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樹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後悔樹葬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卡爾.皮勒摩寫的 如果人生有地圖:走過1000位人生專家的生命軌跡,帶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和彼得‧渥雷本的 歡迎光臨森林祕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萬古神帝- 飛天魚作品也說明:第230章後悔231.第231章大功告成232.第232章神靈顯聖233.第233章連破兩境234.第 ... 第686章葬月691.第687章劍二筆記692.第688章劍聖的戰書693.第689章魔教妖邪694.第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業周刊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黃有志、鄧文龍所指導 張瀞云的 應用繪本教學發展國小中年級學生 「綠色殯葬」概念之研究 (2018),提出後悔樹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綠色殯葬、生命教育、環境教育、繪本教學。

最後網站環保自然葬園區「詠生樹」. 後悔樹葬g1j則補充:環保自然葬園區「詠生樹」. 後悔樹葬g1j. 植葬與樹葬有何不同?怎麼申請?. 植葬. 樹葬與植存為近年喪葬趨勢,越來越多人選擇這樣的環保葬法,就讓冬瓜行旅5分鐘帶大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後悔樹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如果人生有地圖:走過1000位人生專家的生命軌跡,帶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為了解決後悔樹葬的問題,作者卡爾.皮勒摩 這樣論述:

一本承載超過三千萬個日子、 用歲月刻下的「生命體悟地圖」, 如何指引我們迷茫的人生,前往更美好的方向?   ★心靈成長經典長銷書‧激勵全球無數讀者★   ★授權德國、日本、韓國、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多國版權★   ★美國Amazon讀者評價近5顆星★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滿意人生展現出來的樣子?」   一個疑問,讓國際知名老年學權威卡爾.皮勒摩 博士,   花費長達五年時間,走進一千多位「人生專家」的生命,   淬鍊出美好人生的真實解答。   「我的人生已因這本書而改變!而你也即將改變你的一生。」──卡爾.皮勒摩 博士   //真的會有一種忠告,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   讓我們不再不

安、活得美好充實?//   人屆中年的皮勒摩博士,察覺自己──   雖一腳穩穩地踩在許多人欣羨的生活中;   一方面卻又感受到自己開始不聽話的身體以及至親的逝去……   對於人生,他反而開始疑惑:   「為什麼,我們總是擔心、不滿意自己人生展現出來的樣子?」   直到一位受盡病魔折騰、年近九十歲長者的一句話,   讓他發現──人生複雜問題的解答,   就藏在這些歷經現實生活的「人生專家」生命裡。   //這一生,我們對快樂為何如此渴求?//   人們在追尋快樂時,往往會想到「高檔」的東西:   買房子、找伴侶、換新工作、賺更多錢……   但「唯有怎樣才會快樂」的誘惑,是個陷阱!   使我

們執著於未來,活得忙亂不堪。   其實──快樂無須完美條件,而是一種選擇。   //推動你工作的──是「使命」還是「存摺」?//   生命如此短促,我們卻已耽誤太多時間在討厭的工作上。   沒有任何金錢,可以彌補我們被厭惡的工作所剝奪的時間。   真正的悲劇不是做了不對的工作,   而是留在原地不動、抱怨著每一天。   //生命最大的驚喜──晚年!假設你需要你的身體一百年//   關於老化的終極課題就是:「不要抗拒它。」   你會習慣的。如果你不能跑這麼快了,那就放慢點,但還是要跑。   盡你所能地,接受或許會遇到限制的事實,   只要把它想成──「嗯,至少我可以做到這麼多。」   

//無法回轉的人生,你敢直視每個人的眼睛嗎?//   「在所有可用脣舌或筆墨表達的悲傷話語中,   最悲傷的莫過於:『但願能重來!』」──約翰.葛林雷夫.惠提爾(John Greenleaf Whittier)   所以,如果你有什麼事想要做、有什麼話想跟某人說,   趁還來得及的時候,現在就去做!   把花送給活著的人,因為──在他們逝去後,還有什麼送花的理由呢。   ◈婚姻已經夠艱難,為什麼還把它當「自動販賣機」?   ◈如何和孩子共享一輩子?先丟掉「完美」。   ◈不要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向他們學「活著」。   這是一本沒有理論、沒有學者,   只有超過1000名「人生專家」的真實

故事!   長達五年採訪計畫,淬鍊出面對人生,你無法閃避的問題──   婚姻‧事業‧教養‧老後‧無悔人生‧快樂所需的生命智慧! || 幸福推薦 ||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朱為民∣老年醫學及安寧緩和醫師、TEDxTaipei講者   律師娘 林靜如│暢銷作家   曾端真│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師   游舒帆│知名管理專家 || 各界好評 ||   不知不覺,我已走到一個很多事情還來得及、很多事情已經來不及的年紀。   如果我們可以從走過人生六十餘載的老年人身上,學到、得到、警惕到,   或許可以少了許多踏錯步的時間,拿來做對自己生命更有意義的事。──律師娘 林靜如   這本

書談的是人們每天需要面對的現實人生議題。   彷彿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人生搬上舞台中央,   書中的人生專家們對著這些平凡的劇碼,   敘說他們從酸甜苦辣的平凡生活中所淬鍊出的智慧。   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雖然平凡,但是我可以追求無悔與快樂。──曾端真   書中提到了許多人生可以「準備」的層面,像是婚姻、事業、教養。   如果這些事情也都用心做準備,那離快樂就更近了一些。   而其中一種準備的方式,就是把這本書打開,   從一千多位人生專家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地圖。──朱為民   這本書藉由訪談一千多位長者的人生經驗彙整而成,   對人生的每個重要課題都有非常深入的剖析與解讀,   值得

所有人每隔幾年重新拿出來閱讀,好好檢視自己當下的人生狀態!──游舒帆   作者簡介 卡爾.皮勒摩 博士(Karl Pillemer, Ph.D.)   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人類發展學教授,同時是康乃爾老化轉譯研究中心(CITRA)創辦人。   國際知名老年學權威,其研究檢視了人們的一生是如何發展及改變。著有五本書,發表過百餘篇科學論文,在全球各地以優質老化、家庭關係和長者照護為題發表演說。   書中的「傳承計畫」(the Legacy Project)花了五年時間,有近1200名、65歲以上的長者參與。關於傳承計畫:legacyproject.hu

man.cornell.edu。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外文系畢,曾任職棒球團翻譯、主編雙語刊物,現為專職譯者。   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如何獨處》《在一起孤獨》《抉擇:希拉蕊回憶錄》(合譯)等。   │推薦序│讓今天的結束帶走遺憾,迎向全新的明天/律師娘 林靜如 │推薦序│讓我在平凡中走向幸福的燈塔/曾端真 │推薦序│你如何「準備」自己的幸福地圖?/朱為民 │推薦序│一本值得時時翻閱的「人生地圖」/游舒帆 Chapter 1 │幸福指引│ 尋找「人生專家」!你的生命路徑圖即將改變 走過生命、獨一無二的「人生專家」 這一生,我們學到哪

些重要的課題? 我已改變我的人生!那你呢? Chapter 2 │婚姻地圖│ 一輩子的挑戰。你把婚姻當「自動販賣機」嗎? 軌跡一‧找到防止爭吵的「預防接種」 軌跡二‧跟你的伴侶做好友 軌跡三‧別把婚姻當「自動販賣機」 軌跡四‧如何和伴侶「共用一個腦袋」? 軌跡五‧除了另一半,更要對婚姻許諾 練習‧一天的結束就是敵對的結束 Chapter 3 │事業地圖│ 推動你工作的是「使命」還是「存摺」? 軌跡一‧用「內在獎勵」決定你的工作 軌跡二‧設下「離職日期」 軌跡三‧利用爛工作、向廢物同事學習 軌跡四‧鏡子與窗戶!焦點放在別人身上 軌跡五‧在現在的工作中,找「自主」 練習‧每天上班前,你的心

情是? Chapter 4     │教養地圖│ 抗拒「完美」教養誘惑,和孩子走一段最幸福的時光 軌跡一‧「共享時間」是關鍵 軌跡二‧偏心很正常,但務必「深埋」 軌跡三‧無用的教養──體罰 軌跡四‧不計代價,避免裂痕 軌跡五‧如何和孩子共度一輩子的關係? 練習‧拋棄完美的標準 Chapter 5     │從容老後地圖│ 迎向生命最大驚喜之旅。不要浪費時間害怕老化、死亡 軌跡一‧生命最大的驚喜──晚年 軌跡二‧假設你需要你的身體一百年 軌跡三‧把死亡當成「未知旅程」 軌跡四‧不要「獨享孤寂」、走進社會 軌跡五‧事先計畫你及父母的老年生活 練習‧放棄抵抗老化 Chapter 6    

│無悔地圖│ 無法回轉的人生,你敢直視每個人的眼睛嗎? 軌跡一‧誠實,讓你獲得自己和他人 軌跡二‧幫敲門的「機會」打開門 軌跡三‧拿起包包,展開你的旅行 軌跡四‧人類最重要的決定──選伴侶 軌跡五‧「把花送給生者」,有話現在就說 練習‧學會寬恕自己 Chapter 7     │快樂地圖│ 不要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向他們學「活著」 軌跡一‧不拖延!明天也將變昨天 軌跡二‧快樂是選擇,不是狀態 軌跡三‧不要讓擔憂浪費生命 軌跡四‧想「小一點」,抓緊當下樂趣 軌跡五‧找出你的信仰、歸屬感 練習‧黃金律──先伸出你的手 Chapter 8     │生命體悟│ 智慧就在你認識的人身上,開口

問吧! 可以詢問專家們的十個問題   推薦序1 讓今天的結束帶走遺憾,迎向全新的明天   不知不覺,我已走到了人生的中途站(四十歲),一個很多事情還來得及、很多事情已經來不及的年紀;說老不老,說年輕不年輕。   在寫這篇推薦序時,我的第二個孩子四個月大,家中的長輩則年邁身體微恙。我低頭看著懷中的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喜悅;抬頭卻看到雙親鬢髮如銀,悼念著人生中的每一個遺憾。於是,在我的不惑之年意外地迎接了女兒誕生後,我反而開始疑惑了起來:人生如果非得有遺憾,我們如何在遺憾裡,仍然可以感受幸福。   在《如果人生有地圖》一書中,有一千二百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幸福傳承。我們都希望在閉上

眼睛離開人世的那一刻,是感受到幸福的,但要怎麼做到呢?我認為,選擇是最重要的!我們的每一個決定,影響到我們人生的每一個步伐,相對地,也造就了我們的每一個境遇。   這幾年,老人學正盛行,過去經濟起飛,享受著物質富裕生活的一代,正踏上人生的暮途,他們正從風起雲湧的金色年代漸漸退出,開始跟人世告別。生跟死,我們都無法控制,但至少,我們還能抓住過程的決定權。   觀察身邊的人,你一定多多少少(其實可能是相對多)可以感受到,有些人明明旁人認為他很幸福,他卻覺得自己過得一點也不快樂,但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都可以為自己做決定不是嗎?   於是,作者做了一個長達五年採訪計畫,找出人生當中每個你無法閃避

的問題,並企圖從一千位長者的身上,找出婚姻、事業、教養、老齡的無悔人生所需的智慧!生、老、病、死既已無法避免,我們起碼得讓自己每個當下,都能悠遊自得,感受快樂。   在婚姻裡,如果你冀望對方做了什麼來為你帶來幸福欣喜,那麼你就很難快樂。   你的工作,如果只是為了獲得報酬,再拿來換取其他你想要的東西,那麼你就很難快樂。   關於老化,如果你只看到自己失去什麼,而不想想至少你還能做什麼,那麼你就很難快樂。   死亡之前,如果你有能做、想做卻沒去做的事情,那麼你就很難快樂。但相對而言,如果把做不到的事,拿來折磨自己,那離快樂就更遠了。   說來似乎簡單,但物質豐裕的現代社會,罹患躁鬱症的

人變多了,離婚的人變多了,生怪病的人更是有增無減。可見,這些人生課題,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找到答案,甚至是找到答案了,卻忘了實行。如果我們可以從走過人生六十餘載的老年人身上,學到、得到、警惕到,或許可以少了許多踏錯步的時間,拿來做對自己生命更有意義的事。   我特別喜歡書中對婚姻的一項忠言:「一天的結束就是敵對的結束。」我想更進一步說,一天的結束,就是遺憾的結束,每個明天,都是你丟掉包袱,把握美好的全新機會。 文/律師娘 林靜如│暢銷作家 推薦序2 讓我在平凡中走向幸福的燈塔   坊間關於人生智慧,以及如何經營成功人生的勵志書籍,前仆後繼地出版,表示人們對於勵志的飢渴,需要時常激勵一下心

靈。有趣的是,如何致富成功的書,和如何滿足心靈飢渴、激勵人生的書籍常常並排陳列。似乎,金錢與物質並無法滿足心靈和人生。   我從小學時期,便被勵志文章和名言所吸引,對於人生如何成功相當好奇。小小的我,深受「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激勵,養成了現在仍然早起的習慣。不過,也有遠在天邊、難以實踐的勵志名言。記得當年讀虎尾女中時,每當坐在禮堂聽訓,我總是望著講台兩側的對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一直想參透這幅對聯,但是這樣的勵志名言實在為難了初中生的我,離現實人生過遠了。   多數勵志書籍或名言,都出自傑出與成功人士。在還沒閱讀本書之前,讀著成功人士的勵志書籍,仍然常常覺

得有很大的距離感。他們的成功故事固然能激發「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情壯志,不過畢竟是人世間金字塔頂端的人,跟一般人的人生軌道是遙遠的。他們的成功之道、成功境界,令人難以望其項背。   但是我也不知道怎樣的勵志書籍才貼近庶民人生之需,才能每天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直到讀了這本《如果人生有地圖》,有一種「這就對了」的興奮,覺得它真是我們這群金字塔底部人們的燈塔,指引出如何經營無悔而快樂的平凡人生。   這本書談的是日常生活智慧,含括人生六大範疇:婚姻、事業、教養、老後、無悔、快樂,這都是人們每天需要面對的現實人生議題。彷彿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人生搬上了舞台中央,書中的人生專家們對著這些平凡的劇碼,敘說他

們從酸甜苦辣的平凡生活中所淬鍊出的智慧。   書中超過千位的人生專家教導我們──平凡的人生也能過得精采和幸福,庶民人生同樣能充滿智慧和快樂。就如談婚姻,婚姻已經夠困難了,需要有不在婚姻中添加難題的智慧,這是多麼平實的智慧呀。   作者卡爾.皮勒摩博士,是美國康乃爾大學傑出的人類發展學權威。他用嚴謹的社會科學研究法,花了五年的時間、訪問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用質性分析法詮釋與描述受訪者的人生智慧。皮勒摩博士說,他自己是一個正在變老的人,試圖在其人生中應用書中智慧的平凡人。   這本書點亮了每個平凡人的生命價值。平凡人的故事被搬上舞台,平凡人的生活智慧被珍視,平凡人的幸福人生被照亮,這對於芸芸

眾生是莫大的鼓舞。我即是其中受惠者之一,尤其我也正走在變老的途中。這本書教我如何迎接老年,如何安排充實的老年生活,如何無懼於生命的老化和死亡。最珍貴的是,我知道自己雖然平凡,但是我可以追求無悔與快樂。   書中人生專家的智慧,幫助我們經營平凡而幸福的人生。 文/曾端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退休教授、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師 推薦序3 你如何「準備」自己的幸福地圖?   「老去」,由二個字所組成──老和去。   關於「老」,你的想像是什麼?是駝背、輪椅、終日臥床?還是自在、安適、四處旅行?   而關於「去」,你的想像又是什麼?是恐懼、黑暗、充滿憂傷?還是放下、說愛、提前道別?  

 每個人對於老去,都有不一樣的想像,而這本由老年學專家所撰寫的新書《如果人生有地圖》,清楚地告訴了我們一些重要的事情。而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在「從容老後」一章中,提及我們和父母對於變老要「有所準備」。   關於「老」,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老化的過程,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從年齡增長、多重疾病,到行動力衰退,到衰弱,到失能,到死亡,成為一條直行線。只是,如果不幸走上了這條路,有沒有翻轉的可能?其實是有的,只是要「有所準備」。   準備什麼?年輕的時候是否有多運動,積存骨本並鍛鍊肌耐力?年輕的時候是否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酗酒、吃檳榔,避免身體不會被反覆傷害?年輕時,是否採取健康的飲食,

多攝取蛋白質,維持正常體重,不讓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上身?透過準備,慢性疾病、行動力衰退、失能是可以預防的。   關於「去」,書中一個又一個親身經驗的故事教導我們,對於衰老、死亡有沒有準備,結局可能大不相同。比方說,有沒有事先想好,年紀大了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是希望在家裡、安養機構還是護理之家?   有沒有事先決定,走到生命的盡頭,要不要接受插管、急救?或是有沒有事先告訴家人,有一天得到了失智症末期,希不希望被插上鼻胃管?有沒有想過,自己離世之後,是希望土葬、火葬還是樹葬?   透過準備,會讓看似不可預測的「死亡」這件事,變得比較不那麼緊張,不那麼令人焦慮。   身為一

個老年醫學和安寧緩和醫師,我們常常在不同的場合提倡善終「四道人生」: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只是很多人誤解了,以為這四句話一定要等到最後一刻才說。事實上,就像書中提到的,如果想說這些話,為什麼不能現在就說呢?   你會發現,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也是一種準備,生命的準備、幸福的準備。   《如果人生有地圖》,一書還提到了許多人生可以準備的層面,像是婚姻、事業、教養。如果這些事情也都用心做準備,那離快樂就更近了一些。而其中一種準備的方式,就是把這本書打開,從一千多位人生專家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地圖。 文/朱為民│老年醫學及安寧緩和醫師、TEDxTaipei講者 推薦序4 一本值得時時

翻閱的「人生地圖」   多年前我曾閱讀過這本書,書中觀念帶給我許多啟發,也改變了我的人生。五年後的今日,這本書重新上市,適逢我離開職場創業滿一年,重新翻開本書、細細品味作者從眾多「人生專家」身上學習到的種種體悟,自是別有一番感觸。   約莫三年前我開始思索人生的種種可能,若沒有意外,我們這一代人應該能活到九十歲,於是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往後的五、六十年,我打算怎麼過?」這個問題我探索了兩、三年才找到答案,讓我在二○一五年離開待了九年的公司,並在二○一七年決定創業。若你想知道我的答案是什麼,我可以依照此書的六大主題,跟大家分享。   關於事業,你必須找到那個能讓你全心投入,並發揮專長的事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工作無法讓你燃起熱情,也無法讓你開心,那你必須問問自己:「為何你要繼續讓這份工作,占據你每天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你可以找到諸多理由告訴我為何你情願停留在原地,也不願意冒點風險去尋找可能的答案,但五年、十年過去,回過頭想想,你會懊惱為何當年的自己什麼都不做。   關於婚姻與家庭,二○一五年我為了在職涯上有所突破而決定離職;二○一七年的創業則是為了家庭。當時,我的孩子們約莫一歲多,正處於牙牙學語與調皮的年紀,我希望能多花點時間陪伴她們;同時有感於太太白天要工作,下班後還要獨自照顧兩個孩子,我認為自己有義務要負擔起更多的責任。   孩子或許不會記得這段有我陪伴的時間,但我想珍

惜的是這段錯過就不會再回來的時光,而成為自雇者有最高的機率可以擁有更高的時間自主權。   家庭與工作,兩者孰輕孰重?這個問題很有趣,我想大家自有選擇,而我堅定地認為家庭更加重要,所以我必須圍繞著家庭去發展我的職涯。如果組建家庭是你人生的必經階段,那你必須要思考如何在維繫好家庭的同時把工作做好,必要時,你總得做些取捨。   關於老後,如果我們可以活超過九十年,那有兩件事是非常值得思考的。第一,退休的年紀或許要延後,過去五十五、六十歲退休,現在或許要延後到六十五、七十歲,否則你就要有完善的退休財務計畫,確保積蓄足夠支撐你的退休生活。   第二,退休後的計畫是什麼,長達二、三十年的退休生活,你

想要如何享受這段時光?這兩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你必須要提早想想,有步驟地去實踐自己的退休計畫,時間到的那一刻,你才能從容地面對一切。   而關於無悔與快樂,這一年來我開始講授管理相關課程,並與學員們分享關於擔任主管的原則與價值觀問題。   我告訴大家:「管理其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要你做了決定之後,晚上能睡個好覺就行了。」這個標準看似不高,但只要仔細地思考過去做的每項決定,當懷抱私心時,晚上總是輾轉難眠;但若心存善念,讓原則與價值觀引導你做決定,那你通常會感到心安理得。一個心安理得的人,往往會是無悔與快樂的人。而無悔與快樂,不正是很多人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嗎?   這本書藉由訪談一千多位

長者的人生經驗彙整而成,對人生的每個重要課題都有非常深入的剖析與解讀,值得所有人每隔幾年重新拿出來閱讀,好好檢視自己當下的人生狀態,迎向無悔與快樂的一生。 文/游舒帆│知名管理專家 【摘文1】尋找「人生專家」!你的生命路徑圖即將改變找到適合的伴侶,一輩子守著幸福的婚姻。栽培出傑出優秀的子女,享受彼此的陪伴。找到你喜愛的工作。優雅地、無憂無慮地慢慢變老。別做會後悔的事。懷著圓滿感與成就感走到生命的盡頭……。以上種種聽來像是美滿人生的描述,但我們要去哪裡才能尋得需要的指引,來完成這些人生的目標呢?如果你是因為被書名吸引而拿起這本書,那麼你或許已經問過自己這個問題。而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正是給你一

些具體的、實際的建議,把生命過得無比充實。你會看到,本書和你讀過的指導性書籍不太一樣。這是因為本書的資料來源獨一無二:它已經存在好幾千年,只是幾乎被當代社會所遺忘。人們尋求建議的胃口似乎永不滿足。我們會看電視上的「專家」,希望找到關於人際問題、財務困難和性功能障礙的解決之道;會讀報上的專欄,參加研討會;求助於自我改進的網站;還會買書。每個人似乎都在尋找人生複雜問題的解答。不過,我總覺得欠缺什麼。那些所謂的美滿人生大師有何真憑實據?是誰賦予他們特權來解決人生的難題?還有,既然我們擁有這麼多專業的諮詢顧問,為什麼仍然有那麼多人不快樂?在這場筵席上滿到溢出來的忠告,似乎讓許多望眼欲穿的人們更感飢餓。

哲學家、心理學家和宗教領袖,紛紛指出許多人潛藏的不滿:不滿意人生展現出來的樣子。我們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但似乎總是想要更多。我們覺得時間不夠用,卻浪費更寶貴的時間打電玩、傳簡訊、讀沒天分名人的生平,或賺更多錢來買我們根本不需要的東西。我們似乎老是在擔心──擔心我們的健康、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婚姻、我們的工作。我不禁開始懷疑,哪裡才能找到以生活現實為基礎,經得起時間考驗,真能幫我們把人生過得充實的忠告?六年前,當我五十歲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亟欲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步入五十大關,意味著步入一個全新而饒富趣味的人生階段(至少對我來說)。你仍一腳穩穩地踩在婚姻、工作及養育子女之中,並雄心勃勃地規畫未來。但

你也嗅到即將來臨的事:你的孩子即將長大成人,並高飛遠翔。你或許已經失去一、二位至親;原本健康的身體,可能開始有一點不聽話了。

應用繪本教學發展國小中年級學生 「綠色殯葬」概念之研究

為了解決後悔樹葬的問題,作者張瀞云 這樣論述:

摘 要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的方式,以國小四年級的班級為研究場域,來瞭解將繪本融入課程實施生命教育與環境教育,對學童在「綠色殯葬」的概念發展及其影響。首先要探究此行動方案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實施成效,其次探討教師在行動歷程中的省思與專業成長。經研究結果分析後發現主要結論如下:1. 課程實施前後對照,兒童面對死亡的態度有顯著改善,也能了解「綠色殯葬」意義並樂意行之,因此國小四年級發展「綠色殯葬」概念有其可行性。2.運用繪本教學發展「綠色殯葬」概念獲得學生喜愛,足見繪本是應用生命教育與環境教育的極佳媒介。3.以「綠色殯葬」概念為主軸,對學童在生命教育與環境教育兩方面,皆有良好 學習成效。4.研

究者本身在本研究的歷程中,關於「綠色殯葬」知識的傳輸,以及如何運用 繪本於小學教學及小學課程設計方面的能力皆有所成長。最後文末依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後續教育工作者參考。

歡迎光臨森林祕境

為了解決後悔樹葬的問題,作者彼得‧渥雷本 這樣論述:

「如果你想找一片森林,來場刺激有趣的探索之旅,你的感官就是最完美的工具。那就是你的森林,它等候的,就是要被你發現。」——彼得‧渥雷本蟬聯德國亞馬遜、《明鏡週刊》銷售冠軍享譽全球的德國森林看守人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邀您親身體驗一場不容錯過的發現之旅★張東君│科普作家、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專文推薦★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番紅花│作家、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感動推薦你可曾跟隨山貓的足跡,瞧瞧牠們看過的風景?你可曾漫步森林,聆聽樹木、月光與微風合奏的交響樂?你可曾在烈日下,感受綠葉為了搶奪陽光而上演的生死存亡之戰?德國森林看守

人渥雷本這次要和我們分享他獨到的森林知識與親身感觸,除了哪裡可以搭帳篷和生火烤肉,哪些野莓和樹果可以填飽肚子,什麼時機和地點最適合觀察野生動物……還會告訴我們如何傾聽樹木的聲音,如何與森林中的萬物和平共處。我們毋須牢記書中的內容,只需要起身走入森林,無論你是一個人、帶著孩子或呼朋引伴,都能盡情用我們與生俱來的感官,實際感受樹木和動物的喜怒哀樂,體驗森林裡的歲月更迭與四季變換。----------------------------------------------------------------------------各界讚譽「渥雷本只是一名小小的林務員,卻在森林裡發現了全世界。」─《明

鏡週刊》(Spiegel)「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心之所繫,不論那個祕境是否為森林、是否真實存在。邊看這本書,邊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曾經有過一片森林、是否仍然有塊祕境可以去,然後帶著這本書再次造訪,一定會非常有收穫。」──張東君│科普作家「讀完這本書,會想要接受渥雷本的邀請吧?讓我們好好重新發現森林,有機會也要好好沐浴在森林間清新的空氣,敞開五官感受森林的各種訊息,天啟或禪意會如樹間的陽光般灑落在我們的人生裡頭。」──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即使書中完全沒有表格和圖表,只有一篇篇動人故事,我們還是可以用渥雷本的森林指南在森林裡過得很好。」──《世界報》(Die Welt)「想和德國最

有名的森林看守人一起探索大自然,體驗綠色奇蹟,就要讀這本渥雷本為全家人寫的超讚森林指南。」──《科隆快報》(Express Köln)「渥雷本用這本書讓我們對奇妙的森林興致盎然。」──《多瑙傳訊報》(DonauKurier)「資訊豐富、輕鬆有趣且經常帶點挑釁,渥雷本的最新作品使我們對生態系統的意識變敏銳了,能否維護它將決定我們的未來。」──德國《Rezensöhnchen》文學評論雜誌「讓人興致勃勃地想要揹起背包,在那鬱鬱蔥蔥的綠色天空下消磨一整天。」──德國《書蟲》書評網站(buchwurm.info)「這個森林看守人兼暢銷書作者激勵我們以全身的感官來體驗自然。」──《新的一週》(Neue

Woche)「為了讓我們能享有一趟無憂無慮的森林之旅,渥雷本提供了許多提示與忠告:衣服怎麼穿才正確、一個『快樂的伐木工』需要什麼裝備、怎麼區別針葉與闊葉樹、如何面對多包絛蟲、雷電交加等等危險……當然還提到了重返歐洲的狼,這令渥雷本滿心歡喜。」──《新奧斯納布呂克日報》(Neue Osnabrücker Zeitung)「一趟刺激有趣的發現之旅,穿越了森林這個豐富的生存空間。非常值得一讀!」——德國《Lea》生活雜誌「全書輕鬆有趣且引人入勝,提供了豐富的資訊,但絕對不是老生常談,渥雷本清楚闡明了動植物行為及森林變遷的前因後果,讓其引發的效應變得更容易理解。」——德國知名旅遊網站「travelwi

thoutmoving.de」「本書除了提供紮實的理論知識,也描述了渥雷本在森林中親身體驗過的趣事,草木鳥獸在他的筆下如此栩栩如生,讓人不禁也想立刻規劃一趟屬於自己的森林之旅。」——《魯爾新聞報》(Ruhr Nachrichten) 作者簡介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一九六四年生於德國波昂,從小就對大自然心生嚮往,六歲便立志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從內卡河邊羅騰堡(Rottenburg am Neckar)應用科技大學林業經濟系畢業之後,在萊茵邦(Rheinland-Pfalz)森林管理局歷經了長達二十年的公務員生涯,之後調任到夢想中的工作轄區:埃佛區(Eifel)胡默爾鎮(H

ümmel)旁的原始森林區。渥雷本很快就確認自己生態保育的理念,和當局掠奪森林的政策不合,遂於二○○六年辭去終身公務員的穩定工作,轉任胡默爾鎮的約聘人員──森林看守人。協助當地居民向邦政府陳情十五年後,終於成功將此區劃為原始森林保護區,用馬匹取代機器、用山毛櫸樹取代景觀樹木、完全摒棄化學藥劑、禁止所有的砍伐,並將此區轉化為樹葬森林,確保森林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不會再受到任何侵擾。保育森林之際,渥雷本也希望將全新的荒野印象毫無距離地呈現在城市居民眼前,從而開始寫作生涯,如今著作已達十餘本,《樹的祕密生命》和《動物的內心生活》(皆由商周出版)在世界各國皆創下佳績,成功將生態保護的理想與全球的讀者分享

。二○一六年底,渥雷本成立了一個森林學院,提供生存訓練、修築山屋等新型態的森林導覽,並開設相關的研討課程與講座,如今他的名言是:「與樹木一起工作不只是我的職業,更是我的生活!」相關著作:《動物的內心生活》《樹的祕密生命》譯者簡介鐘寶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及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學地理教師及地理教材作者,關注環境議題,喜愛閱讀、旅行及大自然,現定居德國,從事中文教學與翻譯。相關著作:《動物的內心生活》《樹的祕密生命》 專文推薦尋找屬於自己的祕境︱張東君森林祕境的守護者︱黃貞祥一本「森林使用手冊」?我想說的,是那些藏在樹與樹之間,等著被發掘的大大小小的探險。越野健走在森林裡大聲

嚷嚷,真的會驚擾到動物嗎?動物追蹤你可曾跟隨山貓的足跡,瞧瞧牠們看過的風景?動物觀察森林漫步最大的樂趣,就是觀察動物,如果一時遍尋不著動物的芳蹤,不妨瞧瞧身邊的樹木。找菇去人人都能自由出入森林,如果碰巧發現了美味的野菇,就放心大膽地下手吧。蟲蟲危機在大自然的字典裡,可沒有區分「益蟲」和「害蟲」。扁蝨警報因為大型的危險動物嚴重「缺貨」,我們只好把恐懼感傾注在小動物身上。狩獵愉快!歷史悠久的狩獵傳統,應該繼續保持嗎?還是我們該就此放手,不再染指大自然?另類的微塵風險去了多包絛蟲,換來狂犬病,這是筆划算的交易嗎?小紅帽向你說哈囉比起走失的牧羊犬,我更希望在森林裡撞見一頭活生生的大野狼。一塵不染的圖鑑

比起艱澀乏味的拉丁學名,帶股酸味且能解渴的針葉樹嫩芽,更能久留在我們的記憶中。雲杉——思鄉的樹松樹——隨風款擺的生存專家銀冷杉——如果可以化身為一棵闊葉樹山毛櫸樹——森林之母橡樹——可惜只能當老二白樺樹——持鞭的女皇落葉松——沒有未來的樹歐洲白蠟樹——全球化的受害者這真的是愛嗎?我們喜歡的其實不是森林,而是個別的樹?德國林業小辭典如果用比較不會引發內疚及招致批評的軟性語言加以包裝,林務員晚上就能睡得比較香。伐木工的快樂舞曲當每塊木頭在送進爐火前已多次經過你的手,它的森林冒險故事,會在搖曳的火光中迴響更久。自然保育——有代價的愛「物種多樣性」一定有助於自然保育嗎?雷電交加打雷閃電下大雨了,我該躲

在哪一種樹下,才是萬全之策?玻璃碎片奇譚有沒有「好」的垃圾,是我們可以放心留在森林裡的?沒有時鐘及羅盤的森林裡辨識出森林裡的鳥兒種類,就能根據不同的鳴聲,組合成一個完全個人的鳴禽時鐘。森林求生之道在夜幕低垂的森林裡,如果能升個營火,豈不是太美妙了?當林務員變成送行者如果你喜歡這座森林,選定一棵中意的樹,常常對人也是一種解脫。他有權這麼做嗎?森林到底是誰的?森林的的確確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至少以比例分配的方式。夜行你可曾漫步森林,聆聽樹木、月光與微風合奏的交響樂?衣著指南在精疲力竭的森林健行後,如何才能乾乾淨淨地在美麗的森林小山屋裡用餐? 森林就在我們家裡你現在讀著這本書的地方,也曾經是森林。散步

在森林‧二月這個總被認為既單調又蕭瑟的季節,其實一點也不無聊。散步在森林‧五月你可曾在烈日下,感受綠葉為了搶奪陽光而上演的生死存亡之戰?散步在森林‧八月相較於草原上還蓬勃的夏日生機,森林萬物卻已經準備好要迎向冬季。散步在森林‧十一月降雨是森林裡「流動的陽光」,是一種攸關生死的存在。童趣森林行講一講「樹木電話」、嚼一嚼「樹脂口香糖」,最後再來吹一曲森林小情歌。寫在最後本書不是工具書,而是一道開胃菜;我們不僅僅是訪客,更是森林世界的一部分。註釋專有名詞對照表 【專文推薦】尋找屬於自己的祕境︱張東君之前在看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的前兩本書時,我就已經很羨慕他

的環境、他現在從事的工作,很想去他待過的森林看看那些環境、那些生物了,但是到了這本《歡迎來到森林祕境》(Gebrauchsanweisung für den Wald),雖然更加深我的羨慕與嫉妒,卻也慶幸這次多了許多讓我們能夠在台灣「見賢思齊」(我一點也沒有說是抄襲拷貝)辦活動的內容。每個人造訪森林的理由都不一樣。彼得‧渥雷本愛森林,所以他選擇離開理念跟作法都不同的公職,從事可以、而且還在持續追求理念的現職,並把他的經驗與心得和讀者分享。這讓我同時想到一本後來還拍成電影的虛構小說,主角是一個剛剛從高中畢業就被媽媽「丟」去學習林業的男生,他原本極為不情不願,但是在一年之後,卻再也離不開森林。森林

就是有一種拉力,除非拉扯的橡皮筋或彈簧斷掉,否則,離得越遠,扯你回去的力量就越大。森林的迷人之處,對我來說,是可以去看許多生物,讓自己成為牠們的朋友。但這也讓我排外、抗拒,反對許多以不當方式對待森林以及其中生物的人事物,不論那是政府還是私人。這也讓我的同學們覺得我不合群,不跟他們去爬山去森林。我不跟他們去的理由是:「人那麼多那麼吵,我想看的動物都跑掉了。」而且他們是週末假日想去,我說我平日的工作就都在爬山去森林(以及溪流池塘濕地等),週末我可是想發懶的。何況該寫該讀的也只能在不上山的時候做……。現在比較不上山不進森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森林對我的吸引力減少、拉力斷掉。而是從前跑野外太久讓全身

上下整組壞光光那類的職業傷害(不過膝蓋韌帶斷到差點得開刀,純粹是因為跑去滑雪)。不管所學專長為何、有沒有當過童子軍、是否上過些許的野外求生課程,或是多多少少從書籍影視中看到許多可愛或可怕的森林故事,想要開開心心地走進森林祕境、平平安安地出來回家,你需要的,就是像這本書一樣的「森林使用手冊」。哦,還有一個不是電子錶的手錶。有指針的手錶,只要時間沒有不準到哪裡去的話,一定可以告訴你方向,比傳說中「看看樹幹上有苔蘚生長的地方就是迎風面。因為在我們所處的緯度帶,下雨時最常吹的是西風,面西這一側的樹幹也就特別潮濕。由於苔蘚喜歡潮濕的環境,於是也就像羅盤指示方向那樣,總是朝西方生長……」。渥雷本接下來就跟

我們說,假如在森林裡也依照苔蘚生長的位置來自我定向就保證迷路,因為在樹冠層這個保護傘之下的世界是平靜無風的,下雨時的雨滴大多是垂直掉落,讓苔蘚生長的位置會取決於完全不同的條件。對於住在台灣的我們來說,對於上述內容不但得看看台灣跟德國在緯度之間有多少差異,還要想到台灣根本就是個潮濕多雨的地方,苔蘚到處都是,只是物種不同而已啊。再說回用手錶定方向。前提當然是要看得到太陽啦。「把時針對準太陽,十二點與時針方向夾角的二分之一就是北方」,至於細節,請查書或上網找。晚上,除非認得星星,否則還是等白天吧。不過渥雷本也說了,現在的森林都被道路切割得很零碎,基本上只要持續往下坡的方向走,一定可以回到公路上。而如

果在下坡的路上遇見水體,最好順著水流的方向前行(何況這樣還保證會有水喝)。雖然我也很喜歡溪頭、喜歡東眼山,但是對我來說,我最愛的森林、我的祕境是沙巴東部的熱帶雨林。那裡是個讓人上癮的地方,每年不去上一次,心就定不下來,會一直記掛著雨林,以及裡面的動物。可惜由於人類為了要搾棕櫚油而大量砍伐雨林改種油棕,讓許多生物不只流離失所,還瀕臨絕種。從長鼻猴到紅毛猩猩、馬來熊、犀鳥、各種其他大大小小的鳥獸蟲蛙,以及我的最愛婆羅洲矮象,通通都是以沙巴的雨林為家。可惜絕大部分的人即使關心動物,也只關心自己稱為毛小孩的貓狗寵物,最多延伸到流浪貓狗,完全忽略自己對野生動物的危害(省略以下碎念數千字)。總而言之,雖然

我們看的是彼得‧渥雷本寫他的森林,但是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心之所繫,不論那個祕境是否為森林、是否真實存在。邊看這本書,邊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曾經有過一片森林、是否仍然有塊祕境可以去,然後帶著這本書再次造訪,一定會非常的有收穫。當然,得照著渥雷本書中所寫的方式與穿著喔。本文作者為科普作家【專文推薦】森林祕境的守護者︱黃貞祥我中學念書的學校,在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小鎮——峇株巴轄。華仁中學校園草場後有座小山,是片樹林。偶爾會有些樹林裡的猴子或蛇蠍跑到校園裡,可惜我從沒進去過樹林,因為那是被學校禁止的,很後悔原本就叛逆的學生時代難得聽了師長的話。來台灣念書後,很多同學對馬來西亞充滿好奇,常常問我有關雨林的事

。但很慚愧的,我一直到出國念大學都沒進去雨林過,對雨林的印象也都來自生態紀錄片,這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缺憾之一。到了美國加州念書,愛上了健行。博士班老闆是戰鬥民族,他說俄國地廣人稀,全家到林中出遊採摘野菇是常見的親子活動。他在加州也常上山採菇,帶我們出遊健行時,教導如何先認好和可食用野菇共生的樹種,而不該單純以貌取菇,以免誤食毒菇。從山林中帶回的各種野菇,稍微火烤就散發出不同的誘人香味,冒死也要讓人吃上一口,森林帶給人們的驚喜真是不斷啊。人對森林的情感其實頗為複雜。我們的祖先是來自非洲的稀樹草原。德國最著名的森林看守人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在這本書中提到,我們的祖先其實不

習慣森林的幽暗,我們更愛視野遼闊的草原,以致於德國林務單位也要在森林中弄出片林間隙地或廊道。森林除了提供木材和野味,對現代人的意義是什麼呢?渥雷本在他的好書《樹的祕密生命》(Das geheime Leben der Bäume)和《動物的內心生活》(Das Seelenleben der Tiere)之後,寫了這本《歡迎光臨森林祕境》(Gebrauchsanweisung für den Wald)為大眾揭開森林的各種神祕面紗。這本森林指導手冊並非單純是本旅遊導覽書,他在書中道出森林保育的各種複雜面向。他自己挺身而出,努力把埃佛區胡默爾鎮旁的原始森林區轉化為永續經營的樹葬森林,他們樹葬事業的

有趣顧客也在書中出了場。渥雷本的這幾本好書,主要是由多篇優美的散文構成,他熱愛和關注森林的所有一切,從他這些散文中,可能很溫暖地感受到森林中無時無刻都有驚喜,遠離塵囂的生活不僅一點也不無聊,而且還更加多姿多彩。然而,森林裡的生活也並非總是抄了背包去探險那麼單純的浪漫,他心心念念也不忘凡塵俗事中和森林保育及狩獵的一切。作為一本引介人們到森林探險的書,渥雷本並不忘要提醒我們在森林中要如何穿著以及該帶上什麼裝備,以防範雨水、濕氣、蚊蠓和扁蝨。不過當然這主要適用於溫帶的森林,到了亞熱帶和熱帶的森林,能讓人不開心的可不太一樣了。森林裡有好多出乎我們想像的,例如野味。渥雷本讓我們見識到,原來在林中獵殺的野

味可不美味,因為要一槍斃命可不容易,而且破裂的內臟及子彈也為肉質加了腥料,加上運輸的不易而導致的變質,難怪野味都要超重口味地料理。這讓人思索狩獵究竟是保護了什麼文化?森林裡的動植物、真菌、原核小朋友和病毒構成的生態網路環環相扣,甚至和城市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別以為八竿子打不著的生物就無關緊要。大自然可能比我們想像還要穩健,生態系統經過人類的大肆破壞,多年後仍可能恢復,可是倒楣的卻是人類自己,因為在公共衛生和經濟上翻天覆地的暴力掃蕩,才沒那麼容易善罷甘休。讀完這本書,肯定會想要接受渥雷本的邀請吧?讓我們好好重新發現森林,有機會也要好好沐浴在森林間清新的空氣,敞開五官感受森林的各種訊息,天啟或禪意會

如樹間的陽光般灑落在我們的人生裡頭。本文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散步在森林.二月】 二月不是個可怕的月分嗎?至少當人置身於大自然之中的時候。林木一片光禿,天氣經常惡劣至極,而且因為氣候變遷,現在連雪都很少見。更常有的狀況,是連日不休的霪雨,讓地面變得無比濕軟泥濘,導致每一步都能在褲管上濺出一團爛泥。此時對春天的漫長等待,已達到人類耐心的極限,心情因此也盪到了谷底。然而這並不見得反映了此時森林的真實面貌,而更像是在冬季憂鬱的壓抑下扭曲的情緒。假若能提振一下精神,起身到森林裡去走走,就能夠體驗到這個總被認為既單調又蕭瑟的季節,一點都不無聊,事實正好相反。 就像苔蘚

,它們生長在樹幹上較低的部位,也連帶包覆了支柱根。於是這個畫面看起來,就好像整座森林的地面都被綠色章魚大軍給占領,從它們中間則冒出了一棵棵的樹木。也正是在這個時節,那棕色的落葉、灰棕色的樹幹,以及亮綠色的苔蘚絨墊之間,顏色對比尤其強烈。白色相對的則只能在降雪時看到,不過在非常特定的天氣狀況下,有種神祕的生物也會跟著出來湊熱鬧,在那些散落於地面的腐朽枝條上,幻化出一簇簇白色髮絲。那是真菌結了凍的呼吸,就是它製造出了這種「髮冰」。真菌分解木頭並把它加以消化,而且就像我們一樣,也會排放出水氣、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有機化合物。這些一旦遇到外界的冷空氣便會結凍,並不斷被之後呼出的物質繼續往外推,直到薄如蟬

翼、細如髮絲的冰束成形。如果將其拿在手中,它們會瞬間一起化為幾滴小水珠。 真菌在結凍的木頭上毫無用武之地,因為它們也跟著凍住了。因此只有在氣溫略低於零度,且木頭內部還維持在冰點以上時,你才能見識到這種髮冰。 有些灌木此時已從冬眠中甦醒來進行新的活動,例如榛果樹。它的雄花有如一條條垂掛在枝椏上的小尾巴,而其散播的花粉,就是有些過敏症患者爆發每年首波花粉熱的罪魁禍首。相對於還在睡夢中的闊葉樹,針葉樹卻已蓄勢待發,在它們緯度很高的北方故里,它們必須把握短暫的生長季中比較溫暖的每一天,也因此它們的啟動機制,要比那些闊葉樹同仁要早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