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溜冰價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台中溜冰價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德寶法師寫的 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 和陳柔縉的 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在冰上溜冰也說明:但是在網路上有各種販賣追風冰上世界的門票,如果有需要的人,我想,是可以用各種低價買到門票的! https://biggo.com.tw/s/%E8%BF%BD%E9%A2%A8%E5%86%B0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橡樹林 和究竟所出版 。

銘傳大學 觀光事業學系碩士班 羅健文所指導 徐子昕的 以健康城市架構下探討休閒運動設施之效益與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 (2016),提出台中溜冰價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健康城市、休閒運動設施、自評健康、願付價格。

而第二篇論文大葉大學 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李城忠所指導 詹昕穎的 兒童直排輪運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以湖口鄉國小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直排輪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中溜冰價格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時代Roller186溜冰場】台中終於又有溜冰場了!! - YouTube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中溜冰價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

為了解決台中溜冰價格的問題,作者德寶法師 這樣論述:

  2003年出版至今,長銷不墜!  2012年全新改版!   當情緒發號施令,你突然失去了平靜,成為煩惱的奴隸時,  就讓南傳佛教的內觀禪修法,教你如何重新作主!   這是一本用最簡單的語言,一步一步引導你進入南傳佛教內觀禪修的實用手冊。作者簡單明瞭地指出每一種禪修的方法,告訴我們它的作用,以及運作的方式。     所謂的「內觀」(vipassana)禪修,是南亞與東南亞佛教教學與修行的主題。vipassana是巴利文,意思就是「內觀」,這個修持方式的目的是要讓修行者洞見事物的本質,清楚了解每一樣事物真實的運作方式。   本書將介紹如何透過單純覺察與清楚掌握整個呼吸的過程,達到正念。以呼吸

為專注的焦點後,禪修者可以進而觀察他所認知的整個世界。禪修者可以按照書中的指導,學習觀看一切身體經驗、感受與思想的變化,並且學習研究自己的心理活動與意識轉變,而這就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你在對什麼生氣?當我們對某人生氣時,通常只是針對一些特定的事、幾句粗魯的話、一個特殊的眼神,或是一個無心的行為,時間一般都很短暫。在我們的心裡,那個人的其他部分都不見了,只剩下啟動我們心中按鈕的那個部分。當我們這麼做時,其實是將整個人很小的一部分抽離出來加以放大,然後予以無限上綱。我們並沒有看見事件背後其他的因素與力量,我們只將焦點放在那個人的局部,也就是會讓我們生氣的那個部分上。 ◎你能改變另一個人嗎?對

別人傳送慈心,真的可以改變那個人嗎?修慈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嗎?當你傳送慈心給遠方的人,甚至陌生人時,你當然無法得知效果如何,但是你可以注意修慈對你自己內心平靜的影響。關鍵在於你自己祝福他人的誠意。事實上,效果是立即的。唯一發現它的方法就是你親自去嘗試。 ◎你會對生病的人生氣或失望嗎?為什麼人會殘忍或刻薄?也許那個人是在不幸的環境下長大的,或者也許那個人有隱情,才造成他或她行為殘酷。佛陀要求我們把他們想像成被惡疾纏身的人,我們會對生病的人生氣或失望嗎?或者我們會同情與悲憫他們?我們的敵人也許比我們所愛的人更需要我們的慈心,因為他們的痛苦相對而言要大得多。 ◎仇恨能平息仇恨嗎?如果別人傷害你呢?如果

別人侮辱你呢?你會想報復,那是正常的人性反應。不過,那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呢?「仇恨永遠無法被更多的仇恨所平息……以暴制暴的反應是一種制式的反應,它是學習而來的,並非與生俱來。如果我們從小就被訓練成要忍耐、仁慈與溫柔,那麼慈愛就會變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德寶法師(Bhante Henepola Gunaratana)   12歲時於斯里蘭卡剃度為佛教僧侶,20歲時於康提受具足戒。畢業於昆巴哈的維迪雅錫卡拉專科學校、凱拉尼雅的維迪雅蘭卡拉學院,以及可倫坡的佛教弘法學院。之後他到印度進行為期五年的弘法工作,在桑奇、德里與孟買服務賤民。接下來十年,他在馬來西亞弘法,擔任佛教協會以及馬來西亞

佛教青年會的宗教顧問。   1968年,德寶法師在塞瓦迦佛學會的邀請下擔任華盛頓佛寺協會的主任秘書,並於1980年被任命為會長。在1968至1988年任職佛寺協會期間,他除了教授佛法課程外,亦指導禪修閉關,並到世界各地巡迴演講。   德寶法師也持續從事學術研究,取得美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並在美國許多著名大學教授佛學課程。他寫的書籍與文章已在印度、美國、斯里蘭卡與馬來西亞等地出版。《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中文版由橡樹林文化在2003年出版;該書的泰文節譯版本更被選為全泰國高中課程的教材。    2000年,德寶法師獲得母校維迪雅蘭卡拉學院頒贈終生成就傑出獎。 譯者簡介 賴

隆彥   海洋大學造船系畢業,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藏文講師、智光工商德育老師、佛光出版社資深編輯、普門雜誌社資深編輯。   譯作有:《森林中的法語》《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定慧)《佛陀的聖弟子傳》《正念的四個練習》《無常》《正念之道》《一心走路》等(以上皆由橡樹出文化出版)。 目錄〔推薦序〕 邁向全新的生命經驗∕陳定南 〔推薦序〕 內觀──組織管理的藝術∕廬普.鳩諦 〔推薦序〕 內觀的法流?林崇安 〔作者簡介〕 德寶法師 〔自序〕 人人都能讀得懂 導言  美國佛教 第一章 幹嘛費事禪修? 第二章 禪修不是什麼? 第三章 禪修是什麼? 第四章 

態度 第五章 練習 第六章 如何調身? 第七章 如何調心? 第八章 規畫你的禪修 第九章 設定前行功課 第十章 處理問題 第十一章 處理分心(上) 第十二章 處理分心(下) 第十三章 正念 第十四章 正念與禪定 第十五章 日常生活中的禪修 第十六章 它帶給你什麼? 後記   慈心的力量 推薦序內觀的法流∕林崇安    約在西元前五三一年的一天清晨,悉達多太子在印度的菩提樹下,看清了自己身心的實相,滅除無明而成佛了。從此,釋迦牟尼佛便在印度開始教導內觀的法門CD往內觀察自己當下的身心實相,看清身心現象的無常、苦、空、無我,不再執著身心為「我」而滅除煩惱和痛苦。在釋迦牟尼佛的指導下,成千上萬的

弟子們依此內觀法門得道證果,滅除了煩惱,過著安詳自在的生活。南傳佛教的法流    佛陀入滅以後,到了西元前二五四年左右,阿育王派遣弘法者往印度四周的國家弘揚佛法,因而內觀法門也傳到了錫蘭(今斯里蘭卡)、緬甸、迦濕彌羅(今喀什米爾)等地區,也利益了當地的群眾。此中,傳往錫蘭、緬甸以及寮國、泰國等地區的佛法,形成今日的「南傳佛教」。    至於印度本土,經過長期的變動,佛教內部也形成許多不同的部派,到了西元三五○年左右,無著菩薩編集《瑜伽師地論》一百卷,此中保留了內觀法門的許多重要資料。從這一時期開始,唯識宗的觀修法門也開始興起,到了西元六○○年又有密宗的修行法門在印度傳播開來,相形之下,能指導原

始的內觀法門的人就愈來愈少了。到了西元一二○○年,受到回教軍隊的侵入,整個印度佛教全面式微了。    約西元一五○年起,佛教開始傳到中國,初期的譯師們也將內觀法門傳了進來,所修的以「觀呼吸」為主要的入門方法,由於被誤解為是「小乘」,因而在漢地難以盛行。到了西元六四八年,玄奘法師將《瑜伽師地論》從梵文翻譯成漢文,此中的〈聲聞地〉詳細敘述禪修者(瑜伽師)如何準備修行的資糧、如何安住所緣、如何達到心一境性、如何以六事(義、事、相、品、時、理)來修內觀(毗婆舍那)、如何去除禪修的障礙(五蓋等),這些都有完整而詳細的解說。但是能依照所述的內觀法門來指導的禪師畢竟不可得,因此,雖有很好的教材,但是長久以來

都被束之高閣,到了民國初年,此論又被重視,但也只限於學術上的義理探討而已。內觀在台灣    另一方面,南傳到泰國、緬甸、錫蘭的內觀法門,在西元一九八九年起,透過翻譯和出版,在台灣開始受到注意。最初出版的是南傳大師的法語和傳記,例如,阿姜查的《我們真正的歸宿》、《以法為贈禮》、《森林裡的一棵樹》、《靜止的流水》,佛使比丘的《菩提樹的心木》、《人類手冊》,以及摩訶布瓦的《尊者阿迦曼傳》等等。這些譯著的通行,使國內學佛者發現竟有一種「新」而實用的禪修方法,可以使佛法與生活結合起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觀照自己當下的身心,在行住坐臥中時時保持正念正知,便可以過得安詳自在,而非採用一般習見的消災、拜懺、

加持、求神保佑的方式。這些譯著促使不同背景的學佛者往泰國、緬甸等地區去參加內觀禪修營,並學習不同傳承下的內觀法門。    就我而言,我是看到葛印卡老師的英文內觀資料後,在一九九五年二月去尼泊爾參加十日內觀禪修營,禪修時閉起眼睛,全神貫注於「觀察呼吸」而後「觀察感受」,十日下來,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靜態內觀法門,所以,當年八月便邀請老師,借用中壢圓光佛學院校本部舉辦了台灣第一期的十日內觀課程,共有二二○位學員參加,此後一期接著一期,連續三年借用不同的寺院舉辦了五十多期的內觀課程,一直到在台中縣新社鄉有了穩定的場所,其後由其他熱心的學員接辦下去。    我個人則一方面回到阿含義理與各家內觀法門的研究

,以釐清內觀的原始面貌,一方面學習動態的內觀法門(正念動中禪),期使視野廣些。此時,南傳大師們的法語、開示譯本更多了;不同傳承系統下的南傳內觀老師,例如帕奧禪師(一九九八)、戒諦臘禪師(二○○二)等,也陸續接受不同單位的邀請來台親自指導,參加的學員也非常踴躍。禪師們所指導的內容也呈現出靜態和動態內觀的多種方法,各有其特色,可以讓禪修的學員們在修行中看清自己的盲點並得到提升。   靜態內觀與動態內觀    什麼是靜態和動態的內觀呢?此處所說的靜態內觀,是指禪修時保持肢體不動,閉起眼睛,全神貫注於身上一點,進而觀察感受與心念。動態的內觀,則是眼耳自然地開放,內心輕鬆地一直覺知自己當下的肢體動作:以

經行(或稱行禪)為例,經行時輕鬆地來回行走,一直覺知自己當下腳的移動;以觀察呼吸為例,則是輕鬆地一直覺知當下自己呼吸的進出而不專注於一點。如此訓練久了,在行住坐臥中,可以培養出持續不斷的正念,進而看清感受和念頭,不再捲入煩惱中。   如果回到釋迦牟尼佛在《阿含經》中的教導,可以看出佛弟子們從早到晚都是以經行和晏坐來淨化內心,而整個禪修的核心基礎(資糧)是「戒律儀」、「根律儀」、「於食知量」、「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正知而住」CD這種核心的訓練便是使佛弟子們在動靜中,時時內觀,時時活在當下,使生活和禪修融合為一。   德寶法師的禪修法門,是從靜態走向動態內觀的好方法    今日所有內觀

的法門,開始所用的技巧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後面的階段必然是在行住坐臥中,內心輕鬆而開敞,保持正念正知,時時往內觀照,看清當下的自己,不再執著身心為「我」,以覺醒而智慧的心去面對起伏的人生。能夠這樣,就和當年的佛弟子們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也唯有這樣才能抵達相同的涅槃城CD進入苦的完全止息。    許多肺腑之言,可以從德寶法師的《平靜的第一堂課CD觀呼吸》這本經驗之作中得到。德寶法師的禪修法門,是從靜態內觀走向動態內觀的一個很好的方法,他提醒學員們:    「禪修中最重要的時刻,是你離開坐墊的那一瞬間。」    「禪修是正念的開發,以及對於所開發出來正念加以運用。你不一定要坐著修禪,你可以在洗盤子的時

候修禪,也可以在洗澡、溜冰或寫信時修禪。」(見本書第十五章)   願所有的人都能有內觀禪修的體驗,並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本文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退休教授,現於圓光佛研所、法光佛研所兼課,並為大溪內觀教育禪林負責人) 深度推薦內觀-組織管理的藝術∕廬普.鵪諦著(Roop Joyti)   內觀是許多事情的藝術。首先,內觀是生活的藝術。如何生活得快樂而和諧?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平等心?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算我們享有豐盛的物資,我們的願望依舊無法全部實現。我們或許自認早就懂得這番道理,但是當外境的考驗來臨時,我們卻仍受情緒所控,失去心的平衡。我們屈服於貪欲及瞋念之下,成為心的奴

隸,並因此受苦。因此,我們必須成為心的主人。我們應該降伏我們的情緒,保持平等心。內觀使這些成為可能。內觀讓我們能夠過快樂、和諧、安詳的生活。 【遠離執著,超越痛苦】   每一個生命都有盡頭,這是自然的定律,每個人都如此,沒有人例外。當快樂的生命結束時,要在安詳平靜中逝去,而不是悲慘痛苦的。內觀讓我們能夠平靜而有尊嚴地死去。如果一個人在活著的時候,能夠了解無常,能夠對貪欲及瞋念保持警覺,能夠遠離執著,那麼在死亡的時刻,也必定能夠如此。畢竟,我們最大的執著在於我們本身,以及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只要學會遠離這些執著,在死亡時便可以平靜而安詳,不會悲慘而痛苦。所以,內觀也是死亡的藝術。   我的父親

摩尼哈夏.鳩諦(Maniharsha Joyti),在一九九二年七月發現患有肺癌,並於一九九三年一月過世。我有機會在他生命的最終階段,非常親近地觀察他。他是很認真的內觀修行者,在治療過程中,每當遇到挫折,內觀都能使他的心重獲平衡,讓他保持平靜安詳。在他最後一趟的曼谷之行,我們帶他去做化學治療,他知道他所剩下的時間十分有限了。藉由內觀的幫助,他放下對生命的執著,因此在生命最後的幾天裡,他非常的平靜。就像水分蒸發於無形,他的去世也不起漣漪。直到最後一刻,他都保持平靜安詳,沒有痛苦。看著他安詳地去世,我們圍繞在旁,也能保持平靜安詳。雖然,他的去世對我們而言是一件多麼不幸的事情。這啟發了我們,「原來正

法的保護是這樣!正法並不是去避免老、病、死這些遲早會發生的事情,正法是給予我們內在的力量,用寧靜而平等的心來面對這些狀況,而不被痛苦所吞沒。」 【內觀與你息息相關】   內觀不只是生和死的藝術,還有更多。內觀與每一個人都有關,不論是哪一種人、哪個社會階層、哪一種人間活動。內觀也與企業界有關、與貿易及商業有關、與製造業有關,也與經濟活動有關。   內觀教導人們如何平靜地處理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如果從事貿易業,商品價格時有高低。如果從事製造業,則會面臨種種問題與不確定性……生產問題、勞工問題、原料問題、市場問題、財務問題……等等,不勝枚舉的問題。從事企業活動,總是會有種種問題、種種不確定性,總是有起

有落。我們希望銷售量增加,它卻偏偏減少。我們希望利率降低,它卻偏偏提高。我們希望利率下滑,它卻上揚。我們希望商品成本壓低,它卻抬高。我們能夠平靜地面對這些情境嗎?可以,只要我們修習內觀,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上。   內觀教導我們如何在生命中不起煩惱。企業管理涉及與人打交道,好的人、不好的人,各式各樣的人。有些人舉止合度,有些則否。有些人是好客戶,有些不是。有些員工服從指示,有些並不。在種種不確定性所組成的迷陣中,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我們不能選擇我們接觸的人。不管我們是否喜歡我們的上司,是否喜歡我們的屬下,不管我們是否喜歡我們的工作環境,是否喜歡我們的工作,我們沒有任何立即可做的選擇。此時心煩意亂,

有幫助嗎?沒有。心煩意亂只會讓事情更糟,不僅對自己如此,對我們身邊的人,也是如此。但是我們卻常常心煩意亂,除非我們學過內觀,並且持之以恆地練習。   內觀教導我們如何不對外境的刺激產生習性的反應。好端端的會議,變成競相叫罵。和善的客戶,忽然動怒。員工不聽指示。工人提出不可行、不切實際的要求。老闆交下不合理、不可行的任務。我們是不是因此受到刺激,而習慣地以一頓脾氣反應?我們通常就是如此,而使事情惡化,不利於自己,也不利於他人。除非我們修習內觀,學會觀察自身的感受……體會內在自然的生滅震動,(使心平靜)情況才會改變。 【內觀使你更有能量】   內觀讓我們有能力可以沉著、平靜、平穩地處理生命中的各種

環境。而比起生命中的其它層面,這樣的能力在企業組織中,尤其有用、尤其適用、尤其重要。   身為一位企業家,我作決定時會考慮成本效益及交換條件。當我們只有有限的金錢,必須決定用在何處時,我們會精打細算,用在何處利益最大,甚至能節省未來的花費。同樣地,當我們的時間有限時,我們也必須精打細算,把時間用在何處利益最大,甚至能在未來為我們節省時間。我從內觀已經得到許多實際的利益。我不會輕易煩亂、惱恨或動氣。就算有,也是很少而且短暫的。   所以我不會在這類事情上浪費時間。如果我在某些事情上猶豫不決,「戒律」及「正法」會為我指點明路。我對於自己該負的責任,更加清楚了。我成為更有效率的經理人。當我們能平心靜

氣地告訴他人錯在何處以及應如何更正時,是要比怒目叫罵,容易讓人接受,不管是對員工或是對小孩,都是如此。親身體驗到這些好處,雖然我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我總是會撥出時間修習內觀。   內觀是如何發揮助益的呢?內觀幫助我們駕馭自己的心。追根究柢,所有的痛苦都源自失控的心。我們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我們不想要這個,不想要那個。我們渴望事情這樣,渴望事情不要那樣。諸如此類,沒完沒了;反覆不斷,我們因而受苦,我們煩亂,我們惱怒,變得悲慘痛苦。如果我們能夠成為心的主人,不再受心的奴役,這一切都得以改變。不管發生甚麼事,我們都可以保持快樂、鎮定、平靜。內觀幫助我們去除心中的不淨。我們的自我不斷增長:整整一輩子,我

們不斷累積憂懼、氣惱、怨懟、瞋恨、貪欲,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學會如何擺脫,如何根除它們。我們懂得如何清洗自己的身體,卻不懂得如何清淨自己的內心。內觀教導我們如何淨化我們的心,如何保持心的清淨純潔。   從一些企業的經驗顯示,把內觀介紹給組織內的成員,可以改進組織氣氛、合作態度、工作紀律以及人際和諧。管理階層在面對經營的不確定性時,變得更有耐心;在處理問題員工時,也變得較為寬容。員工階層變得更有紀律,更能完成任務,即使是從事單調重複的例行工作亦然。看到了內觀的好處,許多企業及非營利組織都開始讓員工支薪休假參加內觀課程。有些把內觀當作訓練課程,有些把內觀納入人力資源發展計畫,有些則把內觀當成員工福利。

內觀減少了對立抗爭的事,並避免不必要的衝突。畢竟,內觀使個人活得快樂,而快樂的個人則組成了快樂的組織。員工感謝雇主給他們機會修習內觀,雇主則收到生產力以及工作士氣提高的回報。 【指引你的人生路】   內觀教導我們如何承擔責任而不產生執著。內觀並不會使我們變得冷漠,而是使我們更加清楚自己的責任。內觀訓練我們不做身不由己的反應,而是適當地前瞻行動。內觀並不會使我們毫無企圖心,而是讓我們更有才略。內觀讓我們有力量堅持正確的行動,讓我們更有耐心、更有毅力。   內觀教導我們如何忍一時之痛,獲長期之益。我們也許為組織竭盡一己之力,但結果卻不如所願。我們是不是因此感到煩亂、不平、惱恨、失望、挫敗?如果是,

我們已經產生了執著。如果不是,我們會不厭倦地繼續努力,不放棄地尋找更合宜的辦法,不斷尋求更適當的方式。如此,我們學會更成功地完成自己的責任。內觀使我們能夠做到這些,因為內觀讓我們覺察到我們內在的自我。藉著內觀,我們得以去除負面情緒,淨化自己的心,而依循正法的清淨心,所做的一定是正確的決定,正確的行動。   內觀是「壓力管理」的藝術。內觀是「人事管理」的藝術。內觀是「衝突管理」的藝術。有關管理的科學也許還有很多,而內觀幾乎可以說是「全面組織管理」的藝術。  (本文作者為尼泊爾工商鉅子,文章由內觀教育基金會 提供,林崇安教授 翻譯)

以健康城市架構下探討休閒運動設施之效益與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中溜冰價格的問題,作者徐子昕 這樣論述:

世界衛生組織為改善高度城市化所帶來問題,開始倡導健康城市的概念。但健康城市計劃的效益與休閒運動設施的重要性在過去皆鮮少被探討,故本研究以此為目的,深入瞭解休閒運動與健康之關系。而本研究得下以下幾點結論:(1)施行健康城市計畫能提升居民健康;(2)常使用韻律舞蹈教室、桌球室、溜冰場、健身房與槌球場,每週休閒運動次數越多、使用休閒運動設施次數越多者能有效提升其自評健康(3)不同背景、生活習慣、健康程度對休閒運動設施願付價格有顯著影響。

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

為了解決台中溜冰價格的問題,作者陳柔縉 這樣論述:

一本值得所有人珍惜閱讀,讓你驚喜連連的台灣生活史!那些曾經發生在台灣生活中的第一次,是你我難忘的溫馨記憶,更是值得驕傲百世的幸福見證!   .一九二七年,中治稔郎有感於在台日本人的結婚率很低,就在天母教教會開辦結婚介紹所。   .一九三○年,台灣也出現行人專用道了;跟倫敦一樣,是二條平行線紋的行人穿越道。   .行動咖啡車最早出現於台中市!一九三一年,報紙登出一張相片,標題嘆道:「真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台中驕傲的移動咖啡廳」。   .一九三六年元旦的第二天,台灣開始有民航班機,要到海外的世界,除了選擇搭輪船,飛機也可以送台灣人去探索廣闊的世界了。   .一九五七年,台糖公司向美國IBM台灣分公

司買進IBM1400電腦。當時,IBM要送貨給台糖時,主機是以黃牛拖著牛車載進去的。   關於台灣人、台灣事,有時用文字解說起來太沉重,但用畫片和稀有舊照看起來卻格外溫暖且有趣動人。這本書收錄自一八七四至二○○七年間,一百件台灣人生活中、你意想不到的第一次,不僅讓我們看見台灣早期社會的新穎活力,更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重溫曾有的驕傲,再續幸福不墜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陳柔縉   生於台灣雲林縣,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   曾任聯合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刊資深記者,現為知名專欄作家。   1993年,第一本著作《私房政治──25位政治名人的政壇秘聞》問世。  1994年,以《總統是我家親戚

》一書,奠定其獨特韻味的時代人文書寫地位。  2005年,再以《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榮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  2006年,以張超英為主角,歷時多年訪談、執筆完成的《宮前町九十番地》一書,獲中國時報開卷中文類十大好書。  2009年的作品《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再次獲得新聞局非文學類圖書金鼎獎。   此外,《總統的親戚》《囍事台灣》《台灣摩登老廣告》等著作,已累積諸多讀者追隨閱讀,堪稱是人文歷史領域的書寫名家。 <自序>無雜質幸福組曲1.1874第一次西式婚禮2.1891進入鐵道時代3.1895不進「衙門」,改上「法院」4.1896已經有撞球比

賽5.1897台南人創辦台灣第一個幼稚園6.1897第一家咖啡店開張7.1897第一個尋找愛犬廣告8.1898 開始打網球9.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出來囉10.1899喝到第一口自來水11.1899兩萬坪城市公園誕生12.1900台灣人首度參加世界博覽會13.1900開始轉用白色名片14.1900台北市內已有四部腳踏車15.1901現代式圖書館開辦16.1902第一次使用X光機17.1903第一尊銅像現身台北圓山18.1905紅豆麵包發賣19.1906第一位頭彩得主誕生20.1906開始吹電風扇21.1908建設公司首推購屋分期付款22.1908開始建立犯罪指紋檔案23.1908第一家西式旅館

風華開幕24.1909開始吃味素25.1910開始學變魔術,還是女生哦26.1910長崎蛋糕發賣27.1911第一位留美學生學成歸來28.1911豆漿店曇花一現29.1912開始吃優格30.1912第一部汽車輸入台灣31.1913第一起車禍32.1913初見摩托車33.1913開始有電話分機34.1914動物園出現35.1914台灣人的聲音首度錄進黑膠唱片36.1914台灣上空初見飛機37.1914啟用撒水車,比東京還早38.1915第一次有新郎坐車迎娶新娘39.1915看見自動販賣機40.1916箭牌口香糖登台發售41.1916開始踢足球42.1918第一顆高爾夫球從菲律賓飛來了43.192

1溜滑梯出現44.1921開始有游泳池45.1922開始打籃球46.1922汽車式救護車啟用47.1923八堵火車站構築最早的地下道48.1924要開汽車教練場了49.1925台灣人買了錄影機50.1926第一台電冰箱開賣51.1927第一家結婚介紹所52.1928第一場賽馬熱鬧登場53.1929有公車轉乘54.1929台灣商人代理進口哈雷機車55.1929看見米老鼠56.1929買得到美國巧克力雪糕57.1929已有美式加油槍58.1930健康寶寶大賽來囉59.1930第一條人行專用道60.1930第一盞霓虹燈亮了61.1930第一回賽鴿62.1931國際扶輪社在台生根63.1931台中出現

行動咖啡車64.1931社交舞場婆娑開跳65.1931第一次有五月母親節66.1931「先端的職業No.1」電梯小姐出場67.1932開始有風景名勝郵戳68.1932第一家百貨公司69.1933第一棟有冷氣系統的建築落成70.1933基隆展出衛生紙捲筒架71.1934揮出第一個高爾夫球一桿進洞72.1935第一次選舉投票73.1935街上跑出紅綠燈了74.1935看見電視75.1935第一個專收航空信的郵筒出現76.1936第一張機票77.1936枝仔冰大熱賣78.1938第一位空中小姐出現79.1938第一起空難,台灣人奇蹟生還80.1940出現瓦斯加氣站81.1946車輛開始靠右走82.1

947第一張身分證83.1957牛車拉來第一部電腦84.1958馬路首次畫上斑馬線85.1959第一座電扶梯在高雄86.1962第一個電視料理節目上菜囉87.1964第一家保齡球館誕生88.1964第一條高速公路開通89.1967第一座溜冰場90.1967第一部空中纜車出發了91.1967紅磚人行道現身92.1968第一碗泡麵上桌囉93.1968第一批垃圾車上路94.1969第一家超級市場開幕95.1973第一張信用卡發行96.1977連鎖便利商店出現97.1977台灣銀行引進兩部自動提款機98.1984麥當勞襲台99.1996第一條捷運通車100.2007高鐵通車 自序無雜質幸福組曲  

 四、五年前,朋友從日本新潟旅遊歸來,送給我一塊白色棉布巾。在日本,此物叫「手拭�」,是傳統而通俗的日常用品,可擦汗、擦手、洗身體,非常萬用。   這麼貼近生活的小物,日本人是不會草草放過的,他們為這塊約一公尺長、三十五公分寬的輕薄白布,設計了成千上萬的圖案,琳瑯滿目。遇見心儀的漂亮「手拭�」,彷彿看見藝術品一般。   朋友送的日本手巾更與眾不同,圖案是「米價曆」,羅列明治到平成一百三十多年來的各年米價,除了年代和當年的米價金額,還有一欄,用三、四個字或七、八個字,寫出同一年的大事。譬如,明治九年,「日本最初的幼稚園」;昭和二年,「東京地下鐵開通」;大正元年,寫首度參加奧運,昭和五十二年寫的是

王貞治全壘打刷新世界紀錄。一長排的大事記,一年一句,順著讀下去,日本近代社會發展,一目瞭然,也盡收眼底。本來有點單調的白米價格表,卻佐了一頁風味歷史,讀來可口極了。   我家的原木餐桌上,壓著一塊堅厚玻璃,大玻璃墊下,我就把這條米價曆手巾壓在中央,吃飯喝水,時常相望,不曾相膩。   於是,我有了一個夢想。我希望也能做出如是一張台灣近代百年的大事記,一樣是一目瞭然,歷史風華盡收眼底。   熟悉史學的人大概要笑,這是哪門子的夢想。台灣史大事記伸手可得,隨便抄抄就有。不過,我夢想做得出來的大事記,不是那些已經被知道的政經大事,而是像歷史秘密一樣,還未被發現的那些東西。譬如,我們天天在走的斑馬線,何時

開始出來保護行人的?街上亮著五顏六彩的霓虹燈,幫我們以小錢買到高價商品的分期付款,何時為我們的生活添加繽紛色彩的?許許多多類似的現代生活事物的來台起源,尚未被揭曉。到底它們都是在甚麼時候、以甚麼方式,鑲嵌進台灣的世界,構築出一幅充滿活力的現代畫?   為了這些生活小物大哉問,我埋首圖書館七、八年,成果陸續寫在近年幾本著作。二○一○年再接再厲,除了發掘更多日本時代的新事物,也拓向戰後的生活經驗。這本《台灣幸福百事》可說是我自己關於「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這個研究主題的總報告,也是暫告段落的一個句點。這本書記錄了一百項台灣人生活的第一次,超過六十個是我近幾年挖掘的題目,其中,像是第一台電冰箱、第一部

摩托車、第一次的母親節和開始轉用白色名片等等約有二十個,已散見之前的幾本著作。其他近四十則,則是一年多來的全新發現。   近四十則新題中,每一個都是新鮮有趣的題目,我自己每次看了都忍不住快樂。像是健康寶寶大賽,一九三○年就開始了,但不是比爬行,而是接受醫生的檢查,優勝寶寶獲有寫真照。看著泛黃雜誌上,光著白胖小身子的健壯寶寶,老雜誌不再覆蓋歷史塵灰,而蕩漾著時間長河的浮洸。   還有卡通明星米老鼠,已經陪伴好幾代人成長。一九二九年,米老鼠還不到兩歲,台灣人就認識牠了。曾經有一張一九三五年台灣博覽會會場的鳥瞰繪圖,也有米老鼠的蹤影,似乎博覽會場裡,曾有米老鼠的大型造物。   另外從舊報紙的新聞照片

,我也發現了台灣最早的行動咖啡車,一九三一年出現在台中,車身寫著大大的英文藝術字,看起來摩登極了。我也從一九二一年的報紙,看見目前所知最早的溜滑梯,當時是建設公司在高級住宅區建造兒童遊樂園,裡頭有砂場、盪鞦韆,長長的溜滑梯也在其中。   除了首度出土的新題目,希望讀者也能enjoy書中特別找到的珍貴影像,譬如從報紙挖到的第一張機票和第一家舞廳;我自己收藏的三○年代台北市的公車轉乘券;從二○年代雜誌發現的第一座游泳池初開放時的照片,以及賽馬優勝者的總督賞獎牌,圖案是一匹有翅膀的飛馬,非常別緻。   更要鄭重一提,此次特別去林于昉醫師的台灣文物博物館「秋惠文庫」借寶,很驚喜發現了一九三五年台灣第一

次選舉的選票和投票流程的照片。在此之前,關於台灣第一次選舉,我只見過投票場外的競選旗幟和選民在入口排隊的影像。   秋惠文庫還珍藏一大疊三○年代的新聞畫報,我從中看到了圓山兒童樂園漂亮的大象溜滑梯。有次和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李清志聊天,他提到小時在天母玩耍的公園,溜滑梯特別做成大象造型,國外也多見,他問我,日本時代,台灣已經有大象溜滑梯嗎?當時,我沒有答案,現在可以回覆李教授了。他若看見大象溜滑梯塗彩得那麼可愛,大概也會驚喜。   挖掘新做的題目之外,本書對幾個已成通論的「台灣第一次」,也做出新考據。例如台灣第一家保齡球館「榮星保齡球館」,何時開張營運,有寫一九六○年,更多做一九六三年,但我把榮

星球館的開幕廣告找出來,重新考證為一九六四年。台灣的第一包泡麵,幾乎都說是一九六七年,但根據新聞報導與工廠開工廣告,一九六七年是技術引進的時間,那一年市面上見不到泡麵的;要到一九六八年九月,泡麵才開始發賣。   因為餐桌上米價曆的啟發,一百則台灣的第一次,是以編年的方式綴成。希望讀者翻書如看連續劇,一集一事物,平均一集四、五百字;以時間為軸,連續讀下去,就能看見現代化新事物在台灣的第一次演出,也可以感覺到悠悠時光在這塊土地的連續流動,而不是被切斷的,台灣有自己的百年生活記憶曲線。事實上,如果台灣社會的物質文明發展程度可以畫成曲線,二○到三○年代,就有一段高坡,不失為一個豐富的年代,之後隨戰爭而

滑落,戰後初期則低迷待甦,慢慢才再向上攀升。   老實說,我比以往更有迫不及待的衝動情緒,要告訴大家書裡的新考證與新發現;台大醫院的病房在九十幾年前就可以打電話分機囉!台灣第一家婚姻介紹所跟天母有關喔!一九一四年,台灣就有英國式撒水車,比東京還早呀!如此種種一百則,是台灣一百多年來,追求安全、便利、快速、新奇、潔淨、美味、漂亮、歡樂與感情的史記,無疑也是一首純粹無雜質的幸福組曲,如果錯過,實在可惜。   謹此,懷著無比感謝與快樂的心情,敬邀各位讀者,一起來聆聽,並希望這首台灣幸福組曲能夠永遠傳唱。 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出來囉!現在台灣家戶或公司機關,電話都為八碼,更早以前有五碼,時光再往

前推,日本時代有四碼、三碼和兩碼,甚至,最初電話號碼出現時,還有一碼的情況。台灣的電話號碼可說是從一號開始。一八九八年九月,台北一些官方機構集中設置了電話,這一批共三十個單位三十個門號,搶得頭香「一番」(一號)的是台北縣廳。日治初期,西部台灣的行政區域僅分成三縣,台北縣包括今天的台北、基隆,新竹、苗栗和宜蘭的一部分也歸屬台北縣。當時台北城牆尚未拆除,台北縣的辦公廳就設在城內,今天重慶南路、開封街、漢口街和館前路之間。第一批有電話號碼的機構也多在城內,部分在城外的,其實也都挨著城牆。民間電話則晚兩年開通,一九○○年六月,報紙上陸續有大會社大商店刊登「電話開通」廣告,煞似一件很驕傲的進步。有一家旅

館晚了幾步,一個月後,還會在廣告特別表明「電話架設中」,唯恐落伍,遭人取笑似的。 1906第一位頭彩得主誕生一百多年前,台灣就有公賣合法的彩券,還是東亞最早發行官營彩券的地方。現在叫樂透彩,當年叫彩票,也具備公益性質,彩票收入必須用於慈善、衛生與廟宇維護等事務。不過,彩票是先由批發權人轉銷給零售商,再賣到一般民眾手裡,而總督府把彩票批發權給了十七個台灣儒紳要人和八個日本商人,限定銷售的區域,保障利益,中信集團辜濂松的祖父辜顯榮就是其中一位,和現在銷售權直接給殘障弱勢者,完全不同。彩票的模樣,期期顏色不同,一到五期依序是淡紅色、藍紫色、白色、綠色和澄色。彩票的號碼,阿拉伯數字和漢文數字並載,彩票

兩側還有L.B.(Lottery Bureau)的英文字樣。一九○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第一張彩券開始賣出,兩個多月後,十二月十五日,「三萬七千二百五十一番,頭彩」喊出後,史上第一位頭彩五萬圓得主同時誕生。跟現在一樣,大家拚命猜來猜去,找來找去,只能猜測應該是住在日本的日本人。其實,在日本的日本人依法不能購買台灣彩券,仍然熱賣過海去。等第三次開獎,頭彩得主又是住日本的大阪商人,不過,他的夥計幫忙保管,中途卻擅自轉賣給廣島的親戚,大阪商人於是向檢察官舉發,到最後,彩票的高額獎金變成不法所得。問題就這樣不斷冒出來,全台依然如醉如癡。就在眾人伸長脖子,盼望第四、五期開獎時,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人在東京,突然

於一九○七年三月二十日宣布中止彩票發行。彩票熱剎那間冷縮,五月的第五期開獎顯得有點安靜,但是,這一次的頭彩終於很明確獎落台灣人,頭彩號碼「一萬七千八百六十七」,嘉義開出。 1911豆漿店曇花一現日本人來台灣,乳牛業後腳也跟來,頗為繁榮,清晨六點左右,小巷道可見送牛奶人在穿梭。台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杜聰明,二十幾歲時,看一位日本教授清晨只喝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一輩子也如此早餐。到了一九一○年代初期,一股豆漿風起來挑戰牛奶。報紙提到的五家豆漿店中,只有「滋元豆乳場」是台灣人開的。各家之間,豆漿風味各異其趣;延壽軒加了花生粉,有特殊香味,而滋元則加了糖。從報紙讀起來,前者類似米漿,後者正是現在的甜豆漿。

滋元的老闆叫歐陽光輝,家住艋舺土治後街(西昌街、長沙街一帶),其父歐陽長庚是當地富裕商人。當時的豆漿店顯然與今天從店面賣出不同,而跟乳牛業較相似;歐陽光輝的豆漿製造廠設在下坎庄(康定路、大理街這邊),像牛奶商那樣,每天配送豆漿到訂戶家裡,還一大早六點和午後三點各送一次。歐陽光輝鄭重其事,曾經把豆漿送去總督府研究所檢驗,並刊登廣告,公開結果,強調豆漿的營養分不比牛奶遜色,風味則有過之,價格更是便宜。確實,當時豆漿一合(一百八十毫升)賣三到四錢,牛奶則要八錢,便宜許多。但是隔年春天,豆漿廠商仍倒了一大半,據說是豆漿營養終不敵牛奶。豆漿再次捲土重來,佔據台灣人清晨的餐桌,已經是戰後的事了。

兒童直排輪運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以湖口鄉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台中溜冰價格的問題,作者詹昕穎 這樣論述:

摘 要近年來,隨著全民對健康養身的意識高漲,投入各類運動的人口比例也逐漸攀升。直排輪運動自2009年在高雄世大運動會上大放異彩後,這項休閒運動在各地的推廣更是到達巔峰。然而過去文獻較缺乏以中小學生為主的直排輪社團之研究探討,故本文選擇主要以中小學生成員為主力的湖口鄉直排輪社團為研究對象,來探討直排輪社團成員背景變項對參與動機、直排輪社團成員背景變項對滿意度的影響以及社團成員參與動機對滿意度的影響。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湖口鄉直排輪社團成員為受訪對象,共回收有效問卷157份,以SPSS18.0統計軟體、結構方程模式(SEM)作為分析工具。研究結果發現:(1) 直排輪學童背景變項會影響其參與動機

。(2) 直排輪學童背景變項會影響其滿意度。(3) 直排輪學童的參與動機不會影響其滿意度。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的建議供社團經營者與消費者參考。關鍵詞:直排輪、參與動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