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淨空法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黃國清所指導 邱美華(釋聞融)的 蕅益智旭之淨土念佛思想 (2019),提出大安法師淨空法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仁、蕅益智旭、信願行、持名念佛、四土、《阿彌陀經要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所 林淑貞所指導 王美懿的 預示「禪淨共修」的人間佛教:《後西遊記》敍事結構與意蘊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西遊、後西遊、續書、神魔小說、禪淨、人間佛教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安法師淨空法師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安法師淨空法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蕅益智旭之淨土念佛思想

為了解決大安法師淨空法師的問題,作者邱美華(釋聞融) 這樣論述:

  蕅益智旭(1599–1655)是以「佛義」釋「儒」,因「儒學」是入世以「仁」為中心,仁為人所本有,為人之真性情、真生命,其中含有內在道德性,而「佛學」是出世觀求真理且講求菩薩道至菩提,真理必在入世中顯現,因而此儒釋學修行是於義理上有共通點,所以蕅益智旭是搭起儒佛會通的橋樑者。  蕅益智旭因有了儒釋學的基礎,加上欲求修行上的「性相」真理勝解,廣閱佛學各家典籍。在佛學修習過程中深受天台宗的影響,以致後來的著作中參有天台的教理,如蕅益智旭在四十九歲時撰述《阿彌陀經要解》,他對於淨土三經中最重視《阿彌陀經》,因此《阿彌陀經要解》是他在淨土教理上的重要著作。此蕅益智旭於《阿彌陀經要解》是以天台學說

來詮釋淨土教理。先使用天台宗的「五重玄義」來說明此經,透過此「有秩序、有調理」的佛法架構使學佛修行者更能了解《阿彌陀經》義理的內容。其架構以能說、所說人作為對象來釋名,以「實相」為正體,「信、願、持名」三資糧為修行的宗要,以明心的「往生不退」為力用,以無問自說及大乘菩薩藏攝為教相。  修淨土法門的行者,所注重的是如何修行往生西方淨土,就是要具備三資糧信願行。三者皆息息相關。「信」,有六種信,是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願」的意涵有二: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發願兼具信、願二資糧;所謂「行」,即是持名念佛,或專持名號,它是簡易的捷徑;能達到「至頓至圓」,且能普被三根,利鈍全教,收機最廣

,下手最易的修行法門,包括二方面:三慧、念佛三昧。三慧,即是聞慧、思慧、修慧。念佛三昧,是指廣義的念佛。廣義的念佛,有三:惟念自佛、惟念他佛、惟自他具念等三種。念佛三眜是「無上寶王」,名寶王三昧,是為普攝一切的三昧中王,蕅益智旭承襲智顗的四土說,將淨土分為四種: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淨土。其中極樂世界,是指凡聖同居土,橫超方便有餘土、實報無障礙土、加上常寂光土等淨土,是與諸上善人的同居淨境。

預示「禪淨共修」的人間佛教:《後西遊記》敍事結構與意蘊研究

為了解決大安法師淨空法師的問題,作者王美懿 這樣論述:

摘 要《後西遊記》是《西遊記》重要的三部續書之一,亦是具有小說創作者自覺特色之因革期神魔小說重要代表作品。歷經三百多年迄今仍流傳的客觀事實,足證其存在價值性;惟目前有關寓意性極強的《後西遊記》研究結果,尚大多停留在文本表、中層寓意階段,對於同時富含禪、淨二宗哲思情節寓意的詮解亦語多籠統。職是,本研究旨在透過敍事結構鈎稽《後西遊記》故事意蘊,進而掘發文中有關禪、淨合流思想的表現意義,以及小說人物、情節所呈示之多層寓意。本論文兼以佛教與文學雙視角,就《後西遊記》進行創造性的詮解與開拓。結合中、西敍事理論對《後西遊記》進行「由表層到深層、由原義到新義、由意義到意味無限擴展和延伸」之整體層次的結構性

闡釋。融會應用中、西文學理論與方法論,以文本細讀、敍事學、文化闡釋與比較分析為主,以文獻分析、歷史研究為輔研究方法,分從文本意、作者意與讀者意等三路徑,就故事情節、人物、主題及思想等面向,以系統化科學研究方法依序透過如實客觀地理解《後西遊記》作品表層之故事內容、情節結構、人物特點等「實謂層」、通過詮釋、校勘、比較、分析等方式理解作品的內在意義和作者的創作命意之「意謂層」、超越如實客觀詮釋以發掘原作者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深層意蘊之「蘊謂層、當謂層」與對作品原有思想進行創造性發展與創新並揭示其價值和意義「創謂層」 等縱向寓意研析。於研析過程中,有與前人發表研究見解完全相同處,概不列為本論文研究結果贅述

。研究結果發現:《後西遊記》兼具中國古典小說敍事結構與西方敍事學理論下之故事情節結構;並符合中、西方寫人理論旨要,將西行求真解的唐半偈師徒形塑出富含多層次寓意人物藝術形象。諸如孫履真入冥府、唐半偈四次逢敵合眼默坐表現、師徒法號寓意、阿儺索人事、諷儒刺佛、故事結局等情節與人物表現寓意,本論文皆提出異於前人對故事寓意研究結果的觀點。並從抉微《後西遊記》意蘊中發現作者有別於其他神魔小說雜揉三教各取所需式的嬉笑怒罵,而是次第將佛教禪宗、淨土法門思想之義理一以貫之全文。《後西遊記》傳遞之時代意義、文學價值與理想的宗教功能和修行法,預示了當今「禪淨共修」型態趨勢的人間佛教。另亦從研究過程中併同探析《後西遊

記》作者的可能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