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球後衛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控球後衛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美雲寫的 愛,讓孩子做自己:我這樣教出季衡與季剛 和西恩.德維尼的 堅毅:認定自我、堅持到底的林書豪精神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控球后衛是什麼意思? - 雅瑪知識也說明:控球 后衛(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掌握比賽、組織進攻的人。 ... 得分後衛經常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有很好的空檔來投外線,因此他的外線準頭和穩定性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文化 和美商麥格羅‧希爾所出版 。

中華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 黃素惠所指導 張禹郡的 同儕師徒制對於國小籃球隊學生運動行為之研究-以新竹縣某非山非市國小為例 (2021),提出控球後衛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非山非市國小、國小籃球隊、籃球運動行為、同儕師徒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鄭安城所指導 吳政達的 單腿訓練與雙腿訓練對籃球運動能力比較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單腿訓練、雙腿訓練、敏捷、爆發力、速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控球後衛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NBA篮球五个位置&简单英文篮球规则 - 实用范文网則補充:得分后卫(Shooting Guard),是篮球比赛阵容中的一个固定位置。一般担任该位置的球员身高和体格都低于前锋球员,但在速度上具有优势。他们往往是比赛中最好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控球後衛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愛,讓孩子做自己:我這樣教出季衡與季剛

為了解決控球後衛英文的問題,作者陳美雲 這樣論述:

  這是一位母親長達十多年的教育實驗。   面對兩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孩子,   一個是每次考試都考100分,別人眼中的資優生;   另一個喜歡娃娃與藝術,不愛讀書;   經過一路摸索與調整,她終於確認,父母能給孩子真正的愛,   是讓孩子在每個階段,都能發現、接納自己,並讓天賦發光。   從小,Kevin(吳季衡)就是個典型的乖寶寶,考試常拿一百分,是不太需要擔心的好學生;Jason(吳季剛)則是不愛念書,只喜歡娃娃與藝術,不太願意接受傳統規範。   為了讓孩子能在更活出自我價值的環境下成長,她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到美國、加拿大念書。而後,Kevin 直升美國名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雙修國際關係與經濟學,又拿到日本早稻田大學企管碩士;Jason(吳季剛)走的是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因為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穿著他所設計的服裝參加就職典禮,而成為台灣之光,成為世界知名設計師。   面對兩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孩子,身為媽媽的陳美雲女士,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又是如何適才適性,加以引導?期間的不確定和掙扎心情又是如何呢?這是一位媽媽長達十多年的教育實驗,過程與甘苦值得所有父母參考。希望透過本書,讓更多父母了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父母的責任是去發現孩子的天分,並給予鼓勵支持、適時引導,讓孩子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名人推薦   美雲伴同兩

個兒子成長的旅程,其實早從國內的幼年時期就已開始,移民加拿大後,美雲更將這個「幫助者」的角色發揮到極致。她身兼司機、廚娘、保母、清潔婦……,與兩個兒子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共同承受不能失敗的壓力。她放下身段、不顧面子,展現「卯起勁來幹」的決心。在全書中,看到作者身為母親的努力讓人感動,「堅持不放棄」的特質,更令人讚佩!-台灣廣播公司董事長 馬長生   美雲把孩子的行為約束在正規生活中,扮演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她培育孩子的思維具有前瞻眼光,更是一位偉大的領導者。有了這樣一位兼具管理者與領導者角色的母親,孩子是幸福而快樂的。這本書是培育優秀子女的教科書,更是新手父母必讀的完美手冊。祝福每位父母,都能

從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打造出充滿愛的家庭!-哈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洪良浩   透過書中點滴串起的小故事,我看見教養得當的孩子,自己幸福也替周遭帶來幸福。而我眼見的季衡、季剛,重點不在於成就,而在他們是自信且快樂的人,這不正是許多父母養兒育女的最大初衷?同吳媽媽的相處,獲益良多,她像磁鐵,牢牢吸引眾人,也像寶庫,只要肯挖,必不空手。讓我們一起從書中挖寶吧!-自由作家暨全職快樂媽媽 劉茵茵   展讀原稿,生活的軌跡,移民的點滴,再度滙集呈現,歷歷有如昨日。一念之間的選擇,衍生無數的辛酸、驚喜、挫折、歡欣、失落、收穫,這些回憶成為人生故事,生命樂章。這本書,補足了季衡、季剛成長過程我

的缺課,知曉「陳寶釧」(我給吳媽媽的暱稱)母兼父職的辛勤偉大,了解兒子適應環境的勇敢毅力。-祥圃實業董事長 吳昆民 作者簡介 採訪整理/林靜宜   曾任《遠見》記者、《30》主編。主要作品有《微笑走出自己的路》、《台積電的綠色力量》、《捷安特傳奇》、《改變成功的定義》、《淚光奇蹟:陪伴曉鈴的病床手記》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序 千金難買的新手父母必讀手冊 洪良浩 序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馬長生 序 大家的吳媽媽 劉茵茵 序 一生的牽手 吳昆民 自序 孩子幫我上的人生課 前言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的禮服 第一章 愛的實踐藝術 1花時間觀察孩子 2

教養方式要隨時調整 3用愛連結孩子的天賦 4課外學習要HaveFun! 5打造正向成長的環境 ■「愛的實踐藝術」思維:教出孩子的天賦 第二章 掌握教養時機,播下觀念的種子 6學習的本分:有始有終 7親子溝通之道:用說服代替命令 8媽媽,妳要我做哪一國人? 9外國家教MureilKaufman教我們的三堂課 10分享,讓人生更美好 ■「掌握教養時機」思維:趁早播下觀念的「種子」 第三章 放手,教出孩子的生存力 11做孩子夢想的協助者 12JasonWu的小生意 13學習別怕做白工 14把人生畫布的筆交給孩子 15我的期待Vs.孩子的選擇 16培養能在全球舞台生

存的孩子 ■「放手,教出孩子的生存力」思維:勇於自我挑戰,更有競爭力 第四章 信任與愛,創造與孩子的緊密連結 17跟上孩子的成長速度 18穿越時差的情書 19因為你是家人 20愛的控球後衛 21經營公平的愛 ■「創造與孩子的緊密連結」思維:信任與愛是關鍵 第五章 愛的是非、選擇題 教養沒有一套全體適用的準則,但有可供參考的共通觀念。 此部精選吳媽媽(陳美雲)在各大演講中,父母最常請教的教養問題。 給媽媽的話Kevin、Jason 採訪後記林靜宜 序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馬長生 台灣廣播公司董事長  「上帝創造了亞當,後來見亞當一人獨居不好,就為亞當造了一個

女人,夏娃(眾生之母的意思)。」(《創世紀》第1章18節)   人類建立了第一個家庭。夏娃是以一個「幫助者」的角色出現,成就了一句諺語:「每位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偉大女性的付出。」的經典之說。   美雲嫂與吳爸(昆民兄)是高中同班同學,在吳爸還不知情的狀態下,就被觀察力敏銳的美雲「鎖定」為值得託付終身的男人。(雖然,常聽吳爸開玩笑的說,我這一生只交了一個女朋友,……然後……就結婚了! )美雲進入吳家後,奉獻了自己,對孩子發揮關鍵的影響力。她努力的結果,更創造出一位「台灣之光」Jason Wu(吳季剛)。   這個家庭與台灣百萬個家庭沒有顯著的不同,一位辛勤創業的父親、一位委身顧

家的母親、一對快樂成長的小孩。在尋求一個更多元的學習環境前提下,吳家做出移民的決定,展開「美雲嫂在加拿大的奇幻漂流旅程」。   美雲伴同兩個兒子成長的旅程,其實早從國內的幼年時期就已開始,到陪同季衡(國一)、季剛(小四)移民加拿大後,美雲更將這個「幫助者」的角色發揮到極致。她身兼數職,司機、廚娘、保母、清潔婦……,與兩個兒子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共同承受不能失敗的壓力。她放下身段、不顧面子,展現「卯起勁來幹」的決心。每人付出的代價不輕,上帝也以豐碩的果實祝福賞賜。   在全書中,看到作者身為母親的努力讓人感動,「堅持不放棄」的特質,更令人讚佩!我們還看到:   她「夠悍」:因為愛而頂住

、忍心,使兒子們受教歸正。   她「夠機車」:不斷超越,設定「背靠背」(Back to Back)不間斷的目標,努力接續努力,不斷向上建造。   她「夠兇」:勇敢、看得遠,家中三個男生都「怕」她,也尊重她!她不懂的會問,不會的就學,不好的就丟掉;她「敢」於跳出「框框」,也要求兒子們要跳出傳統的限制。   吳爸、美雲嫂建立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平凡、努力又自在!季剛「Jason Wu」的光環確實亮眼,季衡(Kevin)的表現也極優秀,就像其他台灣鄰家男孩一樣,是各業的精英、各行的達人!兩人在父母心中都是心肝寶貝。   美雲說:「對身邊的人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份禮物,幫助彼此成為真正的

自己」。因為愛,父母懂得放手,讓孩子做自己;因為愛,父母能保持赤子之心,不斷學習,持續努力,隨時成長。知道自己就是愛,愛自己不成為別人的負擔,反要成為祝福;家中成員集體互動帶出的能量建造了彼此,也使得這個世界變得不一樣。 序 千金難買的新手父母必讀手冊 洪良浩 哈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我從事企管培訓工作整整40年,在哈佛企管的培訓課程中,有一個熱門課程「因材施教的情境領導II」,廣受企業界喜愛。許多企業把這門課當成晉升經理級的必修課程,以免企業員工當上經理職位後才學習如何當經理,因而產生錯誤,造成的損失與付出的代價頗高。   教養子女也是如此。倘若父母能在培育子女過程中,

先學習一些方法,將可避免很多錯誤。培育子女不容錯誤發生,因為父母沒有第二次機會讓子女重新來過,錯誤的方法所造成的損失,是一輩子所不能彌補的。   吳昆民夫婦是我多年好友,吳媽媽(美雲)為了不希望小孩成為制式教育下、升學機器模型所製造出來的乖寶寶,體現孟母三遷而千里跋涉,為尋找一個能够發揮孩子天賦的地方而全力付出。很慶幸她的付出為台灣之光做了一個新詮釋。   仔細閱讀本書,我發現書中的幾個核心教養重點:   符合孔子所揭櫫的「因材施教」理念,按孩子的興趣天賦,給予不同的資源與環境。   從愛出發,營造合作的夥伴關係,不以父母威權將父母的理想變成孩子的夢想。   重視情境因子,採取情

境式教育。   培育子女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方法。   以身作則,身教言教並重,要先孝順父母,子女才會孝順你。   激發學習動機才會加速提升能力。   溝通再溝通。   只要掌握這些重點,相信父母們將可獲得如下好處:   能依子女的特質與天賦給予適當的培育。   能放手讓小孩發展出獨立自主的生存力。   親子關係更融洽。   父母以帶領改變為主,能接受新創意與新想法。   子女會感到父母關心他們的成長。   子女的潛能在父母培育下,會加速發展,提早成就大事。   父母與子女彼此間的滿意度會提高。   有了上述種種好處, 就能營造充滿愛的家庭。在愛的家庭中養育出

來的小孩, 才具有國際競爭力。   美雲把孩子的行為約束在正規生活中,扮演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她培育孩子的思維具有前瞻眼光,更是一位偉大的領導者。有了這樣一位兼具管理者與領導者角色的母親,孩子是幸福而快樂的。美雲的這本書,簡直就是「因材施教的情境領導II」的實例家庭版,也是培育優秀子女的教科書,更是新手父母必讀的完美手冊。祝福每位父母,都能從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打造出充滿愛的家庭! 序 大家的吳媽媽 劉茵茵 自由作家暨快樂全職媽媽     吳媽媽要出書了,恭喜!並滿心歡喜!聽她演講是享受,同她相處,也是!   和吳媽媽結緣於演講邀約,優雅嬌小的身段,有著破錶的溫度,散發不容

忽視的光與熱。記得某次演說完畢,聽眾絡繹,私下求教,她耐心一一回覆,我這主辦只能在旁著急,一方憂她過於勞累,一方慮她太受打擾。末了,對那未能解答的,吳媽媽竟說:「你,把我電話抄下來,我幫你打聽,你再打電話給我。」熱忱令人驚歎!若說「感恩和分享是吳家重要的精神傳承」,於她身上印證無疑,並發揚光大!深覺吳媽媽不單善盡看顧季衡、季剛的責任,對普羅大眾亦不吝照拂,她結實是大家的吳媽媽。   養兒育女和經營家庭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歷經移民、分偶及教養兩位興趣、個性迥異的兒子。吳媽媽說,孩子是上天給的禮物,要尊重生命的差異和獨特性。試想,你的孩子在5歲的時候說,他長大要做服裝設計師,你會當真嗎?又,如

果他是個男孩,最大的興趣卻是玩芭比娃娃和逛婚紗店,你會如何看待?吳媽媽在書裡給了我們她的答案,相信大家必定同意,不同的心態、做法,會帶來不同的結果。書中對栽培兩位兄弟的天賦、視野多所著墨,但我更欣賞她對孩子在人品、生活養成和價值觀上的建立。貝多芬說,使人幸福的是德性。透過書中點滴串起的小故事,我看見教養得當的孩子,自己幸福也替周遭帶來幸福。而我眼見的季衡、季剛,重點不在於成就,而在他們是自信且快樂的人,這不正是許多父母養兒育女的最大初衷?   猶記吳媽媽演講提及家庭兩地相隔,她將話說得輕鬆,卻句句重敲心坎,讓人聽得眼眶泛淚。這一路走來需要多少妥協、多少承擔和多少的智慧、勇氣啊!女性於家庭的

角色這般重要,由此她舉自身來勉勵:「我的人生在50歲以前是家庭主婦,五十多歲後,才學習成為職場主管。我覺得,人要永遠保持一顆對世界好奇的心,並且願意勇敢嘗試,走出舒適圈,這樣才能成為家庭裡那股愛的流動力量。」我深深同意這樣的說法,女性要愛自己、要勇敢、堅毅、要與時俱進,唯有成全了自己,才能成全家庭。   同吳媽媽的相處,獲益良多,她像磁鐵,牢牢吸引眾人,也像寶庫,只要肯挖,必不空手。讓我們一起從書中挖寶吧! 序 一生的牽手 吳昆民 祥圃實業董事長   為陳美雲女士第一本書寫序,是使命,是榮幸,更多的是忐忑,雖愛舞文,却有難以下筆的困窘,但是荊命不敢違,只好勉力而試。   20

11年某天,吳媽媽告知,有人找她出書,談子女養育,詢問我的意見,直覺反應,望子女成龍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期望,只是方法不同,方式各異而已。季衡只有一個,季剛無法複製,天、地、人各項因素,皆有差異,經驗不易傳遞,還是藏拙吧!   此後,她常受邀與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分享親子議題,得到正面迴響,見證親子關係改善而樂在其中,吳媽媽心中整理教養孩子的吉光片羽,留作紀念的願望再度浮現。因緣巧合,2011年天下文化提出企劃,林靜宜小姐與吳媽媽相談合拍,出書計劃定案。起初,配合順暢,孰料公司新創事業,吳媽媽再挑大樑,訪談時斷時續,新書付梓遙遙無期。這些變數,因為季剛今年(2014)將回台參加3月的台北市北

區扶輪社55週年社慶而明朗,出版時程終於底定。   吳媽媽與靜宜小姐說寫俱佳,展讀原稿,生活的軌跡,移民的點滴,再度滙集呈現,歷歷有如昨日。一念之間的選擇,衍生無數的辛酸、驚喜、挫折、歡欣、失落、收穫,這些回憶成為人生故事,生命樂章。   對我來說,刻骨銘心的感受,就是1993年9月24日,在溫哥華大略安頓,隔天要返回台灣,那天晚上,吳媽媽心情複雜,我則輾轉難眠,夜深人靜,徘徊在季衡、季剛臥房之間,凝視他們童稚臉龐,異國他鄉,間隔萬里,心中難捨,不禁潸然淚下,至今難以忘懷,却是我的祕密。   這本書,補足了季衡、季剛成長過程我的缺課,知曉「陳寶釧」(我給吳媽媽的暱稱)母兼父職的辛勤

偉大,了解兒子適應環境的勇敢毅力。   檢視丈夫、父親的角色與責任,我與兒子雖聚少離多,但情感深厚,總在適當時機引導做人態度:一、感恩惜福,二、守諾負責,三、赤子之心。我是個幸運者,有祖先的庇佑,父母、岳父母的栽培,兄姐朋友的關懷,祥圃夥伴的協助,造就季剛成名為吳家加值,季衡、筱惠陪伴身旁延續理念的實現,但最重要的是陳美雲,這位我在18歲就決定依靠一生的牽手,由同學、情人而夫妻、夥伴,她敦親、相夫、教子、創業、功能齊全。她容忍我的好奇、冒險、任性、急躁、不離不棄,她是我生命的貴人、生活的導師,是我們家的珍寶,隨著歲月增輝。   謹以歡喜感恩心情祝賀新書出版,野人獻曝,期望對父母們思考快

樂童年,多元教育提供芻蕘之見,如有謬論,敬請包容見諒。 採訪後記 是教養書,也是「家庭經營」書 林靜宜        Kevin曾問我:「教養書有用嗎?每個人都不一樣,教大家複製出第二個Jason,或是下一個Kevin,沒什麼意義。」        他所言甚是。我跟Kevin同世代,一開始就沒打算寫一本教養手冊或法則,在《愛,讓孩子做自己》一書裡,我們想表達的是,教養的根本,是要讓孩子天賦自由。因此,以第一人稱的敍事,透過一位母親因為小兒子外顯的天賦不符合當年社會主流價值,從內心掙扎到反思社會價值觀,決心打破傳統框架,自己改變了,最後也教出兩個能夠做自己的孩子。   人生有酸

甜苦辣,每個人的比例不同,但只要能夠做自己,快樂會讓一個人變得正向思考,碰到再辛苦、心酸的挑戰,總能想法子度過,享受人生。在Jason自創品牌的過程中、Kevin開創事業的實踐裡,都能見到這樣的成果。        採訪吳媽媽時,有個問題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若沒有吳媽媽,會有華人之光吳季剛嗎?開始動筆後,第二個浮現的問題是,如果吳媽媽的另一半不是吳爸爸,第一個小孩不是Kevin,能夠教養出「Jason Wu」嗎?        我從這家人身上觀察到,成功的教養是要用一個「家」的力量,好好經營夫妻與親子關係,缺一不可。吳媽媽扮演了「愛的控球後衛」角色,細膩的讓愛在家庭流動。Jason成名後

,她要小兒子打電話謝謝哥哥:「因為Kevin不太需要我們操心,我們才能將心力放在你身上,給你足夠的資源,成就你的天賦。」        初稿完成後,這家人共同看稿。        吳爸爸雖然開始不贊同吳媽媽出書,卻從初稿到定稿,細細看了好幾遍(比專業編輯還細心),訂正與還原時空背景。也是因為吳爸爸,吳媽媽改變觀念,接納小兒子喜歡收藏娃娃的興趣,以及放手讓一路是資優生的大兒子轉離醫學院預科。如果沒有這一位有智慧的支持者,兩兄弟不會有如此精采的生命風景。        書中主角之一Kevin除了看自己的那部分稿子,也幫另一位主角弟弟Jason把關,補充說明遺漏之處,手足情深。我印象深刻

的是,Kevin訴說Jason剛到紐約讀大學,他開車去找弟弟,兩兄弟談論未來。他知道弟弟會長住國外,做為兄長,當下決定畢業後回到亞洲,「我們兩人總要有一位離父母近一點,」他笑笑的說。我不知他曾否動過要留在美國發展的念頭,我沒問出口,因為覺得答案不重要了!他最後選擇回到台灣,努力耕耘「從產地到餐桌」的綠色夢想,同時又陪在父母身旁。        這不僅是一本教養書,更是一個家庭經營愛的故事,值得大家細嚐。 自序 孩子幫我上的人生課 陳美雲   我不是教育學者,也非教養專家,只是一位平凡的媽媽。如果說,三十多年來的教養歷程累積了些許收穫與心得,莫過於孩子幫我上的人生課。常在想,自己何

其幸運,我挑戰台灣傳統教育思維,當年走的每一步,心頭著實戰戰兢兢,深怕做出錯誤決定,誤了孩子一生。        現在,Kevin(吳季衡)、Jason(吳季剛)都擁有展翅的天空,回頭檢視,如果我真的做對什麼,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我學會尊重生命個體的獨特性。我很感謝,全職媽媽的身分,讓我有充足時間觀察出兩個孩子的差異。雖然現代父母常是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但我要強調,正確的教養必須從「觀察」開始,就算是雙胞胎,個性還是有不同之處。所以請務必花時間與孩子相處,把握機會好好觀察孩子。        在三十多年前,甚至是現在看來,我的不少教養觀念是打破傳統的。比如,我認為學音樂等才藝的目的是

「for fun」,拜託老師放水,不需要嚴格要求孩子的進度;我也認為不能把英文當成功課來教,學習要生活化,請家教不用要求孩子背文法、單字,只需多帶兩兄弟出門,全程以英文聊天。        我也不會因為圖方便,讓孩子讀同一所學校。從小,兩人就是各自就讀適合自己個性的幼稚園,長大後也是如此。記得第一次帶他們赴美讀書,我們母子三人拖著七、八個行李箱,先到大兒子位於康乃迪克州的高中學校,辦完所有手續,再帶著小兒子坐幾小時車到位於麻州的初中報到。往後,我都如此舟車往返探望他們,不以為苦。        我其實不是完美媽媽,在教養這件事上,也是經過碰撞、摸索、調整,以及學習而來。     

  教養是互動的雙人舞,孩子也是父母的好老師。有一年,Kevin到日本溫泉飯店打工,先生帶著我、Jason去看他。當我見到大兒子變黑,不似以往整潔,當場唸他幾句,Jason在旁出聲制止:「媽媽,不要在大庭廣眾下說哥哥,這樣不禮貌!」小兒子的話提醒了我,父母應該給予的尊重。        教養更是夫妻共同的事。夫妻的相處關係著孩子對家庭的看法,想要教好孩子,兩人就要站在同一陣線上。我很感謝先生的支持,當我碰到瓶頸,他的話語如醍醐灌頂,讓我調整思維,不斷進化成孩子口中的「好媽媽」。我也感謝我父母給了很多幫助,我們婚後的頭幾年是住在娘家;我的妹妹陳美齡,當年協助尋找學校並妥為照顧;還有季衡、季剛

在美國求學期間,我的表姐陳文斐(Vivian)總是熱心協助我及孩子的進出接送,她的開車技術一流,方向感清晰如指南針,是最貼心的義工導遊。在我勇闖不一樣的教育路上,碰到許多貴人,礙於篇幅,無法一一列出言謝。        動起紀錄念頭是五年前,一開始,純粹只是想趁記憶猶新,記錄教養Kevin、Jason的回憶,留做紀念。當時我已做了多場演講,發現在教養這條路上,每個爸爸、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親子問題,尤其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不過,因為工作忙碌,遲遲無法付諸實行。後來,在一個場合碰到高希均教授,他鼓勵我出書,天下文化也為我找來靜宜,我們相談甚歡,從2011年底開始,陸續訪談,跟靜宜口述故事的過

程,我也重新回味人生。        我喜歡分享,也因為自己親身挑戰過一條有別於傳統的教養之路,想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父母,以及無數個Kevin與Jason,期許,每對父母都能用愛讓孩子做自己!挑戰傳統教育需要勇氣,但我相信,新時代的父母有能力學習更多的教養智慧,讓每個孩子都能充分發揮天賦,快樂成長。   最後,謹將此書獻給我的婆婆吳賴不碟女士、父親陳林先生及母親陳文英女士,感恩他們的教養與教導。 1.花時間觀察孩子 同一對父母、同一個屋簷下長大的手足,個性常是截然不同,很多心理學研究也指出類似結論。從Kevin、Jason兩兄弟身上,我很早就印證這件事。 在Jason未滿2歲時,有次

兩兄弟趁我在忙,跑到浴室大玩特玩,弄得到處都是水,牆壁、地板全溼答答的。我決心要處罰他們的調皮,因為保持整潔是我很重視的生活教育之一。 雖然,我算是很開放的母親,很願意讓他們嘗試新事物,但非常重視兩人的規矩。我認為,孩子的生活教育與知識教育同樣重要。父母要像玉匠,孩子還小時就要慢慢「雕琢」,才能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些規定我一定要他們遵守,例如,不能跳床;起床後要把棉被整理好;上完廁所,要尊重下一個使用者,保持馬桶、洗手檯的乾淨,而且擦手紙要留下來,等晾乾後,我會回收再利用,拿去擦地。 我臉色一沉,不發一語,把浴室門拉起來,從外頭上鎖。兩兄弟知道大禍臨頭,不敢再玩,安靜的坐在裡面。過了十

多分鐘,Kevin意識到,這次媽媽很生氣,沒打算那麼快原諒他們,開始哭著說:「我下次不敢了!」 我其實沒走遠,一直坐在外頭,隔著門聽兩人的動靜。 原本以為Jason會跟著哭,兩兄弟合奏二部曲。出乎意料,這位老兄竟然沒出聲,見哥哥哭得傷心,還老神在在安慰哥哥:「不用哭啦!媽媽等一下就會放我們出去了。」說完,再去打開水龍頭,玩了一下水,才回來坐在哥哥旁邊。 要不是我還在氣頭上,準會被兩人的對話逗笑。面對相同的情境,兩人反應大不同,這是天生的個性使然。 事實上,他們兩人連吃東西的習慣也不同。 為了讓孩子營養均衡,我會把每餐烹調的菜色,依照他們的食量,擺放在同一個餐盤裡,規定他們要全部吃完,不夠可以再

加,但不能挑掉盤中不想吃的食物。 這時,Kevin總會先吃他覺得難吃的食物,把好吃的留到最後;Jason則相反,一定從喜歡的開始吃。像是小時候兩人都喜歡吃肉,弟弟一定先把肉吃完,他吃東西的速度又比哥哥快,吃完自己盤內所有食物後,他的眼睛就會咕嚕、咕嚕轉,望向哥哥的盤中肉。 「哥哥,你不要吃這個啊?我幫你吃!」Jason一說完,眼明手快的挾起哥哥盤中的肉,放入嘴裡,津津有味咀嚼最後一口美味。 Kevin反應不過來,只能眼睜睜看著喜歡的食物被弟弟一口吃掉,氣得說:「我不是不要吃,我是把最好吃的留到最後。」

控球後衛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家好~我是一貧伏特加
這一集Top7是兩萬人訂閱回饋
我們要來談談穿著某件背號球衣的最強球員
因為不只棒球選手有背號
籃球選手的背號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
所以我邀請了後撤步大來和我合作介紹這部影片
訂閱後撤步: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HRqtNQiN_8GD48vGmYCuw
如果覺得有要補充的或是有其他有趣的冷知識都請在下方留言囉!
最後不要忘記Like & Subscribe

註:
1. 數據英文縮寫介紹: GS:滿貫全壘打,W:勝投,R:得分,H:安打,2B:二壘安打,HR:全壘打,RBI:打點,BA:打擊率,BB:四壞保送,TB:壘打數,OPS:攻擊指數,MHRG:單場複數轟場次,#1:史上第一
2. 純控球後衛:傳球優先
3. Lob City空拋之城:CP3在快艇時期和兩位長人Blake Griffin和DeAndre Jordan常常上演第一時間空中接力灌籃而得名
4. 金州勇士擁有全聯盟最豪華陣容,四年內三座冠軍,而且現在以更變態的陣容挑戰三連霸
5. 閃電俠:美國超人漫畫角色之一,以快如閃電聞名
6. 傳說大聯盟的Logo是按照Killebrew做的,但已被原作者反駁
7. 死球年代:不重視全壘打,覺得全壘打不實際,故這段期間棒球比賽分數都不高,直到貝比魯斯狂轟猛炸,棒球進入活球年代
8. 0:57應為休士頓火箭,我打太快打錯了QQ

音樂:
Explode - Verm
NBA 2k2 intro song

FB: https://www.facebook.com/abovodka/
影片最新資訊都會在粉絲團公布
趕快訂閱按讚關注唷!

以上就是這次的介紹
謝謝大家的收看
像背號這種跨領域也適用的題材真的很有趣
如果想看更多記得在下方留言哦!
很感謝後撤步大願意抽空和我一起合作這部影片
不要忘記到後撤步的頻道收看他的影片還有我們一起合作的最新影片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okpeHksBuw
See ya!

同儕師徒制對於國小籃球隊學生運動行為之研究-以新竹縣某非山非市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控球後衛英文的問題,作者張禹郡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同儕師徒制對新竹縣某非山非市國小籃球隊員籃球運動行為之影響,透過本研究,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國小籃球隊員在籃球運動行為之差異,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籃球隊員同儕師徒制關係之差異,最後探討國小籃球隊員之同儕師徒制對籃球運動行為之影響。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引用洪煌佳(2009、2010)所發展的師徒功能量表、社會支持度量表、社會組織化程度量表及楊淨閔(2012)的學生團體動力學習反應問卷,再行編撰為同儕師徒制問卷;並依據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能力指標規定、健康體適能測驗中心肺耐力檢測項目及衛生福利部各項健康體能要素(上肢肌力與肌耐力)測量方法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皆為新竹縣某非山非市

國小籃球隊員共14位,獲得有效問卷與測驗資料共14份,並以 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分析、成對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相關分析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檢驗方法進行探究,本研究之顯著水準訂為 α=.05。本研究結果如下:一、 基本資料現況以出席率可知老師及家人是支持學生參與籃球隊。二、 籃球運動行為現況以測驗結果顯示後測皆優於前測。三、 同儕師徒制現況以問卷結果顯示後測皆優於前測。四、 不同隊別的國小籃球隊學生在籃球運動行為無顯著差異。五、 不同隊別之國小籃球隊學生在同儕師徒制有部分顯著差異。六、 國小籃球隊學生的籃球運動行為中,籃球投擲後測與同儕師徒制之信任力

呈現顯著相關。希望此研究結果,能提供相關教育單位、教師、家長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堅毅:認定自我、堅持到底的林書豪精神

為了解決控球後衛英文的問題,作者西恩.德維尼 這樣論述:

  正面積極的運動員故事聽多了,到最後一聽就讓人覺得是陳腔濫調。從先前不被看好、到後來成為英雄的運動員故事(就像是不同版本的魯迪的故事),是最常見的。這類型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聖經中大衛以彈弓、石頭打敗了巨人葛利亞的故事。林書豪崛起的經過也的確和這樣的故事有些相似。不過,林書豪的故事絕不僅止於陳腔濫調。   一開始大家都把焦點放在他剛建立的名氣與成就上,而忽略了在他的故事裡更為重要的情節。這就好比是對一個樂透彩券得主的財富大肆褒揚,卻反而不去讚美一個靠努力工作後來累積到同樣財富的人,這樣的態度並不正確。因此我們可以說,尼克隊在林書豪旋風式竄紅後雖然經歷了一些掙扎,而這也終究導致總教頭狄安東尼的離

開,但這並不會折損林書豪在過去兩年、甚至從更久以前開始為了成為NBA球員所作的種種努力的價值。林書豪的崛起絕非偶然。許多人認為林書豪一直以來就是一塊璞玉,在過去一年待過三個球隊,只要有個有遠見、能給他機會上場的教練,林書豪就能大放異彩。   然而,如果只把焦點放在「原本不被看好的球員最後大放異彩」以及「尼克隊的重整」這樣的情節上,則難免會忽略了在林書豪的故事裡,真正值得汲取的寶貴經驗:包括林書豪坦然接受自己進入NBA的這條路與別人的不同、他在停賽期間所做的努力、他一直都讓自己處在為機會做好準備的狀態,同時也能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成功,以及同樣令人措手不及的逆境時以平常心面對。的確,世事多變,且事情

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生變化。   我們該關注的不該是林書豪的竄紅所帶來的名,以及他在夏天換新約的時候肯定十分可觀的利。我們該關注的應該是,在這個轉變出現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應該去了解,在當時,那個幾乎沒有NBA球迷認識、且事業岌岌可危的林書豪,在上場與籃網展開關鍵性的對決前,到底做了哪些功課與準備? 作者簡介 西恩.德維尼(Sean Deveney)   德維尼畢業於美國西北大學,之後於路易西安納州斯萊德爾市的《哨兵報》(The Sentry-News)擔任體育新聞編輯,並曾獲路易西安納州記者協會所頒贈的最佳專題報導獎。他自一九九九年起任職於《運動新聞雜誌》(The Sportin

g News),負責報導各種主要運動項目,特別是美國職業籃球。他也曾報導體壇偶像麥可喬丹、老虎伍茲,體育界名人羅傑.克萊門斯,以及有關運動經紀業的種種內幕。德維尼擔任《運動新聞雜誌》的籃球專欄作家已有十年以上的時間,並自二○○○年起負責報導各屆NBA總決賽。 譯者簡介 蔡自青   台大外文系、美國加州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口筆譯研究所畢業,曾任外交部英文翻譯、外商公司總經理口譯,目前於台大外文系從事口筆譯教學工作。 目錄致謝序言 / 開端第一章 / 欣賞自己的與眾不同第二章 / 充分發揮天分,不要輕易妥協第三章 / 把握機會第四章 / 適應成功第五章 / 在逆境中成長結語附錄

序言∕開端「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林書豪儼然是籃球版的魯迪(註)。」   二○一二年二月四日,地點為麥迪遜花園廣場,尼克隊對上向來表現平平的紐澤西籃網隊,比賽第二節開始不久尼克隊已經落後十二分。控球後衛林書豪運球越過中線後把球傳給隊友道格拉斯。林書豪在距離道格拉斯不遠的邊線加速,道格拉斯把球回傳林書豪,林書豪隨即展開快攻。道格拉斯為林書豪提供掩護,阻擋防守林書豪的球員,林書豪切入籃下。此時籃網隊中鋒威廉斯上前防守。林書豪一個假動作將威廉斯騙倒,帶球上籃擦板得分。這是林書豪當天晚上第一次拿到的兩分,是他在這個球季拿到的第卅六分。   這區區兩分為紐約尼克隊,甚至可說為整個美國職籃聯盟(NB

A)帶來在歷史上最振奮人心、超乎尋常並且喧鬧混亂的幾個星序言∕開端「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林書豪儼然是籃球版的魯迪(註)。」   二○一二年二月四日,地點為麥迪遜花園廣場,尼克隊對上向來表現平平的紐澤西籃網隊,比賽第二節開始不久尼克隊已經落後十二分。控球後衛林書豪運球越過中線後把球傳給隊友道格拉斯。林書豪在距離道格拉斯不遠的邊線加速,道格拉斯把球回傳林書豪,林書豪隨即展開快攻。道格拉斯為林書豪提供掩護,阻擋防守林書豪的球員,林書豪切入籃下。此時籃網隊中鋒威廉斯上前防守。林書豪一個假動作將威廉斯騙倒,帶球上籃擦板得分。這是林書豪當天晚上第一次拿到的兩分,是他在這個球季拿到的第卅六分。   這

區區兩分為紐約尼克隊,甚至可說為整個美國職籃聯盟(NBA)帶來在歷史上最振奮人心、超乎尋常並且喧鬧混亂的幾個星期。這兩分改變了球隊的方向;這兩分燃起了一個城市的熱情;這兩分紀錄了一個原本不受重用的邊緣球員,後來進入NBA正式球員名單,並在聯盟中取得一席之地的發展歷程。這兩分帶出了一位國際體壇巨星不可思議的崛起;這兩分為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開了頭,故事裡我們看到了名望的消長,以及在職業運動聯盟中的不確定性。   二月三日,也就是比賽前一天晚上,尼克總教頭狄安東尼當時已經因為未能達到期望,以及表現越來越令人失望,而面臨必須想辦法保住工作的壓力。他更動了當晚上場球員的名單,把林書豪插入這場對抗波士頓塞

爾提克隊而獲勝無望的比賽中。賽後尼克隊的季初戰績落到八勝十五敗。林書豪的表現毫不出色,上場六分多鐘,總共只拿下兩分。雖然如此,但由於林書豪在一年內上場的時間可謂少之又少,因此,他能被換上場就已經很令人意外了。賽後狄安東尼解釋這是為了要尋找、發現新的火花。「什麼都好,」他說道,「我只是在嘗試、探尋一些新的作法。但是目前還沒找到合適的。」   在對籃網的比賽上,狄安東尼正在尋覓的火花被點燃了。這個火花就是林書豪,一個讓人很難想到能為球隊帶來什麼特別貢獻的球員。畢竟,他當時只有卅八場的出賽經驗,而且在這場比賽前,林書豪在尼克隊連坐了六個禮拜的冷板凳。林書豪在上半場總共拿到六分。他在比賽第三節又再拿下

七分。加起來的十三分平了他的籃球生涯中,單場比賽最高得到十三分的舊紀錄。林書豪在第四節表現強勁,得到十二分,整場球賽個人共拿下廿五分。在觀眾不斷大喊「Jer-Em-Mee!」(註:唸起來為林書豪的英文名字“Jeremy”)的加油聲中,林書豪帶領近來表現不佳的尼克隊取得了迫切需要的勝利。全場氣氛之熱烈為前所未見,所有球迷及尼克隊其他球員都瘋狂地為林書豪加油。下半場時林書豪衝破籃網的防守、在籃下完成一個高難度的投籃動作並且引誘對手犯規, 目睹這一切的YES體育頻道資深的籃網隊播報員伊格不禁大叫:「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林書豪就像是籃球版的魯迪。」   賽後在球員休息室裡,林書豪很難靜下來把自己

剛才的表現在腦海中重新整理一遍。本地報紙的體育記者和廣播、電視記者以往總會在賽後擠在明星球員(像是史陶德麥爾、甜瓜安東尼和錢德勒)的置物櫃前爭相進行賽後的採訪。但這次主角換成了林書豪,他在尼克隊休息室裡的置物櫃被排在很後面的地方。林書豪站在置物櫃前,四週堆滿了麥克風。他以前也經歷過這種大陣仗的採訪,不過從來不是因為實際在場上的表現受訪。「我還沒完全回過神來,」林書豪這麼說。「說實在的,對於剛才發生的一切,到此刻我還是感到相當震驚。我現在只想好好把心情整裡一下。」   這一切都是從那個經由傳切(一種相當基本的籃球技巧)和帶球上籃所得到的兩分開始的。自從那個晚上以後,林書豪的確面臨了許多需要調適的

新情況-正面和負面的都有。首先,林書豪希望證明,對籃網的那場比賽勝利並非出自僥倖。兩天後,林書豪在尼克擊敗猶他爵士隊的比賽中奪下廿八分;接下來又在擊敗華盛頓巫師隊的比賽中拿下廿三分。如此銳不可擋的氣勢使得林書豪迎戰小飛俠布萊恩及湖人隊的那場比賽成為一場全國轉播的賽事。一般認為與湖人隊的比賽很具挑戰性,應能好好檢驗林書豪的三連勝到底是不是僥倖。當小飛俠布萊恩在比賽前一晚被問到,他對林書豪近日來表現有什麼看法時,布萊恩的回答是他並不清楚林書豪最近有什麼表現。   隔天晚上布萊恩旋即親自見證了林書豪的球技。林書豪在力擒湖人隊的比賽中勇奪卅八分,並為尼克隊帶來四連勝。在比賽還沒結束前,林書豪就已經在紐

約、美國職籃界,甚至在中國及台灣(他有親戚住在台灣)成為無數人的偶像。林書豪在那一週登上了《運動畫刊》封面,並在下一週連續第二次擔任封面人物。他是第十個連續兩周登上《運動畫刊》封面的運動員,其他連續登上封面的體壇明星包括麥可喬丹、賈霸、史蒂夫.楊、麥克泰森以及馬怪爾。林書豪的故事並不只在體育界發燒。擊敗籃網之後,在接下來的僅僅五場球賽後,林書豪登上《時代雜誌》封面,標題為「林來瘋!」有許多人認為這一切發生的太快,林書豪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且還必須拿出更多的表現來向大家證明他是個優秀的球員。然而大聯盟,由其是表現令人失望的尼克隊,在此時迫切需要一個英雄。而正由於林書豪原本很難讓人聯想到會是個英

雄,也因此他的崛起就愈加值得慶賀-他的背景在美國職籃是雙重的罕見:他不但是亞裔美國人,還是個哈佛畢業生。林書豪既然已經展露頭角,他的光芒自然是掩蓋不住了。   在媒體不斷更新內容的密集報導下,林書豪的經歷很快地成為傳奇故事,其籃球生涯被描繪成一個充滿了遭受命運嚴酷對待的歷程。在林書豪成為家喻戶曉的球壇明星前,他的籃球之路一路走來其實是一個讓人聽了會深受鼓舞的故事,內容之精彩甚至到了有點過於夢幻的程度。林書豪透露,尼克對籃網比賽的前一晚,他是睡在朋友兼隊友費爾茲家的沙發上的。在那之前他睡的是哥哥位在曼哈頓的公寓的沙發,但當天因為哥哥有外地朋友來訪,因此只好去投靠費爾茲。林書豪在那個時候並沒有自己

的窩,因為他先後被金州勇士隊及休士頓火箭隊給裁掉;加上當時尚未拿到保障合約,他自知尼克隊也有可能會把他釋出。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林書豪一夕之間站上了體育世界的舞台中心,同時,拜球迷之賜(他的球迷包括了籃球名人堂的魔術強森、電影導演同時也是尼克隊球迷的史派克.李、女星寶黛麗、臉書創辦人馬克札克伯格,還包括了歐巴馬總統),林書豪得到的盡是一片好評。林書豪也相當受到社群媒體的喜愛。一份研究指出,他的名字一個星期內在推特社群中被提到超過二百六十萬次;他的推特追隨者人數短短四天就倍增到超過卅八萬人。在他帶領尼克隊擊敗湖人隊後,他的推特追隨者人數更暴增到超過五十萬人。   那時候,林書豪的新隊友之一,後衛

史密斯正在中國打職業聯賽。中國和台灣的球迷也同樣為林書豪瘋狂,瘋狂到林書豪在台灣的親戚還得離家圖個清淨;這也使得林書豪公開向台灣的媒體呼籲,請媒體尊重他在台灣的家人的隱私。史密斯表示,即使遠在地球的另一邊,他也能感受到林書豪對尼克隊,以及對球迷帶來的影響。「我在YouTube上看了很多精采的球賽片段這類的影片,」他說道。「光是透過螢幕看林書豪打球就已經是令人讚嘆不已了。他真的鼓舞了在中國的許多人以及全世界無數的人。他無疑地是個典範。聽到他的故事會讓人覺得凡事都有希望。」   我們大多數的人都認同抱持希望是好的,然而往往正面積極的運動員故事聽多了,到最後一聽就讓人覺得是陳腔濫調。其中,從先前不被

看好、到後來成為英雄的運動員故事—就像是不同版本的魯迪的故事—是最常見的。這類型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聖經中大衛以彈弓、石頭打敗了巨人葛利亞的故事。林書豪崛起的經過也的確和這樣的故事有些相似。不過,林書豪的故事絕不僅止於陳腔濫調。一開始大家都把焦點放在他剛建立的名氣與成就上,而忽略了在他的故事裡更為重要的情節。這就好比是對一個樂透彩卷得主的財富大肆褒揚,卻反而不去讚美一個靠努力工作後來累積到同樣財富的人,這樣的態度並不正確。因此我們可以說,尼克隊在林書豪旋風式竄紅後雖然經歷了一些掙扎(而這也終究導致總教頭狄安東尼的離開),但這並不會折損林書豪在過去兩年、甚至從更久以前開始為了成為NBA球員所作的種

種努力的價值。林書豪的崛起絕非偶然。許多人認為林書豪一直以來就是一塊璞玉,在過去一年待過三個球隊,只要有個有遠見、能給他機會上場的教練,林書豪就能大放異彩。然而,這樣的說法過於簡化。   如果只把焦點放在「原本不被看好的球員最後大放異彩」以及「尼克隊的重整」這樣的情節上,則難免會忽略了在林書豪的故事裡,真正值得汲取的寶貴經驗:包括林書豪坦然接受自己進入NBA的這條路與別人的不同、他在停賽期間所做的努力、他一直都讓自己處在為機會做好準備的狀態,同時也能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成功,以及同樣令人措手不及的逆境時以平常心面對。的確,世事多變,且事情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生變化。從狄安東尼基於已經無計可施的前

提下,在對波士頓的比賽中讓林書豪上場的那天,到林書豪痛宰湖人隊並奠定了他的明星地位的那天,這中間只不過是短短一個禮拜的時間。而從擊敗湖人隊之後,到狄安東尼離開尼克隊,中間也差不多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我們該關注的不該是林書豪的竄紅所帶來的名,以及他在夏天換新約的時候肯定十分可觀的利。我們該關注的應該是,在這個轉變出現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應該去了解,在當時,那個幾乎沒有NBA球迷認識、且事業岌岌可危的林書豪,在上場與籃網展開關鍵性的對決前,到底做了哪些功課與準備?我們也應該看看林書豪在被ESPN頻道的SportsCenter體育新聞節目瘋狂報導的那幾個星期是如何自持以及如何與隊友互動。   

我們也該關心林書豪未來的發展。他現在才廿三歲,在球季剛開始的時候,他只是單純地希望以表現向大家證明他有資格留在NBA打球。他既不期待也沒想過要成為明星球員,而一夕成名後伴隨而來的嚴苛批評也讓他感到有些無助。所謂「林來瘋」的熱潮後來稍稍降溫了一些,這對林書豪是件好事。因為,雖然他總是有風度地面對如潮水般湧入的關注,他還是沒有完全習慣成為眾人的焦點,感覺上好像總有些不自在。在林書豪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後,事情也有了些變化。對手一步步分析出該如何防守林書豪,球員各個準備好,拼了命地阻擋他。尼克隊一直以來都有球員間默契不佳的問題,而遞補狄安東尼空缺的助理教練伍德森改變了尼克隊的進攻系統,這使得林書豪在場

上有點施展不開。這對林書豪而言是個全新的局面,但他已經證明了他在隊上能做出的貢獻,他現在需要做的是繼續精進他的球技,排除掉比賽中容易犯下的失誤,並鞏固他在聯盟裡的地位。   林書豪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而林書豪原本就是個會鞭策自己不斷進步的球員。一般人常形容林書豪「不知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把這樣的說法先擺到一邊,你會發現林書豪其實是費了好大的努力才擠進NBA,而為了維持他在頭幾個禮拜,以先發球員身分上場時所展現的球技水準,他完全不能鬆懈。他能夠登上雜誌封面、成為文化偶像,這樣的光環是眾人始料未及的。沒人料到以林書豪的背景、經歷,他竟能成為明星球員—他看起來頂多會是一個在職籃能打上好一陣子球的球員,

而這樣已經算是很好了;沒辦法打球的時候至少他的哈佛學歷還能派上用場。現在,林書豪可以擺脫自紐約一戰成名後,「林來瘋」現象所帶來的種種分散他注意力的事情;畢竟,他在球季開始時所設定的目標並不遠大。「我一直告訴自己,今年我要想辦法讓自己被排入輪流上場名單,而不要繼續當那個一直被排在第十二或是第十五順位的球員。」林書豪說道。「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也是我自認做得到的。但先前的實際情況是,我一直都是那個被排在第十二或是第十五順位的球員,正因如此我曾經兩度被球隊釋出。我真的很感謝上帝讓我能在紐約尼克隊打球。」   林書豪要繼續努力才能留在紐約。雖然遭遇新的困難,但林書豪知道他目前至少已經做到他一直以來希望自

己在這個階段所能做到的:一個進入NBA第二年、小有成就,且不斷努力精進球技並幫助球隊獲勝的球員。   林書豪在成為今天的林書豪前歷經了一段漫長且不平凡的歷程,其間有許多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   註:魯迪為有關美式足球的運動勵志電影《追夢赤子心》裡的主角。   -YES體育頻道播報員伊格 期。這兩分改變了球隊的方向;這兩分燃起了一個城市的熱情;這兩分紀錄了一個原本不受重用的邊緣球員,後來進入NBA正式球員名單,並在聯盟中取得一席之地的發展歷程。這兩分帶出了一位國際體壇巨星不可思議的崛起;這兩分為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開了頭,故事裡我們看到了名望的消長,以及在職業運動聯盟中的不確定性。   二月三日,

也就是比賽前一天晚上,尼克總教頭狄安東尼當時已經因為未能達到期望,以及表現越來越令人失望,而面臨必須想辦法保住工作的壓力。他更動了當晚上場球員的名單,把林書豪插入這場對抗波士頓塞爾提克隊而獲勝無望的比賽中。賽後尼克隊的季初戰績落到八勝十五敗。林書豪的表現毫不出色,上場六分多鐘,總共只拿下兩分。雖然如此,但由於林書豪在一年內上場的時間可謂少之又少,因此,他能被換上場就已經很令人意外了。賽後狄安東尼解釋這是為了要尋找、發現新的火花。「什麼都好,」他說道,「我只是在嘗試、探尋一些新的作法。但是目前還沒找到合適的。」   在對籃網的比賽上,狄安東尼正在尋覓的火花被點燃了。這個火花就是林書豪,一個讓人很

難想到能為球隊帶來什麼特別貢獻的球員。畢竟,他當時只有卅八場的出賽經驗,而且在這場比賽前,林書豪在尼克隊連坐了六個禮拜的冷板凳。林書豪在上半場總共拿到六分。他在比賽第三節又再拿下七分。加起來的十三分平了他的籃球生涯中,單場比賽最高得到十三分的舊紀錄。林書豪在第四節表現強勁,得到十二分,整場球賽個人共拿下廿五分。在觀眾不斷大喊「Jer-Em-Mee!」(註:唸起來為林書豪的英文名字“Jeremy”)的加油聲中,林書豪帶領近來表現不佳的尼克隊取得了迫切需要的勝利。全場氣氛之熱烈為前所未見,所有球迷及尼克隊其他球員都瘋狂地為林書豪加油。下半場時林書豪衝破籃網的防守、在籃下完成一個高難度的投籃動作並且

引誘對手犯規, 目睹這一切的YES體育頻道資深的籃網隊播報員伊格不禁大叫:「這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林書豪就像是籃球版的魯迪。」   賽後在球員休息室裡,林書豪很難靜下來把自己剛才的表現在腦海中重新整理一遍。本地報紙的體育記者和廣播、電視記者以往總會在賽後擠在明星球員(像是史陶德麥爾、甜瓜安東尼和錢德勒)的置物櫃前爭相進行賽後的採訪。但這次主角換成了林書豪,他在尼克隊休息室裡的置物櫃被排在很後面的地方。林書豪站在置物櫃前,四週堆滿了麥克風。他以前也經歷過這種大陣仗的採訪,不過從來不是因為實際在場上的表現受訪。「我還沒完全回過神來,」林書豪這麼說。「說實在的,對於剛才發生的一切,到此刻我還是感

到相當震驚。我現在只想好好把心情整裡一下。」   這一切都是從那個經由傳切(一種相當基本的籃球技巧)和帶球上籃所得到的兩分開始的。自從那個晚上以後,林書豪的確面臨了許多需要調適的新情況-正面和負面的都有。首先,林書豪希望證明,對籃網的那場比賽勝利並非出自僥倖。兩天後,林書豪在尼克擊敗猶他爵士隊的比賽中奪下廿八分;接下來又在擊敗華盛頓巫師隊的比賽中拿下廿三分。如此銳不可擋的氣勢使得林書豪迎戰小飛俠布萊恩及湖人隊的那場比賽成為一場全國轉播的賽事。一般認為與湖人隊的比賽很具挑戰性,應能好好檢驗林書豪的三連勝到底是不是僥倖。當小飛俠布萊恩在比賽前一晚被問到,他對林書豪近日來表現有什麼看法時,布萊恩的回

答是他並不清楚林書豪最近有什麼表現。   隔天晚上布萊恩旋即親自見證了林書豪的球技。林書豪在力擒湖人隊的比賽中勇奪卅八分,並為尼克隊帶來四連勝。在比賽還沒結束前,林書豪就已經在紐約、美國職籃界,甚至在中國及台灣(他有親戚住在台灣)成為無數人的偶像。林書豪在那一週登上了《運動畫刊》封面,並在下一週連續第二次擔任封面人物。他是第十個連續兩周登上《運動畫刊》封面的運動員,其他連續登上封面的體壇明星包括麥可喬丹、賈霸、史蒂夫.楊、麥克泰森以及馬怪爾。林書豪的故事並不只在體育界發燒。擊敗籃網之後,在接下來的僅僅五場球賽後,林書豪登上《時代雜誌》封面,標題為「林來瘋!」有許多人認為這一切發生的太快,林書豪

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且還必須拿出更多的表現來向大家證明他是個優秀的球員。然而大聯盟,由其是表現令人失望的尼克隊,在此時迫切需要一個英雄。而正由於林書豪原本很難讓人聯想到會是個英雄,也因此他的崛起就愈加值得慶賀-他的背景在美國職籃是雙重的罕見:他不但是亞裔美國人,還是個哈佛畢業生。林書豪既然已經展露頭角,他的光芒自然是掩蓋不住了。   在媒體不斷更新內容的密集報導下,林書豪的經歷很快地成為傳奇故事,其籃球生涯被描繪成一個充滿了遭受命運嚴酷對待的歷程。在林書豪成為家喻戶曉的球壇明星前,他的籃球之路一路走來其實是一個讓人聽了會深受鼓舞的故事,內容之精彩甚至到了有點過於夢幻的程度。林書豪透露,尼克對

籃網比賽的前一晚,他是睡在朋友兼隊友費爾茲家的沙發上的。在那之前他睡的是哥哥位在曼哈頓的公寓的沙發,但當天因為哥哥有外地朋友來訪,因此只好去投靠費爾茲。林書豪在那個時候並沒有自己的窩,因為他先後被金州勇士隊及休士頓火箭隊給裁掉;加上當時尚未拿到保障合約,他自知尼克隊也有可能會把他釋出。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林書豪一夕之間站上了體育世界的舞台中心,同時,拜球迷之賜(他的球迷包括了籃球名人堂的魔術強森、電影導演同時也是尼克隊球迷的史派克.李、女星寶黛麗、臉書創辦人馬克札克伯格,還包括了歐巴馬總統),林書豪得到的盡是一片好評。林書豪也相當受到社群媒體的喜愛。一份研究指出,他的名字一個星期內在推特社群中

被提到超過二百六十萬次;他的推特追隨者人數短短四天就倍增到超過卅八萬人。在他帶領尼克隊擊敗湖人隊後,他的推特追隨者人數更暴增到超過五十萬人。   那時候,林書豪的新隊友之一,後衛史密斯正在中國打職業聯賽。中國和台灣的球迷也同樣為林書豪瘋狂,瘋狂到林書豪在台灣的親戚還得離家圖個清淨;這也使得林書豪公開向台灣的媒體呼籲,請媒體尊重他在台灣的家人的隱私。史密斯表示,即使遠在地球的另一邊,他也能感受到林書豪對尼克隊,以及對球迷帶來的影響。「我在YouTube上看了很多精采的球賽片段這類的影片,」他說道。「光是透過螢幕看林書豪打球就已經是令人讚嘆不已了。他真的鼓舞了在中國的許多人以及全世界無數的人。他無

疑地是個典範。聽到他的故事會讓人覺得凡事都有希望。」   我們大多數的人都認同抱持希望是好的,然而往往正面積極的運動員故事聽多了,到最後一聽就讓人覺得是陳腔濫調。其中,從先前不被看好、到後來成為英雄的運動員故事—就像是不同版本的魯迪的故事—是最常見的。這類型的故事最早可追溯至聖經中大衛以彈弓、石頭打敗了巨人葛利亞的故事。林書豪崛起的經過也的確和這樣的故事有些相似。不過,林書豪的故事絕不僅止於陳腔濫調。一開始大家都把焦點放在他剛建立的名氣與成就上,而忽略了在他的故事裡更為重要的情節。這就好比是對一個樂透彩卷得主的財富大肆褒揚,卻反而不去讚美一個靠努力工作後來累積到同樣財富的人,這樣的態度並不正確

。因此我們可以說,尼克隊在林書豪旋風式竄紅後雖然經歷了一些掙扎(而這也終究導致總教頭狄安東尼的離開),但這並不會折損林書豪在過去兩年、甚至從更久以前開始為了成為NBA球員所作的種種努力的價值。林書豪的崛起絕非偶然。許多人認為林書豪一直以來就是一塊璞玉,在過去一年待過三個球隊,只要有個有遠見、能給他機會上場的教練,林書豪就能大放異彩。然而,這樣的說法過於簡化。   如果只把焦點放在「原本不被看好的球員最後大放異彩」以及「尼克隊的重整」這樣的情節上,則難免會忽略了在林書豪的故事裡,真正值得汲取的寶貴經驗:包括林書豪坦然接受自己進入NBA的這條路與別人的不同、他在停賽期間所做的努力、他一直都讓自己處

在為機會做好準備的狀態,同時也能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成功,以及同樣令人措手不及的逆境時以平常心面對。的確,世事多變,且事情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生變化。從狄安東尼基於已經無計可施的前提下,在對波士頓的比賽中讓林書豪上場的那天,到林書豪痛宰湖人隊並奠定了他的明星地位的那天,這中間只不過是短短一個禮拜的時間。而從擊敗湖人隊之後,到狄安東尼離開尼克隊,中間也差不多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我們該關注的不該是林書豪的竄紅所帶來的名,以及他在夏天換新約的時候肯定十分可觀的利。我們該關注的應該是,在這個轉變出現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應該去了解,在當時,那個幾乎沒有NBA球迷認識、且事業岌岌可危的林書豪,在上場與

籃網展開關鍵性的對決前,到底做了哪些功課與準備?我們也應該看看林書豪在被ESPN頻道的SportsCenter體育新聞節目瘋狂報導的那幾個星期是如何自持以及如何與隊友互動。   我們也該關心林書豪未來的發展。他現在才廿三歲,在球季剛開始的時候,他只是單純地希望以表現向大家證明他有資格留在NBA打球。他既不期待也沒想過要成為明星球員,而一夕成名後伴隨而來的嚴苛批評也讓他感到有些無助。所謂「林來瘋」的熱潮後來稍稍降溫了一些,這對林書豪是件好事。因為,雖然他總是有風度地面對如潮水般湧入的關注,他還是沒有完全習慣成為眾人的焦點,感覺上好像總有些不自在。在林書豪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後,事情也有了些變化。對

手一步步分析出該如何防守林書豪,球員各個準備好,拼了命地阻擋他。尼克隊一直以來都有球員間默契不佳的問題,而遞補狄安東尼空缺的助理教練伍德森改變了尼克隊的進攻系統,這使得林書豪在場上有點施展不開。這對林書豪而言是個全新的局面,但他已經證明了他在隊上能做出的貢獻,他現在需要做的是繼續精進他的球技,排除掉比賽中容易犯下的失誤,並鞏固他在聯盟裡的地位。   林書豪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而林書豪原本就是個會鞭策自己不斷進步的球員。一般人常形容林書豪「不知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把這樣的說法先擺到一邊,你會發現林書豪其實是費了好大的努力才擠進NBA,而為了維持他在頭幾個禮拜,以先發球員身分上場時所展現的球技水準,

他完全不能鬆懈。他能夠登上雜誌封面、成為文化偶像,這樣的光環是眾人始料未及的。沒人料到以林書豪的背景、經歷,他竟能成為明星球員—他看起來頂多會是一個在職籃能打上好一陣子球的球員,而這樣已經算是很好了;沒辦法打球的時候至少他的哈佛學歷還能派上用場。現在,林書豪可以擺脫自紐約一戰成名後,「林來瘋」現象所帶來的種種分散他注意力的事情;畢竟,他在球季開始時所設定的目標並不遠大。「我一直告訴自己,今年我要想辦法讓自己被排入輪流上場名單,而不要繼續當那個一直被排在第十二或是第十五順位的球員。」林書豪說道。「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也是我自認做得到的。但先前的實際情況是,我一直都是那個被排在第十二或是第十五順位的

球員,正因如此我曾經兩度被球隊釋出。我真的很感謝上帝讓我能在紐約尼克隊打球。」   林書豪要繼續努力才能留在紐約。雖然遭遇新的困難,但林書豪知道他目前至少已經做到他一直以來希望自己在這個階段所能做到的:一個進入NBA第二年、小有成就,且不斷努力精進球技並幫助球隊獲勝的球員。   林書豪在成為今天的林書豪前歷經了一段漫長且不平凡的歷程,其間有許多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   註:魯迪為有關美式足球的運動勵志電影《追夢赤子心》裡的主角。   -YES體育頻道播報員伊格

單腿訓練與雙腿訓練對籃球運動能力比較探討

為了解決控球後衛英文的問題,作者吳政達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單腿訓練與雙腿訓練對籃球員運動能力是否有影響。方法:以19名男性國小三、四年級籃球員進行6週的訓練,訓練前所有受試者均接受前測,測驗項目為5-0-5敏捷測試(敏捷)、立定跳遠(爆發力)、28公尺速度測驗(速度)。受試者分為5名控制組(僅做籃球專項訓練)、7名單腿訓練組(除籃球訓練再進行六週單腿訓練)、7名雙腿訓練組(除籃球訓練再進行6週雙腿訓練),本研究僅以自身體重進行訓練,每週兩次、每次40分鐘的訓練,每2週調整一次訓練強度6週後再進行後測。訓練內容為雙腿訓練組為深蹲、輔助墊腳、橋式,單腿訓練組為後腳抬高蹲、單腿輔助墊腳、單腿橋式。測驗資料經由SPSS22統計軟體分析,採用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顯著水準訂於α=.05,結果:經過6週的訓練後發現單腿組在敏捷方面和控制組達顯著差異(p < .05), 立定跳遠雖有進步但未達顯著差異,28公尺速度則未達顯著差異。結論:採用六週單腿訓練能有效改善國小男子籃球員敏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