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明湖4月天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嘉明湖4月天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世泰寫的 山知道+步知道(套書) 和李賢文的 後山有愛:臺東圖文創作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冷颼颼的嘉明湖-(上) - QQ monkey也說明:2008 2月2日天氣晴終於突如其來的衝動參加了公司的登山社辦的嘉明湖三天二夜 ... 第一天的行程是屬於輕量型的,只要走4點多公里到今晚住宿的向陽山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雄獅美術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 林明瑞所指導 林昀萱的 民眾颱風、洪水風險及災害調適行為模式之研究 (2020),提出嘉明湖4月天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計畫行為論、颱風洪水災害、調適行為模式、結構方程模式(SEM)、環境風險信念。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森林系所 王志強所指導 劉亞帆的 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植群生態之研究 (2017),提出因為有 櫟林帶、植群生態、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的重點而找出了 嘉明湖4月天氣的解答。

最後網站4月想去嘉明湖三天兩夜 - 背包客棧則補充:2019年2月9日 — [台灣自助旅行找伴]嘉明湖三天兩夜一直很想去嘉明湖,希望在今年四月可以完成,因為本身沒有交通工具,再加上上去嘉明湖沒有公共交通.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嘉明湖4月天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山知道+步知道(套書)

為了解決嘉明湖4月天氣的問題,作者楊世泰 這樣論述:

山知道 + 步知道 登山健行必讀聖經 雙冊合購   山知道   裝備+觀念+技巧+路線——登山者必知必曉的野外生存36計   17項登山必知裝備解剖   ——背包、登山鞋、帳棚、睡眠系統、飲水器具、頭燈、急救包……   10大登山技巧專業知識   ——打包、迷途辨位、機能穿搭、野營保暖、戶外飲食、體力恢復……   6種登山前的重要觀念   ——輕量化、對自己負責、無痕山林、登山禮節與禁忌、登山的終點……   4條最推薦的登山路線   ——春天桃山、夏天合歡群峰、秋天奇萊主北、冬天雪山主東……   《LIVE WILD山知道》是兩位熱愛山岳的登山客:楊世泰(阿泰)與他最重要的山

友——妻子戴翊庭(呆呆)對大自然的生命分享。書中寫下了登山之於兩人的經驗與體悟、行路間遭遇的困頓和危險、登頂時震懾的雲海與光線,還有他們走過的每一座山頭。生長在登山世家,對登山思想、技能、文化背景知識淵博的阿泰,更以「裝備、技巧、觀念、路線」四大角度,羅列36條登山者必知必曉的「野外生存之道」,清楚實用的分類方式,深入淺出的知識彙整,是每一位喜愛登山與大自然戶外活動族群的必備守則。   山的浩瀚、人的渺小   從登山找回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   沒有任何一位真正的登山者會用驕傲的語氣說他征服了什麼高山,   相反地,面對「山」這樣偉大浩瀚的存在,反而要不斷縮小自我,並放大眼界,用像山一樣的胸

懷包容各種好壞。   走進高山的世界,傾聽風、樹、雲、石、水、光的聲響,踏著渾厚的步伐,穩定且緩慢地向前邁進、向上攀升,在那靜謐的浩瀚天地間,享受巨大孤獨的洗禮,腦袋因而感到無比清晰,這是每一位登山者嚮往的心靈境界。登山並不像綁鞋帶或騎單車那樣,一旦學會就可對外宣稱「我學會了」,登山如同許多專業運動項目和技能,必須不斷地嚴格自我要求,精進知識和技巧,方能學會面對挑戰、任意自在,找回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   步知道   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步道    2個人,160天,4,286公里   踏上《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暢銷作家雪兒・史翠德走過的太平洋屋脊步道   深入美國長程縱走文化的冒險之

旅!   ★書衣附川貝母手繪「PCT步道全地圖」+BONUS附錄「長程步道健行指南」★   「在步道上走路的時候,每踏出一個步伐腦子就更清澈、透明一點。這就是一種「回歸」,回歸到原始的自己。」   —————————————————楊世泰   It's  not  about  the  miles ,it's  about  the  smiles !  『 重 要 的 不 是 完 成 多 少 里 程 , 而 是 得 到 多 少 快 樂 。 』   PCT(Pacific Crest Trail)太平洋屋脊步道,所有登山健行者此生嚮往的長程步道。   PCT步道全長4,286公里,南

端由加州接壤墨西哥的邊界開始,途經奧瑞岡州,一路連接到北方華盛頓州的加拿大邊境。   從春天走到秋天,穿越沙漠、雪地、高山、溪流……等 險峻美景,行經25個國家森林、7個國家公園以及43 個國家生態保護區。   「你會經歷一些風霜雨雪,但通常每一天的日子都是 美好而燦爛的。你也會遇見這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人,而重點是,你會得到改變。」   本書是繼感動人心的暢銷書籍與電影《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之後,由台灣登山作家親筆寫下的珍貴PCT遊記! 『 一 致 好 評 』   各界人士一致推崇的登山COUPLE     我人生唯一的一次百岳就是雪山,但當時天氣不佳並沒有攻頂就折返了。對於山,

總是崇景與敬畏並存。謝謝這對可愛的夫妻,用他們的雙腳、滿腔的熱血,讓我可以用眼睛跟著他們,去實現未完成的夢!_______GIGI(藝人)   約翰.繆爾說:「到山裡一天,比讀一車書更有益。」進入並認識山,是一生最大的收穫。所以出發吧,最好的地方就在腳下!_______王迦嵐 (健行筆記主編)   我本來是個喜歡海的人,但這對夫妻點燃了我對山的熱情。如果哪一天我開始熱衷起爬山了,那絕對是這本書的關係啊! _______史丹利(熱血自由人)   台灣終於也來到了這樣時代,年輕人加入世界山民夢想的長距離步道行列,給自己半年時間在異鄉流浪,遇見步道天使的奇蹟,倚賴陌生人的善意,對話經過試煉的愛

情,在在呈現國際的健行者文化,步道的軟內涵遠比硬工程來得久遠,值得讀者細細品味。_______徐銘謙(作家)   我想,可以和喜歡的人、信任的人一起登山是件很爽的事,舒服自在又天然。_______張震(演員)   露營登山玩水事前準備非常重要,一定要把自己搞得很舒服,否則景再美卻餓肚子冷到靠北淋得濕嗒嗒還有心讚嘆山河嗎?雖然阿泰呆呆不是用勇氣或夢想這種很老土的旗幟伴行,既然不是,還是已經昇華到另外一種境界?我認為那種境界就是「想那麼多,人生不就是一翻兩瞪眼,多想也只是浪費時間,不如說走就走」。_______ 張震嶽(歌手)   我不得不幻想著,這條我可能一輩子不會有機會踏上的太平洋屋脊步

道,就彷彿是人生的短暫縮影。這一路上的風景有崎嶇坎坷、有風光明媚、有歡笑瘋癲當然還有汗水與淚水,你會認識一些人,也會跟一些人揮手道別,幸運的話還會遇上好多天使。而最重要的是,那個深愛的人還緊緊牽著你的手,直到步道的終點。PCT步道很難,人生也是,謝謝阿泰和呆呆,這場不可思議的壯舉,給了你我面對人生最珍貴的無懼勇氣。_______路嘉怡(作家‧藝人)   我們走入山中,不就是要洗禮那巨型的孤獨嗎?不就是——安靜下來,傾聽風、樹、雲、石、水、光……之間,自然所吐露的萬千聲響嗎?書裡面,阿泰三不五時就寫著自己又掉下了眼淚,這種真摯的激動,是該傳染給更多的台灣中年讀者才是啊。誰說人生就是可預期的這麼

一回事呢?沒走過那種「不由自主哭出來」的步行,應該說人生還從未開始吧。_______ 詹偉雄(《數位時代》創辦人)   走入山林,讓我們尊重、理解崇高幽遠的自然之美。_______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嘉明湖4月天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月亮的鏡子-位於中央山脈南二段中,也是台灣第二高的高山湖泊(僅次於雪山翠池)海拔3319m。是布農族的祖先在夜空下打獵時,於光透的湖面中看見月亮的倒影而命名。

自去年與Melissa走傳統路線,由向陽森林遊樂區出發,當時運氣很不錯兩晚皆住在嘉明湖山屋。當時也請熊出沒與天馬登山隊協助搭伙,山珍海味可不是蓋的!但當時因天氣影響,無法看見完整的嘉明湖,就連三叉山有是白牆!於是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在訪嘉明湖。
詳情可以來這裡回顧
嘉明湖傳統路線第一集:https://youtu.be/hvW-F9sEq8g
嘉明湖傳統路線第二集:https://youtu.be/NkM8VubC48I
GARMIN Fenix 6X 登山手錶-嘉明湖實測:https://youtu.be/7z0QzMrRtmM

這次有機會帶著妹妹一起爬山,沒爬過兩千公尺以上高山的她,這次的三叉山與向陽山也是她人生第一、二座百岳!加上「向陽山屋」與「嘉明湖山屋」原本中簽率不高,與宗翰哥討論後提議可以從戒茂斯上。結果整趟爬下來認真覺得傳統路線輕鬆很多,過然沒抽中山屋探訪嘉明湖是需要相對的代價!其中排球場營地/足球場營地/高爾夫球場營地腹地真的很大!非常推薦大家一定要好好享受這夢幻營地!!

●型態:自組團
●時間:2021/2/27-3/1
●住宿:新武呂溪、廢棄獵寮/卑南溪
●入山申請:需要
●團員:Danny、Yaya、Shella、Albee、Ashley、宗翰、老蕭、梅、德恩、蘇蘇、靖雯
●山岳:戒茂斯山2,510m、戒茂斯山前峰2,065m、向陽山 3,602m(百岳) 、三叉山 3,496m(百岳)
●行程安排:
DAY1 池上火車站➔戒茂斯山登山口(南橫公路156.5K)➔戒茂斯山前峰➔戒茂斯山➔新武呂溪(營宿)
DAY2 新武呂溪➔排球場營地➔足球場營地➔高爾夫球場營地➔嘉明湖妹池➔廢棄獵寮/卑南溪(營宿)
DAY3 廢棄獵寮/卑南溪➔嘉明湖➔三叉山➔嘉明湖山屋➔向陽山登山口➔向陽山➔向陽名樹➔向陽山屋➔登山口➔向陽森林遊樂區派出所

●包車服務:天馬登山隊
池上車站➔登山口/登山口➔關山車站

●kindfood康福先生- 舒肥雞胸、牛排、原形食物專賣
https://www.kindfoodtw.com/
丹尼專屬95折優惠碼:DANNY95

●香積飯-金黃甜玉米 純素食
https://tinyurl.com/yg8qb4f4

●桂冠 森永牛奶糖包餡小湯圓
https://tinyurl.com/yg49tsxu


0:00 片頭
1:01 戒茂斯上嘉明湖行程介紹
1:04 DAY1 池上火車站
1:35 DAY1 戒茂斯山登山口(南橫公路156.5K)
3:40 DAY1 戒茂斯山
4:17 DAY1 新武呂溪-營宿
5:21 DAY1 晚餐
9:45 DAY2 新武呂溪-出發
11:02 DAY2 排球場營地2784m
11:34 DAY2 足球場營地2769m
11:39 DAY2 高爾夫球場營地2883m
14:03 DAY2 嘉明湖妹池3130m
15:36 DAY2 廢棄獵寮/卑南溪-營宿
16:14 DAY3 廢棄獵寮/卑南溪-出發
16:26 DAY3 嘉明湖
18:31 DAY3 三叉山3496m
20:37 DAY3 嘉明湖山屋
21:06 DAY3 向陽山登山口
21:31 DAY3 向陽山
21:56 DAY3 向陽大崩壁
22:34 DAY3 向陽山登山口
24:24 戒茂斯上嘉明湖3D路線
24:52 IG限時動態
31:49 花絮

--------------------------------------------------------------------------
👉更多有關於【秋天剩旅行cts.travel】此旅行的照片
https://instagram.com/cts.travel?r=na...

👉商業合作與邀約
[email protected]
--------------------------------------------------------------------------

#嘉明湖 #戒茂斯 #三叉山 #向陽山

民眾颱風、洪水風險及災害調適行為模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嘉明湖4月天氣的問題,作者林昀萱 這樣論述:

臺灣位於季風區的要衝,每逢颱風及梅雨季節,低窪地區及排水不良地區容易發生淹水危機及災害,影響國民之生命財產安全。政府主管機關除了加強防災工作及教育宣導外,如能有效地掌握民眾對颱風洪水災害的調適行為模式,並能有效促發民眾的颱風洪水防災調適行為及行動,願意主動的防災,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為能發展出適合民眾的颱風、洪水災害調適行為模式;並希望能有效地掌握民眾的調適行為路徑,及促發行為及行動的關鍵因素,以提供給主管機關參考。本研究之「颱風、洪水災害調適行為模式」乃以「計畫行為論」為基本架構,融入由「健康風險信念模式」理論轉型來之「環境災害風險意識信念理論模式」。本研究以問卷調

查進行一般民眾為對象,問卷抽樣方式採取依比例分層抽樣,共發出1100份,有效問卷40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36.8%,Cronbach's α為0.929,模式透過結構方程式進行分析能有效預測調適行為,並提升對行為意向、行為及行動之解釋力。行為模式對各個項目的解釋力分別為意識74%、主觀規範及自我效能72%、行為68%、經驗65%、態度64%、行為意向61%、認知57%、行動54%,其行為模式解釋力良好。由模式研究結果得知,各面向平均數得分:以態度表現最佳 (4.00);第二為意識 (3.85);第三為認知(3.76);第四為主觀規範及行為意向(3.73);第五為反映效能(3.67);第六為自

我效能(3.49);第七為行為(3.07);第八為經驗(2.99)最後為行動(2.36)。颱風及洪水災害調適行為模式中的最主要路徑為八條:路徑1為意識→認知→行為意向→行為→行動;路徑2為認知→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行為意向→行為→行動;路徑3為經驗→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行為意向→行為→行動;路徑4為認知→行為→行動;路徑5為認知→意識→行為意向→行為→行動;路徑6為意識→認知→態度→主觀規範→自我效能→行為意向→行為→行動;路徑7為意識→認知→自我效能→行為意向→行為→行動;路徑8為意識→認知→行為→行動。經以上八條主要路徑,筆者歸納出有效促成颱、洪災害調適行為及行動的達成,須有效

提升意識、認知、經驗、主觀規範及自我效能五項層面,而政府要促成民眾對颱、洪災害調適的行為,經模式路徑推論可以從對於颱風、洪水災害的危機意識、防災正確的知識、有效的因應颱、洪災害演習經驗、增強對颱、洪災害預防的主觀規範及提升預防颱、洪災害之自我效能,是促使其產生積極行動、行為的關鍵因素,從以上五個面向著手以達到良好因應颱、洪災害調適行為及行動。而在各面向對行為及行動總效果值前三名分別為認知→行為(0.48)及行動(0.37)最高、第二為行為意向→行為(0.45)及行動(0.34)、第三為意識→行為(0.25)及行動(0.19),在行為與行動的總效果值也表示著認知、行為意向、意識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此關聯性研究顯示出從加強民眾的知識及意識,促發民眾之行為意向引導民眾因應災害調適行為及策略,最後付出行動,此結果亦可提供政府及相關單位推廣災害調適策略或決議政策之參考。

後山有愛:臺東圖文創作

為了解決嘉明湖4月天氣的問題,作者李賢文 這樣論述:

  閱讀本書,您將被光照,也看見光,是自然的更是靈性之光,自此靈魂不再幽悶,而甦醒復活;不再枯竭,而清涼自在;不再孤寂,而溫暖傳愛……   本書作者李賢文,為《雄獅美術》創刊人。1996年以〈結束是另一生機的啟端〉一文,結束雄獅月刊25年歷史。停刊後,他重拾畫筆,以初心返回年少時期,即熱愛的大自然寫生創作,用書法及水墨,取代了早年的油畫與水彩。2014年起,他因擔任臺東大學駐校藝術家之便,三年期間經常往返臺東,而有本書《後山有愛》──臺東的「山川大地」、「草木蟲魚」以及「人文迴光」之圖文創作。   李賢文在近不踰矩之年,一一走訪臺灣東部的崇山峻嶺與壯麗海洋,在自然之光與人性之輝的啟示下,所

彩墨出的金色曙光、天光雲影、海上飛虹、螢光如織,以及陽光下稻田間所反射出的綠光等,卻是如此的溫柔、和諧、靜謐與雋永。他所繪的不僅僅是表象的自然風光,更是以哲思的靈眸、文學的彩筆,在不斷自我的默想與淨化中,所繪出人人心中所嚮往的清曠淨土。   謙卑的他在書中說:「在海之畔,我們看見波瀾,在山之崖,我們仰望山林,在山與海的交接處,我們學習安靜與謙卑。」在〈聖光‧整日仰望〉一件中,他歌詠天地無私的愛,彩墨一棵造型高雅的大樹,佇立於東海岸的山頭,終日仰望,像是擎舉狀如手臂的樹枝,讚頌上帝的慈悲之愛──不求回報與無間斷地賜光與降雨。他在畫作上題寫喬伊斯‧基爾默的樹歌:「這樹,整日仰望上帝,高舉枝葉茂密

的手臂禱告。」並有感地說:「草木有靈,向光而生;天地有情,光照萬物。」   在〈淚光‧天使的眼淚〉、〈後山傳愛——臺東東河天主堂〉、〈有光的所在〉與〈復活──公東高工聖堂鐵雕〉等作中,李賢文傾訴早年西洋傳教士離鄉來臺,深入後山傳教的奉獻之愛,他們犠牲受難的精神,為世間人心,點燃愛的光明。他說:「一座教堂,就是一座聖殿。一支十字架,就是一座永明的燈塔。青山碧海間,那點點燈火,點燃出早期西方教會在臺灣偏鄉的不滅之愛以及後山傳奇……」    作者簡介 李賢文   1947年生於臺北市。   1964年,師大附中寫生會創始會員,並擔任首任會長。   1971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同年創辦《雄獅美

術》月刊。   1972年成立雄獅圖書公司,擔任發行人。1986年應美國在臺協會邀請,赴美訪問一個月。1996年《雄獅美術》停刊,遷居中壢,以書畫自修。   2012年起分別在中央大學藝文中心、政大藝文中心與臺北藝境畫廊舉行水墨個展。著有《人間清曠》、《美的軌跡》、《文山春秋》與《後山有愛》。   2013年《人間清曠》獲金鼎獎。   2017年應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舉行個展。   推薦 殊途同歸………………嚴長壽 序文 自然‧生命‧光照後山………………林永發 序文 藝術文化之旅──對這塊土地,深厚綿長的愛………………封德屏 序文《後山有愛》是一個開頭………………趙川明

評論 東海岸‧一個人‧天氣晴──記李賢文水墨行旅展及其人文采風………………白適銘                                                   第一章:光之道上──山川大地 1.日光‧金丸乍現 2.綠光‧天堂之路 3.星光‧金星合月 4.銀光‧光之道 5.雲光‧如夢如幻 6.波光‧白浪吟 7.月光‧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8.虹光‧虹飛天外 9.淚光‧天使的眼淚   第二章:萬物劇場——草木蟲魚 1.後山桃花源 2.金灑海雁 3.風雲有鳥路 4.舞台 5.倩侶 6.螢光如織‧螢光如流 7.聖光‧整日仰望 8.山迴路轉尋油杉 9.迭宕起伏探牛樟   第三章

:後山有愛——人文迴光 1.後山傳愛——臺東東河天主堂 2.有光的所在 3.利稻曙色 4.歸途 5.都蘭‧海岸‧美麗灣 6.守護——哈古的卑南三尊 7.永不低頭的仰望——都蘭鼻上的阿才之柱 8.日出‧勇士‧飛魚祭 9.復活——公東高工聖堂鐵雕   推薦 殊途同歸    早在四十多年前,賢文兄開風氣之先,創辦了《雄獅美術》,堅毅地為台灣打造獨樹一幟的美學教育與論述平台,進而催生了一整個世代的文藝啓蒙。   如今,他窮一生之所愛,或畫或書,細數花東的美景人文,摩寫出當下無盡的感動。   何其有幸,我們殊途而同歸,以不同的方式,愛上了臺灣這片最後的淨土。   文/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

會董事長) 序文(一) 自然.生命.光照後山   「林老師,海上生明月的時候,記得打電話告訴我。我一定會搭飛機下去臺東!」居於北部的賢文老師總是渴望欣賞臺東日月山海之美,聽海濤賞月影,看日出沐晨曦。反觀我這土生土長的臺東人,置身於純樸的自然景物中,日復一日,卻未必能細細品味其中幻化之美。幸而賢文老師每次來臺東參與活動或發表演講,總不忘約我同行,在行程中藉由寫生、對談,喚醒我對大自然更敏銳的感覺,也激發我的創作動力。謝謝他!   猶記得民國91年我擔任文化局長,當時徐慶元縣長交代我說:「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是有品味,對臺灣美術發展很重要的人!你要多和他接觸、學習,對你推動文化工作會很有幫

助。」所以在文化局長任內四年,多次邀請賢文老師參與都蘭山藝術節、海上寫生,以及蘭嶼、綠島的采風活動。我們一同在蘭嶼寫生,參與達悟耆老飛魚季。他的學養豐富,待人謙恭,於我的請益無不傾囊相授,讓我獲益匪淺。民國98年起,在我擔任臺東生活美學館館長四年期間,又陸續參與「美的一分鐘」、綠島人權藝術季「藝域火燒島」的創作展覽、「富春山居論壇──水墨.文創.觀光」活動。103年獲邀擔任臺東大學駐校藝術家,長住臺東近半年時間,走訪山巔海涯,以「光」為主題探訪東部的美,化為畫筆下的每一幅風光。   王羲之蘭亭詩:「仰視碧天際,俯瞰淥水濱。寥闃無涯觀,寓目理自陳。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賢文老師行走東海岸,登上都蘭山,時有王羲之這種天人遇合之感。望著遼闊的海濱,海岸綿延,欣賞波濤起伏翻騰、浪花滾動激濺的情景,常常引起視覺上的震撼與感動,進而開啟人生種種境界的遐思與讚嘆。賢文老師一興起這種感動,就提筆寫生創作。因為看過,感受過,思考過,所以他的筆下不是即興的抒情或是狂筆的發洩,而是非常縝密嚴謹的構圖。透過細筆的描繪,總希望能捕捉大自然那種細緻的變化與巧妙的筆墨結構。猶如創作東海岸的〈白浪吟〉畫作,不但能讓我們慢慢品味山海光的變化,也畫出我們沒有見到的臺東風貌。   不論是海上波光、天上雲光或是利嘉林道的螢光、利稻的曙光、天堂路的綠光、公東教堂的天光,如其所言:「光的存在感

,是經由光所投射出的影像,遮覆出的陰影,乃至於從萬事萬物種種形態樣貌中,去具體感受,真實聯結到光的存在與真實。」透過他鉅細靡遺的文字描述與筆墨皴擦渲染,捕捉了自然光影的幻化,剎那間美的影像。像一道天光射進心靈,折射出藝術至真、至善、至美的本質,賢文老師的心靈與臺東山海土地自然而然的相融在一起。也因為如此的創作經驗,他的每一幅水墨畫都有特別的意義和敘說的故事。   賢文老師更是一位人道主義的關懷者,當他看到中央山脈千年牛樟被盜採,八八風災後整個嘉蘭村被大水沖毀,很多人無家可歸,藝術工作者阿才之死,公東教堂的安全等新聞,都讓他內心激起很大的衝擊,而親臨採訪。因此完成了〈迭宕起伏探牛樟〉、〈永不低

頭的仰望──都蘭鼻上的阿才之柱〉、〈復活──公東高工聖堂鐵雕〉等創作。這些作品都印證藝術來自於生活,來自歷史和社會。   多年來臺灣的藝術發展,因為藝術市場的改變、多元媒材的興起、現代藝術的挑戰,使得大家對傳統水墨藝術的表現方式與價值有些懷疑。然而當我們欣賞了賢文老師創作的歷程和態度,大概可以證明用最簡單的筆墨,師法自然,貼近土地,關懷社會,尋找自我的人文表達方式,一樣可以創作出有藝術價值與時代性的水墨作品;而非移植西方的創作形式與觀念,用一些驚人的技巧,憑藉抽象的符號塗鴉揮灑,或作數位拼湊,才能創作出優質的作品。   賢文老師的水墨作品也說明了:在地化才能國際化,認識自己才能認識世界,自

我認同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同。他的水墨作品,每一幅都是透過自然,融入自我生命所完成的,好像是自然而然從臺灣這塊土地生長出來的,特別值得我們珍惜。他的作品就像一道道光,照亮後山,帶來溫暖帶來愛!   文/林永發(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序文(二) 藝術文化之旅──對這塊土地,深厚綿長的愛   時空際遇,認識李賢文,有跡可循。此外,似乎又因為多了一些心理層面的支持與認同。   愛「美」是人的天性,親炙並深入「美術」殿堂,則需要更多的熱切渴望和更高的藝術天分,我二者俱缺。年輕時喜愛閱讀《雄獅美術》,是把它看做一本人文藝術的優質雜誌,因為不僅刊載了許多文學作品,又可補強我一些美學藝

術方面專業的不足。   1996年9月《雄獅美術》停刊,美術界一片譁然,當時的我只是單純的惋惜不捨,沒有太多的深究探討。   終於,2010年,初識李賢文,在《文訊》一系列「資深人文出版社」專訪中,賢文兄有機會話說從頭,當初如何起心動念、一路堅持的歷程。為了維持雜誌營運,雄獅圖書、雄獅畫班相繼誕生,卻在財務狀況還能維持時,主動將《雄獅美術》停刊。其中思維的變化轉折,使得多年在現實與理想衝突中,努力想達到平衡,卻經常受挫的我,腦海中有時也會閃現借鏡參考的類似念頭。   我一直記得這篇專訪的標題,是引用賢文兄在〈停刊辭〉裡的一句話:「結束往往是另一生機的啟端」。我心想,他以澹然的語氣消散停刊

的悲壯及感傷,理性面對現實,這樣的步調與節奏,應該是預告著人生另一幅瑰麗的風景,已在幕後醞釀籌畫,準備換場推出。   數年後再碰面,他氣色甚佳聊起近況,正要開展臺東寫生的計畫。啊,臺東!惟願長住,此生卻恐無緣實踐的「美麗淨土」!逐夢築夢,多少人宿願待償,遂約稿在《文訊》刊出。賢文兄將專欄名稱訂為「光之道」,從2015年元月開始,他用色彩和文采,逐期引領大家與他漫步同遊臺東,觀賞水色山光、人文風光。   賢文每月發表一幅畫作,搭配五、六百字短文。我們以16開,相對兩頁來設計編排,對長期以文字為主的《文訊》來說,這也是最特殊、最搶眼的專欄了。也許是人生歷練,賢文的作品和一般純粹畫家或旅遊作家大

有不同,也大異其趣。從選擇題材、審視角度、詮釋意涵,都透露出他獨特的美學觀、人生觀。不論先看畫作或先讀文字,都會因二者的呼應融合,加深對他作品欣賞的認知感受。   避開人群喧嘩,在臺東靜默的陵地、山谷與海岸,獨自旅行寫生,要有一定的外在條件和心理素質。體健,會開車,有GPS導航,只是基本要求;一個人度過白晝與黑夜的交替,在黎明前最深的夜色裡,冷冽的空氣中,窺視大地蒼茫、萬籟俱寂,更需要一種接納享受全然孤獨的勇氣吧。   自然生態,天然美景,不是李賢文注視的唯一焦點。亙古的山川河嶽,發出冷豔的清光,唯有溫暖的話語,無私的至愛,才能真正打動人心。李賢文用他獨特的視角,尋幽訪勝的心境,呈現對這塊

土地的愛及期待。   因此有了〈山迴路轉尋油杉〉、〈迭宕起伏探牛樟〉縱式直幅的作品,他以圖像敘事的方式,從畫幅的底端出發,象徵時間的縱軸,一路向上開展,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以汽車、人物的反覆出現,述說旅程的故事,也帶著讀者向山之深處探索。   畫作中,現代人物與當下議題聚面對頭,交叉辯證,這樣的布局,像是劇場的舞台,顯現李賢文的旅遊寫生,就不只是一次驚奇的藝術之旅,也是思索人與天地萬物間關係、責任的文化之旅。   賢文用文字協助畫作,讓圖與文融為一體,又各自乘載它的責任,並散發出應有的光彩。   在他走訪東海岸,遍歷高山大海的二十幾幅畫作中,最常出現的文字、圖像是教堂及十字架。每座教堂都

像是光明的燈塔,照見西方教會在台灣偏鄉的貢獻,以及那些不絕如縷的後山傳奇。   此外,賢文用虔敬的色彩與筆法,紀錄原住民朋友動人的故事,無渲染與激情,有的是理解與尊重。   〈守護──哈古的卑南三尊〉、〈永不低頭的仰望──都蘭鼻上的阿才之柱〉,記載著李賢文多次的走訪,親近及細觀臺東的朋友。卑南族雕刻家哈古,一點一滴的為部落文化的繼承奠立基石;劇場阿才,為捍衛都蘭海岸抗拒開發案,投身大海,以死明諫,族人為他矗立起的漂流木,孤單立在岬邊,無聲吶喊;飛魚季到來,達悟族子民奮力拉起拼板舟的身影,赭色的皮膚,澄色的太陽,藍色的海洋……。   因此,這是李賢文的畫家之筆,也是他的哲人之思;從臺東出發

的27幅畫,細緻展現一個藝術家,一位文化人,對台灣這塊土地,深厚綿長的愛。   文/封德屏(《文訊》雜誌總編輯) 日光‧金丸乍現暗夜中, 一支看不見的利刃, 悄然無聲地, 由下而上, 挑出一道裂口。這裂口,承受不住背後巨大的能量,遂而由線而縫而終於炸出一整道光的烈焰,點燃漫天風雲。原來劃破漫漫長夜的,不是喧囂,不是爭戰,更不是霓虹,而是黎明時分,乍現在地平線盡頭的破曉之光。當四周暗黑中,漸層般染上淡淡的色暈,巨大火熱的太陽,已躍躍欲升,隱藏在薄薄的夜幕之後,等待破曉瞬間的一揭。二〇一四年,我在臺東海岸,以淡墨為廓,金、藍為底,寫下「金丸乍現」一圖。那輝煌烈日,如金丸跳出,剎那點燃整片海面火光

粼粼,激濺出金色熔漿,令人無法逼視。而近太陽初升處,有灰色墜雲,如巨鵬含翼,一點一滴,被強大的太陽燒熔,沒入海中,消失無形。在臺灣,每年一月一日,第一道光就照臨在東海岸的臺東。人們以神聖之心,節慶之儀去擁抱這一道來自太平洋的日出之光,卻漠然無視生命中每一天都可以交會的第一道光。甚至從未親見太陽是如何「射出」、「躍出」、「跳出」黑暗的天地。重新啟程,再次翻頁,讓每一天,都是第一天;願每一次日出,都是獨一無二的第一道光。淚光‧天使的眼淚登山界近年來情有獨鍾的山中傳奇「天使的眼淚」,指的是位於臺東縣西邊海端鄉,高3311公尺的高山湖泊嘉明湖。嘉明湖因位處高山深境,人跡罕至,再加上湖水湛藍透亮,有如明

珠,故登山人士,驚之歎之,深愛有加,美其名為「天使的眼淚」,一方面嚮往湖水的高潔清澈,再方面追慕居高臨下的天國疆域。來去臺東這些年,遍走海岸山陸,都無緣探訪此湖。二〇一五年,因緣際會,得空拍攝影家張大川先生慨然分享嘉明湖及鄰近山系圖,一見即滿懷畫興,遂以水墨及淡影,畫出心中的天使眼淚。

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植群生態之研究

為了解決嘉明湖4月天氣的問題,作者劉亞帆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建立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植物資源清單及植群資料,並瞭解影響植物社會分化之環境因子。植相調查共記錄維管束植物114科296屬604種,其中,稀有植物者計59種。共分析了木本植物社會98個(250 m2)樣區、灌叢植物社會20個(100 m2)樣區及草本植物社會12個(4 m2)樣區及評估6項環境變數。透過雙向指標種分析配合降趨對應分析將木本植物社會劃分為8個植群型及7個亞型,分別為臺灣赤楊型、蘭邯千金榆林型、紅檜型(假長葉楠-紅檜亞型、紅檜-昆欄樹亞型、森氏櫟-高山新木薑子亞型)、臺灣鐵杉型(臺灣鐵杉-紅檜亞型、厚葉柃木-臺灣鐵杉亞型)、臺灣二葉松型(臺灣二葉松亞型、臺灣二葉松-紅毛

杜鵑型)、褐毛柳型、刺柏-玉山圓柏型及臺灣冷杉型;灌叢植物社會劃分為臺灣二葉松-臺灣馬醉木型、刺柏型及臺灣小檗型等3型;草本植物社會則劃分為劉氏薹型、玉山箭竹型及短莖宿柱薹-高山芒型等3型。利用典型對應分析得出,影響木本植物組成的環境變數以海拔高度、坡度及坡向為主;灌叢植物為海拔、地形位置、坡度及全天光空域;草本植物社會則為海拔及全天光空域。木本植物社會徑級結構大部分呈現反J型分布,顯示更新情況良好且穩定,僅鐵杉-雲杉林帶之主要優勢種多呈現S型分布,推測此區域之族群曾受到局部之干擾;灌叢植物社會則皆呈現L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