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的彼方結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境界的彼方結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tephanThome寫的 野蠻人之神:太平天國 和楊照的 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楊照談馬奎斯百年孤寂(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出版公司 和本事出版社所出版 。

輔仁大學 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博士班 黃翠娥所指導 石川隆男的 戰時下在台二世代日本作家之身分認同 ―新垣宏一的〈流散〉― (2019),提出境界的彼方結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流散、身份認同、鄉土愛、在台二世代日籍作家、新垣宏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胡衍南所指導 簡嘉彤的 「嬌紅」系列傳奇小說與《紅樓夢》之共性脈絡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嬌紅記、紅樓夢、中篇傳奇小說、「嬌紅」系列傳奇小說、男女婚戀題材、才子佳人小說的重點而找出了 境界的彼方結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境界的彼方結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野蠻人之神:太平天國

為了解決境界的彼方結局的問題,作者StephanThome 這樣論述:

多麼可悲啊,這場革命本該創造出全新的中國! 西方觀點書寫「太平天國」的傑出小說; 國外讀者驚嘆:原來中國曾有過基督教革命! ★ 2018年法蘭克福書展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之作 ★ ★ 2009、2012、2018三度入圍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 ★ ★ 德國媒體、書評、讀者一致好評、驚豔盛讚 ★   滿清的迂腐,西方的傲慢,文化的誤解   面對時代巨輪,野蠻的究竟是你還是我?   19世紀的中國出現一個轉化基督教教義而成立的政教政權:太平天國。一個落第秀才自稱上帝之子,在長期累積大量民怨的社會氛圍中一擊中的,以天父為名的農民動亂,遂蔓延成這股野火燎原般的「長毛之亂」。對世界懷抱憧憬和理想的德

國傳教士菲利普,遠渡重洋到中國,盼望透過宗教感召促進東方的現代改革。然而位處時代紛擾中心,夾在中國與西方武力通商的矛盾、清廷與叛軍的衝突、宗教理想與社會現實的差距,他的內心逐漸動搖困惑……   施益堅以德國作家身分,書寫近代東亞史上慘烈的歷史景況,試圖開啟另一種思辨且富人性化的想像空間:無論是大英帝國的外交特使額爾金伯爵、滿清帝國湘軍首領曾國藩將軍,或是太平天國的理想主義者「干王」洪仁玕,時代英雄也可能是千古罪人。在急遽變化而失去方向的世界態勢中提出深刻批判與反思:相互指謫迥異之人的野蠻與傲慢,其實乃為一體兩面之事? 好評推薦    ▍專文導讀   李弘祺|國立清華大學榮休講座教授  

 ▍齊聲力薦   林運鴻|文字工作者   陳耀昌|作家   (以姓氏筆畫排序)   1860年代的中國被強力抨擊:一場新興崛起的宗教狂熱分子大規模的暴動,掃蕩當時的社會架構,同時歐洲強權以武力入侵壟斷貿易市場。作者施益堅成功將當時分崩離析的年代描摹傳神,敘事節奏鏗鏘有力讓人讀來起勁,用字遣詞也十分優雅到位,清楚傳遞當時不安的時局。 ──2018年德國圖書獎評審委員評語   在臺灣居住多年的德國小說家施益堅,其新作《野蠻人之神:太平天國》,便選擇了一種充滿反思的「西方視角」──讀者會訝異於一名德國作家對於中國古老傳統的深刻洞察,但又能夠發現,本書解剖歐美帝國主義的誠實銳利。──林運鴻(文字工

作者)

境界的彼方結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現代人對於關係的困擾,有很大的程度都源自於跟「家人」的關係,假如你也想要舒服的跟家人相處,就一定要鎖定今天的節目。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論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還是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跟大家聊聊「家人關係」這個主題。

我想對大部份的人而言,我們都是從小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長大,小時候爸爸媽媽照顧我們,長大了想多跟爸媽親近,這是很自然的事~

家庭會傷人?

只是當家裡發生一些紛紛擾擾的時候,受到東方文化影響的台灣,大部份的人都希望以和為貴、息事寧人;畢竟同在屋簷下,能夠和諧相處是最重要的事!

然而在我的實務經驗上,「息事寧人」這樣的思維,卻是辛苦的開始,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而且情緒每天都在波動、變化;要是一昧的強調「家和萬事興」,反而容易壓抑過多的情緒。

導致家人關係太糾結,到最後養育的恩情、陳年往事、甚至於是生活、情緒、財務,全部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個學生的家庭困擾,他的情形是這樣子的~

我的學生是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畢業後有了工作,也曾想過搬離開家,不過考量到房價物價,掂掂自己有限的薪水,自己獨立生活實在太辛苦。

加上母親過幾年也會退休,怕媽媽一個人生活太寂寞,留在家裡跟母親作伴,還有人幫忙打理生活瑣事,想想也挺好的。於是她就選擇繼續住在家裡。

一開始還相安無事,可是隨著她工作越來越忙碌,母親對她的擔心就越來越多。怕她太忙沒時間吃飯、纖維質攝取不夠,每天都準備一大盆水果要她帶到公司去。

即使她表示整天的行程都在外頭,帶水果不方便,媽媽還是堅持。有的時候加班晚回家,媽媽也堅持一定要等門,不管她怎麼勸,要媽媽早點睡,都沒用。

她覺得兩個人住在一起很有壓力,想要搬出去,不願意自己變成媽媽的負擔,可是又放不下母親,怕媽媽一個人太寂寞,當然錢的問題也是一個考量。

這三方面的矛盾,一直在她心裡打架,讓她很糾結、為難,就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媽媽講不聽,怎麼辦?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一位朋友,在對家人關係的衝突上面,他的面對和回應方式,非常經典,於是我跟我的學生說了一個諮商界前輩的例子~

這位前輩有兩個女兒,一個五歲,一個三歲,有天晚上,兩姊妹吵了架,妹妹先哭著跑到我朋友的房間告姊姊的狀;沒多久之後,姊姊也到朋友的房間,說妹妹的不是。

照常理來說,當父母親面對孩子吵架的時候,會很直覺的說「不要吵架!」或是會問「到底在吵什麼?」這一類想要介入排解,擔任調停者的角色。

不過我的前輩非常有智慧,他關注的焦點不是兩姊妹吵架的細節,而是跟兩姊妹說了一個「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森林裡啊有兩隻猴子,叫做『呵呵』和『癢癢』。呵呵和癢癢很喜歡一起 玩,玩得好開心的時候,都會哈哈哈一直笑,好開心好高興好興奮!

可是啊…有時候,呵呵和癢癢會吵架,一吵架,就會很難受,不舒服,不高興,很想要把對方推開,推得遠遠的…。

在一起的時候,會開心,會吵架,可是如果呵呵不在,只有癢癢一個,就會好無聊好無聊......」

這兩個小女孩在前輩的懷裡聽得很起勁,忘了哭,後來前輩接著說:

「森林裡啊,另一個角落,有一隻小河馬,牠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河馬波波,小河馬波波有一天遇到小鱷魚赫赫,小鱷魚赫赫有看起來好可怕的牙齒,牙齒好尖好尖看起來就好可怕…

小河馬波波看著小鱷魚赫赫,說:『我要來數一數你有幾隻尖尖的牙齒!嗯∼∼∼一,二,三,四,五......哎唷喂呀,怎麼那麼多啊......』

小鱷魚赫赫,看到小河馬波波沒有被牠尖尖的牙齒給嚇到,忽然也開心的想要數小河馬波波的牙齒。

小河馬波波也有很多很多牙齒,而且啊,小河馬波波的牙齒圓圓的,好可愛喔!『一二三四五,哇∼好多可愛的小牙齒喔!』。」

小河馬波波和小鱷魚赫赫,後來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呢?下次把拔再跟你們說喔!」

前輩刻意賣關子,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兩個小女孩聽完故事,不約而同的翻下床,走到客廳,然後姊姊就跟妹妹說:「來,姊姊說個故事給妳聽。」

五分鐘前還吵的不可開交的姊妹,一下子又變得相親相愛了。

故事說到這裡,那位坐在我面前的年輕朋友,原本皺得很緊的眉頭鬆開了,嘆了口氣,笑了笑跟我說:「老師謝謝,我懂了~」

聽到這裡,不曉得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隱喻」是什麼?

會不會有種模糊的感覺,好像懂了一點點,又好像沒全懂呢?

事實上,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我並沒有提供我的學生,任何實質上的解決方案,而是跟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就能讓他主觀感受上的挫折、痛苦等等情緒,減輕了很多,那麼到底為什麼「說故事」會有用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是因為故事裡有「隱喻」!

而所謂的「隱喻」,它是一種繞過表意識,直接跟潛意識溝通的語言。要是你對心理學有點概念,你就會知道,在心理學裡,人的意識層面分為表意識跟潛意識。

表意識的理智思維無法控制潛意識,不過潛意識卻無時不刻,都在影響著表意識的行為和選擇。

這就是我的諮商前輩~哈克,在面對女兒糾紛時的策略!

他不是直接調解女兒們吵架的「表面事情」,而是說了「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就能繞過表意識,讓兩個女兒領悟到更重要的事情是「彼此的陪伴」,於是女兒們不吵了。

這就像是《孫子兵法》,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是教人打仗,用武力解決問題。但其實《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請大家要多想想如何「不戰而勝」?不用流血、殺傷就能弭平衝突,才是更高境界~

如何啟動「潛意識」?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隱喻」這麼神奇?

其實這個答案也不難,因為凡是有「隱喻」出現的時刻,它就意謂著在人們的心裡打開了「新的空間」,於是表面上過不去的事情,也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前面提到的哈克兩個女兒,她們在聽「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同時,她們的表意識就跳脫出吵架的情緒,全心全意置身在森林裡,跟呵呵與癢癢在一起。

跟呵呵癢癢一起笑、一起開心、一起森77、一起失去呵呵,然後發現了會好無聊、好無聊!

透過這樣的過程,兩個小女孩的潛意識,不知不覺吸收了「呵呵跟癢癢」的故事結局;知道失去彼此會很無聊。

於是哈克不必為兩個女兒調停和仲裁,兩個女兒的紛爭也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這就是隱喻的妙用所在!

同樣的,回到我的學生身上,雖然我沒有直接處理她和媽媽的關係,也沒有花時間協助學生細數她母親的好。

但透過隱喻和故事,她卻重新發現和媽媽的關係,不只有爭吵,其實還有滿滿的愛,他們都是相互在意的,誰缺了誰都不開心。

只是有時候,我們的心思會被一些小細節給佔據,覺得對方好討厭,好想討一個公道,證明自己是對的。

卻忘了,只要有任何一方願意先釋出善意,不被表象兇惡或憤怒的模樣給限制住,主動靠近,就能看到對方身上還有很多優點。

也正是因為這份善意,幫助自己長出更多心裡空間,看見美好。
事情不一定都能解決,可是心情很快有了出口~

那麼要是你也跟我一樣,很佩服哈克的智慧,很想跟他學習潛意識的語言,我會很鼓勵你,加入我們最新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是哈克~黃士鈞博士,精心打磨一整年,在華人地區推出他個人的第一個有聲課程。

在【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裡,我們會隨著哈克的聲音,進入潛意識的世界,遇見全新的自己!

今年年初蔓延開的新冠疫情,對我們的世界造成許多經濟、交通、關係的破壞,而從更大的層面來看,這次疫情或許也在警惕我們。

當我們一昧追求成長、追求改變的時候,很可能是在傷害身邊的資源;就像人類之於環境的過度開墾、對生態的掠奪,這些都需要休生養息,才能恢復環境的健康!

同樣的道理,回到你身上,「表意識」為了生存而不斷擴張的人際關係,可能讓你感到疲憊或受傷,這也需要「潛意識」來幫你找回內在平衡。

我們在這個時刻,推出哈克的線上課程,是因為這個世界需要重新建立人與人的信任網絡,而【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就是能為世界、為家人重新找回愛與溫暖的課程,歡迎你的加入。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戰時下在台二世代日本作家之身分認同 ―新垣宏一的〈流散〉―

為了解決境界的彼方結局的問題,作者石川隆男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戰時下在台二世代日本作家之身分認同 ― 新垣宏一的〈流散〉― 長久以來在台日本文學研究多是以日本文壇為中心的探討模式,本論文援用〈流散〉的概念重新解讀反映當時作家生活樣貌的作品。鎖定此探討對象的理由是,在台二世代作家出生於殖民地、欠缺日本社會生活經驗,因此所

呈現之身分認同用西方社會所稱之〈流散〉概念是無法徹底詮釋的。迄今為止,此類作品之研究皆以日本文壇為中心之視角進行,幾乎不見對作家宿命般的人生與作品關係進行研究。因此,本論文鎖定1930年代至40年前半期活躍於台灣日本文壇的在台二世代作家,傾聽作家心聲、考究此類作品的真正意涵。特別針對具代表性的在台二世代作家新垣宏一作深入探討。 本論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探究在台二世代作家移居外地的身分定位、與西方社會〈流散〉概念的重疊處及迥異處,並詮釋這類從東洋到東洋〈流散〉的特質。第二部分則具體地探討第一部分闡述的〈雙重束縛〉之宿命如何影響作品之創作? 論證相對於放眼故鄉祖國的內地作家,在台二世

代作家則視生長之外地為故鄉,對第二故鄉產生強烈的鄉土情誼的經緯與內涵。 第一部分略述如下:長久以來即存在的〈流散〉概念,至二〇世紀後半始被學者作為學術概念討論。駒井洋認為,最近此概念在日本也經常被提及,但尚未形成明確之共識;上野俊哉也認為在日本應該將此一概念作明確的定義,必須和移動或逃亡所要表達的語言與概念有所區隔。兩人都對日本〈流散〉概念尚未有共識之現況提出警訊。 對〈流散〉概念無法明確掌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其一是,由於長期以來西洋歷史學、宗教學上,常會以〈被害者〉概念 (基督教歷史性用語〈被害者流散〉)作為前提,以至於移民=弱者的想法根深蒂固。另一原因則是由丸山真男所指出,

可歸咎於缺乏國民國家概念 (語言《國語》‧民族《國民》‧移民地《國土》是自明治時代才出現的概念)的日本傳統思想。 然而,原本正面定義的〈積極流散〉逐漸受到矚目,著名的戴艾可、羅賓.柯恩、詹姆斯.克里夫、凱倫.卡普蘭、上野俊哉等五人的解釋,也都圍繞著移民地自我認同的議題。 以此角度來看日治時期,從〈內地〉到外地的移民,實際上是指從東方到東方的亞洲〈流散〉。作為亞洲〈流散〉地的台灣殖民地,其實受到上述日本傳統的〈非政治性.非社會性〉的習俗影響頗深。基此,作為外地的台灣也舉辨了由〈內地〉延伸的文藝活動,而在台日本人被當成外地人看待的現象也蔓延一時。結果,如同西田勝所言,當時的作家受到〈非政

治性.非社會性〉的洗禮,「即使自由受到壓迫,也不與其抗衡,漸而蔚為風氣」。因此,在台二世代日本作家事實上是受到〈雙重束縛〉的洗禮,即使民族身份、語言與內地無異,僅因身處 〈國土〉不同,致使那些作家身分曖昧,始終夾在內地日本人與本島人之間,由此而浮現出政府「剝奪個人歷史的權利」的問題。  論文的第二部,主要以在台二世代作家新垣宏一三部作品作為探討文本。在進入新垣宏一的探討前,先對當時擁有最多讀者群的文藝雜誌『文藝台灣』作一概括論述,藉此了解當時台灣文壇所呈現的多層面相。  新垣宏一部分,首先以『城門』(『文藝臺灣』第三巻第四號、1942年1月)這部作品為探討文本。該作品為書信體獨白小說。此處

所指的城門,意味著分離與結合,透過此問題之探討,新垣宏一的故鄉台灣與本籍地祖國兩者間 的〈內外〉關係浮現檯面。 先行研究之一,針對「文本中冷靜觀察台灣人、台灣社會狀況」的主角、或是東京畢業旅行回程船上變得憂鬱的主角之粗暴言論作分析,指出:老師的耐心指導,加深了主角對於強化皇民化的認識。然而,在以公務員為主軸的見解中,未見作家個人的〈原親身體驗〉。對〈他〉而言,以〈海洋〉為邊界所產生的二世代對內地特有的妄想、喪失祖國的沉重壓力是無法忘懷的。由此結果,作家真正想表達的三點問題可以歸納如下: ・並非要透過劉金葉,來指摘皇民化教育的不完全。 ・透過祖父的火葬問題,彰顯被支配者的團結與不屈的精神。 ・

新垣宏一透過對「二世代文學」表現出堅定的信念,對當時的文壇提出了異議。  作為主角的中心人物劉金葉,事實上就是老師=作家本身的代言人。這其實是利用了被支配者,讓弱勢女性、皇民化的優等生以及包含作者本身等弱勢者發聲的巧妙手法。  〈海〉=日本帝國,結合=日本民族,分離=内地與外地,循此關係解讀文本,可以發現在台二世代的處境與作中人物老師立場完全吻合。   其次探討的作品為『訂盟』(『文藝臺灣』第五巻第三號、1942年12月),先行研究中,多半專注於外地台灣的結婚制度的探討,然而,此作品的特色是點出本島年輕人的人生觀,並因此從中可以感受到二世代作家身分認同的搖擺。換言之,從這部作品可以

窺見作家開悟的過程。 ・多數年輕人崇尚自由,自我中心意識提升,追求功名利祿,遠赴內地學習醫學‧藥學。 ・不耽於追求自我主義的年輕人、以民族問題為念,在大學專攻法律的主人翁林文金。 ・原本從未想過到內地留學的女學生黃氏淑,在北白川宮親王瘧疾去世後,打破支配被支  配的階級意識,為提升台灣醫療水準,決心赴內地醫學專門學校留學。起初永井老師支持主人翁林文金的想法,對前往自我中心意識強烈的內地習醫一事持反對態度,但在看過赴內地醫專留學的學生黃氏淑的信函後,受她的誠意感動而改變心意。永井老師重新思考長久以來的內地‧外地二擇一的消極想法,人生態度變得較為積極。這意味著創作中,作者新垣宏一跨越了敘事者老師

,以自己的語言親自道出自己的思想。也大大影響了自己日後的人生觀。    最後探討的作品為『砂塵』(『文藝臺灣』終刊號1944年1月),此作以外地台灣的古都台南為故事舞台,前半部三分之一對台灣景色讚賞有加,其次引用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講述台南的〈台灣鄉土〉以及〈異國情調〉;後半部以學生的賣身問題為主題,同時也對台灣女子教育的皇民化政策提出質疑。先行研究幾乎都以當時統治期的皇民化、文壇、戰爭問題為主題,對文本進行分析解讀,並不見有關於作家自我認同視角的相關研究,換言之,出生故鄉被大多數學者視為外來、暫時的生存場所。塚本照和也指出:「的確當時所謂的近代是以台灣人的抵抗意識為基礎的」,在台二

世代作家即生存於那種氛圍的時代中。筆者認為在二世代的內心深處,經常會有無法安身立命的不安感。基此,本論文以作家的人性面為切入點,分析探討其搖擺不定的身分認同。  日治期間台灣的在台二世代、三世代被夾在外地和〈內地〉的對立關係之間,在〈內地〉人與二世代/二世代和外地人的雙重困境下,度過其一生。在新垣宏一的『砂塵』中,也可以感受到作中人物所透露的心懷內地卻仍被拒絕在外,而在外地卻又不被認同為宗主國的雙重困惑,而在文本字裡行間,仍可以察覺到有其更深層的含意。在上述的雙重困境下,新垣宏一並非如許多其他作家作品中所描繪的,力圖對當時國家政治暴力、或帝國主義表達出對抗的姿態,而是超越了那些層次,試圖對近

代化本身表達抗衡態度。   以上論證,得以〈鄉土情懷〉一言以蔽之。這種「日本統治時期日本作家的特殊環境」恐怕只限用於移民二世代身上,因為一世代的人祖國日本為其故鄉,因此仍然可以深深感受到「在祖國中有屬於自己的故鄉」。而二世代因生長於外地,外地就是故鄉,事實上「自己的祖國中並無故鄉的存在」,認為祖國不過是虛妄的存在,反而對外地的故鄉抱有強烈的〈鄉土情懷〉。 新垣宏一也曾表示:「我的作品『城門』『訂盟』『砂塵』中的台灣風景,不單純是以皇民化為主題,而是表達了成長後的二世代日本人在台灣化過程中,精神方面所產生的變化」,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那些二世代日本人的靈魂之中仍有對民族祖國的憧憬,那是發自內心深處

自然的湧現。而在本論述中可以明確感受到新垣宏一最後選擇了生長的台灣作為其故鄉,可惜其所壞抱的以在台二世代為主的台灣文壇架構的理想,終究不被當時社會所接受,沉寂消失,也讓他不得不向命運低頭。新垣宏一認為身分認同並非取決於〈民族的血緣〉,最後還是應該取決於〈記憶的場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沉浸於台灣生活的幼年時期的思鄉記憶,而是試圖重新邁向嶄新人生所選擇的〈記憶的場域〉=台灣,確信在此土地上能展現未來志向,而對之充滿著〈鄉土情懷〉。   此種際遇在同樣被歸類於在台二世代作家真杉靜枝身上也極為明確。真杉靜枝離開了帶給她不愉快回憶的台灣,在祖國日本展開新的人生,不幸始終無法拭去「來自台灣女性」的標

籤,結果,形成的身分認同仍然是〈鄉土情懷〉,不過,真杉的情況是幼年生長於台灣的思鄉情懷所凝聚的那份難以忘懷的記憶。這種〈鄉土情懷〉中的兩義性取決於出生故鄉是台灣與否。可以說在〈流散〉框架中去探索如新垣宏一這類真正出生於外地的二世代時,不可忽略其內心中的市民權。   如上,在本論開頭揭示的「日本統治期外地文學二世代作家具某種特徵,也就是與流散相仿的特質」得以清楚論證。 向來戰爭文學或外地文學多被定位於日本中央文壇之外,而本論文的考察模式,卻拓展了具此傾向的台灣日語文學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更可期待日後建構一項西方從未涉足的亞洲〈流散〉(從內地移至外地的移民)的全新研究視角與方向。

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楊照談馬奎斯百年孤寂(三版)

為了解決境界的彼方結局的問題,作者楊照 這樣論述:

這本書終於讓我讀懂了《百年孤寂》! 國內專為馬奎斯作品量身打造的解讀專著, 給了我們重讀/初讀《百年孤寂》的理由。   《百年孤寂》是一本奇書,裡面有許多美麗卻難懂的隱喻。   閱讀賈西亞‧馬奎斯,就像走進一座迷宮,   沿途的路標和風景讓人目眩神迷,大歎滿足,卻往往不知該怎麼出去。   迷宮中有許多讓你停下、轉彎,或者原地打轉的機關,   都是賈西亞‧馬奎斯埋下的伏筆與提示。   楊照拿著線頭,帶領我們走進馬奎斯團團圍繞的迷宮。   藉著講述南美洲內戰和政治背景、馬奎斯獨特的童年養成,   福克納如何影響了馬奎斯的創作,馬奎斯擔任記者時觀察到的各地荒謬民情……   楊照不厭其煩,將所

有繁複的線索一一收集,耙梳,引證,   指出馬奎斯這部悲觀的命運之書,不僅是邦迪亞家族六代的故事,也是一則南美歷史的隱喻。   如果說《百年孤寂》是一部奇書,本書便是解讀此書不可或缺的鑰匙。   為《百年孤寂》提供了入口, 深入耙梳了馬奎斯的養成背景,   以及拉丁美洲一世紀的命運,搭起閱讀《百年孤寂》的橋梁。   ◎ 關於賈西亞‧馬奎斯的《百年孤寂》   這塊土地的命運無法改變。這群人的結局已被決定。   但有個小說家寫了這麼一部悲觀的奇書,   為我們在黑暗中開啟了一絲希望。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他的《百年孤寂》是魔幻寫實主義的最佳代表,   為二十

世紀文學投下最強烈震撼的奇書。   智利詩人聶魯達盛讚:   《百年孤寂》是「繼賽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文作品」。   作家莫言、韓少功、平路、李昂、張大春、朱天心、林燿德、郝譽翔、駱以軍等,皆是其熱情的讀者   賈西亞‧馬奎斯在這部小說中,寫出了一個活人與死人並存的世界,   藉由邦迪亞家族的興衰,反映了哥倫比亞百年以來的紛擾歷史。   誠如他自己所言,他的小說並非完全虛構,一切皆有事實作為基礎,   《百年孤寂》不但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表現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具體處境,   他筆下所描寫的孤寂與徒勞,更深刻地觸及了我們的人生狀態。  

「嬌紅」系列傳奇小說與《紅樓夢》之共性脈絡研究

為了解決境界的彼方結局的問題,作者簡嘉彤 這樣論述:

  《紅樓夢》乃中國古典小說中以男女婚戀故事為題材的經典鉅著,歷來亦有許多學者致力於尋找《紅樓夢》成書的創作養分,其中如《金瓶梅》、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均是學界公認對《紅樓夢》起到影響作用的文本。然而往上追溯《金瓶梅》與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以及同時期其他作品中的男女婚戀題材元素,可發現它們都受到了元末明初〈嬌紅記〉,及其後一系列面貌相仿的「嬌紅」系列傳奇小說的影響。由此不免使人猜測:〈嬌紅記〉,乃至創作期幾乎跨越整個明代的「嬌紅」系列傳奇小說,是否亦與《紅樓夢》有著對話空間?本研究以〈嬌紅記〉與《紅樓夢》為考察分析的兩端,立足在「『嬌紅』系列傳奇小說與《紅樓夢》之間的共性脈絡為何?」、「

《紅樓夢》在這樣的共性脈絡中,出現了什麼進化與轉變?」這兩個「共性」與「異質」的問題意識上進行研究,試圖證明在中國古代男女婚戀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嬌紅記〉與《紅樓夢》實為兩個重要的樞紐:〈嬌紅記〉藉由其影響力,促成了「嬌紅」系列傳奇小說的接連問世,進而發展出明末清初男女婚戀故事的多元面貌,而它的種種寫作嘗試與創新內容,也隨著《紅樓夢》的問世劃下一個成熟的句點。《紅樓夢》的預設讀者與創作意識雖不同於前代男女婚戀故事,但在它身上仍可觀察到過去文本所嘗試的人物形象、劇情模式、寫作技巧,乃至創作精神的共性、轉化與進化。〈嬌紅記〉與《紅樓夢》共同作為中國古代男女婚戀悲劇之經典,其最核心、最關鍵的共性就在

於:它們都在文本中如實反映了當時的現實邏輯、社會觀念,以及大家生活面貌,並由此引發當時讀者的同情共感。《紅樓夢》作者雖未必具備〈嬌紅記〉的閱讀經驗,但他卻是在〈嬌紅記〉影響後世諸多作品後,唯一與〈嬌紅記〉一樣注意到這個創作原則,並進一步得其精髓,成功將之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