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兒童醫院分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台大兒童醫院分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宗懋圖文館寫的 閃耀台灣一套八冊(精裝套書,附贈明信片八張) 和陳柔縉的 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2年唐氏症整合醫療照護研討會 - 新北市立清水高級中學也說明:本會與台大兒童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分別於2013、2015年合作攜手「唐氏症整合門診」,今年共同籌辦本研討 ... 電話:(02)2278-9866,分機22-24.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究竟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姚村雄所指導 陳玉盞的 台灣國際標準舞賽事推廣研究 (2016),提出台大兒童醫院分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際標準舞賽事推廣、運動舞蹈、WDSF總會( Word Dance Sport Federation)、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運動舞蹈委員會。

最後網站台大兒童醫院分機相關標籤 - 健康醫療資訊網則補充:台大兒童醫院分機 :(2)請依叫號等候辦理,務必攜帶『兒童健康手冊』並於16:00以前完成報到。...早療聯合門診:2312-3456轉分機70401;病友如有手語,輪椅等特殊需求時,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大兒童醫院分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閃耀台灣一套八冊(精裝套書,附贈明信片八張)

為了解決台大兒童醫院分機的問題,作者徐宗懋圖文館 這樣論述:

閃耀台灣精裝套書八冊 附贈精美明信片(八張)     《閃耀台灣》:台灣土地情感與知識的傳家之寶     從來沒有一套台灣書籍像《閃耀台灣》這般,讓人如此沉浸在台灣土地的百年時空,猶如步行其間,徜徉於四周炫目感人的風情,偶爾也因目睹具體的事件而感受到內心強大的衝擊。這套書已經超過傳統紙本書的視覺極限,而是台灣土地情感而知識的傳家之寶。不只是放在書架,而是注入未來世世代代的台灣人的心靈,不斷地被學習和重溫,具有永恆的典藏價值。     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閃耀台灣》使用了最精美的照片原材料,以及最高端的現代數位上色工藝技術。這是徐宗懋圖文館動用了累積20年的原照片收藏

,以及過去5年建立的國際一流數位上色藝術師團隊,兩項優勢所取得的驚人成果。     以《台灣山鄉原民》這一本畫冊為例,本畫冊使用日本學術權威森丑之助先生在百年前所拍攝的經典原住民圖錄照片,一般出版社都使用舊出版品反覆翻拍的圖片,大多都已模糊不清;然而,徐宗懋圖文館卻使用用市價高達50萬台幣的森丑之助的精緻柯羅版原版圖片。如此投資只為了取得最好的印製效果,這也使得《閃耀台灣》中的原住民圖像無論內容和視覺效果,都達到了台灣出版界史上的最高峰。     至於物產和生態方面的圖片,則是使用了《大量台灣寫真大觀》、《亞細亞寫真大觀》和《台灣物產大觀》精美的原版照片,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視覺效

果。有關過去台灣人生活和習俗的影像則是民國49年(1960年)薛培德牧師所拍攝的經典照片,每一張都是由原底片沖洗出來,並且進行精美的數位上色,展現了動人的往日情懷。     總之,在技術工藝層面,台灣沒有任何一本出版物像《閃耀台灣》做出如此大的財力,動用如此多的人力,以及付出如此深的心力,只為了留下一套值得代代相傳的台灣之寶。     《閃耀台灣》製作完成於台灣疫情最嚴重的兩年,很多人不能正常上學上班,收入和生活都受到影響。然而,就在此時此刻,我們做出最大的投資,投入最大的心力,完成這一套經典作品,代表台灣在艱困的環境中奮鬥不懈的精神,有如一顆閃亮的鑽石,永遠福星高照。  

  文/作者徐宗懋     以下是八冊書的主題:      《閃耀台灣一:台灣城市建築1860-1960》   台灣建築的時代演變代表著物質與精神的進展軌跡。本畫冊從清朝時期到日本殖民,一直到光復以後,台灣城市景觀的變化,包括建築的材料、風格、實用性,以及對生活實際的影響。時間橫跨一百年,包括日本時代現代城市的興建,書中有數張珍貴的全景圖,考證了過去城區、官署、街道和民房的位置和稱謂,成為十分珍貴的文獻和美學紀錄。     《閃耀台灣二:台灣鄉村景觀1860-1960》   台灣建築的時代演變代表著物質與精神的進展軌跡。本畫冊介紹鄉村地區建築的特色和景觀,清朝

時期主要是傳統閩南和客家的農舍,富裕人家則住三合院,至於原住民則是傳統的茅草屋或石板屋。日本時期,城市建築出現較大的變化,不過鄉村建築的變化較少,直到光復以後大量的水泥房和磚石房,又呈現新的風貌。     《閃耀台灣三:台灣山鄉原民》   以日本的台灣原住民權威森丑之助的圖像原作為底本,圖像反映的山區景觀與原住民生活狀態,本書主要集中在山區原住民部落的人文風情,包括泰雅族、卑南、布農、排灣等部落,本書著重介紹這些部落在山區的生存方式,包括信仰、生產以及日常生活習俗等,內容豐富,為珍貴文獻和美學資料。     《閃耀台灣四:台灣近水部落》   以日本的台灣原住民權威森丑之助的

圖像原作為底本,透過高端的上色技術賦予新的生命。本畫冊介紹靠近海洋和湖泊的原住民部落,主要集中在阿美族、達悟族和邵族,書中以豐富多彩的照片表現他們和海洋以即湖泊的生活關係,其中達悟族捕獲飛魚的圖像紀錄,更是珍貴的歷史文獻。     《閃耀台灣五:台灣原生物產1860-1960》   1960年代台灣輕工業興起之前,台灣的主要生產農業產品和大宗原料,同時包含部分漁牧事業,即以本身的土地為生產資源、包括稻米、蔗糖、樟腦、水果以及養蠶事業等等,充分反映台灣在工業化之前的生產情況,這也是早期台灣經濟的主體。     《閃耀台灣六:台灣自然生態1860-1960》   本畫冊使用民間

老照片以及薛培德牧師的攝影作品,完整呈現台灣從清代、日本殖民,到光復初期的動植物自然生態,包括主要的動物和植物,以及高山景觀。這是台灣原生物種和大自然的完整呈現。     《閃耀台灣七:台灣往日生活》   1960年,即那個年代的人們習慣稱的民國49年,美籍牧師薛培德先生拍攝的約三千張台灣照片中,忠實地留下了基層台灣百姓的珍貴豐富影像紀錄。1970年代台灣快速工業化之前基層百姓仍然生活於農業社會的形態,包括婚喪禮俗、各種手工行業、飲食習慣,甚至鄰里關係等等。許多現象已經存在百年以上,但在1970年代以後卻逐漸消失了。今天50歲以上的台灣人,可能童年時期在農村地區還經歷了農業社會型態的

尾端。     本畫冊主要集中薛培德牧師作品中有關早期台灣人生活的型態,包括信仰、工作、日常作息等,這些都是老台灣人走過的生命之路,因此,本書不僅是懷舊,也有社會學的紀實價值。     《閃耀台灣八:台灣古早容顏》   美籍牧師薛培德先生拍攝的約三千張的台灣照片中,忠實地留下了基層台灣百姓的珍貴豐富影像紀錄。除了生活型態,還拍下了當時人們的容貌神情、穿著打扮,透過帶著喜怒哀樂情感的容顏,那個年代的生活模式與精神,更生動地被記錄下來。     本畫冊集中表現老台灣人的容顏風貌,包括男女老幼的面容、服飾以及人際互動的狀態,不僅是老台灣生動的生活記憶,也是上一輩人不可抹滅的

容顏。

台灣國際標準舞賽事推廣研究

為了解決台大兒童醫院分機的問題,作者陳玉盞 這樣論述:

摘要1980年開始,「社交舞」( Social Dancing )已流行於世界各地,至二十世紀初期,經「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ypographic Designers, ISTD )重新規劃,將舞姿及舞步加以標準化,成為目前的「國際標準舞」( Ballroom Dancing )。再者,伴隨全球政治、經濟與文化變遷,其重要性與影響力逐年轉化,相關研究隨之蓬勃發展。然台灣近20年運動舞蹈項目之推廣,「國際標準舞」(Ballroom Dancing)在台灣有南北懸殊的文化落差,造成推廣不易外,且常發生競賽不公平的爭議,因此使得目前我國「國

際標準舞」(Ballroom Dancing)的選手只可參加世界大賽(運動舞蹈項)及東亞運(運動舞蹈項)。此外,行政院體育署對於運動舞蹈之競技制度尚未落實,另在經費撥款有限的情況下,全國各地方政府運動舞蹈委員會及各大舞蹈協會之補助,呈現僧多粥少的困境,故如何增闢財源、推廣運動舞蹈及培養優質選手是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運用深度訪談、問卷調查(採立意取樣)、文獻分析等進行研究。研究重點聚焦在目前「國際標準舞」(Ballroom Dancing)賽事賽會的四大問題,包括:(一)國際標準舞社群經營困境;(二)比賽評審不公平之爭議;(三)選手運動傷害如何預防追蹤復健,其中以優質選手因運

動傷害中途退場是推廣運動舞蹈最大的阻力;及(四)如何建構優質賽事賽會,提昇台灣運動舞蹈素質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研究結果發現,目前運動舞蹈教室需排入其他類的舞蹈課程,才能夠收支平衡,運動舞蹈教室無法全力投入「國際標準舞」專業教學,故如何推廣優質賽事賽會來解決比賽評審人為因素太重之不公平爭議的方法,即在判決方式要求評審當場舉牌亮出評分成績(特別是高組別:職業組或職業公開組等),讓輿論來淘汰劣質的評審,可供其它主辦單位作為聘請裁判的參考,促使優質選手參賽的意願,而各縣市運動舞蹈委員會,則是可以利用教練研習宣導選手如何預防運動傷害及復健。因此,如何推廣優質賽事賽會、行銷大眾以吸引各階層民眾、學校學生的參

加及贊助金主廠商的投入,已刻不容緩。建議行政院體育署,未來應持續掌握運動舞蹈之規則修訂及提升、嚴格評估裁判素養,落實參賽選手競技實力,使國際標準舞在國內逐漸發展成為全民運動的重點推廣項目。

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

為了解決台大兒童醫院分機的問題,作者陳柔縉 這樣論述:

一本值得所有人珍惜閱讀,讓你驚喜連連的台灣生活史!那些曾經發生在台灣生活中的第一次,是你我難忘的溫馨記憶,更是值得驕傲百世的幸福見證!   .一九二七年,中治稔郎有感於在台日本人的結婚率很低,就在天母教教會開辦結婚介紹所。   .一九三○年,台灣也出現行人專用道了;跟倫敦一樣,是二條平行線紋的行人穿越道。   .行動咖啡車最早出現於台中市!一九三一年,報紙登出一張相片,標題嘆道:「真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台中驕傲的移動咖啡廳」。   .一九三六年元旦的第二天,台灣開始有民航班機,要到海外的世界,除了選擇搭輪船,飛機也可以送台灣人去探索廣闊的世界了。   .一九五七年,台糖公司向美國IBM台灣分公

司買進IBM1400電腦。當時,IBM要送貨給台糖時,主機是以黃牛拖著牛車載進去的。   關於台灣人、台灣事,有時用文字解說起來太沉重,但用畫片和稀有舊照看起來卻格外溫暖且有趣動人。這本書收錄自一八七四至二○○七年間,一百件台灣人生活中、你意想不到的第一次,不僅讓我們看見台灣早期社會的新穎活力,更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重溫曾有的驕傲,再續幸福不墜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陳柔縉   生於台灣雲林縣,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   曾任聯合報政治組記者、新新聞周刊資深記者,現為知名專欄作家。   1993年,第一本著作《私房政治──25位政治名人的政壇秘聞》問世。  1994年,以《總統是我家親戚

》一書,奠定其獨特韻味的時代人文書寫地位。  2005年,再以《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榮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  2006年,以張超英為主角,歷時多年訪談、執筆完成的《宮前町九十番地》一書,獲中國時報開卷中文類十大好書。  2009年的作品《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再次獲得新聞局非文學類圖書金鼎獎。   此外,《總統的親戚》《囍事台灣》《台灣摩登老廣告》等著作,已累積諸多讀者追隨閱讀,堪稱是人文歷史領域的書寫名家。 <自序>無雜質幸福組曲1.1874第一次西式婚禮2.1891進入鐵道時代3.1895不進「衙門」,改上「法院」4.1896已經有撞球比

賽5.1897台南人創辦台灣第一個幼稚園6.1897第一家咖啡店開張7.1897第一個尋找愛犬廣告8.1898 開始打網球9.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出來囉10.1899喝到第一口自來水11.1899兩萬坪城市公園誕生12.1900台灣人首度參加世界博覽會13.1900開始轉用白色名片14.1900台北市內已有四部腳踏車15.1901現代式圖書館開辦16.1902第一次使用X光機17.1903第一尊銅像現身台北圓山18.1905紅豆麵包發賣19.1906第一位頭彩得主誕生20.1906開始吹電風扇21.1908建設公司首推購屋分期付款22.1908開始建立犯罪指紋檔案23.1908第一家西式旅館

風華開幕24.1909開始吃味素25.1910開始學變魔術,還是女生哦26.1910長崎蛋糕發賣27.1911第一位留美學生學成歸來28.1911豆漿店曇花一現29.1912開始吃優格30.1912第一部汽車輸入台灣31.1913第一起車禍32.1913初見摩托車33.1913開始有電話分機34.1914動物園出現35.1914台灣人的聲音首度錄進黑膠唱片36.1914台灣上空初見飛機37.1914啟用撒水車,比東京還早38.1915第一次有新郎坐車迎娶新娘39.1915看見自動販賣機40.1916箭牌口香糖登台發售41.1916開始踢足球42.1918第一顆高爾夫球從菲律賓飛來了43.192

1溜滑梯出現44.1921開始有游泳池45.1922開始打籃球46.1922汽車式救護車啟用47.1923八堵火車站構築最早的地下道48.1924要開汽車教練場了49.1925台灣人買了錄影機50.1926第一台電冰箱開賣51.1927第一家結婚介紹所52.1928第一場賽馬熱鬧登場53.1929有公車轉乘54.1929台灣商人代理進口哈雷機車55.1929看見米老鼠56.1929買得到美國巧克力雪糕57.1929已有美式加油槍58.1930健康寶寶大賽來囉59.1930第一條人行專用道60.1930第一盞霓虹燈亮了61.1930第一回賽鴿62.1931國際扶輪社在台生根63.1931台中出現

行動咖啡車64.1931社交舞場婆娑開跳65.1931第一次有五月母親節66.1931「先端的職業No.1」電梯小姐出場67.1932開始有風景名勝郵戳68.1932第一家百貨公司69.1933第一棟有冷氣系統的建築落成70.1933基隆展出衛生紙捲筒架71.1934揮出第一個高爾夫球一桿進洞72.1935第一次選舉投票73.1935街上跑出紅綠燈了74.1935看見電視75.1935第一個專收航空信的郵筒出現76.1936第一張機票77.1936枝仔冰大熱賣78.1938第一位空中小姐出現79.1938第一起空難,台灣人奇蹟生還80.1940出現瓦斯加氣站81.1946車輛開始靠右走82.1

947第一張身分證83.1957牛車拉來第一部電腦84.1958馬路首次畫上斑馬線85.1959第一座電扶梯在高雄86.1962第一個電視料理節目上菜囉87.1964第一家保齡球館誕生88.1964第一條高速公路開通89.1967第一座溜冰場90.1967第一部空中纜車出發了91.1967紅磚人行道現身92.1968第一碗泡麵上桌囉93.1968第一批垃圾車上路94.1969第一家超級市場開幕95.1973第一張信用卡發行96.1977連鎖便利商店出現97.1977台灣銀行引進兩部自動提款機98.1984麥當勞襲台99.1996第一條捷運通車100.2007高鐵通車 自序無雜質幸福組曲  

 四、五年前,朋友從日本新潟旅遊歸來,送給我一塊白色棉布巾。在日本,此物叫「手拭�」,是傳統而通俗的日常用品,可擦汗、擦手、洗身體,非常萬用。   這麼貼近生活的小物,日本人是不會草草放過的,他們為這塊約一公尺長、三十五公分寬的輕薄白布,設計了成千上萬的圖案,琳瑯滿目。遇見心儀的漂亮「手拭�」,彷彿看見藝術品一般。   朋友送的日本手巾更與眾不同,圖案是「米價曆」,羅列明治到平成一百三十多年來的各年米價,除了年代和當年的米價金額,還有一欄,用三、四個字或七、八個字,寫出同一年的大事。譬如,明治九年,「日本最初的幼稚園」;昭和二年,「東京地下鐵開通」;大正元年,寫首度參加奧運,昭和五十二年寫的是

王貞治全壘打刷新世界紀錄。一長排的大事記,一年一句,順著讀下去,日本近代社會發展,一目瞭然,也盡收眼底。本來有點單調的白米價格表,卻佐了一頁風味歷史,讀來可口極了。   我家的原木餐桌上,壓著一塊堅厚玻璃,大玻璃墊下,我就把這條米價曆手巾壓在中央,吃飯喝水,時常相望,不曾相膩。   於是,我有了一個夢想。我希望也能做出如是一張台灣近代百年的大事記,一樣是一目瞭然,歷史風華盡收眼底。   熟悉史學的人大概要笑,這是哪門子的夢想。台灣史大事記伸手可得,隨便抄抄就有。不過,我夢想做得出來的大事記,不是那些已經被知道的政經大事,而是像歷史秘密一樣,還未被發現的那些東西。譬如,我們天天在走的斑馬線,何時

開始出來保護行人的?街上亮著五顏六彩的霓虹燈,幫我們以小錢買到高價商品的分期付款,何時為我們的生活添加繽紛色彩的?許許多多類似的現代生活事物的來台起源,尚未被揭曉。到底它們都是在甚麼時候、以甚麼方式,鑲嵌進台灣的世界,構築出一幅充滿活力的現代畫?   為了這些生活小物大哉問,我埋首圖書館七、八年,成果陸續寫在近年幾本著作。二○一○年再接再厲,除了發掘更多日本時代的新事物,也拓向戰後的生活經驗。這本《台灣幸福百事》可說是我自己關於「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這個研究主題的總報告,也是暫告段落的一個句點。這本書記錄了一百項台灣人生活的第一次,超過六十個是我近幾年挖掘的題目,其中,像是第一台電冰箱、第一部

摩托車、第一次的母親節和開始轉用白色名片等等約有二十個,已散見之前的幾本著作。其他近四十則,則是一年多來的全新發現。   近四十則新題中,每一個都是新鮮有趣的題目,我自己每次看了都忍不住快樂。像是健康寶寶大賽,一九三○年就開始了,但不是比爬行,而是接受醫生的檢查,優勝寶寶獲有寫真照。看著泛黃雜誌上,光著白胖小身子的健壯寶寶,老雜誌不再覆蓋歷史塵灰,而蕩漾著時間長河的浮洸。   還有卡通明星米老鼠,已經陪伴好幾代人成長。一九二九年,米老鼠還不到兩歲,台灣人就認識牠了。曾經有一張一九三五年台灣博覽會會場的鳥瞰繪圖,也有米老鼠的蹤影,似乎博覽會場裡,曾有米老鼠的大型造物。   另外從舊報紙的新聞照片

,我也發現了台灣最早的行動咖啡車,一九三一年出現在台中,車身寫著大大的英文藝術字,看起來摩登極了。我也從一九二一年的報紙,看見目前所知最早的溜滑梯,當時是建設公司在高級住宅區建造兒童遊樂園,裡頭有砂場、盪鞦韆,長長的溜滑梯也在其中。   除了首度出土的新題目,希望讀者也能enjoy書中特別找到的珍貴影像,譬如從報紙挖到的第一張機票和第一家舞廳;我自己收藏的三○年代台北市的公車轉乘券;從二○年代雜誌發現的第一座游泳池初開放時的照片,以及賽馬優勝者的總督賞獎牌,圖案是一匹有翅膀的飛馬,非常別緻。   更要鄭重一提,此次特別去林于昉醫師的台灣文物博物館「秋惠文庫」借寶,很驚喜發現了一九三五年台灣第一

次選舉的選票和投票流程的照片。在此之前,關於台灣第一次選舉,我只見過投票場外的競選旗幟和選民在入口排隊的影像。   秋惠文庫還珍藏一大疊三○年代的新聞畫報,我從中看到了圓山兒童樂園漂亮的大象溜滑梯。有次和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李清志聊天,他提到小時在天母玩耍的公園,溜滑梯特別做成大象造型,國外也多見,他問我,日本時代,台灣已經有大象溜滑梯嗎?當時,我沒有答案,現在可以回覆李教授了。他若看見大象溜滑梯塗彩得那麼可愛,大概也會驚喜。   挖掘新做的題目之外,本書對幾個已成通論的「台灣第一次」,也做出新考據。例如台灣第一家保齡球館「榮星保齡球館」,何時開張營運,有寫一九六○年,更多做一九六三年,但我把榮

星球館的開幕廣告找出來,重新考證為一九六四年。台灣的第一包泡麵,幾乎都說是一九六七年,但根據新聞報導與工廠開工廣告,一九六七年是技術引進的時間,那一年市面上見不到泡麵的;要到一九六八年九月,泡麵才開始發賣。   因為餐桌上米價曆的啟發,一百則台灣的第一次,是以編年的方式綴成。希望讀者翻書如看連續劇,一集一事物,平均一集四、五百字;以時間為軸,連續讀下去,就能看見現代化新事物在台灣的第一次演出,也可以感覺到悠悠時光在這塊土地的連續流動,而不是被切斷的,台灣有自己的百年生活記憶曲線。事實上,如果台灣社會的物質文明發展程度可以畫成曲線,二○到三○年代,就有一段高坡,不失為一個豐富的年代,之後隨戰爭而

滑落,戰後初期則低迷待甦,慢慢才再向上攀升。   老實說,我比以往更有迫不及待的衝動情緒,要告訴大家書裡的新考證與新發現;台大醫院的病房在九十幾年前就可以打電話分機囉!台灣第一家婚姻介紹所跟天母有關喔!一九一四年,台灣就有英國式撒水車,比東京還早呀!如此種種一百則,是台灣一百多年來,追求安全、便利、快速、新奇、潔淨、美味、漂亮、歡樂與感情的史記,無疑也是一首純粹無雜質的幸福組曲,如果錯過,實在可惜。   謹此,懷著無比感謝與快樂的心情,敬邀各位讀者,一起來聆聽,並希望這首台灣幸福組曲能夠永遠傳唱。 1898第一批電話號碼出來囉!現在台灣家戶或公司機關,電話都為八碼,更早以前有五碼,時光再往

前推,日本時代有四碼、三碼和兩碼,甚至,最初電話號碼出現時,還有一碼的情況。台灣的電話號碼可說是從一號開始。一八九八年九月,台北一些官方機構集中設置了電話,這一批共三十個單位三十個門號,搶得頭香「一番」(一號)的是台北縣廳。日治初期,西部台灣的行政區域僅分成三縣,台北縣包括今天的台北、基隆,新竹、苗栗和宜蘭的一部分也歸屬台北縣。當時台北城牆尚未拆除,台北縣的辦公廳就設在城內,今天重慶南路、開封街、漢口街和館前路之間。第一批有電話號碼的機構也多在城內,部分在城外的,其實也都挨著城牆。民間電話則晚兩年開通,一九○○年六月,報紙上陸續有大會社大商店刊登「電話開通」廣告,煞似一件很驕傲的進步。有一家旅

館晚了幾步,一個月後,還會在廣告特別表明「電話架設中」,唯恐落伍,遭人取笑似的。 1906第一位頭彩得主誕生一百多年前,台灣就有公賣合法的彩券,還是東亞最早發行官營彩券的地方。現在叫樂透彩,當年叫彩票,也具備公益性質,彩票收入必須用於慈善、衛生與廟宇維護等事務。不過,彩票是先由批發權人轉銷給零售商,再賣到一般民眾手裡,而總督府把彩票批發權給了十七個台灣儒紳要人和八個日本商人,限定銷售的區域,保障利益,中信集團辜濂松的祖父辜顯榮就是其中一位,和現在銷售權直接給殘障弱勢者,完全不同。彩票的模樣,期期顏色不同,一到五期依序是淡紅色、藍紫色、白色、綠色和澄色。彩票的號碼,阿拉伯數字和漢文數字並載,彩票

兩側還有L.B.(Lottery Bureau)的英文字樣。一九○六年九月二十二日,第一張彩券開始賣出,兩個多月後,十二月十五日,「三萬七千二百五十一番,頭彩」喊出後,史上第一位頭彩五萬圓得主同時誕生。跟現在一樣,大家拚命猜來猜去,找來找去,只能猜測應該是住在日本的日本人。其實,在日本的日本人依法不能購買台灣彩券,仍然熱賣過海去。等第三次開獎,頭彩得主又是住日本的大阪商人,不過,他的夥計幫忙保管,中途卻擅自轉賣給廣島的親戚,大阪商人於是向檢察官舉發,到最後,彩票的高額獎金變成不法所得。問題就這樣不斷冒出來,全台依然如醉如癡。就在眾人伸長脖子,盼望第四、五期開獎時,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人在東京,突然

於一九○七年三月二十日宣布中止彩票發行。彩票熱剎那間冷縮,五月的第五期開獎顯得有點安靜,但是,這一次的頭彩終於很明確獎落台灣人,頭彩號碼「一萬七千八百六十七」,嘉義開出。 1911豆漿店曇花一現日本人來台灣,乳牛業後腳也跟來,頗為繁榮,清晨六點左右,小巷道可見送牛奶人在穿梭。台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杜聰明,二十幾歲時,看一位日本教授清晨只喝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一輩子也如此早餐。到了一九一○年代初期,一股豆漿風起來挑戰牛奶。報紙提到的五家豆漿店中,只有「滋元豆乳場」是台灣人開的。各家之間,豆漿風味各異其趣;延壽軒加了花生粉,有特殊香味,而滋元則加了糖。從報紙讀起來,前者類似米漿,後者正是現在的甜豆漿。

滋元的老闆叫歐陽光輝,家住艋舺土治後街(西昌街、長沙街一帶),其父歐陽長庚是當地富裕商人。當時的豆漿店顯然與今天從店面賣出不同,而跟乳牛業較相似;歐陽光輝的豆漿製造廠設在下坎庄(康定路、大理街這邊),像牛奶商那樣,每天配送豆漿到訂戶家裡,還一大早六點和午後三點各送一次。歐陽光輝鄭重其事,曾經把豆漿送去總督府研究所檢驗,並刊登廣告,公開結果,強調豆漿的營養分不比牛奶遜色,風味則有過之,價格更是便宜。確實,當時豆漿一合(一百八十毫升)賣三到四錢,牛奶則要八錢,便宜許多。但是隔年春天,豆漿廠商仍倒了一大半,據說是豆漿營養終不敵牛奶。豆漿再次捲土重來,佔據台灣人清晨的餐桌,已經是戰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