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 式工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澆 式工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山邊豐彥寫的 木構造全書:世界頂尖日本木構造權威40年理論與實務集大成 和山邊豐彥的 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地磚濕式軟底工法】規範&優缺點分析 - 金晟發冠軍磁磚也說明:貼地磚工法.除了硬底(薄漿工法)以外.全是軟底(厚漿工法)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磁磚工程施工規範第09341章軟底工法.分為乾式軟底和濕式軟底地磚濕式軟底工法工序如下1.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易博士 和易博士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碩士專班 翁佳樑所指導 蔡長益的 外牆磁磚飾面工程成本與抗拉接著強度之研究 (2017),提出澆 式工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外牆飾面工程、磁磚施作工法、施工成本、抗拉接著強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營建工程系碩士班 陳維東所指導 吳沛緯的 我國污水下水道成本與工期分析之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層級分析法、工期、成本、迴歸分析、污水下水道的重點而找出了 澆 式工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DC-6五皮抗拉油毛氈/ DC-8七皮抗拉油毛氈工法則補充:... 工法適用於屋頂、露臺、中庭, TOP. 工法. 施工照片:覆蓋式工法. Step 1. 瀝青底油塗佈; Step 2. 陰角補強; Step 3. 瀝青澆置及抗拉油毛氈鋪設; Step 4. 抗拉油毛氈搭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澆 式工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木構造全書:世界頂尖日本木構造權威40年理論與實務集大成

為了解決澆 式工法的問題,作者山邊豐彥 這樣論述:

★★日本悠久傳統「樑柱構架式工法」實作聖經★★ 最全面的知識體系、最深度的結構設計、最先進的日本現行做法及案例 【專業推薦】 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中華木質構造建築協會名譽理事長王松永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王銘顯 考工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洪育成 施忠賢結構技師事務所負責人、成大建築博士、古蹟修復補強專家學者施忠賢 臺灣木建築產業研究院協會發起人暨第一屆理事長、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陳啟仁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冠帆 富田林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代表、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兼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冨田 匡俊 隨著新建築技術CLT的問世,也間接宣

布21世紀已走入木構時代。台灣富含木文化底蘊深具振興木構潛力,近年在產官學界齊力策動之下順利與國際同步。木造不僅是建築趨勢,在全球暖化劇烈的今日,達成「碳排放量低、廢料可再資源化、固碳性佳、對環境衝擊性低」已成為建築相關從業者的頭號目標。 在日本,樑柱構架式工法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技術世界之冠。CLT是構築在傳統木工法基礎之上的高科技產物,傳統的樑柱構架式有容易修復改造、廢棄減量、與CLT相容性高等優勢,成為至今熱門不輟的工法,也是從業者深入木構造結構系統的最佳途徑。 本書作者是樑柱構架式工法的權威,獨立執業逾40年以來,除了是獎項常勝軍之外,也是日本全國樑柱構架式工法研究會的主持人,以推廣及

再教育為使命受到建築界高度評價與敬重。本書以實務設計為導向,淬鍊40年豐厚實績及研究精華,將龐雜的結構設計所有項目有系統地彙整編撰,不僅為讀者形塑出木構造結構整體面貌,並傳授最周密嚴謹的結構計畫與結構設計手法、以及各項實務資料、數據、圖表,是專業人士不可或缺的木構造經典級著作。 【本書架構特色】 01入門篇 以木材特性說明各構件對結構的影響、常見危害、及木質混合結構、耐震補強設計 02基礎篇 地盤、基礎選擇與施工要點,構架、剪力牆、水平構面及接合部等設計手法、力的傳遞及作用方式 03實踐篇 細部構材設計、結構計算與施工規範檢討、及五種順應時代需求的構法案例 04資料篇 構材公式、各式規格數據

圖表、日本建築基準法、品確法等重要依據 05附錄 相關機構列表、參考書目、中日英詞彙翻譯對照表   【專業好評】 本書可相當於樑柱構架工法(軸組式工法)之百科全書   王松永(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中華木質構造建築協會名譽理事長 ) 教科書就用這本了!設計與教導木構造是建築師重新自我檢視構造觀念的時機。而這本書包含了所有的必要知識。 王銘顯(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日本對木造建築有獨特的喜好,對於木構造的耐久與安全也有專精研究。這本《木構造全書》可成為設計及施工者很好的參考書、專業提升的養分。   洪育成(考工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本書是木結構經典之作

!圖表豐富且實用,詳細解說木結構設計流程,對有意踏入木結構領域的工程師,絕對是一本最佳的寶典。  施忠賢(施忠賢結構技師事務所負責人、成大建築博士、古蹟修復補強專家學者) 從材料到設計實務、從傳統木構到最先進的工程木材應用案例,由日本權威專家著述的《木構造全書》,將再次激勵臺灣木建築發展的能量。  陳啟仁(臺灣木建築產業研究院協會發起人暨第一屆理事長、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毫無疑問,木結構已是全球建築界的新星,這從2020東京奧運主場館採用木結構設計即可窺知一二;而我們該如何接軌木構世界,本書是了解木構的最佳工具。 陳冠帆(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數次見面都承蒙山邊先生深刻指教,

他的實務工作能力是無庸置疑的。  冨田 匡俊(富田林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代表、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兼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難得一見「高超職人技藝」的一流結構專家。  播 繁(日本構造設計賞松井源吾特別賞貢獻獎評選委員長) 作者簡介山邊豐彥山邊豐彥(YAMABE TOYOHIKO)山邊構造設計事務所代表1946年生於石川縣。1969年法政大學工學部建設工學科畢業。曾任職於青木繁研究室,1978年設立山邊構造設計事務所,開業執照逾40年。重要經歷社團法人日本建築構造技術者協會理事、木造設施協議會顧問、日本構造家俱樂部理事、全國樑柱構架式工法研究會「大工塾」主持人、NPO綠色列島網絡理事長、

法政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及千葉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特別講師受賞主要作品和水町立三加和小中學校(2016年第19回木材活用競賽最優秀賞農林水產大臣賞)、愛農學園農業高等學校本館(2015年耐震改修優秀建築賞)、第四回日本構造設計賞松井源吾特別賞貢獻獎(2009年)、「正田醬油本社屋」(2004年日本建築士會聯合會賞優秀賞BELCA賞)、「棚倉町立社川小學」(1999年BCS賞)、「筑波市立東小學、棚倉町立社川小學」(1999年JSCA賞佳作賞)、大森東1町目集合住宅(1997年第7回RM賞)等著作《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易博士文化出版

)、『住まいを守る耐震性入門,直譯《圖解守護住宅耐震性入門》』(監修/風土社)、『ストーリーで面白いほど頭に入る木構造,直譯《用故事快樂學習木構造》』(X-Knowledge)等相關著作:《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譯者簡介張正瑜2004年取得荷蘭臺夫科技大學建築碩士。目前定居宜蘭,常式建築師事務所(OASIStudio)主持人之一,從事建築設計與環境規劃工作,經常參與宜蘭土地相關公共事務。除各種設計與規劃工作之外,也持續進行設計教學等活動。2017年以「花蓮富里車站」榮獲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運輸及基礎建設項目銀獎。譯有《木構造:打破

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第二本全譯本)》(以上皆由易博士文化出版)相關著作:《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 有關增補修訂版 前言 導讀推薦 01入門篇:從零認識木構造 >>木構造的基礎知識 木材、木造的性質 加載於建築物的力種類與傳遞方式 各構材的結構作用 木造住宅容易受到的損壞 結構計畫的最重要重點 混合結構的設計 耐震評估、耐震補強的重點 02基本篇:須掌握的基礎知識 >>地盤、基礎 地盤的基礎知識 地盤調查的選擇與數據判讀方法~地盤的支撐力

與下陷量 地層構成概念圖的做圖方式、使用方式 從地層構成開始思考地盤改良的種類與選擇要點 施做具備承重能力的基礎~基礎的選擇要點與施工要點 >>構架 構架的基礎知識 柱的設置 橫向材的設計 對風壓力的抵抗 >>剪力牆 剪力牆的基礎知識 柱頭、柱腳接合部的設計~防止先行破壞 錨定螺栓的設計 >>水平構面 樓版構架的功用與設計的要點 屋架的功用與構架形式 >>接合部 接合部的基礎知識 接合具的種類與特徵 03實踐篇:立即可使用的設計手法 >>地盤、基礎 參照標準平面的基礎設計施行方式 針對版式基礎的耐壓版設計 針對版式基礎的地中樑設計 連續基礎的設計 獨立基礎的設計 樁基礎的設

計 止水處理的種類與選用 基礎工程的意義 設備、電氣配管的設置方法 >>構架 柱的斷面設計 橫向材的斷面設計 可設計變形限制的跨距表與其活用法 橫向材端部的垂直支持載重測試~德島縣的例子 雙倍樑的設計~直徑小材料的有效利用、複合樑的規格化 >>剪力牆 水平載重的確保與扭轉防止 剪力牆端部柱的接合部設計~告示做法及N值計算 利用容許應力度計算檢討水平載重 偏心率的檢討 錨定螺栓的設計 必要壁量的計算根據~建築基準法與品確法的必要壁量比較 從實驗數據解讀 剪力牆的種類與特徵 >>水平構面 水平構面產生的應力與設計 利用水平構面跨距表的設計案例 根據品確法的水平構面接合部設計 水平構面的

種類與特性 從實驗得知的對接、搭接拉伸力 >>設計案例 利用木構架構的勾齒搭接構法 利用通柱與厚板的民家型構法 利用D型螺栓+J板材的民家型構法 只利用外周結構壁與內部柱的架構系統 組合貫通柱與勾齒搭接的架構 04資料篇:相關資料、數據圖表 參考文獻 相關機構列表 中日英詞彙翻譯對照表 導讀推薦 近年由歐洲,尤其奧地利發展積極推動之直交集成板(Cross laminated timber: CLT)嵌板,搭配以相當成熟之結構集成材及結構用單板層積材等工程木材,已突破木構造建築只被侷限於低樓層(2、3層)建築,在都市內已有與鋼構造、鋼筋混凝土構造(RC造)相競爭,向高樓層建築方向發展,在

全球暖化劇烈的今日,設計、建造「碳排放量低,廢材可再資源化,固碳性佳,對環境衝擊性低」之木構造建築已是降低暖化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尤其木材在資源循環經濟社會進展中所扮演之節能、減碳、固碳貢獻為其他材料所不及。而一般所關心生物材料易受到火害、蟲蟻及腐朽之危害,前者已可藉由木材之炭化深度設計或阻燃、被覆處理等可達到1小時至2小時之防火時效,後者則可藉由防腐、防蟲蟻處理技術達成所需之耐用年數。 在奧地利之Reininghaus Quartier 7 建造之CLT建築物有3棟(3,5及6層樓建築),均在現場灌澆之RC Core構造與CLT構造相結合之混合構造。牆體及樓(地)板均使用5層5單片構成之CLT

,而厚度、牆體為10~16cm,樓(地)板維14cm。牆體之厚度會隨著由低樓層向高樓層進展會愈薄。就牆體斷面觀之時,其係使用異等厚之集成元的CLT,從最外層向內層之集成元厚度,1樓為牆體4、2、4、2、4cm,2樓牆體為4、2、2、2、4cm。牆體之隔熱設計為厚度8cm之岩綿(Rock wool)兩張重疊。 Ho Ho Wien是位於Wien之舊市區(Karisplaz車站)至距離地下鐵約30分鐘Seestada車站之前面。為24層樓建築物,高度84m,總地板面積25000m2,集合餐廳,健康設施,溫泉浴室,按摩設施,美容沙龍,辦公室,大飯店,高級公寓等在一起之複合住商設施。建築物係在現場灌澆

RC Core構造,木構造從外側成三明治般的夾心構造。木構造之構成是在集成材之柱,使用RC之梁、牆體與樓(地)板使用CLT。木材使用量為4620m3,換算成單位面積(1m2)之木材使用量為0.185m3/m2。 上述主要提到大規模之木構造建築,而大部分之居家住宅,尤其獨棟建造,是以平房或二層樓為主,在日本其工法有多樣,如梁柱構架工法(傳統軸組式工法),框組壁式工法(2X4工法),預鑄工法(Prefab 工法)等,其中仍以梁柱構架工法居多,因其是藉由柱、梁、橫架材、剪力牆、樓(地)板等承受垂直力及水平力與剪力,而使用之木構材均以實木製材為主,可搭配木質板材,今後將預期大量使用CLT、集成材、單板

層積材等工程木材。此種梁柱構架工法於使用若干年後,容易進行空間調整,及所謂的修復改造,建物不必拆除,對於環境衝擊性低,減少大量廢棄垃圾的產生,因此較受歡迎。目前在日本已是一種熱門行業。 在日本,梁柱構架工法已有悠久歷史,技術微世界之冠,其與近年來發展之CLT及集成材,單板層積材等工程木材之相容性高,對於梁柱構架工法於空間修復,改造將是不可或缺之建材。 本書著者山邊豐彥先生,為日本梁柱構架工法(傳統軸組式工法)之權威,獨立執業逾40年,所出版「ヤマベの木構造」後,日本於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震災,M9.0,遭受莫大災害,因此於2012年木構造之耐震診斷,或木質系混合構造等之指南已進行修正,在此前

提下,著者對於原版亦進行增補、修訂。本書內容涵蓋四大部分, 入門篇,以木構造之基礎知識為主,說明木材之基本性質會影響到建築構造設計因子,如含水率、木材之節、纖維走向、物理及強度性質異方性等,木構造易受到的危害,混合構造設計,及耐震診斷與耐震補強重點等。 基本篇,說明梁柱構架方法(軸組式工法)木構造之地盤、基礎、垂直構材(軸組)、剪力牆、水平構面、及接合部等進行設計時之設計方法,力的作用方式及構架方式等基本知識等。 實踐篇,進一步的提出細部構材的設計、計算和各種數值檢討,透過五種不同構造的實際案例分析、施工照片、設計圖、構造設計概要書等。 資料篇,精心彙整所有木構造相關各種構材的計算公式,統計

圖表,各式規格圖表等。本書可相當於梁柱構架工法(軸組式工法)之百科全書。本書是一般設計者導向由淺入深,按照順序逐步為讀者建構成完整的木構造結構系統。適合於有意從事木構架設計、實務之建築、土木、木材等系所同學,執業建築師、結構技師等專業人員選讀的一本工具書。特給予推薦。 王松永 2019.7.1 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中華木質構造建築協會名譽理事長

外牆磁磚飾面工程成本與抗拉接著強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澆 式工法的問題,作者蔡長益 這樣論述:

台灣建商於建築房屋時往往注重外觀美觀,對於外牆磁磚飾面工程多僅要求完成面之美觀,在實際施工品質(接著強度)上則鮮少要求,而一般外牆磁磚飾面因非消費者所求重點,普遍預算編低,導致施做品質低落短期內即產生劣化甚而造成剝落,尤以近年外牆磁磚剝落傷人事故頻傳,台北市、高雄市政府已相繼擬定相關政策,擬於未來新建建築物完成,申領使用執照時,要求需經外牆磁磚抗拉接著強度現場抽樣測試,合格後,才准發建築使用執照。而台灣又處於地震高頻繁地區,可推測外牆飾材安全為未來須解決之重要課題。本研究有鑑於此,針對建築物外牆磁磚飾面安全之課題,以不同工法、施工程序等因子組合,探討抗拉接著強度之影響,並在成本考量下提出工法

選擇建議,釐清工法成本及抗拉接著強度最佳組合,供業界參考。本研究之實驗採用市場上常用黏著劑,由同一組專業熟練工班進行實體牆面打底鋪貼,實驗設計上以衝擊式密貼工法(振動機單面黏著劑)、改良式壓貼工法(雙面黏著劑)、傳統式壓貼工法(單面黏著劑)等三種施工工法,製作鋼筋混凝土牆8組實驗試體牆,分別測試砂漿打底方式(分2次隔7天打底總厚度2cm及1次打底總厚度2cm)、7天及28天之齡期表現、施工前有無灑水、塗抹彈性水泥防水層、塗抹吸水調整材、打底粉刷層水泥砂漿之砂經篩分析、水泥砂漿添加黏著劑等數項組合,研究其對外牆瓷磚及打底粉刷層抗拉接著強度之影響,並計算各工法之工率及成本,統計分析其結果並提出施工

組合建議。本研究受限於時間、人力、物力,實驗人為操作誤差在所難免。本研究針對整體外牆磁磚系統(含磁磚、黏著劑、打底層)進行拉拔強度試驗後之結果顯示,以砂漿打底方式來看,隔週分2次打底總厚度2cm大於1次打底總厚度2cm(增加22%), 28天強度大於7天強度(增加31%),施工前結構體有灑水大於無灑水(增加9%),塗抹彈性水泥防水材比未塗抹者降低強度(降低21.5%),導入吸水調整材並於砂漿中添加水泥粉後無灑水反而比有灑水強度好(增加16%)。在各式工法效果呈現上,若與傳統壓貼工法比較,衝擊式密貼工法增加18%,改良式壓貼工法則增加23%強度最好。若僅討論打底粉刷層強度(不鋪貼磁磚),試驗結果

為隔週打底2次總厚度2cm大於打底1次總厚度2cm(增加70%),顯示如仿效日本規範每次打底厚度不大於1cm確實有明顯效果;另外,砂經篩分析比未經篩分析者強度表現上,打底1次2cm增加31%,但若打底2次2cm反而減少26%,推論優質砂因顆粒分布均勻只需1次打底即有優良效果,但也因完成面較平滑細緻,分兩次打底反而會降低整體接著強度;打底粉刷層砂漿中添加黏著劑與未添加者比較,打底1次2cm減少10%,打底2次2cm減少18%,皆有明顯降低強度之趨勢,建議不要添加。在施工成本方面,本研究訪查公家機關及民間案例外牆磁磚成本價格共計63件,調查結果發現外牆磁磚黏貼工資與外牆打底粉刷工資大部份視為同一工

項工資,外牆磁磚成本價格預算普遍偏低,尤以公共工程所編列之預算更在市場行情8成以下,難以期待良好施工品質。在實驗工法成本分析上,打底粉刷部分打底1次成本最低,打底2次成本最高增加57%;磁磚張貼工法部分,壓貼工法成本最低,改良式壓貼工法成本增加29%,衝擊式密貼工法成本增加6%;外牆磁磚加打底粉刷層比較工法組合強度與成本分析結果,衝擊式密貼工法打底1次2cm搭配吸水調整材添加水泥粉比傳統式壓貼工法打底1次2cm強度增加80%但成本僅增加6%,為未來可推廣之工法組合。最後本研究經分析發現衝擊式密貼工法打底粉刷1次2cm所需工資成本較低可得最佳效果,改良式壓貼工法成本最高但強度也最高,而傳統壓貼工

法只要注意施工細節亦可達規範標準,另外吸水調整材導入效果佳於未來可推廣至業界。

木構造:打破不耐震、不抗風、不防潮、怕蟲蛀、不敵火迷思,從概念到構架計畫與工法全圖解

為了解決澆 式工法的問題,作者山邊豐彥 這樣論述:

「林業復甦」、「木構技術成熟」、「木造刻板印象改觀與重視」……木造建築「遍地開花」指日可待!從建築師、結構技師到一般讀者是時候深入了解木構造!★木構造專家著書★最適合學習木結構的入門書打破迷思1木構容易遭腐蝕、蟲蛀?台灣法規早有完整規範。從建築工法來看,可以配合RC樁,讓木頭不直接接觸土壤,就能降低蟲蟻類直接從土壤侵入的可能性。再以實際例子來看,1995年建造於台灣卑南文化公園園內的大木構建築,建築年齡已超過22年,目前只有3根木材出現部分腐蝕的情形。顯示台灣的環境並非就不適合木造建築。打破迷思2 木構遇火更助火勢?經各國證實,木材比鋼鐵耐燃,鋼鐵遇熱會軟化甚至倒塌,但木材

遇熱會形成碳化層來保護內部。而且木材也能符合法規1-2小時的標準防火時效。打破迷思3 木構耐得住強震?木頭能以柔克剛震後不倒。實際上是比鋼筋混凝土造耐震,因為木材有韌性,重量又比混凝土建築還輕,可以吸收並透過整個構架來分散地震所產生的衝擊,連木結構建築中用釘子連接的部分也能抵消地震力和地面運動的交互作用,對於一定級數以下的地震,木製房屋的吸震力比水泥屋還好。舉個實際例子,在中國汶川8級大地震裡,受災的木構建築不但沒有倒塌而且僅出現裂縫,不會對結構安全性和正常使用造成影響。打破迷思4 木構遇潮濕會腐爛?很多人會誤以為水是木材的敵人,但事實並非如此。與台灣天氣條件相近的東南亞就有許多地方是木造建築

。木材本身有吸溼功能,能保持室內穩定的相對溼度,對於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防潮關鍵在於懂得如何處理木材內部的水分,若處理得宜,建築物中的其他建築部件不一定需要做防水。【內容簡介】木構造是有益人類健康和環境永續發展的營造方式,木頭的柔美曲線和溫潤觸感,更是其他營造方式無法比擬。以往被視為傳統技術的木構技術,早已超乎世人想像悄然成為未來的營造趨勢,木構技術不再只能應用在名勝古蹟的修復,而是能徹底實踐於現代建築上。本書依照木構設計計畫進行系統化的章節安排,從認識木材特性、構架載重與施力探討、結合部位與基礎配置、到對抗地震等災害的因應對策,逐步建構木構整體概念。大量的構造拆解圖演示細部組構理論,使理論

化為具體實作。【重大獎項】本書作者榮獲第四回日本構造設計賞(JSDC)特別賞評選委員長盛讚:「山邊豐彥先生熟諳木材特性、善於將傳統技藝應用到建築工學,是少有能實踐『木構造』的優秀結構家」【專業推薦】「作者深厚的專業素養,加上到位的圖說,讓既深且廣的木構造專業知識親切、活潑起來,看到這本書真是令人興奮!」李綠枝/大藏聯合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這本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木建築的構造、結構系統與特性,對於想進入木構造專業領域的讀者是一本很好的入門參考書」洪育成/考工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這是一本親和力相當高的專業書籍,除了圖文並呈、版面清晰外,也充分掌握了木構造設計應關注的資訊與環節,對於初步接觸的人

是很好的入門書,對於已經從事相關實務的人更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陳啓仁/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教授‧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主任「本書以大量圖示呈現木構造原理,輔以基礎學理說明,是一本淺顯易懂的實務工具書」蘇文清/國立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教授

我國污水下水道成本與工期分析之研究

為了解決澆 式工法的問題,作者吳沛緯 這樣論述:

污水下水道系統主要功能為維護生活環境,改善河川水質,健全都市發展,以及增進國民健康,已成為近代都市發展良莠指標。以往下水道的興建工程相當緩慢,但有鑑於污水下水道建設在先進國家均視為環境品質指標之一,行政院亦已將污水下水道普及率核列為提昇國家競爭力生活品質組之重要指標之一,並核定修正「污水下水道發展方案」,積極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計畫。下水道工程建設不僅可以改善都市居住環境衛生,提高國民生活品質,並可防止河川水域之污染,減少水患之苦。本研究針對下水道工程於施工期間各項可能影響施工期與成本之因子如交通問題、施工方法、環境影響等做定性化之分析,經彙整統計以供社會大眾及相關單位參考;並以回歸預測方法對

所收集之案例進行成本與工期之預測與評估,最後建立一成本與工期之回歸預測模型,並以實際案例進行驗證。經驗證後,本研究所發展出之預測回歸方程式在對於下水道分支管線及用戶接管等工程,其預測底價與結標金額皆有相當之準確度分別達到2.38%與11.008%。此結果模式可提供未來相關單位對於相似規模之汙水下水道工程預測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