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華投信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另外網站復華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 104人力銀行也說明:惟復華投信基於簡化公司管理、專注基金投信本業之考量,遂在取得復華證金持有之復華投信25%股權後,正式成為獨立自主經營的專業資產管理公司。2007年,復華金控與元大證券 ...

輔仁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張銀益所指導 黃志嚮的 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使用者使用智能理財之研究 (2021),提出復華投信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能理財、計劃行為理論、再平衡機制、企業形象、網路社群。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法律學系 顏雅倫所指導 張詩瑀的 人工智慧在金融法上之運用與挑戰—以機器人投顧為主軸 (2020),提出因為有 機器人投顧、理財機器人、人工智慧、金融科技、受託義務、演算法監管的重點而找出了 復華投信評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有人開過復華投信的戶頭嗎- 基金 - Mobile01則補充:各位獲利好幾桶金的前輩們好! ... 不知有買過復華的基金,或有開過復華的戶頭的前輩們對於復華有什麼好評或壞評嗎? 目前考慮想買的標的是全球型+股票型或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復華投信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使用者使用智能理財之研究

為了解決復華投信評價的問題,作者黃志嚮 這樣論述:

隨著資訊科技日益成熟,金融科技公司與金融機構瞄準投資顧問服務的潛在市場,研發AI智能理財機器人(Robot-Advisor)。根據台灣金融管理委員會統計從台灣機器人理財業務開辦至2020年1月,台灣投資人使用智能理財機器人進行投資僅新台幣7.1億與美國2018年統計已突破2000億美元相差甚遠(高敬原,2020)。由此可知,台灣智能理財機器人沒有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因此,本研究針對台灣使用者探討智能理財機器人的特點、服務業者形象等因素對台灣投資人使用智能理財機器人的影響性。故本研究以台灣使用者使用理財機器人為出發點,探討台灣使用者選擇使用理財機器人之因素。本研究以計劃行為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採

用網路問卷調查法,並從智能理財機器人特點及相關文獻整理出研究構面,包含:企業形象、網路社群、使用者態度、主觀規範、投資再平衡機制、知覺行為控制、使用意願等7個構面,提出6個假設,共57個問項。問卷調查對象為有儲蓄或理財經驗一般民眾。本研究問卷共回收636份有效問卷,並使用PLS統計軟體分析回收的數據,研究結果顯示,企業形象、網路社群、投資再平衡機制等構面,透過使用者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構面皆會正向影響使用者使用智能理財機器人之使用意願。

人工智慧在金融法上之運用與挑戰—以機器人投顧為主軸

為了解決復華投信評價的問題,作者張詩瑀 這樣論述:

人工智慧之發展使得金融科技浪潮快速襲捲而來,破壞式創新完全顛覆了傳統金融業者之經營模式,使其面臨極大之挑戰與轉型,也考驗著各國金融市場與監理法制如何因應。在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後,機器人投顧憑藉著極少人力及自動化帶來之優勢,以低門檻、中立客觀之方式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準確、透明及優質之投資服務,卻也帶來了一些問題,諸如受託義務及合適性原則之落實、利益衝突之防免、演算法之監管、系統性風險之因應及資訊揭露義務等,此些議題皆有待解決。我國於2017年開始發展機器人投顧,2020年上半年金管會對機器人投顧實施專案檢查結果也點出現行運作上在演算法審核、市場動盪應變、KYC及合適性上之一些問題。

本論文以機器人投顧為主軸,目的透過分析我國實務運作之概況,探討除了金管會金融檢查結果外,尚有哪些潛在問題。方法上,本文從人工智慧之概念出發,藉由回顧美國、英國及歐盟實務運作情形、專家學者文獻及法制概況,了解國外運作情形,藉以做為我國之借鏡。研究發現,目前國內業者多是以自家發行或是上架之金融商品為投資標的,而引發了利益衝突之疑慮。再者,即使以ETF作為投資標的,亦有業者是否履行其受託責任之問題。其他在客戶調查與分類上,針對客戶不一致回答之應變機制,以及再平衡服務之侷限,皆為可改善之地方。 本文認為,雖許多業者均以自家發行之金融商品作為投資標的,但若業者已告知客戶相關利益衝突及控管措施後取得

客戶同意,並不會因此違反忠實義務。而針對業者以ETF作為投資標的,本文認為若業者已事先明確告知並標示出客戶日後需額外繳納之基金管理費用,應不會違反其受託人責任。在台灣,機器人投顧仍處於萌芽階段,在英美及歐盟各國多未制定專法規範之狀況下,本文也提出些許建議,希冀我國採取積極開放之態度,提升自身科技能力,朝向完善之監理法制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