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日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足日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NHK特別採訪小組寫的 失智失蹤:一萬個遊走失蹤家庭的衝擊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23 痠痛日文 - sancak.pw也說明:sore 痠痛日文痠痛日文Converse 童裝尺寸酸日文翻譯: (Ⅰ)(1)〈化〉酸酸日文翻譯: (Ⅰ)(1)〈化〉酸汉语的{痛}日语也是=痛(いた)い。 chronic 慢性的 ...

輔仁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馮寶珠所指導 趙華鈺的 台灣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社區大學為研究對象- (2008),提出足日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因應方式、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因應方式。

最後網站【日文慣用語】與「足」有關的日本慣用語之一|方格子vocus則補充:腳/足足(あし) 不願外出足が重い(あしがおもい) 不想去/懶得去/走得慢足が鈍る(あしがにぶる) 超支/露出馬腳/露餡足が出る(あしがでる) 信步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足日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失智失蹤:一萬個遊走失蹤家庭的衝擊

為了解決足日文的問題,作者NHK特別採訪小組 這樣論述:

  「三重子,認得我嗎?」   丈夫輕聲呼喚坐在輪椅上的妻子。由於失智病程進展,已經喪失交談能力的三重子雙眼緊閉,右手被丈夫輕輕握著。   2014年5月12日正午前,因失智症遊走症狀走失,失蹤長達七年的柳田三重子,終於和丈夫柳田滋夫重逢。   NHK驚爆社會的專題報導,獲第62回菊池寬賞   電影或文學大師宮崎駿與司馬遼太郎才能得到的獎項「菊池寬賞」,第62回頒給了NHK電視台,因為「失智症行蹤不明者一萬人」調查報導燃燒了全日本,四百多個案件敲門訪問、三十餘個跟拍心痛與遺憾的家庭,彰顯高齡日本一年多達一萬人失智遊走的問題。   目擊一萬個失智失蹤家庭的身心煎熬   無論是未發現丈夫遺體前

難以成眠的妻子,還是為了照顧頻頻走失的妻子而苦惱的丈夫,接受訪問時,字字句句,盈滿眼淚。找不到失蹤者,痛苦度日的家庭日漸增加。   「為了防止走失,不得不把人關起來」   「拜託路人進女廁找人,妻子早就不見人影」   「因為不想給人添麻煩,沒有跟任何人透露丈夫失蹤了」   「週而復始的走失,心繫自己不能病倒的不安」   「為什麼怎麼找都找不到?天天像活在地獄裡」   「來回不知找了幾回,卻在離家近到無法想像的地方發現遺體」   全民動起來,幫失智者找到回家的路   NHK抽絲剝繭問題並提出建議,促使日本從政府到社區全都動了起來,協防失智者再也回不了家,以及家庭可以做的防範措施。   ▶這不

是別人家的事──北海道釧路地區「SOS互助網」   北海道釧路地區是冬日酷寒之地, 一旦行蹤不明,極可能喪命。居民組成SOS互助網,集結當地計程車行、卡車公會、廣播電台、市公所,以及三百多家公司行號,等於糾眾數倍於家屬的「耳目」一起搜尋。如此動員的實際成果?超過九成都順利尋獲。   ▶眾人分頭找,結局就會不一樣──福岡大牟市的「走失搜索演習」   人口老化日本第二的大牟市,推行支援高齡者生活的自治團體,行之有年的「走失搜索模擬演習」聞名全國。市政府每年九月,請一位住民扮演走失的高齡者,全區動員演習,提高居民的警覺,長此以往,凝聚照顧失智者的決心與共識。   高齡化台灣面對同樣難題   資深

精神科醫師吳佳璇秉著照顧失智父親的初心,翻譯日文揭露實況。借鏡日本,高齡化台灣失智人口超過二十萬,在許多看不見的角落也上演著同樣的悲劇。失智患者持續增加,未來人人都可能面臨相同遭遇,近身的迫切感將不只是家屬、照護機構的責任,更是你我要一起承擔的老後景象,衷心盼望打造「就算失智了,還是能留在熟悉的地方快樂生活」的友善高齡社會。   借鏡日本,今日台灣圓桌論壇精彩內容   林依瑩‧林奇宏‧賴德仁‧宋家瑩‧吳佳璇   邀集重量級專家、醫師齊聚,共商台灣失智遊走現況與對策   特別收錄   ▶台、日、韓、香港預防失智症走失現況與對策   ▶預防走失,現在就可做的事!   ▶當家中長者走失,我該怎麼

辦? 名人推薦       誠摯推薦   林依瑩(台中市副市長)   林奇宏(新北市衛生局局長)   賴德仁(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   湯麗玉(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   王乃弘(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光田綜合醫院董事長暨總院長)   宋家瑩(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   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林書煒(POP Radio電台台長)   作者簡介     NHK特別採訪小組   日本放送協會(NHK)特別專題報導自1989年播出第一個特別專題報導《政治是可以改變的嗎?里庫路特事件的衝

擊》至今,製播了超過二千部與社會、國際、經濟、歷史、政治、醫學、災難、自然環境、文化藝術、娛樂、天文地理有關的紀錄片。   《失智症・一萬名行蹤不明者的衝撃 失落的人生・家族的苦惱》特別採訪小組,是一群長期關懷、採訪社會議題的記者、導演與攝影師,曾製作《無緣社會──「無緣死」三萬兩千人的衝擊》及《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的現狀》等專題報導。 譯者簡介 吳佳璇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1969年生於臺灣雲林,1995年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系,於母校精神科完成住院醫師訓練。曾赴澳洲墨爾本大學進修,2004年獲「國際心理衛生」碩

士。   著有《醫療自主時代》、《謝謝你們,我的離島病友:浪人醫師飛向醫療現場的生命故事》、《戰鬥終了已黃昏》、《浪人醫師日記》、《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2010年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從北京到台北─精神藥理學家張文和的追尋》、《臺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葉英堃傳記》(2006年金鼎獎最佳著作人入圍)、《憂鬱年代:精神科的診間絮語》、《921之後:一位年輕精神科醫師的921經驗》。合著有《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張愛玲學校》,並合譯《金賽的祕密花園》、《發現無意識》。   台灣出版緣起 一個女兒的初心 推薦序 從失智遊走觀察一個國家的人

情味 前言 第一章 追尋行蹤不明失智者的足跡 65歲以上,每四人就有一名是失智症預備軍 開始取材──走訪個案管理人員 誤入民宅建築工地凍死的吉澤賢三先生 「每天像活在地獄」的家庭 沒有一個公部門能掌握行蹤不明的失智患者 300位行蹤不明者名冊入手 丈夫走失時,沒告訴任何人 找不到失蹤者,痛苦度日的家庭 兩年後仍行蹤不明 【專欄】失智症與遊走 第二章 嚴重事態逐一浮現 死亡及失蹤者合計超過550名 現有制度下,無法提供24小時持續照顧 國家政策與日漸增加的高齡失智患者 在離家近到無法想像的地方發現遺體 失智症特有的「視野狹小及問題解決能力下降」和意想不到的事故發生有關 如果早一點兒報警的話

…… 關於通報延遲─大阪府警方與地方政府資料所見 不知罹患失智症的走失個案 不知為什麼不見了 因為走失,才發現有失智症 只要覺得怪怪的,就趕快找專科醫師 【專欄】急速增加的失智症 第三章 苦惱的家屬 為家人行蹤不明苦惱的家庭實況 老人照顧老人:為了丈夫,長期夜不成眠 兒子用被子堵在玄關,不讓丈夫走出去 在玄關裝設感應電鈴 為了照顧妻子,自己不能病倒的不安 家裡上鎖,或許能阻止外出,但這不就是監牢? 靠GPS監測人跑到哪兒去 進行家屬現況調查 平均通報、搜索次數是6.3回,94%的家屬感到負擔 走失場所、發現走失時的情況、尋獲地點 事出突然,未發出求助訊息的家屬 為實現在宅照顧的心願,需要哪些

必要支援? 第四章 受到質疑的社會 愛知縣鐵道事故判決引起的波瀾 失智者相關鐵道事故,至少造成64人死亡 雖覺得「家屬的責任」讀來刺耳,還是繳了80萬日圓 連忙查看GPS,位置顯示落在鐵道上 一轉眼就搭上電車不知所蹤的妻子 獨居的風險 【專欄】回顧NHK製播過有關失智者行蹤不明的節目 第五章 受到關注的「無名氏」 日本這麼先進的國家也有無名氏 日本四十七都道府縣警察本部的調查 與播出後引起極大迴響的「柳田久美子」女士見面 三枚戒指 經過七年收容保護,語言能力與面部表情皆告喪失的柳田女士 哼著舟木一夫的歌曲「高校三年生」 採訪大阪「無名氏」的成年後見人 姓名和生日都是暫定的太郎先生影像,適合

公開播放嗎? 透過「NHK NEWS7」節目全國聯播 「太郎」先生與家人重逢 「太郎」先生為何長達兩年身分不明? 節目播出後三十分鐘,觀眾就提供了「柳田久美子」的資料 經過七年再度相會,以及失去的日子 不一致的說明 原因是縣警方的「人為疏失」 【專欄】透過地方網絡偶然尋獲 第六章 社會動了起來 全國動起來 更多來自地方的消息 行蹤不明者家屬的期待與「個人情報牆」 【專欄】解決問題的方向──師法南韓     第七章 你我能做的事 SOS互助網發祥地──釧路 這不是別人的事──釧路地區跳脫「個人情報保護法」的理由 「個人情報保護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走失搜索模擬訓練」創高齡服務之先──福岡

縣大牟市 運用新科技搜索 第八章 家庭的對策    家庭對策① 如何減少遊走症狀發生 家庭對策② 如何預防走失 家庭對策③ 一旦走失,怎麼做才好? 終章 播出後的柳田三重子與高橋津谷女士 後記 借鏡日本,今日台灣:台灣失智遊走現況與對策│圓桌論壇精彩內容 特別收錄 預防失智症走失現況與對策│台灣篇 預防失智症走失現況與對策│香港篇 預防走失,現在就可做的事! 當家中長者走失,我該怎麼辦?   出版緣起     一個女兒的初心 吳佳璇(本書譯者、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夏至午後,我正揮汗檢視本書譯稿,突然收到牙醫診所來電。   「吳

伯伯預約兩點半來試戴假牙,到現在還沒出現喔!」   我趕緊打開APP,發現父親GPS手錶最近一次定位,離診所不遠。   「他確實早早出門,但不知為什麼,GPS顯示整個下午都在診所附近打轉,如果五點休診前出現了,請他打個電話給我。」盯著手機螢幕上的路徑圖,掛上電話當下,我其實還沒想好要怎麼攔截正在迷路的父親。   二十分鐘後,我趕到父親住處,和不諳中文的菲籍看護會合。兩人看著APP,發現路徑轉向,朝家裡推進,決定等一下再出門。   約莫半小時,父親推著他的老鐵馬現身家門口,一臉茫然與疲憊,「突然認不得路,一直找、一直找,終於回到家。」   顧不得滿身汗和一桌飯菜,父親堅持直接回房休息。

折騰了半天,食欲盡失的我開車回到自己住處,最長的白晝已盡。扭開案前檯燈,我的目光隨著燈光,怔怔地落在出門前沒闔上的書頁,真不敢想像,今天若是冬至,父親是不是一樣能找到回家的路?   母親在世時,曾問我有沒有什麼藥能減緩父親腦力的退化。或許是職業疲乏,或許是母親所舉的例子,和平日診間不時聽聞,憂心自己(或另一半)變癡呆的中老年人碎念無法區辨,只記得自己當時不以為意,但為了安母親的心,還是自費買了盒「愛憶欣」,卻加上但書「妳得自己想辦法勸他吃」。   父親為此大怒,沒人敢再吭聲。不久,母親罹癌,全家進入將近兩年的非常時期。之後,父親順利適應鰥居生活,但我開始掛心,身強體健的他常騎著鐵馬巡視附近

社區,順道撿拾回家的寶特瓶等資源回收物,始終堆滿小小的前院。   和我所照顧的失智病人家屬抱怨不同,父親的囤積(hoarding)行為有進有出,他會不定時載著琳瑯滿目的「戰利品」求售;價錢好沾沾自喜,價錢差忿忿不平,並重複向子女放送,直到我們不耐回應:今天已經講過N次了。   不修邊幅的父親四處「拾荒」的背影,雖叫我想起母親生前的懸念,卻沒採取任何積極作為。直到2014年末某晚,我開車送他回家,父親要求在巷口下車,「自己走進去就好」,卻直奔相反方向。   我搖下車窗喊他不聽,連忙開車尾隨,追了數十公尺,父親終於停下腳步,用詫異的眼神看著我,「怎麼了?」   從那一刻起,為了跟上父親的腳

步,除了安排就醫,複習醫學專業文獻,我也開始蒐集各種資訊──從寫給家屬的失智照護指引、過來人心路歷程、長照政策規劃、到新科技如何運用於照護等等,都成為我關心的議題。然而,最最關注的遊走與走失,上網搜尋卻跑出數不清的「魔神仔」──難不成媒體眼中,警政署每年發佈三千名失蹤老人,全都是被「魔神仔」抓走?   直到2015年中,才在日文書訊意外發現當時即將出版的《認知症・行方不明者1万人の衝撃 失われた人生・家族の苦悩》,看完簡介立刻訂購。實用取向的我一收到書,連忙按第八章的「家庭的對策」所列,為父親添置各種預防走失的「行頭」,並按照台灣失智症協會正大力推動的「瑞智友善商店」,預先跟父親常上的診所、

銀行打招呼,拜託他們多多關照。   一開始,我很擔心父親會像我照顧的病人,排斥戴GPS手錶或拒絕上警局預留指紋,未料事情進展順利,除了不肯讓菲籍看護全面「緊迫盯人」──其實,做子女的我們都明白,父親一輩子工作、生活在全台最自由的大學校園,願意做這些「讓步」,已萬分不易。   讀完實用的Know how,回頭看前面六章,更加佩服NHK的嚴謹與用心。除了活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訪問了四百多個失智家庭,並設計多份問卷調查,以扎實的質性及量性研究呈現問題所在;還進一步抽絲剝繭,從制度面突破失蹤老人回不了家的關鍵。   我越看越起勁,腦中突然迸出三十多年前台灣社會流行的口號「日本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我們全家,還有全台千千萬萬失智長輩及家人,有沒有可能把自己住的社區變成書中提到的富士宮市,將「就算得了失智症,還是可以在住慣的地方安心生活」當作社區營造目標?於是,我開始盤算,如何將這本書譯成中文當作觸媒。幸得《康健》出版接受推薦,並放手讓尚無日文譯作的我擔任譯者;且為貼近華文讀者經驗,繁體中文版特地邀請台灣及香港的臨床專家(也是我的好友),專文介紹兩地失智老人走失現況與預防措施。   二十多年來,臨床工作之餘,我陸續發表九本中文著作,並譯介數本英文專業書籍,雖非出版菜鳥,但首度跨足日文翻譯,付梓前夕,內心忐忑,故為文誌之。 推薦序 從失智遊走觀察一個國家的人情味 林依瑩(台中市副市長)

  日本的現況,很有可能是台灣不久的將來!NHK根據情報「社區有人因失智症走失死亡」,節目製作小組遂進行了九百戶地毯式的搜尋、訪問,令人意外的是,社區裡的住戶竟然絕大多數都不知情,社區關係薄弱,實為台灣一大警惕。因此失智遊走、甚至死亡的現象,在日本成了重大議題!   當家中有人失智遊走時,全家無止盡的身心艱熬,是外人很難想像的!通常遇到時,我們常見家人狂奔尋找外,再來就是報警。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好方法呢?我想,建立社區互助網就是協助失智遊走的最佳支持體系。台灣從2007年開始推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至2016年7月底為止,已成立2563個據點,未來若能更全面推動到7851個村里之中,讓村村

里里有據點,台灣或許就不會步上日本後塵。   *社區力,讓失智者仍能在熟悉的地方生活   關於失智遊走,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桃園志工服務的一位失智阿嬤,她總是常態性的遊走菜市場,這個菜市場幾乎每一攤都知道阿嬤失智,所以阿嬤出現時,菜市場的互助網就啟動了,攤商都會熱心連絡家人、志工將阿嬤帶回,濃濃的人情味,讓阿嬤即使失智了,仍可以享受逛市場的樂趣,也大大紓緩家人的照顧壓力。   台灣的人情味向來為人所稱道,雖然我們已從農業社會步入現代的科技社會,但人與人之間的緊密網絡如何世代傳承,已成為我們面對高齡社會最重要的柔性力量! 前言 津武圭介(NHK新聞部社會組 記者) 後藤浩孝(NHK新

聞部社會新聞節目組 主任)   「三重子,認得我嗎?」   丈夫輕聲呼喚坐在輪椅上的妻子。由於失智病程進展,已經喪失交談能力的三重子雙眼緊閉,右手被丈夫輕輕握著。   二○一四年五月十二日正午前,因失智症遊走症狀走失,失蹤長達七年的柳田三重子(六十七歲),終於和丈夫柳田滋夫(六十八歲)重逢。   位於群馬縣館林市的失智症養護機構,長期收容一位罹患失智症的「無名氏」女士。製作小組獲知這項重要消息,決定在2014年5月11日的NHK特別節目「八百萬失智大軍的時代,一萬人行蹤不明──應該被重視的遊走現況」系列首播。節目播到一半,觀眾來電告知 ,這位女士很可能是家住東京都台東區的柳田三重子女士

。翌日,製作小組陪同丈夫滋夫前往養護機構,確認該女士正是三重子。   2012年,日本因為失智症或疑似失智,發生遊走失蹤的人口大約一萬人。直到當年末,確認死亡或尚未尋獲者,仍超過550人;此外,各地還有一定數目,由於身分無法確認,收容保護在養護機構內的失蹤者。   NHK系列特別報導揭開這項事實,引起社會廣大迴響。   恍惚間生命逸出常軌,行蹤從此不為人知。一旦變成不曉得打哪兒來的無名氏,再也見不到家人,只能困在養護機構裡。這麼嚴重的問題,似乎隨時可能發生在生活周遭,社會卻視而不見。將發掘的真相公諸於世,終於引起大家的重視。   正式成立節目製作小組,記者和主管自是2013年11月,開

始密集採訪失智患者走失身亡遺族和照顧家屬。   「為什麼怎麼找都找不到?天天像活在地獄裡。」   「為了防止走失,不得不把人關起來。要不這麼做……」   無論是丈夫遺體未發現前根本難以成眠的妻子,還有為了照顧頻頻走失的妻子而苦惱的丈夫,採訪時所言,字字句句,血淚斑斑。   我們決定運用「調查報導」的手法,揭露大家應該知道的真相,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為何決定報導,乃因調查期間,發覺公部門竟沒有一個單位能精確掌握行蹤不明者動態,並提出對策以防範走失重複發生。無論是警方還是地方政府,只協助民眾搜索,並未系統收集個案狀況進行分析。   製作小組因而覺悟,連個案調查也得自己來。  

 單單為了蒐集資料,調查之初走訪日本全國超過四百個家庭。再針對警察、地方政府和家屬,發放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以俯瞰觀點構築問題全貌。   製作小組像是蟲和鳥的眼睛,讓社會看到真相後,就自然動了起來。警察廳、厚生勞働省和各地方政府,紛紛提出對策;其他民間電視公司和報社,也陸續加入追蹤報導的行列。   透過節目報導,身分受到保護的不明失蹤者,得以和家屬重逢。許多觀眾反應,他們透過影像,深深感受到「電視的穿透力」。   製作小組卻未如平常雀躍,內心沉澱的思緒,還有採訪過程的點點滴滴,反而為之翻騰。   這社會怎麼了,為什麼讓一個人身分不明長達七年之久?   親見柳田夫婦重逢時,我們心裡

確實這麼想著。   對當事人來說,時光流逝無可挽回,對家人亦如是。經過漫長歲月的分離所形成的損害,未來也無法彌補。   重逢當下,我們窺見滋夫的表情,除了歡喜,在確認妻子連自己都不認得,還有難以言狀的哀傷與苦悶。   打造「就算得了失智症,也能安心生活的社區」是國家高揭的口號。雖不全是國家的責任,但見走失者現況如此,教人無法噤聲。或許有人認為言過其實,現況如此嚴峻,不正是包含媒體在內的社會全體,不,是每個人對街頭巷尾可能有生命危險的同胞,還有天天以淚洗面,活在絕望世界的家屬視而不見所造成的?   罹患失智症者持續增加,未來誰都可能面臨相同遭遇。誠摯希望本書能發揮功能,稍減新的悲劇發生。

  僅藉此文,向所有協助採訪的個人及機關致謝。   以上摘自天下生活出版《失智失蹤:一萬個遊走失蹤家庭的衝擊》  

足日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晚截止❗️❗️❗️❗️感謝支持❗️🔴9/30前🔴 7折!現省 $1500 +三重好禮!
【《中級實習手術刀》-習題解剖篇/大家的日本語 中級1】
👉優惠連結:https://www.twstudy.com/dm/language/akira_shujutsu_v1.html#loaded
▶️ 介紹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fIjCmPqCc
▶️ 試看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fJ2vBn08k
▶️ 試看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XwntHcnRE
▶️ 試看3:https://youtu.be/GhiU-nycerk
⚠️本學習平台課程為2年內無限次觀看

讓✨傳說中的YouTube佛心神課程
由理論轉實際!

🛒 二階特惠:
首波|09/10前 :$2990(已結束)
次波|09/11-09/30 :$3500✨
定價|$5000(10/01~)
  
💎 #9月限定超值禮:
1️⃣#YouTube中級1PPT 100頁下載+           
 《中級1》#課本免費郵寄到府❗️  
2️⃣ 中杯全家美式 #咖啡1杯☕️
3️⃣ 老師其它日文課$300優待券🉐      
    
🏆 傲視群倫10大優勢:
✔️13hr習題剖析 #YouTube文法課2倍❗️
✔️ 解鎖版權+教材【#靈魂】所在 : 習題
✔️ 交代來龍去脈,N4程度無銜接疑慮
✔️ 無免費課程限制,長文解析醍醐灌頂
✔️ 時間充裕剖析 #比YouTube更易吸收
✔️ #情境題充足,活用中級文法兼實用
✔️ #一石三鳥,一題複習+新知+彙整
✔️ 錯誤選項不浪費,正反研討使用時機
✔️ 課堂現場擬真風格 #視聽體驗深刻
✔️ #教學經驗分享全開,惟此課聽得到
    
⭕『行動學習科技-行動學習網』:
✔️ 超過33萬名會員的知名平台
✔️ 超過2300門課程可供選擇
✔️ 講義下載即用 #課本免費郵寄
✔️ #可調影片速率客製吸收進度
✔️ #從學習中斷處播放記憶功能
✔️ 無限制字數筆記功能隨看隨記
✔️ #線上發問專區、老師回覆您
  
已在YouTube廣受好評的課程,
這次要具體深入教你應試&活用🆙‼️

「《中級實習手術刀》
-大家的日本語 中級1~習題解剖篇」
                               
~讓你所學所知,完、全、解、封~
----------------

台灣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社區大學為研究對象-

為了解決足日文的問題,作者趙華鈺 這樣論述:

一、序論 「社區大學」在教育部的推動下,1998年9月,台北市文山區社區大學首先成立試辦,而往後的社區大學也紛紛成立。然而,自從社區大學成立以來,不少國內的研究者紛紛投入其研究的行列,從全國博碩士論文網 裡面搜尋,可發現至目前為止關於社區大學的研究論文,約有128篇論文。其中,相關之研究有社區大學的學員學習的動機之調查(李芝靜2005);對於社區大學課程規劃之探討(陳明昌2004);成人參與社區大學電腦學習動機及課程需求之研究(劉素珍2005);社區大學定位與實施策略之研究(2001吳明宗);社區大學教師教學初體驗(洪琦婷2003);或者是社區大學教師教學實踐歷程之研究(黃宜雪2002)等

。關於社區大學的研究雖然為數不少,但關於成人教師教學困擾的研究論文屈指可數僅有一篇(徐心浦2004),甚至關於社區大學日文教育的論文也僅有一篇而已(吳佳伸2004),其內容也僅僅在探討課程方面的設計與規劃等,而對於針對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上的困擾並未做深入的著墨。由此可知,關於社區大學日文教師之教學困擾等研究論文寥寥無幾、乏善可陳,其研究成果還有待後續相關日文教育研究者共同努力,以作為改善社區大學日文教育教學上的目標。 此外,高見澤(1994:37-38) 曾經對做為理想的教育基礎條件之必要調查這樣描述:1.探討教育行政機關。2.探討教育之場所。3.探討執教之教師。4.探討受教之學習者。

由以上看來,高見澤認為,作為一個理想的教育是有必要針對教育機關、教育場所之機關、教師及學生做一番的調查。調查出問題點之所在,在針對問題點下去做探討提出適當的解決之道,乃是一個好的教育理念。 再者,高見澤(1994:39) 除了對理想的教育基礎條件做說明外,也對理想的教育方針之內容做了這樣描述:1.探討教育內容2.探討教授法內容3.探討課程設計內容4.探討評價法之內容  從高見澤描述可得知,除了針對教育機關、教師、學生等對象內容做探討之外,也是有必要針對站在第一現場執教教師對學生所教授的教育內容為何?教授法如何實行?何時教什麼樣的教材?以及如何去評價學生?等方面問題之探討。筆者認為

,除了直接探討教師對學生實行教授內容之外,教師在對學生實行教育之時,是否會出現若干程度的困擾等問題,也是值得考察的問題之一。 然而,執教之教師的工作不外乎就是以教學為主,首先從「教」與「學」兩個字來看,黃光雄(1988)認為「教」與「學」是人類進步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施行教者以適當的方法,增進受教者學到有認知意義或有價值目的的活動。教師在學校中扮演著教學者、訓輔者、領導者等角色,吳明清等人(1996)指出教師的工作內容,包含許多相關活動,可分為:課前的準備工作、課堂中的教學工作、生活輔導工作、行政及班級事務工作、研究與進修活動、社區服務工作。由此可見教師的工作多麼複雜與繁重,在平常規定的上

課時間之外,還需要負責學校的行政、學生訓輔、課前準備、研究與進修等活動。 由於教師工作的多元化與複雜化,因為工作所產生的困擾問題、壓力事件便接踵而來,以致造成教師的教學熱忱與教學態度逐漸產生動搖。教師是教與學中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而蘇詠梅、鄭美紅、曾照亮(1998)認為教師不應該只集中在課程與學生,而缺乏對教師的教學勝任度的關注。教師未能在教學工作建立信心,產生相關問題與困擾,其結果可能間接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出現一定程度的困擾與障礙,而降低了教學上的品質。 由此可知,教師在教學上所遭遇的問題與困擾,是需要深入的探究與瞭解,有效解決教師的困擾問題,除了能夠提昇教師本身的教學品質

之外,也能間接造福受教之學生,並且培育活潑樂觀、創造進取的學生。而其所遭遇困擾問題等之因應方式若能深入探討、了解,筆者認為也必定能夠將相關的經驗提供給從事相關領域的教學者一個寶貴的參考指摽。 基於以上的描述,在本論文研究之目的有4點:1.瞭解從事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遭遇到的教學困擾及其他問題點。2.探討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所遭遇教學困擾時的因應方式。3.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的結論與建議,做為從事社區大學日文教育之教師及社區大學之參考。4.期望這篇研究結果能夠提升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上的品質,使社區大學的日文教育能夠走出有別於其他日文教育的一片天。二、先行研究

在國內關於教師教學困擾相關研究,為數甚多。但目前筆者所找到的教師教學困擾全都局限幾乎侷限於國中、國小或特殊教育領域的一般教師,甚少有關於成人教師之教學困擾。關於先行研究的成人教師之困擾相關研究有黃富順(1993)、王瑞宏(1996)、蔡傳暉、顧忠華、黃武雄(1999)、徐心浦(2004)等;然而,在日本相關的先行研究有當地教學之日籍日文教師座談會(1998),其內容為日本當地日籍日文老師們所做的座談會得出的語學教師共通的困擾。 從這些先行研究資料,筆者日本日文教師教學困擾與國內成人教師教學困擾可分成三個方向:1.教師本身層面的困擾,如:在職進修、個人壓力、教材、課程規劃、自己本身的教

學經驗等。2.教師對學校層面的困擾,如:就任學校的教學設備等資源與教學環境等困擾。3.教師對學習者層面的困擾,如:缺席或中輟、學生程度不一、評量學生學習、發言方面等困擾。 此外,由筆者所參考的徐心浦(2004)社區大學教學困擾之論文來看,雖然可以發現其教學上有其困擾存在,但其論文著重在訪談任教各式各樣課程的成人教師(如:宗教課、電腦課等教師)所得出的結論,並非有專門分門別科所得的結論。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針對一個課程(比如日文課或英文課等外文學習)來做分門別類探討。再者,對於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課程之困擾與因應方式為何?仍然尚未深入探討,筆者認為仍然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三、台灣「社區

大學」之現狀及問題點 社區大學的構想主要源自於台大教授黃武雄,他在1994年4月10日發起了一項大規模的「410教改運動」,該活動在台北街頭展開,共約有三萬民眾走向台北街頭,要求政府加速教育體制的改革,其四大訴求為:訂定教育基本法、小班小校、教育現代化,以及廣設高中大學。為了回應民間的壓力,政府乃宣佈成立「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聘請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擔任召集人,並邀請關心教育改革之學者專家、社會賢達等代表,以兩年的時間推動研議各種教育改革方案,並完成「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作為教育改革的施政藍圖。然而黃武雄教授為了他的教育堅持,認為台灣的教育改革需要與社會改革更緊密的連結,因此有

了「社區大學」的設計(顧忠武2000)。 社區大學在教育部的推動下,1998年9月,台北市文山區社區大學首先成立試辦,而往後的社區大學也紛紛成立。而根據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 可得知,目前社區大學的數目已經達到了70幾所。 即使達到全國普及化的數量,但是社區大學仍然遇到不少問題。首先由教育部(2004)指出社區大學所面臨3項問題 :1.地方政府主動性仍有待提昇:承辦社區大學之問題2.公民課程之開設率過低:學術課程所佔比率之問題3.授予學位之爭議:學位授予問題另外,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與常務理事張捷隆、顧忠華(2006:34~42)等提出關於社區大學5點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1.理想與

現實的拔河:學術課程與藝能課程之問題2.課程比重的偏向:學術課程能否開課之問題3.異質化的危機:社區大學承辦的單位並無全國一致性的規範之問題4.經營前景的不確定性:到社區大學能否永續經營之問題5.學員認證的迷思:學位證書能否被教育部承認之問題 再者,根據黃武雄(1998)、陳瓊如(2000)、監察院(2003)等文獻可得知,社區大學所延聘的師資、課堂上的學員、課程設計、上課場地以及行政方面等問題點,在某種程度上,都會造成社區大學教師在教學上若干影響。四、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分析 本論文最主要探討筆者所回收的44份問卷及7位有意願受訪的日文教師,藉此了解社區

大學日文教師教學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實際情形。在探討之前,筆者簡單介紹調查對象、期間及調查方法等。(一)調査対象及期間在本研究裡,筆者所找到目前全台灣社區大學高達70幾所,大台北地區有21所(台北縣9所與台北市12所)社區大學。筆者將新莊社區大學、板橋社區大學、三重社區大學、永和社區大學、中和社區大學、蘆荻社區大學、林口社區大學、淡水社區大學、新店崇光社區大學等台北縣9所社區大學以及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中山社區大學、文山社區大學、士林社區大學、萬華社區大學、南港社區大學、信義社區大學、大同社區大學、北投社區大學、內湖社區大學、松山社區大學、中正社區大學、大安社區大學等12所台北市社區大學設定為本

研究範圍。然而,本論文研究乃探討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上的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以個案訪談法訪談台北縣市7位社區大學日文教師,作為本論文研究的調查對象,藉此來探討日文教師實際教學上的困擾及其因應方式。此外,本研究調查期間為2007年3月至8月間,為期共6個月。(二)調査方法 目前深入探討台灣社區大學日文教育之書籍、資料數目屈指可數。在資料方面收集困難外,為明確了解社區大學教師所面臨困擾、問題所在,筆者採取現地調查法(訪談為主、問卷為輔)。藉由訪談為主、問卷為輔之形式來探討出目前從事社區大學日文教育教師所遭遇之困擾及其因應方式。 本論文研究,乃探討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上的困

擾及其因應方式,以個案訪談法,訪談台北縣市7位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實際教學上的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並且以問卷為輔的形式,來探討出目前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所遭遇的困擾與其因應方式人次高低差異之情形。 然而,在進行訪談與問卷調查前,首先,筆者蒐集並分析與本論文相關之文獻,分別從第二章「教師教學困擾相關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教學困擾因應方式之概念與相關研究」等先行研究,以及第三章「社區大學的問題點」等三部份加以探討。藉此,作為筆者編制問卷選項、訪談大綱、研究結果討論與今後課題時的依據(設計過程中,並不斷地指導教授以及社區大學日文老師討論後所得出的內容)。 問卷與訪談編製完成後,根據筆者所

選定的台北縣市的研究範圍,筆者發出60份問卷,回收47份問卷,有效問卷44份(回收率約73.3%左右),藉此加以分析。此外,也根據有意願受訪的7位日文教師針對其教學困擾與因應方式進行訪談。(三)問卷與訪談比較分析 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筆者將日文教師教學困擾與因應方式分為:1.日文教師本身層面困擾2.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3.日文教師對學習者層面困擾4.日文教師本身困擾之因應方式5.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6.日文教師對教學者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等6項。以下分成這6部份做綜合性探討。1.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本身層面困擾 根據先行研究與文獻探討所設計問卷,可將日文教師本

身層面所遭遇的困擾歸納共6項困擾;相較於此,根據筆者訪談的受訪者描述可歸納出日文教師本身層面的困擾共有8項困擾。在此,筆者整理如下表4-1:表4-1: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本身層面困擾困擾層面 困擾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本身層面之困擾 相似困擾 1.在職進修機會不多 20 6 2.招生困難 20 4 3.對於課程安排、設計等 18 1 4.因為自己個人因素影響教學(個人壓力、家庭壓力或其他因素等) 14 2 5.課程內容與學員需求不符合 14 1 6.課本內容生澀、不實用 12 1 相異困擾 7.寄人籬下,無自己的一個教

學環境 1 8.與租借學校學生相處 1 上表4-1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調查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本身困擾層面人次比較表。由上表顯示出,問卷與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相似的共有6項,相異的共有2項。 此外,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項目與問卷之困擾項目相異的為7與8等2項。此2項教學困擾項目是先行研究並未發現的問題點。 整體而言,上表4-1問卷裡顯示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對1.招生困難(20人)與2.在職進修機會不多之困擾(20人)是人次最高的;對於課本內容生澀、不實用等困擾是教學者困擾人次最低的,只佔了約12人。從最高困擾項目1.招生困難之困擾(20人)來看,筆

者推測在社區大學上日文課程的學習者遇到學習上的瓶頸後,降低了學習動機而無人願意繼續在上下去的可能,這樣的情況對於台北縣市社區大學的日文教師在經濟層面無疑是相當大的打擊,並不像一般正規大學有保障。再者,從與困擾項目1.招生困難一樣並列困擾最高困擾項目2.在職進修機會(20人)來看,筆者推測社區大學開的進修課程,是針對整體課程開的講習會或研討會,對於單一個別課程很少做個專題來探討。或許這是造成日文教師本身無進修機會困擾之故。 然而,從最低的困擾項目6.課本內容生澀、不實用的困擾(12人)來看,筆者推測教師者本身或許就具備了教學方法與其他知識之故,也因而在其困擾是相對地較低的。 由上表4

-1也可知,訪談的困擾項目最高為 1.進修機會不足(6人)。從最高的困擾項目1.進修機會不足(6人)來看,根據受訪者的資料可得知,由於社區大學所舉辦的座談會、講習會等都是針對每個科目的緣故,而並非針對單一個別的科目來做個研討會,有受訪者希望社區大學,能夠專門針對單一個教學科目來做個研討會。2.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 根據先行研究與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可將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所遭遇的困擾歸納共2項困擾;相較於此,根據筆者所訪談的受訪者之內容可得出,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所引起的教學困擾共有5項困擾。在此筆者將之整理如下表4-2:表4-2: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

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困擾層面 困擾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校層面困擾 相似困擾 1.教學資源不足(如:多媒體教室不足等) 22 5 2.教學環境不佳(如:課桌椅不適用或其他等) 20 4 相異困擾 3.與社區大學人員溝通課程開設問題 1 4.學校舉辦其他考試相關活動,影響上課教學 1 5.過於商業化,學費調漲 1 上表4-2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之困擾比較表。由上表4-2可得知,問卷之教學困擾與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相似的共有2項,相異的共有3項。 此外,從上表4-2也可得知,筆者所訪談

的教學困擾項目3~5是先行研究裡並沒有發現的問題點。 由上表4-2問卷的困擾項目1.教學資源不足(22人)2.教學環境不佳(20人)看來,可得知社區大學之教學資源與教學環境明顯不足。對於想要擁有好的教學環境與資源的教師者而言,是相當大的一項挑戰。 根據表4-2可知,7位受訪者當中所提出的困擾項目最高為1.教學設備、資源不足(5人)。對於提出人次最多的困擾項目1.教學設備、資源不足(5人),根據受訪者描述可得知,社區大學的教學資源相當不足,如:借用麥克風、多媒體等器材人數過多,有些教師若不提早借用就借不到或者是教學資源陳舊,無法使用等問題,而導致有些日文教師必須自備器材至社區大學。3

.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習者層面困擾 根據先行研究與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可將日文教師對學習者層面所遭遇的困擾歸納共有15項教學困擾;相較於此,根據受訪者所訪談的內容可得出,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對日文學習者層面,所引起的教學困擾共有18項困擾。其中,對學員課堂中困擾問卷有8項(表4-3),訪談有13項(表4-3);對學員課後的困擾之問卷與訪談都各有5項(表4-4);而對學員的學習態度問卷有2項(表4-5),訪談有3項(表4-5)。在此,筆者將之整理如下:表4-3: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堂中困擾困擾層面 困擾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課堂中的困擾 相似困

擾 1.學員異質性高、程度不一 30 7 2.學員課堂上不願發言練習日文 29 6 3.學習緩慢的學員,跟不上進度 26 3 4.離開學校一段時間之成人學習心已較難理解 24 1 5.學員發言無關課堂以外的言論 21 4 6.學員提問內容不符合課程需求 14 1 相異困擾 7.提供個別學員不同的學習 16 8.處理學員的困擾問題 10 9.政治狂熱者 2 10.無法深入教學、理論性學問 2 11.學員行為不佳(如:上課吃檳榔、喝酒來上課) 2 12.找老師教學毛病(學員上課反應過度)

2 13.課堂拉學員至他處上課的外人 1 14.學員不專心(日文會話練習時) 1 15.學員精神狀況不佳(上課反應過度) 1 上表4-3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堂中之困擾比較表。從上表4-3來看可知,問卷教學困擾與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相似共有6項,相異的共有9項。其中,困擾項目9~15是先行研究尚未發現的問題點。 由上表4-3可知,問卷顯示困擾項目最高為1.學員異質性高、程度不一(30人),最低為8.處理學員的困擾問題(10人)。從最高的困擾項目1.學員異質性高、程度不一(30人)來看,筆者推測日文教

師在社區大學任教時由於學員的程度不一等問題,可能造成其在課程安排上有一定的困難度在,因而對此困擾占最高人次;而對於最低教學困擾項目8.處理學員的困擾問題(10人)來看,筆者推測社區大學的日文教師皆熱愛幫助解決學員所遭遇的問題、困擾,故人次最低。 根據表4-3可得知,訪談日文教師對上課學員所產生的困擾項目最高為1.學員程度不一、異質性高(7人);最低為14.學員不專心(日文會話練習時)(1人)等。 從訪談的最高的困擾項目1.學員程度不一、異質性高(7人)來看,根據社區大學日文教師的描述可得知,來社區大學學習日文的學員由於學歷上、年齡層的關係,而造就了學員的異質性相當的高,對日文教師來

說難以滿足每位學員來安排課程等問題也會衍生而出。 從訪談的最低困擾項目14.學員不專心(日文會話練習時)(1人)來看,根據受訪者描述可得知,該日文教師在訓練學員練習日文時,由於每位學員都會被點到練習,而有些學員都會自顧自己的日文該如何說,而沒有注意老師與其他學員在練習時的情況,而失去真正練習的目的。表4-4: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後困擾困擾層面 困擾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課後的困擾 相似困擾 1.學員大多數沒時間進行預習及複習 31 1 2.學員對寫作業或被評鑑感到壓力 16 1 3.評量學員的學習 15 1 4.學員

的學習困難與無暇進行補救教學 12 2 相異困擾 5.學員學習表現不理想 15 6.來電之困擾(精神狀況不佳之學員) 1上表4-4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後困擾之比較表。從上表4-4來看可知,問卷的教學困擾與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相似的共有4 項,相異的共有2項。其中,困擾項目6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問題點。 由上表4-4可知,問卷最高的困擾項目為1.學員大多數沒時間進行預習及複習(31人),而最低為4.學員的學習困難與無暇進行補救教學(12人)。由最高的困擾項目1.學

員為大多沒進行預習、複習的問題(31人)可知,社區大學學員若無進行預習、複習再加上學生程度不一的話,日文教師在教學上必定產生較大的困擾,其原因筆者推測前往社區大學學習的學員由於都沒有自己的時間,白天必須要工作,晚上必須要上課,並非有足夠的時間來唸書,而導致了日文教師在對學習者層面上,佔了最多困擾人次。 相較於此,從最低的困擾項目4.學員的學習困難與無暇進行補救教學(12人)來看,筆者推測社區大學日文老師都比較具有服務人群的愛心,即使是教學上時間不足夠,無暇進行補救教學,但一般日文教師都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將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故其困擾人次最低。 根據表4-4可得知,筆者所訪談的

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後感到的困擾項目最高為4.無暇進行補救教學(2人)。根據受訪者資料顯示,由於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排課只有一周一次或兩次,其教學時間上來說是相當的不足,而間接導致無暇安排時間,解決學員課堂中所感到疑惑等問題。表4-5: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困擾層面 困擾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學習態度的困擾 相似困擾 1.學員中輟及缺席等流動率高 26 7 2.學員流動率低,重複上同一期的課比率高 23 2 相異困擾 3.學員學習動機低落 5上表4-5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比較表。

從上表4-5來看可知,問卷之教學困擾與筆者所訪談的教學困擾相似的共有2項,相異的共有1項。其中,困擾項目3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問題點。 由上表4-5亦可知,問卷的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之困擾高低人次順序為1.學員中輟或缺席等流動率高(26人)2.學員流動率低,重複上同一期的課比率高(23人)。由最高的困擾項目1.缺席或中輟等流動率高(26人)來看,筆者推測原因,可能因為工作等因素而造成此結果,進而地間接造成其課程可能無法開設下去,因而占最高的困擾人次。 相較於此,從困擾項目2.學員流動率低,重複上同一期的課比率高(23人)來看,筆者推測由於社區大學雖然會有學員缺席等問題,但畢竟還是有認

真學習的學員,一直重複上相同的課程。此現象雖為好現象,但筆者推測由於舊學員的加入到同一期的課,而導致了課堂教師安排課程困難,導致教學品質下降。 此外,根據上表4-5,筆者訪談的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之困擾項目最高為1.學員缺席或中輟等流動率高(7人),而最低為2.學員流動率低,重覆上同一期的課比率高(2人)。 從對學員的學習態度最高困擾項目1.學員缺席、中輟等流動率高(7人)來看,根據訪談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可得知,社區大學有很多日文學員在學習上遇到瓶頸等因素後,往往會造成其學習信心低落,進而缺席或中輟不來上課等現象;而從最低的困擾項目2.學員流動率低,重覆上同一期的課比率高(2人)來

看,根據受訪者描述可知,由於來社區大學上課的學員,有認真的學員與不認真的學員,認真的學員常常會重複上同一期的課,其原因乃是由於其學員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由於學的不夠札實,所以想要再聽一次課(如:五段動詞)。此困擾項目34也跟困擾項目33形成對比。4.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本身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 根據先行研究可將成人教師本身困擾之因應方式歸納共4項;相較於此,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可將其本身困擾之因應方式歸納共7項。在此,筆者茲將整理如下表4-6:表4-6: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本身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因應層面 因應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本身困擾層面之因應方式 相似因應方式

1.自製輔助教材或教材兼顧學員程度 73 2 相異因應方式 2.自我調適 21 3.讓學員自我控速學習(會話或發言等) 16 4.師生共同制定課程內容 11 5.接受現狀 3 6.自尋方法解決(借教室、兩班合成一班等) 3 7.自行參加研討會 2 8.請教他人 1 9.私下個別教學 1 10.鼓勵學員繼續學習 1 上表4-6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本身困擾之因應方式比較表。由表4-6可知,筆者訪談的日文教師與問卷的因應方式相似的有1項,相異的共有9項。 此

外,從上表4-6亦顯示出筆者訪談日文教師的因應項目5~10等6項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因應方式。 由表4-6可知,問卷的因應項目最高為1.自製輔助教材或教材兼顧學員程度(73人),最低為4.師生共同制定課程(11人)。此也顯示,社區大學日文教師教學時,特別重視教材。 然而,從問卷的最高因應項目1.自製輔助教材或教材兼顧學員程度(73人)來看,筆者推測由於至社區大學上課的學員由於程度不一、異質性高,而導致日文教師為了能夠顧及每位學員,所以在選用教材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而最重視之;從最低的因應項目4.師生共同制定課程內容(11人)來看,筆者推測由於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若一起跟學員一起

制定課程的話,並且都上該門課的話,會導致學習效率上的低落(如:配合某些學員想要學習歌唱等,該學習的課程目標就無法達成了),因而失去開該門課程的意義了。 根據表4-6可得知,訪談的7位日文教師受訪者當中,提出的自己本身教學困擾之因應項目最高為5.接受現狀(3人)6.自尋方法解決(3人)(借教室、兩班合成一班等)。 從訪談的最高因應項目5.接受現狀(3人)與6.自尋方法解決(3人)來看,根據受訪者資料可得知,由於社區大學學員往往遇到學習上瓶頸或某些因素就放棄了繼續學習的機會,而影響了下學期能夠開課與否的問題。這樣的問題,間接影響到其課堂上的日文教師的心情,有些日文教師會以接受現狀或是針

對有些部分想要上課的學員,在私下借教室來開班等,自尋方法來解決等方式來因應。5.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 根據先行研究與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可將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歸納3項;相較於此,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可將其對學校層面困擾歸納共有8項。筆者茲將整理如下表4-7:表4-7: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因應層面 因應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校困擾層面之因應方式 相似因應方式 1.自備器材 32 3 2.接受現況 29 1 相異因應方式 3.自我調適 26 4.與學員一起趕走蚊蟲 1

5.自行朗誦 1 6.準備防蚊液 1 7.請求吵鬧的教室小聲 1 8.反映社區大學 1 上表4-7為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比較表。由表4-7可得知,問卷對學校層面之因應方式與筆者所訪談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之因應方式相似的共有2項,相異的共有6項。 此外,由上表4-7也可知,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因應項目4~8等5項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因應方式。 由表4-7顯示出問卷的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因應項目最高為1.自備器材(32人)最低為3.自我調適(26人)。 由問卷的最高因應項目

1.自備器材(32人)來看,筆者推測由於社區大學在某種程度上教學資源不充裕,而導致許多台北縣市社區大學日文教師必須自備器材來因應的結果。由此可知,教學資源方面的問題對社區大學來說,是必須改進的地方;而由最低的因應項目3.自我調適(26人)來看,筆者推測社區大學有些教學困擾可能無法解決,而部份的教師以調適自我來因應,避免受到教學困擾的干擾而影響教學上的品質。 由上表4-7可知,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對學校層面所產生的教學困擾因應項目最高為1.自備器材(3人)。 從訪談的最高因應項目1.自備器材(3人)來看,據受訪者資料顯示,由於社區大學的教學資源上不足,日文教師本身會自己自備器材(如:

麥克風、筆記型電腦等)來因應。7. 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習者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 根據先行研究可將成人教師對學校層面困擾之因應方式歸納共7項;相較於此,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對學習者層面困擾可歸納共22項因應方式。其中,對學員課堂中困擾之因應方式問卷有5項(表4-8),訪談有15項(表4-8);對學員課後困擾之因應方式問卷有1項(表4-9),訪談有3項(表4-9);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之因應方式問卷有1項(表4-10),訪談有5項(表4-10)。在此,筆者分別整理如下:表4-8: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堂中困擾之因應方式因應層面 因應項目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課堂

中困擾之因應方式 相似因應方式 1.鼓勵並訓練學員日文發言技巧 37 1 2.多元教學 35 10 3.教材兼顧學員程度 34 2 4.每學期變更教材 12 1 相異因應方式 5.分組教學 21 6.接受現狀 5 7.自尋方法解決 2 8.練習會話時,表達立場 2 9.拉回主題、無關上課主題下課提問 2 10.講笑話,避免學員不願練習會話時的氣氛尷尬 1 11.勸不良行為之學員改正行為 1 12.找尋相關答案 1 13.反應拉學員至他處上課之外人 1

14.無法深入教學時,堅持教學 1 15.與(精神狀況不佳)學員保持距離 1 16.請教他人 1 由表4-8可知,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對學習層面之因應方式與筆者所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堂中所採取的因應方式相似的共有4項,相異的共有12項。 由上表4-8比較可得知,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在課堂中的因應項目6~16等11項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因應方式。 由上表4-8資料顯示,問卷的因應項目最高為1.鼓勵並訓練學員發言技巧(37人);而其最低為4.每學期變更教材(12人)。然而,為何問卷的因應項目1.鼓勵並訓練學員發言技巧(37人)會有這樣

最高人次的出現,筆者推測由於社區大學學員不願意練習日文,而其日文教師也認為學語言最主要是學會基本的聽與說等因素,因而導致了此結果的最高人次;而由最低因應項目4.每學期變更教材(12人)來看,筆者推測由於社區大學的日文教師大多數可能由於白天有正職,晚上至社區大學兼任教書等因素,而導致了無暇製作教材、變換教材的結果。 從上表4-8可得知,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對上課學員困擾之因應項目最高為2.多元教學(10人);而次高為6.接受現狀(5人)。 從最高的因應項目2.多元教學(10人)來看,根據受訪者的描述,在教學時都會以多元教學來因應自己在教學上所遇到的困擾;而從次高的6.接受現狀(5人)來看

,根據受訪者描述可知,社區大學由於學員多半都是比較害羞、不好意思、或是怕丟臉等因素,而不敢練習日文會話,有學員甚至會要求課堂上的日文教師,別點其來練習日文會話,有日文教師曾經有經驗點了不願練習日文的學員後,結果造成其學員壓力非常的大,而就從此缺席、中輟。因此,有些日文教師就認為只能接受其學員之要求了。這樣的情形對社區大學日文教師來說是必須拿捏的問題之一。表4-9: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後困擾之因應方式因應層面 因應方式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課後因應方式 相似因應方式 1.多元教學 35 1 相異因應方式 2.學員電話中問題至課堂詢問 1 3.延長教

學時數 1 由表4-9可知,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所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課後困擾所採取的因應方式相似的共有1項,相異的共有2項。由上表4-9也可得知,日文教師對課後的困擾之因應項目2與3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因應方式。表4-10:問卷與訪談之比較-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之因應方式因應層面 因應方式 問卷人次 訪談人次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之因應方式 相似因應方式 1.多元教學 35 14 相異因應方式 2.鼓勵缺席或動機低落的學員 4 3.請他人幫忙(致電) 2 4.自我檢討 1 5.不斷與學員溝通、協調 1

由表4-10可知,根據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與筆者所訪談日文教師,對學員學習態度困擾所採取的因應方式相似的共有1項,相異的共有4項。由上表4-10也可得知,日文教師對學員的學習態度困擾之因應項目2~5等4項是先行研究未發現的因應方式。 從上表4-10可得知,問卷與訪談的部分最高皆為1.多元教學。也間接可知,多元教學在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五、結論與今後課題 由分析探討可得知,筆者所訪談的日文教師的教學困擾與先行研究、文獻探討所設計的問卷比較後,問卷與訪談的困擾與因應方式有相似的結果之外,筆者也發現訪談日文教師的教學困擾及其因應方式,有不少是先行研究所未發現的結果。

期望這些研究結果能夠對社區大學日文教育與往後想要從事社區大學日文教育的教師能夠有實質上的幫助。(一)結論 筆者訪談日文教師實際遭遇到的困擾、因應方式與先行研究比較後,研究發現簡單整理如下:1.寄人籬下,無自己的一個教學環境:社區大學並無自己的教學環境。→以接受現狀等因應方式因應。2.與租借學校學生相處:由於社區大學並無自己的教學環境,而與日間上課的學生共用同間教室有所衝突。→以接受現狀等因應方式因應。3.與社區大學人員溝通課程開設問題:為了與補習班區隔,而規定只能開四期課,無法滿足其他求知慾強烈的學員。→以接受現狀等因應方式因應。4.學校舉辦其他考試等相關活動,影響上課教學:有些學校會舉辦

相關證照考試停課。→以補課方式等因應方式因應。5.無法深入教學、理論性學問:學員學歷、程度不一等因素,無法深入教學。→仍然繼續教學等因應方式因應。6.學員行為不佳(如:上課吃檳榔、喝酒來上課):學員行為不佳,影響教學。→以勸導改正其行為等因應方式因應。7.找老師教學毛病(學員上課反應過度):有些學員質疑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找尋相關答案,證明自己教授的內容是正確的等因應方式因應。8.政治狂熱者:練習日文會話時,問是中國人嗎?學員感到不悅或愛聊政治問題。→以盡量表達只是練習等立場,避免誤解等因應方式因應。9.學員精神狀況不佳(上課反應過度):練習會話時,學員不悅起身與教師起衝突。→以保持距離等因應

方式因應。10.課堂拉學員至他處上課的外人:有外人至社區大學拉學員去他處上課。→以反應其行為等因應方式因應。11.學員不專心(日文會話練習時):有些學員會顧及自己的答案如何回答,忽略任課教師與其他學員練習會話,或是等老師結束後,點到該發言的學員時,其學員會重複前面學員講過的日文答案。→積極引導、鼓勵學員說不一樣日文等因應方式因應。12.來電之困擾(精神狀況不佳之學員):有些學員會致電給教師問問題等,造成其困擾。→勸導學員盡量至課堂上詢問其問題等因應方式因應。13.學員學習動機低落:有些學員因為缺席或在學習上遇到瓶頸等因素,而造成 學習動機低落等問題。→以鼓勵、多元教學(

如:歌唱教學)等因應方式因應。 除此之外,其他研究發現之困擾因應方式有:1.自尋方法解決2.自行參加研討會3.請教他人4.私下個別教學5.鼓勵學員繼續學習6.延長教學時數7.請他人幫忙8.自我檢討9.不斷與學員溝通、協調等因應方式。(二)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筆者提出自己的建議,針對日文教師5項建議、學校行政機關4項建議等茲描述如下:1.對社區大學日文教師的建議(1)多參與研討會、講習會:由於社區大學本身沒有舉辦教學相關的研討會,多參與外面所舉辦的研討會,提升教學上的品質,降低教學上的困擾。(2)多對學員關懷、付出愛心:有些學員行為不佳或是精神上有些問題,平時可以多加以關懷、付出更多

的愛心,提早發現、解決其學員問題的話,相信能夠使教學上能更圓滿。(3)多善用其他資源:社區大學資源不足,除了社區大學主動積極改善之外,可以盡量善用社會上各種資源,來彌補其資源上的不足。(4)定期自我舉辦教師教學坊研習營:自我自律定期舉辦教師教學坊研習營,自組自救會來互相探討教學上的困擾問題點,了解到其他遇到困擾的日文教師如何當下解決其困擾問題,甚至了解其他教師相關的教學技巧提升教學品質。(5)利用網路資源:利用網路資源,製作一個相關日文教學網頁,提供教學者們之間互相交流平台,遇到教學上困擾等問題時,能夠互相交流,分享如何解決困擾。2.對社區大學的建議(1)多重視學員的需求,盡量以其為主體:四學

期為一個學習階段,若結束後就無法繼續往下開班。但若以另外一個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社區大學若能滿足其學員的學習慾望的話,也不失當初創立社區大學的理念。(2)多了解日文教師的困擾:社區大學若能常常與授課教師常常溝通,了解其需求及其困擾甚至進而地解決其問題所在,提升教學品質。(3)盡量舉辦日文相關的教學研討會:舉報相關研討會,提升社區大學日文教師的教學上的品質與降低其困擾。(4)盡量與校外資源豐富的學校合作:與當地的資源豐富的大學一起合作,資源上的互通有無,改善社區大學資源上的不足。(三)本論文之研究限制 由於本論文的研究以訪談為主與問卷為輔的研究方法,因此出現了下列3項研究上的限制。1.方法

上的限制:問卷調查與訪談調查無法同時兼顧全部困擾問題。2.內容上的限制:根據文獻探討與先行研究所設計問卷與訪談的內容,無法兼顧 全部困擾問題。3.推論上的限制:本研究以台北縣市為研究對象,無法推論至其他縣市。(四)今後的研究課題 對於今後的研究課題,筆者茲描述如下3點:1.擴大研究範圍方面:針對北、中、南甚至全台灣做量化或質化研究。2.研究方法方面:參與教師課堂上課,以觀察方法,來看出課堂日文教師實際教學上的困擾、因應方式等。3.研究對象方面:可將坊間補習班、正規大學、高中的第二外語日文選修、空中大學等機構作為研究主題做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