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事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維基解密事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史考特‧克里斯汀生寫的 改變世界的100份文件:從奠基現代科學的牛頓手稿到扭轉通訊結構的第一則推特 和的 朱立倫的危機解密:人生大翻轉?政治大豪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了什麼?中共是中國黑客的幕後黑手?胡錦濤力捧李克強但不得也說明:阿桑奇不贊成搞中文版維基解密. 維基解密事件背後的權力轉移與擴散. 美國媒體和政府聯手對付維基解密. 維基解密撕開權力世界的肚皮. 維基解密讓公眾重新認識中國決策者.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寫 和費邊社文創有限公司所出版 。

輔仁大學 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金融碩士在職專班 陳宗岡所指導 蔡菁萍的 企業舞弊之實務探討-以潤寅案件為例 (2021),提出維基解密事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企業舞弊、詐貸、非常規交易、私有企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葛惠敏所指導 林秋明的 習近平主政時期維穩政策之研究:以科技維穩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維穩、科技維穩、數位威權體制、社會控制的重點而找出了 維基解密事件的解答。

最後網站你可能不知道的「維基」解密- 紐約時報中文網則補充:阿桑奇被捕使維基解密(Wikileaks)再次成為新聞焦點。對一個反保密網站而言,名字中有leaks(洩漏)顯然不難理解,但wiki(維基)又是什麼意思?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維基解密事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改變世界的100份文件:從奠基現代科學的牛頓手稿到扭轉通訊結構的第一則推特

為了解決維基解密事件的問題,作者史考特‧克里斯汀生 這樣論述:

一則教宗敕諭,如何開啟百年宗教迫害? 一份議定書,怎麼決定千萬猶太人命運? 精選百份翻轉歷史軸線的文件原稿, 親臨無聲文字撼動世界的關鍵時刻!   攤開英王死刑執行令,重回血跡斑斑的一刻,   循著少女安妮的字跡,感受恐懼與希望交織的瞬間。   哥倫布書信、安妮日記、披頭四唱片合約、史諾登檔案……   觀覽一份文件,宛如打開一個時空膠囊,   將我們帶進創作者的思維意識,和催生文件的歷史情境。   無論是古老的莎草紙卷,或是僅140字元的推特訊息,文字的力量對世界的影響既深且遠。看似平凡無奇的一紙文書,卻足以興戰停火、將人權推至新的高峰、促使科技發展、扭轉音樂潮流:   ‧教宗英諾森四

世的《根絕》諭令,開啟數百年的宗教迫害   ‧達爾文隨手畫的演化樹原型,扭轉近代生物學的發展方向   ‧一名內科醫生的霍亂地圖,促成公共衛生系統徹底革新,催生挽救無數性命的流行病學   ‧13歲少女安妮的日記,讓數千萬人重新思考戰爭的意義   ‧披頭四與科藝百代的唱片合約,創造出席捲全世界的音樂風潮   雖然我們不需查閱文件的原始手稿,也能了解其意涵,但是手稿本身卻有著濃厚的象徵意義,讓觀覽原件就像是瞻仰某種聖物,仿若親臨人類史上的重要時刻。   本書蒐羅歷史長河中意義重大的文件原樣或現存最早的版本,從流傳數世紀之久、現今各國領袖人物依然引為參考的《孫子兵法》,奠定民主基石的《大憲章》、激

起無數革命的《共產黨宣言》手稿,到達爾文用來簡略解釋「天擇說」的草稿、納粹正式有計畫性地展開猶太種族滅絕的《萬湖會議議定書》,這些文件在世界歷史的進展扮演戲劇性的角色,也形塑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及對歷史的追尋。   除了官方的「憲章」及「條約」外,本書也收錄了許多有趣的文件,包括:阿波羅11號飛行計畫書、蘋果電腦正式成立的文件、促成DNA發現的凌亂草稿、第一通電報、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的注記,以及喬治‧歐威爾《1984》小說充斥修改墨痕的打字稿。   書中的文件種類及體裁各異,包含法令和宣言、宗教典籍、法典、條約和祕密協議、官方令狀和證書、專利說明書、文學經典、哲學論文、日記和信件、商業合約

和商務紀錄、備忘錄、電子訊息以及資料地圖。以精美珍貴的原稿圖樣為引,揭露古往今來重要文件背後令人著迷的內幕故事,娓娓道來它們如何形塑、改變、推動甚至顛覆世界。 國內外好評推薦   周玉翎(板橋高中歷史老師)   涂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主編)   張譽騰(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誰說改變歷史的只有動物、植物、地圖、事件或人物,這回克里斯汀生透過宣言、法典、條約、證書、商務合約、文學經典、日記及網路訊息等資料,精彩地書寫出一百個改變世界歷史的關鍵文件故事。──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改變世界的100份文件》收錄橫跨東西方,遍及

政治、宗教、辯論、科學、流行文化等領域的歷史紀錄,風格獨樹一幟。──《出版家週刊》(Publisher Weekly)   這本奇妙的書透過歷史文件重現100個重要的人類歷史時刻。宛如搭乘時光機回到馬丁‧路德、牛頓和達文西身旁;親臨制定公曆和頒布沃姆斯諭旨而改變一切的當下。眾多插圖和照片,將帶給你有如身處博物館般的體驗!──《前言書評》(Foreword Reviews)   這本引人入勝的書非常適合隨時翻閱,沈浸到另一個世界。一翻開可能是購買路易斯安那州的當下……與弗洛伊德一起解析夢境,不然也可以往外太空邁進成為阿波羅11飛行計劃的一份子。全書透過珍貴文件超越時空,包含各種文化,政治,歷

史,科學,哲學和宗教等場景,沒有邊界,沒有極限。──《Kansas City》雜誌   作者簡介 史考特‧克里斯汀生(Scott Christianson)   作家、歷史學家、調查記者和人權運動者,特別關注監獄與死刑、犯罪與懲罰、鑑識和美國歷史與政治等議題。   曾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研究調查報導,並獲得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博士學位。文章見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國家》雜誌、《村聲》雜誌、《紐約日報》等媒體,其作品更曾獲多個獎項肯定。著作包括《改變世界的100幅草圖》(100 Diagrams That Changed the World)、《最後一口氣:美國毒氣室

興衰始末》(The Last Gasp: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rican Gas Chamber)及《解放查理:南北戰爭前夕為一名黑奴爭取自由的奮鬥故事》(Freeing Charles: The Struggle to Free a Slave on the Eve of the Civil War)。 譯者簡介 王翎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專事筆譯。在翻譯的路途上幾度徜徉,曾漫步於中世紀的歐洲城堡,曾遊歷珍.奧斯汀筆下的飲食場景,也曾拜訪植物的感受世界,期待未來能發現並催生更多奇妙有趣的書中天地。   前言 文件堆

疊出的人類歷史   第一章 古代──經典輩出的時代 西元前2800年  易經 西元前1754年  漢摩拉比法典        約西元前750年          荷馬史詩中的伊里亞德及奧德賽 西元前512年  孫子兵法 西元前408至西元318年  死海古卷 約西元前400年  摩訶婆羅多 西元前400至西元200年  愛經 約西元前380年  柏拉圖理想國篇 50年  犍陀羅佛教原稿   第二章 中世紀──活字印刷推動資訊革命 609~632年  古蘭經 1215年  大憲章 1252年  根絕 1265~74年  神學大全 1280~1300年  赫里福德世界地圖 1450年代  古騰堡聖

經   第三章 近代──為人權奠基 1478~1519年  李奧納多.達文西手稿 1492年  阿罕布拉律令 1493年  哥倫布書信 1501年  佩特魯奇的複音音樂百曲集 1517年  馬丁.路德95條論綱 1521年  沃姆斯諭旨 1522~25年  麥哲倫航海日誌 1542年  西印度毀滅述略 1582年  格列高利曆 1611年  英王欽定本聖經        1620年  五月花號公約 1623年  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 1632年  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 1649年  查理一世死刑執行令 1660~69年  皮普斯日記 1660年代~1727年  牛頓手稿 1665年  第一份印刷

英文報 1689年  英國權利法案 1755年  約翰生英文字典 1776年  獨立宣言 1776年  國富論 1787年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1789年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1791年  女權和女公民權宣言   第四章 現代──世界秩序的瓦解與重整 1803年  路易斯安那購地案 1803年  瑪利威瑟.路易斯的購物清單 1804年  拿破崙法典 1822年  羅塞塔石碑解譯 1826年  第一張照片 1833年  廢奴法案 1837~59年  達爾文天擇說 1844年  第一通電報 1848年  共產黨宣言 1852年  羅傑的詞彙寶庫 1854年  約翰.史諾的霍亂地圖 1854~63年

  第一座地下鐵路系統 1861年  薩姆特堡投降電報 1863年  解放奴隸宣言 1868年  購買阿拉斯加所用支票 1869年  戰爭與和平 1878年  留聲機專利文獻 1899年  夢的解析 1912年  鐵達尼號沉沒 1916年  賽克斯-皮科協定 1917年  貝爾福宣言 1917年  齊默曼電報 1918年  威爾遜14點原則 1919年  美國憲法第19條修正案 1919年  凡爾賽條約 1920年  希特勒25條綱領 1922年  圖坦卡門墓揭祕 1929~31年  帝國大廈 1936年  愛德華八世退位宣言 1936年  第一份電視節目表 1938年  慕尼黑協定 1939

年  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1941年  美國對日宣戰聲明 1942年  曼哈頓計畫手稿 1942年  萬湖會議議定書 1942~44年  安妮日記 1945年  德國降書 1945年  聯合國憲章 1946~49年  喬治.歐威爾的《1984》 1947年  馬歇爾計畫 1948年  世界人權宣言 1949年  日內瓦公約 1950年  人口登記法 1953年  DNA 1957年  羅馬條約 1961年  約翰.甘迺迪就職演講詞 1962年  披頭四與EMI公司所簽唱片合約 1963年  金恩牧師「我有一個夢想」演說 1964年  毛主席語錄 1964年  東京灣決議案 1969年  阿波羅1

1號飛行計畫書 1976年  蘋果電腦公司 1981年  網際網路通訊協定 1990年  二加四條約 1991年  第一個網站 2001年  賓拉登決定攻擊美國 2002年  伊拉克戰爭決議案 2006年  第一則推特訊息 2007年  維基解密 2011年  3D宇宙地圖 2013年  史諾登檔案 致謝   前言   文件堆疊出的人類歷史   我們所生的時代是「文件時代」,文件不僅是歷史的標竿,更是21世紀生活的通用貨幣。進入數位時代之後,文件成了可以無限瀏覽、製作、重製和儲存的電腦檔案,從此更是無所不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孔不入。我們的生活因為文件而更豐富,但也更加混亂。文件與人

們的思考方式息息相關,文件為我們和過去搭起聯通的橋梁,並引導我們在現今的世界找到方向。   當然,並非所有文件都具有重要意義或值得留存,但正如我們會向其他人求教以了解歷史,我們也確實依賴特定文件來得知什麼是新穎且重要的。如果沒有經過妥善保存、詳實可信的文件紀錄,就不會有信史,我們也無從得知久遠的過往。   如左頁的字典釋義可以明顯看出,「文件」的定義和指涉範圍持續演化擴大,即使是在數位時代甚至更久以後的未來,文件的重要性不減反增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文件怎麼會不重要呢?   從歷史角度審視文件,正如本書所做,我們得以一窺知識、文明、權力和社會織構成的龐大文獻紀錄。《改變世界的100份文件》

上溯遠古、下迄現代,羅列近五千年人類歷史中極具代表性的文件,並講述每份文件的背景故事。檢視一份文件就像打開一個時空膠囊,將我們帶進創作者的思維意識,和催生文件的歷史情境。   形式多樣的歷史符號   書中收錄文件按時代先後次序排列,反映文件在實物形式上的變遷,呼應了歷史所載,最早的文件刻寫於竹簡、縑帛、石板或紙草紙,後來出現印刷精緻的手抄本、手工印刷的紙本文件和活字,以及匯集和綜合處理大數據的數位化檔案。   本書收錄的文件種類及體裁各異,包含法令和宣言、宗教典籍、法典、條約和祕密協議、官方令狀和證書、專利說明書、文學經典、哲學論文、日記和信件、商業合約和商務紀錄、備忘錄、電子訊息以及資

料地圖,在在皆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其中有些是政府文書、教會紀錄或私人書信,有些歸類為文藝創作,但大部分文件基本上都傳載了重要資訊——平凡無奇的一紙文書,卻足以興戰停火、吸引數百萬名信眾追隨、促使科技進展,或將人權推進至新的高峰。   文件作者中有幾位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哥倫布、達文西、馬丁.路德、牛頓、達爾文、林肯、佛洛伊德、愛迪生,和馬丁.路德.金恩,也有一些名號沒有那麼響亮的人物:崇拜莎士比亞的演員、深感內疚的西班牙教士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Bartolomé de las Casas)、古怪的辭典編纂家塞謬爾‧約翰生(Samuel Johnson)、博學嚴謹且用字務求

精確的彼得.馬克.羅傑(Peter Mark Roget),還有勇敢發表女權宣言卻遭到斬首的18世紀法國女權主義者奧蘭普.德.古傑(Olympe de Gouges)。掛名作者群裡也有國王和皇后、將軍、教宗、總統、官員和電腦駭客。   一紙文書,改變歷史走向   其實我們不需查閱美國《獨立宣言》的原始手稿,也能了解其意涵,但是手稿本身卻有著濃厚的象徵意義,讓觀覽原件就像是瞻仰某種聖物。重要的文件原稿具有一種超脫本身內容和用途的「靈光」(aura),也因此極具價值,甚至可說是無價之寶,需要國家來保存守護。此類文件所體現並加以編碼的,都是牽連極廣的歷史概念,可能是國家認同、人權、影響全世界的戰

事、財富和人口的大規模移轉,或是藝文或科學發展上承先啟後的重要進展。讀者也許無法親自前往存放原始文件的機構,但是透過本書,便得以一窺各種珍貴文件現存最早的版本或作者的圖像,並了解文件產生的背景脈絡。   書中介紹的一些文件明顯改變了歷史前進的方向——法規如《漢摩拉比法典》、《大憲章》及《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統治者所頒法令或公告如《阿罕布拉律令》、《沃姆斯諭旨》及《解放奴隸宣言》,著名條約和密約如《賽克斯-皮科協定》和《凡爾賽條約》,宗教典籍如《死海古卷》及《古蘭經》,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文書紀錄。   也有一些首開先例的文件,影響了大眾文化和現代媒體,例如披頭四與科藝百代公司簽訂的唱片合約、

第一份電視節目表,和蘋果電腦公司創立時的相關文件,當然還有第一個網站和第一則推特訊息。   每份文件都承載了一個故事,故事彼此之間相纏交織,形成文件紀錄史。   保存文件,確保文明的延續   自有文明以來,人類就一直試圖保存重要文件。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由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中國、波斯人、希臘人和羅馬人留下的檔案館(古羅馬人稱其為「tabularia」),年代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3至2世紀,而保留的文件可能是寫在黏土板、紙草紙或其他材質上。保存文件紀錄早在古代就有其重要性,無論法律、軍事、行政、商業或社會事務,從稅賦、罪行、戰爭勝利到關乎國計民生的統計數字,都需要借助文件來維持秩序和確保延續

性。政府、教會、企業和其他私人機構皆有長期經營的檔案館,而檔案館也是歷史書寫中很關鍵的一環,將關於先前政權、文化和事件的歷史資料傳播給後代。然而檔案保管者永遠都是選擇性地進行保存,只會留下他們認為值得保留和特別照看的文件紀錄。   每份文件一開始都和手工藝品一樣,是獨一無二的。但隨著文件的地位提升,就需要製作複本,當複本因故毀損,抄寫員為了保存地位崇高的文件,就又製作出複本的複本。不幸的是,許多手抄本都在時間洪流中毀壞亡佚,所幸仍有一些古籍的實體版本留存,包括《易經》、《死海古卷》、《摩訶婆羅多》和柏拉圖的《共和國篇》。   後來出現了以印刷或其他技術製成的翻譯本和複本,其中一些具權威性的

印刷版本,例如欽定本英文聖經和稱為「小紅書」的《毛主席語錄》,就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   到了今天,複製特定文件代表的意義又有了新的轉折。長年以來,政府和特定機構持續以入侵手段蒐集機密文件和檔案資料,規模浩大驚人,然而直到最近,從「維基解密事件」和「史諾登洩密案」可知,電腦駭客的行動雖小卻已經生效,成功扭轉局面,讓文件保存者成為文件洩露者:大批先前隱而不宣、列為機密或私有的文件檔案如今全部公開,所有不法行為也跟著公諸於世。   人性,賦予文件獨特的靈光   「文件」一詞原本僅只做為證據的官方文書,但荷蘭檔案文獻學家、資訊科學先驅之一弗里茨.東科.戴維斯(Frits Donker Duyv

is, 1894~1961年)卻主張,文件既然「存載了表達出來的想法」,其內容必然具備某種「靈性特質」。   誠然,本書中包含的許多文件即使已有數十甚至數百年的歷史,甚至經過無數次傳抄和重製,但時至今日,似乎仍可感受到它們具備的某種靈光。也許這種獨特的人性光輝,就是賦予文件力量的來源特質之一。文件可以很有力量:有些文件的力量在於它們是國王、教宗、國家或機構的器物,是統治和維安大戲中的「道具」。文件所體現的,可能是政府採取特定行動的權力,可能是宗教或藝術上觸動人心的深遠力量,也可能是在恰好的時刻傳遞重要訊息的救贖力量,或是發明家以極簡形式呈現革命性嶄新想法的影響力。   因為這些文件發揮的力

量,導致在現在或未來發生了一些事,讓世界成為當下的樣子,或者從此改頭換面。僅獻上改變世界的100份文件。   達爾文天擇說|西元1837∼59年|英國的一名博物學家在靈感閃現的5年後造出「天擇」一詞,之後又經過17年的鑽研,終於出書發表演化論,而他的手稿呈現其思想的演化過程,供後人追溯其志業的進展軌跡。英國博物學家及地質學家查爾斯.達爾文(1809∼82年)常在筆記本中記錄自己實地觀察的結果和思緒,藉由筆記來發展思路和記下最新發現。每當首次表述創新概念,字裡行間更洋溢著興奮之情。例如在1837年7月中旬,當時28歲的達爾文剛結束在小獵犬號(Beagle)上長達5年的科學發現及生涯轉捩之旅不

久,他在「關於物種演變的第一本筆記(編號B筆記本)」〔First Notebook on Transmutation of Species (Notebook B)〕的第36頁畫下簡略的樹狀圖,用來表示對於演化的一些初成形的想法,並加註:「我想」(I think,見右頁圖左上方)。達爾文在1838年9月閱讀馬爾薩斯的知名著作《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時,看到書中推論持續繁衍下的人口將超過現實生活所能負荷的數量,他發現不同種植物的生存競爭中也有類似性質。在編號D筆記本的第135e頁,他描述適應性強的植物變種在「有如插入十萬楔子的力

道」之下,被推入「自然的經濟中的縫隙」,於是生存下來的變種以某種方式將較強的特質傳給子代,而較弱的變種就只會死絕。1842年的鉛筆速記中寫了「自然選擇的方法」(Natural Means of Selection)幾字,之後在另一筆紀錄中造出「天擇」(natural selection)一詞。從這些文字紀錄和其他每日筆記可以看到,達爾文如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醞釀發展「天擇」的理論,直到準備妥當後才將成果發表。學者對於達爾文為何等待許久才發表仍有些意見分歧,但很明顯地,達爾文很了解過去許多天文學家和其他科學家如何因提出新概念而受迫害,他也明白自己的理論將會觸怒許多採信《聖經所述創世說的宗教權威人士

。達爾文最後在1859年11月24日出版《物種源始》(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Natural Selection),將演化論公諸於世。書中寫道:「物種的每次微小變異中有用者得以保存下來,我稱此原則為天擇」。對於大部分讀者來說,這套理論新奇且頗富革命性,但對於達爾文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他耗費多年光陰才發展出天擇說,發表時已50歲,最初的興奮之情已經淡去。但他的思想從此改變了往後科學家看待自然界的方式。

維基解密事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2.18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0年12月18日
主持: Tony

12.18【維基解密爆大鑊】特朗普考慮特赦創辦人阿桑奇,再爆希拉里奧巴馬大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月贊助”支付方法:
(1)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2)我們英國的paypal户口
http://paypal.me/TuesdayRoadHKers

https://mewe.com/i/tuesdayroadtonyjohnny
https://gab.com/TuesdayRoadWorldwide
https://twitter.com/Tuesdayroad1

升旗易得道【新】支持我們6步曲!!
1. 節目月費贊助
2.收看廣告,
3.訂閱節目Youtube頻道,
4.俾like,
5. facebook Twitter share
6.建設性留言,痛擊五毛

【2020年7月1日, 升旗易得道就港區國安法公告 - 】:

因應港區國安法, 本台嚴正作出如下聲明:

1.本台節目於港區國安法生效日起作出全面重組和整合。

2.本台於2020年7月1 日前所作的所有節目均為節目主持或嘉賓之個人意見, 與本台立場無關。

3.本台所有節目之內容均並非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境內製作。

4.本台所有時事節目內容均為引述消息來源、新聞媒體報導 (包括海外媒體, 香港媒體等) 之內容而作出, 與發言者之政治立場或、主張或意見無關。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5. 任何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的接收者請注意: 本台所有節目內容謹為對新聞時事之評論, 不論在任何時刻均無意構成任何 “煽動、協助、教唆” 行為。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6. 最後, 本台據悉港區國安法內容可能帶來極嚴重法律後果, 本台奉勸所有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人士小心其條文內容, 切勿以身試法。
-----------------------------------------------------------------------------------------------------------
現時, 香港形勢危急, 我們希望各位團結一致, 運用智慧應對。
希望所有支持者能在各方面支援本台繼續擴播。
-----------------------------------------------------------------------------------------------------------
本台一直致力提供日報式的時事節目予大家。 Youtube 局部恢復了廣告, 但是無理打壓依舊。 廣告收益難以維持本台營運及支援工作。故此, 我們仍然希望聽眾能月費支持本台擴播!

我們經營困難, 因此本台必須改變舊有方式以繼續維持營運。 經商議後, 我們將向聽眾及支持者收取自願性的“每月贊助”。 初步將每月收取贊助港幣200元 (考慮到我們節目集數比同類型網台節目多更多)。 我們致力於降低營運成本,不希望謀取任何暴利, 以達到聽眾及支持者以合理公平的成本即可聽取時事節目。 我們不希望阻止一般大眾繼續收聽節目。 因此, “每月贊助”, 是完全自願性的。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後檢討計畫內容, 希望各位有能力的, 能盡力支持!

7.21, 8.31, 7.1。 我們, 退無可退。

齊上齊落! 團結一致, 不分割, 不譴責!

我們與前線抗爭者站在一起!

我們認為, 現在是世界歷史的重要關口, 能和近代歷史中的重大變化相比較。 2019年及2020年的事件均顯示出香港人對於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追求, 並同時令這股浪潮捲進全世界, 不可逆轉。

保留實力, 等待黎明!

----------------------------------------------------------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有突發新聞, 立即和大家分析局勢! 關心香港! :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C3Ani
===========================================================

企業舞弊之實務探討-以潤寅案件為例

為了解決維基解密事件的問題,作者蔡菁萍 這樣論述:

全球舞弊案件層出不窮,犯罪手法日新月異,近十多年來企業都在尋求防範舞弊的方法,政府單位修正法規,企業積極配合,但舞弊案件還是有成長的趨勢。不同以往文獻多著重於上市櫃公司的舞弊案件,本研究乃以「潤寅詐貸事件」來分析私有企業進行財務舞弊的方式,並進而給予銀行端未來在授信稽核的改善建議。研究結果顯示:潤寅公司主要透過虛假循環交易、不實財報及文件資料、以債養債之融資循環及非常規交易等方式來向銀行進行詐貸犯案;而銀行端因業績壓力、潤寅複雜的交易程序、境外公司不易審核、未確實進行勾稽查核等因素而導致潤寅有詐貸的可趁之機。因此,為降低應收帳款融資詐貸行為的發生,本研究建議銀行透過區塊鏈及金融科技技術來落實

交易往來文件之正確性;此外,銀行端亦應採聯合徵信方式,並充分了解融資方應收帳款往來明細,且加強國外第三方徵信。最後,本研究期能藉由潤寅個案給予銀行在私有企業授信上的相關稽核建議。

朱立倫的危機解密:人生大翻轉?政治大豪賭?

為了解決維基解密事件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2016年總統大選,最戲劇性的變化,就是國民黨的「柱下朱上」,始終宣稱不願意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的朱立倫,上演了「抽樑換柱」的政治大戲,把獲得中國國民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洪秀柱換掉,自己堂而皇之的上場,接替洪秀柱參選,這是驚天動地的舉動,也是駭人聽聞的新聞,這種黃袍加身的政治把戲,原本只會在古代的中國宮廷政治發生,沒想到卻赤裸裸的在21世紀的台灣上演,真的是讓人看了大嚇一跳,心臟如果不強的人,可能要跑去收驚。   朱立倫敢這樣做,原因是太有自信了,他與馬英九一樣,都是「自我感覺良好」,才會自信滿滿,以為一手可以遮天,讓人真正感到遺憾的是,偌大的中國國民黨,在馬英九擔任

黨主席時,整個黨好像是馬英九一個人的,馬英九說什麼就是什麼,不但是一言堂,也是一人決策、一人領導。2014年九合一大選後,中國國民黨兵敗如山倒,馬下朱上,政治運作仍然沒有改變,也就是朱立倫說了就算,因此才會發生「抽樑換柱」的政治荒謬大戲。   從馬到朱,中國國民黨的決策模式,大有問題,就是一人決策、一人領導,導致了一言堂現象。中國國民黨雖然早已遠離了蔣家領導的年代,可是威權體制復辟成功,誰掌握了黨機器,誰就是領導人,馬英九如此,朱立倫更是如此。   在李登輝的時代,中國國民黨內派系林立,反李的勢力有非主流、新國民黨連線,擁李的主流派則有集思會,李登輝雖是黨主席,可是不時要受到政敵的挑戰,不

要說黨外的民進黨,以及台派團體,對他做下嚴厲批評,黨內對他發動的鬥爭,尤其慘烈,讓他的太太曾文惠自稱是「虎口下的總統」,台灣政局進入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局面,煞是熱鬧。   朱立倫會上演「換樑抽柱」的政治大戲,說穿了就是幫兇太多,眾多的中國國民黨黨員,尤其是所謂的黨政高層人士,他們袖手旁觀,對洪秀柱遭受政治迫害事件,視若無睹,抱持著事不關己的態度,人間冷暖,世態炎涼,這個事件就是最好的寫照。中國國民黨內存在著太多現實的政客,他們沒法幫忙,只會「幫閒」,太少人伸出援手,太多人事不關己,才會導致洪秀柱在青天化日之下,公開被幹掉,處以「政治死刑」。   朱立倫霸王硬上弓,不符合政治常規,也不合乎

政治道德,可是不論你是否接受,都已經成為事實。朱立倫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成了定局,大家看到朱立倫志得意滿,好像他參加這場選戰,有備而來,不像是陣前倉促換將的樣子,而中國國民黨的「同志」馬上轉移支持的對象,押寶在他身上,人生就是這麼現實,政治何嚐不是如此,真的是「敢的人拿去吃」!   可是公道是非自在人心,對朱立倫的所作所為,社會自有一番的評價,對他這個人,我們確實是有必要重新認識,這正是我們出版這本書的動機與目的。   《朱立倫的危機解密》這本書書名,脫胎自「維基解密」的涵意,世人對朱立倫真正的認識,許多地方都是來自「維基解密」事件,透過這個事件,大家才了解到他不為人知另一個面目。這本

書的材料,多數取自網路,正是「取之網路、用之網路」,網路世界中有太多的婉君們,每天都在發掘事件的真相,導致鍵盤下的朱立倫,精彩非凡。   我們廣泛蒐集這些資料,重新改寫,希望把這些訊息傳播出去,讓太多人知道,這正是「婉君嗡嗡嗡」發刊的精神。   正本清源,只有一句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要怪就要怪資訊太發達了,才會「雞蛋太密也有縫隙」,網路世界並且「眾生平等」,大家都是一樣大,沒有不能說的秘密,也沒有不能批判的人,這本書正是網路精神的最好見證。

習近平主政時期維穩政策之研究:以科技維穩為例

為了解決維基解密事件的問題,作者林秋明 這樣論述:

「維穩」乙詞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簡稱,是中共維護政治安全的法寶之一,自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就任後,伴隨今日資訊科技的發展和中國大陸經濟勢力的崛起,讓維穩工作如虎添翼,產生更大影響與效能。近年來中共「數位威權體制」統治力量,採取資訊扭曲和輿論操控,專注在國家制度建構、國家與市場關係、國家與社會關係與社會力量崛起與國家的回應,以確保其政治安全與共黨政治利益,該作為不僅一直是引人關注的議題,更是兩岸關係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本文希望藉由習近平主政後「科技維穩」之概念切入觀察。首先探究維穩的緣起與歷任領導人維穩脈絡;之後梳理習近平主政後維穩變革、社會治理、社會控制政策,據以探究其主政後藉由中國大陸科技發展

來支撐維穩策略與實踐,對我國產生的影響。本研究最後述及以上發現對我安全事務產生的影響,並檢視我國政府當前對應,策進未來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