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雷達頻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軍用雷達頻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海翔,李光偉(主編)寫的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及防護 和丁鷺飛的 雷達原理(第5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軍醫 和電子工業所出版 。

逢甲大學 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 楊瑞彬所指導 唐識涵的 可用於合成孔徑雷達目標物特徵調變之主動式吸波/反射結構開發 (2021),提出軍用雷達頻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主動式頻率選擇表面、二極體、雷達散射截面。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 楊瑞彬所指導 陳靖文的 鋸齒狀不連續面用於飛行載具雷達散射截面縮減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鋸齒狀不連續面、鋸齒邊緣、匿蹤戰機、雷達散射截面的重點而找出了 軍用雷達頻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軍用雷達頻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及防護

為了解決軍用雷達頻率的問題,作者胡海翔,李光偉(主編) 這樣論述:

研究發現,長期生活在0.2微特斯拉以上的低頻磁場環境中,將對人體產生有害影響。電磁輻射是由振盪的電磁波產生。在電磁振盪的發射過程中,電磁波在自由空間以一定速度向四周傳播,這種把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發射到空間的過程或現象稱為電磁輻射。隨着廣播、電視、通信及電力事業的迅猛發展,信息傳輸、通信工具、計算機和各種家用電器大量進入我們的生活,電磁能量每年正以7%—14%的速度增長。人類在享受現代化帶給我們方便舒適的同時,也正受到惡化的電磁環境對健康所帶來的威脅。電磁環境對人類生活和健康的負面影響不時見諸報道。經研究證實,電磁輻射污染已成為繼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噪聲污染后的又一新型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國愈來愈

廣泛關注。 第1章 緒論第一節 人類對電磁輻射的認識第二節 電磁輻射的應用與發展第三節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第2章 電磁輻射的特性和分類第一節 電磁輻射相關的幾個參量一、電磁波的周期二、電磁波的頻率三、電磁波的波長四、電磁波的相位五、電場與電場強度六、磁場與磁場強度七、均勻平面波及特性八、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九、電磁波的極化第二節 描述電磁輻射對人體作用的參量一、感應電場和感應電流二、電流密度三、比吸收率(SAR值)第三節 電磁輻射的分類一、按物理特性分二、按頻段分三、按產生源分四、按信號特征分第四節 電磁輻射場區的划分第五節 電磁輻射的傳播特性一、電磁波的傳播方式二、電磁波

的傳播特性第3章 典型的電磁輻射源第一節 廣播電視發射塔第二節 移動通信基站第三節 雷達、導航系統第四節 工業、科學和醫療設備第五節 電力和電力傳輸系統第六節 交通運輸系統第七節 日常生活中的電磁輻射源一、手機二、微波爐三、電磁爐四、電視五、電腦六、無線Wi—Fi設備第4章 電磁輻射的檢測評價及防護標准介紹第一節 電磁輻射的檢測與評價一、電磁輻射檢測方法二、電磁輻射超標評價第二節 常用檢測設備介紹一、頻譜分析儀二、場強儀三、微波漏能儀四、干擾接收機五、測量天線第三節 電磁輻射檢測案例一、目的依據二、基本情況三、檢測方法四、檢測結果五、結果分析第四節 電磁輻射防護標准介紹一、國外標准情況二、國內

標准情況三、我國軍用標准情況第5章 電磁輻射的生物學效應第一節 電磁輻射的熱效應一、能量吸收和熱作用二、重復輻射和微波熱效應三、功率密度和其他因素四、熱平衡方程式五、總結第二節 電磁輻射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一、血—腦屏障反應二、酶和離子效應三、腦電圖效應四、復蘇效應五、行為變化六、神經系統組織結構的改變第三節 電磁輻射對循環系統的作用一、循環系統的解剖及生理二、損傷機制三、電磁輻射對心臟損傷的量—效關系四、電磁輻射對心臟形態學的影響五、微波輻射對循環系統功能的影響第四節 電磁輻射對內分泌系統的作用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反應二、下丘腦—垂體—甲狀腺反應三、電磁輻射對松果體的影響四、代謝的反應五

、對血糖的影響第五節 電磁輻射對血液系統的影響一、電磁輻射對血細胞的影響二、對血液生化及某些遞質的影響第六節 電磁輻射對免疫功能的影響一、電磁輻射對淋巴細胞的影響二、電磁輻射對免疫球蛋白的影響三、移動通信產生的電磁輻射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第七節 電磁輻射對消化系統的作用一、電磁輻射對胃的影響二、電磁輻射對肝臟的影響三、微波輻射對小腸的影響第八節 電磁輻射對生殖系統、妊娠胚胎發育和遺傳的作用一、電磁輻射對男性生殖系統的影響二、電磁輻射對女性生殖系統的影響三、電磁輻射對妊娠胚胎發育和遺傳的影響第九節 電磁輻射對眼的作用一、電磁輻射對晶狀體的作用二、電磁輻射對視網膜的作用三、電磁輻射對角膜的影響第十節

電磁輻射對皮膚的作用一、微波輻射對皮膚的熱效應損傷二、微波輻射對皮膚的非熱效應損傷第十一節 聽反應及其他作用一、聽反應二、電磁輻射對生物體的其他作用第十二節 生物學作用的機制一、熱效應機制二、非熱效應的機制第6章 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第一節 急性電磁輻射損害第二節 電磁輻射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一、對腦電圖的影響二、對腦血流的影響三、神經行為變化第三節 電磁輻射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一、對腎上腺的影響二、對性激素的影響三、對甲狀腺的影響四、代謝反應第四節 電磁輻射對循環系統的影響一、對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影響二、對心率的影響三、對心電圖的影響第五節 電磁輻射對血液生成的影響一、電磁輻射對於血液細胞的遺

傳學損傷二、電磁輻射對血液中主要成分的影響三、電磁輻射對血液生化、電解質的影響第六節 電磁輻射對免疫系統的影響一、電磁輻射對淋巴細胞的影響二、電磁輻射對免疫球蛋白的影響第七節 電磁輻射對消化系統的影響一、對胃、腸的影響二、對肝、膽的影響三、對促胃液素的影響第八節 電磁輻射對性器官、性功能的影響一、對男性生殖系統的影響二、對女性生殖系統及妊娠胚胎發育的影響第九節 電磁輻射對眼的影響一、不同波長電磁輻射對眼的影響」二、輻射與眼科疾病第十節 電磁輻射對配置置入設備的人的影響第7章 電磁輻射防護第一節 電磁輻射危害的影響因素一、輻射源因素二、輻射源安裝使用位置因素三、職業暴露因素四、其他引起輻射超標的

因素第二節 電磁輻射防護技術一、輻射源控制二、電磁屏蔽三、接地技術四、吸波技術五、個體防護技術第三節 醫學防護措施一、常規體檢二、專項體檢三、日常飲食四、抗電磁輻射藥物第四節 環境電磁輻射防護對策一、科學規划,合理設計二、綜合防護,建立體系三、完善法規,健全標准四、做好防輻射知識普及第五節 生活中常見設備的電磁輻射防護一、手機的輻射防護二、微波爐的輻射防護三、電磁爐的輻射防護四、電視的輻射防護五、電腦的輻射防護六、無線Wi—Fi設備的輻射防護第六節 電磁輻射防護需關注的問題彩圖

可用於合成孔徑雷達目標物特徵調變之主動式吸波/反射結構開發

為了解決軍用雷達頻率的問題,作者唐識涵 這樣論述:

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為20世紀最先進的科技發明之一,屬於一種微波成像雷達可裝載飛行載具或是衛星上以產生高解析度成像的雷達,需以複雜的雷達數據後處理以獲得極高的空間解析度雷達影像,合成孔徑雷達因其特殊性以及不受晝夜及天候影響,在現今已成為軍事或民間不可或缺的遙測裝置。本研究針對可用於合成孔徑雷達目標物特徵之主動式吸收/反射結構進行開發,利用CST MWS進行設計,配合PIN Diode二極體設計出可以主動調控雷達反射波能量之結構。將我方欲隱蔽之載具主動調控成與周遭環境相同之回波能量,以達到隱蔽與欺敵的效果。本研究針對軍用SAR頻段(C-ba

nd、X-band)進行主動式雷達偽裝結構設計,藉由結構輸入電壓的調控,調變偽裝結構的吸收/反射的能量,達到控制結構的RCS(Radar Cross Section, RCS),使之能與環境相互匹配,達到匿蹤的效果。本研究之主動式吸收/反射結構採用背面饋線,不僅能有效克服極化敏感度,亦具備對入射角度不敏感的特性,在40 °入射角之內皆無明顯的吸收/反射能量變化或頻率偏移,可確保與環境匹配之調變的效果。

雷達原理(第5版)

為了解決軍用雷達頻率的問題,作者丁鷺飛 這樣論述:

本書分為雷達主要分機及測量方法兩大部分。前者包括雷達發射機、雷達接收機及雷達終端,書中闡述了它們的組成、工作原理和質量指標;后者包括經典的測距、測角和測速的基本原理和各種實現途徑,並相應地討論了多種雷達體制的基本工作原理,如連續波、三坐標、精密跟蹤等。對日益受到重視的相控陣雷達也有詳盡的闡述。運動目標檢測部分對強雜波中提取運動目標信號的基本工作原理、精巧的信號處理技術及實現方法均有較深入的討論,並涉及動目標顯示(MTI)及脈沖多普勒(PD)體制的基本原理。高分辨力雷達部分討論了雷達分辨理論、高距離分辨力信號以及成像雷達SAR及ISAR的基本工作原理。書中對雷達方程也做了全面的研討,說明了探測距

離和內外諸因素的關聯。全書較好地體現了當前雷達技術的狀況和新發展。丁鷺飛,1933年生,畢業於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雷達專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雷達信號、雷達系統。 第1章 緒論1.1雷達的任務1.1.1雷達回波中的可用信息1.1.2雷達探測能力——基本雷達方程1.2雷達的基本組成1.3雷達的工作頻率1.4雷達的應用和發展1.4.1應用情況1.4.2雷達的發展*1.4.3目標識別*1.5電子戰與軍用雷達1.5.1電子戰的科學定義1.5.2雷達反干擾1.5.3隱身和反隱身的斗爭1.5.4反偵察和反摧毀參考文獻第2章 雷達發射機2.1概述2.1.1雷達發

射機的任務和功能2.1.2單級振盪發射機和主振放大式發射機2.1.3現代雷達對發射機的主要要求2.2雷達發射機的主要質量指標2.2.1工作頻率和瞬時帶寬2.2.2輸出功率2.2.3信號形式和脈沖波形2.2.4信號的穩定度和頻譜純度2.2.5發射機的效率2.3雷達發射機的主要部件和各種應用2.3.1概述2.3.2發射機的主要部件2.3.3幾種典型的雷達發射機2.3.4全固態雷達發射機2.3.5國內外典型雷達發射機概況2.4真空管雷達發射機2.4.1概述2.4.2真空微波管的選擇2.4.3線性注管(O型管)2.4.4正交場微波管(M型管)2.4.5真空微波管的性能比較和展望2.4.6幾種典型的真空

管發射機2.4.7微波功率模塊(MPM)及空間功率合成方法2.5固態雷達發射機2.5.1概述2.5.2微波晶體管及其發展概況2.5.3固態發射機的分類和特點2.5.4幾種典型的全固態雷達發射機2.5.5有源相控陣雷達全固態發射機及其特點2.5.6有源相控陣雷達的T∕R組件2.5.7有源相控陣雷達全固態發射機2.6脈沖調制器2.6.1概述2.6.2線型脈沖(軟性開關)調制器2.6.3 剛性開關脈沖調制器2.6.4浮動板調制器2.6.5脈沖調制器的性能比較參考文獻第3章 雷達接收機3.1雷達接收機的基本原理和組成3.1.1概述3.1.2雷達接收機的基本原理3.1.3雷達接收機的基本組成3.2雷達接

收機的主要質量指標3.3常規雷達接收機和現代雷達接收機3.3.1雷達接收機的分類3.3.2常規雷達接收機3.3.3現代雷達接收機3.4接收機的噪聲系數和靈敏度3.4.1接收機的噪聲3.4.2噪聲系數和噪聲溫度3.4.3級聯電路的噪聲系數3.4.4接收機靈敏度3.5接收機的高頻部分3.5.1概述3.5.2高頻低噪聲放大器的種類和特點*3.5.3混頻器的變頻特性及其分類3.6接收機的動態范圍和增益控制3.6.1動態范圍3.6.2接收機的增益控制3.6.3對數放大器3.7自動頻率控制3.7.1概述3.7.2自動頻率控制(AFC)的原理*3.7.3 AFC的幾種應用3.8匹配濾波器和相關接收機3.8.

1匹配濾波器基本概念3.8.2匹配濾波器的頻率響應函數3.8.3匹配濾波器的脈沖響應函數3.8.4相關接收機及其應用3.8.5准匹配濾波器3.8.6接收機帶寬的選擇3.9頻率源及其應用3.9.1概述3.9.2直接頻率合成器和間接頻率合成器3.9.3直接數字頻率合成器及其應用3.10波形產生方法及其應用3.10.1概述3.10.2信號波形的模擬產生方法3.10.3信號波形的數字產生方法3.10.4寬帶和超寬帶信號的產生方法3.11數字雷達接收機3.11.1數字雷達接收機的組成3.11.2帶通信號采樣3.11.3數字正交鑒相(數字下變頻)3.11.4 S波段射頻數字接收機3.11.5數字雷達系統3

.12數字陣列雷達接收機3.13軟件無線電在雷達接收機中的應用3.13.1軟件無線電的基本結構*3.13.2軟件雷達發射機和接收機參考文獻第4章 雷達終端4.1概述4.2傳統雷達顯示器的類型及質量指標4.2.1主要類型4.2.2雷達顯示器的質量指標4.3距離顯示器4.3.1A型顯示器4.3.2A∕R型顯示器4.4平面位置顯示器4.4.1概述4.4.2動圈式PPI4.4.3定圈式PPI4.5數字式雷達顯示技術4.5.1概述4.5.2計算機及智能圖形顯示4.5.3字符產生器4.5.4矢量產生器4.5.5數字式掃描變換4.5.6雷達圖像的展開4.5.7視頻處理器4.6隨機掃描雷達顯示系統4.6.1概

述4.6.2隨機掃描原理及顯示系統構成*4.6.3隨機掃描雷達顯示系統舉例——形勢顯示器4.7光柵掃描雷達顯示系統4.7.1概述4.7.2光柵顯示原理及主要質量指標4.7.3CRT光柵掃描顯示系統構成4.7.4LCD光柵掃描顯示系統的構成4.7.5光柵掃描雷達顯示系統4.8雷達點跡錄取4.8.1概述4.8.2目標距離數據的錄取4.8.3目標角坐標數據的錄取4.8.4天線軸角數據的錄取4.9雷達數據處理4.9.1概述4.9.2目標運動與量測模型4.9.3跟蹤濾波算法4.9.4航跡相關4.9.5測量與跟蹤坐標系參考文獻第5章 雷達作用距離5.1雷達方程5.1.1基本雷達方程5.1.2目標的雷達截面

積(RCS)5.2最小可檢測信號5.2.1最小可檢測信噪比5.2.2門限檢測5.2.3檢測性能和信噪比5.3脈沖積累對檢測性能的改善5.31積累的效果5.3.2積累脈沖數的確定5.4目標截面積及其起伏特性5.4.1點目標特性與波長的關系5.4.2簡單形狀目標的雷達截面積5.4.3目標特性與極化的關系5.4.4復雜目標的雷達截面積5.4.5目標起伏模型5.5系統損耗5.5.1射頻傳輸損耗5.5.2天線波束形狀損失5.5.3疊加損失(collapsing loss)5.5.4設備不完善的損失5.5.5其他損失5.6傳播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影響5.6.1大氣傳播影響5.6.2地面或水面反射對作用距離的影

響5.7雷達方程的幾種形式5.7.1二次雷達方程5.7.2雙基地雷達方程5.7.3用信號能量表示的雷達方程5.7.4搜索雷達方程5.7.5跟蹤雷達方程5.7.6干擾環境下的雷達方程參考文獻第6章 目標距離的測量6.1脈沖法測距6.1.1基本原理6.1.2影響測距精度的因素6.1.3測距的理論精度(極限精度)6.1.4距離分辨力和測距范圍6.1.5判測距模糊的方法6.2調頻法測距6.2.1調頻連續波測距6.2.2脈沖調頻測距6.3距離跟蹤原理6.3.1人工距離跟蹤6.3.2自動距離跟蹤6.4數字式自動測距器6.4.1數字式測距的基本原理6.4.2數字式自動跟蹤6.4.3自動搜索和截獲參考文獻第7

章 角度測量7.1概述7.2測角方法及其比較7.2.1相位法測角7.2.2振幅法測角7.3天線波束的掃描方法7.3.1波束形狀和掃描方法7.3.2天線波束的掃描方法7.3.3相位掃描法7.3.4頻率掃描7.4相控陣雷達7.4.1概述7.4.2相控陣天線和相控陣雷達的特點7.4.3平面相控陣天線7.4.4相控陣雷達的饋電和饋相方式7.4.5平面相控陣天線饋電網絡及其波束控制數碼7.4.6移相器7.4.7T∕R組件的組成與主要功能7.4.8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展概況與應用7.5數字陣列雷達7.5.1概述7.5.2數字陣列雷達的組成和工作原理7.5.3數字T∕R組件的組成和特點7.5.4數字波束形成DB

F的原理7.5.5接收數字波束形成7.5.6發射數字波束形成7.5.7基本數字陣列雷達7.6三坐標雷達7.6.1概述7.6.2三坐標雷達的數據率7.6.3單波束三坐標雷達7.6.4多波束三坐標雷達7.6.5多波束形成技術7.6.6仰角測量范圍和高度測量7.7自動測角的原理7.7.1概述7.7.2圓錐掃描自動測角系統7.7.3振幅和差單脈沖雷達7.7.4相位和差單脈沖雷達7.7.5單通道和雙通道單脈沖雷達7.8角跟蹤精度7.8.1影響測角精度的諸因素*7.8.2對角跟蹤誤差的綜合討論參考文獻第8章 運動目標檢測8.1多普勒效應及其在雷達中的應用8.1.1多普勒效應8.1.2多普勒信息的提取8.1

.3盲速和頻閃8.2動目標顯示雷達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組成8.2.1基本工作原理8.2.2獲得相參振盪電壓的方法8.2.3消除固定目標回波8.3盲速、盲相的影響及其解決途徑8.3.1盲速8.3.2盲相8.4回波和雜波的頻譜及動目標顯示濾波器8.4.1目標回波和雜波的頻譜特性8.4.2動目標顯示濾波器8.4.3MTI的數字實現技術8.5動目標顯示雷達的工作質量及質量指標8.5.1質量指標8.5.2影響系統工作質量的因素8.6動目標檢測(MTD)8.6.1限幅的影響和線性MTI8.6.2多普勒濾波器組8.6.3目標檢測(MTD)處理器舉例8.7自適應動目標顯示系統8.7.1自適應速度補償8.7.2自適

應最佳濾波8.8脈沖多普勒雷達8.8.1脈沖多普勒雷達的特點及其應用8.8.2機載下視雷達的雜波譜8.8.3典型脈沖多普勒雷達的組成和原理8.8.4脈沖重復頻率的選擇8.9速度測量8.9.1連續波雷達測速8.9.2脈沖雷達測速參考文獻第9章 高分辨力雷達9.1雷達分辨力9.1.1距離和速度分辨力9.1.2模糊函數及其性質9.1.3幾種典型信號的模糊函數9.2高距離分辨力信號及處理9.2.1線性調頻脈沖壓縮信號的匹配濾波器9.2.2編碼信號及其匹配濾波器9.2.3時間—頻率碼波形9.3合成孔徑雷達(SAR)9.3.1引言9.3.2SAR的基本工作原理9.3.3SAR的參數9.3.4SAR的信號處

理9.4逆合成孔徑雷達(ISAR)9.4.1引言9.4.2轉台目標成像*9.4.3運動目標的平動補償*9.5陣列天線的角度高分辨力參考文獻

鋸齒狀不連續面用於飛行載具雷達散射截面縮減研究

為了解決軍用雷達頻率的問題,作者陳靖文 這樣論述:

鋸齒狀縫隙結構為匿蹤戰機外型上的重要特徵,大量出現於機身艙門與機體表面縫隙,但其相關研究與設計於公開文獻中卻極其少見。本研究針對鋸齒各項幾何參數進行分析,並探討鋸齒與直線兩種縫隙設計對於戰機 RCS 之影響,評估鋸齒縫隙對於抑制表面波後向散射之效益,為日後相關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本研究使用 CST STUDIO SUITE 電磁分析軟體,進行平板鋸齒邊緣雷達散射截面分析,並於微波暗室中實際量測驗證。接著透過SolidWorks 繪製具鋸齒狀縫隙結構之飛行載具縮尺模型進行全機RCS 模擬分析,評估鋸齒狀縫隙對於縮減飛行載具 RCS 效益。平板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鋸齒邊緣位置能抑制不同極化之電磁散

射,當鋸齒位於平板後緣時,有效抑制由VV入射下行波傳遞至不連續面時所產生的後向散射,若鋸齒位於平板前緣時,則能抑制入射波於邊緣所產之電磁散射。縮尺模型分析結果顯示,採用鋸齒狀縫隙之模型,其 RCS 值明顯低於未採用鋸齒狀縫隙設計之模型,當入射角在正負15度時整體 RCS 值平均下降約 20 dBsm,大幅提高載具匿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