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遠起跳板規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國立體育大學 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 湯文慈所指導 李毅涵的 武術太極拳難度動作「騰空擺蓮360°接提膝獨立」之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2012),提出跳遠起跳板規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跳躍、難度動作、性別、平衡、著地、擺腿擊響。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學系 劉錦璋、黃智能所指導 陳冠彰的 游泳接力賽踏併步擺臂式出發動作之效益 (2012),提出因為有 踏併步擺臂式出發、離台時間、入水距離、空中飛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跳遠起跳板規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跳遠起跳板規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武術太極拳難度動作「騰空擺蓮360°接提膝獨立」之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為了解決跳遠起跳板規則的問題,作者李毅涵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武術太極拳項目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在亞運比賽中重點的奪牌項目之一,自中國爭取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舉辦權後,國際武術聯合會更積極爭地想將武術項目發展成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因此武術國際賽制有了更客觀更公正的比賽規則,同時為了讓武術技術上不斷創新更增加了難度動作的得分賽制。如此賽制的轉變使武術難度動作完整的呈現成為了競技場上成敗的關鍵。而「騰空擺蓮360°接提膝獨立」屬於B+C級的難度分值,是目前武術國際賽制中最高分值連接難度動作之一,卻很少選手掌握施作技巧而安排在太極拳比賽套路中,且許多武術難度的研究中尚未有針對騰空擺蓮360°銜接提膝獨立的研究。有鑑於此筆者希望透過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能夠找出在施作「騰空擺蓮360°接提膝獨立」的動作要領及成敗的關鍵。研究目的:藉由運動生物力學參數的量測探討選手施作「騰空擺蓮360°接提膝獨立」之動作特徵;比較成功動作與失敗動作之間的差異進而找出動作成敗的關鍵。研究方法:以三維動作分析系統及測力板系統對10名無任何下肢傷害的太極拳選手,含女性6位、男性4位施作「騰空擺蓮360°接提膝獨立」數次,進行運動學及動因學的測量,含下肢關節角度及角速度、身體旋轉角度及角速度、身體重心位移及線速度、起跳和落地時地面反作用力特徵。以觀察此難度的動作特徵並且使用成對樣本t檢定檢視成功動作與失敗動作間的差異。研究結果:本研究結果發現女性選手於起跳時,其下肢關

節角度顯著大於男性選手。影響女性選手動作成敗的關鍵在著地緩衝期支撐腳腳踝的關節彎曲角度是否有做到良好的緩衝、影響男性選手動作成敗的關鍵在於下蹲預備期右側身體向前傾斜幅度過大造成起跳時身體大幅度的晃動;在動作特徵上1.選手們施作此難度時起跳前身體至少預先轉了四分之一圈。2.選手們搶在重心最高時做擺腿擊響的動作。3.選手們在擺腿擊響前完成五分之三的總旋轉角度,為了是落地的穩定性。4.落地時支撐腳(單腳)承受了4到5倍的身體重量。結論:不同性別執行「騰空擺蓮360°接提膝獨立」之起跳動作特徵不盡相同,女性選手落地時應顧及良好的踝關節緩衝,男性選手在起跳時應盡量保持身體直立以免過大的前後晃動影響平衡感

游泳接力賽踏併步擺臂式出發動作之效益

為了解決跳遠起跳板規則的問題,作者陳冠彰 這樣論述:

背景:游泳是一項個人與時間競賽的運動,而接力賽又是展現各國水平的重要賽事之一,而在游泳接力規則裡有關接跳時間是允許-0.03秒的落差,如何以最有效率地縮短接跳時間,並透過技術分析增長跳水距離,將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內容。目的:本文希望透過運動學的參數將踏併步擺臂此項技術做進一步的效益分析,讓此項技術能對高中層級的男子選手有最直接的回饋。實驗設計:本研究是以8位男子高中選手做兩種出發動作,第一種是以選手個人所使用之接力出發方式,第二種以本研究之踏併步擺臂式出發並記錄1.離台時間;2.空中飛程;3.第一點入水距離,以JVC高速攝影機(300Hz)拍攝並配合KWON 3D 5.1影片分析軟體做兩種不

同出發動作的分析,同時配合電子計時板及跳台輸出之資料作為反應離台時間的資料來源,最後以SPSS 20.0統計分析踏併步擺臂式接跳動作與個人所使用之出發動作進行比較。結果:本研究所探討之踏併步擺臂式出發動作除在水平速度與個人出發跳水動作比較未達顯著差異外,在第一點入水距離、離台時間、重心離台高度、重心垂直速度均達顯著差異,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建議教練在平時就將此技術納入平常的練習,相信能提升高中層級的男子選手在游泳接力賽上的成績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