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收縮機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肌肉收縮機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杉晴夫寫的 現代醫學未解之謎【圖解版】 和日本O2體育健康團隊 編著的 通俗運動生理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神經部- 橫紋肌溶解症 - 台大醫院也說明:在臨床上,受影響的肌肉通常會出現疼痛或有壓痛,肌肉收縮的力量也會下降。肌肉的表皮可能會出現腫脹及充血的現象。當肌球蛋白出現在尿中時,尿的顏色會呈現深棕色,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人民體育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食品安全研究所 陳瀅太、廖俊旺所指導 蕭士豪的 丙烯醯胺對於離體大鼠主動脈環及小鼠橫膈肌-神經的毒性作用 (2018),提出肌肉收縮機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丙烯醯胺、離體大鼠主動脈環、離體小鼠橫膈肌-神經、一氧化氮。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陳全木所指導 林雨寗的 實驗性誘發小鼠應力性尿失禁之蛋白質體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應力性尿失禁、漏尿點壓力、肌凝蛋白的重點而找出了 肌肉收縮機制的解答。

最後網站肌肉生理學則補充:9.1 骨骼肌有收縮特化功能. 9.2 橫紋肌透過肌絲滑動機制進行收縮. 9.3 動作電位靠 Ca2+ 刺激收縮. 9.4 肌肉代謝包括乳酸產生和有氧呼吸. 9.5 心肌和平滑肌透過不同機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肌肉收縮機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醫學未解之謎【圖解版】

為了解決肌肉收縮機制的問題,作者杉晴夫 這樣論述:

經絡針灸?磁場?睡眠?心病?肌肉會動?記憶儲存?基因密碼?七個最尖端科學也尚未解開的謎題!   即使是人類基因體已經被解讀完成的現代,人體之中還是有著尚未尋得真相的謎題。在醫學的進步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這些神祕難題,為何仍抗拒著研究者的挑戰呢?本書從專業的研究者角度來探討人體的不可思議,獲得科學的新知,讓我們來尋找解開真相的道路吧!   .針灸的治療效果之謎 穴道與經絡是否真的存在?  .磁場對於人體造成影響之謎 人體內是否存在著磁鐵?  .睡眠之謎 睡眠物質是否真的存在?  .「病由心而起」之謎 何謂安慰劑效果?  .「天然的線性馬達」肌肉之謎 意志是如何活動肌肉的呢?  .「記憶的機制」之

謎  我們是如何儲存記憶的?  .「人體設計圖」之謎  掌握關鍵的細胞質 本書特色   1、探究人體的奧祕、用大量的圖表讓原本艱深的科學知識深入淺出,兼具易讀性和知識性   2、透過作者在研究最前線的觀點,能看見當今科學研究的現狀 作者簡介 杉晴夫   生於西元一九三三年。曾是東京大學的醫學部助理,在服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部及國立保健研究所之後,開始擔任帝京大學的教授。目前仍是肌肉收縮研究的現職研究者。其所編著的書籍為數眾多,包括《人體機能生理學》、《運動生理學》(南江堂)、《不可思議的肌肉》、《何謂生物體的電信號》、《何謂壓力》(講談社BLUE BACKS)等等。亦曾獲得日本動物學會獎、

日本比較生理生化學會獎等獎項。從一九九四年起的十年左右,擔任國際生理科學聯合肌肉分科會委員長一職。 譯者簡介 吳佩俞   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業。曾擔任出版社主編。譯作有《香草栽培事典》、《享受小巧盆栽的綠生活》、《蔬果觀察記》、《身邊雜草的愉快生存法》、《不生病的地球》、《不可思議的葉子》、《飛機如何飛上天?》、《為什麼野花的生命力那麼強?》(晨星出版)等。

肌肉收縮機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或許你聽過「重量訓練導致的肌肉損傷有助於肌肥大」,
但這是真的嗎?你真的了解其中的細節嗎?
在今天的影片中,
我會用最詳細的說明來告訴你肌肉損傷到底對肌肥大有沒有幫助?

過去我們常聽到「機械張力、代謝壓力、肌肉損傷」是促進肌肥大的三要素,
但大家可能不見得知道,
代謝壓力和肌肉損傷有助於肌肥大都只是科學家的推論,
並沒有太多實際的證據直接證明代謝壓力和肌肉損傷是有幫助的,
今天呢我就要來大家深入探討「肌肉損傷是否真的有助於肌肥大!」

在探討肌肉損傷之前,
先讓我簡單說明一下肌肥大的原理,
肌肥大(hypertrophy)指的是肌肉橫斷面積增加和長度增加,
橫斷面積增加是來自於平行的肌原纖維數量增加,
長度增加則是來自於肌原纖維長度的延長、肌節串連的數量增加。
肌肉損傷其實並不利於以上的狀況,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輕度的肌肉損傷會破壞肌節,
嚴重一點的肌肉損傷則會破壞細胞膜,
當這兩種狀態發生時,
我們的身體可以用新的蛋白質來取代受傷的區域並維持現有的結構,
這個過程叫稱之為「修復」。
但如果更嚴重一點的肌肉損傷、撕裂傷,
是會導致壞死的,
壞死的肌肉纖維會在細胞膜內被分解,
並被新的纖維給取代,
這個過程稱之為「再生」。

另外,
如果你今天會點進來這影片,
我想你可能有很高的機率聽過「橫紋肌溶解症」,
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骨骼肌產生了急速的損傷,
發生了我剛剛說過的細胞壞死和細胞膜被破壞的狀況,
進而導致肌肉中的蛋白質和肌球蛋白(myoglobin)會滲漏出來,
當肌球蛋白進入血液和尿液中且濃度太高時,
甚至會引發腎臟機能的問題和急性腎衰竭。

開個玩笑,
如果肌肉損傷能導致肌肥大的話,
那橫紋肌溶解症的人不就超級無敵壯了嗎!?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問,
「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會認為肌肉損傷有助於肌肥大呢?」

主要原因有三個:

1. 在肌肉損傷後肌肉蛋白合成率提高了
2. 過去的實驗發現離心收縮的肌肥大成效比向心收縮好,而且離心收縮造成更多的肌肉損傷。
3. 發生肌肉損傷後,衛星細胞的活動增加,能幫助肌纖維內的細胞核數量增加,更有利於修復和再生受損的肌肉。

但關於這三點,近年來的研究似乎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 在2016年時,Damas等人提出了一篇研究,
他們發現因為訓練造成的肌肉損傷,
雖說確實會造成肌肉蛋白合成率上升,
但是主要是用於移除肌纖維中受傷的區域,
並用新的肌纖維取代。
這個取代的過程對肌肥大是沒有幫助的,
無論是從肌原纖維數量增加或長度延長都沒幫助。

2. 相較於向心收縮、離心收縮訓練肌肥大成效好這樣的現象,
可被解釋為在相同強度或肌肉啟動狀態相當時,
離心階段的機械張力比較大。

離心機械張力較大與主動元素和被動元素有關:
主動:肌動蛋白(actin)、肌凝蛋白(myosin)橫橋
被動:肌聯蛋白(titin)、膠原蛋白

向心收縮階段,力量產生僅和主動單位有關。

在肌肉啟動狀態相似的情況下,
被動元素造就了離心階段能產生更大的力量。

這樣的理論在17年時也獲得了驗證。

3. 在2018年Damas等人的研究中發現,
肌肉損傷運動後衛星細胞活動增強,
可被解釋為運動後的簡單反應,
或僅幫助修復肌肉損傷,
而不是一個增加肌纖維中細胞核數量的過程。

運動後的簡單反應:
老鼠和人類都被觀察到有氧和重訓後衛星細胞活動增強。
肌肉損傷後的衛星細胞活動增加並無助於增加肌纖維內細胞核的數量。

另外在2011年的這篇研究中,
兩個受試的組別分別在初期經歷了不同肌肉損傷程度,
但儘管初始條件不同,
但兩組的肌肉大小和力量都有相同的增加。

綜合以上所有的研究結果,
我們會發現因為肌肉損傷而提高的MPS與肌肥大成效關連性不高,
衛星細胞的活動增加也似乎不會讓肌纖維內增加更多新的細胞核,
離心收縮肌肥大效益會比較好的原因也是來自於肌肥大的首要機制「機械張力」。

甚至我們可以說,
肌肉損傷不是創造肌肥大成效的主要條件,
避免肌肉損傷對中長期的肌肥大效益來說似乎沒有負面影響,
肌肉損傷僅是肌肉在重複收縮下的副作用而已。

因此,
我會建議你在訓練課表規劃時,
以肌肥大訓練的Primary mechanics首要機制作為主要考量,
妥善的管理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來避免肌肉損傷,
用把訓練頻率拉高來累積訓練量和提高成效。

好啦!
那今天的主題我就先介紹到這邊,
在未來我也會持續分享運動科學、訓練和如何學習的相關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歡迎點讚、訂閱和分享,
祝各位在肺炎期間百毒不侵!我們下次見!

研究出處: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219125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07471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324825
https://jeb.biologists.org/content/jexbio/214/4/674.full.pdf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ingwei_li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oachChingWeiLin/
個人網站: https://chingweilin.com/
超核心桃園店 Facebook: https://lihi1.com/nVKTB/youtube
超核心林口店 Facebook: https://lihi1.com/cjLgm/youtube

丙烯醯胺對於離體大鼠主動脈環及小鼠橫膈肌-神經的毒性作用

為了解決肌肉收縮機制的問題,作者蕭士豪 這樣論述:

  當食品中含有游離天門冬醯胺酸時,會與還原糖進行梅納反應,而產生丙烯醯胺 (Acrylamide, AA)。丙烯醯胺是一種人類的神經毒素,在動物實驗中也被證實具有基因毒性、致癌性、神經毒性及生殖毒性等,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其歸類為2A級致癌物。目前尚無對於丙烯醯胺的血管毒性與體外橫膈肌-神經毒性的探討,本研究擬探討丙烯醯胺的血管毒性與體外橫膈肌-神經毒性的作用機制。有關血管毒性作用採用體外主動脈環模式進行試驗,分組進行實驗。實驗共分不同劑量與具血管內皮或去血管內皮組、一氧化氮合成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抑制組、乙醯膽鹼受體 (acetylcholine r

eceptor, AChR)抑制組、外鈣離子抑制組。主動脈環模式收集肌肉張力變化量作為血管毒性的指標。橫膈肌神經-肌肉毒性則是採用小鼠體外橫膈肌-神經模式進行試驗,分組進行實驗。實驗共分不同劑量組、乙醯膽鹼受體抑制組、外鈣離子抑制組。橫膈肌-神經模式收集肌肉刺激張力變化是否為神經-肌肉毒性及肌肉攣縮的指標。主動脈環模式結果顯示,血管環受到丙烯醯胺的影響皆為血管舒張,具血管內皮組EC50為57.5 mM,去血管內皮組的EC50為85.3 mM,具血管內皮組較易引發血管舒張。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處理會使血管舒張被抑制;乙醯膽鹼受體抑制處理組中美加明 (mecamylamine)長時間處理後有顯著抑制

血管舒張的情形,其餘組別皆無明顯抑制;外鈣離子抑制組則無差異。橫膈肌-神經模式結果顯示,丙烯醯胺會抑制肌肉刺激張力,並促進肌肉攣縮;乙醯膽鹼受體抑制組並無明顯差異;外鈣離子抑制組,去除外鈣離子並不能抑制肌肉攣縮的現象產生。綜合以上結果顯示,丙烯醯胺所誘導的血管舒張可能是藉由一氧化氮合成酶進行調控,但其路徑非經由乙醯膽鹼受體對內皮的eNOS進行調控。橫膈肌-神經模式刺激張力與肌肉攣縮的調控可能是藉由菸鹼型乙醯膽鹼受體。

通俗運動生理學

為了解決肌肉收縮機制的問題,作者日本O2體育健康團隊 編著 這樣論述:

人體的運動是有目的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骨骼肌可以根據意識產生特定的運動。也就是說骨骼肌可以隨意控制,因而稱為“隨意肌”。 與其相對的是心髒、血管等部位的肌肉,其運動與我們的意識無關。即我們無法主觀地控制心髒活動或者血液流動,進而影響生命活動進程。像這種無法控制的肌肉稱為“不隨意肌”。 “不隨意肌”是在生命活動維持過程中能量供給所必需的肌肉,隨意肌是消耗能量產生動作的肌肉。 身體運動的發動機——肌肉 骨肉的形成和分化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肌肉的種類 發力、產熱、保護身體 骨骼肌的作用 直徑為100um的肌原縴維重合體 肌縴維 快肌、慢肌,以及中間型 肌

縴維的類型 生物共通的能源通貨“ATP” 肌肉收縮的能源 蛋白質的互擰產生了最初的力 肌肉收縮機制 ……

實驗性誘發小鼠應力性尿失禁之蛋白質體研究

為了解決肌肉收縮機制的問題,作者林雨寗 這樣論述:

尿失禁 (Incontinence) 不是一種致命性疾病,但是卻影響了世界上八分之一女性的生活品質,該病限制了這些患者的日常社交生活,造成情緒困擾和社會隔離感,可能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國際尿控協會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瞭解到這是個不容小覷的疾病,在1979年時將尿失禁定義為「任何尿液非自主性的漏出現象」,對於尿失禁的診斷或治療等,有了較明確的規範。而在尿失禁的分類中,又以應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 最為常見,幾乎每三位婦女就有一位曾經經歷應力性尿失禁,它的成因多與外因性禁尿機制

缺損有關,例如懷孕、生產、骨盆底肌鬆弛或尿道括約肌閉鎖功能不全。其中又以懷孕對骨盆神經及肌肉的傷害扮演最常見的角色。然而,應力性尿失禁的罹病率如此高,就醫率卻很低,也因此對於該病的機制仍不清楚,遂以本論文探討其中相關機制,希望能為有困擾的患者尋求解決之道。 在本實驗中利用擴張小鼠陰道來模擬產傷,然後再從蛋白質體學的角度去探討小鼠尿道括約肌在模擬婦女生產過程對應力性尿失禁的生理意義。實驗採用18隻六~八週大的C57BL/6 母鼠,分成陰道擴張0 mm (control)、3 mm (sham) 和8 mm(treat) 三組, 在擴張陰道兩天後進行小鼠膀胱造管手術 (Suprapubic

Tube Implantation,STI),手術後兩天在麻醉中測量小鼠漏尿點壓力 (Leaking Point Pressure,LPP),結束後隨即犧牲小鼠,取其尿道組織做螢光二維膠體電泳分析(Two-Dimensional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DIGE)、切片染色及西方墨點法(Western blot)。 結果顯示,陰道擴張後的漏尿點壓力在control、sham 和treat 組分別為48.5、21.3 和8.78 cmH2O,sham 和treat 組較於control 組皆有顯著差異,平均偏低了39.7 cmH2O。在螢光二維膠體電泳

分析則鑑定到68 個差異性表現的蛋白質點,這些蛋白質所參與的路徑可能決定了尿失禁發展的關鍵,其中myosin 在treat 組較於control 組少了2.7 倍, 與本實驗室研究方向相近, 在western blot 、 immunohistochemistry 和immunoflourence 我們也證明treat 組只有control 組的0.24倍、0.2 倍和0.23 倍,於是我們推測myosin 為應力性尿失禁之關鍵,希望此研究可以幫助釐清應力性尿失禁的成因,使尿失禁病患可以免於手術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