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鳥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白頭翁鳥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慧延法師,永會法師寫的 淨地菩提子:佛光山動物之美 和AldoLeopold的 沙郡年紀:像山一樣思考,荒野詩人寫給我們的自然之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白頭鵯(白頭翁(鵯科鳥類)) - 中文百科全書也說明:白頭鵯(白頭翁(鵯科鳥類))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 ... 英文名稱1:Chinese Bulbul; 英文名稱2:Light-vented Bulbul.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佛光 和果力文化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王翔郁所指導 徐瑜謙的 迴生創作展:孕育—大自然音樂與科技相遇 (2020),提出白頭翁鳥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環境保育、科技藝術、電腦編曲。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景觀學系 李麗雪所指導 余冠呈的 都市公園鳥類棲地影響因子及營造手法研究-以台中市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eBird、大數據、綠化因子、土地使用、都市鳥類、公園設計手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白頭翁鳥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白頭翁 - 關渡自然公園則補充:脊索動物門›鳥綱›鵯科. 英文名稱: Light-vented Bulbul. 學名: Pycnonotus sinensis. 遷徙狀態: 留鳥. 備註: 拍攝者:曾雲龍.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白頭翁鳥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淨地菩提子:佛光山動物之美

為了解決白頭翁鳥英文的問題,作者慧延法師,永會法師 這樣論述:

  駱駝為何流淚?   白頭翁竟會講話!   參與過堂的麻雀,   度人念佛的九官鳥,   長期定居的綠頭鴨,   最佳知客的松鼠滿地,   小龍、蜘蛛、蝸牛、馬陸……   無一不在說法。     莫道群生性命微,   淨地佛子故事多。   當修行人與動物相遇,   筆下又有什麼樣的風景?     六十二篇作品,   描繪數十種動物身影,   聽蟲鳴鳥叫,悟禪心佛道。   帶你領略佛光山動物之美。

迴生創作展:孕育—大自然音樂與科技相遇

為了解決白頭翁鳥英文的問題,作者徐瑜謙 這樣論述: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音樂。隨著時代的進步,物質豐裕、科技進步,破壞了整個大自然的生態環境,造成大量的動物滅絕,以往能聽到的蟲鳴嘰嘰、鳥叫喳喳的聲音,都因為生態環境的破壞,漸漸轉少或甚至消失了。「孕育」這首音樂作品,是一首以環境保育作為主題的音樂作品。研究者以哥斯大黎加的生態保育與台灣的生態保育做對照,分析兩者的生態保育狀況。藉由大自然聲音、傳統樂器與電腦編曲創作做結合,透過科技藝術與展場空間,引領觀賞者一同深入大自然當中,探索大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化,反思大自然對人類的重要性。音樂創作內容以慢板、快板、慢板,三段式為主體:第一段「台灣動物所面臨的消失危機」、第二段「哥斯大黎加動物自由自在

的生活狀態」、第三段「反思該如何做好台灣生態與環境保育的工作」。音樂創作歷程不斷地探討與調整,大自然音樂、傳統樂器與電腦編曲,如何與展場空間做一個平衡。研究者經由此次創作過程的經歷,不斷的創新與探討而達到整個展覽的完整性。

沙郡年紀:像山一樣思考,荒野詩人寫給我們的自然之歌

為了解決白頭翁鳥英文的問題,作者AldoLeopold 這樣論述:

【最偉大的荒野詩人,最優美的自然哲思】 他有著松樹般正直的靈魂 以充滿哲思的文字凝視自然,寫下荒野的靈性之美 啓發我們「像山一樣思考」 土地倫理、生態平等的先驅之作 當代最偉大的「自然保育聖經」!   ★舉世聞名三大自然寫作者之一,與梭羅、繆爾齊名   ★美國銷售逾百萬冊,紐約公共圖書館自然類「廿世紀十大好書」   ★15幅全新生態插畫,工筆細繪;封面局部燙金、精緻立體設計,呈現自然的微物之美   █ 在野性之中,蘊藏著世界的救贖   李奧帕德,這位集科學家、田野工作者、詩人、哲學家等身分於一身的保育先驅,被譽為「美國生態保育之父」,其生平最重要著作《沙郡年紀》,出版半

世紀以來影響深遠。   本書第一部「沙郡年紀」是李奧帕德依季節、月份編寫的自然觀察筆記。在位於威斯康辛州的沙郡(Sand County)、一個因過度機械耕作而被破壞遺棄的農場上,作者一家人重新以鏟子、斧頭、雙手尋求自然所賜的美糧而不掠奪多取,每年種植上千棵樹以恢復附近森林的生態完整性;樸實的木屋生活,幫助他形成了對待土地與自然的倫理觀念。   李奧帕德追尋在過度物質化的現代社會所失落的靈性生活,寫下鄉居歲月中深邃的心靈體驗與自然生態的微物之美。從多年在森林、荒野對野生動植物的生態考察,他體認到,人類並非萬物的主宰,而只是生態體系的一員,「我以為狼的減少意味著鹿會增多,因此狼的消失便意味著獵

人的天堂,但是,在看了〔母狼眼中〕那綠色的火燄熄滅後,我明白狼和山都不會同意這個想法。」他提醒我們必須學會「像山一樣思考」 ──野性(Wilderness),蘊藏著世界的救贖。   「自從冰河時期起,每年春天,沼澤便在鶴的喧嚷聲中醒來。構成沼澤的泥炭層,位於一個古老湖泊的凹處;鶴群彷彿正站在屬於牠們自己的歷史中,那浸濕了的幾頁之上。」 ──〈沼澤地的輓歌 〉   「松樹的新年始自五月,此時松樹的頂芽變成了『蠟燭』:新發的芽具有蠟樣的光澤,筆直、易碎。但是和松樹一起生活的人知道,這裡的『蠟燭』有更深的含義,因為松樹的頂端燃燒著永不熄滅的火焰,照亮了通向未來的道路。」──〈永不熄滅的火焰〉  

 「在十一月的玉米田裡製造音樂的風是匆忙的。雁群從低垂的雲朵間出現,隨風上下移動,聚集又分開。當雁群在遠方天空變模糊時,我聽到最後的嗚叫,那是夏天的熄燈號。現在,在浮木後面是溫暖的,因為風已隨雁群遠去,而我也願意隨雁群遠去──但願我是那風。」──〈但願我是風〉   「物質的魂魄(Numenon),它和現象(Phenomenon)正好成一對比──後者是可計算、可預測的,即使那是最遠一顆星的搖動和轉動。北方森林的魂魄是榛雞,山核桃樹叢的魂魄是冠藍鴉,沼澤地的魂魄是灰噪鴉,而長滿刺柏的山麓丘陵的魂魄則是藍頭松鴉。鳥類學書籍並沒有記錄這些事實。」──〈眾鳥的魂魄〉   █ 土地不是商品:喚醒人們「

生態平等」「土地倫理」的良知   第二部「地景之書」、第三部「鄉野沉思」、第四部「結語」,李奧帕德將自己多年野外工作和林業管理工作的經驗,與哲學、生態學、倫理學的觀點融合在一起,提出了「生態平等」、「土地倫理」的劃時代觀念。   「休息一下!掌鋸者喊道。於是我們停下來歇口氣。」李奧帕德帶著我們,用鋸子解讀一棵遭閃電劈斷的老橡樹:「我們的鋸子切入一八九九年,這一年,在北方兩個郡之外的巴布科克附近,最後一隻旅鴿被子彈擊中而隕落。」「鋸子切入一八七○年代,這是威斯康辛州瘋狂種植小麥的十年。到了一八七九年,在某個星期一的早晨,麥長蝽、雞母蟲、銹病,加上土壤沙化,終於讓威斯康辛州的農場主人意識到,他們

在種植小麥的競賽中耗盡了土壤的肥力。」「一八七八年,一名來自索克拉皮茲城的獵鹿人極富遠見地評論道:今後獵人的數量將比鹿還多。」   李奧帕德以跨越近一世紀的橡木年輪,編入歷史紀事,提醒我們:正是由於人類缺乏「生態平等」的自省意識,導致物種滅絕的輓歌一再於真實世界上演。   他接著闡述,在城市化空前發展的時代,土地生病了。某些動植物不明原因消失,儘管人們已努力保護;某些害蟲突然成災,儘管人們已努力控制。人們對這些現象無法作出簡單解釋,因此必須視之為土地有機體生病的癥狀。他繼而提出「土地是社群」(Land is a community)的觀念,亦即土地是由動物、植物、土壤、水和人類共同組成的,

人類只是這個社群中的一員,必須與其他成員互賴共生。     █ 「世紀之書」:寫給我們與下一世代的自然筆記   「至今我們還沒有處理關於人對土地、對動物、以及對生長在土地上的植物的關係這些方面的倫理。土地仍然被當成財產;人與土地的關係依舊是純經濟的,只牽涉到權利,不包含義務。」李奧帕德說。   他指出,只有當我們對土地有感覺、了解和接觸,才能產生愛和尊重,也才有可能建立「土地倫理」(Land Ethic)。著述之餘,李奧帕德在美國創立「荒野學會」,推動保護日漸縮小的荒野大地與荒野上的自由生命,日後影響擴及全球。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我們面對的是更大規模的開發和愈發嚴重的全球生態環境惡化,

自然的物種正以駭人聽聞的速度從地球上消失;而台灣山林濫墾、河川開採沙石、溼地沙洲消失、海岸線後退、土壤污染劣化、旱澇頻生等現象,也使人怵目驚心。   李奧帕德提出「生態平等」「土地倫理」觀點,不但未曾過時,更是寫給我們與下一代的深沉反思。 名人推薦   小   野|作家‧千里步道發起人   吳明益|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劉克襄|作家‧自然生態觀察者   《沙郡年紀》由自然觀察漸次進入科學闡述,最後提升到哲學層次,被喻為是「保育界的聖經」、「自然寫作的經典」、「世紀之書」。──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沙郡年紀》以極優美的散文呈現,文字簡潔,含義卻極為深刻,就像所有最好的詩歌一樣,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又正如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在外表上卻看不到一點刻痕。──John Tallmadge•耶魯大學英文系教授

都市公園鳥類棲地影響因子及營造手法研究-以台中市為例

為了解決白頭翁鳥英文的問題,作者余冠呈 這樣論述:

都市化影響且壓縮鳥類生存空間,都市環境成為某些鳥類的棲息地,都市公園具有提供鳥類食物來源、築巢、休息、安全躲藏,及遷徙中繼站等功能,因此了解都市公園影響鳥類棲息環境因子及棲地營造手法,有助於為都市中生活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及庇護所。公園綠覆情形、植栽組成型式、設計手法及周邊土地利用類別及面積等因素會影響公園的鳥種類數及數量,對於這些因子的探討,有助於公園規劃及設計手法的擬定,期使都市公園成為鳥類生存的友善空間。現在大數據資料已廣被應用於都市生態調查的相關研究,政府資料開放平台也提供許多實質環境資料可供利用;eBird是盛行全球的公民科學參與平台,將之利用於研究的學者指出eBird資料有一定

的可靠性。因此本研究公園環境資訊皆取自於政府資料開放平台,鳥類資料則取自於eBird。經由文獻回顧整理影響鳥類數量及種類數的公園實質環境因子,最後保留可從「台中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取得的公園綠化因子七項、周邊土地利用類別三種(影響程度高、中、低),及eBird資料庫鳥類資訊,並據以選定71座台中市都市公園做為本研究操作基地,共得鳥類資訊1278筆,36科、76種。研究結果顯示鳥種類數及總數量較多的公園為台中公園、鰲峰山公園及九二一震災紀念公園,相較於其它公園,三個公園的面積都是較大的。公園面積較小但綠化面積高的舊社公園也可以觀察到較多的鳥種類數及總數量。麻雀、斯氏繡眼及白頭翁是出現總數量最多,

且可被觀察到公園座數也是最多。公園觀察到的特有種鳥類以白頭翁、洋燕及小雨燕等常見鳥類為主,且廣泛分佈於各公園。在鰲峰山公園可觀察到保育類及IUCN鳥種,可能因為公園面積大,較不受人為干擾所致。都市人口密集區域的公園可以觀察到較多的小型鳥類,鳳頭蒼鷹、領角鴞及遊隼等猛禽類會捕食小型鳥類,所以在這些公園也同時可以觀察到它們。八哥及棕背伯勞可能會捕食農地當中的昆蟲,因此在農業區旁的公園可以觀察到。將71座公園的鳥種類數及總數量分別與7項公園綠化因子及3種周邊土地利用種類的面積進行相關性檢定。檢定結果顯示:鳥種類數與公園面積(r=0.483,p=0.000)、綠化面積(r=0.442,p=0.000)

、喬灌木面積(r=0.521,p=0.000)、植栽總數量(r=0.452,p=0.000)及植栽種類數(r=0.522,p=0.000)等綠化因子呈現中度正相關。鳥種類數與公園半徑500公尺範圍內土地使用類別面積方面,是與第三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r=0.330,p=0.006)呈現中度正相關,與第二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r=-0.319,p=0.008)呈現中度負相關。鳥總數量與公園面積(r=0.283,p=0.017)、綠化面積(r=0.250,p=0.036)及植栽總數量(r=0.285,p=0.016)等綠化因子為正相關,但相關程度偏低;與喬灌木面積(r=0.322,p=0.006)及植

栽種類數(r=0.435,p=0.000)呈現中度正相關。鳥總數量與第一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r=0.241,p=0.046)呈現低度正相關。公園半徑500公尺範圍內第一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的面積與鳥總數量為正相關,推測可能是因為人為垃圾食物較多所致。有研究指出人類食物對鳥類健康可能有危害,因此應提升公園棲地環境品質,使公園成為更適合鳥類生活的空間。第二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的面積與鳥種類數為負相關,推測可能是與住宅區行道樹、綠化空間高度維護管理有關;有研究指出公園設置時間、及植栽維護管理會影響鳥類棲息。第三類周邊土地使用類別的面積與鳥種類數呈現正相關,推測應與綠地的群眾效應有關,因此對都市公園周邊的

綠地或行道樹應提昇品質,若可行應減少維護管理頻率,使其在吸引鳥類棲息上可與公園相輔相成。研究中對鳥種類數及總數量有正向影響的因子在做公園棲地設計時都應納入考量。調查資料顯示公園面積在1公頃以上才較有可能會有鳥類棲息,且其喬灌木面積應不少於20%,植栽種類數以多於10種以上為宜。當公園面積大於3公頃時,綠化面積若能達60%,且喬灌木面積大於50%,植栽種類多於30種,在本研究中這類型的都市公園所能觀察到的鳥種類數可能多於20種。71座公園中公園面積大於6公頃者,根據台中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等相關規範規定,公園綠化面積都可達80%以上,且其中種植的喬灌木面積多可達80%,植栽種類普遍多於50種,

在本研究中這類型的都市公園所能觀察到的鳥種類數可能達到30種。都市公園的鳥易受人為活動干擾,棲地周圍適當的緩衝區,有利減緩休閒遊憩活動的干擾。本研究研提緩衝區設計方案,可運用水體、植栽及地形進行阻隔,並依據緩衝區寬度及遊客賞鳥者的位置設置不同賞鳥設施。以平視的方式賞鳥時,當緩衝區距離小於10公尺可以設置賞鳥小屋;緩衝區距離介於10至15公尺可以設置賞鳥牆;緩衝區距離大於15公尺可以設置賞鳥平台。以仰視的方式觀賞鳥類活動時,當緩衝區距離小於5公尺可以設置賞鳥小屋;當緩衝區距離大於5公尺可以設置賞鳥涼亭。以俯視的方式觀賞鳥類活動時,當緩衝區距離小於10公尺可以設置賞鳥涼亭;當緩衝區距離大於10公尺

可以設置賞鳥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