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二時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古代十二時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臺運真寫的 萬年曆法:古代曆法與歲時文化 和田文祥的 圖解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九型體質精要與十二時辰的自然養生法(彩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在App Store 上的「十二时辰」也說明:十二时辰 是古代中国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计时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華威國際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系 陳思聰所指導 陳玟方的 高反差呈現畫面主題應用於《即將進站》2D動畫創作論述 (2020),提出古代十二時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2D動畫、黑白動畫、高反差對比。

而第二篇論文萬能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陳美純所指導 徐詠慧的 銀髮樂齡族學習營的經絡知識與課程資訊建構之研究-以苗栗地區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經絡、足三陽經、足三陰經、經絡養身、Vital KM知識管理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古代十二時辰的解答。

最後網站古代是怎麼計時的?一文看懂《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計時器則補充:十二時辰 與現代時間的對應在看天曉時上古人可謂登峰造極1日晷古代人很早就懂得了利用太陽光影來計時,日晷就是其中一個經典的例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古代十二時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萬年曆法:古代曆法與歲時文化

為了解決古代十二時辰的問題,作者臺運真 這樣論述:

  曆法是指推算年、月、日、時的長度和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制定時間順序的方法。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曆法對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國古代為了適應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根據晝夜的交替,逐步形成各種計時方法和計時制度。中國古代計時制度大致有四種:分段計時之制、漏刻之制、十二時辰之制和更點計時制度。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但是常見又常用的有關名稱也不少。     歲時文化是指與天時、物候的週期性轉換相適應,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具有某種風俗活動內容的傳統習俗。二十四節氣本為節令氣候的代表,但後來融會許多祭祀宗教、慶賀、遊樂等內容,形成社群性的活動,演變

為中華民族節日習俗的組成部分。     時間,是人類制定出來最神奇的法則。中國古代傳統中,也有著許多與時間有關的規則習俗。本書分為曆法、計時、歲時三大篇章,為讀者介紹中國傳統中的時間制度與文化。 序言 時間法則——傳統曆法 時間計量——計時制度 時間週期——歲時文化 序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文化是立國之根,最終體現在文化的發展繁榮。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我們要認識中華文化的獨

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     面對世界各國形形色色的文化現象,面對各種眼花繚亂的現代傳媒,要堅持文化自信,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傳承和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浩浩歷史長河,熊熊文明薪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滾滾黃河、滔滔長江,是最直接源頭,這兩大文化浪濤經過千百年沖刷洗禮和不斷交流、融合以及沉澱,最終形成了求同存異、兼收並蓄的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而從沒中斷的古老文化,並始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中華文化曾是東方文化搖籃,也是推動世界文明不斷前行的動力之一。早在五百年

前,中華文化的四大發明催生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地理大發現。中國四大發明先後傳到西方,對於促進西方工業社會發展和形成,曾造成了重要作用。     中華文化的力量,已經深深熔鑄到我們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們民族的基因。中華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於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總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各族人民五千年來創造、傳承下來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其內容包羅萬象,浩若星漢,具有很強文化縱深,蘊含豐富寶藏。我們要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首先要站在傳統文化前沿,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弘揚和發展五千年來優秀的、光明的、先進的、科學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現

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華,構建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現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來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價值、文化形態與文化風采。     為此,在有關專家指導下,我們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別編撰了本套大型書系。主要包括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完備而深刻的倫理道德、古風古韻的建築遺存、深具內涵的自然名勝、悠久傳承的歷史文明,還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文化底蘊和強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極強系統性、廣博性和規模性。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採

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中國古代將一日分為十二時辰,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劃分,使時間變得更加精確。 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合現代兩小時;一時辰有八刻,一刻合現代十五分鐘;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合現代五分鐘;一盞茶有兩炷香,一炷香合現代兩分三十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現代三十秒;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合現代五秒;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合現代零點五秒。 中國古代十二時辰之說的起源,眾說紛紜。大約早在戰國以前,為了研究天文曆法的需要,已經將

天球沿赤道劃分為十二個天區,稱為十二個星次。與此同時,又將天穹以北極為中心劃為十二個方位,分別以十二時辰來表示時段。 十二時辰之制,是以十二地支計算時間的方法。在現傳最古老的西漢曆法《三統曆》中,有一個「推諸加時」算法,所謂「加時」就是將各種曆法推算的時刻換算成十二時辰,這是關於十二時辰制度的最早記錄。 王充 (西元二七年~約九七年),會稽上虞人,今屬浙江省。是東漢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整個東漢時期兩百年間,稱得上思想家的僅有三位,他們是王充、王符和仲長統,王充首屈一指。《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 漢代哲學家王充在《論衡》中說:「一日之中分為十二

時,平旦寅,日出卯也。」說明在當時,十二時辰之名與十二地支名已經配合運用,並且已經排定 次序。 漢代將十二時辰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各個時辰都有別稱,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 夜半,又名子夜、夜分、中夜、未旦、宵分。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與子時、三更、三鼓、丙夜相對應,時間是從二十三時至一時。 此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子時」。此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故稱「子鼠」。 天色由黑至亮的這段,都稱為「夜」。「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這一自然現象變化的中間時段,而人們平素所說的「半夜」則是籠統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時間,其時間往往超出「夜

半」所指的那兩個小時。 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與四更、四鼓、丁夜相對應。時間是從一時至三時。

高反差呈現畫面主題應用於《即將進站》2D動畫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古代十二時辰的問題,作者陳玟方 這樣論述:

自1932年首部彩色動畫問世後,便逐漸取代黑白動畫,成為市場主流。但有時為了營造特殊氛圍,不少動畫影片選擇以黑白呈現。本創作以地獄作為故事背景,為了營造死後世界的靜謐氛圍,主體色調以黑白灰為主,僅在少數畫面使用色彩,以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由於創作多數畫面僅用黑白灰呈現,畫面主題、背景與前景無法透過色彩飽和度或應用對比色等方法加以區分,容易使畫面主題與次要主題產生主次不分的情形。因此本創作透過參考他人的作品以及相關書籍,整理出黑白動畫中用來使畫面主題與次要主題產生高反差對比的方法,以應用於自身的2D動畫作品中,讓畫面主題更容易被突顯,並在作品完成後利用開放式訪談與專家訪談法尋求回饋與建議,進行

作品修正,得到「高反差手法可以運用於靜態畫面與動態剪輯,以強調畫面主題」之結論,並期許本創作能供未來此領域相關的創作者參考。

圖解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九型體質精要與十二時辰的自然養生法(彩色)

為了解決古代十二時辰的問題,作者田文祥 這樣論述:

  詳細指導您如何針對自己體質的類型和狀況,進行有效養生的強身防病書籍。上篇以平和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氣虛體質、痰溼體質、溼熱體質、氣鬱體質、血瘀體質以及特稟體質等九種體質為中心,通俗易懂地告訴您怎麼判斷自己的體質屬性。不同的體質易患哪些病症,平時飲食起居應該如何保養,以減低發病的機率等,同時指出同樣的病症,不同體質,有哪些不同的調養和施治辦法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下篇以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理論為基礎,將人體十二經絡、五臟六腑與十二時辰一一對應,不僅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項全天候身體健康調理法,還告訴人們養生祛病的最佳時間和方法。 本書特色   《黃帝內經》是中醫體質認識的源頭,現代中醫九型體

質分類法,是將起源於《黃帝內經》的體質理論分類系統化,歸納出體質分類的標準及具體應用,使其更加明晰透徹,為不同體質的人整合各自的調理原則,並主張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將十二地支作為每日節律,用來說明人體一晝夜中陰陽消長、盛衰的情況,即每日的十二個時辰,對應人體十二條經脈,環環相扣,十分有序,並據此將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規律作息結合,總結了十二時辰養生法。   先了解自己的體質並順應天時,才是養生的關鍵之鑰。   黃帝內經將人的體質分為九型,因此養生的方式也應隨著體質而改變!   找出自己的體質再配合十二時辰所對應的臟腑經絡,就能輕鬆養生!   ˙重視個體和時辰差異  詳細指導如何針對自己的

體質類型進行有效的養生防病   ˙以九種體質與十二時辰起居為中心  介紹不同體質屬性和易患疾病,並詳列各體質在飲食起居上的基礎保養,減少發病機率。   ˙將人體十二經絡、五臟六腑與十二時辰對應  提供全天候體內調理的最佳時機與方法 上篇 黃帝內經九型體質養生法 第一章 辨清體質好養生《黃帝內經》是中醫體質認識的源頭13《黃帝內經》提出的體質分類14中醫體質學說的三種基礎理論15陰陽五態人18體質辨識因人而異20判斷自身體質的金鑰匙-望聞問切23《黃帝內經》中暗藏的體質調養法28體質養生可借天時32陰陽平衡是體質養生的宗旨36根據不同體質治病37看一看,你屬於九型體質中的哪一種39 第二章 九

型體質養生方案平和體質44 氣虛體質49 陽虛體質54陰虛體質59 痰溼體質67 溼熱體質75血瘀體質80 氣鬱體質85 特稟體質90 下篇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經絡養生 第一章 時辰對應自然養生法了解十二時辰養生法97十二經脈的運行99十二條經脈與臟腑的對應關係102古代十二時辰長壽養生法105 第二章 子時養護膽經 氣血流注,保護體內的暖陽子時膽經當令107調暢膽氣能促進健康和睡眠110膽汁分泌正常,脾胃消化才有保障111膽經的日常鍛鍊和養護-敲膽經112乾梳頭疏通膽經,預防白髮113按揉膽穴巧治小病115 第三章 丑時養護肝經 深度睡眠,讓生命之樹長青丑時肝經當令117深度睡眠讓肝血推陳出新

119丑時養好肝血,預防春睏120肝是女子的先天121怒傷肝,有了火氣一定要發出來123按摩肝經上最好的養生穴124 第四章 寅時養護肺經 天亮起身,令氣血整裝待發寅時肺經當令126寒氣最易襲肺,清晨防著涼128肺經順暢,人體氣血分布好129肺是全身新陳代謝的總管130寅時睡不著,試試 「赤龍攪海」 法131肺是人長壽的開關132列缺、太淵和魚際,肺經上最好的養生穴133 第五章 卯時養護大腸經 排出毒素,輕微運動保健康卯時大腸經當令135排便是對大腸經最好的照顧138卯時生活養生經140用大腸經預防疾病141按摩大腸經,有效除便祕142 第六章 辰時養護胃經 營養早餐,飯後百步促消化辰時胃經

當令145禦寒暖胃的飲食之道148保持胃經通暢,拒當「黃臉婆」150搓臉、抓乳、推腹,保養胃經最有效151按摩胃經上的重要穴位152 第七章 巳時養護脾經 分解食物,為人體的後天之本巳時脾經當令155 脾為後天之本158健脾法助你遠離「思傷脾」159脾臟功能好,糖尿病治療效果佳160改善高脂血症從健脾開始161健脾也是在健腦162敲打脾經的妙法163按摩保養脾經的要穴164 第八章 午時養護心經 睡好午覺,護好人體的君主午時心經當令167午時小睡,可順利消減心火170夏季養心好時機172喜樂有度好養心173按摩心經上的重要穴位174 第九章 未時養護小腸經 充足營養,讓腸道氣血順暢未時小腸經當

令177 確保小腸經得到充足營養180上班族動一動刺激大腸經,消除肩頸痠痛184刺激後溪和前谷,通小腸去心火185養老穴,老年人的身體調節器186 第十章 申時養護膀胱經喝水養生,長久保持健康活力申時膀胱經當令188多喝水,膀胱排毒效果好191申時「動汗法」,健身除病有奇效192順時而為,在最佳時間施治,效果最193經絡通暢眼明亮194頸椎病的膀胱經療法195拍打膀胱經,按摩委中穴196 第十一章 酉時養護腎經休息調養,儲藏臟腑的精華酉時腎經當令198腎氣足,福運長壽來201從腎主水液判斷是否腎虛202下午五、六點最適合補腎的藥膳推薦203老人酉時練逍遙步204 常推腎經,生命之水長盛205

第十二章 戌時養護心包經靜心養神,與心臟「拉好關係」戌時心包經當令208飯後休息半小時再散步,調養胃氣210心包經是讓人快樂的經絡211揉捏心包經,呵護心臟212心包經患病調三焦214心包經的穴位按摩216 第十三章 亥時養護三焦經 準備睡眠,養陰育陽留住青春亥時三焦經當令217亥時入睡保青春220三焦通暢血脈清221元氣通達頭腦靈222臨睡前艾灸加泡腳,告別手腳冰涼225 附錄一 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228 附錄二 十二時辰養生對照表237 體質辨識因人而異強弱寒熱不同體質有強弱之分,偏寒偏熱之別。因此,必須結合體質而辨證論治。如面白體胖,屬陽虛體質者,本是寒溼之體,若感受寒溼之邪,就要

用薑附參苓之類大熱方藥才能把邪去除;若感受溼熱之邪,則必纏綿難癒,尚須通陽以化溼,藥性過涼則溼邪愈加閉阻於內而陽氣更加虛乏。反之,如面色蒼白形瘦,屬陰虛體質者,內火易動,溼從熱化,反傷津液,故其治與陽虛之體必定迥然不同。故陽虛、陰虛之體,雖同感溼熱之邪,治法卻大不相同。總之,陽盛或陰虛之體,慎用溫熱傷陰之劑;陽虛或陰盛之體,慎用寒涼傷陽之藥。年齡不同人體氣血及臟腑盛衰和生理活動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不同的變化,從而影響機體對致病因素的反應能力,所以年齡長幼與治療關係密切。如小兒屬「稚陰稚陽」之體,不論用溫熱劑還是苦寒劑,均應中病即止,就是說病情痊癒即須停止。因苦寒之品易伐小兒生生之氣,辛熱之屬則易

損真陰。又如老年人大多腎氣已衰,中氣虛乏,易受邪致病,而既病之後多見虛證,或虛中夾實。因此治病用藥尤須審慎。如清代醫家葉天士所論,對老年病的治療應審體質、保真氣、慎劫奪。性別不同男子為陽剛之體,陰弱而陽旺,臟腑功能較強,代謝旺盛,肺活量大,在血壓、基礎代謝、能量消耗等方面均高於女性,所以男性容易患陽證、熱證,如高血壓、心臟病、禿頭等,病情反應也較女性激烈。女子為陰柔之體,陰盛而陽弱,臟腑功能較弱,女子免疫功能較男子強,基礎代謝率較低。因此,雖然女子體質較弱,但壽命較長。男子在生理上有分泌精液現象,在生殖功能病變中以陽痿、遺精、早洩、房勞、疝痛等為主要病症。女子有經、帶、孕、產、乳等特點,以月經

失調、血崩、閉經、痛經、帶下等為主要病症。男子多性格外向,心胸開闊;女子多性格內向,多愁善感。男性平和體質、痰溼體質、溼熱體質明顯多於女性;女性血瘀體質、陽虛體質、氣鬱體質、陰虛體質明顯多於男性。男性體質養生要重視養腎護陽,女性體質養生要重視補氣養血。男性要少食辣椒等辛溫燥烈的食物,女性養生要少吃寒涼食物,尤其是夏天。《黃帝內經》中暗藏的體質調養法別人的養生方法不能隨便套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對養生的認知都存在誤會,總是喜歡把別人的養生方法隨意「拿來」用到自己身上,可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即使是體質屬於同一類的人,別人的養生方法也未必適合你,因為人的體質會有很多微妙的差異!就像《靈樞‧壽夭剛柔

》中所說:「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出生以來,其性情、臟腑、形體、寒熱偏性等本來就不同—有人強壯,有人瘦弱,有人高,有人矮,有人體質偏陽,有人體質偏陰……除此之外,人在後天生活中由於受地域、經歷、習慣、年齡等因素影響,使得人的體質進一步差異化。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身體,要認識自己身體的獨特性。要因人而施養沒有任何一個人的養生方法完全適合你,因此在養生保健時,不能盲目跟從,不能「一刀切」,一定要遵循「異」和「順」的原則。「異」就是要了解不同的人體質有差異,對於別人的養生方法,不能隨便「拿來用」;「順」就是要順應自己的體質,以

自我為主,有的放矢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只有這樣,才是養生的真諦,才不會因為錯誤的養生方法導致體質偏差,因而危害健康。在體質與病因、病理的關係上,《黃帝內經》中認為不同體質的人對不同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對相同致病因素的耐受性不同,某種體質的人易患某些病;感染邪氣以後,因體質不同也會「為病各異」。因此,應根據不同體質,採取相應的養生方法和措施。例如,木型之人,耐春夏,不耐秋冬,因此在春夏就要採取措施,預先壯陽;火型之人,性情急迫,當注意緩和情緒,寧心靜神。這就是中醫養生學「因人攝生」的理論基礎。環境造成體質差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境是決定一個人體質變化的重要因素。水土性質、氣候類型、生活條件等

,會對一個人的體質發生影響。例如:中國大陸南方多溼熱,北方多寒燥,東北沿海為海洋性氣候,西部內地為大陸氣候,因此從「形」上講,西北方人形體多壯實,腠理緻密;東南方人體質多柔弱,腠理偏疏鬆。我國東部地區溼熱體質較多;南部地區溼熱體質和血瘀體質較多;西部地區氣虛體質、陰虛體質較多,陽虛體質較少;華北地區溼熱體質較多;東北地區氣虛體質、陽虛體質較多。地域不同體質不同,施方用藥也有所不同。我們要儘量選擇好的生活環境,生活的地方空氣清新,鳥語花香,人的臟器受到清新空氣的影響,心神受到優美環境的影響,人的體質也會得到改善,要順應環境做好體質養生保健。

銀髮樂齡族學習營的經絡知識與課程資訊建構之研究-以苗栗地區為例

為了解決古代十二時辰的問題,作者徐詠慧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使銀髮樂齡族學習營,運用經絡知識雲端平台於生活學習中,希望能透過雙向學習平台,協助其可更快速適應初老乃至漸老化的生活,並經由雲端服務平台提供師生相互交流的記錄與保存。藉由經絡知識雲端平台使用系統導入,能迅速將經絡知識做適當的知識細部分類,運用知識管理系統功能,將經絡知識管理系統導入及流程之各步驟,進行雲端經絡知識管理系統建置。依經絡知識分類架構,依序建置經絡知識、經絡養身及運用二大區,經絡知識區建置足三陽經及足三陰經,經絡養身及運用區建置經絡按摩、芳香經絡療法及養身運動八段錦區,並以經絡知識及養身及保健之使用分享過程,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雲端應用平台導入建構之流程,將經絡知識管理做

有效的運用,成功的建置雲端經絡知識管理平台,將經絡知識管理雲端化,使經絡學員對於經絡知識管理更有效益。研究目的說明如下:一、探討經絡知識,建構經絡知識與課程資訊雲端平台。二、了解經絡知識與課程資訊雲端平台運用於銀髮樂齡族學習營的分享使用狀況。三、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經絡知識與課程資訊雲端平台之相關建議,提供相關研究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