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草創意有限公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悍草創意有限公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羅拔寫的 詩眠集:羅拔雙語詩集 和守屋智敬的 超領導心理學:從心開始,當一個99%部屬都愛戴的領導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秀威資訊 和台灣東販所出版 。

大漢技術學院 流通與行銷管理研究所 陳建宏所指導 吳蓉芝的 有機食品產品形象、體驗行銷、知覺價值對購買意願之研究 (2021),提出悍草創意有限公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產品形象、體驗行銷、知覺價值、購買意願、涉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謝省民所指導 陳志和的 臺灣超現實影像的流變與詮釋- 從日治到解嚴時期為對象 (2020),提出因為有 超現實攝影、現代主義、潛意識、現代詩的重點而找出了 悍草創意有限公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悍草創意有限公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詩眠集:羅拔雙語詩集

為了解決悍草創意有限公司的問題,作者羅拔 這樣論述:

  All the night   All our eyes shine   On the sky named website   ──Stars   整個夜晚   我們的雙眼閃爍   在名為網頁的天空   ──〈星辰〉   《詩眠集》精選了詩人羅拔近十五年的雙語詩作,題材涵蓋日常生活、社會新聞、夢境、神話、文學、電影、音樂等等,是作者經過種種人生歷練並反芻後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善用中英雙語的「意象」、「音韻」,並以戲謔、幽默的語氣觀照世界的運行。   A year passed like a morning piss   You don't want to face it   And

you won't miss it   But you must do it   So just get up, let the rain drop   And make a wish to Niagara Falls   ──A New Year's Song   一年如晨尿流逝   不想面對   也不會懷念   終得執行一次   起床了,讓雨落下   朝尼加拉瓜瀑布許個願吧   ──〈新年之歌〉   他擅以現實投射意象概念,並以客觀呈現主觀體驗。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輯【無眠大地】是作者人生經驗的抽象化,從主觀體驗而來的客觀呈現;第二輯【無夢天堂】是作者從現實描寫中,投射到意識思維的

抽象世界,有個人的經歷、想像、思考,亦有更深入的意識抽象化的表達。 本書特色   ★ 本書精選羅拔近十五年的雙語詩作,題材豐富多元,是作者經過種種人生歷練並反芻後的集大成之作。   ★ 善用中英雙語的「意象」、「音韻」,以戲謔、幽默的語氣觀照世界的運行。   ★ 名人推薦——余學林(奧克蘭大學生物醫學博士、詩人)、綠蒂(《秋水詩刊》發行人兼主編、詩人)、袁鶴翔(前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系主任、東吳大學英文系講座教授) 名人推薦   余學林(奧克蘭大學生物醫學博士、詩人)   綠蒂(《秋水詩刊》發行人兼主編、詩人)   袁鶴翔(前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系主任、東吳大學英文系講座教授)   |名人

推薦.有詩好眠|  

有機食品產品形象、體驗行銷、知覺價值對購買意願之研究

為了解決悍草創意有限公司的問題,作者吳蓉芝 這樣論述:

  近年來國內食安事件層出不窮,進而帶動國人關注食安議題,並且愈來愈關心自己所購買的食品,有機農產品符合健康及環保的食安觀念,逐漸受到民眾重視。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民眾對有機食品的產品形象、體驗行銷及知覺價值對購買意願之影響,並以產品涉入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是否需從事平日家庭餐點烹飪作為調節變項。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自編問卷調查一般民眾並回收641份有效問卷,透過AMOS與SPSS統計軟體分析資料。  本研究結果,產品形象、體驗行銷及知覺價值對購買意願之解釋力達69.8%,三個調節變項皆具調節效果,其中高健康生活型態及需從事平日家庭餐點烹飪者,其產品形象主要透過體驗行銷再透過知覺價值間接影

響購買意願,其次透過知覺價值間接影響購買意願,以致產品形象對購買意願之影響呈現完全中介之現象。  本研究最後從市場區隔觀點,對有機食品業者提出行銷方面之建議。

超領導心理學:從心開始,當一個99%部屬都愛戴的領導者

為了解決悍草創意有限公司的問題,作者守屋智敬 這樣論述:

領導者不需要優秀、強悍與領袖魅力! 只要掌握小技巧就能打造出超強經營團隊   帶人要帶心!領導者到底該做哪些事才能擄獲屬下的心呢?本書作者直接在書中條列出75項職場心理術,幫助「剛被任命為領導者的人」、「團隊缺乏一體感而苦惱的領導者」、「今後要成為領導者的人」,能夠與部屬愉快地工作,並帶領團隊創下豐碩的成果。 本書特色   ◎7大單元清楚條列75項領導者的必勝心理術   ◎深入淺出解說平凡卻重要、簡單卻不易實踐的領導者工作 名人推薦   新將命(日本知名經營諮詢顧問)   組織能否發揮功能,八成以上與領導者的力量有關。不過,什麼是領導能力?該如何磨練?如何發揮?這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方式

,告訴大家當中的「原理原則」。剛成為領導者的人、未來想成為領導者的人、團隊缺乏一體感而煩惱的人――擔任多年培訓講師的守屋先生以自身的豐富經驗,為上述人士提供明確且具體的指點。這是一本讓人想放在身邊再三閱讀的好書。   小宮一慶(日本知名經營諮詢顧問)   這本書濃縮了守屋先生栽培眾多領導者的心得。領導者不只要身先士卒,更重要的是要與部屬協調,激發部屬的能力,並使部屬自動自發地發揮能力。領導的本質與訣竅在書中俯拾即是。今後要成為領導者的人,以及已是領導者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   John Kim(日本商業理財類暢銷作家)   重本質而非表面;重共情而非說服;重信賴而非統制;重行動而非言語

;重感謝而非得失。今後的時代,將是以感性與共情為主,理性與說服為輔的右腦社會。守屋智敬先生正是引導右腦社會的「共情型領導者」榜樣。本書是他的「靈魂之書」,希望各位都能感受到他的熱情。 日本讀者好評不斷!   「反覆細讀本書內容後,實際用於日常工作中,真是獲益良多!」   「領導者所煩惱的事都列於書中,在書店一翻閱就直擊我心的內容,一定要馬上結帳買回家。」   「書中傳達許多結合觀念與行動的內容,一讀就懂!讓我不但可以檢視自己的行動,也可反省自身的觀念,真是深得我心的好書!」   「信賴關係並非由對等關係、上下關係中產生,作者所提出的觀點非常值得身為領導者與下屬的各位深入探討、瞭解。」

  「作者將許多會被忽略的、會被當作是理所當然的領導者大小事,都深入淺出、鉅細靡遺的列於書中,讓讀者看了就能馬上執行並加以驗證,真是一本千載難逢的好書。」   作者簡介 守屋智敬(Tomotaka Moriya)   ◎――1970年出生於日本大阪。1995年修完日本神戶大學研究所碩士課程後,進入設計事務所,負責地區再開發計畫的諮詢業務,並參與地區振興專案。1999年,參與人才顧問公司「HRInstitute」的草創期。16年來以主任顧問之姿活躍於業界,透過經營策略規劃及組織開發課程培育領導者。至今已對IT企業、軟體開發商、化學品製造商、汽車製造商、製藥公司、流通服務企業等領域逾兩

萬名團隊隊長、課長、經理進行培訓磨練「領導能力」,幫助他們藉著「邏輯思考」與「策略思考」,發揮「創意發想力」、「改革執行力」、「組織開發力」。此外,也經手不少組織開發諮詢專案,協助客戶解決實務課題。   ◎――2015年,成立守屋諮詢股份有限公司。對恩師新將命先生主張的「道理說服人,情感驅動人」深有同感,因而規劃出著重從內在改變行動的培訓課程。目前提供領導者培訓(改變領導者的心態繼而改變行動)、組織開發課程、領導能力課程(藉由解決本質問題及建立信賴關係來創造強健的組織)等等。為人篤實正直且滿腔熱情,不僅擁有眾多學員粉絲,企業人事主管也給予頗高的評價。   ◎――自2014年起,就任日本岩手

復興觀光推動協議會(復興廳「新東北模範事業」的一環)的主任顧問,協助復興地區規劃領導能力培訓課程。此外,也以復興廳的企業重生專家身分,支援復興地區的復興活動。   官方網頁:www.moriyatomotaka.com   部落格:ameblo.jp/moriyablog/   前言 3 第1章 奠定信賴的基礎 1 掌握團隊的關鍵人物與文化 20 ■要了解部屬之間的勢力關係,最好的辦法就是開會 2 享受剛上任時的不自在氣氛 22 ■不自在的氣氛是了解自己的好機會 3 先讓大家認識自己 24 ■只要你先開誠布公,部屬就會敞開心房 4 一對一面談 26 ■專注於縮短自己與部

屬的心靈距離 5 拋開上下關係,建立對等關係 28 ■高高在上的態度會反映在你的措辭上 6 以「謝謝」作為溝通的基礎 30 ■最令我感謝的事,就是能夠與你一起工作 7 儘管暴露自己的弱點 32 ■敢承認自身弱點的領導者最帥 8 依靠部屬 34 ■受到他人依靠可以滿足貢獻需求並提升動力 9 不要強迫部屬接受自己的「好辦法」 36 ■尊重部屬做法的氛圍可使團隊變得活潑 10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8 ■不要訂一堆規定或強迫部屬接受自己的意見 11 看透部屬的真心話 40 ■如果團隊成員常說「應該~」就要當心 12 肯定並接受部屬的行動 42 ■部屬的想法是團隊的寶物 13 珍惜價值觀的差異 44

■意見的範圍越廣,越能處理各種課題 14 留意受人注視的後背 46 ■不自覺的行動才會感染部屬 第2章 有效整合及運用團隊 1 敦促部屬自願參與專案,不要自行指定人選 50 ■提供能滿足部屬貢獻需求的目的 2 訂出團隊的目的 52 ■團隊若沒有目的就只是個普通的團體 3 目的越遠大越好 54 ■目的過於具體反而會使部屬的思維變得狹隘 4 讓部屬思考自己的任務 56 ■人都會忠於自己內心湧現的貢獻需求 5 試著否定自己的做法 58 ■能夠捨棄成功經驗的領導者才做得出成果 6 推動PDCA循環並且著重C 60 ■忽視顧客滿意的檢查只是自我滿足 7 將回饋運用在下一件工作上 62 ■顧客和相關人士

的意見是幫助團隊成長的食糧 8 行動要基於共情,不要基於同情 64 ■不要用說的,要以行動回答部屬 9 要讓大家養成「當自己的事處理」的習慣 66 ■憎他責不憎其人 10 盤點團隊的工作 68 ■只要檢視「這真的是該做的工作嗎?」就能多出不少時間 11 試著細分業務 70 ■早點回家可以促使你發掘出不必要的工作 12 任何能使工作「變得快樂」的方法都嘗試看看 72 ■正面的氛圍可提升團隊的生產率 13 試著先停止「不快樂的工作」 74 ■令部屬無精打采的工作其實不怎麼重要 14 拒絕不必要的工作 76 ■考量目的,有些時候需要鼓起勇氣拒絕 15 不要忽視部屬的問題行為 78 ■保護部屬的態度能

夠消除問題行為 第3章 交辦工作 1 為了「做決定」、「宏觀思考」、「培育」而交派工作 82 ■攬下一堆工作的領導者其實並不能幹 2 相信部屬並交給他們去做 84 ■領導者的第一項考驗就是交辦工作 3 先考量「要交給他或她什麼工作」 86 ■製造部屬想做的工作 4 「一對一」地委託 88 ■「我想拜託你」這句話能打動部屬的心 5 讓部屬自行選擇工作 90 ■如果是自行選擇的工作,部屬就會更加自動自發 6 不要中途搶走工作 92 ■只要你能忍到最後,部屬就會脫胎換骨 7 支援部屬完成工作 94 ■要提供精準的支援,重點就是透過報告詢問與傾聽 8 領導者要主動去傾聽「報聯商」 96 ■工作效率變

好,團隊也會產生安心感 9 評價的標準是質不是量 98 ■顧客要求的是工作的品質 10 肯定「辦得到」的部分 100 ■只要關注自己辦得到的部分就能更快進步 11 以「自我評價+優點評價」為基礎 102 ■自我成長循環能產生下一個成果 第4章 體會部屬的感受 1 重視立場最薄弱的人 106 ■團隊瀰漫著安心感,部屬便能產生自信,繼而改變行動 2 關注少數派的意見 108 ■少數派的意見可防止團隊陷入團體迷思 3 無論任何意見都不要否定 110 ■對團隊而言,意見越多元越好 4 高高在上的態度絕對藏不住 102 ■溝通時要懂得體會部屬的感受 5 不要「嘆氣」、「咂嘴」、「自言自語」 104 ■

你的負面言行確實會影響業績 6 事先告訴部屬自己重視的價值標準 106 ■喜怒無常的人得不到信賴 7 控制憤怒的情緒 108 ■了解事實,並具體說明什麼事不能做 8 用言詞表達情緒 110 ■只要開口表達情緒,對方就會坦率接受 9 使部屬的心情變得正面積極 112 ■你的一句話左右著部屬的幹勁 10 別被麻煩狀況牽著走 114 ■只處理可以控制且重要的麻煩狀況 11 出狀況時別說這些話 116 ■告訴部屬「不要緊,一起解決吧」,保護部屬的自尊心 12 不要追問 118 ■受煩躁情緒左右就會迷失原本的目的 13 持續問部屬「怎樣才辦得到?」 120 ■人只要擁有希望就會去努力 14 保護部屬的私

生活與個人狀況 122 ■犧牲某樣事物時無法獲得成果 第5章 激發部屬的能力 1 無論如何都要讓部屬累積經驗 138 ■一同承擔風險可鞏固信賴關係 2 失敗為成功之母 140 ■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可以學到東西 3 提點部屬「怎麼做才會進步」 142 ■重做可以提升工作的品質 4 「激發」部屬而非「教導」部屬 144 ■能力是靠經驗和回顧牽引出來的 5 別事事都給予讚美 146 ■「稱讚」也有壞處 6 與其稱讚不如感謝 148 ■感謝要比稱讚更能使人成長 7 積極地「請教」 150 ■教人可以學到更多東西 第6章 提高團隊的溫度 1 激起健全的危機感 154 ■灌輸部屬「我們要改變、只能改變」

的觀念 2 別說「總會有辦法吧」 156 ■多加一句「只要有你們在」便能提高團隊的溫度 3 不要害怕意見衝突 158 ■不能評判意見與價值觀 4 也有無法用「為什麼」解決的問題 160 ■與人有關的問題,即使追究原因也於事無補 5 用行動解決麻煩狀況 162 ■「藉口」與「自我防衛」只會造成隔閡 6 內省而非反省 164 ■以「我們」為主詞,跟部屬一同討論未來 第7章 拉攏上司搞定公司內部政治 1 坦率地求助 168 ■拉攏有權者成為支援者也是重要的工作 2 不要對抗賣弄權勢的人 170 ■表達感謝之情就能改善關係 3 事先釐清責任所在 172 ■只要釐清責任所在,團隊就可以放心行動 4 考

量過表達方式與場合後再說「NO」 174 ■越好的上司越珍惜敢說NO的下屬 5 要跟上司一同清楚掌握目的與目標 176 ■懂得改變自身做法的領導者能夠獲得信賴 6 堅定地表達自己的主張 178 ■比起能力和方法,堅定的意志更能讓上司安心 7 滿足上司「想獲得他人認同」的願望 180 ■別駁倒不講理的上司,要優先滿足他的需求 8 刻意迎合上司 182 ■保持「照上司的意思」這種狀態 後記 185 參考資料   前言   剛被任命為領導者的人。   團隊缺乏一體感而苦惱的領導者。   今後要成為領導者的人。   我撰寫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上述人士能夠與部屬愉快地工作,並帶領團隊創下

豐碩的成果。   成為新團隊的領導者後,就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並與部屬建立信賴關係,互相切磋琢磨,打造能在辛苦工作中感到喜悅的團隊。本書的內容,即是按照這段流程編排而成。   本書的重點有二。   一是舉我在培訓場合遇見的兩萬多名領導者的煩惱為例,傳授領導的原理原則。   二是解說平凡卻很重要、簡單卻不易實踐的領導者的工作。將來你可以把這本書交給你推薦的接班人,並告訴他:「這本書很有幫助。只要有了它,就能充滿勇氣與自信。」   當上領導者後,很容易過於在乎團隊的成果,而忘了部屬時期的心境,或是自己心中的誓言。   「等我當上領導者,我一定要廢除那個舊習。」   「如果當上領導者

,不管發生任何事,我都會保護部屬到底。」   「我絕對不會成為搶部屬功勞的領導者。」   相信每個人在部屬時期,都曾有過這樣的想法吧?然而,我們卻常可看到,領導者因為快被沉重的成果壓力壓垮,而做出「己所不欲硬施於人」的行為。   能夠打斷這個連鎖的人,其實是領導者自己。   正因為有部屬在,才能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喜悅。   正因為有部屬在,才能夠挑戰新事物。   正因為有部屬在,才能讓自己成長為優秀的領導者。   可以安心工作的地方。   值得信賴的人際關係。   能夠互相感謝的夥伴。   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能夠產生團隊力量。   光說不練是沒有用的,唯有持續行動才能累積

「信賴」。此外,一個心態上的差別,能使行動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最後能否產生信賴,抑或損失信賴?   你的一項行動,將大大左右結果。   你的一句話語,將大大影響結果。   「回應部屬的心情,主動改變行動。」   假如你是這種領導者,部屬一定會想跟隨你。   「真想成為能讓部屬想要追隨的領導者。」   假如你有著這樣的志向,請試著刻意改變平常不自覺採取的行動。   無論是每天的問候、一封郵件或是一通電話,都要刻意選擇適當的措辭。   如此一來,團隊力量一定能變得更強,從而獲得成果。   由衷期盼本書能促使你改變自己,繼而提升部屬的幸福感,最後帶領團隊締造最甜美的成果。

  二○一五年十月 守屋智敬 第1章 奠定信賴的基礎 不相信任何人的人,知道自己毫無信用。 艾里希.奧爾巴赫(語言學家) 唯有信賴對方,對方才會為自己盡心盡力。 武田信玄(日本戰國時代武將) 01 掌握團隊的關鍵人物與文化 當你到新的單位擔任領導者後,首先該做的不是思考「要做什麼工作」,而是要記住「有哪些部屬、關鍵人物是誰、團隊有什麼文化」。 關鍵人物是指最受部屬信賴,對團隊也有極大影響力的人。他有可能是最為體現團隊文化的人物。 關鍵人物能否成為領導者的頭號夥伴,以及領導者能否與關鍵人物建立信賴關係,都會在日後打造團隊時造成不小的影響。 這是一個以關鍵人物為中心,互相尊重的團隊嗎? 總是把

顧客擺第一嗎? 可以為了誰、為了什麼原因展開行動? 想得知這些問題的答案,最好的辦法就是開會。請你不要發言,仔細觀察部屬的意見以及聆聽他人意見時的態度。 部屬在發言時是否會觀察某個人的臉色呢? 討論內容有無受到某個人的意見左右呢? 用這兩種觀點觀察會議,不只可以發現誰才是關鍵人物,也能看出「那個人的意見絕對是正確的」、「要是反駁那個人的意見就會遭到報復」這類團隊裡的「潛規則」。 除此之外,還可以釐清團隊重視什麼、在乎什麼。 部屬的討論內容,是否只著重於數值目標,或是只關注公司的內部狀況呢?如果是這樣,領導者就得抱持危機意識才行。因為要改變這種文化沒那麼容易。 遇到這種情況時,請你事後進行一對一

面談,詢問每一位部屬:「開會時我想改以顧客觀點進行討論,你覺得怎麼樣?」 相信部屬一定會感受到你的「認真」,覺得「這次的領導者很不一樣」。 Point 要了解部屬之間的勢力關係,最好的辦法就是開會

臺灣超現實影像的流變與詮釋- 從日治到解嚴時期為對象

為了解決悍草創意有限公司的問題,作者陳志和 這樣論述:

摘 要本文以「臺灣超現實影像的流變與詮釋-從日治到解嚴時期為對象」為題,在歷史的脈絡下,分析攝影家對自身在當時社會的背景下,如何接收來自歐洲與日本現代性思想與藝術表現的諸多方式,並將自身的生活體念融入影像之中,進而詮釋攝影家所呈現的超現實影像之內在意涵。 超現實攝影以潛意識為核心本質,其根源與幻想式藝術、原始藝術及精神病理學藝術相關,更深受達達運動的影響,表現出對於主流價值的質疑與挑戰,透過影像表達精神層面與時代的互動。本研究分別從日治時期、二戰後初期以及現代主義與鄉土運動時期進行探討,分析超現實的本質與技法運用,聚焦於台灣接收與轉化的過程。日治時期引入歐洲現代思想與超現實攝影,臺灣

攝影家鄧南光及張才受新興寫實攝影風格影響,對於超現實技術與形式有較多的運用,在主題意識方面,鄧南光三○年代中期在街頭拍攝的動物雕像,反映對社會的潛在意識。張才於二戰後期拍攝他的三位子女及牛與屍骸等作品,反映出潛意識裡的生命觀。戰後初期鄧南光、張才延續新興寫實攝影的創作理念,加上由中國回臺灣的李鳴鵰三人更加深化對臺灣本土的意識表現,作品呈現戰後的壓抑與傷痛。此外來自中國的郎靜山融合中國傳統水墨的美學意境,形成獨特性的超現實影像風格。 臺灣六〇年代的現代藝術在大環境壓抑下充斥虛無主義,攝影與現代詩社及新媒體結合的實驗性展演,可以張照堂及V-10藝術群為代表,不僅拓展了超現實攝影運用的豐富性,

作品亦隱晦的表露對時代抗爭的意識。七〇年代鄉土意識帶領攝影家反思家園與家國政體的關係,從謝春德專題編導式的系列作品中,呈現錯置在熟悉的現實裡荒謬的超現實場景。臺灣的超現實攝影以曲折的、片段式的發展,有個人生命的寫照,或反映社會時事,從巨觀的角度來看也都代表了臺灣的特殊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