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每日飲食指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老人每日飲食指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夏綠蒂.葛森,莫頓.沃克寫的 救命聖經‧葛森療法(80年見證版):史上第一個成功的癌症療法,見證奇蹟80年 和鎌田實的 不失智的29個好習慣!:跟著70+名醫這樣做,健腦防衰,健康慢老!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也說明:耕莘醫院:民眾意見服務轉66101.66103 / 轉診中心轉15117 / 健康衛教諮詢轉67156 / 安康院區:民眾意見服務轉56136 / 免費醫療諮詢0800723885.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柿子文化 和原水所出版 。

中山醫學大學 營養學研究所 張菡馨所指導 張釋文的 門診老年糖尿病人營養及血糖控制狀況之探討 (2014),提出老人每日飲食指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營養不良、短式簡易、營養評估量、表、三大營養素、老年糖尿病控制指標。

最後網站長輩需要的營養跟你不一樣!高齡者一日飲食建議 - LINE TODAY則補充:老年人 普遍鈣攝取不足,若沒有因腸胃功能降低而脹氣的問題,每日記得攝取1~2杯奶類或優格等乳製品,可利用瓜類嫩葉及果泥,以獲得適量的纖維預防便秘,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人每日飲食指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救命聖經‧葛森療法(80年見證版):史上第一個成功的癌症療法,見證奇蹟80年

為了解決老人每日飲食指南的問題,作者夏綠蒂.葛森,莫頓.沃克 這樣論述:

80年來救命無數 讓那些被宣判無救的重症患者重拾健康! 全球最暢銷的葛森療法之書,最受讀者與實踐者好評 15年來長踞Amazon癌症書前10名 救命蔬果汁的始祖,咖啡灌腸法集大成者   ★最新修訂:葛森療法相關聯繫資訊、供應來源。   ★名人專家肯定:宋美齡運用數十年的長壽抗老祕訣;影響日本消化系外科名醫濟陽高穗、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新谷弘實等名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救命飲食》作者柯林.坎貝爾、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誠心推薦。   世界上一種方法,不必飽受化療、手術之苦,不靠針筒、藥丸,就可能讓你的癌細胞消失,但你的醫師卻不想告訴你!?   日本名醫星野仁彥罹患了結腸癌和轉移的肝癌

後,靠葛森療法健康活過20年……   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新谷弘實的健康祕訣之一就是實施葛森的咖啡灌腸,至今已30多年。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博士只接受了6個星期的葛森療法,糖尿病就完全治好了!   葛森療法治癒史懷哲之妻的結核病,讓她繼續活了28年;史懷哲之女的嚴重皮膚病也獲根治!   六大鐵則,啟動身體的自癒力   《救命聖經‧葛森療法》中的「葛森療法」,是由德裔美籍的自然療法始祖──馬克斯.葛森博士所創,最初用來治療自己的偏頭痛,後來發現在提升自體免疫力有非常強大的作用──這套療法在1930年代,就讓10,000人因此受惠。隨著葛森博士不斷地研究,葛森療法後來被用於治療更多常規療法

醫師束手無策的棘手疾病上(小至減重,大到紅斑性狼瘡、糖尿病、愛滋病、癌症等棘手重症),其中以癌症最為人稱道。   1. 無鹽飲食:鈉鉀不平衡生病!非洲原住民罹癌人數激增加也和含鹽飲食的傳入有關。   2. 大量新鮮有機蔬果汁:豐富的營養素有助於沖洗腎臟,幫助累積的毒素排入血液中。   3. 超低脂:限制食物中的脂肪攝取(亞麻仁油除外),以免攝入疾病的助長因子。     4. 蔬食+限制蛋白質攝取量:加速鈉從尿液中排除,提升免疫反應。   5. 天然的甲狀腺補充劑:刺激病人的代謝和細胞能量產生。   6. 咖啡灌腸:刺激腸和肝臟的酵素,幫助減輕肝臟解讀的負擔,讓肝臟夠有效率地排除有毒廢棄物。

  逆轉多種重症的超級營養療法   葛森療法重在以密集的和排毒恢復身體的自癒力,對各種被醫生宣布無救,或找不出根源的疾病都能起到療效。   年紀輕輕的潔西卡實行葛森療法11個月,只能靠藥物控制──卻仍經常發作──的癲癇好轉,在停止葛森療法五年內都沒再發作!   羅伯的外公因中風導致癱瘓、失語、大小便失禁,密集的實行葛森療法三週後,便讓他能離開輪椅自行散步,八個月後甚至考上駕照。   得到眼組織漿菌症、險些失明的潘蜜拉自行在家施行葛森療法後,被激活的療癒力殺死了漿菌,眼睛完全康復,讓她再也不需要抗生素和手術!   除了延續葛森博士的基礎方針外,《救命聖經.葛森療法》更針對各種病患的需求

加以改良、創新和補充,讓各種癌症(無接受化療者、有接受化療者、極度虛弱者)和其他疾病病患,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葛森療法。事實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美國心臟協會、甚至連抨擊抵毀過葛森療法的美國癌症學會,至今也都鼓勵使用改良版的葛森飲食菜單。   什麼食物可以吃、什麼食物絕對不能碰?   飲食不是醫療的全部,卻是基本中的基本:大病初癒的人和任何想要身強體壯、長保健康的人,最好能夠食用90%具「防衛性」、高度營養的食物,只留下10%「任君挑選」的食物。以下食材由於「高鉀低鈉」、「限制卡路里」、「節制蛋白質」、過敏、消化、影響療程等因素,有些可以食用,有些則不行,一定要注意!   大部分的新鮮蔬

果都能食用,鳳梨、莓果、小黃瓜最好不要碰。   洋蔥、大蒜和荷蘭芹葉可常吃,九層塔、奧勒崗葉、胡椒要禁用。   紅茶、綠茶和咖啡等含咖啡因飲品要戒除,薄荷茶、洋甘菊茶、纈草茶、大喜寶茶可隨意。   完整裸麥、燕麥或米粉製作的麵包1週吃1次(禁含鹽),其他麵粉類都是拒絕往來戶。   冰淇淋是小孩子的毒藥!?   馬鈴薯可常吃,烘烤最好,帶皮煮OK,但絕對禁止油炸!   讓「葛森療法」能確實執行的重點收錄   葛森療法療癒食譜145道,甩病從飲食開始。   葛森療法每日時間排程。   震撼全世界的營養學報告──《救命飲食》,動物性蛋白質和含糖加工食品能不碰就不要碰。   生活中毒素來源提醒:清潔

等家居用品、化妝品、藥物、疫苗、根管治療和牙齒汞合金填充物等,避開毒素不生病。   實行葛森療法的相關素材資訊,讓有心施行者不再無從下手。 本書特色   史上第一個成功的癌症療法:見證80年的奇蹟療法,6大原則救自己一命,32個真實案例見證分享,145道食譜輕鬆進行葛森飲食療法。   以傳統葛森療法為基礎再加以調整:化療期間的修正療法、極度虛弱癌症患者的修正療法、非癌症患者的修正療法,奠基於傳統葛森療法加以改良,更適合各種不同情況的讀者需求。   葛森療法Q&A:從榨汁機的選擇到榨取蔬果汁的祕訣、灌腸會遭遇到的問題、你所需的哪些營養補充品,到過來人的實戰經驗分享,讓你施行葛森療

法時更得心應手。   實用收錄:療法素材的相關資訊,救命原則看得到,更用得到。 好評推薦   名人專家肯定:   宋美齡運用數十年的長壽抗老祕訣;影響日本消化系外科名醫濟陽高穗、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新谷弘實等名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救命飲食》作者柯林.坎貝爾、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誠心推薦。   葛森博士是我看過,在醫學史上最名聞遐邇的天才之一。他的許多基本想法都已經被人採納,卻被使用在不會提及他的名字的地方……他留下了遺產讓我們關注,也確保他將會得到應有的地位,他醫治好的人現在都會為他的想法的真實性作證。──艾伯特.史懷哲,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我熟知葛森療法,尤其是其

中疾病治療的內容……內容指出蔬果飲食對黑色素瘤的抑制……我認為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葛森博士常被所謂的「專家」稱作騙子……但我認為他們都錯了!──柯林.坎貝爾,《救命飲食》作者   我知道有位被宣告得到晚期癌症且即使接受化療療程也無法存活的病人轉向求助葛森療法。令人高興的是,七年後她仍活得很好。因此,與其抹去這樣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進一步去探討這些治療的益處。──查爾斯王子,英國王儲   如果葛森療法在美國能被採用,國人的癌症死亡率會因此降低至少50%,甚至更低……──安德魯.索爾,《自己治療自己》作者   我在1992年罹患了結腸癌和轉移的肝癌,然後使用葛森療法而康復。──星

野仁彥,福島學院大學福祉心理學部教授&《癌末醫師健康活過20年》作者   咖啡灌腸法原來是德裔美籍醫師葛森所創的「葛森療法」的治療方法之一……他的「葛森療法」以獨創的飲食療法與咖啡療法為兩大主軸,有不少癌症末期病患因為他的治療法而得救……我自己實施咖啡灌腸己經有三十年了……──新谷弘實,全美首席胃腸科醫師,整理自《不生病的生活.實踐篇》   我找尋治療癌症末期的方法,然後發現葛森療法類似Jeffrey Yacoda的方法,研究結果成功,真是太棒了……我非常尊敬葛森博士!──濟陽高穗,日本消化系外科名醫&《這樣做,讓癌症消失》作者   近代生機飲食各門各派,無不以希波克拉底的學說為依歸;將

希波克拉底學說發揚光大者,個人認為是德國葛森博士研創的「葛森療法」,此療法多年前即因生機飲食業者引進「咖啡灌腸」而為人所知,但正式在台灣推廣,應屬《救命聖經.葛森療法》這本書的出版,相信此書會引發極佳的迴響,因為疾病療癒的秘密就在其中。──于建華,有機園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   很高興也很榮幸能推薦這本自然醫學之父馬克斯.葛森的療法著作給大家,自推廣健康飲食三好運動10多年來,不管是授課、演講、著作等常常與大家分享葛森療法的養生觀念,因為自己本身也是此療法的實行者及推廣者,數年前更親自遠赴德國學習葛森療法的蔬果汁排毒及咖啡灌腸,回來與更多人分享。這幾年來都得到很多人正面的回應,讓我非常欣慰。書

中提到葛森療法的六大健康原理讓我們可以阻毒、解毒、排毒,重新啟動身體自癒能力,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境界。──王明勇,社區大學講師、生機飲食專家   我詳閱了有關葛森療法的很多書,認為這本最實用,這幾年一直以這本書的內容做為本人養生的規範及教學上課的教材,一直期待有中文版出現,現在終於讓我等到了,本人將懷著感恩的心,之後更積極的推廣葛森的理念。──王康裕,無毒的家及吉胃福適創辦人   葛森博士認為身體只需少量的鈉即可正常運作,鈉的量在細胞外太多,一定影響細胞內的鉀、失去平衡;細胞內外受到干擾,就會因為細胞受損而產生健康問題,所以葛森博士的研究中,已經證實在一般的植物營養中一切種類的植物物

質都含有相當充足的鈉,足夠滿足我們身體的需求……最後由衷感謝天主賜給葛森博士超人頭腦,同時賦予天知先覺智慧。在100多年前,博士就進入我們現在最需要的領域,用科學證實做那麼深入的研究;最難能可貴的,是親自帶著家人體驗這種生活,讓家人、醫學界、學術界傳承下來,並給予晚輩一道曙光可加以追尋;更為我們愛健康、失去健康的人帶來希望。祈求天主開啟需要的人眼睛,找到這本書,同時賜給他智慧,愛上這樣的飲食,吃出健康、吃出愛。──李秋涼,埔里信望愛圓緣園創辦人、現任財團法人愛德園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葛森療法本來就有特定療效,在科學學理上,透過凌博士與卡波醫師繞了一圈才證實葛森療法的療效是有所據,不過這種證

實也因此更增強了我們對此療法的肯定與信心,卻改變不了很多醫師的偏見。所以我自己平常就採納部分的療法當保健用,預防細胞受損與生病。──陳立川,高雄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暢銷書作家   我是誠摯地推崇葛森醫師的醫界人士,不僅是因為史懷哲的一番話,說葛森醫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醫學奇才,而是本人是直接受益者。葛森醫師的著作讓我在18年前找到調整體質、化解腫瘤的方法,救了自己一命;也讓我在這些年能倡導防癌長鏈、勇往直前,並逐步地探索出良醫的真諦……祝願同胞們從此不再聞癌色變,徬徨迷惑。而醫界的同仁們能受益於本書,走出醫療誤區,惠及自己及家人也。──梅襄陽,全球華人防癌長鏈倡導人   由於葛森博士的親

身體驗,讓自己困惱多年的偏頭痛,只因停止食用鹽就可輕易消失,甚至其他醫學上無法醫治的病,也因不食用鹽也都得到了痊癒。在現今社會已經有太多的病痛,實際上是吃出來的,人工化學食品添加劑,動輒多達七、八千種之多,在每一個食品華麗甜美的糖衣下,到底藏有多少的健康問題,身為這個時代的生活者,真的不可不知道。坊間很多排毒淨化說法,大都缺乏理論性、系統性,更缺乏醫學實證性,在葛森博士的親身實踐下,從細胞排毒到組織淨化,到改善病體確實可行,而且自己可以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相當值得一看。──詹益清,綠色小鎮有機事業創辦人&海力捷兩岸綠色平臺宣導人   初看這本書的目錄,內心就莫名地興奮起來!因一路來我都在鑽研

自然療法,內行人尤其識貨!讀到內文就更加高興、激動!天助我也,今日賜我這本經典,讓我得以深挖食療的奧秘,日後更能精準地去幫助身邊極需救援的病人!──歐陽英,歐陽英樂活生機網網主  

老人每日飲食指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香港的小店,逐漸被連鎖店取締,但大埔這一區,仍有一家家人情味小店屹立不倒,吸引不少區外人到大埔搵食,有人愛到一星期來五次以上,更為大埔一眾人情味小店開了個facebook專頁「大埔為食友」。專頁開設了至今五年,已成為不少人到大埔搵食的指南,「不計連鎖店,我跟大埔七、八成小店的店主也彼此認識的。」聲線洪亮、待人熱情,頂着肚腩的男子Louis,跟一家家小店老闆們親切地打招呼,他便是「大埔為食友」專頁創辦人、近年稍有名氣的飲食界KOL,他說:「想食肆待我如朋友般。」......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h4oQu7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相關影片:
前米芝蓮星級失業總廚大埔開扒房 「幾百蚊價錢食酒店級數」澳洲橄欖飼和牛肉眼 配100款氈酒收藏 「街坊生意 賺錢未諗住」
https://youtu.be/_4KpDeG2HPs

大埔洪永城帶父母入行賣豬肉 慈母凌晨助開檔月賺$10萬揸兩層樓
https://youtu.be/X7z99O-7snU

大埔人氣石板牛扒 食客投訴冇牛味/唔衛生/沙律似廚餘?西廚實試:唔知食咗咩落口
https://youtu.be/hm7X--9JPe8

三代經營大埔海鮮檔 23歲仔由呻冇人生變投入:不想浪費老人家成世心機
https://youtu.be/fWWVFGmC8JE

#大埔 #大埔為食友 #小店 #大埔美食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門診老年糖尿病人營養及血糖控制狀況之探討

為了解決老人每日飲食指南的問題,作者張釋文 這樣論述:

營養不良在社區或是在機構中是老人常見的問題,且老人糖尿病盛行率不斷上升,引發死亡率增加。本研究目的為運用短式簡易營養評估量表(MNA-SF),作為門診老年糖尿病人之營養不良篩選工具,希望能提供適時的營養介入及良好的血糖管理,以減少門診老年人營養不良的傷害及減緩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研究期間為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採立意取樣對象為順天醫院內科門診參加「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年度評估管理照護的病人,最終符合收案條件共有70人。內容包括個案基本資料、體位測量、MNA-SF、血液生化、尿液檢測、24小時飲食回憶記錄、飲食衛教。結果顯示:在營養方面,MNA-SF總分≧12正常有52位(

74.29%), MNA-SF總分≦11可能有營養不良的有18位(25.71%);且MNA-SF的總數和受試者腰圍、小腿圍及血色素、血清白蛋白有極為顯著的相關性(p

不失智的29個好習慣!:跟著70+名醫這樣做,健腦防衰,健康慢老!

為了解決老人每日飲食指南的問題,作者鎌田實 這樣論述:

慢性發炎與三高、心血管疾病等有關,更會提升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身體衰弱、口腔衰弱、社交衰弱等衰弱症,會加速老化或需要照護。 健腦飲食聰明吃、日常動作當運動、改變舊有習慣、練習無齡生活, 讓大腦維持年輕,對抗慢性發炎&衰弱症,就是預防失智症的關鍵。 *特別追加收錄 抵禦covid-19「提升免疫力保護自己的7個好習慣!」 ◎抑制慢性發炎◎預防老年衰弱症◎充滿活力享受人生 「變得經常忘東忘西」就是必須重新檢視生活習慣的訊號, 維持年輕的身體、健康樂活,就能活化並常保年輕的頭腦! 鎌田醫師教您簡單實用、不昂貴的「29個不失智的生活方式」! 飲食    攝取大量具抗氧化力的蔬菜,能抑制慢性發炎

;多吃魚,能健腦、增肌,預防老年衰弱症!   ◎大量攝取具有高抗氧化力的蔬果 ◎利用魚類的優質油脂,讓大腦變年輕 ◎攝取能製造肌肉、骨骼的蛋白質                      ……等  (詳見第2章P53~) 運動 健走等有氧運動X深蹲等刺激肌肉的運動,提升認知功能,有效預防失智症。 ◎以深蹲讓下半身的肌肉更結實 ◎做抬腳跟運動預防骨質粗鬆症 ◎快走搭配慢走,提升心肺功能                   ……等  (詳見第3章P89~) 生活習慣 做自己喜歡、覺得有趣的事,大腦就能變得積極樂觀、達到活化效果。 ◎保養口腔,確保自己能飲食、說話、開口笑 ◎閱讀、欣賞電影,覺得

感動就要寫下感想 ◎維持興趣,參與社會活動                  ……等  (詳見第4章P85~)   每天只要這樣做,就能保持年輕的大腦! 1早上起床後,讓自己沐浴在陽光下 2早、午、晚,各做10次大範圍深蹲與抬腳跟運動 3利用零碎時間,一天快走搭配慢走15分鐘 4一天攝取350克的蔬菜 5看報紙,關心社會脈動 6與人對話 7測量血壓與體重,預防高血壓與肥胖 8保持優質睡眠,讓大腦獲得充足放鬆                       本書章節重點 .鎌田醫師的一天──這樣做,確保大腦健康! .每天只要這樣做,就能打造年輕的大腦!  第1章 失智症可以藉由生活習慣來預防  第2

章 讓大腦保持年輕有活力的飲食方式  第3章 鎌田式走路法&肌肉鍛鍊法,讓大腦充滿活力  第4章 改變想法與習慣,每天都能「鍛鍊大腦」 .即使罹患了失智症,還是能過著幸福的生活 作者簡介鎌田實(Minoru Kamata)1948年出生於東京。1974年畢業於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部。1988年擔任諏訪中央醫院院長,2005年起就任名譽院長。致力於推動區域醫療,在診療時連患者的心靈層面也一併照顧,讓長野縣成為健康長壽縣。日本車諾比聯合基金會(The Japan Chernobyl Foundation)理事長,也是日本與伊拉克醫療支援網(JIM-NET)的負責人。於2006年榮獲讀賣國際協力獎

、2011年獲得日本放送協會(NHK)放送文化獎。著有多本暢銷書籍:《別努力》(暫譯)、《鎌田式「深蹲」與「抬腳跟」》(暫譯)等。譯者簡介林慧雯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全職譯者,喜歡從譯作中探索各種未知的世界。譯作有:『擁有好膝力,逆轉退化性膝關節炎』、『肌膚的需要,腸道最知道』、『從零開始的圖解世界史筆記』等。如有任何指教,請來信至:[email protected] 目錄 前言 鎌田醫師的一天~為確保大腦健康、親自實踐的流程 每天只要這樣做,就能保持年輕的大腦! 鎌田醫師預防失智症的每日習慣 3大法則 第1章 失智症可以藉由生活習慣來預防 失智症的「潛

在族群」千萬別大意!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簡易檢測 出現這些症狀,就是必須重新檢視生活習慣的徵兆 預防失智症的關鍵在於,對付「慢性發炎」與「老年衰弱症」 1預防高血壓,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2「蔬菜」與「運動」能抑制慢性發炎 3藉由運動擺脫壓力型肥胖  專欄/健康的生活比基因檢測更重要 4口腔體操與額頭體操 第2章 聰明飲食,美味又健康!讓大腦保持年輕又有活力的飲食方式 5以料多豐富的味噌湯與果汁來攝取蔬菜 6一週攝取2次以上青背魚,特別推薦生魚片與罐頭 7鮭魚、蝦子等含有豐富的「紅色色素」,為大腦補充營養 8用餐前先加一匙紫蘇油 9讓大腦充滿活力!一天攝取2~3顆蛋 10米飯、麵包、麵條要選擇

「有色類型」而非「白色」 11讓血糖不易上升的飲食方式-加入黏稠食材 12健康長壽的超級食物! 靈活運用凍豆腐與豆腐粉 13沙丁魚+酪梨、蔬菜+堅果=提升抗氧化力 14搭配多種發酵食品,從腸道開始變健康 15肉、紅肉魚、黃豆含有豐富的助眠成分 16要喝酒就喝啤酒。苦味成分可以改善失智症 17不讓大腦老化! 零食要吃巧克力與堅果 第3章 讓日常「動作」變成運動!鎌田式走路法&肌肉鍛鍊法,讓大腦充滿活力 18預防失智症的空隙時間走路法    專欄/空檔時間正是快走的大好時機 19交替進行步伐增加10公分的「快走」與「慢走」 20一邊高踏步一邊「接龍」、「心算」 21坐下時「偷偷旋轉腳踝」,預防跌倒

22「鎌田式大範圍深蹲」更有效率地鍛鍊下半身 23「鎌田式抬腳跟運動」從骨骼開始活化大腦! 24「鎌田式伏牆挺身法」輕鬆鍛鍊上半身 第4章 改變想法與習慣,每天都能「鍛鍊大腦」 25以異於平日的散步、穿搭、旅行,擺脫一成不變  只要改變順序或路線,就能活化大腦!  試著改變散步路線   注重穿搭能讓心靈放鬆、拓展自己的行動   以非日常的旅行,改變觀點 26稍微運動、料理、收拾,就是最好的大腦鍛鍊方式!  活動身體、也能讓大腦動一動  早上稍微做點運動能提升認知功能   將複雜的料理步驟分階段進行,可鍛鍊到前額葉皮質  整理家裡能讓心情變得更積極  享受不方便的生活,預防“數位失智症” 27

每天享受報紙、書籍、電影與音樂,以聲音或文章來表達感動  要有意識地輸出資訊  趁著心情激昂時寫下對書籍或電影的感想  唱歌、演奏樂器是能刺激大腦的協調運動   默記名言佳句、令人感動的文章 28千萬不可有氣無力。要堅持做有趣、喜歡的事  冷漠會使大腦機能下滑    用笑容為自己帶來好心情  設定完成期限,提升整體效率  以感官來體驗四季的遷移   以良好的“聽覺”提升專注力  多讚美自己、提升幹勁 29活用報紙、投身志工活動──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生存價值  預防社交孤立  關心社會上發生的事  透過志工活動培養想像力  了解自己的定位與生存價值,能成為心靈的支柱 結語──即使罹患了失智症,還

是能過著幸福的生活 前言 遠離失智症的5個關鍵      ◎鎌田實  我被調派到日本信州已經是46年前的事了。當時的長野縣有非常多人罹患腦中風,可說是很不健康的地區。一旦腦中風,即使及時送到醫院挽回了生命,後續還是會產生肢體障礙與失智症等後遺症。在鬼門關前繞了一圈的患者,好不容易回到老家後,等著他的卻是照護地獄。  想要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維持長久的健康生活,就一定要做好預防腦中風的準備,而且,這得要靠每一個人自動自發的實踐才是關鍵。那麼,究竟該如何守住自己的健康呢?我不僅對大家宣導飲食與運動等生活習慣的重要性,也致力於讓大家改變生活型態。在每個人的努力之下,現在長野縣已經成

為日本平均壽命最長的縣市了。  這些維持健康的訣竅,其實與預防失智症也有非常多共通的部分。在這本書中,除了囊括這些健康祕訣與科學資訊,同時也一併介紹我每天都在實踐的預防失智症習慣。  在這本書中我特別想要強調下列這5點。 1、「變得經常忘東忘西」就是必須重新檢視生活習慣的訊號  從前大家對於失智症的印象都是「早期發現、早期絕望」,因為就算早期發現,也會被貼上「失智症」的標籤,只會令人備感絕望。不過,現在已經不一樣了,如果能在還沒發展到失智症之前的輕度認知障礙(MCI)階段就著手處理,有半數人的認知功能都能恢復到健康狀態。所以,「變得經常忘東忘西」絕對不是絕望的徵兆,而應該當作是重新檢視生活習慣

的訊號,以正面積極的心態看待。 2、維持年輕的身體,就能常保年輕的頭腦  會加速老化的「慢性發炎」與「老年衰弱症」(虛弱症),目前備受矚目。為了避免這2種症狀纏身,必須預防隨著年齡增長而容易罹患的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腦中風、癌症、憂鬱症等疾病,這麼做除了讓自己不至於長期需要別人照護之外,也跟預防失智症有密切的關連。  藉由預防慢性發炎與老年衰弱症,讓身體變得更年輕有活力,就能常保年輕的頭腦。 3、每天運動提升認知功能  在全世界的多篇醫學論文中都顯示,運動能有效預防失智症。尤其像是健走等有氧運動、同時搭配深蹲等可以刺激肌肉的運動,更有提升認知功能的效果。  在本書中介紹的鎌田式深蹲、抬腳

跟運動,以及搭配快走及慢走交替的「快慢步行」,即使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也能輕鬆實踐。請大家一定要從今天就開始執行! 4、攝取大量蔬菜,多吃魚  想要解決會加速老化的慢性發炎問題,大量攝取蔬菜非常重要。由於蔬菜中的天然色素具備抗氧化力,能抑制慢性發炎。此外,魚含有豐富的DHA與EPA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能加速腦部血液循環,同時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促使肌肉生長,達到預防老年衰弱症的功效。 5.享受人生就能活化大腦  雖然預防罹患失智症很重要,但人生並不是為了預防失智症而活。若是因為要維持健康而耐著性子勉強持續做討厭的事,那就跟修苦行沒有兩樣。  只要是做自己喜歡、覺得有趣的事,大

腦就能變得積極樂觀、達到活化效果。尤其是與別人一起分享快樂、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在社會上的喜悅,更能成為人生的原動力。擁有能讓自己投入的趣事,絕對是預防失智症的重要關鍵。  在日本「平成30年(2018年)版 高齡社會白皮書」中,公布了老年人需要照護的主要原因,其中第1名就是失智症(18.7%)。我想,每個人應該希望自己可以健康地走到人生盡頭吧!  我今年已經72歲了。偶爾會苦思不出人名或物品名稱,在說話時說出「那個、那個」的頻率也增加了。對我而言,失智症絕對切身相關。由於我非常希望能一直維持著擁有自我風格的生活,所以我開始努力改變了生活習慣。  請大家不妨將這種真實的「危機感」當作轉機,務必跟我

一起試著實踐「不會罹患失智症的生活方式」。在目前這個人人都能活到百歲的時代,這麼做一定可以讓你直到人生的盡頭,都能過著充滿活力的生活。 優雅老年的門票                                           成大神經學教授兼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白明奇  當你發現某個主題漸漸多起來,這有兩個可能。這個主題越來越常發生,或是這個主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了。超高齡社會來臨,絕對是其中之一;新冠肺炎下的新生活,也絕對是。  然而,面對這幾個議題,每天都有華麗的宣言或口號出現在網路、報章或雜誌,會被稱為口號,多半是有想法沒有做法,有做法卻沒有辦法。這時,《不失智的29個好習慣

!》的出版,好似在新冠威脅之下,為健康活化的老年生活、遠離失智症的困擾提供了好的解方。  本書作者鎌田實是位醫師,鎌田感到自身逐漸出現輕度認知障礙,他提出幾個很有趣的看法與作法,對維持生活自理很有幫忙。例如,利用穿著打扮重返年輕、故意享受不方便的生活再度活化大腦等,作者更強調運動的重要性,也提出他自己獨特的祕方;鎌田把發炎這件事與糖尿病和飲食拉上關係,是將科學生活化最好的示範。說到走路運動,每到早晨或黃昏,成大運動場經常可以看到許多人認真地繞著田徑場走,我曾經觀察過,大都是面無表情無聊地走著;相對地,鎌田不浪費走路的當下,建議可以同時心算、倒數,這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這樣做,可以增強分割注意力

的功能,一心無法二用經常出現在極早期失智者。  最近在寫科技部研究計畫時,心中出現了一個好記的口訣,就是優雅的老年有賴於「三筋」的維繫,三筋就是腦筋、腳筋與血筋,稍作解釋就是存腦本、有氧運動與管理心血管危險因子。這樣說來,「29 個好習慣」就像一本容易了解、且作法近人的三筋秘方,好好研讀並身體力行,等於是買了優雅老年的門票,值得推薦給全民。  失智症必然會邁向超高齡社會下的盛行狀態,鎌田也要讀者正面看待失智症。如果真的一定要來,仍然要發揮所有的能力、盡情享受人生。在我長達30年的失智症診療過程當中,逐漸領悟出幾個對失智者十分有用的日常重點,例如運動、互動、做家事,或是走路、曬日、喝咖啡,都是我

放在成大醫院神經科特別門診診桌上的處方,看到本書的內容,真是心有戚戚焉,並自內心浮起會心一笑。  最後,這本書的對象也應該擴大到50到70歲的新老人,為人生的第四樂章好好預備。 預防新冠肺炎,同時預防失智症                      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伊佳奇    《不失智的29個好習慣!》作者鎌田實醫師提供當前最重要的訊息:「保護自己抵禦新冠肺炎,同時守護大腦健康!」鎌田實醫師已有先見之明,將預防新冠肺炎與失智症結合在一起,目前已有臨床研究證實:新冠肺炎的後遺症對腦部神經系統的傷害,將導致成為失智症。  面對新冠肺炎,疫苗、非藥物介入 (Non-pha

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是最重要的保護工具,包括:注射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及消毒、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規律化運動、健康飲食、維持營養、控制三高、維持良好睡眠品質、減少壓力、降低發炎的可能等以提升免疫力,其實,這也正是遠離認知功能退化,以確保腦部健康的良方。  科學家都在關注新冠肺炎後遺症,現在全球阿茲海默症專家呼籲,根據新冠病毒對神經系統造成長期影響的實證研究下,擔心新冠病毒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或導致失智症狀更早出現。科學家預期,由於全球新冠患者超過 2億人,長遠來看,這場疫情可能會導致未來全球失智症患者數量大幅增加。  已有許多專家預言,人類

必須學習與疫情共生,正如目前尚無藥物可治癒阿茲海默症,人類必須先瞭解如何與疫情共生,如何與失智症生活在一起(Living Well with the Dementia),前者是學習與建立非藥物介入的生活方式,後者是學習與建立規律化的健康生活方式,認識什麼是認知功能、認知功能與生活能力間的關係、做到雖然無法抵擋老化或退化,但能夠不發生症狀,今天造成對認知症照護者最大的困擾即是精神行為症狀(BPSD)。  而美國1993年肯塔基大學Sanders-Brown老化研究中心的David Snowdon博士的修女研究(Nun Study),在678位修女中,有68位修女大腦解剖呈現中到重度阿茲海默症病理

變化,1/5在生前並未出現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換言之,受教育或多動腦可增加腦力存款,使阿茲海默症不發病。 鎌田實醫師的《不失智的29個好習慣!》一書,提供預防新冠肺炎與失智症的重要資訊,這些方法都必須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他以醫學的專業知識及身體力行的體驗,清楚說明29個方法如何經由日常生活、飲食、運動、放鬆心情、正面思考、練習無齡生活,讓大腦維持年輕,對抗慢性發炎、肌少症、衰弱等高齡容易出現的生理議題,而這也是預防失智症的關鍵。  事實上,許多的臨床研究都已證實腦部的健康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生活習慣正包括:飲食、運動、情緒、睡眠、閱讀、社交活動等,這些又會影響到三高、慢性發炎、憂鬱、專注力等,而無

論是三高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其所導致腦中風、血管阻塞、糖尿病等都是失智症高風險群,影響到腦部健康,鎌田實醫師以生活化的例子詳加說明,使得讀者易懂易學。  我演講時,常會問與會的人士:「胖子一輩子的志業是在做什麼?」 因為自己曾經是四十年的胖子,所以很清楚胖子的心情:一心想減肥!所以胖子一輩子的志業是減肥,每年給自己的目標:減肥,年復一年,卻始終與胖子連接在一起,原因就在:缺乏毅力與沒有方法。  今天慢性病會被稱為「生活習慣病」,除遺傳的因素,大多是不良的生活習慣所致,譬如:睡眠品質與失智症關係,在於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誌乙型類澱粉蛋白(β–Amyloid),大腦若在良好睡眠下會將其清除,倘

若睡眠品質不佳,乙型類澱粉蛋白不斷在腦部沉積,在腦部形成斑塊,導致神經元間的連接中斷與影響功能發揮,逐漸走向阿茲海默症。培養良好睡眠習慣,以維持睡眠品質,是有其方法,完全看自己是否願意去做,再配合毅力。  我能從百公斤瘦身少掉1/3的噸位,就是清楚毅力與方法的重要性,二者缺一不可。  為何今天醫院慢性病患者還是那麼多?根據國民健康局過去的調查,台灣86.3%的長者罹患一種慢性病,68.5%罹患兩種慢性病,47.3%罹患三種或是以上的慢性病,若是均能向鎌田實醫師學習,閱讀本書,除瞭解哪些具體的方法可遠離新冠肺炎及失智症,更重要的是可逐漸減少慢性病對藥物的依賴,讓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鎌田實醫師《不失智的29個好習慣!》一書中,以圖解方式清晰的說明如何「做」,告訴讀者每日習慣三大法則:抑制慢性發炎、預防老年衰弱症、享受人生,再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三大類型去細分詳細的方法,並以時間每天早、中、晚來解說,再加上八項生活重點,提醒讀者跟著他每天這樣做,能朝向保持年輕大腦的方向,用具體方式提供貼切方法。  誠如鎌田實醫師提醒大家,他這本書是為了讓大家盡情享受人生而寫的書,他遇到早發性失智症患者佐藤雅彥,經過16年,佐藤先生都是過著不斷學習的充實生活,每年不斷設定新的目標,每天生活朝向目標去努力,讓自己過著幸福的日子,鎌田實醫師從佐藤先生身上體會到如果自己罹患失智症,學習如何與認

知症生活在一起,所以這本書是從預防失智症到與失智症生活在一起的指南。 實證研究的生活小提案跟著做,享受樂活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林彥鋒  與其說這是一本教育大眾如何預防失智的書籍,更像是一位親切的好朋友,用自身經驗告訴大家如何用人人都能做到的方式,提升生活品質、健康樂活。書中沒有太多艱深的理論與過於嚴格的生活規範,作者鎌田實先生所提倡的是享受人生的態度與增添生活情趣的方式,達成保養大腦與促進健康的目的。這些看似簡單的生活小建議,背後都是紮紮實實的學術理論與研究實證。  根據研究,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慢性發炎、不健康飲食、缺

乏運動、缺乏心智活動、憂鬱症、社交孤立、過度飲酒等;書中強調的「發炎」與「老年衰弱症」也的確是近幾年在老化研究領域特別被關注的焦點。鎌田醫師的身心保健之道,對於上述的危險因子,分別都提出了應對策略;而這些生活建議不只針對失智,對於更廣泛的老化或其他疾病也都具有預防效果。  筆者自己也從事臨床工作,除了提供治療,當然也經常於門診向患者進行衛教,亦常於一些社交或演講場合,被詢問到與健康相關的問題。有效的衛教除了必須提供正確的觀念之外,更重要是如何能讓對方理解,並且有辦法執行。鎌田實先生真不愧被譽為是全日本最體貼的醫師,在閱讀本書時,有許多小地方都讓筆者深刻感受到,作者盡量用最輕鬆簡單、聊聊生活日常

的方式,談笑間,就給予許多真正對健康有幫助的建議。  我們有幸在台灣,擁有發達的醫療與便利的全民健保來照顧我們的健康。然而醫療主要還是在於疾病的診治,如何在延長壽命之外,還能享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與快樂的人生,鎌田醫師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本書不只推薦給享受樂活人生的長者們,對於中壯年或年輕世代也是很好的身心保健參考,是一本值得信賴、實用、又容易閱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