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律動機推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垂直律動機推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俊忠寫的 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終結惰性、突破限制的人性化運動 和華樂麗‧L‧溫斯羅的 古典人體動態解剖學:描繪人體動態的藝用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律動機購物比價- 2021年11月| FindPrice 價格網也說明:律動機的商品價格,還有更多【健身大師】全方位活力垂直律動機(魔力板/抖抖機/震動機)相關商品比價,輕鬆購物,FindPrice ... 【中視樂活有方推薦】uFit RC1拍打律動機.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水 和楓書坊所出版 。

最後網站全身垂直律動儀Fit1 - TURTLE GYM銀髮健身房則補充:把手式全身垂直律動儀,全球專利、律動領導品牌,多位專家學者推薦,讓銀髮族最輕易接受、放鬆的姿態從事運動。 透過完整正弦波,帶動心肺功能提升,強化全身肌力,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垂直律動機推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終結惰性、突破限制的人性化運動

為了解決垂直律動機推薦的問題,作者陳俊忠 這樣論述:

運動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不能只是呼口號, 因為不運動與抽菸喝酒同為萬病根源。 國內外研究數據真心不騙「懶惰真的會短命!」 「動」則得「救」,現在開始拉開你與疾病的距離!   「運動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並非痴人說夢, 創新被動式運動,突破年齡與體能限制, 透過外力輔助,破解人性本惰,坐著不動也能運動! 【誰適合這本書?】 ‧沒時間:每天15分鐘運動、放鬆兼顧 ‧健康狀況差:0運動傷害,運動過程0負擔 ‧力不從心:體能不佳或肢體受限都能得心應手 ‧懶得動:設備輔助、被動運動,律動幫你動 融入居家空間,兼顧方便性與安全性的律動運動, 突破年齡

、體能狀態、時空環境的「無差別待遇」, 無壓、無痛、0運動傷害,讓負擔變享受, 不僅合乎人性,更能打破與生俱來的惰性! 要活就要動:懶惰真的會短命! ‧近7成民眾不運動,缺乏運動的人通常最需要運動! ‧想動卻「力」不從心、沒時間、沒體力的最佳方案是... ‧想要提升並維持日常運動量,就要先把運動「生活化」... 今日運動處方,明日疾病預防! ‧鍛鍊身體與藥物處方一樣重要、做錯運動和吃錯藥一樣危險… ‧運動+減重5%,終結代謝症候群,遠離慢性病威脅 ‧靜態生活當道,小心成為「四高」「心血管疾病」候選人 讓運動不再是負擔,而是享受! ‧創新被動式運動,突破年齡與體能限制的最佳運動方式 ‧透過

外力輔助,破解人性本惰,坐著不動也能運動? ‧什麼是「垂直律動」與「水平律動」?分別有什麼功能? 把握5關鍵,動了不會白動! ‧體力透支變成反效果,不再「報復性運動」3個對策 ‧吃錯東西,恐是卡關大魔王。告別癮/飲君子人生很必要 ‧目標、心態、執行設定好,搭配運動家具健康每一天 貼心設計:對症律動21招,每天15分鐘就見效! 垂直律動防病抗老7好處 X 水平律動強化血管5功能 特別收錄:當covid-19成為不運動的藉口… ‧肥胖讓住院率增4倍 ‧肌力下降是最常見的後遺症 ‧WHO認證5種居家運動 【專文推薦】  王明勇 生機食療專家 呂紹睿 慈濟大學醫學系教授 李紹誠 臺灣復健醫學

會理事長 李宏昇 家妍診所院長 邱炳坤 國立體育大學校長 周宏室 臺灣健康運動聯盟理事長 陳韜名 臺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理事長 郭旭崧 前國立陽明大學校長 郭博昭 前國立陽明大學研發長 郭家驊 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體育學院院長 張博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 張財銘 AiCity數位總經理 黃啟彰 國立體育大學特聘教授兼任研發長 楊宜青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家庭醫學科教授 簡文仁 臺灣肌內效協會理事長

古典人體動態解剖學:描繪人體動態的藝用指南

為了解決垂直律動機推薦的問題,作者華樂麗‧L‧溫斯羅 這樣論述:

  ~解剖學形體與運動素描大觀~   「藝術參考書目中的鉅著。」——《圖書館期刊》   「本書意在架起一道橋梁,將解剖學知識與真人模特兒的的生動靈活感串連起來。」   ◎CCH概念設計工作室創辦人 簡志嘉 審定、專序推薦   「對於藝術家而言,解剖學知識不應該變成他們的侷限,   反而應該帶給他們靈感,並強化繪者的創作。   當繪者能夠從解剖學開始發想,並且真正瞭解了人體的結構與運作方式,   他們就能從一個更直覺的層次,來解決具象創作的某些問題。」——華樂麗‧L‧溫斯羅     當代具象畫家華樂麗‧L‧溫斯羅從事藝術教職40餘年,   發現無論創作一幅具象或抽象的藝術,若頻頻碰壁,   

多半是因為不甚瞭解人類形體的基本解剖要素。   當學生習得了這門知識──作品便會改頭換面。   認識人體解剖學、以及身體如何運動,是劃分傑出平庸的關鍵之鑰。   《古典人體動態解剖學》提供了所需的一切知識,   讓繪者可以準確描繪出受到各種運動所影響的人體。   溫斯羅以簡明易懂的解釋搭配數百幅插圖,   包括了速寫與長時間的習作──以及許多表格與解析圖,   說明各部位的解剖原理與結構。     【運動作】是貫穿全書的總主題。   但若要徹底瞭解運動,對於解剖形式就不能沒有基本的認識,   因此前段會先探討骨骼的特性、關節的運作方式、以及各肌肉群的位置,   作為認識運動本身的前置步驟。

  本書後段,則會從兩種不同的取徑,來介紹運動的描繪方式:   (一)、從靜態人體的描繪中呈現運動感,   (二)、描繪真正的人體運動。   《古典人體動態解剖學》為美術工作者、商業插畫家與動畫師的絕佳指南,   顯示了對解剖學基礎要領的認識,可以如何在藝術作品中創造出生動感。   《圖書館期刊》讚為「藝術參考書目中的鉅著。」   畫作是一場幻覺,但誘使人進入幻覺的,往往是擬真的情態,   透過書中的13個章節,我們得以在畫紙上闢出一條創世之道,   讓觀者的眼神隨人物鮮活的動作遊走,繼而開啟藝術謬想。 本書特色   ◎收錄了各處肌肉起端與止端的解析圖、許多對於肌肉運動的敘述與描繪,以

及兼具廣度與深度的詞彙解釋。   ◎以適合藝術家的行文風格寫就,收錄了數百幅插圖,包括多幅寫生,以及各種解剖學與結構部件的圖表與解析圖。   ◎劃分為十三章,各自聚焦於解剖結構的不同面向,或是透過描繪的形體為畫作注入生動感的方法。 讀者好評   ◎「藝術參考書目中的鉅著。」——《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本書講述大量應用解剖學的內容,涵蓋大量的動作信息,能依此描繪出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光是手勢繪圖的章節,就解釋了8種不同的風格,對初學者和有藝術家極有幫助。   ◎我會稱它為最全面的藝用解剖書,無論初學者或藝術家,都能很好地掌握。   ◎這本書詳盡地解釋了肌

肉是如何彎曲動作,胳膊、腿和脊柱如何連動,創造出曲線。 作者簡介 華樂麗‧L‧溫斯羅(Valerie L. Winslow)   從事專業人體繪畫已將近四十年,也是具象藝術領域的專家。她是《古典人體解剖學》的作者兼繪者,該書曾獲《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稱讚為「藝術參考書目中的鉅著」。這本新書則延續了她對於人體運動的解剖學探索。自1979年以來,溫斯羅任教的知名單位,包括了帕莎蒂納(Pasadena)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以及皮克斯工作室。溫斯羅現為舊金山藝術大學(Acade

my of Art University)的專任教師,暨解剖學召集人。她的作品廣受私人收藏,也多次獲頒美術館獎項。她現居加州聖塔羅莎市(Santa Rosa)。欲得知繪者的更多資訊、或是閱覽她的作品選輯,請上網站valerielwinslow.com。 審定者簡介 簡志嘉(Chester Chien)   美國巴莎迪那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插畫系畢業。CCH概念設計工作室創辦人,現任玄奘大學藝術創意系專任助理教授。專攻於人體及動物速寫。工作室從2011年成立至今每週不間斷地舉辦人體寫生研習營來推廣人體速寫。在繪畫的理念上首重由內而外的觀察並通透理解事物的本質畫出其內涵和外表。工作上是個專業的動

畫美術概念設計師,平時也熱衷於戶外風景寫生及旅行。從小熱愛自然,因為它總是帶來驚喜。   官網:www.cchdesignstudio.com   FB: Chester Chien   Email: [email protected] 譯者簡介 石武耕   台北人。政大廣告系、台大新聞所畢。現就讀於巴黎第十大學傳播學博士班。   .致謝 .前言 .導論 .第一章:骨骼與表面標記 .人體的主要骨骼 .骨性標記 .顱骨 .脊柱 .胸廓 胸骨 胸廓肩帶 鎖骨 肩胛骨 .上肢骨骼 肱骨 尺骨與橈骨 .手部骨骼 .骨盆 .下肢骨骼 .足部骨骼 .第二章:關節

與關節運動 .基本關節類型 纖維關節 軟骨關節 滑液關節 .基本關節運動 .解剖學切面 .個別關節 下頜關節 脊柱、胸廓與骨盆之關節 上肢與肩帶關節 下肢關節 .第三章:肌肉與肌腱特性 .骨骼肌 肌肉結構 肌肉的內部結構 .肌肉附著處(肌腱) .肌腱標記 頸部之胸鎖乳突肌肌腱 手部背側肌腱 下臂前側肌腱 膕旁肌肌腱 跟腱 足部背側肌腱 .肌肉收縮 動態肌肉收縮 靜態肌肉收縮 .肌肉的角色分工 作用肌(主動肌)與拮抗肌 協同肌與穩定肌 .施力對解剖形體之影響 .第四章:顏面肌肉與表情 .顏面肌肉運動 .顏面的肌群 前額肌群 眼眶肌群 鼻部肌群 口部肌群 .臉部表情 .移動下顎的肌肉 下頜肌肉

群 舌骨上肌群 開口表情 .闊頸肌與笑肌 .臉部皺紋走向 .第五章:頸部與軀幹肌肉 .頸部肌肉群 .胸廓肌肉群 .腹部肌肉群 .背部肌肉群 淺層肌肉 中層肌肉 深層肌肉 .肩胛肌群 .三角肌 .腋窩 .第六章:手臂與手掌肌肉 .上臂肌肉群 上臂屈肌群 上臂伸肌群 .下臂肌肉群 下臂屈肌群 下臂伸肌群 橈骨肌群 .手部肌肉群 骨間肌群 魚際肌群 小魚際肌群 .第七章:腿部與足部肌肉 .臀部肌群 .大腿的三組肌群與縫匠肌 股四頭肌群 內收肌群 縫匠肌 膕旁肌群 .小腿的三組肌群 小腿屈肌群 小腿伸肌群 腓骨肌群 .足部肌肉群 .第八章:體型、體表標記與軟組織特性 .基本體型 中胚型 外胚型

內胚型 .表面形體標記 頭部與頸部之標記 軀幹之標記 手臂與手部之標記 腿部與足部之標記 .皮下層 .脂肪墊與脂肪組織 顏面與頸部之脂肪組織 軀幹之脂肪組織 手臂與手部之脂肪組織 腿部之脂肪組織 .第九章:身形之結構與塊面 .初步結構 頭部結構 頸部與肩膀結構 胸廓與骨盆結構 手臂結構 手部結構 腿部結構 足部結構 .人體的塊面 .第十章:描繪姿態與動作 .方法一:火柴人畫法 .方法二:剪影畫法 .方法三:摸索線畫法 .方法四:有機線畫法 .方法五:輪廓線與階調畫法 .方法六:解剖學姿態畫法 .方法七:人偶畫法 .方法八:色調紙畫法 .補強姿態素描 .身體部位的姿態素描 .練習姿態素描—

—各方式之優缺點 在畫室裡摹畫專業模特兒 摹畫業餘模特兒 摹畫照片 摹畫其他畫家的作品 摹畫日常情境下的一般民眾 憑記憶或想像作畫 .第十一章:找出靜態人體的運動感 .四T動作 轉向運動 側傾運動 俯仰運動 扭轉運動 結合側傾與轉向 .頭部的運動 頭部的轉向 頭部的側傾 頭部的俯仰 合併頭部的側傾與轉向 合併頭部的轉向、側傾與俯仰 .軀幹的側傾運動 胸廓與骨盆的垂直校準線 胸廓側傾,骨盆靜止 骨盆側傾,胸廓靜止 胸廓側傾,骨盆側傾 .軀幹的基本扭轉運動 .全身的連續扭轉運動 .運動的樞軸 .找出站姿的運動感:對置站姿 傳統式對置站姿 動態式對置站姿 .找出各種姿勢的運動感:動作線 .找出對角

線姿勢的運動感 .第十二章:韻律動作 .線條韻律 .形體韻律 .形狀韻律 .光線與階調韻律 .第十三章:序列動作 .步態週期的運行機制 行走的步態週期 奔跑的步態週期 .序列動作練習 練習一:摹畫定格影片 練習二:摹畫序列靜像攝影 練習三:重疊序列動作 練習四:表現連續動作 練習五:描繪編排好之動作的基本姿勢 練習六:描繪動作與反動作的姿勢 .延伸讀物 .關於作者/繪者 .索引   審定序 繪畫的自由,源自對筆下事物的理解   十幾年前當我在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就讀時,深刻體悟了學校對於人體基礎繪畫的重視。在課程的安排上提供了許多關於人體藝用解剖學的繪畫及雕塑課

程。每日學校也開設人體繪畫研習課來供學生做人體繪畫的練習。雄心勃發的學生們也都積極的參與。他們常常圍繞著老師來觀摩繪畫示範及討論現場模特兒各種姿態的畫法。我要深深感謝當時許多帶領著我追求理解人體藝用解剖學的導師們。因為透過扎實的訓練如今讓我在人物繪畫的創作上受益。   在審定《古典人體動態解剖學》一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作者用心的將關於人體藝用解剖學的知識及人物繪畫技法做出了啟發性的指導。豐富的人體插圖及詳實易懂的文字將內容闡述的透徹明瞭。本書以解剖學的角度出發詳細介紹人體各部位的骨骼及肌理結構,也對於人體運動機制及姿態的展現有深入的著墨。同時作者分析臉部的表情及其摺紋形成的原因。使習畫者理解

如何使畫中的人物展現出豐富的生命感。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知識,有助於更有效率的畫出人物姿態。對於初學者或是專業的畫家而言,閱讀此書將對作品的品質有更高層次的提昇,並建立繪畫上的自信心。要畫好人體繪畫確實需要下大量的功夫做手繪練習,但也需要出類拔萃的知識嚮導。若您已經有一位專業的老師帶領著您,那真值得恭喜! 他影響著您的觀念及繪畫的方式,並成為您的啟蒙老師。若您目前尚未遇見這樣的老師,您也可從閱讀本書開始。   人體繪畫與科學觀察合而為一,這個觀念在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就得到推崇。那些我們熟知的繪畫大師如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都是其中的先驅。他們實事求是的精神使他們的畫作成為經典。也影響著後代藝術

的潮流。   曾幾何時聽到一句我認為的名言「你不可能畫好您不瞭解的事物。」這句話讓我持續追求理解解剖學上的知識進而不斷提昇人物繪畫的層次。這樣的觀念似乎形成了一種習慣,無論繪畫的主題為何我都會由內到外的研究一番力求透澈,以避免認知上的盲點。理解事物帶來的是繪畫上的自由,而非侷限。此書必能夠引導您走入這一門值得深究的學問中。   美術概念設計師 / 人體速寫創作者 / 美術教育者 簡志嘉 Chester Chien 前言   剛開始從事藝術工作時,我就一直強烈感覺到,研究解剖學對於認識人體至關重要。這就是我受到藝用解剖學吸引的主要原因──不過我承認,我也渴望接受挑戰,學習這樣一門艱難的學科

。但是身為具象藝術的教師,我也明白,許多繪者都對有時極為複雜的解剖學感到畏懼。因此我覺得有責任,將我習得的知識傳授給他人,並以兼顧精確與易懂的形式,來呈現這些解剖學的內容,讓任何有需要、或是感興趣的繪者都能輕鬆閱讀。這既是我寫第一本書《古典人體解剖學》(Classic Human Anatomy)的動機,也是我再寫出這本《古典人體動態解剖學》(Classic Human Anatomy in Motion)的動機。   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曾說過,「知識就是力量」,此言對藝術家來說尤其確切:充分瞭解某項事物,會讓藝術家更有能力去創作他或她想要創作的內容。多年來,我常得

知有些具象繪者,想要以某些創作方向表現他們的藝術,卻頻頻碰壁,就是因為他們不甚瞭解人類形體的基本解剖要素。之後,當他們習得了這門知識──到他們覺得夠用的程度──他們的具象作品就改頭換面了。對於藝術家而言,解剖學知識不應該變成他們的侷限,反而應該帶給他們靈感,並強化繪者的創作。當繪者能夠從解剖學開始發想,並且真正瞭解了人體的結構與運作方式,他們就能從一個更直覺的層次,來解決具象創作的某些問題。   我剛開始接受藝術訓練時,很難找到藝用解剖學的課程。解剖課已被趕出美國大多數藝術院校的課表。這種變遷起自二十世紀中葉,當時抽象表現主義、以及隨後的普普藝術、概念主義、還有極簡主義,都成為了藝術學校的主

要焦點,也取代了老派的藝術傳統。沒錯,是有些畫室還在提供解剖學課程,但已經少之又少。我自己就曾經因為試圖獲得解剖知識,而遭到老師們與其他藝術家的譏嘲。他們對我說,這門學科已經是老古董了,太過複雜,再也無其必要,而我鑽研這種過時的科目,就是在浪費時間。   然而,這種敵意卻激起了我內心的叛逆渴望,於是我便持續不斷、想盡辦法,要以古典方式研究人體。我開始收集每一本我能找到的藝用與醫療解剖學書籍,建立起用功研讀的習慣,並且積極以真人模特兒作畫,好在作品裡活用這些知識。我發現,認識到形體、結構與動作的運行方法,為我的畫作賦予了審美上的優勢。我不只是在「記誦」生醫知識而已;我是在運用這些知識,以增強我

的藝術,並提升其層次。   我每次遇到醫師與醫療解剖學者時,也都會逼問他們各種問題。後來我獲得了幾次描繪與研究遺體的機會,並因此大幅增進了我對於肌肉與骨骼在三維空間裡如何連結的認識。我明白,有些人會覺得觀看遺體解剖是件病態、不敬、甚至褻瀆的事。但是對我來說,幾次匆匆瞥見到表皮底下那平常看不見的領域,激發的是原始的驚嘆感受。我覺得宛若奇蹟的是,全身數以億萬計的部件──大至肉眼可見、小至細胞內部的層次──都能在一套同步的系統裡協調運作。研究遺體是個極佳的機會,讓我可以透徹瞭解到,各解剖學形體如何互相聯繫,以及骨骼與肌肉系統如何影響體表的形體。描繪遺體,讓我能夠更完整地去認識,我在描繪真人模特兒時

所看見的事物。   後來,到了一九七○年代末,我在二十幾歲時獲得了講授具象藝術課程的機會。我樂於把握這個契機,向我的學生們介紹藝用解剖學,因為其他的繪畫老師似乎都不太談這個東西。學生的反應熱烈,而我也驚訝於年輕藝術學生對於藝用解剖學的態度,已有了如此的轉變。我也注意到,有些關於藝用解剖學的書籍正在出版,而安德魯‧路米斯(Andrew Loomis)、保羅‧里查(Paul Richer)、以及史蒂芬‧羅傑斯‧佩克(Stephen Rogers Peck)等人那幾本「歷久彌新」的書,也再次變得搶手──甚至發行了新版。多年來,我的學生經常鼓勵我寫一本自己的書,所以我也決定接受這項挑戰。   二○

○九年《古典人體解剖學》首度出版時,我自覺已達成了這項目標。我急於回到畫室,再次馬不停蹄地投入作畫。在過了幾個月作畫與開畫展的日子之後,我終於開始歸檔畫室裡成堆的解剖學書籍、研究筆記、手稿、寫生、解析圖與骨架。但是就在整理的過程中,我瞭解到,還有許多素材未能納入《古典人體解剖學》當中。因此我聯絡了我的出版社,問他們有沒有興趣出一本參考書,聚焦於人體動態的解剖學。他們一答應,我就著手繪製了新的素描與透視解析圖,並且──就像隻瘋狂的松鼠一樣──蒐集起我覺得可能有助於具象繪者的任何知識。   自從《古典人體解剖學》出版以來,我一直感動於來自世界各地的回應──有藝術家,也有醫療工作者──他們都來信表

示,我的書如何讓他們獲益良多。令我最高興之處莫過於,這本書也被視為理想的藝用解剖學參考書。我誠摯希望,這本《古典人體動態解剖學》除了提供可靠的資訊之外,也能夠為藝術家帶來靈感,幫助他們在自己的創作旅程上前行,邁入探索美妙人體的神奇領域。 華樂麗‧L‧溫斯羅 於加州聖塔羅莎(Santa Rosa),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