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工廠顧問薪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健身工廠顧問薪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K.Gibson-Graham寫的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邁向幸福經濟共同體的倫理行動指南 和楊憲宏的 複製曾雅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健身工廠工作心得也說明:2月9日星期天早上懷著愉快的心情準備去板橋健身工廠上瑜伽課原本還深怕 ... 最想知道健身工廠_柏文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評論、匿名員工評價、薪水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游擊文化 和創造文化所出版 。

最後網站健體顧問-業務嘉義民雄廠|健身工廠柏文健康事業股份有則補充:健身工廠 Fitness Factory - #健身有新廠|民雄廠開箱之高效PP… ... 大家好小的4年健身教練的經驗及少少代課私人教練這邊就推薦給一些想當教練的你一些薪水上的資訊本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身工廠顧問薪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邁向幸福經濟共同體的倫理行動指南

為了解決健身工廠顧問薪水的問題,作者J.K.Gibson-Graham 這樣論述:

擺脫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重新定義何謂幸福 奪回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與金融的控制權 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我們能夠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20世紀的主流觀點認為,經濟是一部以增長為燃料的機器,任何人為干涉都可能阻礙其順暢運作,危及經濟增長。我們將經濟增長奉為圭臬,掠奪各種自然資源,威脅其他物種的生存,我們聚焦於自身慾望,無視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與他人的犧牲。然而,地球資源的耗盡及不平等的加劇,讓許多人開始懷疑這些代價是否值得付出。     本書打破「經濟是一部機器」之迷思,將經濟重構為「我們決策和行動的後果」,並帶領讀者思考以下問題:何謂幸福?我們如何好好生存?如何分配剩餘?在我們

尋求好好存活之際,我們如何對待他人?我們消耗了什麼資源?如何維護我們共有的資源?如何投資未來?我們在自己的社區中能夠做些什麼以產生影響?     世界各地的人們起身行動,嘗試透過倫理行動「奪回經濟」,使其為社會和環境服務,造福人類與地球。透過倫理行動奪回經濟,意味著在好好存活之際,也關懷他人、環境與其他物種的處境,因為我們共享地球棲息地,且相互依賴。我們不只替資本主義企業工作賺錢與消費,我們還相互照顧,彼此幫助,我們以物易物,自給自足,我們贈送或收受有形與無形的禮物,彼此互惠。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我們可以一步步奪回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與金融的控制權。     本書提供一套簡單

實用的思考工具,教導讀者如何利用現有資源,以適合自己社區和環境的方式奪回經濟,創造更公平且永續的世界,邁向真正的幸福。     ◎ 奪回工作   我們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何謂幸福?     ◎ 奪回商業   在資本主義企業中,員工付出大量時間與心力,自然環境也付出代價,絕大多數的利潤卻都進入老闆的私人口袋,這樣的剩餘分配方式合理嗎?是否有其他選項?     ◎ 奪回市場   在市場上,除了價格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值得考慮的事情?我們的消費習慣如何影響他人與環境?      ◎ 奪回財產   我們消耗了什麼資源?我們如何維護地球棲息地與其他共有資源?     ◎ 奪回金融   金融

部門掌握了大量社會財富,然而今日其運作更像是個巨型賭場,而非我們財富的守護者,我們該如何改造金融,使其投資於我們共同的未來?   各方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李仲庭│社會事業財務顧問/地下勞動合作社南機拌飯創辦人   林以涵│社企流執行長   林祖儀│經貿國是會議全國代表   邱星崴│耕山農創/老寮Hostel創辦人   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陳東升│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主持人   陳怡樺、陳郁玲│合作經濟故事採集者/《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作者   許甘霖│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彭揚凱│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   黃盈豪│東華

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楊宗翰│《空屋筆記》作者   劉揚銘│寫作者.編輯人   謝昇佑│好食機創辦人     「如果你想經營具理想與人情味的照顧服務或教育活動,猶豫要商品化收費還是免費普及比較好?作者會陪你釐清『工作生存—商業盈餘—市場交換』的本質,進而重新定義問題;如果你想打造以人為本、社群共好的空間,正煩惱產權模式、管理機制和資金來源,作者會分享『多元的財產共有化』和『具社會連帶的金融』等概念。臺灣各地投入社會經濟創新行動的朋友們,本書兼具大格局的批判,與個體財務需求的討論,絕對有助於激發更多策略思考!」——李仲庭/社會事業財務顧問.地下勞動合作社南機拌飯創辦人    

 「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在資本主義至上以外的另一種思考,透過具有社會創新能量的案例分享,啟發我們對於公平與永續生活的想像,也提供一系列工具,讓我們能將想法化為具體行動,推薦大家一讀。」——林以涵/社企流執行長     「當生活逐漸被『經濟』拉下山坡,這本書會是有用的煞車,而且需要手腳並用。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人都知道要尊重『市場是看不見的手』,但很少人談社會是『看不見的腳』,沒有社會,市場就無所依憑。本書的核心即在奪回經濟的概念,用多重的尺度、不同的角度、多元的個案重新思考生活的可能,並提供具體工具,協助被經濟原子化的個人再重建為共同體的我們。如果你也想重新抓回生活,這是本相當好的入門書。」——

邱星崴/耕山農創.老寮Hostel創辦人     「有可能讓經濟不那麼邪惡嗎?本書從工作、商業、市場、財產和金融五大面向的行動出發,透過深入淺出的指引及案例,提供一整套奪回經濟主導權的解決方案,使經濟不再是由1%所控制,只有貪婪與破壞的掠奪武器。更重要的是,以倫理作為行動核心所重建的『社會團結經濟』,既不困難,也無需龐大費用,就能看見成效。 當經濟不再是市場說了算,市場也不會只由企業說了算!是時候重建一個為99%服務的系統,讓經濟及市場成為獎勵社會價值的正義。」——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本書向堅持『市場資本主義之外沒有替代方案』的人,展示了『另一種世界』生猛有力的樣貌,人們

只因意識形態障目才對此視而不見;本書也對有美好憧憬但質疑『真實烏托邦』可行性的人闡明,普通人也具備能動性,能夠建立自己想要的經濟體制;對於那些已在替代方案的道路上默默耕耘者而言,本書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和實例,使其能夠據以調整實務做法;本書也為想了解地方創生和社會實踐者提供了快速理解的指南。」——許甘霖/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當資本主義無所不在地將我們生活的各個面向都商品化,強調個人主義、相互競爭等價值,人們不斷探尋資本主義以外的各種另類經濟形式。互助分享、強調人與人的關係、看重社會集體和團結等原住民部落的特質,都是我們想要尋回並重視的價值。除了臺灣熟悉的合作社與社會企業,本書也提到公

平貿易、社區支持型農業、循環經濟、私人土地共有化等另類經濟可能的出路。在此推薦這本社會經濟與團結經濟必讀的入門聖經,作者透過大量實例和具體可操作的工具,讓我們得以反思如何奪回工作、商業、市場、財產和金融,同時也展示了我們可以如何一起行動,創造一個不同的未來。一起從『自己自己到一起一起』吧!」——黃盈豪/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生活,有各式各樣的可能性;經濟,也有各式各樣的可能性。 除了傳統大還要更大,多還要更多的經濟思維外,還有追求更好、更和諧的共好可能性。 不只是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和金融都有不一樣的可能。這本書讓人們對未來有更多的想像空間,也讓我更確信自

己想要當一個返樸者。」——楊宗翰/《空屋筆記》作者     「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各種關乎『經濟』的事,無疑是大多數人最關心的課題。但恐怕多半時候,我們都困在既有認知的框架與制度中,狹隘地以為經濟只關乎財富增長,唯有不斷努力賺錢與消費,才是對整體經濟有所貢獻。但事實上,透過本書引導我們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金融』這些概念重構式的理解與實際案例的闡釋,可以發現,原來,我們大可建構屬於我們的共同體經濟體制,奪回屬於社區的經濟主權!」——謝昇佑(好食機創辦人) 作者簡介   吉勃森.葛拉罕(J. K. Gibson-Graham)     西雪梨大學的經濟地理學家

凱瑟琳.吉勃森(Katherine Gibson)教授和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已故的裘莉.葛拉罕(Julie Graham)的共同筆名。吉勃森.葛拉罕的早期著作包括:《後資本主義的政治》(A Postcapitalist Politics)、《(如我們所知的)資本主義的終結:對政治經濟學的女性主義批判》(The End of Capitalism (As We Knew It): A Feminist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珍妮.卡麥隆(Jenny Cameron)     澳洲紐卡索大學地理學和環境研究副教授。她參與撰寫的著作包括《階級與它的他

者》(Class and Its Others)、《社會經濟:經濟團結的國際觀點》(The Soci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 Solidarity)等。   史蒂芬.希利(Stephen Healy)     麻薩諸塞州伍斯特州立大學地理學系助理教授。他的作品收錄於《經濟再現:學術與日常》(Economic Representations: Academic and Everyday)、《團結經濟:為人們和地球建立替代選擇》(Solidarity Economy: Building Alternatives for P

eople and Planet),以及《人文地理學的國際百科全書》(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   譯者簡介   周睦怡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協助執行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近年來投入社會經濟、團結經濟以及公民社會的研究,探討如何透過理論與實踐的激盪促進經濟民主化與治理民主化。 各方推薦 推薦序 思考哪些是必需、多少才足夠,以及什麼是幸福(劉揚銘) 推薦序 改造資本主義的務實路徑(陳東升) 推薦序 重構新世代的解方「合作經濟」:Tog

ether We Are Stronger(陳怡樺、陳郁玲) 譯序   經濟,不只是數據指標,也可以是人與人之間互惠共好的美好相遇(周睦怡) 致謝 導論 奪回經濟 為什麼是現在? 第一章 重構經濟,重構我們自身 第二章 奪回工作 存活得好 第三章 奪回商業 分配剩餘 第四章 奪回市場 遇見他人 第五章 奪回財產 共有化 第六章 奪回金融 投資未來 結論 任何時刻、任何地點…… 註釋 推薦序   思考哪些是必需、多少才足夠,以及什麼是幸福 劉揚銘(寫作者.編輯人)     太好了,這是一本讀者可以使用,而且應該盡情使用的書,用於改變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經濟行動。書中所討論的「經濟

」,並非政府與大企業才有能力掌控的金融運作,而是居住通勤、上班工作、採買物品、經營公司、股票投資……等日常行為。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每個選擇,都有機會改變經濟的樣貌。     我們的經濟活動,也到該改變的時候了。     活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的我們,勞心勞力賺取報酬,以購買商品與服務滿足生活所需。照理說,經濟循環應該讓我們的日子更幸福,居住環境更美好,然而根據書中引用的研究,195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成長使個人收入增加,人們的幸福感卻沒有提升,在某些國家甚至還逐漸下降。我們花太多時間在賺錢,沒有時間好好生活。     工作是我們謀生的方式,或許也是快樂和意義的來源,然而漫長的工時正在損害我們的

健康,也縮減我們育兒和陪伴家人的時間。我們為了彌補工作辛勞上網爆買,吃宵夜紓解加班壓力,再拿薪水上健身房向身體贖罪。於此同時,貧富差距也逐漸拉大,市場貿易為某些人賺取豐厚報酬,卻也使某些人受苦受壓迫。     人類的經濟活動對地球環境造成影響,道理我們都懂,只是現在畫面變得更具體。2020大疫之年,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張照片,是印度旁遮普(Punjab)居民抬頭就能看見200公里外的喜瑪拉雅山矗立於地平線。由於國家進入封鎖狀態,交通中止、工廠停工,這塊地區30年來首度排除空氣汙染,讓居民得以直視原本就存在的山脈。經濟暫時停擺,使空氣和海洋變乾淨,城市更安靜,甚至連地殼震動都因此減少。      當

然不是說經濟發展只有壞處,萬萬別這麼想,經濟是我們賴以為生的日常,沒有人可以脫離其中,然而現行經濟體制的問題是如此清晰可見,其中的許多弊端我們甚至已切身體會,我們過去習慣的拚經濟模式,其耀眼的成果是否遮蔽了某些我們理應重視的東西呢?《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提醒我們透過更寬廣的視野重新檢視經濟,同時也在各個層面提出有可能、甚至已證明可行的行動建議。     從想像力開始改變     改變的第一步是重新想像,本書開頭先打破「經濟像一臺機器」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的圖像是「經濟像一座菜園」──我們取之於它、消耗它,也需要補充與維護它;以及「經濟是一座冰山」──除了水平面上的受薪工作、市場交易外,水面下

還有許多被忽略的經濟領域。     換個圖像思考很有趣,過去提起「經濟體系」、「市場經濟」或「產業經濟」,人們總認為那是負責調整利率的政府,以及可以投資幾百幾千億的銀行與大企業才有能力推動的體系,微小的個人沒有太大力量。重置一幅畫面之後,才發現你我都是經濟菜園的生產者、消費者與維護者,我們有能力也應該照料這塊園地,並與他人協商共同使用。     想像力更新後,接下來就是如何改變、怎麼動手做的問題。本書用了五個章節循序剖析,首先討論我們的工作模式,再擴展至經營與管理企業的方式,接著繼續推演到國際貿易市場,進而反思私有財產制,最後則討論如何運用金融投資創造更好的未來。     以下針對各章內容簡單

介紹。     第二章討論工作模式時,作者探問:「究竟什麼是幸福?」原本應該是為了維持生活而工作的我們,時常反過來變成為了持續工作而生活,時間分配失去平衡,日子過得並不快樂,這是現代人的一大困擾。     書中以返樸者(Downshitfers,也有翻譯成「減速生活者」)為例,返樸者有意識地選擇減少收入但改善其生活品質,他們轉換職業、減少工作、搬到較便宜的區域,全面調整其生活方式,這是為了花更多時間和家人相處、過更健康的生活,他們以較低的物質需求換取更多滿足感與幸福。在美國、英國與澳洲,大約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做出這樣的選擇。近年在全世界範圍逐漸蔓延的斷捨離、極簡主義潮流,也反映了重新思考

工作和生活的整體趨勢。     書中說明,幸福不只是物質條件的滿足,有時工作本身就是幸福,身體健康也是幸福,和社群維繫良好關係、對社會有所貢獻也都是幸福的條件。為此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定義工作,而作者也提供了「24小時時鐘」、「幸福評分卡」與「均衡表」作為思考工具(42頁)。     除了個人生活之外,提供我們有薪工作的企業,也是經濟體系重要的一環。第三章討論「生存所需」與「剩餘」的界線該如何劃分?企業可以如何分配盈餘?當前的人類經濟活動已經開始超出地球的負荷,且雖然生產過剩卻貧富不均,40%的財富流入1%的人手中。我們是否可能讓剩餘分配更符合倫理,在同樣條件下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同時也將環境與其他

物種納入考量?     本章介紹了三種企業類型:願意負起更多社會責任的資本主義企業;從企業所有權、管理決策、工資設定到盈餘分配,都以民主方式運作(在阿根廷已有案例)的工人自組合作社;以及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直接滿足社會和環境需求的社會企業。     討論完企業,下一步便是連結供與需的市場。第四章很有畫面感地幫助讀者重新認識「市場」:市場是讓生產者和消費者彼此相遇的機制,也是我們和某位遙遠的他者,以及遙遠的產地建立連結的方式。在此,重要的是如何在買賣之間讓彼此都能過得更好。     過去,人們在購買商品前大多只想著價格合不合理?物品是否實用?好不好看?體驗如何?然而擴大關懷的範圍,我們可以將人

與人、人與地球的關係也納入考量。商品是否涉及動物實驗或工廠化養殖?環境是否受汙染?製造過程是否尊重人權與勞工權?運輸距離長嗎?節能表現如何?是否為有機或公平貿易?種種議題看似複雜,但作者運用蒲公英圖(112頁)、供應鏈圖(114頁)等圖表清楚呈現商品所涉及的各種連結,讓我們能夠重新評估每一次消費背後的意義。     接下來的第五章,作者提醒我們用更寬廣的視角,重新思考如何管理、維持生存所仰賴的各種資源,包括:陽光、水、空氣、土壤、動植物生態等「生物物理上的資源」;語言、音樂、藝術等「文化資源」;教育制度與政治體系等「社會資源」;以及科學技術、生態知識等「知識資源」。     我們該基於什麼樣的

規則來管理與使用這些資源?如何分配其產生的利益?怎麼協調責任?如何照料與維護它們?作者建議我們在「封閉私有」和(時常導致資源濫用與汙染的)「不受監督管理的任意開放取用」之間,開闢一種由社群共同協商、利益與責任共同承擔的資源取用、維護與管理方式。本書透過澳洲原住民共同管理傳統林地、法國城市重新市政化水和下水道系統、維基百科式的開放知識資源,以及菲律賓市政府與地主協調,讓貧民暫時使用閒置土地種菜等案例,說明更公平且永續的資源運用方式不是沒有可能達成,非常精采。     第六章則說明金融是投資未來的方式。我們應當投資未來,支持我們彼此與地球永續共生,從而確保後代就算沒有比我們現在過得更好,也至少能擁

有一樣好的生活。在做出投資決定時,只考量「投資報酬率」(ROI)可能不太夠,目前已有計入社會和環境報酬的「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甚至是作者提出的「共同體經濟投資報酬率」(CEROI)。CEROI讓支持健康、教育、兒童與老人照護的組織,減少生態足跡與能源耗損的企業,能創造就業並將盈餘分配給社群與環境的事業體,以及支持倫理貿易活動的公司,能在這個標準裡脫穎而出,被投資人看見。目前世界上已有許多納入倫理考量的投資方案,例如幫助貧民籌資以協助其自立的窮人銀行、將資金投入生態環境的管理基金。     循序擴大視野     閱讀本書,是循序漸進擴大視野的過程,本書讓讀者從自私自利的經濟動物,一步步

發現原來自己的工作、生活與消費行為,都會與他人產生連結,甚至連金融投資也是改變未來的方式,或許連我們選擇買哪支股票,都是在描述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而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不能無止境地消耗,地球和我們的身體一樣都需要照料維護。原來作者所說的「共同體經濟」,正是將與我們連結的他人、環境和未來世代都納入考量。     改變了認知,當然還要起身行動。雖然未來不見得樂觀,例如減速生活的健康想像,在發大財的美夢之前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工人自主管理的合作社以及社會企業,是否能在資本市場上與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競爭?如果知道一家公司是血汗工廠、極度消耗環境資源,但買它的股票會賺錢,你會不會投資?更殘酷的問題可能是

,如果你手上已經有血汗工廠的股票正在賺錢,你是否會選擇拋棄它?凡此種種提問,都在閱讀過程中掠過我的腦海,令人膽顫心驚。     幸好,避免眾人竭澤而漁大撈一筆的方式,是讓大家了解到我們都屬於一個利益共同體。當我們擴大關懷的視野,就能增進更大規模的共同利益,而這也會回過頭帶來自利,這或許會是經濟動物改變的契機。本書各章都附上了具體可行的倫理行動指南,讀者可以使用,也應該盡情使用。 第三章 奪回商業:分配剩餘 什麼是商業? 商業機構是生產與交換商品和服務的組織。它們是企業主和工人將資源、科技和勞動力轉換為新事物的地方。主流的訊息是,企業是經濟增長的泉源,財富和福祉由此流出。 儘管有這種漂亮的說法

,但大多數商業機構並非以製造更大的善為首要目的而組織起來。套一句常說的話,「商業機構就是用解決問題來賺錢」。正是對獲利的欲望驅動人們的奉獻精神——甚至是著迷——特別是對公司老闆而言。 儘管對某些人而言,商業機構是豐厚個人報酬的來源,但對其他人而言,這是個受苦和壓迫的場域——一個充滿剝削的地方。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商業機構只是一個工作和謀生的地方,一個索要他們清醒時最美好時光的環境。 所以在工商企業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一種檢視它的方式是追蹤舊財富被轉換成新財富的過程。暫且讓我們著眼於生產並出售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公司,而先忽略那些買賣既有商品的公司。 商業機構運用儲存的財富(通常指的是金融資金)購買

像是原料、土地、建築物和機器,以及勞動力等物質投入品。在生產過程中,勞動力增加了現有的財富投入,生產出某種東西,其擴增價值反映在其售價之上。根據公司的所有權和治理結構,這種新的財富會與企業內外的生產者和非生產者共享。 過去的200多年以來,一種工商企業的形式,即資本主義的公司,一直被譽為組織財富轉換和實現最高效率生產的最佳方式。在資本主義的商業機構中,工廠和設備都是私有的,員工在規定的時段受薪工作,商品被製造出來並在市場上銷售,而利潤則由公司老闆或股東私下積累。論點如下:私人利潤為企業家提供了適當的誘因,誘使他們冒險、與他人競爭,並且努力達到更好的產出。而私人回報也以更便宜商品的形式順勢為許多

人帶來好處。 此論點的主要缺陷在於,用「解決問題來賺錢」,讓我們超出了可永續發展的資源使用程度。我們環境的耗損呈指數增長。資本主義式商業機構所製造的新財富以狼吞虎嚥的速度吞噬了礦產、非再生能源、土壤肥力,以及動植物的物種。這些不用錢的大自然「禮物」被轉換成私人利潤,然而生態和空氣卻被破壞到生活受威脅的程度。直到現在我們才理解到,過去200年來的工業化對於地球健康的影響究竟有多麼嚴重。

健身工廠顧問薪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創業什麼時候可以請人、請助理?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我們的健身服裝品牌
✨ TAIGER 官網 👉🏻https://goo.gl/IjRjwB
✨【折扣碼】👉🏻Ashlee
--------------------------------------
常用的營養品
✨【MYPROTEIN】http://bit.ly/Ashleexiu
✨【專屬6折碼】👉🏻MYPASHLEE
-------------------------------
常用的拉力帶
✨【VERSA GRIPPS】https://www.versagripps.tw/
✨【折扣碼】👉🏻Ashlee
-------------------------------
高蛋白健身魚
✨【POSEIDON】https://www.poseidonfh.com
✨【折扣碼】👉🏻Ashlee
--------------------------------------
追蹤我
✨ Instagram 👉🏻https://goo.gl/m5Ro8b
✨Weibo 👉🏻http://weibo.com/ashleexiu/
✨ FB👉🏻 https://www.facebook.com/ashlee.lin.0/
--------------------------------------
高質感滾輪水壺
✨ MOBOT官網 👉🏻https://www.mobottaiwan.com/
✨【折扣碼】👉🏻Ashlee
--------------------------------------

我們出國上網會用的WIFI分享器
✨下面連結點入有特價+8折+寄件免運
http://globalwifi.com.tw/?pr_vmaf=QOLAdV1Gk5
来台湾租借WiFi 优惠连结:https://www.wifi-rental.com.tw/?apply_coupon=ashlee10
--------------------------------------
✨ 我的二手出清👉🏻 https://shopee.tw/show_o_o
--------------------------------------
原文字幕

我今天忘記帶相機
有帶相機啦 忘記帶到記憶卡
我們現在來到這個拍攝景點
結果這邊有一個劇組在拍古裝劇
剛好抓緊他們放飯的時間
趕快利用時間來拍一下
這裡滿漂亮的
滿有感覺的
現在是中午12點20分
完全沒有人
因為不會有人像我們一樣這麼傻在這時間
我裡面是穿比基尼
想說等一下直接在這邊曬太陽
因為完全沒有時間去渡假
沒有時間去海邊
就直接在這邊曬
還帶了防曬油跟助曬油喔
終於到家了
快累死了
曬完太陽就有一種非常睏的感覺
如果你有看過 Tao 的Vlog86的話
我是想要延續這個話題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也沒關係
我就在這邊簡短的講一下
Tao 的Vlog86在講什麼
他裡面提到說我們最近壓力很大
公司的部分讓我們壓力很大
因為當計劃沒有趕上變化的時候
那種壓力是一點一點慢慢累積的
Tao 的Vlog裡面還有提到說
關於一些國外的健身youtuber
不一定是健身youtuber啦
可能不是做健身的
也可能不是youtuber
反正就是一些網路上有影響力知名人士
他們是如何用他們的知名度去打造他們的品牌
或是產品
他說大部分的人是
一開始都花很多的時間跟精力
繼續的做內容
繼續增加粉絲量 增加粉絲的忠誠度
然後增加產品的曝光度
這個時候他們賣的產品
因為沒有花很多心思在上面
所以可能也都是一些很簡單的東西
但是因為他粉絲多粉絲忠誠
所以大家還是會為了支持而去購買
在很短的時間他們公司的資本額
就累積的愈來愈多
那這時候他們有足夠的資本額
再去聘請一些專業的人士
好比說設計師 顧問等等
就是這個時候再來優化公司內部
他們公司就運作得很順利
但是我們的狀況剛好是相反
我們是一開始就花很多時間在顧產品面的部分
因為
如果有在追蹤我們應該知道
就是我們其實對產品要求標準是比較高一點的
當你要求高的時候
在很多細節上覺得不行的時候都要打掉重練
所以也會花掉很多很多的時間跟精力在上面
Tao 的部分在影片也有提到
他最近甚至覺得自己做內容
所謂做內容就是可能做影片啊
貼文啊 或是分享一些東西
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都沒有這個時間了
他把他的時間全部投入在產品上面
也因為我們是這樣反過來
所以相對辛苦一些
Tao 也提到當你畫出一個設計圖
他只是一個藍圖
從藍圖到產品真正生產出來的時候
這中間的過程是非常繁瑣而且耗精神耗時間的
非常的
說複雜也不複雜
就是非常多的問題要去解決
你才會一步一步的往前
愈來愈接近你滿意的成品的目標
有一點是他在Vlog裡面漏講的
就是其實我們大概從2018年就是今年開始
我們的生產流程有一些更動
以前我們配合的大部分廠商都是所謂的成衣廠
就是你把設計圖給他
跟他說希望做成什麼樣子
成衣廠會用他們那邊的資源
去把你要的這件成品的所有材料拼在一起
中間的過程中
假設
比如說衣服的標籤或是一些輔料
繩子 拉鍊等等
這時候成衣廠就會去搜集一些資源
問我們喜歡哪一種
如果不滿意的話他再去找
之前的方式比較是偏向這種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對那個成衣廠就好了
但是這也有缺點
缺點的部分就是成本會提高非常多
這些原料其實價格是非常不透明的
因為成衣廠說多少就是多少
你能怎麼樣
你覺得太貴那就拿差一點的
可是差一點的又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
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他合理的價格是多少
而且你再編列預算的時候也會不精準
因為你可能就只能算出這個款式
從沒有到生產出來是多少錢
你不會知道它的細分
比如說它布料是多少 輔料是多少
加工是多少 印刷多少 包裝是多少
你不會知道
成衣廠就報一個價格給你
他說多少就是多少
我當時就非常不滿意這樣的狀況
所以女裝的部分我就自己去找
就等於說自己去找面料 自己去找輔料
然後再請加工廠幫我把這些東西拼起來
自己上印刷 自己上包裝
這個時候呢
事情就會變得很複雜
因為你要跟每一個不同的窗口對細節
每一個窗口都需要磨合
所謂磨合就是工廠必須要知道我的標準在哪裡
我希望的品質在哪裡
我也要他們提供給我的東西是我可以接受的價格
反正中間有各種問題要處理
所以就算這樣子的做法讓我們成品的成本降低
但是 就非常的勞心勞力
就是非常的耗費精神
覺得每天都快要爆炸這樣子
這也是為什麼女裝的生產速度這麼慢
女裝出新品的速度這麼慢
就是原因在這邊
這段過程中我們有
看到很多不同的東西 學到一些新的東西
有些時候就會覺得說
這個成衣廠開這樣的價格是不合理的
或是說這些成衣廠變得比較沒有彈性吧
他說多少就多少
他說怎樣就怎樣
我們感覺當然是不太好
就覺得說那我們為什麼不自己做
自己做也就符合了我當初希望陶可以自己去摸索
因為不但我們可以更掌握這些東西
更了解這些東西背後是怎麼運作的
也不至於說我們未來找加工廠的時候被騙錢
就變成我找加工廠是我想要給你賺多少錢
我覺得這個單我願意讓你賺多少錢
而不是你說多少就多少
但是當我們現在真的這樣做的時候
我看 Tao 的壓力大到我都覺得有點心疼
也因為我們的生產流程改變
就像我剛才提到的
其實你用這樣的方式的話
尤其是在我們現在還不熟悉的狀況下
這個時間是拉得非常的長
貨期會拉得更長
你想像一下
只要布料輔料或是任何一個方面
一個小問題
整個產品上市的時間都會拖延
拖延會怎麼樣呢
拖延的話就變成我們的資金回收變很慢
而且像我們現在這種方式的話
我們開發一款面料
開發出來的時候就要先把貨款給布商
這件衣服設計出來了
我們希望它上面有
假設有logo
假設有鬆緊帶
那你就要把logo跟鬆緊帶先做出來
做出來也要先把貨款給別人
最後再把這些東西全部給加工廠
給他們加工費用 給包裝費用
最後拿到成品的時候
我們才可以將這些花這麼久時間投資的資金回收
當資金回收的時間相對變慢的時候
經濟上面的壓力絕對是有的
而且我們要付出去的成本跟相關的費用不斷提高
好比說開發的成本 開發的費用
因為我們預期在2018年的下半年
是有很多產品要出來的
還有一些薪資的部份
其實很多人說我們生意這麼好我麼銷量這麼好
一定賺超多錢
我們生活都是靠 TAIGER 在養
我跟你講 完全沒有
我跟 Tao都是領最低薪資
我們兩個平常的生活是我們自己額外的收入去負擔
他的車也是他自己買的
我覺得
看東西不要看表面
剛才講到薪資就呼應了 Tao 的Vlog裡面有提到說
其實他想要再請一個算是廠務助理
幫助他去對這些不同的廠商
但同時他又覺得我們公司都還沒有賺那麼多錢
這樣一直請人會不會擴張得太快
心裡有很大的壓力
這個部份我是有用一個小公式去計算
就在這邊跟你們分享
如果你們也是自己創業
或是以後你想要創業等等
我覺得這可以給你當作一個參考
之前我有一個影片講說創業要花少錢
裡面有提到毛利率的部分不知道你們記不記得
不記得的話你可以回去看
或是你還沒有看過的也歡迎你回去看
假設我現在要請一個人
他一個月的薪資要給他兩萬五
那我們來算一下年薪資的話就是
兩萬五台幣乘以十二個月
一年我要給他三十萬
你要怎麼算今天請這個人
會不會擴張得太快
或是你請這個人他可以帶給你多少值得的投資呢
這個時候你就用他的年薪資三十萬
去除以你們公司的毛利率
假設我們公司平均下來的產品毛利率是30%好了
那你就用三十萬去除以30%
這樣算下來是
一百萬
也就是說你每個月花兩萬五請一個人
一年你要花三十萬
這一年當中這位你請的人
可不可以為你的公司營業額帶來一百萬的效益
如果可以的話那這個人就請
我們來算一下一百萬除以十二個月
等於他一個月可不可以幫你多賺83333
這個公司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其實這種擔心或是焦慮
這種不確定性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你們想像一下
人在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的目的是為了要活下來
那我們要活下來大腦就會產生一種保護機制
對危險或是潛在不確性的東西
我們就會產生擔憂 產生焦慮
可能會損失的東西比我們獲得的還要更敏感
雖然說我也是這樣子的人
我跟 Tao 比起來會更容易想到一些負面的東西
可能想到一些事情最壞的打算
他每次都覺得我這樣太負面
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人格的特質
我自己覺得這對我來說是更有安全感的
因為我可以把所有事情最壞的打算都先想到了
當真的發生的時候我早就已經想過會發生
所以我早就已經想過應對的方法
對我來說是這樣
但對他來說他真的比較樂觀
我覺得我們之間就是有一點互補吧
我也可以從他那邊學到
就是做就對了
確實啊
你沒有做的話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會不會成功
這就是我今天這集的分享
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如果你還想要看什麼其他可能關於創業
關於生活 關於健身
關於營養 關於飲食
關於愛情 等等
就是各種你想要知道的事情
都在下面留言給我
留言告訴我你想要知道什麼
我這邊也可以有題材回饋給你們
那我想今天的Vlog就到這邊
我現在超級累
只想趕快洗澡然後睡一下
等一下還要開會
所以我們下次見
peace

複製曾雅妮

為了解決健身工廠顧問薪水的問題,作者楊憲宏 這樣論述:

邁向史上第一的高爾夫球后曾雅妮 她的自信與努力,讓台灣的正向形象受到國際囑目,讓國人引以為榮。 曾雅妮的成功,除了她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背後更有許多親人、長輩、朋友的付出及幫忙。 剛剛舉辦過LPGA的揚昇球場及其靈魂人物許典雅在曾雅妮長達五年的訓練過程中,曾經發揮什麼動力及影響?台灣可能出現更多的曾雅妮嗎? 本書是曾雅妮、許典雅兩個不同的成功故事!卻都有著台灣人堅實、執著的打拚精神!  本書特色 1.台灣之光曾雅妮的發跡史,以及LPGA錦標賽在台灣舉辦的深層意涵。2.透過揚昇集團董事長許典雅白手起家,以及積極培養青少年高爾夫選手的熱情與執著,看見台灣人積極向上的正向能量。3.

認識九九高爾夫計畫培訓選手,發現台灣可以有更多的「曾雅妮」。 作者簡介 楊憲宏   台北醫學院牙醫系畢業後,考入台大醫學研究所,一九八一年取得生理學碩士的資格,旋即赴美,進入柏克萊加州大學專攻公共衛生碩士。在台大唸研究所時,便在《民生報》擔任醫藥版編輯;後轉為專欄組記者,赴美學成歸國後,任《聯合報》新聞供應中心調查採訪記者,歷任《聯合報》採訪中心副主任,《聯合報》新聞供應中心主任,曾任《中時晚報》資深記者室主任,公共電視籌委會新聞部副理,超級電視台新聞部經理、民視新聞部經理、三立電視台總顧問、環球電視總經理、Taiwan News雜誌社社長、總編輯。現為台灣中央廣播電台節目「為人民服務--楊憲

宏時間」節目主持人、大愛電視台顧問。 獲獎:一九八五年,第八屆吳三連文藝獎報導文學獎一九八五年,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新聞報導獎、曾虛白新聞獎公共服務獎一九八六年,曾虛白新聞獎公共服務獎(二項) 著作:《走過傷心地》《受傷的土地》《公害政治學》《我們不是天竺鼠》《另一個公害現場》《變法一九九二》《羊入狼群--知識份子的原力與本懷》《Pianissimo張繼高與吳心柳》(主編)《瀕危的地球》(譯著) 十六釐米生態影片編劇:「台灣獼猴--毛毛臉和她的朋友」「台灣藍鵲」「台灣野鳥百年紀」 推薦序∕超越自己 複製成功   李登輝讓台灣擁有更多「曾雅妮」    蕭萬長世界級的選手需有國家級的支持    許

典雅複製「雅妮」,談何容易但不重視「雅妮」,又如何有新的「雅妮」? 郭台銘 作者序∕共同的正向:出大大的太陽曾雅妮走過揚昇大道Taiwan LPGA 推手--許典雅Taiwan LPGA 舉辦場地--揚昇球場蕭萬長副總統訪談記要 附錄一: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沿革附錄二:全民一起來預測LPGA冠軍 推薦序1超越自己 複製成功李登輝   二○一一年二月,曾雅妮贏得ANZ 女子高爾夫球名人賽冠軍後,登上了女子高爾夫選手世界第一的排名,成為史上第六位世界球后,也是首位登上主流運動世界排名第一的台灣運動員。台灣再一次於世界體壇發光、發熱,「曾雅妮旋風」也促成台灣第一次舉辦職業級世界球賽,登輝心中的喜悅難

以形容!   即將於十月舉辦的「二○一一 揚昇LPGA台灣錦標賽」,代表著台灣在培育國際級高爾夫選手的能力已達國際水準,更象徵台灣的高爾夫運動實力,再次躋身並立於世界球壇。而讓這一切成為可能的,揚昇高爾夫鄉村俱樂部的董事長許典雅先生,以及其他熱心高球運動的先進們,都是重要的推手;沒有他們的協助、向下扎根培養年輕新秀,就沒有今日國際球壇上嶄露頭角的優秀選手們。   雅妮曾經在揚昇球場接受嚴格訓練,在雅妮所走過的漫漫長路,登輝了解的是,一直有許多人幫忙,除了許董事長外,雅妮父親曾茂炘先生的用心栽培,加上長庚球場王永在董事長、美麗華球場黃杏中董事長,以及前任高爾夫協會副理事長何既明醫師等前輩,對青少

年訓練的重視,還有熱心公益的戴一義董事長等人細心安排,都是雅妮能有今日大放異彩的重要推手。這些前輩看到雅妮年紀輕輕就有了這麼優異的成就,都與有榮焉。   雅妮今年才二十二歲,未來的職業生涯將繼續為台灣爭光,登輝希望雅妮能珍惜這一段人生最寶貴的時光,為自己再創佳績;繼續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展現出高球克服自我身心內外障礙、跨越極限的奮戰精神,同時,也把台灣人最堅實、執著的打拼精神,作為超越前輩足跡的動力,成就自己、也更為台灣發聲!   《複製曾雅妮》一書,著重在希望看到台灣出現更多有成就的青少年運動選手。「複製」的意義代表著,不只有一個「成功」,而是有無數的「成功」,這個「成功」將不侷限於高爾夫球

領域,甚至可以擴大至各個運動項目,打造並複製出一條可資依循的模式,協助大家繼續打拼、開展,更幫助年輕人、幫助台灣,讓「台灣」這個名字一次又一次的為世人所矚目! 推薦序2讓台灣擁有更多「曾雅妮」蕭萬長   今年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非常高興在這個值得全國歡慶的時刻,我們首度爭取到職業女子高爾夫LPGA來台灣比賽。這場國際賽事,不僅是國家一百年最精彩的獻禮,也是前所未有的創舉,更是台灣向國際宣傳的好機會;換句話說,它可為國家發掘人才,鼓勵人才,並增加國際能見度。尤其,今年雅妮的表現可說是驚艷全球,年僅二十二歲就勇奪世界球后,更吸引世界頂尖的女子高球選手來到寶島一較高下,精彩可期。   其實我對雅妮

相當熟悉,她真是一個充滿活力、自信與努力的年輕女孩,非常值得作為年輕朋友學習的榜樣,因此當我受邀為本書作序及受訪時,我就立即答應。她的成功不是偶然,是歷經長時間艱辛的訓練,在無數次比賽中不斷自我提升、學習、磨練及成長,才有今天的成績。雅妮最難能可貴之處,是她球打得越好,氣質也越好,在球場上展現成熟的EQ,面對媒體時談吐得宜,加上迷人的微笑及流利的英語,成功擄獲所有球迷的心。   我們常說,宗教能夠安定人心,那麼可以說運動能夠振奮人心,同時增加國人的愛國心。高爾夫球是淑女、紳士的運動,要學會低頭、謙虛,才打得到球,而且其中有很多禮儀必須學習,對於塑造人格特質很有幫助,加上高爾夫早已是國際上很受喜

愛的運動,並列入二○一六年奧運項目,非常值得在國內推廣,並積極培訓進軍國際的新秀選手,讓台灣擁有更多「曾雅妮」。   我要感謝揚昇集團許典雅董事長,以及所有長期熱心推動我國高爾夫運動發展的各界人士,讓這項運動在國內逐漸形成風氣。我也預祝「二○一一揚昇LPGA台灣錦標賽」圓滿成功,並期盼透過這次國際賽事的舉辦,建立國人對高爾夫運動的正確認識,帶動國人愛好運動的風氣,並促進我國運動產業的蓬勃發展。 推薦序3世界級的選手需有國家級的支持許典雅   作者憲宏兄是我所久仰的資深媒體人,亦是積極關心及推廣國內運動發展的人士,因此以他的嗅覺感受到「LPGA錦標賽」百年難得在我們的國土內舉辦,勢必造成舉世的關

注,也將會不分藍綠凝聚國人的向心力。誠如他所言:「可營造國家、社會共同的正向。」當他向我提出出版書的規劃與構想時,讓我非常感動,也願意就「高爾夫人」的立場,支持與鼓勵他完成這本著作,希望能藉本書引領大家見證我們為台灣高爾夫運動發展的努力,與進一步了解「台灣之光曾雅妮」的發跡史,及LPGA錦標賽在台灣舉辦的深層意涵。   出書籌備期間,憲宏兄要求我接受專訪時,覺得如此大費周章,不成了「老王賣瓜」?況且在台灣為高爾夫運動推展努力的長輩還有很多人,我曾說過:「我是永遠的贊助商,不是經紀商,做事不求任何利益」、「我不是愛出鋒頭的人,我出錢出力,不是要跟人邀功」。但是身為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理事長,及申辦

「二○一一 揚昇LPGA台灣錦標賽」的主事者,雅妮又在我揚昇球場培訓多年,實不容矯情推辭,而且要協助它真實呈現。當本書文字殺青、拜讀後,內容之深、廣、遠,超乎我的想像,也讓僅剩片段零星記憶的我,腦海裡頓時竟有完整邏輯的影音重現;內容鋪陳深入淺出,大家只要用心細嚼,定能讓人回味再三。   本書的主角之一雅妮,自二○○二年三月隨亞運選手到我揚昇球場,接受教練團指導,直至二○○七年十二月轉入職業,並於當年贏得印度女子公開賽冠軍,這五年九個月的時間,多次獲得國際業餘大賽冠軍,奠定了其轉入職業後常勝的根基。她的成功,肯定了國內青少年高爾夫培訓過去十幾年來的努力,當然其中基於各方客觀條件,必有不足之處。我

站在全國高爾夫領導的角色,必當與時精進,因此除例行培訓計畫外,自從我就任理事長後,更推動了新一波人才培育計畫——「九九計畫」,免費提供揚昇球場為集訓場地,自行出資增建選手村、健身房、練習果嶺,並禮聘呂西鈞教練團及不定期聘請外籍教練參與;在生活管理上,我除親自督軍外,更動員揚昇團隊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與支援,食、衣、住、行均免費提供,甚至為了避免球員們受到外界的誘惑,外出到學校上課都由司機專責接送。這樣培訓的環境,所以才會有曾雅妮進入揚昇球場,接受她比喻為「如地獄般」的魔鬼訓練後的脫胎換骨。目前培訓選手除有王琪、伍以晴等原住民選手外,另有黃韜、謝繼賢、李玠柏等十幾位選手,也是目前國內排名在前的佼佼者

。   當然,我知道還有很多球場及先進出錢出力在培養小孩子,我一併致上敬意外,更期待北、中、南、東都有一個訓練基地,並採取有計畫性的整體環境,積極從事培育工作,從小嚴格訓練,才能達到遍地開花之綜效。我「複製曾雅妮」的計畫不會懈怠,更希望政府及各界支持與關懷。   另外,我建議政府對於投入各類運動的資源應有策略性作法,像是高爾夫球場,目前均無規劃及建設國家級的場地;此外,各類運動項目都不課娛樂稅,僅高爾夫運動仍有不公平的待遇,這些當然是因為社會的認知而誤導,總認為它是有錢人玩的休閒活動。但現在它不只成為亞、奧運項目,也是國際交流重要的機會和場合,尤其各國領袖、重要人士都常以高爾夫運動聯誼。因此,

我呼籲,當全國上下歡呼高爾夫運動,有世界第一的選手,及成功引進LPGA錦標賽事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投入更多資源來推展,進一步培育出更多的高爾夫第一,讓世界看到台灣。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在您看完《複製曾雅妮》一書後,想必會有更多感受,所以我願意誠摯的推薦給大家,無論您是高爾夫運動的舊雨或新知,還是想認識台灣高爾夫發展的有心人,擁有此書並珍藏、細讀,將能讓您一覽台灣高爾夫史,以及雅妮發跡的全貌! 推薦序4複製「雅妮」,談何容易但不重視「雅妮」,又如何有新的「雅妮」?郭台銘   參與高爾夫球運動,我是個高桿「數」的喜好者,為本書作序,實不敢對於世界第一球后的專業有任何「置喙」,但從過去這

些年來幾次的接觸,清楚認知了雅妮的成功,絕非僅憑專業球技如此簡單,另有諸多關鍵因素不可或缺,如同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所言的「飢渴的求勝心」,與「大智若愚」的謙沖之心。   重逢雅妮,除了在電視轉播畫面上見到其封后的偉大鏡頭外,有緣在一個友人婚禮上再次見面,親切而無驕氣的當今世界球后,禮貌上前來敬酒,直覺上認為她應該不會記得我吧!沒想到雅妮非常熱忱的寒暄道:「郭先生,還記得吧,我們曾經在我十三歲時,一起在揚昇球場打過球!」   天呀!她還記得我的爛球技。我的心中除了感佩她的記憶力之外,這令我感動的是,球后竟然不用「教我」打球的字眼,而且主動提及往事,展現其謙沖的待人處事態

度,更彰顯高尚的人格特質。   回憶讓我拉回到二○○二年八月,雅妮與一群天真活潑的青少年在揚昇球場培訓,敝人有幸接受許董事長典雅之邀,向選手們說幾句勵志之言,記得我向他們說:「我希望你們未來不要做個只有台灣人曉得會賺錢的郭台銘,要做個台灣之光,像老虎伍茲一樣,讓全世界的人曉得你、稱頌你!」   很快十年時光飛逝,誰能預知其中那位皮膚黝亮、雙眼炯炯有神,態度充滿自信的小女生,竟然被我的「神來之言」,當真成為世界球后「Yani Tseng」(曾雅妮)!天佑台灣,誰與爭鋒!雅妮,妳的企圖心讓我敬佩,除了球技,妳一口流利的英文,侃侃而談的自信,更讓世人刮目相看。   十年的拼搏過程,要栽培出一個「雅妮

」談何容易?這包括不斷自我淬礪、自我奮鬥的精神與勝不驕、敗不餒的毅力之人格特質,及旺盛的求勝心,才能飛鴻萬里,面對一時失敗,更要謙虛的學習接受挫折,才能鍛造出像雅妮一樣的人格特質,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我願意栽培年輕人,訓練年輕人同時保有「求勝企圖」和「謙沖之心」,才能在各類專長領域裡栽培出更多的「雅妮」。   最後仍要祝福妳:「雅妮,十年前我期許妳走向世界,現在妳已被世界后冠加冕,這代表的不只是球技,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刻苦的訓練,秉持這些寶貴的人格特質,相信妳將往前所未見的成就前進,將來連球后光芒也無法遮掩……。」 作者序共同的正向:天天出大大的太陽   過去三十年,許多台灣人都在自己的生活、生產

過程中,默默的追找讓自己生命閃亮起來的故事。我自一九七九年走入新聞工作,見證了台灣從一個百廢待舉的小島嶼,力爭上游成為一個在全世界多項評比名列前矛的國家。雖然,對多數台灣人來說,心中仍然悲憤,因為台灣在全世界一百九十幾個國家中,無論從人口、領土、主權、政府各項國家形成的要素,每一樣品質都領先大多數的聯合國會員國,卻至今無緣加入聯合國,成為被公認的國家。   三十多年來,我做基層記者走遍台灣,曾經寫下環境保護的專書《走過傷心地》與《受傷的土地》,也從公共衛生的關懷出發,寫過《我們不是天竺鼠》與《另一個公害現場》,光看書名就知道,從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七年這段時間,我所看到的台灣,正經歷一場生態與生

活的劫難。現在大多數的朋友對我的印象都是,我是一名幾乎天天在電視上出現的「政治評論人」。其實,我是學醫,領有牙醫師執照的醫師,曾經在台大醫學院讀完生理學碩士,研究人類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在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讀完公共衛生碩士,專研環境微量毒物學的「醫學人」。我會走上評論人這條路,是因為,想在環境的破壞及公共衛生的受害中,從「醫學人」的角度,找出這些致人於非命的苦難,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就如同站在下游救人,卻常常因落水的人太多,來不及救而自責的救生員,終有一天覺悟,應該走到上游,去一探究竟,到底是誰不斷的把人推下水?   一九七九年之後,台灣發生了很多大事。蔣經國總統解除戒嚴,開放報禁;李登輝總統寧靜

革命,鬆綁台灣走向民主;陳水扁總統實現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台灣走在一條艱險的不斷改革的路上,同時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從不同的角度昇起,各自在專業上嶄露頭角。我常常這麼想,這是一個台灣「開國」的故事,每一件成功的故事,都再一次成了「開國證明書」上的鮮紅「印章」。   在台灣做事業的人,都知道,想要「開公司」,從頭到尾要在全國官僚部門,到處找人蓋印章,蓋上百個印章算容易的案例,困難如「開國家」,要成千上萬的「印章」,在當今世界巨大的「官僚」體系裡,處處被刁難,應該是司空見慣的事。   「開公司」很難,「開國」當然更難。可是,這或許就是這一代台灣人的使命。重要的不是怎麼想,而是怎麼做。    兩年多前,

我與一些朋友感覺我們應該要幫台灣共同來做一點事,後來我們成立了一個「足球興國協會」,這個協會成立的聲明中,我寫下一段文字:   從公元一九九○年起到今天,台灣經歷了歷史上最動盪的時代,在危機中,不斷有轉機;在失望中,不停的有希望。十年來,不同領域的人們在價值信仰的差異下裂解了,甚至形同陌路,我們嚐到了台灣最負面的社會,相互不認同的苦果。就像烏雲蔽空,我們總是見不到陽光。   如何才會出大大的太陽?   如何才能讓台灣走向正面?   要努力的目標很多,我們也相信,許多有志之士,在各領域中,仍然沒有放棄努力。可是,我們缺少一個共同的正向(P ositive togetherness),這是台灣社會

長久以來最大的難題。   一群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認為再多的分析問題、討論議題,都無法真正的為台灣找到出路。真正的出路,在我們能不能起而行,一起完成一件,我們真心相信的工作,讓大家願意無私心的為這個工作來打拼。   「足球興國」,這四個字是在這樣的心情下所提出來的「工作」構想。這個「工作」如果成功,也將把台灣帶向世界,我們為這個「工作」設下了一個長遠的目標。Taiwan for World Cup :台灣邁向世界盃。   「足球興國」是一個良心的號召,我們真的相信,台灣做得到。只要有您一起參加,一起努力,一定成功。 如何才能「正向」   「如何才會出大大的太陽」這句話,是有一回拜訪李登輝總統時

他的用語。他覺得現今的台灣,無論政、經、社、文,每天都是「陰雨天」,他企盼終有「出太陽」的時候,如何才能晴天,除了要有領導力的領袖,更重要是大家要「正向」思考。   當時的想法是挑最難做的先做。兩年多來,我們在足球這個項目的開展上有了許多成效。也因為我們進入體育圈實際工作,才發現,這個領域內,有許多人默默做著與我們有志一同,為台灣下一代奠基的工作。   其中最讓我們感動、震撼的,是高爾夫球員與支持他們的一群朋友,堅強奮鬥的經歷。大多數的台灣人,只從報紙、電視知道曾雅妮一再得到冠軍,世界知名,卻不見得知道,曾雅妮的成功之路,有著許多沒有聲音的出力者奉獻的故事。他們來自四面八方的努力,與我們為足球

拓荒的堅持一樣,符合了我們所一再追找的「共同的正向」。   這是為什麼足球興國協會的成員,秘書長黃清源與秘書邱寶賢,與我一起投入為第一次台灣揚昇高爾夫球場舉辦世界女子高爾夫「台灣錦標賽」的籌備來出力的原因。   這是一個斗大斗大的鮮紅色「印章」,證明了台灣在國際的亮度,這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本書的出版,想要分享給大家的是這樣美好的事是如何發生在台灣?是誰的努力促成了這件事成功?而未來這些美好與成功的故事,可不可以繼續一再發生?   一場美好、成功的賽事,最重要的是,要有頂尖的球員來自全世界各地,而最最令人興奮的,當然是地主隊有著比別人更好的實力,可以在主場得到冠軍。光有球員還不足成事,還得

要有世界一流水準的球場,這是主辦公開賽的「入門條件」。而且支持整個賽事的周邊設施與其他軟、硬體條件,都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這場賽事是個「開始」,一連串未來,將一直來,一直來,讓台灣成為一個在世界體壇不斷創造驚奇的國家。   讓這一切成為可能的關鍵人士是許典雅先生,他是現任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理事長,他同時也是揚昇高爾夫鄉村俱樂部與睦昇、揚昇建設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此次,「台灣錦標賽」就是在他所經營的高爾夫球場舉行,這個球場世界知名,二○○五年時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幾萬個球場中,排名第三十九,現在雖不再排名,相信名次又往前邁進許多。   許典雅董事長,今年六十八歲(一九四四年生),彰化縣埔鹽鄉

人,五十年前高中畢業後來台北漢口街的傢俱店當學徒,主要的工作是搬運工幹粗活,每個月薪水八百新台幣,要先扣午、晚餐三百五十元,實際收入只有四百五十元,可是他還得寄四百元回彰化老家讓父母貼補家用,自己身上只有五十元,當時每頓早餐要自理,外食最便宜要二塊半,每天幹粗活一定要吃飽早餐,三十天就要七十五元,不夠用,許典雅只有動腦筋,請求老闆娘讓他把前一晚大夥兒吃剩的桌上飯菜收起來當隔日早餐,那些剩菜飯原本是要倒掉當餿水餵豬。   許典雅的人生奮鬥史,就在「與豬爭食」的艱苦歲月中展開序幕。   這個故事在google 中蒐尋不到。這樣慘淡的過去,從來沒有在許典雅的記憶中消失,當他告訴好朋友,揚昇高爾夫球場

一百七十幾公頃,世界冠軍級綠色草皮是如何的白手起家時,他不忘舊事,他是一無所有開始。他的爭戰精神與奮鬥歷程,六十八年來的家族故事,所反映的正是苦難台灣向上提升的歷史剪影。   《複製曾雅妮》這本書,首先與大家分享的是曾雅妮的奮鬥經過,其中最重要的是,這次的比賽場地揚昇高爾夫球場,是曾雅妮十三歲到十八歲的家,她在這個世界上堪稱最難打之一的球場,苦練了五年九個月。此次公開賽,等於她重返「青少年故鄉」。再來是讓這一切得以發生的許典雅董事長,從傢俱搬運工到在建築界舉足輕重,更上一層樓,在世界高爾夫運動中出人頭地的故事,他除了幫助了曾雅妮突破紀錄、超越自己之外,他更有一個「九九計畫」,要培養更多的「曾雅

妮」,要讓揚昇球場成為世界高爾夫球冠軍的搖籃。所以,《複製曾雅妮》這本書介紹了幾位明日之星,都是台灣出生的小孩,來自不同的縣市、不同的族群。他們的實力達到、甚至超越曾雅妮當年同年齡的水準。而世界級的揚昇球場,美麗景象與各球洞的特色,以及曾經有哪些名人在揚昇球場的故事,也在報導之列,而本次賽事來自世界各國的高手,我們也一併推薦介紹。   高爾夫運動,當然不是運動而已,尤其對台灣而言,更是另一種國際交往的方便之門。李登輝前總統在任期間,與比爾蓋茲是球友,他們之間除了對於身為領導者的思考交流之外,最關切的就是高爾夫。   李總統卸任之後,他的女兒李安妮有一回去美國參與一個重要會議,有機會見到比爾蓋茲

,行前李安妮問了李總統,如何問候比爾蓋茲,李前總統說,就請問他:「我關心他,現在他打高爾夫還差幾桿(handicap)。」比爾蓋茲收到了來自李前總統的特別問候,倍感興奮,與李安妮親切交談,比爾蓋茲的回答是:「現在偶爾可以低於八十桿。」也就是還差標準桿七十二桿,不到八桿。這是十分不錯的成績。   這一回訪問蕭萬長副總統時,我提到曾經與李安妮談到這個話題時,都感受到,許多政要與企業領導人的「私交」,常常就是高爾夫,話題總會提到差桿。蕭萬長副總統的反應也十分愉悅:「這樣的話題,才真正講到心坎裡。」雖然高爾夫有這麼大的魔力、好處,台灣在推廣高爾夫運動方面,並非全無阻礙,例如,到今天高爾夫運動還在課娛樂

稅,把這個運動當「八大行業」在管理,另外還外加一項「奢侈稅」,雖然監察院糾正過財政部,立法院也限期要財政部取消,但是,還是有人「怕外界批評」,不敢做。   這是極為矛盾的狀況,打高爾夫是「娛樂」、「奢侈」;曾雅妮打高爾夫得世界冠軍,卻是台灣之光,真的很難理解,這種衝突的概念,怎麼在台灣社會並存?   難以理解的事情當然不只這一項,二○○九年三月十一日的報導,曾雅妮在得到世界排名第二時,面見總統馬英九,她很高興的當面向總統爭取經費,在台灣舉辦LPGA台灣錦標賽,來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沒想到當總統知道,辦一場比賽要六百萬美元時,他的回答竟是:「這麼多錢,可以辦路跑十幾次耶!」   曾雅妮因此發表

公開信,痛批政府漠視高爾夫運動。   二○一一年,LPGA終於在台灣舉辦錦標賽。「這麼多錢」,政府還是拿不出來。區區二億多元,就可以將世界前十名的好手齊聚台灣,至少二十四個主要國家的媒體來到台灣,大家的目光焦點都是台灣、世界第一名曾雅妮。   政府沒拿出錢來辦比賽,大多數的經費都由揚昇董事長許典雅「拼到底」。這也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政府可以拿上百億的錢辦各種幾乎無能見度的賽事、展覽,卻拿不出來二億來辦世界數億人要爭看的高爾夫。   我沒有指責任何人的意思,只不過覺得整件事令人匪夷所思。LPGA從今年起,連續三年在台灣辦,今年等於是民間一肩挑起,明、後年,還不知道政府的角色是什麼?這也是為什麼,

許多關心高爾夫運動的朋友,跳進來幫忙的原因,我們都想問:政府能為高爾夫運動做什麼?   說起「政府能為我們做什麼?」真的有著寫不完的感慨要表達。   高爾夫運動對李安妮來說,不只是她父親李登輝前總統的嗜好,還有許多屬於她專業的、作為性別研究者的開心。李安妮曾說過:「我從來不是一個追星族,可是我卻與我母親,一起欣喜的與曾雅妮拍照。」李安妮用手機拍下了她與曾雅妮,以及她、母親與曾雅妮的合照(見本書第五十八頁),高興的向朋友展示她的「收藏」。李安妮說,曾雅妮讓台灣人感到驕傲。特別是曾雅妮在得到冠軍時對著國際媒體訪問時說:「我是台灣人,很高興看到僑胞手上拿著國旗來為我加油。」這面旗就是中華民國的國旗,

只有在台灣人成為世界之光時,有機會在世人面前出現。   李安妮在一九九二年時去了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奧運,那一年台灣的棒球隊拿到第二名。她七歲的兒子在飛機上,拿著顏色有限的蠟筆,畫了一面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到了球場時,兒子就拿出來為台灣加油。李安妮說:「這面國旗已是台灣人最大公約數了。」   曾雅妮的感受是,在得到勝利時,一定要讓國旗與她同在。這樣的情景,對許多台灣人是無比興奮的一刻。   曾雅妮不但是運動員,更是女性運動員。可是直到今天,台灣的國家政策在女性運動方面,仍然有許多地方仍處於幾近荒蕪的狀態。台灣的女性已在世界拿到最受重視運動項目的冠軍,可是台灣的國家體育政策部門,卻連最基本與女性

有關的運動員、教練、賽事、紀錄及觀眾的統計,都拿不出來。事實上,早在一九九五年,國際奧委會(IOC)已經將性別主流化的目標納入,台灣卻一直不重視女性在運動競賽方面的人權,包括要消除一切對女性的歧視、剝削以及各種形式的性騷擾,也就是CEDAW(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所揭示的各種壓迫女性的惡行。台灣在女性運動議題方面,必須努力的還有,開發女性適合的競賽項目,以及開發更多的獎勵、運動獎章,以及公共運動場所應要做到依女性標準友善(Women Standard Friendly

)的目標。像楊淑君事件,看到台灣的女性在國際運動賽事上受到委屈時,官方的男性主張竟是要她「吞下去」,這樣的態度,不但沒有騎士精神,更非紳士風度,遑論「依女性標準友善」的起碼文明修養。   我過去一直從事環境保護運動,除了反公害、對抗污染工廠請命、為河川、山岳找出路之外,曾經有一段時間,許多與我一起投身環保工作的同伴,他們對高爾夫球場的開發很有意見,也有人進行抗爭,他們主要的質疑是水土保持及各種有毒藥劑的過度使用,這些質疑,事實上也促使各個球場有所警惕,畢竟,在球場出入的人多是社會名流,他們更加愛惜自己的生命。這一次為了寫這本書,我也走訪了揚昇的十八洞,一路上看到飛鳥在樹梢上,在草坪、果嶺上活躍

,這裡並非「寂靜的春天」。也是在這個場所,孕育出揚名世界的曾雅妮,而且也就在這裡,正在栽培更多個未來的「曾雅妮」。   這本書是我今年八月底才構思,在黃清源與邱寶賢共同協助下,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訪談、整理資料並寫作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不可能」這個英文字,可以正常的拼成impossible,也可以努力一點拼成I’m possible。我們做到了後者。在「不可能」中,有人看到「不」,有人看到「可能」。希望《複製曾雅妮》這本書可以帶給廣大台灣人全新的眼界,看到更多更多的「可能」,找到更多「共同正向」,讓台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出大大的太陽」。 曾雅妮走過揚昇大道 到底是什麼樣的

因緣,「台灣出現了世界女子高爾夫冠軍?」這本書並無法回答這個這麼困難的問題。「複製」兩個字所想表達的卻是,希望一窺曾雅妮的艱苦訓練過程所走過的道路,還有在同樣的路上,台灣還有沒有機會繼續讓許多「曾雅妮」走向世界,繼續閃閃發亮。 這個章節,主要是談曾雅妮的出現以及她的人生階梯,與在這個階梯不同時空幫助她的人士。二○一一年九月十日,曾雅妮的父親曾茂炘回到了揚昇球場,與許典雅董事長敘舊。剛好有機會大家一起回顧曾雅妮的來時路。從童年到青少年,從家裡的遊樂訓練場到揚昇這個「地獄」魔鬼訓練場,一路上在「揚昇大道」直接起飛成為世界天空中的一顆巨星,a Sunrising Star。曾茂炘先生的口述,很

冷靜、準確,微微帶著感情。他的心路歷程,導引著曾雅妮的發光發亮。這章〈曾雅妮走過揚昇大道〉,就用曾爸爸的第一人稱口述記錄來展開。接著我們可以看到她的奮鬥歷程,與得獎紀錄,以及陪伴她、幫助她成功的許多熱心人士當年的作為。 曾雅妮今年才二十二歲,已經橫掃世界女子高爾夫球壇。許多人都預測,台灣出身的曾雅妮,未來十年,仍將傲視全球,成為一顆閃閃發亮的「恆星」,就一直高掛在那裡,讓眾人欣賞。 《複製曾雅妮》這本書的寫作起源,最重要的是「曾雅妮」,一個出生在台灣桃園縣龜山鄉的女孩,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緣,成就了這麼令人讚嘆的美麗夢想。就如同曾雅妮與他的父母所感受到的,一切的成功都來得太快了。雖然,

曾雅妮的實力,遲早都要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而她所希望的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在台灣舉行LPGA賽事,並且在這次台灣錦標賽之前,拿下十次LPGA冠軍,其中包括四大賽冠軍連莊五次。她的成就,不但在國際上引起大震撼,也在台灣本土引發許多討論。台灣不是一個高爾夫運動鼎盛的地方,卻培養出讓世界各國無法追趕的選手,到底台灣有什麼「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