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拍磅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另外網站關於直; 橫線的磅數...?? - 羽球共和國也說明:才發現這兩種球拍在穿線時好像有些 不同..真不知何故..?! 以我個人之見解..羽球拍的薄框( 相較於網球 拍而言..)在橫線磅數高於直線的情形時.. 球框真的會因此而略為

長榮大學 運動競技學系(所) 劉于詮所指導 陳宏鎧的 網球線張力自然退磅分析與試打次數、時間點對網球線張力之影響 (2020),提出網球拍磅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球拍、擊球表現、聲音頻率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許太彥所指導 花冠諺的 不同中桿勁度羽球拍對擊球恢復係數之影響 (2020),提出因為有 羽球、球拍、測磅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網球拍磅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羽毛球業餘愛好者如何選擇穿線磅數和打法? - 別眨眼網則補充:羽毛球拍拍線的鬆緊一般用“磅數”(球拍上都有標記)來衡量,必須根據個人手腕的爆發力和力量來定。一般分為低磅(20以下)、中低磅(20—23)、中磅(23-25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網球拍磅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網球線張力自然退磅分析與試打次數、時間點對網球線張力之影響

為了解決網球拍磅數的問題,作者陳宏鎧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網球線張力自然退磅進行分析,另也針對試打次數與試打時間點對網球線張力的影響進行研究。實驗以Audacity 聲音編輯軟體針對桌球撞擊網球拍面時的聲音基頻(基頻)進行分析,在基頻和球線張力成正比的前提下,借由分析基頻變化來了解網球線張力自然退磅之情形,另外也試著釐清試打次數與試打時間點對網球線張力變化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一、本研究在穿線完成24小時內每小時量測一次基頻,發現網球線自然退磅曲線並非急遽下降而是呈階梯式下降;24小時後,曲線下降仍持續;48小時後,下降會趨緩甚至持平。二、網球線自然退磅曲線最大衰退率為-10.77Hz/hr,發生時間點在穿線完成後第3小時。三、比較穿線1

小時後「一次試打」與穿線1、2小時後「重複試打」,兩者在第3和第120小時基頻差異不大,對球線張力影響有限,若要進行球線試打,採取「一次試打」即可。四、先前研究發現羽球線試打後基頻會有所回升;但本研究網球線經一次或重複試打,基頻僅持平,甚至略為下降。至於不同時間試打,對本研究網球線基頻則有回彈或持平之效果。五、穿線3小時後,立即試打球線(穿線後試打)和一次試打(穿線後1小時試打)與自然退磅球線相比,有較低的基頻衰退。穿線5小時後,以自然退磅球線為中間值,退磅斜率發生試打球線(穿線後3小時試打)和退磅斜率發生隔1小時試打球線(穿線後4小時試打)有較小基頻衰退幅度,其中又以退磅斜率發生試打球線衰退

幅度最小;至於立即試打和一次試打球線,衰退幅度則較自然退磅球線來得大。六、穿線多天後(48與120小時),以自然退磅球線為中間值,退磅斜率發生試打球線基頻的衰退最小;退磅斜率發生隔1小時試打球線次之;立即試打和一次試打球線基頻衰退幅度和自然退磅球線接近,但和前述兩球線相較,衰退幅度都較大。建議:若穿線完成3小時要使用球拍,穿線後立即試打球線其球線張力衰退程度最小且球線張力會回彈,故為最好的選擇;若要在穿線5小時後或穿線多天後(48與120小時)使用球拍,並不需急著穿好球線後便進行試打,可先確定球線聲音基頻的最大衰退率並在最大衰退率發生當下來進行球拍試打,較能夠降低穿線後球線張力衰退。

不同中桿勁度羽球拍對擊球恢復係數之影響

為了解決網球拍磅數的問題,作者花冠諺 這樣論述:

目的:探討三種不同中桿勁度(偏軟、適中、偏硬)羽球拍在三個不同擊球位置(垂直線、垂直線後擺6度、垂直線前擺6度)對擊球恢復係數之影響。方法:首先球拍以萬力夾夾住並固定於工作桌上,用繩子後拉球拍直到測磅器刻度為10磅後停止,將發球機置於距離球拍甜區150公分處以100km/hr射出並同時鬆開拉繩,用高速攝影機以600Hz拍攝撞擊畫面,事後將符合篩選條件之影片利用Kwon 3D軟體進行分析並利用Excel計算恢復係數,再以SPSS20進行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執行統計檢驗,顯著水準定α=.05。結果:不同中桿勁度與擊球位置對擊球恢復係數無交互作用(p=.09)。中桿勁度對擊球恢復係數有顯著差異

(p<.05),中桿偏軟及中桿適中優於中桿偏硬並達顯著,但中桿偏軟及中桿適中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不同擊球位置(垂直線、垂直線後擺6度、垂直線前擺6度)對擊球時恢復係數有顯著差異(p<.05),垂直線、垂直線後擺6度優於垂直線前擺6度並達差異顯著。結論:不同中桿勁度與擊球位置對擊球恢復係數雖無交互作用但個別因子對擊球恢復係數均能達到差異顯著。建議參與之羽球活動為對抗性較低者,可選擇中桿偏軟或適中之球拍,高手擊球位置的選擇,則是當持拍手臂往前盡力伸直揮擊加上球拍長度所能達到的最高點在右肩與前額間前上方或右上方的位置時,有較佳的擊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