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投資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星島日報 投資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黎家良,梁隼寫的 低息時代創富學 和劉艾青的 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管教失靈不用怕,瞭解孩子是轉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Hong Kong Finance也說明:... 可靠、靈活的貸款服務,包括一按、二按、轉按、私人貸款、公屋居屋業主私人貸款。手續費全免、毋須繁複文件、還款有彈性。作為您的資金後盾,助您隨時投資錢搵錢。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和道聲所出版 。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吳必然所指導 吳盈容的 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相關法律問題 (2021),提出星島日報 投資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人臉辨識、個人資料保護、合憲性、合法性、系統誤判、目的正當性、資訊自決權、資訊安全風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 鍾宜興所指導 周義泰的 香港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及其爭議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通識教育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香港的重點而找出了 星島日報 投資王的解答。

最後網站星島日報:掃木薯資源目標1.41元 - 雪球則補充:2014年12月5日 — B14 | 星島投資王 | 股佬開倉 | 2014-12-05 美股再破頂,加上內地股市繼續爆上,滬深兩市周四雙雙爆升逾4%收市,上證指數更曾觸及2900點,刺激港股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星島日報 投資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低息時代創富學

為了解決星島日報 投資王的問題,作者黎家良,梁隼 這樣論述:

  近年環球利息跌至「有今生、無來世」的低位,學懂以資產做提款機,識玩融資及槓桿,你大可效法大企業家及富豪,利用別人的錢將手上資產不停滾大!     識玩低息時代的遊戲規則,你可以用2厘左右的成本,借來原本要儲十多年的錢,不會因市場波動而要賤賣資產或自住樓,而是適時捕捉市場機遇,趁低位買入高息股、買入高回報的海外樓或第二層樓,甚或進入富豪級的債券市場,及早踏上累積優質資產的創富路。     由「樓按專家」梁隼,以及已達財務自由的「認可財務策劃師」黎家良,攜手合著的《低息時代創富學》,教你分辨真假低息貸款,以及如何執靚自己盤數及信貸評分,以資產做提款機,巧用加按、轉按等技巧,令你在保留磚頭資

產之餘,將多年樓價升勢套現,以一筆超低息流動資金,捕捉更高回報率的投資機會!     兩位作者在書中亦會教你篩選穩健的高息股/房託、如何買多層樓合法避開辣稅、如何計掂以租養樓條數、買車位及海外樓如何避開「中伏位」,以及適時將資金泊入債券/債基等等,讓你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有錢人「融資為投資」的竅門!

星島日報 投資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4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JjqR6vutgI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歐洲議會上周四以壓倒多數通過動議,正式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理由是中國政府在3月因新疆問題對歐盟機構及民意代表實施了反制裁。應該看到,歐洲議會本來就是歐盟各機構中對華敵意最深的,對CAI從一開始就持反對立場,通過這種無約束力的動議並不令人意外。CAI遭擱置,對中歐關係固然帶來一定衝擊,但對中歐經貿關係的影響象徵大於實質,未必有太多實質傷害。而且,歐盟原本就是CAI獲益較大的一方,若協議果真拉倒,中方丟的是面子,歐方失的是裏子,歐盟的損失顯然更大。

蘋果頭條
今年是六四32周年,維園或許沒燭光。和世界各地許多社會運動一樣,八九民運最先由學生發起。1989年4月15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觸發大學生對改革的呼喊,之後民眾加入,寫下永不磨滅的歷史篇章。六四鎮壓後,北京對被認為是民運主要組織的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 (北高聯)21名主要成員發出通緝令。32年後,他們或經牢獄之苦後離開中國,或以自己的方式流亡海外。王丹表示,維園若沒燭光,雖感可惜,但也是意料中事,他呼籲港人要作好一切思想準備,保存記憶,不要放棄,記着吧

東方正論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一場世紀黑暴,將香港大好山河徹底破壞,讓全城正常市民陷入恐慌,當中一個又一個謊言如同助燃劑,令暴亂一發不可收拾,尤以「爆眼女」最具代表性。人們手掩一眼高呼「以眼還眼」,猶如圖騰一般,將這場黑色暴亂推向最高峰。如今事過境遷,本報獨家踢爆「爆眼女」不但沒有爆眼,甚至喜孜孜飛往台灣。真相水落石出,惟整個社會付出的代價卻是太大。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回穩,惟本港仍面對零星個案的威脅。前日初步確診的一名三十九歲外傭,昨日正式轉為確診,為源頭不明個案,本港持續多日的「零確診」正式斷纜。令人關注的是,昨日初步確診個案中,還有至少兩宗不明源頭的本地個案,當中包括一名帶有N501Y變種病毒的菲傭,即英國變種病毒株,意味着再有變種病毒株流入社區,港府昨晚隨即封區強檢外傭居住的大角嘴維港灣第六座;另有一名在官涌體育館疫苗接種中心工作的護士亦初步確診。

經濟社評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昨天指清零有望,復常關鍵在提高接種率。目前接種率偏低,皆因大部分市民對疫苗猶豫,港府宜參考外國經驗,善用胡蘿蔔加大棒,推出誘因能即時讓市民享受便利,在必要時更要像安心出行般強力執行,令人不再觀望,才有望提升接種率。聶德權指,疫苗施打了3個月,89萬人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另有124萬人打了第一劑,跟疫苗屏障仍有很遠距離,若想跟內地和外國恢復通關,須大幅提高接種率。

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相關法律問題

為了解決星島日報 投資王的問題,作者吳盈容 這樣論述:

人臉辨識系統是我國警政科技發展重點項目之一,惟近年來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所產生之負面效應,在世界各國掀起風起雲湧般之人權論戰,本研究從「科技建警」發想,以人臉辨識系統可能衍生之相關法律問題為研究主題,全文分八章:第一章緒論,主要在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及預期之研究結果;第二章介紹人臉辨識技術之原理及應用,內容包括其發展、分類、步驟、特點及應用五個部分;第三章介紹警政人臉辨識系統相關法理概念,內容包括法律保留原則、令狀主義、比例原則及毒樹果實理論;第四章是簡介我國警政人臉辨識系統概況,包括建置軌跡、可行運用及自評效益;第五章蒐集彙整各國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

統之爭議事件,內容除我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外,還包括香港、印度、國際特赦組織等;第六章則是從各國已發生之爭議中歸納出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有關之法律議題,並分「技術面」、「管理面」及「法制面」三者論述;第七章針對我國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所衍生之法律問題,參照現階段主管機關已提出之法制策略以及各國已採行之法制先例,分「研修《個人資料保護法》」、「儘速通過《科技偵查法草案》」、「修正《內政部警政署使用國民身分證影像資料管理要點》」及「訂定《警察機關使用人臉辨識系統標準作業流程》」四節提出本文研究意見;第八章結論,主要是就全文作摘要與總結。

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管教失靈不用怕,瞭解孩子是轉機

為了解決星島日報 投資王的問題,作者劉艾青 這樣論述:

  本書解決父母知道「管教理論」卻做不到的問題。   從聽見17個「孩子的心聲」,成為瞭解孩子的專家父母。   作者以親身在台灣、美國、中國的教育、養兒育女、諮商經驗,提供父母認識孩子心理變化和瞭解孩子的具體可行辦法。   「瞭解孩子」是養兒育女的第一原則,有助父母「看對問題」,並且「解決真正的問題」,才能終結相同問題重複出現的惡性循環。《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整理出17個「孩子的心聲」,作為父母瞭解孩子的演練範本,並以親子對話的實例,提出具體可行的修正建議。 作者簡介 劉艾青   美國Western Seminary 家庭婚姻幼兒輔導(諮商)碩士   美國Universit

y of Arizona 企業管理碩士   美國University of Kansas 工業組織心理碩士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   諮商心理師   家百濃教育諮詢公司園長   美國星島日報專欄作家   美國非營利機構心靈園丁創辦人   曾任上海外籍社區諮商中心諮商師,北美星島廣播電臺生活智慧諮詢節目主持人,美國不良少年中途之家、社區輔導中心及中學心理輔導工作。 自序 前言一 瞭解孩子是養育的起點 前言二 看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Part I 孩子對父母養育和管教方式的心聲 第1章 你們不瞭解我 第2章 不要一直嘮叨 第3章 不要管我 第4章 別教我了 第5章 不要說我

沉迷網路 第6章 別吵了行不行 第7章 我又沒說要換爸媽 第8章 不要說我不感恩 Part II 從孩子的個人需要發出的心聲 第9章 不公平 第10章 我不想上學 第11章 我的心情不好 第12章 我有尋死的念頭 第13章 我是誰 第14章 我沒自信 第15章 我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 第16章 性,我信 第17章 我一直在長大 後記 自序   孩子想跟父母說:「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就表示孩子跟父母的想法不一樣。如果父母聽到後,給孩子的回答是:「哪會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滿腦子玩,不肯努力,只想上網,以為錢會從天上掉下來。」無論這是父母的真心話或氣話,孩子聽了的感覺不好,因為證明父母不

僅不瞭解他,也不想瞭解。       近二十年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根據我的觀察和剖析,造成養育和管教使不上力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不瞭解孩子」。父母忙著解決孩子外在可觀察到的行為和情緒問題,卻沒有看到他們內心的掙扎、困擾、懷疑、夢想、渴望、動機等等,以致沒有看對問題,也就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導致問題持續膠著和惡化。       當看到資優生作弊、智能健全的孩子學習殿後、天分不錯的孩子自我放逐、才華橫溢的孩子自我了斷、孩子為了上網不惜跟父母演出全武行,除非父母能洞察隱藏在這些表象背後的真正問題所在,否則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在與父母衝突不斷的壓力下度過。       我曾經在上海一家企業授課,主題是

職場管理學,學員全是男性高階主管,他們的妻兒大多留在臺灣。兩整天的課程結束前,有半小時的提問時間,他們問的都是如何與孩子相處以及有關管教的問題。爸爸不知道如何對孩子表達思念和愛護之情,也不知道如何解決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遇到的問題,礙於分隔兩地,也在許多不可行的限制下,不得不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處理。       例如,為了彌補缺席的遺憾,答應孩子的要求換新手機,可是手機一到手,孩子跟爸爸的關係又回到形同陌路的狀態。孩子闖禍了,爸爸隔空關心和給予糾正,卻換來一句「你不在臺灣你不懂」的冷酷回應。但若不是為了照顧一家大小的生活,爸爸也不想與家人分隔兩地,只盼望孩子能瞭解他的苦衷。其實孩子也希

望難得見面的爸爸能瞭解他在想什麼,而不是單用物質回饋和隔空喊話的方式互動,甚至只求達到管教的目的。       那次授課的經驗讓我對職場和家庭關係有了連成一氣的想法,若要提高職場工作和管理效率,必須先關注導致員工分心的根本問題,不外就是他們跟家人的關係以及某些能經由學習改善的個人問題。若是從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看,企業提供員工足以減輕後顧之憂的生活技能,每增加一個不為孩子擔心的爸爸或媽媽和心理健康的個人,也就多了一個全神貫注的員工,不但企業的整體績效提高,也為社會保全了許多健康和樂的家庭,這是企業兼顧社會關懷的雙贏做法。       我曾經在美國加州矽谷開拓親子教育的課程,在很多社團和學校授課,

其中國語語文學校的陳純真校長每學期都邀約我給父母們開設講座。我看到她的堅持,也更加堅定要為父母們和下一代孩子們貢獻一己之力的心志。在許多父母分享他們養兒育女甘苦談的過程中,我被那些曾遇到挫折,甚至一度心寒想要放棄卻又再次打起勁的父母所感動,他們抱著「能做多少是多少」的心志,盼望有一天孩子大了、懂事了,能夠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母關心的事大同小異,想要解決的問題從孩子賴床,不整理房間,缺乏上進心,不想上學,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情緒不穩定,對父母不敬,不守規矩,行為脫序,到近年因沉迷網路和電玩衍生的後遺症,結果父母忙得團團轉,孩子則抱怨父母很煩也管得太多。父母遍訪專家的意見並閱讀相關書

籍,仍然面臨治標不治本的窘境,都因忽略了兩件事,也是養兒育女不可或缺的兩個工具和心理準備,第一是「瞭解孩子」,第二是「看對問題」。       很多父母問我:「你沒有來過我家,怎麼舉的例子跟我家的情形完全一樣?」正因為熟悉瞭解孩子心理以及看對問題的原則,否則怎能一針見血說出讓父母感同身受的觀察和剖析。     時代變遷的速度愈來愈快,父母不僅難以預測孩子將遇到哪些狀況,即使孩子宅在家裡,網路世界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掌握。不論未來的世界對孩子是否友善,唯有孩子的自我健全,父母才能放心。因此,父母必須先做到瞭解孩子,才能因材施教,為孩子量身訂做適性的養育和管教方案。如此一來,在孩子出狀況時,因為

父母改變了治標不治本的態度,就不再是忙著處理表面問題,而是立刻就能看對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如果父母認為孩子賴床是因為晚睡,晚睡是因為功課寫不完,功課寫不完是因為上網,上網是因為貪玩,貪玩是因為怠惰,怠惰是因為日子過得太舒服,日子過得太舒服是因為坐享其成,那麼孩子坐享其成是誰造成的呢?我育有兩個成年子女,深深體會養兒育女不容易,因此沒有責怪父母的意思。但是父母真知道孩子寧可挨罵上網也不願意專心讀書,或是寧可聽父母嘮叨也不願意順從父母的真正原因嗎?       父母用中途攔截的方式看問題,不瞭解孩子藉著上網是想要釋放心理壓力,也不幫助孩子瞭解自律是為了他的好處而不是讓父母高興,繼續自作

主張就只會繼續刺激孩子為反對而反對的心理。當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和混亂,孩子看起來很有自己的想法,卻是在跟父母辯論的時候得以凸顯,心智發展其實是緩慢的,父母就更不可能放手,而這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從父母「不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開始的。   一位媽媽聽了我的親職講座後回應:   女兒四歲,上禮拜一直被學校老師扣點點,扣到負的,因為老師說她時常發呆,每件事都要一直提醒,我就跟她說:「老師講話,妳的小耳朵要打開,要乖乖聽話。」       今天上完課,我馬上帶她去買她喜愛的甜湯,來個獨處約會。我問她為什麼被扣點點,她根本不知道也沒有很在意,我再問她發呆的時候小腦袋在想什麼?她回答:「我在想放學之後要

跟哪個同學玩,要怎樣盪鞦韆才可以盪很高…」       原來女兒心裡在想什麼,我今天才知道!   這位媽媽採用獨處約會的建議,聽見女兒的心聲之後才發現,早先處理扣點點的方法無效,是因為不瞭解孩子在想什麼就自作主張管教孩子。然而,藉著一起喝甜湯的氛圍瞭解到了真相,這才鬆了一口氣。不但孩子聽懂了媽媽的提醒,也在彼此心中留下美好的「感覺記憶」。       養兒育女不是預備一篇又一篇「只准聽不准發問」的講稿。演講最精彩的部分,少不了現場提問,主講者當場說出符合發問人需求的睿智解答,才更有說服力。既然父母無法預測孩子什麼時候會冒出什麼樣的提問,願意瞭解孩子的父母隨時都在充實自己瞭解孩子和看對問題的能

力,也會運用思辨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推理原則說出合乎孩子需求的解答,勝過給孩子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心生佩服,也會喜歡跟父母互動。       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思考,以及我身為母親的自省,為了幫助父母瞭解孩子和看對問題,我決定寫一本以孩子為第一人稱,也就是從孩子立場看問題的書,幫助父母瞭解並聽到孩子真實而具體的心聲,因此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在父母閱讀和聽聞了很多育兒觀卻不知道該如何取捨,或是陷入知易行難的瓶頸時,這本書提供父母解決「不知道該如何做到」的困擾。      《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也是為孩子而寫,我樂意成為孩子心聲的代言人,如果孩子

看了有共鳴,也可以使用這本書作為促進以及恢復與父母良性互動的橋梁。       本書提供父母理論性和實作性的說明和建議,盼望父母在養兒育女的辛勞中,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與孩子培養互信和親密的依附關係,並且運用看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的原則,成為孩子自我得以健全發展的幫助和祝福。       在此感謝我的父母,在心理學尚未蓬勃發展的年代,盡他們最大的努力養育我和管教我;感謝我的一對兒女,在我頂著心理學的學歷卻不知如何靈活運用的歲月,信任我也包容我,讓我有幸陪伴他們成長;感謝我的丈夫,一直支持我和相信我,並且鼓勵我發揮專長將之開發成為對人有幫助的課程;感謝我的兄弟姐妹對我工作的認同;感謝我的朋友用愛的

關懷支持我的理念;感謝曾經在廣播電視節目和各種場合提問以及分享心路歷程的父母們,你們的肺腑之言激勵我立志寫下這本幫助父母瞭解孩子並看對問題的書;感謝為這本書寫推薦序的前輩和朋友們: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的系主任田秀蘭教授、新竹靈糧堂的黃贊彥主任牧師、美國加州國語語文學校的陳純真校長、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的王秀枝臨床心理師、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的傅芝泉老師,因為你們的認可和推薦,讓更多人有機會閱讀到《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      在這末後的世代,感謝有一群依然堅信家庭價值的父母們,我們可以一起朝著「父母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母」的目標前進,為我們的下一代做對、做好,成為他

們的好爸爸好媽媽,不只是他們以我們為榮,我們也以他們為榮。 自序   孩子想跟父母說:「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就表示孩子跟父母的想法不一樣。如果父母聽到後,給孩子的回答是:「哪會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滿腦子玩,不肯努力,只想上網,以為錢會從天上掉下來。」無論這是父母的真心話或氣話,孩子聽了的感覺不好,因為證明父母不僅不瞭解他,也不想瞭解。       近二十年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根據我的觀察和剖析,造成養育和管教使不上力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不瞭解孩子」。父母忙著解決孩子外在可觀察到的行為和情緒問題,卻沒有看到他們內心的掙扎、困擾、懷疑、夢想、渴望、動機等等,以致沒有看對問題,也就無法解

決真正的問題,導致問題持續膠著和惡化。       當看到資優生作弊、智能健全的孩子學習殿後、天分不錯的孩子自我放逐、才華橫溢的孩子自我了斷、孩子為了上網不惜跟父母演出全武行,除非父母能洞察隱藏在這些表象背後的真正問題所在,否則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在與父母衝突不斷的壓力下度過。       我曾經在上海一家企業授課,主題是職場管理學,學員全是男性高階主管,他們的妻兒大多留在臺灣。兩整天的課程結束前,有半小時的提問時間,他們問的都是如何與孩子相處以及有關管教的問題。爸爸不知道如何對孩子表達思念和愛護之情,也不知道如何解決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遇到的問題,礙於分隔兩地,也在許多不可行的限制下,不得不用「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處理。       例如,為了彌補缺席的遺憾,答應孩子的要求換新手機,可是手機一到手,孩子跟爸爸的關係又回到形同陌路的狀態。孩子闖禍了,爸爸隔空關心和給予糾正,卻換來一句「你不在臺灣你不懂」的冷酷回應。但若不是為了照顧一家大小的生活,爸爸也不想與家人分隔兩地,只盼望孩子能瞭解他的苦衷。其實孩子也希望難得見面的爸爸能瞭解他在想什麼,而不是單用物質回饋和隔空喊話的方式互動,甚至只求達到管教的目的。       那次授課的經驗讓我對職場和家庭關係有了連成一氣的想法,若要提高職場工作和管理效率,必須先關注導致員工分心的根本問題,不外就是他們跟家人的關係以及某些能經由學習改善的個

人問題。若是從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看,企業提供員工足以減輕後顧之憂的生活技能,每增加一個不為孩子擔心的爸爸或媽媽和心理健康的個人,也就多了一個全神貫注的員工,不但企業的整體績效提高,也為社會保全了許多健康和樂的家庭,這是企業兼顧社會關懷的雙贏做法。       我曾經在美國加州矽谷開拓親子教育的課程,在很多社團和學校授課,其中國語語文學校的陳純真校長每學期都邀約我給父母們開設講座。我看到她的堅持,也更加堅定要為父母們和下一代孩子們貢獻一己之力的心志。在許多父母分享他們養兒育女甘苦談的過程中,我被那些曾遇到挫折,甚至一度心寒想要放棄卻又再次打起勁的父母所感動,他們抱著「能做多少是多少」的心志,盼望

有一天孩子大了、懂事了,能夠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母關心的事大同小異,想要解決的問題從孩子賴床,不整理房間,缺乏上進心,不想上學,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情緒不穩定,對父母不敬,不守規矩,行為脫序,到近年因沉迷網路和電玩衍生的後遺症,結果父母忙得團團轉,孩子則抱怨父母很煩也管得太多。父母遍訪專家的意見並閱讀相關書籍,仍然面臨治標不治本的窘境,都因忽略了兩件事,也是養兒育女不可或缺的兩個工具和心理準備,第一是「瞭解孩子」,第二是「看對問題」。       很多父母問我:「你沒有來過我家,怎麼舉的例子跟我家的情形完全一樣?」正因為熟悉瞭解孩子心理以及看對問題的原則,否則怎能一針見血說出讓父

母感同身受的觀察和剖析。       時代變遷的速度愈來愈快,父母不僅難以預測孩子將遇到哪些狀況,即使孩子宅在家裡,網路世界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掌握。不論未來的世界對孩子是否友善,唯有孩子的自我健全,父母才能放心。因此,父母必須先做到瞭解孩子,才能因材施教,為孩子量身訂做適性的養育和管教方案。如此一來,在孩子出狀況時,因為父母改變了治標不治本的態度,就不再是忙著處理表面問題,而是立刻就能看對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如果父母認為孩子賴床是因為晚睡,晚睡是因為功課寫不完,功課寫不完是因為上網,上網是因為貪玩,貪玩是因為怠惰,怠惰是因為日子過得太舒服,日子過得太舒服是因為坐享其成,那麼孩子

坐享其成是誰造成的呢?我育有兩個成年子女,深深體會養兒育女不容易,因此沒有責怪父母的意思。但是父母真知道孩子寧可挨罵上網也不願意專心讀書,或是寧可聽父母嘮叨也不願意順從父母的真正原因嗎?       父母用中途攔截的方式看問題,不瞭解孩子藉著上網是想要釋放心理壓力,也不幫助孩子瞭解自律是為了他的好處而不是讓父母高興,繼續自作主張就只會繼續刺激孩子為反對而反對的心理。當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和混亂,孩子看起來很有自己的想法,卻是在跟父母辯論的時候得以凸顯,心智發展其實是緩慢的,父母就更不可能放手,而這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從父母「不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開始的。   一位媽媽聽了我的親職講座後回應:

  女兒四歲,上禮拜一直被學校老師扣點點,扣到負的,因為老師說她時常發呆,每件事都要一直提醒,我就跟她說:「老師講話,妳的小耳朵要打開,要乖乖聽話。」       今天上完課,我馬上帶她去買她喜愛的甜湯,來個獨處約會。我問她為什麼被扣點點,她根本不知道也沒有很在意,我再問她發呆的時候小腦袋在想什麼?她回答:「我在想放學之後要跟哪個同學玩,要怎樣盪鞦韆才可以盪很高…」       原來女兒心裡在想什麼,我今天才知道!   這位媽媽採用獨處約會的建議,聽見女兒的心聲之後才發現,早先處理扣點點的方法無效,是因為不瞭解孩子在想什麼就自作主張管教孩子。然而,藉著一起喝甜湯的氛圍瞭解到了真相,這才鬆了一

口氣。不但孩子聽懂了媽媽的提醒,也在彼此心中留下美好的「感覺記憶」。       養兒育女不是預備一篇又一篇「只准聽不准發問」的講稿。演講最精彩的部分,少不了現場提問,主講者當場說出符合發問人需求的睿智解答,才更有說服力。既然父母無法預測孩子什麼時候會冒出什麼樣的提問,願意瞭解孩子的父母隨時都在充實自己瞭解孩子和看對問題的能力,也會運用思辨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推理原則說出合乎孩子需求的解答,勝過給孩子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心生佩服,也會喜歡跟父母互動。       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思考,以及我身為母親的自省,為了幫助父母瞭解孩子和看對問題,我決定寫一本以

孩子為第一人稱,也就是從孩子立場看問題的書,幫助父母瞭解並聽到孩子真實而具體的心聲,因此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在父母閱讀和聽聞了很多育兒觀卻不知道該如何取捨,或是陷入知易行難的瓶頸時,這本書提供父母解決「不知道該如何做到」的困擾。       《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也是為孩子而寫,我樂意成為孩子心聲的代言人,如果孩子看了有共鳴,也可以使用這本書作為促進以及恢復與父母良性互動的橋梁。       本書提供父母理論性和實作性的說明和建議,盼望父母在養兒育女的辛勞中,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與孩子培養互信和親密的依附關係,並且運用看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的原則,成為孩子自我得以健全發展的幫助和祝福

。       在此感謝我的父母,在心理學尚未蓬勃發展的年代,盡他們最大的努力養育我和管教我;感謝我的一對兒女,在我頂著心理學的學歷卻不知如何靈活運用的歲月,信任我也包容我,讓我有幸陪伴他們成長;感謝我的丈夫,一直支持我和相信我,並且鼓勵我發揮專長將之開發成為對人有幫助的課程;感謝我的兄弟姐妹對我工作的認同;感謝我的朋友用愛的關懷支持我的理念;感謝曾經在廣播電視節目和各種場合提問以及分享心路歷程的父母們,你們的肺腑之言激勵我立志寫下這本幫助父母瞭解孩子並看對問題的書;感謝為這本書寫推薦序的前輩和朋友們:台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的系主任田秀蘭教授、新竹靈糧堂的黃贊彥主任牧師、美國加州國語語文學校

的陳純真校長、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的王秀枝臨床心理師、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的傅芝泉老師,因為你們的認可和推薦,讓更多人有機會閱讀到《爸媽,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       在這末後的世代,感謝有一群依然堅信家庭價值的父母們,我們可以一起朝著「父母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母」的目標前進,為我們的下一代做對、做好,成為他們的好爸爸好媽媽,不只是他們以我們為榮,我們也以他們為榮。 2 不要一直嘮叨 孩子:「不要說個不停,我都知道了……」 父母:「既然知道,為什麼不照著做……」 孩子:「不要煩我行不行……」 爸媽是記性不好,還是得了強迫症,不斷重複已經說過的話。我說聽到了,他們不信,那我

也無能為力。 這個不行做、那個不准看,說個不停,從來不聽我想說的。不要以為嘮叨就能讓我聽話,他們說的不累,我聽了都累。每天問來問去,打探我的生活狀況,若是角色對換,他們受得了嗎? 爸媽生下我,不等同擁有我。總是把我當小孩看,要我吃營養的食物,穿合適的衣服,不配合就嘮叨不停,除了投降,我別無選擇。 我不過是忘了帶數學本回家,就說我沒責任感,總是忘東忘西,還問我再這樣下去要怎麼辦。他們總是誇大我的缺點,還悲觀的預測我的未來。能不能就簡單說一句「下次不要忘了」? 說曹操曹操到,房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看來又是聽訓時間到了。有時我會幻想,爸媽是來問我打電動有沒有破記錄,或是不再以成績約束手機的使用時間

。然而美夢終究是奢望,是我太會幻想了。 爸媽看我好像沒事做的樣子,就要我別發呆;我說沒在發呆,就要我別浪費時間;我說在想事情,就要我告訴他們在想什麼;我說想休息,就問要休息多久時間;我說沒事做,就要我去看書。不論我說什麼,爸媽都可以嘮叨到讓我閒不下來。 爸媽最喜歡拿我和別人比,說某某多好,可是我是我,某某是某某,嘮叨也不能改變事實。口口聲聲說我只要願意努力,一定可以贏過別人。一聽就是言不由衷,否則不會高手現身就對我百般挑剔。 爸媽說他們已經降低了對我的期望,我不知道是該如釋重擔,還是痛哭流涕。設定期望的時候沒有問我的意見,現在放低標準是看不起我,還是想用激將法刺激我狗急跳牆?其實我不是完全不在

乎爸媽的期望,痛苦的是只要一達標,標準又立刻提高。他們每天盯著我問進度,我則必須追著一個又一個的目標跑,很累也沒成就感,真的想乾脆放棄算了。 我不是故意要唱反調,可是爸媽不問我願不願意、能不能、喜不喜歡,就只顧著說他們要說的,要我做他們要我做的。好幾次想放棄,可是擔心承受不了這個決定的不是我,是他們。為了替爸媽著想,我只能繼續聽他們嘮叨,還要按照他們說的做,真是苦啊!

香港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及其爭議之研究

為了解決星島日報 投資王的問題,作者周義泰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香港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以及引發的爭議」。2000年10月,香港進行教育檢討時發現高中學歷人口比例遠低於美國、澳洲、英國、南韓。這將影響高等教育人才培育,阻礙香港知識經濟發展。2003年5月,「高中學制檢討報告」建議將「通識教育科」列為必修必考科目,其主要目的在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學習態度,同時拔擢博學涵養學生進入大學,使其成為香港經濟發展優秀人才。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在歷經三次社會民眾諮詢後,社會輿論對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架構沿用自其他學科」、「缺乏科目基礎知識」、「授課教師自由選材教學」、「考試評核制度公平性」等三項提出質疑。2009年高中通識教育科正式實施,香港研究單位與民間社

團為了解學生學習成效,分別在2012及2018年進行課程調查研究,兩份調查所得結論均顯示出「課程太多太廣」、「師生比例失衡」、「學生水平不足以應付課程」、「缺乏好的教材」、「需要精簡課程內容」等問題。2017年,香港進行中小學課程整體檢討發現,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日趨變質,已淪為宣揚政治理念的舞台。與香港教育局有長期合作關係之「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在網路上鼓動煽惑香港學校師生罷課,並散布「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以「佔領中環」為題。(公民及通識科教材)」。2021年6月,香港教育局發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高中通識教育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改以「國族認同」、「國民身分認同」、「中華人民共

和國憲法與香港基本法關係」、「一國兩制概念」等概念及內涵,其目的是要對高中學生進行「國族及愛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