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遊戲企劃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大地遊戲企劃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米田智彥寫的 「共享」創新生活:做自己的設計師〞游牧東京〞生活實踐 和米田智彥的 游牧東京:游牧城市の生活提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遊戲企劃書範例也說明:實在讓我困擾好久因為以前總是文書上對自己負責自己看懂即可這次卻需要對其他人交代好險有您的企劃範例^^ . 大地遊戲活動企劃書(範例) 飯後“八不急”謹記保健康避免癌症的最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好優文化 和哈林文化所出版 。

嶺東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葉智丞所指導 鄭景鴻的 美元指數、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關係 (2011),提出大地遊戲企劃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糧食危機、美元指數、原油價格、糧食價格、糧食價格指數、黃豆價格、小麥價格、玉米價 格、稻米價格、單根檢定、共整合檢定、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向量自我迴歸模型、Granger因果關係 檢定、衝擊反應函數、變異數分解、EViews 6。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陳麗華博士所指導 楊信琪的 公民行動取向企業社會責任(CSR)服務模式與實踐~ 以「布可思憶」兒童創造力夏令營為例 (2010),提出因為有 公民行動取向、企業社會責任、志願服務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地遊戲企劃書的解答。

最後網站顧問聯歡大會大地遊戲企畫書 - 健康跟著走則補充:水大地企劃書- 122顧問聯歡大會-大地遊戲企劃書第一關:新郎趴趴走地點:怡清池前雨天備案地點:穿堂.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地遊戲企劃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共享」創新生活:做自己的設計師〞游牧東京〞生活實踐

為了解決大地遊戲企劃書的問題,作者米田智彥 這樣論述:

  ★本書獲日本亞馬遜4.5顆星好評!   ★21世紀「雲世代」年輕人的新生活運動!   ★親手打造充滿自由與彈性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雲世代」必須了解的關鍵詞:   「Nomad(游牧族)」、「Share(共享)」、「Co-working(共同工作)」、「Free agent(自由工作者)」、「Dual life(城鄉雙棲生活)」   雲世代工作者  必讀   ★沒有顯赫家世、不是人生勝利組,沒關係   ★傳統的生涯規劃,放一邊   ★將人生託付給國家或公司的時代,已結束   面對不確定、科技飛速的環境  「雲世代」可運用多面性、連結、多據點重新設計人生   看獨立工作者米田智彥+2

8位人生設計師,   如何根據「選擇」和「意志」,自由設計自己的人生!   ■我們能更自由地生活!   近幾年,隨著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許多人開始設計自己的人生。雙棲生活、平行事業、海外移居、共同工作、獨立經濟圈、DIY住宅翻新……。會考慮這種工作與生活方式的人,都是有成就或有名的人嗎?其實,在日本有許多生活設計師,可以根據「選擇」和「意志」,自由設計自己的人生。   ■拋棄家和辦公室的「生活實驗」   作者利用1年,拋棄家和辦公室等一切物品,進行一邊旅行一邊生活的生活實驗專案「nomado‧tokyo」,在過程中遇到許多生活設計師們,看見他們的工作與生活方法。一種正在日本新一代年

輕人中發生的嶄新生活方式。作者因此歸納出「自我(自)」「工作(工作)」「客廳(住)」組成的「life design」概念。   ■從「自我」「工作」「生活」三個面向,重新設計人生方式   面對變動的時代,固定人生「計劃」已經毫無意義。書裡從「多面性」「關聯」「多據點」3個方面,分享28位人生設計師的案例。 作者簡介 米田智彥   1973年生於福岡市,青山學院大學畢業。經歷過研究機構、出版社、IT企業等工作後,成為獨立工作者。以自由編輯、總監的身分,從出版界到網路及社群媒體活動企劃等眾多不同領域進行企劃、編輯、執筆、監製作業。   2005年以「從東京出發、讓未來變得更有趣的100

人」為概念,與有志一同的夥伴共同經營網路雜誌《TOKYO SOURCE》,對眾多創造出次世代的人才進行採訪。   2011年花費約一年時間,拋下家產及固定住處,隻身展開生活實驗「游牧東京」,一邊「共享」東京這整個都市,一邊度過旅行般的生活。走遍50多個分租屋及共享辦公室,遇見了超過100名實踐游牧、共享、共同工作等最尖端嶄新工作模式、生活型態的「人生設計師」,親身體驗每一個現場。   合著有《我遇見了似乎能將未來變得更有趣的31人》(PIE BOOKS出版)、《USTREAM商務應用手冊》(ASCII MEDIA WORKS出版)   [Twitter ID]@Tomohiko_Yone

da   [NOMAD‧TOKYO]nomadtokyo.com   [付費電子雜誌《東京遊動日記》]theory.ne.jp/yoneda_tomohiko/ 序章:「游牧東京」這個生活實驗 ‧旅行式生活,有如共享整個都市般的生活實驗----16 ‧用十年的時間持續思考工作模式----17 ‧以危機意識及敏銳嗅覺,跨越多變的人生----21 ‧試著從「擁有」這種既有概念中解放----25 ‧名為「亞馬遜」的書庫----28 ‧靠著社群媒體的人脈展開旅程----30 ‧由社群串連而起的「共享生活」----32 ‧二十一世紀的東京版便路---35 ‧從流浪轉變為「多據點」的旅行----38

‧「工作場所」一樣能共享----39 ‧新時代的「街頭快打者」----41   第1章:「自我設計」  柔軟彈性來自「多面性」 ‧孕育多個自我的彈性生存法----46 ‧擁有多種面貌的「多重帳號」時代----47 ‧生存於二擇一「之間」的柔軟性----50 ‧同時並行「另一個自己」----51 ‧「複業」不只是副業----56 ‧實踐「平行事業」的人們----63 ‧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媒體----66 ‧將自己化作媒體內容,以求改變----70 ‧「搞不懂他在幹嘛」將變成一種讚美----75 ‧改變行動先從改變「地點」開始----78   第2章:「工作設計」  孕育「連結」的工作方式 ‧拋棄辦

公桌,走上街吧----82 ‧地點並非不拘,重點在於「能產生連結」----83 ‧機會是偶然到來的----85 ‧透過「連結」讓工作延伸----87 ‧今後的工作將來自「營造地點」----91 ‧營造出「新的集會場所」----94 ‧將場所作為「學校」鞏固連結----99 ‧學習從分享開始的「社會教育」----102 ‧網路通訊中偶然而生的「場所」----107 ‧從「競爭」到「合作」----110 ‧共享空間所創造出的「橫向團結」----113 ‧辭職後也能自己創造工作維生的人們----116 ‧隨時想去哪就去哪的生活----122 ‧在遊戲與勞動「之間」進行工作---129   第3章:「

生活設計」    雙棲生活時代的「多據點居住方式」 ‧「居住環境」也能自由改變----134 ‧市中心與郊區「往返生活」中所得到的寶物----138 ‧日本國內的多據點育兒----142 ‧都市與鄉村「之間」----150 ‧在自然中找回遺忘的自我----155 ‧富有實感的生活----156 ‧在連接與非連接「之間」生活----157 ‧不同於別墅的第二個合身的家----159 ‧以共享與自製戰勝困境的「DIY族」----162 ‧多重混合的多面體生活方式---169 ‧以「東京-海外」兩據點生活克服文化差距----171 ‧創造並增加自己的據點----176   第4章:大航海時代的職涯設

計 ‧僵化的職涯規劃已無意義----184 ‧厚重的企劃書無法解決問題----187 ‧向IDEO學習改變觀點的「水平思考」----188 ‧將「偶然性」納入計劃中的「計劃性偶發事件理論」----191 ‧用行動來突破,新發現將會誕生----194 ‧將「敏捷」與「精實創業」概念也灌輸在人生中----199 ‧計劃的成功不在於最初的發想----202 ‧人生設計要即早開始、即早失敗----207 ‧偶爾放入一些可以「轉動」的空白----209   第5章:往來於「之間」的未來人生設計 ‧在遷移與定居「之間」得到的收穫----220 ‧在蹺蹺板上取得平衡----223 ‧在都市與鄉村生活「之間」

保有自我----224 ‧串起過去與未來的「連連看」----227 ‧「之間」將會創造出彈性與韌性----229 ‧「選擇」與「意志」至上的時代----231   結語----238 前言 隨著新型態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在近年來備受矚目,「Nomad(游牧族)」、「Share(共享)」、「Co-working(共同工作)」、「Free agent(自由工作者)」、「Dual life(城鄉雙棲生活)」等眾多新名詞也陸續問世。  經濟的蕭條與日本企業的衰落現象已持續了約莫二十年之久……而在當中還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及福島核災。日本社會現在正處於一個重要的時代轉捩點,我想這是眾所皆知的事實。  「我們

必須改變現況」──大家都強烈感受到現在所需的是有別於二十世紀的那套標準、更加富有多樣性的自由與幸福。  至於實踐的方法,雖然無法以一言蔽之,不過至少能說的是並非單純改變工作及生活方式的型態,而必須從根本重新審視戰後七十年以來的常識及舊例。 我目前身兼自由編輯與監製,跨足出版、網路、活動等眾多不同領域,負責企劃、編輯及寫作等工作。  我在2011年花費約一年的時間,來進行一個名為「Nomad Tokyo(游牧東京)」的「生活實驗」。  這是一種生活實驗型的計劃,目的是在沒有家也沒有辦公室的狀態下,光靠一只皮箱自由徜徉於東京,一邊共享都市機能、過著「旅行般的生活」。  「Nomad(游牧)」這個用

詞因為受到正反兩面的評價,在這幾年特別引起了話題,它的原意是指「游牧民族」。  雖然一般常用來表示工作場所不受拘束的「游牧上班族」,不過我原本就是自由工作者,早在開始游牧東京之前就沒有固定的工作地點,身上只帶著筆記型電腦與手機,在各家合作公司的辦公室或咖啡廳裡進行工作,不知不覺中我早已成為了游牧上班族。  然而游牧東京與原詞「游牧民族」的涵義十分相近,採取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這不僅僅指工作模式,而是拋下所有能放棄的東西,包括住處及家產,共享整個東京、一邊旅行一邊生活。我還訂下了規則,必須像以往一樣持續進行工作,嘗試對生活本身的變化進行了實驗。  我每天像隻螻蟻般在這個名為東京的都市中移動,

白天我擔任編輯與監製,如同往常那樣待在咖啡廳或是合作的公司裡撰稿、寫企劃書及開會,晚上則去叨擾朋友或是社群媒體上認識的人借宿,抑或在民宿或旅館過夜。

美元指數、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關係

為了解決大地遊戲企劃書的問題,作者鄭景鴻 這樣論述:

糧食不僅僅只是人類賴以維生的物品,更是一種國際重要的戰略物資與外交籌碼。一旦國際糧食價格受外在因素影響而暴漲,勢將對台灣人民的生活造成極大衝擊,甚至引爆糧食革命。因此,本文希望透過影響糧食價格的相關議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有6點發現:1.透過文獻調查法發現糧食危機為:人口因素、全球暖化、農業政策、跨國農業綜合企業、食品安全、美元因素、原油價格、生質燃料等因素相互影響下之結果。2.美元指數與糧食價格變數之間為負相關;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變數之間為正相關。3.美元指數以及原油價格兩項變數與稻米價格;食糖價格指數以及油和油脂價格指數兩項變數與原油價格:美元指數與大豆價格皆存在長期均衡

關係。4.2007年以前美元指數領先原油價格與大豆價格;原油價格領先糖類價格指數;肉類價格指數領先美元指數。2007年以後美元指數領先稻米價格;原油價格領先肉類價格指數與乳製品價格指數;肉類價格指數與黃豆價格領先美元指數;糧食價格指數、油和油脂價格指數、稻米價格三項變數領先原油價格。美元指數與穀物價格指數則存在回饋關係。5.原油價格對於美元指數、糧食價格指數、肉類價格指數、大豆價格、稻米價格之衝擊影響皆非常顯著。2000年原油價格對糖類價格指數衝擊影響顯著,2007年以後則趨緩。2007年以後原油價格對於玉米價格之衝擊影響非常顯著。6.以2000年與2007年進行比較,自我解釋能力減少之變數為

:肉類價格指數(-31.85);乳製品價格指數(-14.30);稻米價格(-11.77);原油價格(-14.58)。美元指數解釋能力增加之變數為:糧食價格指數(+20.66);穀物價格指數(+15.69);油和油脂價格指數(+10.83);小麥價格(+11.59);玉米價格(+13.67)之解釋能力增加。原油價格解釋能力增加之變數為:糧食價格指數(+35.11);肉類價格指數(+22.51);穀物價格指數(+13.49);油和油脂價格指數(+36.13);美元指數(+14.58)。

游牧東京:游牧城市の生活提案

為了解決大地遊戲企劃書的問題,作者米田智彥 這樣論述:

新世代工作者 ─必讀─         21世紀新生活運動:   自我設計╳工作設計╳生活設計=   游牧生活(Nomad Life)!   生涯規劃已不管用,   未來世代需要「人生設計」!   一種正在發生的嶄新生活方式:   雙棲生活。平行事業。海外移居   共同工作。獨立經濟圈。DIY住宅翻新   看28個人生設計師,   如何根據「選擇」和「意志」,自由設計自己的人生!   ★日本亞馬遜4.5顆星   ★21世紀年輕人的新生活運動!   ★由自己親手打造充滿自由與彈性的工作、生活方式!   關鍵詞:「Nomad(游牧族)」、「Share(共享)」、「Co-working(共同

工作)」、「Free agent(自由工作者)」、「Dual life(城鄉雙棲生活)」。   ■我們能更自由地生活!   近幾年,隨著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許多人開始設計自己的人生。雙棲生活、平行事業、海外移居、共同工作、獨立經濟圈、DIY住宅翻新……。會考慮這種工作與生活方式的人,都是有成就或有名的人嗎?其實,在日本有許多生活設計師,可以根據「選擇」和「意志」,自由設計自己的人生。   ■拋棄家和辦公室的「生活實驗」   作者利用1年,拋棄家和辦公室等一切物品,進行一邊旅行一邊生活的生活實驗專案「nomado•tokyo」,在過程中遇到許多生活設計師們,看見他們的工作與生活方法。

一種正在日本新一代年輕人中發生的嶄新生活方式。作者因此歸納出「自我(自)」「工作(工作)」「客廳(住)」組成的「life design」概念。   ■從「自」「工作」「住」考慮,新的人生方法式   面對變動的時代,固定人生「計劃」已經毫無意義。書裡從「多面性」「關聯」「多據點」3個方面,分享28個生活設計師的案例。 作者簡介 米田智彥   1973年生於福岡市,青山學院大學畢業。經歷過研究機構、出版社、IT企業等工作後,成為了獨立工作者。以自由編輯、總監的身分,從出版界到網路及社群媒體活動企劃等眾多不同領域進行企劃、編輯、執筆、監製作業。   2005年以「從東京出發、讓未來變得更有

趣的100人」為概念,與有志一同的夥伴共同經營網路雜誌《TOKYO SOURCE》,對眾多創造出次世代的人才進行採訪。2011年花費約一年時間,拋下家產及固定住處,隻身展開生活實驗「游牧東京」,一邊「共享」東京這整個都市,一邊度過旅行般的生活。走遍50多個分租屋及共享辦公室,遇見了超過100名實踐游牧、共享、共同工作等最前端嶄新工作模式、生活型態的「人生設計師」,親身體驗每一個現場。   合著有《我遇見了似乎能將未來變得更有趣的31人》(PIE BOOKS出版)、《USTREAM商務應用手冊》(ASCII MEDIA WORKS出版)   [Twitter ID]@Tomohiko_Yon

eda   [NOMAD‧TOKYO]http://nomadtokyo.com   [付費電子雜誌《東京遊動日記》]theory.ne.jp/yoneda_tomohiko/ 序章:「游牧東京」這個生活實驗 ‧旅行式生活,有如共享整個都市般的生活實驗----16 ‧用十年的時間持續思考工作模式----17 ‧以危機意識及敏銳嗅覺,跨越多變的人生----21 ‧試著從「擁有」這種既有概念中解放----25 ‧名為「亞馬遜」的書庫----28 ‧靠著社群媒體的人脈展開旅程----30 ‧由社群串連而起的「共享生活」----32 ‧二十一世紀的東京版便路---35 ‧從流浪轉變為「多據點」的旅行

----38 ‧「工作場所」一樣能共享----39 ‧新時代的「街頭快打者」----41 第1章:「自我設計」  柔軟彈性來自「多面性」 ‧孕育多個自我的彈性生存法----46 ‧擁有多種面貌的「多重帳號」時代----47 ‧生存於二擇一「之間」的柔軟性----50 ‧同時並行「另一個自己」----51 ‧「複業」不只是副業----56 ‧實踐「平行事業」的人們----63 ‧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媒體----66 ‧將自己化作媒體內容,以求改變----70 ‧「搞不懂他在幹嘛」將變成一種讚美----75 ‧改變行動先從改變「地點」開始----78 第2章:「工作設計」  孕育「連結」的工作方式

‧拋棄辦公桌,走上街吧----82 ‧地點並非不拘,重點在於「能產生連結」----83 ‧機會是偶然到來的----85 ‧透過「連結」讓工作延伸----87 ‧今後的工作將來自「營造地點」----91 ‧營造出「新的集會場所」----94 ‧將場所作為「學校」鞏固連結----99 ‧學習從分享開始的「社會教育」----102 ‧網路通訊中偶然而生的「場所」----107 ‧從「競爭」到「合作」----110 ‧共享空間所創造出的「橫向團結」----113 ‧辭職後也能自己創造工作維生的人們----116 ‧隨時想去哪就去哪的生活----122 ‧在遊戲與勞動「之間」進行工作---129 第

3章:「生活設計」    雙棲生活時代的「多據點居住方式」 ‧「居住環境」也能自由改變----134 ‧市中心與郊區「往返生活」中所得到的寶物----138 ‧日本國內的多據點育兒----142 ‧都市與鄉村「之間」----150 ‧在自然中找回遺忘的自我----155 ‧富有實感的生活----156 ‧在連接與非連接「之間」生活----157 ‧不同於別墅的第二個合身的家----159 ‧以共享與自製戰勝困境的「DIY族」----162 ‧多重混合的多面體生活方式---169 ‧以「東京-海外」兩據點生活克服文化差距----171 ‧創造並增加自己的據點----176 第4章:大航海時代的

職涯設計 ‧僵化的職涯規劃已無意義----184 ‧厚重的企劃書無法解決問題----187 ‧向IDEO學習改變觀點的「水平思考」----188 ‧將「偶然性」納入計劃中的「計劃性偶發事件理論」----191 ‧用行動來突破,新發現將會誕生----194 ‧將「敏捷」與「精實創業」概念也灌輸在人生中----199 ‧計劃的成功不在於最初的發想----202 ‧人生設計要即早開始、即早失敗----207 ‧偶爾放入一些可以「轉動」的空白----209 第5章:往來於「之間」的未來人生設計 ‧在遷移與定居「之間」得到的收穫----220 ‧在蹺蹺板上取得平衡----223 ‧在都市與鄉村生活「之

間」保有自我----224 ‧串起過去與未來的「連連看」----227 ‧「之間」將會創造出彈性與韌性----229 ‧「選擇」與「意志」至上的時代----231 前言     隨著新型態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在近年來備受矚目,「Nomad(游牧族)」、「Share(共享)」、「Co-working(共同工作)」、「Free agent(自由工作者)」、「Dual life(城鄉雙棲生活)」等眾多新名詞也陸續問世。   經濟的蕭條與日本企業的衰落現象已持續了約莫二十年之久……而在當中還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及福島核災。日本社會現在正處於一個重要的時代轉捩點,我想這是眾所皆知的事實。   「我們必

須改變現況」──大家都強烈感受到現在所需的是有別於二十世紀的那套標準、更加富有多樣性的自由與幸福。   至於實踐的方法,雖然無法以一言蔽之,不過至少能說的是並非單純改變工作及生活方式的型態,而必須從根本重新審視戰後七十年以來的常識及舊例。   我目前身兼自由編輯與監製,跨足出版、網路、活動等眾多不同領域,負責企劃、編輯及寫作等工作。   我在2011年花費約一年的時間,來進行一個名為「Nomad Tokyo(游牧東京)」的「生活實驗」。   這是一種生活實驗型的計劃,目的是在沒有家也沒有辦公室的狀態下,光靠一只皮箱自由徜徉於東京,一邊共享都市機能、過著「旅行般的生活」。   「Nom

ad(游牧)」這個用詞因為受到正反兩面的評價,在這幾年特別引起了話題,它的原意是指「游牧民族」。   雖然一般常用來表示工作場所不受拘束的「游牧上班族」,不過我原本就是自由工作者,早在開始游牧東京之前就沒有固定的工作地點,身上只帶著筆記型電腦與手機,在各家合作公司的辦公室或咖啡廳裡進行工作,不知不覺中我早已成為了游牧上班族。   然而游牧東京與原詞「游牧民族」的涵義十分相近,採取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這不僅僅指工作模式,而是拋下所有能放棄的東西,包括住處及家產,共享整個東京、一邊旅行一邊生活。我還訂下了規則,必須像以往一樣持續進行工作,嘗試對生活本身的變化進行了實驗。   我每天像隻螻

蟻般在這個名為東京的都市中移動,白天我擔任編輯與監製,如同往常那樣待在咖啡廳或是合作的公司裡撰稿、寫企劃書及開會,晚上則去叨擾朋友或是社群媒體上認識的人借宿,抑或在民宿或旅館過夜。   我在學生時代曾經當過所謂的背包客,到亞洲及歐洲等地進行克難旅行。不過,即使不特地搭飛機到國外探究祕境、環遊世界,只要稍微調整一下日常的觀點,就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有個大改變、活得像旅行一樣不是嗎?   而這個足以改變人生的提示,並不是遠方的他人賦予給我的、也並非存在於遙遠的別處,而是就在自己的周圍打轉。   某天我突然頓悟到這個道理。   關於我開始進行游牧東京的契機,在序章中將會詳述。這個經驗讓我的人生吹

起了一股嶄新的風,也讓我對埋首於一成不變的生活之中、漸漸失去新鮮感的東京這地方徹底改變了印象。下定決心捨棄「擁有」這個僵化的觀念,使我對於以往認為理所當然的工作模式及生活方式,有了新的想法。   在持續遷移式的生活之中,我更是初次發現到原來這裡有許多人和我一樣,把生活當成實驗桌,用自己的方式來大膽地進行安排。   這些人並沒有特殊技能或是顯赫的家世,也不是社會上的成功者。他們在合乎自己身分的生活上稍微「下了點工夫」,以被賦予的條件為基礎,順從自己的意志,從所有可能性中「選擇」了自己的人生。   他們即使遭遇到困境,也能以超然又具有彈性的態度生存。在我看來,這群人應該被稱作「人生設計師」。

  他們各自實踐著多樣化的工作模式及生活方式,用單一個名詞來統稱這群人多少是有些勉強,不過還請暫且容許我在本書中稱他們為人生設計師。   他們並沒有在大眾媒體上發光發熱,不過在我眼中所見的他們,是在日常生活中靜靜發起革命的一群人。   我將會在本書中介紹藉由游牧東京這個生活實驗而親身得到的體驗,以及過程中我所遇見的人生設計師們,他們的生活之道。   在實踐游牧東京期間,我並不是純粹追求旅行所帶來的興奮感,也開始更深一層地思考自我生存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該如何「設計」自己往後的人生,這個主題也就隨之浮現而出。   我想這是在經歷過拎著一只皮箱四處生活、如此特殊的生活實驗當中才能了解到的

事情,而我將重點歸納為以下三點。   ○1「自我設計」……設計出提升心靈平靜與自我可能性的「多面性」   ○2「工作設計」……設計出依據場所及人而誕生的工作「連結」   ○3「生活設計」……設計出維持良好身心健康的「多據點」居住環境   「自我」、「工作」、「生活」本是三位一體,若缺少其中之一都將造成失衡。我將此取名為「自、工、生」。雖然它們彼此息息相關,本書暫且將其稍作區分,第1章到第3章將會個別介紹具體的思考方式及實行方法。   要如何根據這三點來創造出自己的人生呢?本書將這件事稱為「人生設計」。  人生「設計」跟人生「規劃」並不一樣,這不是以前那種經過縝密規劃、畫下藍圖、按步前進的

「倒推法」生涯規劃,而比較接近「設計思考」的概念。   所謂的設計思考,是為了達成創新的想法與技巧,總之先試著作作看再來進行改良。與事先確立計劃然後實行的手法大不相同,這是一種反覆嘗試錯誤的研究法。   我們的人生設計彷彿與現今遭遇瓶頸的日式製造業生產方式相互呼應,若繼續以順水推舟的方式來進行規劃,是無法順應這個時代的。   在第4章我會將針對此部分詳加說明,即使努力提高計劃的精密度,充滿偶然的人生也不見得會讓你事事順心如意。重要的是將具有偶然性的計劃保留在最小限度,把重心放在「行動」與「修正」,並一邊採取隨機應變的對應方法,這種生活方式才是現今必須的。   這並不是奔馳在前人鋪好的直

線軌道上,也並非從名為「成功」的終點倒推回來的規劃方式。   在未來的路上,難免會遇到障礙,此時我們便進行自我修正,轉換方向後繼續前進。條條大路通羅馬,即使途中遭遇變故,只要再次調整就好了。重要的是絕不佇足,持續探索不同的路。   人生設計的三大要素   自   自我(Self)   自我的「多面性」設計   第1章   工   工作(Work)   創造出「連結」的工作模式設計   第2章   生   生活(Living)   「多據點」的居住環境設計   第3章   在許多人生設計師身上可以發現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擁有「多條的輔助線」。為了在不一定順遂的人生中生存,「自我」、

「工作」、「生活」這三方面上不能個別只準備單一個計劃。   著重於一個立足點上固然重要,但若是這個點無法成功、或是不如預期中順利的時候,便會在中途「啪」地一聲斷成兩截。為了活得像碳纖維般具有彈性,必須準備「多個立足點」,柔軟地接收外界衝擊、即使被扭曲也能繼續往前邁步。   在本書中可以看到「之間」這個詞彙頻頻出現,這並不是為了逃避重點而含糊帶過,而是因為「生存」這件事情,是不被拘束於單一立足點上,在多個點之間反覆來往、具有彈性的一種活動。   理想與現實之間、個人與組織之間、工作與私生活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我們都游走於這些「之間」當中。   現在大家都處於這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能

夠確定的只有,往後也必須活在不安定及不安的時代。正因如此,在來往於「之間」的同時,一邊進行中途變更與嘗試錯誤,以此為前提的人生設計也顯得格外重要。   在未來走向並不明朗的此時,沒有誰可以斷言「這樣作就對了」,但是現在已經有許多人開始以自己的方式來設計人生,從這些人的作法當中我也獲得了相當大的啟發。   我絕不想在本書中提到「自我負責論」或是「強者生存」這些道理,在現實的困境中,要如何開拓出自我人生的新道路呢?即使只有一個也好,我希望能盡量探求這些可能性。   沒有資產也沒有青春本錢的我,能夠運用的只有這副軀體、自我的本能、以及對未來的好奇心而已,我將在本書中介紹在游牧東京這樣的生活裡,

我的各種所遇、所見、所得,並且繼續探索未來時代的生活及工作方式。 二十一世紀的東京版遍路*我不依靠他人協助,一個人滿懷興奮地展開「游牧東京」這個生活實踐計畫,在大約一年的時間中,我行遍東京各地,冬至墨田區,西至青梅市。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有些朋友說道「那傢伙變得好奇怪」然後離我而去,不過我完全沒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清晨時分,我在陌生的街道、陌生的睡床上睜開雙眼──「咦,我今天在哪裡?」每天我都有這種奇妙的心情。我留連在中目黑雙人分租屋的客廳沙發、長時間海外出差者的公寓、朋友的辦公室、熟人作為書庫使用的別宅、沒人居住的獨棟屋、漫畫家老師的豪宅、六本木及水道橋、池袋等市中心分租屋的空房、不知

為何擺有紡織機的設計事務所中的房間(我當時心想:「只好向白鶴一樣報恩了!」)、澀谷及新大久保的愛情旅館、新宿與淺草的膠囊旅館、老街的日式古厝、改建後的民宿、臨工區*的便宜旅館、鄰近御岳山溪谷的民宅、還有偶而想說「這也是一種經驗嘛」而住住看的台場與汐留高級飯店……細數之下,我發現自己在東京都裡住過五十個以上的地方。每每叨擾人家時,我一定會帶著見面禮、並且主動幫忙清洗東西。

公民行動取向企業社會責任(CSR)服務模式與實踐~ 以「布可思憶」兒童創造力夏令營為例

為了解決大地遊戲企劃書的問題,作者楊信琪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公民行動取向理論,不僅運用於教育領域課程規劃設計,也能跨界連結與企業管理領域的企業社會責任(CSR)結合,形成公民行動取向『雙環運用』的實踐模式與成效。本研究採取參與式行動研究法,以「2010年『布可思憶』兒童創造力夏令營」為研究案例,從夏令營活動的籌備、舉辦,到後續回顧分享、經整理分析相關資料後,得到以下結論:一、基金會組織可以透過策略引導形式,提供卓越企業在貢獻社會正面發展時所需的視野、策略和資源,構建企業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策略公益」;以公民行動取向進行社會(社區)議題的公益服務模式,在本研究中有具體成效。二、以公民行動取向模式規劃弱勢學童創造力夏令營,能同時落實

企業社會責任服務模式與夏令營課程設計,形成『雙環運用』的架構,並有正面廣泛成效。(1)夏令營活動成功舉辦,驗証企業在實踐企業責任的公共服務行動時,可以運用公民行動取向理論「覺知與關懷」「探究與增能」「公民行動」三個層面,規劃並推動「全球視野,在地行動」的社會公益行動。(2)透過夏令營志工與學童問卷調查表統計分析,以公民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兒童創造力夏令營,有顯著的參與滿意度與學習意義認知,同時驗證活動成員皆能從行動中得到學習成長的機會。(3)公民行動取向企業社會責任(CSR)服務模式,可以累積與提昇社會公益行動的實踐力,促進社會改革力量的發展。同時推廣運用在不同企業社會責任行動服務上,成為企業社

會責任實踐公益行動服務參考。三、英仕教育基金會以『布可思憶』夏令營活動成果中,延伸發展了「企業策略公益行動架構」觀點,並推動「下一站,幸福!」計畫,期待塑造受助對象、大學生志工、基金會、企業「四贏」局面,是本研究得以延續行動的價值。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成果,構建公民行動取向企業社會責任服務模式與夏令營課程設計的『雙環運用』架構,以供未來有志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與教育事業單位進行策略公益合作行動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