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灰塵來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室內灰塵來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凱倫・海勒寫的 色彩之書:融合科學、心理學及情感意義,帶領你發現自我的真實色彩 和鄭忠政,劉百峯,鄭偉吉,邱淑芳,蘇俊源,蘇河仰,倪今峰,李俊儀的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為什麼房間門窗緊閉,屋裡卻仍舊有一層灰塵?也說明:2、室內產生的灰塵。人體皮膚碎屑、動物毛皮碎屑、昆蟲屍體、食物碎渣、廚房油煙、紡織品線頭等都能造成灰塵。據統計一個人每年會掉落近1千克的皮膚碎屑,這些皮膚碎屑大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悅知文化 和金塊文化所出版 。

慈濟大學 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尹立銘所指導 Sailent Rizk Sari Simaremare的 台灣花蓮縣屋塵中的農藥殘留及其與農業鄰近地區的關係 (2021),提出室內灰塵來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冷凍空調與能源系碩士班 李哲尹所指導 羅堃瑋的 吊扇負離子產生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吊扇、負離子、懸浮微粒的重點而找出了 室內灰塵來源的解答。

最後網站2坪兒童房2023 - warix.online則補充:兒童房裝潢設計圖片推薦!100室內設計匯聚全台灣優質設計公司,精選兒童房設計實景美圖及裝潢案例,讓您找到理想的 ... 要有足夠收納,不想要太多展示櫃,容易積灰塵.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室內灰塵來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色彩之書:融合科學、心理學及情感意義,帶領你發現自我的真實色彩

為了解決室內灰塵來源的問題,作者凱倫・海勒 這樣論述:

應用色彩心理學的國際領導人物──凱倫・海勒Karen Haller 獻給每個人的「自信色彩聖經」, 以美好色調來革新日常、取悅自己!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設計好書   ★亞馬遜4.5顆星好評,提供最實用的色彩靈感   ★各國色彩設計專業人士好評,已售出18國版權   ★設計及流行產業專業人士必備色彩圖鑑   ★易懂的色彩原理及應用,第一本為個人打造的色彩使用指南   ★國際品牌指定商業色彩形象大師,合作品牌有:英國百年老店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知名品牌「多芬」(Dove)、全球市占率最高塗料品牌「得利」(Dulux)   「我開始見證色彩所帶來

的轉變能量,以及色彩如何為生活與工作空間、企業行號與個人生活帶來超乎想像的改變。色彩並不只是一種妝點,而是人人手邊最簡便的工具,用來提升正面情緒、改善生活,而且只需要一下子便能完成。色彩能讓人覺得與自己、身邊的人有所連結。當我們與他人產生連結,便較能感到愉快,便能過著更開心滿足的生活。當你喜歡色彩,色彩也會同樣回饋你。」──作者 凱倫・海勒   【第一本為個人打造的色彩使用指南】   ◎超準確色彩人格測驗       ◎配色不踩雷色彩屬性表格大全       ◎超有趣色彩冷知識   ◎歷史、文化及語言學的色彩理論   ◎情感行銷及產品定位     ◎美好典藏精裝本   【你有以下配色煩惱嗎

?此書就是你必備的色彩字典!】   ◎身處設計、流行產業,卻是配色苦手   ◎不確定自己的設計風格,對於顏色選擇不知所措   ◎萬年只穿白上衣、黑褲等安全牌,深怕用錯顏色   ◎東西買回家才發現根本和自己、家中風格都不搭   ◎想為生活創造更多色彩,卻不知起點為何   ◎想跟隨流行趨勢,卻找不到適合色調來建立自我風格   //                     ╲╲   色彩不只是妝點日常,   而是改善生活最必要的美麗工具!   ╲╲                      //   ◆色彩的文化奧祕   色彩影響我們的感覺、思想和行為,此書從科學、歷史、語言學、心理學等各面向探

索色彩的祕密,例如:我們為何喜歡或討厭特定的色彩、粉紅色和藍色為何會成為女孩和男孩的代表色,而藍莓根本是紫色的。   ◆色彩設計翻轉人生   有趣的「色彩人格測驗」讓你找到專屬的色彩組合,瞭解自己及他人潛意識下的私密面向,也透過合適的色彩搭配增強信心、舒緩身心;提供各生活場域運用色彩的實用技巧,讓你盡情翻轉、設計自己的人生。   ◆色彩創造美好生活   色彩可應用至生活各種層面,從居家設計、辦公室布置、衣著穿搭出發,改善生活中的色調也同時修補你的情緒,日子只會變得更有動力、身心更健康,創造多采多姿的幸福人生,各種地點、時間都能派上用場。  

台灣花蓮縣屋塵中的農藥殘留及其與農業鄰近地區的關係

為了解決室內灰塵來源的問題,作者Sailent Rizk Sari Simaremare 這樣論述:

許多相關的研究證實農藥會以家戶灰塵的型態殘留,然而在台灣卻缺少相關性的暴露研究。相對於台灣其他縣市,花蓮縣農業土地面積的比例最高,因此本研究期望藉由評估五大已知會造成非對象植物與蜂群負面效應以及人類淺在負面健康效應的農藥族群進行研究,其中包含:胺基甲酸酯Carbamate (carbofuran), 有機磷Organophosphate (chlorpyrifos), 苯基吡唑Phenylpyrazole (fipronil), 類除蟲菊Pyrethroids (cypermethrin, prallethrin and tetramethrin), 以及尼古丁菸鹼類Neonicotinoi

ds (acetamiprid, clothianidin, imidacloprid and thiamethoxam)。本研究有三大目標,包含:(1)以氣相層析串聯質譜儀(GC-MS)偵測胺基甲酸酯、有機磷、苯基吡唑以及類除蟲菊類農藥於花蓮縣住宅區家戶灰塵中的殘留量。(2) 以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LC-ESI-MS)偵測尼古丁菸鹼類於花蓮縣住宅區家戶灰塵中的殘留量。(3)藉由本研究採樣分析之資料以地理資訊分析系統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評估花蓮縣住宅區農藥暴露情形。 本研究以隨機選取的方式,針對花蓮縣七個主要鄉鎮區域(鳳林鎮、玉里鎮、新城

鄉、壽豐鄉、光復鄉、瑞穗鄉以及富里鄉)47個家戶研究參與者,同步進行室內外灰塵的採樣與問卷調查。灰塵樣本以GC-MS或LC-ESI-MS分析,地理資訊系統圖層資料來源為台灣土地利用分類資料庫。本研究使用統計軟體為 SPSS V:23以及Microsoft Office 2017 Excel。家戶室內灰塵樣品中,類除蟲菊與尼古丁菸鹼類的殺蟲劑為最主要被偵測的殺蟲劑類型,其中tetramethrin (偵測率78.7%,平均濃度為83.07 ng/g,)、cypermethrin (偵測率72.3%,平均濃度為60.25 ng/g),acetamiprid (偵測率71.1%,平均濃度為35.46

ng/g)。戶外灰塵樣品中,尼古丁菸鹼類的殺蟲劑為最主要被偵測的殺蟲劑類型,其中acetamiprid (偵測率83.3%,平均濃度為33.96 ng/g) 、imidacloprid(偵測率50.0%,平均濃度為21.95 ng/g),fipronil(偵測率48.9%,平均濃度為25.01 ng/g)。依據問卷調查結果,芬普尼(fipronil)與寵物施用體外寄生蟲(跳蚤)防治藥有顯著相關性、賽滅寧(cypermethrin)則是與室內殺蟲使用有顯著相關性,益達胺(imidacloprid)則是和研究試驗參與者家中是否使用除濕機有顯著分布的差異。此外,“參與者工作是否與農藥暴露相關"以單

變量線性迴歸分析,發現與四種農藥(carbofuran, fipronil, cypermethrin, and tetrameth)在室內灰塵樣品的殘留有顯著相關性(p < 0.05);益達胺(imidacloprid)則是呈現不同的分布情形。以多元線性迴歸的統計方法針對進行分析發現只有賽滅寧(cypermethrin)和芬普尼(fipronil)與“參與者工作是否與農藥暴露相關"有顯著關係(p < 0.05)。加保扶(carbofuran)在家戶室內灰塵的分析中與陶斯松(chlorpyrifos)以及類除蟲菊殺蟲劑(pyrethroid)有相關性,其中加保扶在室內灰塵的樣品分析中與部分殺蟲

劑有弱相關性(賽滅寧: r=0.415、可尼丁(clothianidin): r=0.325與芬普尼: r=0.299)。本研究亦發現四偵測農藥族群(CAR, OP, PP, and PYR)與家戶外灰塵有相關性。部分殺蟲劑在室內與室外的灰塵分析殘留結果中發現相關性,強相關性部分包含陶斯松、芬普林與賽滅寧,r分別是0.78、0.801與0.707)。中至弱相關性部分則包含加保扶與治滅寧(tetramethrin),r分別是0.410與0.613。尼古丁菸鹼類在室內與室外灰塵的殘留分析中則無發現任何相關性。在地理資料圖層分析部分,加保扶在未分類農業使用區圖層的部分與各不同範圍的緩衝圈距離皆有相關

性(50M、150M以及250M);若縮減範圍只針對稻作區圖層同樣與所有緩衝區有相關性。室內灰塵樣品中的治滅寧濃度則與稻作圖層150公尺內的緩衝圈有相關性(0.338),然而室外部分則與150公尺(0.420)與250公尺(0.422)的稻作圖層緩衝區有相關性。室外灰塵亞滅培(acetamiprid)濃度與稻作圖層50公尺內的緩衝圈有相關性,室外灰塵益達安濃度與稻作圖層50與150公尺的緩衝圈則是呈現負相關。此外,陶斯松與廢棄耕地圖層部分的分析則發現,室內灰塵殘留與50~150公尺範圍內的緩衝圈有相關性。家戶灰塵農藥殘留與附近農地的相關性,推測與鄰近農地使用之農藥漂移有關;益達胺產生之負相關,

可能受到家戶環境用藥中益達胺的影響所致。 綜合上述,藉由了解不同的暴露條件與農業土地使用距離可以協助農藥暴露上的評估,降低人類暴露風險。

都哈新觀念:培養最強DNA

為了解決室內灰塵來源的問題,作者鄭忠政,劉百峯,鄭偉吉,邱淑芳,蘇俊源,蘇河仰,倪今峰,李俊儀 這樣論述: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寶寶一生健康,改變人類未來!     「都哈」理論強調從受孕到新生兒2歲之間的1000天,是身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做好這段黃金期的營養照護,就能讓孩子長得好、智商高,且能減少成年後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可以說,女性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     「都哈」理論近年得到愈來愈多的醫學佐證,證明生命的前1000天是多麼重要,它幾乎可以決定我們一生的健康。這在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具有關鍵且正面的意義;更宏觀地說,「都哈」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聰明的媽咪,只要觀念轉換,你就能決定寶寶

一生的健康,趕快跟上世界潮流,加入「都哈」的行列吧!今天,你「都哈」了嗎?     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一生的健康!     你給我1000天,我給你一輩子!全球生育新觀念「都哈理論」,講的是從受孕到新生兒出生懷孕期的270天+嬰兒出生後第1年的365天+出生後第2年的365天,合計1000天,也就是人類「生命初始的1000天」,這段時間是人體組織、器官、系統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影響著新生兒對宮內環境的記憶和出生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     科學家提出這個概念,是希望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建立生命全程慢性疾病風險控管模型,從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懷孕早期營養保健、孕期疾病篩查和積

極治療、以飲食干預預防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早產等的防治,改善生命最初的狀態,並通過把握2歲之內嬰幼兒成長黃金期的餵養及照護,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通過「早期干預」來預防成人疾病的發生   A.孕前檢測及風險評估   •懷孕早期營養保健   •孕期疾病篩查和治療   B.飲食干預/產前預防   •降低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早產等生產併發症的發生(改善生命最初狀態)   •產後加強:0〜2歲嬰幼兒成長的餵養及照顧(降低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改變人類的未來   在這高齡社會已然來臨的現代,對預防成人疾病、提高餘命生活品質,「都哈理論」具有關鍵性的正面意義;更宏觀地說

,這個理論將改變人類的未來。     都哈理論的主要論述包括:   1.生命的前1000天,決定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2.環境和營養會改變基因表現,影響你一輩子的疾病和健康!     第一責任守護人(孕媽咪)的責任   所以,受孕期及(0〜2歲)兒童期,也就是生命前1000天的營養照護非常重要!在這關鍵的1000天,孕婦成為新生兒生命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守護寶寶一生的健康要從孕婦做起,你必須有完整的孕前準備,並在這段黃金照養期提供自己及寶寶適當且足夠的營養,才能夠為寶寶奠定健康成長及良好學習的體質基礎,而這也正是先進國家以優生優養來提升國民素質的根本策略。     孕婦在孕期若有營養不均衡

或營養不良的情形,對於胎兒未來的成長與發育具有長遠且不利的影響。因為,當子宮內的胎兒無法獲得足夠且適當的營養,不只會直接影響寶寶出生後的健康情況,且非常有可能造成寶寶未來智力及身體上的缺陷;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若發生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結果會特別嚴重,除了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生長及認知發展遲緩,影響智力潛能發揮外,同時也可能增加成年後肥胖的風險,而肥胖已被證實與許多慢性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息息相關。因此,藉由適當且充分的營養提供,在這關鍵的1000天給寶寶最適宜的成長發育條件,就是幫助寶寶擁有更健康茁壯的未來。     孕期營養與免疫力   被稱為「西醫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曾說過:「食品就是

醫藥(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thy food.)」,他相信經由食物來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是最好的方法,缺乏足夠的營養素或營養不均衡,都會影響人體維生系統的發展及分化,長期的營養不良及感染也會進一步弱化人體的免疫反應。     營養及基因表現的關聯   母親在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都哈理論」指出,胎兒的營養狀況會對未來的生長、發育及代謝產生影響,許多動物研究結果也支持該假說的論點,也就是母親妊娠期的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都可能對寶寶未來的健康狀態產生負面影響。     英國研究團隊在一項對於生活在非洲的農村婦女的

研究發現,孕婦的飲食習慣會因當地季節氣候(雨季或旱季)而改變,研究結果證實,飲食習慣不同及孕婦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寶寶DNA的變化有關,且孕期中母親的飲食確實會影響胎兒的基因表現,對寶寶可能產生長遠的影響。     孕婦飲食內容如果不均衡,或攝取的營養素種類較少,免疫力就會降低,使得流產的風險提高,胎兒發育不正常的機率也會提高;所以,孕媽咪在孕期的營養補充很重要,吃對了,就能提升孕媽咪的免疫力,只有免疫達到平衡,才能維持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強化寶寶一生的免疫力!     營養門診――孕婦最迫切需要補充的營養素   懷孕0〜3個月   1.葉酸:懷孕期間多吃綠葉蔬菜,能幫助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與

活化。孕婦在懷孕期間若缺乏葉酸,可能引起自發性流產及胎兒神經管缺陷。以1993〜2002年國內通報神經管缺陷之出生人口統計發現,十年間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發生率為0.4‰〜1‰,平均發生率約為0.7 ‰ ,也就是說,大約每1萬個新生兒有7個出現神經管缺陷的情況。   依據美國實證研究顯示,孕期攝取足夠的葉酸,可減少50%〜70%胎兒的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情況發生;孕婦飲食中葉酸攝取不足,孕婦也容易發生疲倦、情緒低落、暈眩、貧血等症狀。   從懷孕初期開始,孕婦每天應增加攝取200微克(約0.2毫克)的葉酸,可多吃全穀類食品、綠葉蔬菜、動物肝臟、瘦肉、黃豆製品等。   2.DHA:它是一種多元不

飽和脂肪酸,孕婦每天攝取的DHA如果低於150毫克,即每天吃不到15公克的魚類,就會有較高的風險生下早產兒。而孕婦攝取足夠的 DHA除可降低早產的風險,對孩子長期的發展也很有好處,研究發現,如果懷孕婦女每週吃足夠的海鮮,那麼生下來的孩子的語言能力、手眼協調分數都會比較高。   但不是任何海鮮都適合孕婦,因為海洋污染的關係,魚類不免受到各式化學物質的影響,其中對胎兒腦部傷害最大的物質之一就是「甲基汞」,它會傷害發展中的腦部,所以要盡量避免吃甲基汞濃度高的海產,如鯊魚、旗魚及鯖魚等,如果懷孕婦女不吃海鮮,那麼可考慮吃含DHA的營養補充品,WHO建議每天至少補充200毫克。     懷孕4〜6個月

  隨著寶寶成長及母體變化,孕婦的體重在懷孕中期會明顯上升。為避免孕婦過度補充營養,使得體重過重導致孕期風險增加,從懷孕4個月起,建議體重每周增加0.5公斤,整個孕期約增加10〜14公斤,以所需熱量來說,每天需要比懷孕前多吃300大卡。     為了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建議孕婦可以這樣吃:   1.多吃全榖雜糧類、蔬菜及水果,這樣可均衡得到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2.一天喝1.5杯牛奶,或喝原味、無糖優酪乳;多吃高鈣豆製品,如傳統豆腐、五香豆乾等可獲取身體所需的鈣質。     這時期是寶寶的骨骼發育期,如果孕婦飲食中缺乏鈣質,便會由母體的骨骼、牙齒中游離出鈣質,供給寶寶成長所需,所以

坊間流傳「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就是這個道理。另外,懷孕期間因血液量增加,易使孕婦血壓上升,而鈣質與血壓的恆定有關,因此孕期要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小魚乾等,以維持媽媽的健康及寶寶成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懷孕7〜10個月   鐵質是製造母體及胎兒血紅素所需,這時期加強鐵質攝取是一定要的,因此建議所有懷孕及哺乳期的女性需要補充鐵質!在懷孕階段,母體會因生理變化而增加血液體積,分娩時也會因大量失血而使鐵質的耗損增加;在寶寶部分,因為在懷孕後期胎兒要預先儲存出生後至4個月大前體內所需的鐵質,所以孕媽咪這時期補充鐵質真的很重要。     一般人每日膳食中每1000大卡熱量約僅含6毫克鐵,而

孕產期每天需要的鐵含量為45毫克,所以要由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鐵質,需要費心攝取含鐵量高的食物。如果孕婦由飲食中攝取的鐵質嚴重不足,可在醫師的指示下適當補充鐵劑。懷孕初期補充鐵劑可能會出現噁心反應,加重害喜的不適感,因此除非孕婦貧血,否則一般建議懷孕7個月以後及哺乳期才使用鐵劑。     嬰兒期:養出健康寶寶,我該怎麼做?   人類大腦的重量和結構70%是在胎兒期和嬰兒期發育完成。在出生後12個月,腦部發育比起出生時增長175%。     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營養素   1.脂肪酸:ω-3脂肪酸EPA和DHA是嬰幼兒腦細胞成長、神經髓鞘發展的關鍵營養成分。   2.蛋白質:讓大腦從事複雜智力

活動的基本物質。   3.維生素A:可促進腦部發育,維持免疫力及促進視覺發展。   4.鈣:可使大腦持續工作,協助骨骼肌正常收縮。   5.醣類:大腦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具有刺激大腦活動能力的作用。   6.維生素B群:可預防精神障礙,維持營養素順利吸收及代謝。   7.維生素E:具有保護細胞膜的作用,避免自由基攻擊細胞,減少氧化壓力帶來的傷害。   8.維生素C:充足的維生素C可使腦功能敏銳。      寶寶最好的食物--母乳   母乳是嬰兒最佳營養來源,它為寶寶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全面的營養供給。母乳的優點包括安全、低致敏,還含有益生菌等保護因子,能幫助寶寶腸道黏膜發育成熟,且母乳含有微量來自

母親飲食中的食物抗原,可幫助以溫和的方式訓練寶寶的免疫系統。     母乳的營養成分   1.蛋白質成分以乳清蛋白為主,寶寶容易消化,也比較不會過敏。   2.豐富的維生素E是寶寶腦神經、視網膜發育必需的物質。   3.母乳中的鐵,寶寶很容易吸收,長大後比較不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4.鈉與鈣含量較低,不易造成寶寶腎臟負擔。   5.含有許多免疫球蛋白及一些特殊白血球,可避免寶寶遭到細菌病毒侵害。   6.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及生長激素,對新生兒腦部、中樞神經系統及視力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還能幫助新生兒腸道及呼吸道的成熟與發育。     哺餵母乳對寶寶的好處:   1.減少中耳炎發生的機率。   

2.減少罹患I型及II型糖尿病的機率。   3.降低腸胃道感染及其帶來的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   4.降低呼吸道感染及罹患流行性感冒的機率。   5.減少尿道感染的發生率。   6.降低過敏性疾病,如濕疹、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的罹患率。   7.減少早產兒罹患壞死性腸炎的機率。   8.減少某些兒童期癌症的罹患機率,如淋巴癌、白血病等。   9.新生兒長大後血壓及血膽固醇含量較低。   10.減少寶寶猝死的機率。     給寶寶添加副食品   當寶寶逐漸長大,給他添加副食品一方面能提供奶類不足的營養,另一方面也能訓練寶寶咀嚼和吞嚥的能力,為日後攝取更多的營養作準備。     何時開始添加副食品

?   理想添加副食品的時機是寶寶出生後4〜6個月,並且持續出現以下情況時可考慮開始添加:   1.媽媽奶水量明顯降低,無法提供寶寶足夠的營養。   2.寶寶出現厭奶,但沒有生病或其他原因。   3.寶寶有主動要求其他食物的表現,例如看大人吃其他食物時很有興趣,伸手來抓、抓了放進嘴巴。   4.寶寶的頭可以自主抬起來穩住,可將食物從湯匙移動到自己的嘴巴,或是有吞嚥取代吐出的動作。     營養好、人健康,就不易過敏   根據統計,近年來國內學童過敏的人數呈倍數成長,要減緩兒童過敏,食物是一個可以很好自我控制的過敏原,因此原本就有過敏家族史的媽咪,最好從懷孕時就避免接觸過敏原,孕媽咪在孕期營養好

、人健康,寶寶長大後就比較不會過敏。     另外,0〜2歲的寶寶攝取能抗過敏的食物,並加強環境減敏,都可幫助過敏體質不敢來。這也就是「都哈」理論強調的,「營養好、人健康,就不易過敏」。     醫學界近年已經證實過敏基本上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反應,如果父母親一人有過敏基因,小孩有1/3的機率會過敏;如果父母兩人都有過敏基因,小孩過敏的機率更高達2/3。     預防寶寶過敏從胎兒期開始   要預防寶寶有過敏體質,以下為孕期的應注意事項:   1.若寶寶的一等親(如父、母或兄弟姊妹等)已有過敏症狀,建議孕婦於懷孕第4個月開始,要避免食用已證實會令其他家族成員過敏的食物。  

 2.避免暴露於塵蟎、貓狗等有毛寵物、灰塵、空氣汙染物等過敏原環境中,可使用除濕機、防蟎套及定期消毒洗衣機等方式來協助減少生活周遭的過敏原。   3.避免在產前及產後吸菸或吸二手菸,對於他人在室內吸菸後遺留的三手菸也應迴避。   4.避免飲酒,酒精會加劇過敏現象,引發母體不適。   5.食用益生菌及乳酸菌。研究顯示,產前4個月服用乳酸菌,可同時降低母親的過敏機率(由50%降到23%)及嬰兒罹患濕疹的機率(由30%降到13%)。   6.補充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的深色蔬菜、水果及全穀類。   7.補充富含DHA、Omega-3的魚油及食用小型的深海魚類,可降低體內發炎物質的產生,有助改善及預

防過敏及氣喘病。   8.避免外食,但即使在家自行烹煮食物也要避免過度調味,還要少吃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   9.飲食要均衡,確保胎兒能健康正常發育。      孕婦的飲食會經由胎盤傳遞給胎兒,有過敏體質者,應避免攝取會引發過敏的食品,如花生、松子等核果類,蝦、蟹等海鮮類,這兩類食物最常引發過敏。沒有過敏體質的孕婦,懷孕時飲食禁忌較少,但也必須避免過多食用這些食物。     另外,孕婦如果能於懷孕期間多食用低過敏奶粉、益生菌與魚油,可進一步降低新生寶寶一出生就產生過敏體質的機率;居家環境過敏原與空氣污染物濃度也會促發寶寶過敏的機率,若家裡養貓,那麼嬰兒體內產生貓過敏抗體的機會也會相對增加;

另外,胚胎時期或嬰兒時期暴露於充滿塵蟎的環境中,寶寶出生後體質也會有致敏化傾向。   本書特色     超專業──本書作者為榜生婦幼聯盟總院長,長期耕耘產科醫療專業,更時時跟進全球最新母嬰營養照護資訊,近期以導入都哈觀念又帶領國內產科醫療向前邁進一步。     超實用──本書內容涵蓋懷孕期到寶寶2歲之間母嬰醫療照護的全面資訊,如孕期營養如何改變胎兒基因、孕媽咪的營養門診、營養好過敏體質不會來、2歲的營養決定終生身高、妊娠糖尿病飲食計畫等,幫助孕媽咪培養寶寶最強DNA。     易理解──本書採圖文搭配,簡明的文字加上清晰活潑的插圖,讓專業的醫學說明變得淺顯易懂,孕媽咪一看就懂,一試就上手。

吊扇負離子產生探討

為了解決室內灰塵來源的問題,作者羅堃瑋 這樣論述:

由於近幾年受pm2.5的影響,加上現今過度發展的重工業,使的空氣中充滿了許多類似灰塵的懸浮微粒,這些懸浮微粒充斥在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裡。由於pm2.5無法被呼吸道中的纖毛和黏液過濾,一但吸入便可直達並積累在肺部[1,2]。加上現代人幾乎都是在密閉式的環境下生活或工作,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大量依賴現代化設備,其中辦公室影印機逸散之汙染物是造成室内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在無法移除污染源的情形下,如何改善室內空氣環境是目前追切需要解決的問題[3]。目前有效的一種方式就是透過負離子與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做結合,減少被人體吸入的機會,進而達到保護作用,本實驗就是把吊扇與負離子做結合以達到一班家庭在使用時

也能感受到負離子帶來的好處。當負離子達到每立方公分1000個以上時,就會對人體有益處,而根據研究顯示,負離子不僅可以改善空氣品質,還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