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哈薩克斯坦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信剛寫的 文明的地圖:一部絲綢之路的風雲史(海外修訂版) 和鄭永年的 制內市場:中國國家主導型政治經濟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亞西地區-哈薩克共和國Republic of Kazakhstan - 外交部也說明:主要媒體:主要報紙:Kazakhstanskaja Pravda、Panorama ;主要廣播電視台:哈薩克斯坦國家廣播電視公司(國家控股)下屬的哈薩克電台、「哈巴爾」廣播電視公司(國家控股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 和浙江人民所出版 。

國防大學 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 陳育正所指導 林翊歆的 習近平時期負責任大國之概念研究-以上海合作組織軍事安全合作為例 (2021),提出哈薩克斯坦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聯合軍演、負責任大國、軍隊實戰化、上海合作組織。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李佩珊所指導 鄒博如的 從一帶一路倡議析探大國暨區域合作在中亞的爭衡競逐 (2021),提出因為有 一帶一路倡議、中亞五國、中亞區域經濟合作、中國特色、治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區域合作、歐亞經濟聯盟的重點而找出了 哈薩克斯坦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哈薩克斯坦用英語寫成 - English House則補充:如何填寫DS-160 表格(DS-160 表格)。 用俄語填寫問卷DS-160 的樣本. 哈薩克斯坦的英文拼寫. казахстан на английском как пишетс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哈薩克斯坦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文明的地圖:一部絲綢之路的風雲史(海外修訂版)

為了解決哈薩克斯坦英文的問題,作者張信剛 這樣論述:

大中亞、印度、波斯、高加索、土耳其…… 這是絲綢之路勾勒的文明地圖,也是人類歷史和當下的宿命。   本書是張信剛教授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研究,運用了生物科學、歷史地理、國際關係等跨學科的知識和思維,展現了他兼通文理的學術造詣。   作者的人生經歷,成就了他對歐亞大陸絕大多數地方的實地尋訪。故此,當他於本書中,敍述大中亞、印度、伊朗、高加索、土耳其等“絲綢之路”沿線之地,既是學術研究者的透視,又是親身見證者鮮活的故事。   本書的文字嚴謹而生動,並隨文字內容附上一張張相片與地圖,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將這些地方傳奇多彩的歷史、瑰麗奪目的建築、生動活潑的當代風情等等,立體呈現在閱讀

者的眼前。領略之餘,加以凝思,亦可透過“絲綢之路”的歷史變遷和地緣政治,把握透視人類文化碰撞、交融,乃至文明變遷的脈絡。在這場歷史、文化的盛宴中,照見對當今現實的意義。 本書賣點   (1)張信剛教授的學術背景兼通文理,又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家,本書研究絲綢之路沿線的歷史、現實、文化,敘述熔古鑄今,筆力深厚雋永,讀來令人受益良多,回味不已。   (2)作者人生經歷傳奇,本書又是結合他多年來遍遊歐亞非的實地尋訪經驗寫成的,有著遊記的樂趣和思考。   (3)圖文並茂,全書穿插絲綢之路沿線風景、作者尋訪各地的合影、知識性的地圖和示意圖。  

哈薩克斯坦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紐西蘭?新西蘭?
老撾、帕勞是哪裡?
為什麼哈薩克變成哈薩克斯坦?
為什麼巴基斯坦不叫做巴基?

小朋友你是否跟我們一樣有很多問號?
這些臺灣與中國翻譯差很大的國家名,你認得幾個呢?

─ ─ ─ ─ ─ ─ ─ ─ ─ ─ ─ ─ ─ ─ ─ ─ ─ ─ ─ ─

🎁優惠連結,歡迎取用!

Airbnb 邀請連結:https://bit.ly/2Ww3U6k
▶▶▶新用戶首次註冊,可折抵住宿費臺幣 $1,513

Booking.com 邀請連結:https://booki.ng/2HP7Goa
▶▶▶不限新舊用戶,現金回饋 15 歐元(約臺幣 $530)

💡實用工具

Skyscanner 機票比價:http://tinyurl.com/y8ed493d
Agoda 訂房網:http://tinyurl.com/y8nf8kbb
Expedia 智遊網:http://tinyurl.com/yb4quvj7
KLOOK 客路:http://tinyurl.com/yb6xes8t
GLOBAL WiFi 分享器:http://tinyurl.com/ybgtspsn

─ ─ ─ ─ ─ ─ ─ ─ ─ ─ ─ ─ ─ ─ ─ ─ ─ ─ ─ ─

🌏加入我們,一起探險!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iggyteammate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iggyteammates/
Wordpress|https://piggyteammates.com/

💌合作邀約
[email protected]

#豬豬隊友 #ScottandWendy #PiggyTeammates

習近平時期負責任大國之概念研究-以上海合作組織軍事安全合作為例

為了解決哈薩克斯坦英文的問題,作者林翊歆 這樣論述:

習近平於2021年簽署中央軍委1號命令提出:「聚焦備戰打仗,深入推進軍事訓練轉型,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全面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和打贏能力」,中國大陸在崛起的同時,也肩負著負責任大國的角色,必須提升解放軍軍隊實力,得以與美國抗衡。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是中國大陸與中亞國家及俄羅斯的緊密合作關係,除了運用軍事演習深化安全合作,在經濟層面的共同利益也至關重要。中共解放軍強軍目標在於能打仗且打勝仗,當今世界要發生大戰的可能性極低,要達到訓練軍隊實戰化經驗的目的,方法之一即是運用與外軍聯合軍事演習,中共解放軍與友好國家軍隊可藉由聯合軍演,建立之間的互信,相互學習戰術戰法,中共也藉由此類軍演,實質擴張其在區

域內之軍事存在及軍事影響力。

制內市場:中國國家主導型政治經濟學

為了解決哈薩克斯坦英文的問題,作者鄭永年 這樣論述:

本書從中西比較的視野,探索了中國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歷史及當代演變,並以“制內市場”的總體框架來揭示中國的國家和市場的關係。本書提出,“制內市場”是一種在中國的漫長歷史中不斷演進的政治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中,市場北非自主的、自我調節型的秩序,而是一個以國家為中心的秩序的組成部分,服從于國家治理的規制。 具體體現為一個三層市場共存的等級制的結構:底層的自由市場經濟,頂層的國家資本,以及介乎兩者之間的政府機構和私營企業相互作用的中間地帶。作者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全球化,中國國家、市場和社會之間的內部平衡不但關係中國自身未來的前景,也可能會對世界各地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鄭永年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席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政治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羅特裡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 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外部關係研究。已經出版英文學術專著9部,包括《技術賦權》(斯坦福大學出版社)、《中國的行“為聯邦制”》(世界科技書局)、《全球化與中國國家轉型》(劍橋大學出版社)、《在中國發現中國民族主義》(劍橋大學出版社)等。主編中文學術著作數十部,包括《中國模式》《保衛社會》《大趨勢:中國下一步》和《貿

易與理性》等。 導論 / 00 中國和市場經濟 / 00 中國和資本主義 / 00 中國及其當代經濟奇跡 / 0 研究計畫和主要觀點 / 0 本書的結構 / 0   第一部分 理論   第一章 市場、國家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與中國 / 0 西方的國家與市場 / 0 市場體制和資本主義 / 0 市場體制和資本主義的歷史性 / 0 現代工業資本主義 / 0 凱恩斯主義 / 0 新制度經濟學 / 0 發展型國家理論與東亞新興工業經濟體 / 0 結語 / 0   第二章 制內市場:一個中國的政治經濟學理論 / 0 中國的國家和經濟 / 0 帝制時期中國國家和經濟的話語論述 /

0 “兩種市場”概念 / 中國的市場和市場體制 / 結語 /   第二部分  歷史   第三章 帝制中國的國家和市場 / 帝制國家、家庭和市場 / 帝制時期政治經濟的常態與非常態 / 自治和統治 / 帝國經濟秩序的再造 / 結語:帝制經濟秩序的理想與現實 /   第四章 現代中國政治經濟的起源:地緣政治、大眾動員和國家構建 / 地緣政治、國家構建與現代中國政治經濟 / 晚清的危機與地方改革:1840—1895年 / 晚清“新政”的國家構建實驗及其後繼者:1895—1927年 / 党國的崛起與南京政府的10年:1920—1937年 / 全面抗日戰爭和動員經濟的年代:1937—1953年 / 冷

戰時期動員經濟的轉型:1953—1979年 / 結語:當代“制內市場”經濟體制的起源 /   第三部分 當代機制   第五章 基層資本和市場化:當代市場改革的動力 / 當代市場化 / 從邊緣成長起來的市場:1978—1994年 / 全面市場化:1994年以來國家主導的市場改革 / 當代中國的市場化及其限度 /   第六章 中間地帶:國家和私營企業之間的紐帶 / 當代私營企業的來源 / 夥伴關係模式:作為先行者的私營企業 / 國家代理模式:國家作為主導行為者 / 國家吸納與主導的機制 / 結語 /   第七章 貨幣體制:財政和貨幣改革及其限度 / 貨幣化:改革和結構變革 / 打造一個新的宏觀經濟

結構 / 1994年後的地方金融與現金紐帶 / 結語:貨幣在“制內市場”體制和中國社會中的媒介作用 /   第八章 國有資本:央企和經濟主導 / “家庭自留地”理論和國有部門 / 國有企業改革 / 央企的擴張 / 作為財政體制的央企 / 作為政治行為者的央企 / 作為經濟行為者的央企 / 央企的監管困境 / 結語:國有企業與國家主導的動力 /   總結 / “制內市場”的社會後果 / “制內市場”與中國政治體制 / 全球背景下的“制內市場”體制 /   注釋 / 參考文獻 / 索引 / 483 譯後記 / 498   本研究試圖重新思考中國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前提。我們認為

,中國的政治經濟學被西方嚴重誤解,並且這種誤解在中西方的學者和決策者當中造成了各種形式的困惑與衝突。因此,對一些概念進行徹底的重構,將有助於澄清對中國的看法和誤解,從而促進我們對中國的認識和決策。 在本研究中,我們通過考察政治與經濟之間的內在聯繫,將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概念化。雖然我們常常論及中國的歷史經驗,但主要關注的是當代中國。在方法論上,我們對問題的研究採取了實證的方法,即探討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是什麼,它是如何形成、如何演變的,現在又是如何運作的。 在中國研究領域,中國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地位越來越重要。在歐洲和北美,學者們提出了諸多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和理論,用來解釋西方經濟發展和增長的漫長

歷程。近代以來,中國開始接觸西方列強,中國學者逐漸接受了諸如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等“標準”的西方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和理論,並將其用於解釋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增長。然而,他們的解釋始終存在問題和誤導。2我們認為,要解釋中國,必須基於由中國自身的經驗提煉出來的科學概念和理論,就像西方學者基於西方經驗提出他們的概念和理論那樣。 雖然中國歷史悠久,但中國學者並沒有像西方學者那樣,提出一套系統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儘管如此,中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裡,踐行著不同形式的政治經濟體系,在這一點上,中國有著豐富的歷史經驗。對於政治經濟理論家和政策分析家而言,將中國政治經濟的實踐經驗概念化,是一項重要的學術探索。而當代中國的

轉型歷程已經超過30年,中國是社會科學各領域的最大實驗場。有鑑於此,這一努力將整體上為政治經濟學的各個重要研究領域提供新視角,特別是為中國國家和經濟的研究提供新視角,進而提高和深化我們對中國的理解。考慮到有關中國崛起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這對於政策界而言尤其如此。 在這個時代,所有有關中國崛起的理論問題,都是激烈辯論的話題。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全球範圍內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然而,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仍然是個謎。中國是市場經濟體嗎?資本主義在中國的語境下意味著什麼?中國是所謂的“國家資本主義”的一個例子嗎?或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的國家與市場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它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

這個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眼中長期效率低下的模式,卻能夠如此有效地應對經濟危機?毋庸置疑,這些問題對理論發展和政策分析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困擾著研究中國的學者們,因為他們發現,很難將經濟學和政治學的主流理論應用於中國。由此,許多國家都不確定應該對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政策。在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回答“中國是什麼”的問題之前,制定有效的中國政策的難度可想而知。 我們寫這本書有著雙重動機:其一是求知的欲望,其二是政策考量。多年來,我們一直困惑於有關中國發展的兩個相關的長期爭論,即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之間的長期爭論。我們認為,理解中國近年來的經濟奇跡及其可能的未來,關鍵在於從理論上分析中國

過去和現在的思想與結構。由於這項任務的緊迫性,我們的這項研究展示了一種以中國的歷史經驗和當代演變為基礎,對中國的政治經濟進行理論分析的嘗試。 中國和市場經濟 中西之間的首要爭執,事關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這一過程讓人印象深刻。中國不僅成為全球貿易和金融投資的受益者,而且成為似乎擁有無限增長潛力的經濟體。然而,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體系,也引發了中國與西方的衝突。其中,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同意在一定時期內被視為非市場經濟體(NME),期限最長為15年,以期能在過渡期結束前發展成為市場經濟體。中國

領導層希望以此展示其推動中國成為市場經濟體的決心。在世貿體系下,受到反傾銷調查的國家被分為“市場經濟體”(ME)或者“非市場經濟體”。儘管俄羅斯在2002年就被美國認定為“市場經濟體”,但中國與阿爾巴尼亞、柬埔寨、哈薩克斯坦、越南仍被留在了“非市場經濟體”的陣營中。中國被歸類為“非市場經濟體”的後果是,在反傾銷調查中,世貿組織不會使用中國製造的出廠價格來計算最終出口產品的公允市場價值,而通常會使用來自像印度這樣的“替代國”的價格資料進行計算。這種運用“替代國”資料進行計算的做法,常常導致對中國出口企業不利的裁決和更高的反傾銷稅。在許多情況下,選擇“替代國”是偏見的一個重要來源,它往往被各國當成

一種便利的工具,以對付國內競爭對手施加的政治壓力。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自從加入世貿組織並改革其法律制度以來,中國放寬了經濟體制,從而使得經濟活動大幅增加,自由貿易出現空前的增長。對於中國而言,市場經濟地位事關國際貿易爭端中的反傾銷案件,具有重要意義。不難理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許多年裡,中國領導人在與歐美領導人會面時,總會敦促他們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然而,從西方的角度看,由於中國還遠未成為西方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體,因此它還不應被賦予市場經濟地位。3在中國,國家仍然是經濟決策的最終權威,市場在很多領域依然未能發揮調節經濟的作用,這些領域包括界定不清或缺乏保護的產權、過時的勞工制度、對

金融體系的持續控制、貨幣波動,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的其他方面。中國採取的所有這些形式的控制和監管都抑制了企業活動,阻滯了經濟增長。 在所有這些問題領域中,中國的國有企業尤其引發了海外觀察家之間的持久爭論,並且成為中國政治經濟體制的顯著標誌。的確,中國國有企業的龐大規模和覆蓋範圍,使得中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獨樹一幟。也正是由於這一龐大部門的存在,而非其他因素,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才被貼上了“國家資本主義”的標籤,即由國家開展商業經濟活動,但卻以資本主義的方式管理和組織生產資料。這種國家資本主義制度時常招致海外的審查和國內的批評。時任麥肯錫諮詢公司上海辦公室主任的華強(Jonathan Woetzel

)在2008年的一份麥肯錫報告中寫道: 多年來,西方一直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待中國國有企業。有人持懷疑眼光看待這些滲透者。例如,中國鋁業公司近期斥資數十億美元購買力拓股份,這筆交易引發了人們對中國計畫收購澳大利亞資源的擔憂。還有人將國有企業視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打手:它沒有私營企業的聰明才智,但有很多“肌肉”。這些人認為,國企雖然是失敗的經濟實驗的遺物,但它仍然主導著國民經濟,控制著自然資源、公用事業和許多其他重要的部門。國企的實力和影響力——尤其是其與執政的共產黨和政府之間的關係,讓其夥伴和競爭對手不得不停下腳步。 儘管國內外許多人都積極敦促中國進行大規模且系統性的民營化舉措,從而大幅縮

減國有部門,但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改革中,中國的國有企業得到了加強而非削弱。在中國,許多人都認為,國有企業是國家的優勢而非劣勢。國有企業一直在履行私營企業無法承擔的許多關鍵職能。例如,國家利用國有企業來建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增長,平衡被視為貪婪的私營企業。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利用它們來應對嚴重的經濟危機,如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與此同時,國有企業被指責在履行這些職能的同時,也存在著經濟效率相對低下、過度擴張和政治利己主義的問題。 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就中國是否應該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西方未能達成共識。歐美世界就這一問題辯論了多年,一直爭論不休

。從戰略角度來看,有些人認為,雖然中國尚未成為“自由市場”,但是通過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西方能夠對中國展現出一種歡迎的姿態,希望中國向更加自由和繁榮的正確方向邁進。西方需要推動中國實現經濟自由化,強化全球範圍內的競爭。 在中國內外,那些認為中國應當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人,提出了一些有說服力的觀點。這些觀點包括:第一,政府除了在少數戰略經濟部門(如銀行、電信、交通和能源,這些部門的國有化在許多其他市場經濟體裡也是常態)中擁有主導權外,中國絕大多數其他行業都充滿競爭,數百家企業參與其中且利潤微薄。第二,中國的民營化是漸進式的。徹底的民營化政策不可能一蹴而就,西方應該承認中國在市場自由化方面的發

展。第三,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可能會阻礙西方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中國促進了西方財富的增長,而中國的出口行業也由於自由貿易而欣欣向榮。換言之,自由貿易使社會6變得更好,而保護主義則使其更加糟糕。第四,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主要是出於政治考量。這不僅荒謬,而且在某種意義上具有歧視性。西方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體,而願意承認俄羅斯具有市場經濟地位,這不能不說是雙重標準。 在那些支持和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觀點背後,不難發現相似的邏輯——用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的話來說,中國將變得“更像我們”。親中派認為,更自由的中國政策將使中國變得更加自由;反中派則認為,更

強硬的中國政策將迫使中國變得更加自由。事實上,中國一直都被視為一個後社會主義的轉型經濟體,或處於轉型期的半市場經濟體。 在加入WTO近20年後,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中國已經從資本短缺狀態轉變為資本剩餘狀態,其資本力量已在全球範圍內崛起。儘管對中國而言,市場經濟地位已不再重要,但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繼續對國家資本的性質提出質疑。例如,在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試圖說服11個太平洋國家加入“新一代”的貿易協定,即“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如果當時TPP成功締結,這將是自2001年世界貿易組織杜哈回合談判破裂以來最為重要的貿易倡議,因為它將把最大經濟體中的兩員(美國和日本)捆綁

在一起,組成一個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比重40%的陣營。TPP排除了中國,但卻包括了越南,這是一個刻意的舉動。事實上,TPP是美國對亞洲的“貿易再平衡”。外界預計,中國可能會被迫進行經濟改革,以便在晚些時候加入TPP。和之前一樣,西方的目的是促進中國的經濟自由化。人們可以預測,只要中國的經濟制度不效仿西方,這樣的博弈將來還會繼續下去。 因此,對於學術界而言,中國是否會成為一個自由的市場經濟體,這一問題仍然非常重要。中西方的學者和決策者的共識是,中國的經濟轉型過程是一個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的過程,7分歧在於這一轉型將會有多徹底。毋庸置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而計畫扮演的

角色越來越弱。但我們可以提出兩個概念上的問題:其一,中國國內外的學者和決策者理解市場經濟的方式一樣嗎?其二,中國的市場是否正在變得與我們在西方所看到的類似?如果將這兩個問題放入 “大分流”的爭論中,我們就能進一步質問: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上,中國和西方最終是否會殊途同歸? 從經驗上講,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相當肯定的:中國不會變成我們在西方所看到的那種市場經濟體。例如,儘管中國在向市場經濟體轉變,但國家一直強調,國有企業應當在國家經濟結構中佔據核心地位。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會上通過了近20年來最重要的經濟改革檔,國有企業的這一地位再次在檔中得到印證。領導層堅持強調市

場化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但也重申了公有制是中國獨特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支柱”和“基礎”。因此,我們必須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上來:什麼是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答案,我們將繼續誤解中國。  

從一帶一路倡議析探大國暨區域合作在中亞的爭衡競逐

為了解決哈薩克斯坦英文的問題,作者鄒博如 這樣論述:

冷戰結束後全球進入「複雜相互依存」的合作年代,中國的經濟發展也邁入快速成長的階段,在強調「國家尊嚴與地位」、「主權和領土完整」與「經濟發展」的政治與經濟二個並行的大主軸下,中共的國際行為從早期的和平共處、韜光養晦時期,逐步進展到訴求國際關係民主化及新型大國關係。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取得驚人的成效後,2013年中國在哈薩克與印尼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及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計畫,藉由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景,中國將自身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全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聯繫在一起。位於絲綢之路上的中亞五國成立於蘇聯解體的當下,五國在政治上偏向

強勢的威權領導,人民以突厥裔居多,屬於多部族的遊牧社會,宗教上多信仰伊斯蘭教,五國中的吉爾吉斯和哈薩克的社會上瀰漫有恐中、反華的現象,各國都共同面對的問題是交通不便和基礎建設的破舊與量能的不足,也因此限制了地區的經濟發展。IMF的資料顯示,五國中的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三個國家需要十到四十年後才能脫離低收入國家(LIC)的門檻。經由CAREC與AIIB等提供的區域合作計畫將改善各國的基礎建設,加強彼此間的溝通與協調和建立標準與制度,區域合作可以為中亞帶來幫助並提升各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導向未來的治理。「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是基於地區的需求及問題解決,包含六條連接中亞鄰近區域國家

的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倡議都側重於基礎設施的投資與建造,而由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EAEU)則重視關稅方面的議題。2001~2020 年之間,CAREC在所涵蓋的區域內投資了208 個計畫約 392 億美元的資金。而為支持一帶一路所設立的AIIB,自成立以來已經在中亞總共投資29億美元,約為中亞五國2019年 GDP 總和 2,970 億美元的 1%,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金額的12%。在以權力和利益為中心的自利互動模式下,大國採用對抗遏制的做法可能使得中亞成為棋盤,小國成為選邊站的棋子,極端情況下中俄有可能聯手制裁日本來削弱美國。但中俄也可以選擇相互合作但不與正面美國對抗的方式,對中國而

言,這個方式更符合其訴諸「分享、共商與共建」的認同模式,也更有利於地區。作為絲綢之路上文化與交通樞紐的中亞五國則應避免捲入大國的紛爭,要以國家發展為前提,建立區域合作的共識,利用大國的協助來改善制度並妥善治理國家的各個層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