排時間,與部屬建立良好關係,更會從公司的角度聆聽員工心聲,努力改善。要打造能讓員工盡情發揮的工作內容和職場環境,激發部屬創意,必須透過一對一面談。   在這個時代,即使分隔兩地也能互相聯繫,即使是科技最先進的矽谷,也非常重視面對面溝通。當我參訪其

他日本企業時,就有公司把一對一面談時間稱為「Quality Time」,是對部屬珍貴且重要的優質時間。這個矽谷式人才管理方式,正是當今日本最需要的。   【一對一面談是建立信賴關係的管道】   VOYAGE GROUP(以下簡稱為VG),是在二○一五年正式於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上櫃的IT公司。從VG的草創時期開始,我曾以經營高層的身分參與營運八年,並在二○○八年自己出來創業,擔任員工心理諮商師暨職場教練。現在,雖然我已離開VG,但在與各家企業合作之餘,也以VG特別研究員的身分擔任人事諮詢顧問。   VG是一家充滿朝氣的公司,曾在二○一五年至二○一七年,連續三年被日本職場優質環境協會(Gr

eat Place to Work Institute Japan)評選為員工數一百名以上、一千名以下的中型規模企業「值得就職的公司」第一名。他們從員工的角度定義「值得就職的公司」:員工會信任企業、經營者及管理者,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並且與共事的人產生一體感。VG就是這樣的公司。   VG訂定了各種對話與溝通的規則,其中最重要的正是一對一面談。這項規定至今已實施超過十年,我從設計到實際實行全程參與。一對一面談成為主管與部屬之間建立信賴關係的管道,也是培訓員工的重要機會。   當我與企業主提及這件事,大家都深感興趣,但對實施方式感到困惑。管理者只知道自己的做法,也沒有辦法確認是否正確。一對

一面談的內容像是「黑箱作業」,只有當事人知道內容是什麼。當自己當上主管,需要與部屬面談時,因為無從得知其他人的方法,往往會參考自己以前的經驗。   因為工作關係,我得以參與一對一面談,那些主管讓我聽取內容,有時候還幫忙錄音,因此我才能得知眾多主管面談時的秘技。這些經驗讓我能給予其他主管建議和指導,改善一對一面談。本書整理了面談技巧並加以系統化,同時介紹一對一面談的內容。希望各位讀者可以參考並加以實踐。   矽谷是一對一面談的發祥地,也是全球人才競爭激烈、成長卓越的地區。本書將詳述我實際到許多企業諮詢、旁聽而獲得的技巧,同時希望將企業今後必備的能力傳達給各位。   看著那些富有責任感、每天

忙碌奔波的主管,我深深地希望他們的努力能夠獲得回報,因此撰寫本書。如果本書能成為各位主管的指南,在人才管理方面能有所助益,我深感榮幸。   第一章 為何「一對一面談」能挖出冰山下的問題?◎過去組織內的溝通,只是為了獲得結果的「資訊交換」當今企業面臨的問題,大致可分為「事業」與「組織」兩個層面。我身為人事諮詢顧問,主要為企業解決組織層面的問題,例如:員工不受教、優秀人才離職、團隊毫無動力等與人相關而產生的各種問題。但追根究柢,這些問題會發生只有一個原因:個人的對話時間不足。個人的對話時間,讓部屬說出對工作、職涯或生活的各種想法和感受。多數主管都願意與部屬溝通,為了做出漂亮的成績,也確實需要與

部屬緊密對話。但是,這樣的對話將焦點鎖定於工作的「公事對談」。舉例來說:部屬:「競爭對手在這個案子也提出相同條件,我希望這次能夠不依正常程序處理。」主管:「我瞭解。如果不依正常程序,也能夠獲得龐大收益,就依照你構想的去做。」像這類針對個案的溝通內容,通常出現在會議或部屬「報告、聯繫、商量」的過程。與其說是溝通,不如說是「資訊交換」的過程。通常,因為事情緊急,部屬抓住主管口頭詢問,只會帶來非常短期的效果。雖然這麼做沒有不好,但如果只是交換資訊,在未來恐怕不需要透過主管,只需由AI人工智慧就能完成。AI人工智慧系統甚至能夠提供更正確、確實獲得成果的建議。◎聚焦在個人的對話,才能持續創造出績效另一方

面,將對談的焦點擺在個人,便能讓部屬「建立信賴關係」、「消除不安感」、「確認身心狀況」。在此借用某位女性的話,說明一對一面談。我問她:「你認為一對一面談有什麼優點?」她回答:「我雖然在工作,卻越來越不曉得自己置身何處、在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或許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的立場,才覺得煩躁。趁著一對一面談時,我把所有想說的話一吐而盡,感覺非常舒暢。」而且她說:「剛開始,我擔心沒有先整理過自己想說的話就說出口好嗎?但是,主管願意傾聽,我也漸漸地敢暢所欲言。主管允許我盡情做想做的事,讓我改變工作心態,在團隊中也能夠盡情發表自己的意見。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因為當時累積太多想說的話,卻沒有可以讓人暢

所欲言的環境。」

牛樟芝食品知覺品質、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 對再購意願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健身工廠轉廠規定的問題,作者陳貞秀 這樣論述:

國人十大死亡原因有許多項目皆與飲食習慣有關,消費者對健康上助益及輔助疾病管理之需求開始建立正確認知態度,由於新興市場朝向「自我照護」的概念方向發展,因此對許多有關健康助益之食品研究開發,漸漸朝向個人健康維護及疾病預防之方向進行。牛樟芝符合「植物萃取物」之素材要件,而牛樟芝食品已發展至「植物新藥」階段,能創造更高的生技醫藥產業附加價值,為健康生技產業之新星。由於國人尚未充份了解牛樟芝食品成份對人體保健助益之重要性,經營者亦需了解消費大眾對牛樟芝食品消費行為與購買意願相關因素,確認消費者對牛樟芝食品的知覺品質、知覺價值及滿意認知程度,顧客因使用牛樟芝食品之助益反映出滿意後,如何對再購意願持續產生

影響,從了解顧客對牛樟芝食品的消費行為,驗證消費者再購意願影響程度,以穩固舊顧客對持續消費所產生之價值。本研究以食用過牛樟芝食品的會員或消費者為研究對象,經由牛樟芝食品知覺品質及知覺價值為自變數,通過顧客滿意度的中介效果關係,探討對再購意願變數影響之關係。採用立意抽樣法,以問卷方式調查,收集361份有效資料,運用IBM SPSS統計軟體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知覺品質對知覺價值有顯著正向影響關係;(二)知覺品質對顧客滿意度有顯著正向影響關係;(三)知覺價值對顧客滿意度有顯著正向影響關係;(四)顧客滿意度對再購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關係;(五)知覺品質對再購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關係;(六)知覺價值對

再購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關係;(七)顧客滿意度為知覺品質影響再購意願之中介變數,並具備完全中介效果;(八)顧客滿意度為知覺價值影響再購意願之中介變數,並具備完全中介效果;(九)知覺價值為知覺品質影響顧客滿意度之中介變數,並具備部份中介效果。研究指出在知覺品質方面,消費者最注重牛樟芝食品已通過衛福部規定90日無毒試驗;在知覺價值方面,消費者最注重牛樟芝食品對健康有保健效用價值;在顧客滿意度方面,消費者最注重對牛樟芝食品價值的滿意,符合使用期待;對再購意願方面,消費者會採取願意再次購買牛樟芝產品的行為。顧客的再購行為,乃為銷售收入之重要來源,其消費基礎建立於產品知覺品質及知覺價值上達到顧客滿意度,並

經由顧客滿意感受產生再購意願之行為。本研究最後提出相關建議,以提供業者在實務上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