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大學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另外網站[建議] 國內授課澳洲南澳大學學歷不被承認 - PTT Web也說明:[建議]國內授課澳洲南澳大學學歷不被承認@education,共有0則留言,0人參與討論,0推0噓0→, ※ [本文轉錄自NCHUS 看板]作者: sincere1234 (真摯的 ...

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研究所 陳文山、朱美妃所指導 洪嘉佳的 利用變質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學及鋯石鈾鉛定年探討大南澳片岩帶的年代與構造演化 (2015),提出南澳大學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碎屑鋯石、繼承鋯石、岩漿鋯石、鈾鉛定年、大南澳片岩、變質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學。

最後網站南澳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 艾爾斯留遊學則補充:南澳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UNISA)的前身由南澳理工學院和南澳高等教育學院合併而成,於1991年升格為綜合型公立大學。身為澳洲科技大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澳大學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變質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學及鋯石鈾鉛定年探討大南澳片岩帶的年代與構造演化

為了解決南澳大學ptt的問題,作者洪嘉佳 這樣論述:

大南澳片岩出露於脊樑山脈東翼,為台灣最古老的地層,根據岩相特性將大南澳片岩帶分為太魯閣帶以及玉里帶。太魯閣帶岩性主要為大理岩、片岩及片麻岩,變質基性岩則零星出露,而玉里帶岩性主要由黑色片岩、綠色片岩、石英雲母片岩組成,這些基底岩包裹著蛇紋岩、角閃岩、藍閃石片岩、變質基性岩、變質火山碎屑岩等岩塊。過去普遍認為玉里帶是中生代的混同層,近期研究方法進步,利用鋯石鈾鉛定年法應用在太魯閣及玉里帶中的變質基性火成岩,便於我們了解這些基性岩的岩漿年代,並且藉由岩石地球化學分析能更進一步解析形成火成岩噴的地體構造環境,嘗試解決大南澳片岩中變質基性岩的年代及環境,進而討論台灣的演化歷史。本研究共分析31個地球

化學樣本、22個鋯石樣本,根據野外產狀和地球化學結果顯示太魯閣帶的樣本為產狀不同的大陸地殼的板內玄武岩,岩石生成年代約為80-90 Ma;玉里帶樣本為混同層中出現的各式火成岩樣本,從地球化學結果來看這些樣本都具有島弧岩漿的Ta-Nb-Ti虧損,是為呂宋島弧初期生成時所噴發的岩漿,而具有單一年代的鋯石樣本約分布在16.5~14.5 Ma,而含有繼承鋯石的火成岩樣本的頻譜為台灣中新世沉積岩地層的碎屑鋯石頻譜,顯示玉里帶中的變質火成岩岩漿形成時期應為中新世早-中期。綜合上述結果,台灣東部地區於中新世地體構造演化記錄呂宋島弧初期岩漿噴發的火成岩及混同層形成的過程。中新世初期,南中國海板塊張裂結束,呂宋

島弧形成後往西北方移動,島弧在噴發初期所形成的玄武岩噴發,捕獲來自華南板塊的中新世沉積物,並在前弧盆地中沉積;中新世中期,岩漿分異作用安山岩噴發,捕捉沉積物中的碎屑鋯石。呂宋島弧繼續往西北方移動,而這些呂宋島弧初期形成的火成岩因為逆衝作用進入隱沒帶,和新生代沉積物同時被捲進隱沒帶中;中中新世至晚中新世,增積岩體經過變質作用,最後在中新世晚期因為呂宋島弧上衝到歐亞大陸之上,成為台灣島的一部分,增積岩體也在造山過程中逐漸出露至地表,形成現今的玉里變質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