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脫離流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呼吸器脫離流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沈靜宜,林慶忠,侯嘉殷,徐永偉,陳昭賢,黃增裕,趙川磊,劉彥佑,蔡維德,劉家源寫的 擬真教學之應用與實務 和陳芳祝的 自己的肺自己救:每天1分鐘的肺部保健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呼吸治療科教育訓練- 臺中 - 台中榮總也說明:... 脫離呼吸器流程,提升呼吸器脫離率及脫離安全性五、慢性長期呼吸照護─以呼吸照護中心為樞紐,結合地區醫院呼吸照護病房或居家照護,垂直整合呼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三民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蔡忠榮所指導 鍾韋嬋的 探索新的呼吸器脫離指標 (2018),提出呼吸器脫離流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呼吸治療電子資訊系統、呼吸器脫離指標、預測拔管成功。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 潘忠煜所指導 李相頤的 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呼吸器脫離計畫修正後之成效分析 (2016),提出因為有 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呼吸器脫離、呼吸器脫離計畫的重點而找出了 呼吸器脫離流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胸腔內科】智慧醫療Smart Care 呼吸器的自動脫離系統則補充:各加護單位雖有呼吸治療師輔助評估照護並制定有呼吸器的脫離流程,但是,脫離時機的主要的決策者仍以臨床醫師為主。然而,因醫師主觀認知及臨床經驗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呼吸器脫離流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擬真教學之應用與實務

為了解決呼吸器脫離流程的問題,作者沈靜宜,林慶忠,侯嘉殷,徐永偉,陳昭賢,黃增裕,趙川磊,劉彥佑,蔡維德,劉家源 這樣論述:

  航空界使用飛行模擬器訓練機師,同時應用模擬器考核機師的應變能力;新進的醫療人員面對各種病患的突發狀況,壓力自然是不在話下,為了確保病人安全與提升醫療品質,各教學醫院普遍採購了模擬人,進行擬真訓練。擬真訓練已經被許多專科醫學會列為教學訓練的必備課程,更有醫學會參考航空界,將擬真訓練列為專科醫師考試的項目之一。本書介紹馬偕紀念醫院麻醉、急診、重症醫學的擬真訓練課程,作者群也分享擬真教案,期待透過本書可以讓臨床教師們了解擬真訓練是如何進行,作為課程改善的參考。

探索新的呼吸器脫離指標

為了解決呼吸器脫離流程的問題,作者鍾韋嬋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與目的:機械式通氣是重症加護病房常見的生命支持項目之一,但拔管時機一直是臨床上困難抉擇的議題,約15-20%的病患在計劃性的拔除氣管內管後仍有呼吸衰竭的徵候而需要重新插管,重新插管會增加病人感染肺炎的機率、醫療成本,也增加病患死亡率,因此,能否正確預測病患成功脫離呼吸器一直是重症臨床的重要課題。電子病歷資訊系統近幾年來在呼吸治療領域應用與發展,電子病歷資訊系統可記錄、管理並監測病患資料,可增加臨床工作者的照護品質。本研究結合呼吸治療臨床資訊管理系統,將各項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探索出影響拔管成功之呼吸器脫離因子並建立預測拔管成功模型。研究方法:結合呼吸治療臨床資訊管理系統,以病例回溯方

式蒐集病患基本資料與自主呼吸訓練期間的通氣相關參數,依拔管結果將組別區分為拔管成功組與拔管失敗組,統計各項數據,分析兩組間的差異並進行邏輯斯回歸分析,找出新的呼吸器脫離指標。結果:本研究共收案人數為169人,拔管失敗率為16.5%。分析結果,我們發現預測拔管成功的因子包含性別、身高、血氧濃度、昏迷指數、疾病嚴重度、肺部疾病病史、與第一分鐘、第三十分鐘、第六十分鐘、第九十分鐘之通氣參數,我們依據這些參數建立了預測模型,其AUC值達0.889,敏感度為73%,專一性為96%。結論:本研究依據拔管成功的預測因子建立了預測拔管成功模型,預測準確度高,AUC值達0.889,透過此模型可準確預測病患是否可

拔管成功,希望未來能提供醫療團隊ㄧ項新的參考指標,幫助醫療團隊更準確地判斷拔管時機。

自己的肺自己救:每天1分鐘的肺部保健指南

為了解決呼吸器脫離流程的問題,作者陳芳祝 這樣論述:

  我們的肺在35歲之後就開始衰退   面臨肺的「初老」,你做足準備了嗎?   癌症連續三十多年位居我國十大死因之首   而十大癌症之中,呼吸系統癌症的致死率更是位居第一!   但你對自己的肺了解多少?      ★★驚人的事實★★   .平時不痛不咳的,結果一檢查竟是肺癌末期   .空氣清淨機對減少室內空氣汙染無實質幫助   .其實施打流感疫苗並沒有辦法預防普通感冒   .你我寶貝的孩子是「三手菸」最大的受害者   .原來這些工作內容可能潛藏罹患肺疾的風險   ★★好多人都在問★★   .常覺得喉嚨卡卡的有痰,是肺出了問題嗎?   .我老是咳嗽,是不是該照個肺鏡檢查一下?

  .輻射對身體有害,那多久可以照一次X光?   .我有家族肺癌史,會提高我得肺癌的機率?   .PM2.5是什麼?對肺部健康會有什麼影響?      為照顧國人健康、解答患者的困惑、釐清你我常有的迷思,前台北榮總胸腔部主治醫師陳芳祝,將三十餘年的從醫經驗整理為這本淺顯易懂的指南。      患者可藉本書鞏固必備知識,避免病情惡化;健康的人能從中打好保健根基,常保肺部健康。      不論上班族、家庭主夫/婦、青少年還是銀髮族,都能將本書作為案頭指南,讓自己一步步邁向「肺」常健康的人生。      ★大錯特錯!這些都是迷思!   【迷思1】胸部X光片看起來正常就代表沒有病灶   破解:胸部

X光有其限制,大約有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的肺部在一般胸部正面照中受到遮蔽,位於視野死角地區。例如心臟後面、橫膈下面、縱膈腔、骨頭重疊之處或太小的病灶,都未必看得出來。一般零點八到一公分大小的病灶,看到的機會只有百分之五十。      但皮膚上的突起或是乳頭的陰影,又常被看成肺部結節。確實發生過的故事是:才照了胸部X光被告知沒有問題,一、兩個月之後卻診斷為肺癌。機會雖然不高,卻是實際案例。      【迷思2】同機旅客有傳染病,很容易就被傳染   破解:飛機是密閉空間,很多人擔心同機旅客有傳染病,可能會傳染給自己。但其實機艙的空氣循環比一般建築物的空調頻繁許多,氣流又經過高壓過濾處理,除非是八小

時以上的航程,又與傳染源近距離接觸,否則染病機會不高。      【迷思3】抗生素就是消炎藥   破解:當病人有細菌感染之疑慮時,會考慮使用抗生素。但民眾常有的錯誤觀念是把抗生素與消炎藥混為一談。抗生素用來殺菌,消炎藥減輕炎性反應,是完全不同的藥物。      快來找看看,你是否也有這些迷思:   咳到吐,我一定病得不輕/痰中帶血,事情大條了/胸痛越劇烈,病情越嚴重/胸腔疾病一定要照胸部X光/呼吸困難表示肺部有病/懷疑自己有肺疾就該做抽血檢查/咳了一個月,應該是得了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病人不能運動/與結核病人共餐最好另備食具/感染肺炎一定會發燒/吸菸沒有真正吸進去,傷害就比較小/喉糖、喉片有止

咳效果/類固醇有副作用,最好不使用……      ★這些知識可能救你一命     關於症狀,你必須知道:   咳哪種痰不可輕忽?咳嗽持續三週以上要留意哪些事項?輕微咳血與大咳血有何不同?胸痛一定跟肺疾有關?呼吸困難要考量哪些原因?……      關於檢查,你必須知道:   如何避免胸部X光片的誤判?為什麼要做肺功能檢查?即使腫瘤指標正常,也不能排除罹癌的可能?痰液檢查的目的為何?什麼情況下會做支氣管鏡檢查或肋膜穿刺?胸腔超音波最常使用的場合為何?電腦斷層攝影有什麼優缺點?……      關於診斷與治療,你必須知道:   即使不吸菸,也可能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哪些情況代表你可能是氣喘高危險群?

造成肺栓塞的危險因素有哪些?結核病是怎麼傳染的?要怎麼預防肺炎?支氣管擴張症無法治癒?什麼是肺纖維化?間質性肺疾又是什麼?忽視睡眠呼吸中止症會發生什麼事?      關於日常保健,你必須知道:   吸入二手菸有可能導致截肢?如何避免室內空氣汙染?高風險職業工作者如何避免肺疾?哪些人不適合施打流感疫苗?如何促進排痰?如何透過呼吸法改善氣道阻塞問題?過胖與過瘦者會面臨什麼肺部問題?不是每一種肺疾患者都適合搭機?每天服用多種藥物的人,要特別注意什麼?濫用抗生素會有什麼後果?……    本書特色   【資歷豐富】作者從醫三十餘年的豐富經驗,讓本書既實用又令人安心。   【你問我答】透過一問一答,俐落

明快、深入淺出地帶出各種保健知識。   【破解迷思】精心設計「迷思破解」單元,釐清一般人常見的錯誤觀念。   【面面俱到】全面闡述各種肺疾的症狀、檢查、診斷、治療與保健方式。   【自我檢查】提供具體症狀描述與評估量表,就醫前可先進行自我檢查。   【體貼長者】銀髮族相關重點以特別色強調,提醒長者及其照護者注意。 ★★拍胸脯推薦★★     江啟輝︱台灣氣喘學會、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理事長   李章銘︱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孫 越︱董氏基金會終身志工   張西川︱陽明大學醫學院急重症醫學研究所教授、台北榮總胸腔部主治醫師兼部主任   陳建仁︱中央研究院院士     

「本書淺顯易懂,實為一本很好的肺部保健指南。」──江啟輝     「讀者只要細讀本書,相信對於掌握胸腔疾病的知識,必能有相當程度的助益;也可跟著本書的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肺部的保健及疾病預防。」──李章銘     「從本書的內容即可見陳醫師如何運用巧心慧智,把艱澀的醫學知識轉化為清晰易懂的文字,再加上活潑又睿智的小問答,讓讀者在短時間內即能知其大要,解除大部分的疑惑。」──張西川

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呼吸器脫離計畫修正後之成效分析

為了解決呼吸器脫離流程的問題,作者李相頤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回溯性研究法,旨在探討中區某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呼吸器脫離計畫修正前後之成效,取樣自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轉入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的病人,經排除條件後收案人數共213人。樣本群分成兩組,呼吸器脫離計畫修正前90人及修正後123人,在基本屬性、疾病科別、檢驗值、住院天數、RCC天數、呼吸器使用天數、呼吸器脫離成敗及遷轉動態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在人工氣道種類達顯著差異(p<0.001),呼吸器脫離計畫修正後氣管內管病人可成功脫離呼吸器者有46人(37.4%)、氣切病人成功脫離呼吸器者有36人(29.3%),能成功脫離者居多。另一部份在RCC天數及呼吸器使用天數上也有顯著性,

修正前組別比修正後組別在RCC平均天數27.37±10.19vs.16.24±7.91,p<0.001。在呼吸器使用天數上修正前組別比修正後組別為49.16±14.79vs.39.08±29.41天,P=0.003,住院天數平均可下降4天。且在成功脫離呼吸器117人中,修正後組別佔82人。結論:比較呼吸器脫離計畫修正前及修正後之成效,修正後組別對住RCC天數、呼吸器使用天數、成功脫離呼吸器等較有助益,並達明顯統計差異,但需更大型的研究方能確定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