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ana陽性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高雄醫學大學 熱帶醫學碩士學位學程 師健民所指導 Cristell Janette Duarte Cheretti的 巴拉圭家飼動物外侵襲病媒蜱之蜱媒介病原體的分子檢測 (2021),提出貓ana陽性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巴拉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獸醫學系研究所 蘇耀期所指導 江守恒的 臺灣中南部地區山羊弓蟲與新包蟲感染之流行病學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臺灣、山羊、弓蟲、新包蟲、流行病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貓ana陽性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貓ana陽性,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巴拉圭家飼動物外侵襲病媒蜱之蜱媒介病原體的分子檢測

為了解決貓ana陽性的問題,作者Cristell Janette Duarte Cheretti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 雖然已有許多研究報導有關南美洲國家之蜱媒介疾病,然而卻僅有極少數研究有關巴拉圭之蜱種分佈及病原體傳播。因而本研究將有貢獻於巴拉圭及南美洲之科學、醫學及獸醫界。研究目的: 我們的目的將運用蜱種形態特徵,以確認採集自巴拉圭四個省份之家飼動物外侵襲蜱種株,同時並使用巢式聚合酶鏈反應及定序分析技術,以檢測蜱隻感染立克次體菌狀況及確認其基因種。研究方法: 所有採集自家飼動物之蜱隻於2011年5至8月期間完成,並使用蜱隻移除鑷子自動物摘離後置於標示密封袋內於冰箱內保存,直至運抵實驗室後置入含75%酒精之離心管內,並使用立體解剖顯微鏡以鑑定其蜱屬及種株。每隻蜱隻於萃取核酸(DNA)前皆經超音波

震盪清洗,並針對邊蟲之16S rRNA基因進行巢式聚合酶鏈反應之檢測,檢測得之陽性樣本再續以基因定序處理。研究結果: 所有蜱隻採集自犬、貓、牛、馬及羊等31個宿主動物,共計採得來自巴拉圭四個省份之333蜱隻,蜱種鑑定顯示其中包含54.6%之微小牛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27.6%之褐黃狗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 14.1%之革蜱(Dermacentor nitens) 及 3.6%之五種花蜱(Amblyomma spp.)。而針對邊蟲16S rRNA基因進行邊蟲感染之分子檢測,則顯示採得蜱隻分別具有6.6% (22/333)及21.

3% (71/333) 之A. marginale 及A.centrale的陽性率,而陽性樣本之定序結果亦顯示與GenBank資料庫已知之A. marginale and A. centrale具有100%基因序列相似度。討論: 本研究顯示扇頭蜱屬(Rhipicephalus spp.)乃巴拉圭多數區域家飼動物之主要寄生蜱種,由於採集得花蜱數量較少,故而無法於本研究確認其實際盛行狀況。本研究結果證實A. marginale 及A. centrale兩種邊蟲存在於巴拉圭蜱隻,並分別具有6.6% 及21.3%之感染率。本結果亦建議有關蜱媒介邊蟲病之漠視及誤診,此狀況促使邊蟲感染成為巴拉圭公衛上被忽

略之重要動物疾病,並威脅人類健康。

臺灣中南部地區山羊弓蟲與新包蟲感染之流行病學研究

為了解決貓ana陽性的問題,作者江守恒 這樣論述:

弓蟲 (Toxoplasma gondii) 及新包蟲 (Neospora caninum) 同屬於住肉孢子蟲科 (Family Sarcocystidae) 的原蟲,會在作為中間宿主的反芻動物造成胎兒重吸收、死產或流產。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此兩種感染在臺灣中南部地區 (雲林、嘉義及臺南) 乳羊及屠宰肉羊的流行病學。自肉羊收集臟器 (心、腦及橫膈) 之肉汁與乳羊牧場收集之血液,進行血清學檢測。從肉羊之臟器及乳羊牧場收集之飼料及飲水樣本檢測此兩種原蟲之核酸。另外在牧場訪視時,對牧場主人進行面談,收集訪談資料進行風險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弓蟲感染之個體抗體真實盛行率為37.28 %,新包蟲為0 %。在

60個臟器樣本中,弓蟲B1基因陽性者有六個,包含三個心臟、一個腦及兩個橫膈樣本;肉汁中的弓蟲真實抗體盛行率為53.37 %。自飼料及飲水中檢測之弓蟲核酸陽性率分別為11.67 % (7/60) 及19.51 % (8/41)。在臟器、飼料及飲水樣本中皆無新包蟲核酸之檢出。將所有B1基因陽性產物定序後與標準菌株 (ATCC® 50174 Toxoplasma gondii RH) 進行比對,顯示62.8-85.0 % 的相似度,以及 10.5-35.6 % 的差異性。風險因子分析顯示木造材質的高床是弓蟲感染的風險因子 (p = 0.002),而頻繁地牧場消毒措施則可降低其血清盛行率。多因子線性迴

歸分析顯示車輛進出牧場、牧場消毒頻率、不允許接觸飼料與木造材質高床可共同預測弓蟲感染之血清盛行率 (p = 0.045)。另一方面,牧場鄰近住家是新包蟲感染的風險因子 (p = 0.009),而與純種、飼養規模等因子可共同預測新包蟲感染之血清抗體盛行率 (p = 0.050)。總結本研究,血清學調查結果顯示山羊的弓蟲感染十分嚴重,而新包蟲感染則罕見。風險因子分析指出,飼養環境 (牧場鄰近住家、高床之材質、牧場消毒頻率) 在此二感染扮演重要的角色。牧場中犬貓的存在及數量與感染不具統計上之相關性,但不排除被環境因素掩蓋的可能性,且飼料及飲水被犬貓糞便汙染的情形不容忽視。屠宰肉羊部分,血清學及分子生

物學結果皆顯示弓蟲感染較新包蟲嚴重許多,且弓蟲在公共衛生上之重要性不可輕忽。本研究提供流行病學上的新知,且可做為控制此二感染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