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三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東吳三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公孫策寫的 公孫策作品集2套書組(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夕陽紅) 和公孫策的 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三國時代東吳為何會輸?網揭滅亡關鍵也說明:三國 時代人才輩出,各路英雄在歷史舞台上鬥智鬥勇,至今仍留下深遠影響,許多話題也令後人津津樂道。有鄉民就不解為何擁有不少能臣的東吳,最終無法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經學研究所 姜龍翔所指導 鍾詠霖的 徐鼎《毛詩名物圖說》鳥類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 (2021),提出東吳三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徐鼎、毛詩名物圖說、鳥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學系研究所 姜得勝、林曜聖所指導 吳韻儀的 國小校長符號領導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符號領導、國小校長、既有符號型、轉化符號型、創新符號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東吳三國的解答。

最後網站孫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則補充:吳(222年-280年5月1日,史稱大吳、孫吳、東吳或吳朝),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東南方的政權。始於222年魏文帝封孫權為吳王,終於280年併入西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吳三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公孫策作品集2套書組(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夕陽紅)

為了解決東吳三國的問題,作者公孫策 這樣論述:

《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   歷史評論家公孫策以生動簡煉的文字,輔以經史典籍,   用一則則精采的故事,搭配寫意的手繪黑白插圖,   細細探究春秋時代英雄人物,   他們的性格如何成就個人霸業,並影響家國的興衰。   本書本書大致上以《吳越春秋》為本,時空舞台是春秋時代末期的中國南方,兩個偏處東南、仗著金戈寶劍稱霸中原的諸侯小國吳、越。講吳、越,當然離不開楚國。但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雖然一直是強國、大國,卻是中原文化的「非主流」。   這一段「南方三國志」的故事裡,人物個個英雄,卻個個有著悲劇性格,最終造成了悲劇的結局。楚平王聽讒殺伍奢,伍子胥報父仇,鞭楚平王屍;吳王闔閭一代

霸王,卻失手於「菜鳥」句踐;句踐趁人之危(吳王闔閭國殤),反而落得會稽山求饒;句踐忍人所不能忍,終於忍到復國;伍子胥不能忍,反落得含恨自殺;夫差當上了諸侯盟主,卻是他一生功業快速下坡的起點,最後請求保留一命而不可得。   英雄所為確實異於凡人,可是英雄的結束卻令凡人嗟嘆,這是本書書名《英雄劫》的取義由來。--節錄自本書自序 《大對決: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亂世爭雄,波譎雲詭,有人鬥智,有人鬥勇。   歷史的戰亂舞台,無數英雄豪傑崛起與敗亡。   本書內容分為〈秦失其鹿〉、〈楚漢爭霸〉、〈帝國永續〉三部分,擅長讀史、解史的歷

史評論家公孫策,以司馬遷的《史記》為主桅,輔以《資治通鑑》、《敦煌變文》,將最具傳奇性、記敘最精采的楚漢之爭,以生動洗練的文字重新詮釋,透過紙頁呈現活生生的歷史舞台,讓讀者親眼見證秦、楚、漢的敗亡與崛起。   逐鹿天下,實踐「亡秦必楚」,戰績輝煌的西楚霸王項羽何以走進死路;吃悶虧被追著打的漢王劉邦又為何屢逢生機?一個慨嘆「天要亡我」,一個自認身負天命,難道真是天命不可違?而張良、英布、蕭何、韓信、陳平、夏侯嬰、彭越、樊噲、范增、蒯徹、貫高、田橫等謀臣將士,在這齣逐鹿大戲中又扮演著何種關鍵性角色?   九十二則由人物串起的精采故事,述說你我或許耳熟能詳、卻未能深入解析的歷史橋段,箇中巧妙精髓

,透過古文今解,剖析分明。是真假英雄,或是狗熊,一一現形。 《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   【昏而已矣,愚而已矣,天命君權,怎堪民怨?】   亂世,是冒險家的天堂,投機者的樂園。擅長以史鑑今的歷史評論家公孫策,藉由王莽篡漢前後歷史故事,人心從厭漢到思漢的轉折,詮釋老百姓對統治者的複雜心情,以及改變社會現況的渴望。   安民則惠,黎民懷之;破民則苦,黎民恨之。   一個朝代從興盛到衰亡,歷史大多記載帝王將相,幾乎不記載庶民。   善良的人民最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卻永遠無法如願。一直要到這個政權搞得人民都活不下去了,才會改朝換代。   本書內容分為〈

帝國盛衰〉、〈王莽篡漢〉、〈光武中興〉三部分,擅長讀史、解史的歷史評論家公孫策在導讀中開宗明義提到:恨,是一種複雜的情緒,相對於「喜、怒、哀、樂」的單純。   以「恨」破題,引領讀者進入王莽篡漢前後、西漢盛衰興亡的那段歷史。用一段段精采絕倫的小故事,娓娓道出政權在皇帝、太后、外戚、權臣、軍閥之間流轉,老百姓寄予期待逐一落空,由認命到逃避、到反抗,人心從「厭漢」到「思漢」,英雄草莽「慧眼識英主」的轉折過程。   翻動書頁,隨著公孫策唯妙唯肖、生動的描述,這些千古人物栩栩如生,彷彿穿越時空來到眼前,讓讀者不僅品嘗原汁原味的經典古文,藉由文中【原典精華】提升國語文能力,並領會峰迴路轉的歷史教訓寓

意。內容兼具歷史與文學,蘊含知識底蘊及奧妙趣味。 《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   【人才莫盛於三國,亦為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   三國時代風起雲湧、詭譎多變,其實前三國時期才是這段歷史最精采的前奏曲。公孫策講述這大時代的一百位重要英雄豪傑事蹟,面目清晰、個性分明的人物故事便勾勒出完整的歷史面貌。   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的魅力無遠弗屆、歷久彌新,至今仍是許多電影、小說、漫畫等改編範本,其中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孫策、孫權、諸葛亮、周瑜......甚至龐統、魯肅、趙雲、呂布、徐束、袁紹......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角色。《三國演義》巨

大的魅力,不僅成人愛看,也吸引很多青少年,透過閱讀以古鑑今,增長歷史知識,從中領略人生經歷,吸收其中的養分。而本書──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四《夕陽紅》,則將從人物作為與其心境,引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三國,更深入領略故事中的精彩細膩。   ˙曹操其實不只是個奸雄--如果在治世,他應該會是能臣?他還是歷史上第一次有留下手諭,指導部屬成功敗敵的歷史人物,而不是諸葛亮?   ˙曹植和曹丕兄弟,為何竟是曹丕成為天子,而不是曹操最喜愛的曹植?關鍵竟是曹植的個性?   ˙聰明的楊修被殺,竟是因為解出了曹操的「雞肋」?或者,其實是因為曹操要為曹丕斬除未來曹植爭帝位的重要幕僚?   ˙孔融雖然小時了了,但

終究丟掉了北海領地,而被曹操收容,原因何在?   ˙第一個提出「三國鼎立」的人是接替周瑜位置的魯肅?   ˙三國演義裡的「關雲長單刀赴會」,其實在正史上是魯肅辯得關羽啞口無言?   ˙三國演義中俊美的呂布其實是個不義的莽夫?   ˙關羽的最後一仗打得唏哩呼嚕,是因為他無法善待後勤?   ˙劉備三顧茅廬請回諸葛亮,他自認是如魚得水,但實際上是被諸葛亮「設計」的?   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確定三國鼎立,猇亭之戰則宣告了鼎足均勢破局。這三次戰役的重要人物也在公孫策筆下一一道分明,勾勒出三國成敗關鍵之所在……   更多的人物剖析與歷史故事,就在本書中。請跟隨公孫策精簡生動的文字,走進三國英

雄的世界,看到以往沒讀到的三國! 本書特色   1) 規劃以1000個故事訴說中國歷史關鍵時刻的【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以一年一本的節奏,目前已推出《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夕陽紅》四本,內容深入剖析「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以及「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敘事維持一貫明快風格,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輔以經史典籍的文本考據,抽絲剝繭,引領讀者了解或許不曾真正了解的歷史與人物。   2) 不僅是好看的故事集,也有發人深省之處。以古為鏡,以人為鏡,警惕現世,故事讀來更添趣味。文中【原典精華】節錄自《吳越春秋》、

《史記》、《資治通鑑》、《三國志》、《三國演義》、《世說新語》等,有助強化國高中生國語文能力,是想要提升古文理解能力讀者或年輕學子絕佳的課外讀物。 作者簡介 公孫策   知名專欄「去梯言」作家,擅長借用歷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著有:《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大對決──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去梯言──歷史之眼看台灣》、《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冰鑑識人學》、《跟康熙學策略》、《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公孫策說名句故事》、《史記經典100句

》、《戰國策經典100句》等書。   公孫策此番發願,以4年時間在網路上連載1000個歷史故事,目前已經發表超過目標,仍繼續寫作中。繼2011年《英雄劫》、2012年《大對決》、2014年《黎民恨》之後,2015年開春,再以讀者耳熟能詳的三國時代故事《夕陽紅》,一新您的耳目! 《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 〈總 序〉三十本經典,一千個故事 〈導 讀〉英雄的劫難,也是美麗夢幻 〈推薦序〉精采又具深意的報仇史 〈代 序〉南方三國志 前事 1、大洪水 2、大禹治水 3、穀王后稷 4、盤瓠子孫 5、卑梁之釁 本事 1、一鳴驚人 2、夏姬 3、申公巫臣 4、費無極 5、伍子胥 6、

申包胥 7、太子建 8、蘆中人 9、浣紗女 10、季札 11、公子光 12、裝瘋 13、專諸 14、魚腸劍 15、吳王闔閭 16、要離 17、慶忌 18、寶劍 19、干將 20、白喜 21、孫武 22、反間計 23、子常 24、鞭屍 25、報恩 26、哭秦宮 27、火攻 28、句踐怪招 29、夫差復仇 30、太宰嚭 31、錢塘觴別 32、范蠡 33、一波三折 34、嘗糞 35、縱虎歸山 36、臥薪嘗膽 37、生聚教訓 38、越女劍 39、陳音弓 40、葛絲 41、神木 42、西施 43、蒸熟的穀種 44、致命敗著 45、子貢穿梭外交 46、一拍兩響 47、一拍三響 48、夫差上鉤 49、怪夢

50、最後忠言 51、子胥歸天 52、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53、黃池 54、必勝之道 55、殺氣沖天 56、子胥顯靈 57、悔之晚矣 58、夫差末日 59、霸王句踐 60、狡兔死,走狗烹 後事、劫數 《大對決: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 〈總 序〉三十本經典,一千個故事 〈代 序〉人.文.史.地 楔子 秦失其鹿 1、秦始皇 2、海上仙山 3、熒惑守心 4、博浪椎 5、秘不發喪 6、鴻鵠之志 7、篝火狐鳴 8、將相本無種 9、張耳.陳餘 10、武信君 11、伴君如伴虎 12、趙王自立 13、赤帝子殺白帝子 14、貴不可言 15、沛公 16、項家軍 17、齊王、魏王、燕王 18、陳勝敗

亡 19、武臣敗亡 20、黃石公 21、英布.陳嬰 22、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23、趙高誣殺李斯 24、項梁陣亡 25、鉅鹿圍城 26、項羽殺宋義 27、破釜沈舟 28、張耳陳餘反目成仇 29、彭越 30、酈食其 31、招降納叛 32、指鹿為馬 33、子嬰殺趙高 34、秦帝國滅亡 楚漢爭霸 35、約法三章 36、項王來了 37、鴻門宴 38、大封諸侯 39、燒棧道 40、諸侯反項 41、胯下之辱 42、蕭何追韓信 43、暗渡陳倉 44、項羽殺義帝 45、王陵變 46、陳平 47、彭城大戰 48、英布叛楚 49、韓信破魏 50、置之死地而後生 51、大將風範 52、借箸代籌 53、陳平毒計 5

4、劉邦一奪韓信兵權 55、民以食為天 56、三寸舌勝百萬師 57、烹殺酈食其 58、分我一杯羹 59、劉邦中箭 60、假齊王 61、蒯徹 62、鴻溝 63、四面楚歌 64、烏江自刎 帝國永續 65、劉邦二奪韓信兵權 66、田橫與五百烈士 67、季布 68、婁敬 69、張良辟穀 70、兔死狗烹 71、走狗論 72、雍齒 73、陸賈 74、叔孫通 75、欒提冒頓 76、白登山 77、和親 78、貫高 79、殺韓信 80、陳豨 81、捷足先登 82、殺彭越 83、欒布 84、英布起兵 85、英布出下策 86、呂后淚水 87、大風起兮雲飛揚 88、商山四皓 89、蕭何自污 90、帝國後事 91、盧

綰 92、逐鹿餘塵 後記 《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 〈總 序〉三十本經典,一千個故事 〈推薦序〉何必曰恨? 〈導 讀〉此恨綿綿無絕期 楔子 帝國盛衰 1、人彘 2、諸呂之亂 3、文景之治 4、七國之亂 5、莫須有 6、金屋藏嬌 7、長門怨 8、外戚大將軍 9、愛其子而殺其母 10、託孤大臣 11、霍光大權獨攬 12、權臣廢立皇帝 13、鴆殺皇后 14、五日京兆 15、蘇武牧羊 16、王昭君 17、模範生昏君 18、燕啄王孫 19、王家班 王莽篡漢 20、四太后並立 21、斷袖之癖 22、王政君奪璽 23、山寨周公 24、王莽嫁女兒 25、九錫與造神 26、假皇帝 2

7、反撲無力 28、篡漢立新 29、崩角的玉璽 30、新朝行古制 31、空話治河 32、惹翻匈奴 33、自我感覺良好 34、人心思漢 35、眾叛親離 36、赤眉軍 37、劉縯起兵 38、更始皇帝 39、巨無霸 40、昆陽大捷 41、更始殺劉縯 42、王莽惡貫滿盈 43、劉秀出柙 光武中興 44、人才來歸 45、北道主人 46、喪家之犬 47、敗部復活 48、人心思莽 49、推心置腹 50、驅狼趕虎 51、劉秀稱帝 52、劉玄末日 53、劉盆子 54、赤眉投降 55、有志者事竟成 56、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57、竇融 58、神龍失勢,與蚯蚓同 59、得隴望蜀 60、公孫述 61、刺殺來歙、岑

彭 62、成都大屠殺 後記 《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 〈總 序〉三十本經典,一千個故事 〈推薦序〉書寫歷史人物:愚蠢的人,或理性的人? 〈作者序〉五度空間學習──人物心境是重點中的重點 1. 劉宏──皇帝公開賣官 2. 黃巾──巫醫變賊匪 3. 許劭──「亂世奸雄」一鎚定音 4. 曹操──治世能臣的一面 5. 張溫──不殺董卓養虎遺患 6. 劉焉──避禍反得割據四川 7. 何進──外戚殺宦官 8. 袁紹──引狼入室 9. 董卓進洛陽 10. 漢獻帝劉協 11. 呂伯奢──坐實奸雄形象 12. 韓馥讓冀州 13. 鄭泰──董卓搞不定朝廷官員 14. 曹洪──曹操敗部復活 15

. 劉虞──不當傀儡天子 16. 公孫瓚──幽州爭奪戰 17. 劉備──劉關張趙兄弟幫 18. 孫堅──英雄不長命 19. 劉表據有荊州 20. 公孫度──割據遼東 21. 程昱──慧眼識曹操 22. 呂布刺殺董卓 23. 蔡邕──要命的一聲驚嘆 24. 王允──李傕、郭汜兵變 25. 毛玠──天子以令不臣 26. 陶謙──曹操報父仇 27. 張邈叛曹迎呂布 28. 典韋──曹操僥倖逃命 29. 麋竺──陶謙讓徐州 30. 孫策──父子都受袁術耍弄 31. 呂範──孫策威震江東 32. 李傕、郭汜——關中諸將內戰 33. 張濟、段煨、張楊——流浪天子回洛陽 34. 沮授──袁紹放棄大好機會 3

5. 袁術──稱帝自我感覺良好 36. 董昭──曹操迎天子到許昌 37. 郭嘉──高級人才棄袁紹投曹操 38. 孔融──丟掉北海,曹操收容 39. 袁渙──呂布轅門射戟 40. 禰衡擊鼓罵曹 41. 張繡──曹操宛城大挫 42. 陳登──呂布飼老鼠咬布袋 43. 賈詡──曹操棄宛救許 44. 陳宮──劉備一句話害死呂布 45. 太史慈、孫策英雄惜英雄 46. 公孫瓚、袁術亡 47. 荀彧──袁紹與曹操對決「十敗十勝」 48. 郭圖、審配──袁紹聽讒分散兵權 49. 楊阜──涼州諸將坐山觀虎鬥 50. 韓嵩──劉表搖擺不定 51. 董承──劉備捲入政變陰謀 52. 田豐──袁紹一誤再誤 53.

關羽斬顏良 54. 許攸陣前倒戈 55. 逢紀──官渡之戰 56. 孫權──兄終弟即 57. 魯肅──首提「鼎足三分」 58. 袁譚──兄弟鬩牆,曹操得利 59. 辛毗──袁譚靠向曹操 60. 李孚──大膽騙過曹操兩次 61. 陳琳──曹操不記舊恨 62. 田疇──曹操遠征烏桓 63. 徐庶──劉備三顧茅廬 64. 諸葛亮──曠世戰略隆中對 65. 甘寧──孫權擊斬黃祖 66. 劉琦──劉表死,荊州降 67. 趙雲──長坂坡救阿斗 68. 孫劉聯手抗曹 69. 周瑜──東吳的主戰將領 70. 黃蓋──赤壁大戰第一功 71. 蔣幹──襯托周瑜的配角 72. 呂蒙──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73. 韓

遂──涼州軍閥敗散 74. 張松──劉備得蜀的貴人 75. 龐統──劉備入蜀 76. 嚴顏──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77. 劉璋──拱手讓益州 78. 蔣濟──淮南人民附孫權 79. 曹操逼死伏皇后 80. 諸葛瑾──孫權討荊州 81. 司馬懿──曹操得隴不望蜀 82. 張遼──勇將力守合肥 83. 周泰──東吳「兄弟治國」 84. 曹丕──賈詡高招定王儲 85. 曹植──文采勝過才能 86. 楊修──該死因為太聰明 87. 吳質──低調的高級智囊 88. 龐德──關羽水淹七軍 89. 陸遜扮豬吃老虎 90. 桓階──曹操銳氣已消 91. 傅士仁、糜芳──關羽兵敗被殺 92. 曹彰──曹魏接班

順利 93. 張飛──劉備又喪一臂 94. 于禁──曹丕的性格陰險面 95. 趙咨──孫權身段柔軟 96. 孫桓──猇亭之戰 97. 劉阿斗──劉備白帝城託孤 98. 鄧芝──聯吳制魏的第一線外交官 99. 馬謖──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100. 張昭──孫權稱帝 後記

東吳三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閱讀素養即戰力:跨越古今文學,提升閱讀與寫作力的30堂故事課」介紹

訪問作者:高詩佳

內容簡介:
閱讀素養與寫作引導「雙軌並進」的經典導讀書
一舉收納30則古今名著的說故事玲瓏盒
教你在3C時代擁有第4C(creativity)的法寶

  透過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與警世寓言、現代經典等作品,引領年輕學子進入故事的想像世界。

  現今入學測驗的國文考題不斷強調「閱讀素養」的重要,趨向從「生活經驗」中擷取,注重「想像力」、「創意」及寫作技巧,這是拿高分的關鍵,也是學生學習中文時必須掌握的要訣。另外,當前職場上閱讀力與寫作力的應用與需求,關鍵也在能否精采的說出好故事。然而要讀得深刻、寫得精采,十分需要好老師的帶領引導。

  本書由此出發,旨在協助讀者從「閱讀故事」開始,能夠「發掘創意」、提高「觀察力」,進而來學習寫作,強調「讀故事」與「寫故事」並重,讀寫不可偏廢,這是一本專為年輕學子打造,閱讀素養與寫作引導「雙軌並進」的一本書。

  從「經典小說」入手,作為學習閱讀的文本。擷取古今文學大家的精彩段落,循序漸進步入故事的核心,以啟發、帶動思考和創造力。好的故事總離不開濃厚的寓言性質,每段故事都有如寓言般能啟發人心、反映人性,這本《閱讀素養即戰力》不僅適合學生閱讀,對於想要提昇人生智慧的成人,也是相當好的讀本。
作者簡介:高詩佳
  東吳中文研究所碩士。語文教育書籍暢銷作家,於兩岸皆有著作。《國語日報:中學生報》「讀寓言,學寫作」、「閱讀素養即戰力」、「古文觀止學寫作」、「社群微寫作」、《未來少年》「高詩佳創意作文」、《幼獅文藝》「學測作文輕鬆學」等專欄執筆。中文閱讀與寫作、繪本故事專業講師、文學獎評審。曾獲邀至台北詩歌節、台大電機所、清華大學、東吳大學師培中心、東海大學、台北市立圖書館、台中國文科輔導團、《幼獅文藝》寫作班、《聯合報》作文教室、「張曼娟小學堂」等上百所學校團體演講、授課及師資培訓。

作者粉絲頁: 高詩佳遇見.文字

粉絲頁: 印刻文學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徐鼎《毛詩名物圖說》鳥類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

為了解決東吳三國的問題,作者鍾詠霖 這樣論述:

             《詩經》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為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其中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樣貌,各種形形色色的名物亦充斥於詩文之中。有的以比興、有的以寄託,藉此豐富了詩文的面貌,也增添了許多趣味,更豐富了《詩經》的文化和文學底蘊。而自古以來,有關《詩經》之中的名物研究不乏許多著作,如三國時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開啟了《詩經》名物研究濫觴。清代開始因乾嘉考據學大盛,相關研究典籍層出不窮,但多數研究多以注疏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或詩文義理的解釋為主,唯徐鼎所作《毛詩名物圖說》圖文並濟,針對其所收錄之名物配上徐鼎所繪之圖畫,大量蒐集歷代典籍對於名物考據的說法,對名物的研究及了

解不再只局限於文字的說解,圖畫的解析更能對名物之形象有深層的見解。如「鴟鴞」在《詩經》中以惡鳥的形象廣為人知,且有許多傳說附會,但鴟鴞的真實種類也就是今日我們所認知的貓頭鷹,而古人在缺乏科學訓練與觀察的情況下常會產生許多誤解,甚至將同屬但不同類的貓頭鷹認為是不同的鳥類。這樣的情形也同樣出現在其他鳥類的說法中,本文將針對徐鼎於書中所收錄《詩經》中的三十八種鳥類節選,藉由爬疏徐鼎收錄的各家說法,延伸更多關於鳥類在文獻中的記載與觀察,並以現代鳥類學的研究成果檢視古人在各鳥類上的說法與今日的異同,最後還原出鳥類真實的種類。

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

為了解決東吳三國的問題,作者公孫策 這樣論述:

「人才莫盛於三國,亦為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   三國時代風起雲湧、詭譎多變,其實前三國時期才是這段歷史最精采的前奏曲。公孫策講述這大時代的一百位重要英雄豪傑事蹟,面目清晰、個性分明的人物故事便勾勒出完整的歷史面貌。   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的魅力無遠弗屆、歷久彌新,至今仍是許多電影、小說、漫畫等改編範本,其中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孫策、孫權、諸葛亮、周瑜......甚至龐統、魯肅、趙雲、呂布、徐束、袁紹......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角色。《三國演義》巨大的魅力,不僅成人愛看,也吸引很多青少年,透過閱讀以古鑑今,增長歷史知識,從中領略人生經歷,吸收

其中的養分。而本書──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四《夕陽紅》,則將從人物作為與其心境,引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三國,更深入領略故事中的精彩細膩。     曹操其實不只是個奸雄--如果在治世,他應該會是能臣?他還是歷史上第一次有留下手諭,指導部屬成功敗敵的歷史人物,而不是諸葛亮?   曹植和曹丕兄弟,為何竟是曹丕成為天子,而不是曹操最喜愛的曹植?關鍵竟是曹植的個性?   聰明的楊修被殺,竟是因為解出了曹操的「雞肋」?或者,其實是因為曹操要為曹丕斬除未來曹植爭帝位的重要幕僚?   孔融雖然小時了了,但終究丟掉了北海領地,而被曹操收容,原因何在?   第一個提出「三國鼎立」的人是接替周瑜位置的魯肅?  

 三國演義裡的「關雲長單刀赴會」,其實在正史上是魯肅辯得關羽啞口無言?   三國演義中俊美的呂布其實是個不義的莽夫?   關羽的最後一仗打得唏哩呼嚕,是因為他無法善待後勤?   劉備三顧茅廬請回諸葛亮,他自認是如魚得水,但實際上是被諸葛亮「設計」的?   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確定三國鼎立,猇亭之戰則宣告了鼎足均勢破局。這三次戰役的重要人物也在公孫策筆下一一道分明,勾勒出三國成敗關鍵之所在……   更多的人物剖析與歷史故事,就在本書中。請跟隨公孫策精簡生動的文字,走進三國英雄的世界,看到以往沒讀到的三國! 本書特色   1) 規劃以1000個故事訴說中國歷史關鍵時刻的【公孫策說

歷史故事】系列,繼《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之後,2015年新作《夕陽紅》剖析漢末三國歷史,應該是本系列最為一般讀者熟悉的內容!延續前三本明快的敘事風格,但轉為漢末三國之人物素描,歷史評論家公孫策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輔以經史典籍的文本考據,從100個人物故事中抽絲剝繭,引領讀者了解或許不曾真正了解的三國史。   2)三國的魅力無遠弗屆、歷久彌新,至今仍是許多電影、小說、漫畫等改編範本。《三國演義》巨大的魅力,不僅成人愛看,也吸引很多少年,透過閱讀以古鑑今,增長歷史知識,從中領略人生經歷,吸收其中的養分。而本書──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四《夕陽紅》,則將引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三國,更深

入領略故事中的精彩細膩。   3) 以古為鏡,以人為鏡,警惕現世,故事讀來更添趣味。文中【原典精華】節錄自《史記》、《資治通鑑》,有助強化國高中生國語文能力,是想要提升古文理解能力讀者或年輕學子絕佳的課外讀物。 作者簡介     公孫策   知名專欄「去梯言」作家,擅長借用歷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著有:《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大對決──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去梯言──歷史之眼看台灣》、《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冰鑑識人學》、《跟

康熙學策略》、《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公孫策說名句故事》、《史記經典100句》、《戰國策經典100句》等書。   公孫策此番發願,以4年時間在網路上連載1000個歷史故事,目前已經發表超過目標,仍繼續寫作中。繼2011年《英雄劫》、2012年《大對決》、2014年《黎民恨》之後,2015年開春,將以讀者耳熟能詳的三國時代故事《夕陽紅》,一新您的耳目!   相關著作   《冰鑑識人學(改版)--看曾國藩如何成功識人、用人》   《去梯言--歷史之眼看台灣》   《大對決: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   《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   《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   《黎民恨:王莽

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 〈總 序〉三十本經典,一千個故事 〈推薦序〉書寫歷史人物:愚蠢的人,或理性的人? 黃春木 〈作者序〉五度空間學習──人物心境是重點中的重點 1. 劉宏──皇帝公開賣官 2. 黃巾──巫醫變賊匪 3. 許劭──「亂世奸雄」一鎚定音 4. 曹操──治世能臣的一面 5. 張溫──不殺董卓養虎遺患 6. 劉焉──避禍反得割據四川 7. 何進──外戚殺宦官 8. 袁紹──引狼入室 9. 董卓進洛陽 10. 漢獻帝劉協 11. 呂伯奢──坐實奸雄形象 12. 韓馥讓冀州 13. 鄭泰──董卓搞不定朝廷官員 14. 曹洪──曹操敗部復活 15. 劉虞──不當傀儡

天子 16. 公孫瓚──幽州爭奪戰 17. 劉備──劉關張趙兄弟幫 18. 孫堅──英雄不長命 19. 劉表據有荊州 20. 公孫度──割據遼東 21. 程昱──慧眼識曹操 22. 呂布刺殺董卓 23. 蔡邕──要命的一聲驚嘆 24. 王允──李傕、郭汜兵變 25. 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 26. 陶謙──曹操報父仇 27. 張邈叛曹迎呂布 28. 典韋──曹操僥倖逃命 29. 麋竺──陶謙讓徐州 30. 孫策──父子都受袁術耍弄 31. 呂範——孫策威震江東 32. 李傕、郭汜——關中諸將內戰 33. 張濟、段煨、張楊——流浪天子回洛陽 34. 沮授——袁紹放棄大好機會 35. 袁術——稱帝

自我感覺良好 36. 董昭——曹操迎天子到許昌 37. 郭嘉——高級人才棄袁紹投曹操 38. 孔融——丟掉北海,曹操收容 39. 袁渙——呂布轅門射戟 40. 禰衡擊鼓罵曹 41. 張繡——曹操宛城大挫 42. 陳登——呂布飼老鼠咬布袋 43. 賈詡——曹操棄宛救許 44. 陳宮——劉備一句話害死呂布 45. 太史慈、孫策英雄惜英雄 46. 公孫瓚、袁術亡 47. 荀彧——袁紹與曹操對決「十敗十勝」 48. 郭圖、審配——袁紹聽讒分散兵權 49. 楊阜——涼州諸將坐山觀虎鬥 50. 韓嵩——劉表搖擺不定 51. 董承——劉備捲入政變陰謀 52. 田豐——袁紹一誤再誤 53. 關羽斬顏良 54.

許攸陣前倒戈 55. 逢紀——官渡之戰 56. 孫權——兄終弟即 57. 魯肅——首提「鼎足三分」 58. 袁譚——兄弟鬩牆,曹操得利 59. 辛毗——袁譚靠向曹操 60. 李孚——大膽騙過曹操兩次 61. 陳琳--曹操不記舊恨 62. 田疇--曹操遠征烏桓 63. 徐庶--劉備三顧茅廬 64. 諸葛亮--曠世戰略隆中對 65. 甘寧--孫權擊斬黃祖 66. 劉琦--劉表死,荊州降 67. 趙雲--長坂坡救阿斗 68. 孫劉聯手抗曹 69. 周瑜--東吳的主戰將領 70. 黃蓋--赤壁大戰第一功 71. 蔣幹--襯托周瑜的配角 72. 呂蒙--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73. 韓遂--涼州軍閥敗散

74. 張松--劉備得蜀的貴人 75. 龐統--劉備入蜀 76. 嚴顏--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77. 劉璋--拱手讓益州 78. 蔣濟--淮南人民附孫權 79. 曹操逼死伏皇后 80. 諸葛瑾--孫權討荊州 81. 司馬懿--曹操得隴不望蜀 82. 張遼--勇將力守合肥 83. 周泰--東吳「兄弟治國」 84. 曹丕--賈詡高招定王儲 85. 曹植--文采勝過才能 86. 楊修--該死因為太聰明 87. 吳質--低調的高級智囊 88. 龐德--關羽水淹七軍 89. 陸遜--扮豬吃老虎 90. 桓階--曹操銳氣已消 91. 傅士仁、糜芳--關羽兵敗被殺 92. 曹彰--曹魏接班順利 93.

張飛--劉備又喪一臂 94. 于禁--曹丕的性格陰險面 95. 趙咨--孫權身段柔軟 96. 孫桓--猇亭之戰 97. 劉阿斗--劉備白帝城託孤 98. 鄧芝--聯吳制魏的第一線外交官 99. 馬謖--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100. 張昭--孫權稱帝 後記 推薦序     書寫歷史人物:愚蠢的人,或理性的人? 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歷史科教師)   三國,是一段非常迷人的歷史,千古多少風流人物也談不盡、說不完。現在公孫策從「人物心境」著眼,重新講三國,並且標舉歷史的學習應是「五度空間學習」,這對於中學生,或是愛聽歷史故事的社會大眾而言,確實是一個言簡意賅的提醒。      公孫策在全

書十分關注歷史發展過程中「人」的關鍵,我認為是相當重要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目前中學歷史教科書所呈現的,幾乎是一個沒有「人」的歷史,即使有人名的交代,卻經常是面目模糊的,人變成歷史的配角,僅是歷史敘事中一個用來指涉「事實」的媒介而已。在如此侷限中,人淪為歷史的客體,甚至是歷史「決定論」下的產物。   其實,無論中國與西方史學傳統,向來是「重視人物」的。從這樣的體認來反思,公孫策側重「人物心境」的努力,便很有意義。   在大多數情形下,我們解讀歷史人物,往往出現兩種典型的「想像」,一種是古人很愚蠢,另一種是古人很理性。前者譬如漢靈帝,怎麼會糊裡糊塗開列價碼表,出賣各等官職呢?後者譬如呂蒙,即便

同鄉故人,私取民家斗笠是為了維護公物,仍然得依律下令處斬。但公孫策顯然在本書中很希望再提示另一種可能,那便是人會因為一些「小事情」,在當下遭受了影響,因而做出不同於以往,或迥異於性格的決定與行動,其結果甚至造成歷史發展的轉變。   不過,想要洞燭歷史人物當下心境的轉折或衝動,這是談何容易的功夫!更何況,公孫策認為,「小事情」這等偶發細故,往往是歷史發展的轉捩點,如此「見微知著」的歷史解釋,非比尋常,相關的書寫論述並不輕鬆,而面臨的挑戰或許更大。   例如第五十五回談到袁紹的敗亡,究竟有多大的程度可以歸因於逢紀進饞,導致田豐被處死,無法助袁紹挽救危局?第七十四回談到劉備取益州,究竟有多大的程

度可以歸因於曹操沒有正視、重用張松?這其實都是極不容易論斷,也難以獲得共識的問題。   幸好公孫策在全書已經用心地鋪陳大量的史實,因此讀者自己可以前後比對、統合,在事理中體會人情,在人情中解讀事理,加上全書用字淺顯洗鍊,又能適度引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典籍印證,白話解說,使得可讀性大為提高。   我們每一個人談論歷史、探究歷史,其實在多數情況下都是為了「回答問題」。因此,我們揀選了主題、取捨了材料、建構了因果,也做出了評價,甚至在「隱身」中將史事「引申」到時事,發為議論。由於歷史有太多細節與轉折,而現實又有太多曖昧與變化,因此談古論今,永遠是一件題材豐富、趣味盎然的事情。   現實

經驗裡,在愚蠢與理性之外,人們當然還有諸多樣貌,因此歷史中的人物自然也不應該只有愚蠢或理性兩種可能,過往許多歷史書寫在人物處理上出現這樣的傾向,反映的是一種思想怠惰或貧乏的問題。人的豐富或複雜如何闡釋與彰顯,並且從中得著發現和啟示,這是讀史、寫史者都必須面臨的考驗,歷史迷人之處就在這裡。公孫策這本新書已經做出了嘗試,而「三國」應該也會繼續是跨世代不斷尋求對話交流的好題材。 作者序 五度空間學習──人物心境是重點中的重點   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傢伙將三國英雄全都送進了浪花泡沫,我對此頗有意見。   英雄之所以為英雄,就在它們其實長存於人們心中,不因歲月流逝而消失

。因此,書名借三國演義卷頭詩「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句,想表達的是:青山綠水都可能變色,但是夕陽卻是一樣的紅。   以人物為章名,則是有感於史學家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所言:「人才莫盛於三國。亦為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重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以人物串接故事,正能突顯三國時代的特色。然為免讀者因章名而誤以為各章是人物小傳,所以用副標題說明各章重點內容。   二○一四年春天,我定下了往後的致力方向:推動「五度空間學習」,在時空四度空間之上,加入「人物心境」第五度空間。這跟我之前提倡的「人文史地一貫」主張一致,但更強調「人物心境」。   讀歷史、寫歷史、說歷史那麼多年下來,一項重要心得是:

同一個人在不同時空、不同心境之下,會做出不同的決定,採取不同的行動(包括不決定、不行動)。這一點,有殊於常識性的「性格決定論」,同一個人即使性格恆常不善變,仍會因時空、氛圍,甚至健康狀況而做出「異常」決定或舉動。   袁紹為什麼不接受沮授「奉天子以討不臣」的建議?劉表為什麼不採納蒯越偷襲曹操後方的計策?曹操為什麼對張松冷淡,而失去取蜀先機?它們都做出異於各自性格的決定,而做出異常決定的原因,卻都是「小事情」。這些小事造成了歷史的偶然,但偶然往往改變了歷史。易言之,「人物心境」是那麼的關鍵。因此,體會人物心境當然應該是讀歷史的重點之一。   五度空間學習還有一重意思:知識載具的科技大進,由平

面而立體,乃至文字、圖片、影片、音樂、戲劇……所有可以承載知識的形式,都因為數位匯流科技大進,而能同步、即時呈現,甚至已不止「五度」空間。   本書是系列的第四本,全系列其實都是著眼於數位閱讀時代的「N度空間」而寫作,成為電子讀物指日可待,更冀望「五度空間學習」成為大家的共識。 公孫策 二○一四年十二月 14. 曹洪──曹操敗部復活董卓終於展開遷都行動,同時將洛陽全面摧毀:縱火焚燒皇宮、官廳房舍,當然波及鄰近民宅,京城洛陽成為一片焦土,二百里內雞犬不留。毀掉京城建築物還不夠,董卓將洛陽所有富豪集中,全數誅殺。並且驅趕全城人民,共數百萬人之多,前往長安。(洛陽到長安,航空距離三百五十

公里。)董卓在幹什麼?他要消滅任何「洛陽再起的可能,免得他走了,其他人據有洛陽,足以號召跟他對對抗。毀了城市,殺了富豪,逼遷人民,才能徹底消滅一個帝都。屠殺富豪,當然也沒收了他們的財產。但董卓還不夠,他命令呂布,挖掘東漢歷代皇帝陵寢以及公卿的墳墓,盜取所有珍寶。至於俘虜的山東士兵,則裹以油布,活活燒死。董卓親自坐鎮洛陽,為遷都行動斷後。而山東諸侯聯軍,一個個都不敢出擊。曹操向諸侯曉以大義,力陳「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四海之內為之憤怒,這正是天亡董卓之時,也是一戰而定天下的大好時機,絕對不可錯失」,可是諸侯沒人理他(每個人都有官銜,曹操沒有,更看輕他是宦官後人)。於是曹操單獨率軍而上,追擊董卓

,卻在滎陽(今河南滎陽市)被涼州將領徐榮擊敗,士卒死傷甚多。曹操被流箭射中,坐騎受傷。堂弟曹洪將自己的馬讓給曹操,曹操不接受。曹洪說:「天下可以沒有曹洪,不可以沒有曹操。」曹操這才上馬,趁夜遁走。曹洪步行護送曹操一直到汴水,河水深,人馬不能渡,曹洪順著河找到船隻,才跟曹操一同渡過汴水。(原典精華)操兵敗,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1。從弟曹洪以馬與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遂步從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與操俱濟2。──《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一》與《三國志.魏書.曹洪列傳》1.    被:破音字讀作「批」。被創:受傷。2.    濟:渡河。曹操雖敗,徐榮卻為曹操的奮戰精神所懾

,不敢進擊聯軍大本營酸棗(故城在今河南延津縣北)。

國小校長符號領導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東吳三國的問題,作者吳韻儀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建構符號領導之架構、探討國小校長符號領導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以包含半結構訪談與問卷調查的混合研究法進行,首先依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文獻探討,分析符號領導概念的發展並建構符號領導之架構;進一步透過訪談7位校長等資料所得,作為發展及修正調查問卷之基礎。最後藉由問卷對嘉義縣市與臺南市共350位公立國小校長進行抽樣調查,以瞭解不同背景變項校長符號領導現況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以下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驗證研究假設。研究結論如下:一、建構符號領導之架構,包括:符號領導概念之發展、符號領導之理論基礎、符號領導之基本概念及

符號領導之運用。二、國小校長符號領導之現況(一)既有符號型方式層面1.校長以3種文字、6種動態、4種人造物及3種制度符號進行符號領導。2.在教育程度變項上,校長透過制度類型符號對老師進行符號領導有顯著差異;其他變項則沒有顯著差異。(二)轉化符號型方式層面1.校長以4種文字、4種動態、4種人造物及2種制度類型符號進行符號領導。2.各個不同背景變項校長進行符號領導均無顯著差異。(三)創新符號型方式層面1.校長以2種文字、6種動態、7種人造物及2種制度類型符號進行符號領導。2.在性別與校長總計服務年資變項上,校長透過制度類型符號對老師進行符號領導有顯著差異;其他變項則沒有顯著差異。三、國小校長符號領

導之困境與因應策略(一)既有符號型方式面向1.校長以5種策略解決教師不瞭解校歌與校名的問題。2.校長透過整合會議解決過多會議導致沒有效率的問題。3.校長以3種策略改善教師對校史不瞭解的問題。4.校長透過制度化解教師對政策實施之疑慮、解決學生輔導管教與教師懲處事件的問題。(二)轉化符號型方式面向1.校長以7種策略解決教師不熟悉願景與校訓的問題。2.校長透過調整會議形式及學生活動解決教師無法參與校務的問題。3.校長藉由調整人力與爭取經費以解決出版品發行的問題;透過盤點、分工與申請經費改善環境不佳之問題。4.校長藉由滾動調整、理性溝通以解決校內制度執行的問題。(三)創新符號型方式面向1.校長透過發展

校訂課程與口號,解決教師如何找出學校特色的問題。2.校長協助援引資源,解決教師專業提升與獲得家長認同的問題。3.校長會調整教材呈現方式,解決教師教學時間與經費不足之問題。4.校長藉由喚起教師危機感及共同參與會議的方式,解決制訂符合教師需求之相關辦法。最後,根據研究結論,作者也提供給教育行政機關、小學校長及未來相關研究一些合理性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