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另外網站【新聞稿】《私校退場條例》子法將制定「審議會」遴選標準 ...也說明:4月22日於立法院完成三讀、經5月11日總統府公告的《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主管機關教育部日前分別公布了幾項重要的條例子法草案,其中, ...

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嚴奇峰所指導 李安曜的 我國大學社會責任之政策與成效研究—系統動力學觀點 (2021),提出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學社會責任、高等教育、地方創生、系統動力學、模擬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秦夢群所指導 薛承祐的 我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模型建構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學校退場、預警模型、少子女化效應的重點而找出了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的解答。

最後網站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之探討 -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則補充: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 草案之探討. 李致柔.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生. 一、前言. 少子女化已嚴重影響我國各級學校之招生困境,尤以私立學校首當其衝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上週雖然在立院教委會完成初審,但三大私校協會下午公開提出建言。他們指出,取消原本強制信託的規定,部分恢復學校法人轉型的希望,但退場私校的校產充公,停招後得逕行解除全體董事職務,已違憲及違反法理。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61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我國大學社會責任之政策與成效研究—系統動力學觀點

為了解決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的問題,作者李安曜 這樣論述:

我國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的政策,試圖建構以創新、永續發展為方向的社會新生態,經由高等教育的機制與組織,連結大學與地方,以促進社會文明與國家發展、回應社會承諾,並積極應對所面臨的人口少子女化、就業、教育、貧富差距、城鄉發展等問題。由於社會系統動態複雜性的現象與特徵,具有非線性的樣貌,故適合以系統思考觀點進行研究與觀察。系統思考的因果邏輯思維,採關聯性的互動模式來縱觀全局,察覺子系統間的複雜關係,經過時間的動態變化,隨各因素的改變和交互影響後,系統行為也隨之改變,若以簡單的線性或反應式的思考,難以找到問題的根本。系統思考是以正負反饋效應和心智圖像,來掌握系統運作的脈絡,如同華人

世界以陰陽學理,追求系統目標平衡的智慧。本研究概念建構於政府政策給定條件下的系統動態作用範疇,以系統動力學觀點探討與辨識政策系統範疇內的互動元素及效果之基本特徵,系統內將大專校院與地方政府視為個別的整體,觀察USR與地方政府、地方創生等系統生態中的互動行為。並依據利害關係人與資源依賴的結構,按政策機制所引導的社會責任實踐,運用系統動力學思考邏輯與模型建構,針對政策與高等教育機構間、社會與學校、學校財務與資源等場域之影響進行動態分析。本研究採用獲得廣泛使用於系統思考分析模擬的VENSIM軟體,藉心智建模程序,理清政策系統中的因果關係,掌握其中關係迴路的反饋過程,測試各項關鍵因素,使用不同模擬參數

,及其導致何種情形的產生,來檢視焦點議題與系統特性行為,觀察系統運作可能的發展與影響。本研究完成我國大學社會責任之政策與成效研究之質性與量化模型的建構,透過動態模擬識別出政策所延伸的系統行為特性,就政策推行所擬達成的目標,進行模擬檢測。研究得出若欲達成「地方創生」願景,面對人口滑降的趨勢,將有限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更顯重要,應就問題本質及政策擬達成之效益,消弭或縮短輸入端即產生的現實差距。政府以「永續發展」結合「地方創生」的觀點進行整體的政策規劃,應更明確就不同地區發展與人口結構趨勢,提供地方檢討真實的需求。以研究模擬的結果,比對各縣市人口、扶養比率、學校財務等因素展現的現象,表明不同縣市面臨的

在地困境與優勢及劣勢,既有基礎各不相同,加上城鄉的資源差異,更加速人口的移動。故對「地方創生」政策所擬達成的願景,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機構,在本於職責且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的情形下,或可參與在地發展事務協助問題改善,然推動地方均衡、引導青年回流返鄉等工作,恐力有未逮。若僅採取短效的手段,短暫期程內或能改變或被動遵從,然當無持續的驅動因素或機制時,最終還是會回復到變革前的狀態。本研究根據系統的基本特性「結構影響行為」,對於期望的行為與目標,最根本的方式是設計相應的結構,本研究亦據以提出更根本且長期的改善建議,做為後續政策制定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我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模型建構之研究

為了解決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的問題,作者薛承祐 這樣論述:

少子女化效應自102學年開始擴及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高級中等學校1年級學生數及全體在校學生數分別預計於114學年度及115學年度降至低點,且基於受教品質、職涯發展、學業成就及教育支出等因素,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已成為少子女化效應下的最大受害者,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已成不可逆之趨勢,因此,亟須建立預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風險的適切模型,供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其所屬學校法人自主檢視,進而調整辦學方向,亦可供教育主管機關預先篩出預警學校,適時提供必要之輔導與協助。本研究以98所教育部主管私立高級中等學校106-108學年度間之財務及非財務資訊進行邏輯斯迴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及R

OC 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分析,其自變數為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歸納之可能預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風險的13類44項指標,包括:5類26項財務指標及8類18項非財務指標;就依變數而言,本研究將98所教育部主管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分成預警組及一般組,預警組係於106至109年間接受教育部輔導之學校,一般組則為其餘學校。本研究產出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模型」係由「學雜費收入變動率(-13.5%以下者為異常值)」、「可用資金比率(32%以下者為異常值)」、「可用借款額度(新臺幣2,237萬5,361元以下者為異常值)」、「學生數(569

人以下者為異常值)」、「校務評鑑結果(乙或三等以下者為異常值)」及「學校所在地都市化程度(位處非都市化地區者為異常值)」等6項指標組成,將其轉換為「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檢核表」並進行統計分析後,研究結果指出:符合 3項以上者為「退場高風險群」,符合2項以下者則為「非退場高風險群」。本研究建議教育主管機關、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其所屬學校法人應定期依據本研究產出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檢核表」進行檢核,俾掌握學校定位;本研究亦建議教育部將本研究產出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退場預警檢核表」內的財務指標納為未來《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的「預警學校」認定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