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水庫現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日月潭水庫現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筱瑜,陳惠君寫的 小短腿來了!:三鐵一姐李筱瑜的鐵人之路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環球科技大學 觀光與生態旅遊系環境資源管理碩士班 鄭百佑所指導 許玉坪的 水庫水質變化長期趨勢研究-以日月潭水庫為例 (2017),提出日月潭水庫現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無母數趨勢分析法、日月潭水質、遊客。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所 洪俊雄所指導 楊國輝的 日月潭周遭污水廠處理效能對水體水質之可能影響 (2012),提出因為有 遊客水量水質、污水廠、削減率、監測站、優養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月潭水庫現況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月潭水庫現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短腿來了!:三鐵一姐李筱瑜的鐵人之路

為了解決日月潭水庫現況的問題,作者李筱瑜,陳惠君 這樣論述:

我喜歡遇強則強,遇關就闖的自己。──李筱瑜     挑戰極限,三鐵一姐李筱瑜都怎麼訓練?   什麼運動都玩,她在其中學到什麼?   超鐵226:   開放水域游泳3.8km   自行車180km   跑步42km   噢,對了,以上三項必須獨自一人完成   一聽到鐵人三項,腦袋不免浮出「是一種很艱難的體能考驗」吧。但是對三鐵一姐李筱瑜來說,關關難過關關過,凡事沒有克服不了的,只在於有沒有得勝的決心堅持下去。 二十年前也是如此,藉著自己對體能的知識、還有那份不安於現況的鬥志,讓她在車禍後癱瘓的身軀,從輪椅上站了起來。   人生還有什麼好困難的,克服就是了!   李筱瑜,身高

不到160公分,朋友們暱稱「小短腿」,台灣第一位職業鐵人,生涯首次參加鐵人三項就奪冠。目前專攻長距離超級鐵人,是全亞洲成績最好,排名最高的女子選手。   想到就出發,是她環島練單車的策略。開賽前螺絲掉了,鎖不住龍頭,就用免洗筷解決問題。沒帶自行車帽,借用工地帽也OK。面對零下氣溫,她不棄賽。骯髒的海水造成一路拉肚子,她不棄賽。摔車摔到見骨,她還是不棄賽。   小短腿志氣高,一個人,就這樣默默拉著台灣三鐵界向前大步邁進。接下來,她設定目標要進入世界排名TOP10!   本書細數李筱瑜重要比賽的歷程,只見她屢屢從落後到逆轉,面對體能與心理挑戰,如何突破自我極限,提升成績,並且分享了她對於訓練

、比賽的看法,更是運動愛好者的絕佳參考。   三鐵生涯重要里程   25歲,生涯第一場鐵人賽事「澎湖鐵人三項錦標賽」,就奪得女子組冠軍。   29歲,當選國手,代表台灣參賽首次列入亞運項目(杜哈亞運)的鐵人三項比賽。   32歲,首次挑戰Ironman 226公里超級鐵人賽事,勇奪冠軍並取得Kona世界總決賽參賽資格(華人第一人),獲得分齡季軍。此後連續三年取得資格。   35歲,轉為職業選手。同年拿下生涯第一座職業冠軍(日本北海道Ironman Japan)。   38歲,完成日本北海道超鐵賽三連霸,成為第一位以職業身分進軍Ironman夏威夷Kona總決賽的華人選手。   其

他特殊紀錄   馬拉松最佳成績:2小時50分35秒(台灣女子選手史上排名第七)   一○一登高賽:國內女子紀錄保持人(成績14分44秒28)   新光三越登高賽:女子紀錄保持人(成績6分47秒)   North Face 100公里超馬賽台灣站 女子組冠軍(成績9小時38分31秒)

水庫水質變化長期趨勢研究-以日月潭水庫為例

為了解決日月潭水庫現況的問題,作者許玉坪 這樣論述:

日月潭為台灣地區重要觀光景點,潭水用途多元,可提供發電、飲用與遊憩等利用,然而,大量的遊客恐怕直接或間接影響水質,本研究之目的在評估日月潭之水質變化趨勢,以Mann-Kendall trend test 與Seasonal Mann-Kendall test無母數時間序列趨勢分析法評價水質,檢視時間事件與空間特徵對應於水質趨勢之關聯性。評價結果顯示,潭中整體水質尚屬優良,潭中電解質與葉綠素a具有升高的趨勢,成因主要與飯店、商店街之生活綜合廢水有關。因此,時空間過度集中的遊客已造成日月潭北岸附近地區水質相較其他潭區,產生間驟型不穩定的汙染來源,未來仍需持續進行監測此一遊客衝擊之汙染因子現象。

日月潭周遭污水廠處理效能對水體水質之可能影響

為了解決日月潭水庫現況的問題,作者楊國輝 這樣論述:

日月潭水庫兼具水力發電、觀光旅遊及民生用水等用途,在近幾年遊憩人口快速成長,餐旅業林立下,觀光客所產生民生廢污水量與日俱增,污水中污染源如BOD、氮、磷等,若直接逕排至日月潭,將使水庫水體環境負荷加大,加速優養化的現象,進而影響水體多功能之用途。本研究依據交通部觀光局國家風景區遊客調查報告—遊客人數推估之研究調查,及根據日月潭國家風景區污水下水道收集管線系統與污水處理廠營運操作資料,分析環潭地區實際上由遊客所產生生活污水水量水質,並探討污水處理廠BOD、總氮與總磷之削減量及削減量佔日月潭水體所須削減量之比例,最後彙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監測站監測資料,分析污水廠處理效能對潭體BOD、總氮、總磷及

優養化之影響。兩污水廠之處理效能以BOD削減率為最高,總氮次之,總磷最低。其中水社污水廠99年至101年BOD削減量分別為7,658、15,576、17,536 kg/year,各年度削減率達95 %以上;總氮削減量分別為2019、2659、2883 kg/year,削減率介於80~86 %;總磷削減量分別為221、467、344 kg/year,削減率介於65~83 %。日月污水廠99年至101年BOD削減量分別為7,905、12,563、15,236 kg/year,各年度削減率達93 %以上;總氮削減量分別為1453、1222、2619 kg/year,削減率介於74~82 %;總磷削減

量分別為171、271、162 kg/year,削減率介於45~84 %。依據研究顯示日月潭水庫現況負荷量BOD為1,334,343 kg/year、總氮為520,547 kg/year、總磷為9,927 kg/year。為達貧養及甲類水體水質,目標負荷量BOD為831,965 kg/year、總氮為283,997 kg/year、總磷為5,660kg/year,則集水區每年所須削減污染量BOD為502,387 kg/year、總氮為236,550 kg/year、總磷為5,660kg/year。兩集污區(水社及日月地區)污水經污水下水道收集及污水廠處理後,99年至101年合計BOD污染削減量

為15,564、28,139、32,773 kg/year、總氮為3,473、3,881、5,503 kg/year、總磷為393、738、507 kg/year,合計削減量佔日月潭水體每年須削減污染量之比例以總磷約9 % ~ 17 %為最高,BOD約3 % ~ 6 % 次之,總氮約2 %以下為最低。就日月潭水體監測數據整體而言,位於水社及日月污水廠放流口處之監測站(監測站一及監測站三)所監測之各項污染源濃度,於兩污水廠開始營運操作後(99年至101年),所測得之總磷、氨氮、硝酸鹽氮濃度及葉綠素a皆有降低之趨勢。日月潭水體水質從94年至101年大致呈現貧養等級,水質狀況良好。本研究顯示位於水社

及日月地區之日月潭水體優養化情形與兩區污水廠營運操作前後無明顯差別,此一現象說明日月潭水體優養化之影響因子來自其他集水區,特別是武界引水,其BOD、總氮及總磷污染量遠遠超過遊客及住戶所產生之污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