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式硬式網球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國立臺東大學 體育學系碩士班 陳秀惠所指導 邱琦玲的 高中軟式網球選手雙打陣型運用之標記分析-以105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前八強隊伍為例 (2017),提出軟式硬式網球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軟式網球、陣型、標記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體育研究所 杜登明所指導 廖南凱的 網球拍面、握拍法對初學者教學效果之研究 (2002),提出因為有 網球握拍法、擊球準確性、擊球穩定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軟式硬式網球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軟式硬式網球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中軟式網球選手雙打陣型運用之標記分析-以105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前八強隊伍為例

為了解決軟式硬式網球拍的問題,作者邱琦玲 這樣論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男子選手在雙打競賽中,針對雙方的競賽陣型運用進行分析比較。方法:以105年全中運軟式網球男子雙打前八強選手為研究對象,先至比賽現場實際錄影(共計12場比賽場次),採事後觀察的方法對比賽內容進行標記分析,紀錄內容為各隊在比賽中每一拍之技術運用(發球技術、攻擊技術、防守技術)、陣型使用(正對角前後陣、逆對角前後陣、雙上網並行陣、雙底線並行陣、右直線前後陣、左直線前後陣)與執行效果(得分、失分)。所得資料分別以適合度考驗、Spearman等級相關係數分析與百分比同質性檢定進行分析,顯著水準定為α = .05。結果:(一)陣型的使用百分比達到顯著差異,其中正對角前後陣、右直線

前後陣、左直線前後陣有較大的百分比,同時與排名達到顯著相關。(二)不同發球技術與不同攻守技術在陣型的使用上皆以正、逆對角和左、右直線等四種「前後陣」形態之陣型為主。(三)在本次賽會中皆以「前後陣」為主要得分與失分陣型。結論:「前後陣」隊形為105年全中運軟式網球男子雙打前八強選手在雙打競賽上主要使用陣型。雙上網陣型也有少數隊伍使用,但是得分效果不佳。未來在使用陣型之策略與技術的搭配上面宜多加強,以增進比賽表現。

網球拍面、握拍法對初學者教學效果之研究

為了解決軟式硬式網球拍的問題,作者廖南凱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用實驗研究法,以大專一年級男生網球初學者,共計80名為研究對象,根據實驗設計隨機分派到「東方式大拍面」、「東方式小拍面」、「西方式大拍面」、「西方式小拍面」等四組,每週接受二小時網球教學,經12週後,比較不同組別間正手拍擊球球速、準確性與穩定性之差異。透過差異檢定(t-test)、獨立樣本單因子、雙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後,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不同拍面組間擊球球速的差異,達顯著水準(p<.05),事後比較結果,以小拍面較佳;不同拍面組間擊球準確性的差異亦達顯著水準(p<.05),事後比較結果,以大拍面較佳;但兩組擊球穩定性則不具顯著差異(p>.05)。

二、不同握拍法組間擊球球速與準確性的t值,均未達顯著水準;但擊球穩定性,達顯著水準(p<.05),事後比較結果以東方式握拍法較佳。 三、擊球穩定性與球速之間的相關(r=.311)達到顯著水準(p<.05),但準確性與穩定性之間並無顯著相關(p>.05)。 四、不同拍面、握拍法交互間的正手拍擊球球速,不具顯著差異(p>.05);而擊球準確性在二因子交互間,達到差異顯著水準(p<.05);在擊球穩定性方面,不同拍面、握拍法交互間亦具有顯著差異,比較結果得知大、小拍面兩組初學者採用東方式握拍者的擊球穩定性都優於採用西方式握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