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服等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道士服等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はやしとしお寫的 石人考古學:突厥遺緒與歐亞草原的世界 和劉維人的 給孩子的人類大歷史:打開40道關鍵之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道教穿什麼衣服,道教中的法服是什麼樣的?穿著時有什麼規矩?也說明:穿著時有什麼規矩?,1樓撫順玉清宮冠服道士平時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 ... 我們可以看出道教中的法服因地方而異,穿著時因定位等級的不同穿法也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國語日報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 李貞德所指導 許凱翔的 唐宋時期蜀地的廟市 (2016),提出道士服等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蜀、廟市、蠶市、藥市、唐宋時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劉祥光所指導 姚政志的 宋代東嶽信仰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東嶽、泰山、岱宗、封禪、社會、信仰的重點而找出了 道士服等級的解答。

最後網站走近道教:道教的法事中,法師們穿的法衣有什麼奧秘? - 趣關注則補充:在我們的印象裡,道士秉承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穿的道袍大多以黑色和白色的 ... 其中有一點就是對道士按照品階的不同劃分為數個等級,並且配以相應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道士服等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石人考古學:突厥遺緒與歐亞草原的世界

為了解決道士服等級的問題,作者はやしとしお 這樣論述:

日本重量級考古學者,深入歐亞草原實地考察 剖析突厥石人的前世今生,挖掘草原世界的文化實相   以突厥石人為核心,探究西方及東方的石人傳統 從歐洲草原的斯基泰古墳,到大唐盛世的帝王陵寢 豐富多元的圖像資料,建構歐亞大陸石人的完整系譜!     歐亞大陸北方的草原上,佇立著無數的石人像。這些石像被雕琢成男性戰士或女性婦人的形象,它們面容肅穆,手持弓箭或酒盅,每一座都有著獨一無二的造型。這些石人是古代突厥人重要的傳統習俗,也是佛教與伊斯蘭教興起前,歐亞草原遊牧民族普遍的信仰及文化核心。     這些歐亞石人的存在,也吸引了千年來無數旅人的目光,他們對石人存在敬意、賦予各種解釋:     ●「經過

這裡的奇普查克人(突厥系部族,又稱欽察人),無論是誰,都會在這個獨特的石人面前彎腰蹲著。那些行走的人會繞道而行,然後騎馬,像對待神明一樣,向它敬拜。當馬靠近雕像時,騎乘者從箭筒裡取出了箭,以表敬意;把畜牧群帶到那裡的牧民,將羊放在它的面前。」   →波斯詩人尼札米(Nizami)對遊牧民族敬拜石人的描述。     ●「庫曼人(奇普查克人的別稱)除了在埋葬的死者上面製作一個大墳丘外,為了紀念死者,還會製作用一隻手在肚臍處拿著碗面向東方的石人雕像。」   →方濟各會修道士魯布魯克(Rubruck)對石人文化意義的理解。     然而,今天歐亞草原的遊牧民族多數已信奉佛教與伊斯蘭教,以至於大多數人都

遺忘了石人的存在與相關傳統,最終讓這些石人成為了草原上的難解之謎。這些謎團,引發了許多歷史與考古學者的興趣,他們追問:     為何古突厥人要豎立這些石人?它們對遊牧民族具有什麼文化意義?又為何從蒙古高原到黑海、綿延萬里的大草原上,都能發現這些石人的身影?     ■石人不只是古突厥人的習俗,更是歐亞草原世界的文化傳承!     歐亞大草原的石人,來自今天已經消逝的古突厥文化。突厥人是在西元六世紀中葉興起的草原遊牧民族;他們在短短數十年間迅速擴張,在歐亞大陸上建立了貫通東西方的突厥帝國。因此,突厥人的傳統習俗──為紀念死者而豎立的石人,便隨著突厥人的擴張,散布至歐亞大草原的各處。     石人

是突厥人尚武傳統的象徵,也是突厥人自身形象的體現。本書指出,石人具有兩種不同的意義,第一種是表現突厥人征服的敵人形象(此種石人又稱為「巴爾巴爾」),第二種則是表現突厥王公貴族的形象。而不論是哪一種石人,對突厥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敬拜對象,因此是理解古突厥以及古代遊牧民族文化的重要關鍵。     本書認為,突厥石人不只是突厥文化的原創,還有著更加古老的傳承。比如上古時期的歐亞草原遊牧民族如斯基泰人、薩爾馬提亞人都有豎立石人的習俗,其影響遍及古歐洲及西亞地區。因此,本書搜集歐洲各地如法國、義大利、東歐、土耳其的石人圖像,對比突厥石人的造型特徵並建構圖像系譜,對歐亞草原世界的石人傳統進行了完整的考察。

    ■剖析突厥石人的文化內涵,挖掘歐亞大陸文化交流的見證者!     本書最重要的觀點就是:突厥石人不只是遊牧民族的文化體現,更是古代歐亞世界透過草原交流的見證。     當突厥帝國興起後,與歐亞大陸上不同文明的各大帝國如唐帝國、波斯薩珊王朝、阿拉伯帝國及拜占庭帝國有著頻繁的交流。因此,石人造型的細節也隨著文化交流而產生各種變化。比如石人手持容器的方式,以及手指的各種造型,便是明顯受到波斯文化的影響。     再者,本書認為過去西方的研究,過於側重歐洲石人的傳統,而忽略突厥與古代中國的密切聯繫。     因此,本書更深入考察秦漢、魏晉及隋唐時代的石造藝術,並且詳細列舉唐帝國歷代帝陵及各式墓

葬中的石像造型,與突厥石人的異同。進而主張突厥石人其實深受唐代文化影響。比如突厥石人特有的拱手造型,便是明顯受到古中國影響的結果。     因此可說,突厥石人隨著突厥帝國的興盛,融合了歐亞大陸的不同文化,成為大草原上最獨特的文化景觀。然而,隨著突厥帝國的衰亡,石人文化逐漸式微,最終被外來宗教如摩尼教、伊斯蘭教所取代;這些宗教禁止敬拜偶像的規範,讓後來的草原遊牧民族,最終遺忘了古老的石人傳統。     ■歷史研究╳考古調查=還原突厥石人與古代歐亞草原世界!     本書是日本中亞史及考古學者林俊雄在其四十年的研究生涯中,走遍歐亞大草原,調查石人真相的重要成果。他深入中國西北、蒙古、中亞、東歐與俄

羅斯的草原地區,考察各地石人的遺跡與相關傳說,並對石人及相關墓葬遺址進行測繪與攝影,在本書中呈現了將近三百幅的第一手圖像資料。     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草原石人的特徵,探討其起源與古代突厥人的密切關係。第二部分則是追尋草原石人的前世今生,比較上古時期的遊牧民族的石人,以及古歐洲與古中國石人造型的異同。第三部分則是考察草原石人逐漸式微的背景及原因。     本書不只是針對古突厥時代石人及相關遺址的詳實考古研究,更系統地闡述了歐亞大陸各地從史前時代到十九世紀豎立石人像的源流發展,以及不同地域間石人遺存的組成、石人表現特點與相互關係。因此,讀者透過本書不只能清楚了解歐亞大陸的石人

傳統,更能對古代歐亞草原的世界,產生真實且豐富的想像。   本書特色     ★深入歐亞大陸草原各地石人遺址,第一手考古調查成果   ★近三百張的獨家珍貴圖像,還原石人的真實面容與細節   ★結合多語言文獻及考古成果,剖析突厥時代的歐亞文化交流史   ★以突厥石人為核心,完整建構歐亞石人傳統的圖像系譜

道士服等級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FINAL FANTASY XIV》身為FF系列第二款線上遊戲,在2.0的「新生艾奧傑亞」跟3.0的「蒼天的伊修加爾德」之後
全新大型資料片,4.0「紅蓮的解放者」也快要正式上線了。
本作除了中國有專屬伺服器跟中文介面之外,其他區域的玩家是共用全球伺服器,不分主機,支援英,日,法,德四種語言介面。

為了這次大型改版,已經公佈的全新主題曲是由FF系列知名作曲家「植松伸夫」所作,
玩家等級上限由60增加到70之外,還公佈了許多系統調整跟其他資訊,
但是在日前,由總監「吉田直樹」直撥的新戰鬥技能說明時,讓全球玩家都驚呆了。

不只兩個新職業的「赤魔道士」跟「侍」有新的戰鬥集氣系統之外,連舊有的14個職業都出現了全新的戰鬥系統跟戰鬥技能,
一個資料片把整個系統都改掉,比《魔獸世界》還要狂。也讓舊有的各職業更具特色。

《FINAL FANTASY XIV 紅蓮的解放者》將在2017年6月20日正式上線,有興趣的玩家,遊戲現在特惠中哦!


(C)SQUARE ENIX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美女愛玩Game」節目:http://bit.ly/1Qwt7S3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唐宋時期蜀地的廟市

為了解決道士服等級的問題,作者許凱翔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目的,在以蠶市與藥市為例,討論唐宋蜀地廟市的形成原因與活動內容,進而對早期廟市的發展進行考察。 蜀地蠶市與藥市的形成,其中混雜了宗教、商業與官方力量等因素。在唐宋遠程貿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包含農產品、絲織品的全國性市場漸漸成形。絲織品、藥材,以及農蠶具等生產工具,或是蠶符等宗教用品,甚至是道士、巫者的宗教服務,皆成為貴重商品。民眾基於對廟市相關信仰的崇敬而前來,但其崇拜根基於利益。此中,一部分是為了交易當下的商業利潤,一部分則追求未來的蠶事順利。另外,也有追求長生不死者。蠶叢、馬頭娘作為蠶神的形象,或是王昌遇昇仙與藥市的關聯,都是伴隨唐代後期相關產業需求而逐步確立。  參與蠶市、

藥市不同人群的動機,反映廟市在蜀人心中的多樣意義。在商業層面,對於養蠶的農民,蠶市是一年蠶事準備工作的起點。就採藥山民、行商和巫者而言,藥市則帶來了商機。廟市中的百貨交易與宴飲,為一般民眾提供消費與娛樂。在宗教層面,唐代道教記傳與五代宋初的筆記中,將蠶市、藥市書寫為驗證宗教奇蹟的神聖空間。廟市周邊宗教場所內的儀式、神祇與靈驗物,也對民眾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對道士而言,重九藥市則是其接受官方招待的特定日子。蠶市、藥市在蜀地一般民眾、宗教人士的心目中,是以宗教目的而聚集的廟市。對唐宋蜀地的地方官而言,這類廟市是他們體察、調控蜀地風俗的場域。  本研究以唐代後期至北宋中期蜀地廟市的興起為主軸,在結構上

以四個個案呈現:首先,探討蠶市的商業空間與鄰近道觀的宗教空間如何相互影響,從而導致蜀地上巳節俗與蠶市、道教求籙活動並存,並使求籙儀式帶有祈求蠶福的世俗意義。其次,考證成都九月九日玉局觀前藥市的成立、商品內容與活動,並由藥市相關的靈驗故事,說明玉局觀藥市在蜀人心中的宗教性。復次,將焦點轉向寺院,論述大聖慈寺地理空間的形成與政治之關係,並說明該寺空間與特定商品的結合,如何吸引群眾並形成集市。再者,以蠶叢祠、龍女祠等祠廟前的蠶市為例,討論官方對蠶市、藥市地點的形成,到集市成立、遷移等過程的影響,以及祈祭靈驗在其決策時的作用。  透過以上討論,本研究將論證宗教、商業、官方力量等因素,在唐宋蜀地各個廟市

成立的過程中,各自發揮不同程度的作用,且呈現多元並存的狀態,從而賦予廟市豐富的內涵。

給孩子的人類大歷史:打開40道關鍵之門

為了解決道士服等級的問題,作者劉維人 這樣論述:

超前部署中學階段「歷史科」學習入門書 專為孩子寫的「人類大歷史」── 透過尋找文明進展的關鍵鑰匙, 讓我們從150萬年前,一路走來, 看看人類如何從「已知用火」, 終於進展到現在擁有多元價值的「現代社會」!   現在的我們:   可以拿錢買東西   可以透過手機獲取資訊   可以考慮是否要注射疫苗   可以不必受困於自己天生的性別   可以在短短數小時內抵達陌生國度   這些事情,並非理所當然,像是……   我們今天能開心的欣賞煙火,竟然是道士煉錯長生不老仙丹!   我們今天能大量的印製書籍,竟然是印刷工人想偷懶的結果!   我們今天可以吃到酥脆薯條,竟然是哥倫布跑錯地方帶來的!  

  這套書不講歷史的流水帳,而是說明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哪些事件,而我們現今的生活,都是建立在過去這些有趣的、巧合的事件,和後續的發展之上。文明的出現,可以說都只是「剛好」而已。   將「一大堆事件都會彼此關聯」的概念,變成簡易的版本,讓我們容易理解,以及思考如果沒有出現這些事件,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而你,又會想要怎樣的未來呢?   一共列出四十道「關鍵之門」,看看人類在開啟這些門之後,發生了哪些事情,找到了哪些鑰匙,如何串起事件間的關聯,構築起今日的世界面貌。 本書特色   ❖對過去生活的驚奇──居然是這樣!(原來現在的生活和以前有那麼大的不同)   ❖和現代生活的連結──跟我有什麼關係

?(如果沒有前人的努力,哪有今日的便利生活)   ❖不同事件間的關聯──找到關鍵鑰匙,開啟下一扇門!(滿足偶發事件條件,才能創造文明)   *************************************************   專家審訂 湯瑞弘(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   ************************************************* 各界專家齊聲推荐   如果渴望知道自己現在為何是這個樣子?為什麼生活會是這個模樣?不用去找算命大師,只需要翻開這套書,就能找到有趣的關聯。並透過時序排列,讓許多硬知識變得輕鬆親切,最適合作為超前部署中學階

段『歷史科』的學習入門讀物。──吳宜蓉(SPECIAL教師、《OSSO~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作者)   歷史YouTuber cheap   SPECIAL教師、《OSSO~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作者 吳宜蓉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胡川安   歷史說書人、《海獅說歐洲趣史》作者 神奇海獅   新竹高中歷史老師兼任圖書館主任 黃大展   網路說書人、《歷史,就是戰》作者 黑貓老師    (依姓名筆畫排列)  

宋代東嶽信仰研究

為了解決道士服等級的問題,作者姚政志 這樣論述:

東嶽信仰的起源最早可以上溯到新時器時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爾後,歷朝歷代,泰山作為國家祭祀重要的對象而備受尊崇。然而,作為民間祠祭的對象而大行其道,還是要等到宋代以後。 促使東嶽信仰在民間社會傳播開來的因素之一是宋真宗封禪。封禪思想大約形成於戰國時代末期,乃一結合天命思想和神仙信仰的宗教觀念,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經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而至泰山舉行封禪典禮。西漢中期,新掌朝政的儒家官員進行祭祀禮制改革,盡去其中方士的因素與不合儒家禮儀觀念的部分,封禪才成為郊祀之外,另一個象徵天命所歸、君權神授的祭祀禮儀。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舉行封禪典禮是為了平復締結澶淵之盟後的鬱悶情緒。澶

淵之盟簽訂之後,宋遼之間形成「天有二日」的政治格局,真宗早已厭戰,對於好不容易締造的和平氣氛欣喜不已。王欽若素與主戰的宰相寇準心有嫌隙,向真宗譏此條約是「城下之盟」。聽聞此翻言論而悶悶不樂的真宗不願意再向遼國開戰,於是在王欽若的慫恿下,選擇舉行象徵「大功業」的封禪大典作為恢復名譽的手段。真宗在籌備封禪典禮期間,不只和王欽若等人互通聲氣,製造符合封禪「正當性」的輿論和祥瑞,親自安排主要人事以確保事前工作順利進行,還親自參與封禪儀式的調整和修訂。 經過封禪大典的洗禮,真宗似乎瞭解到「神道設教」好處,除了繼續製造天書、聖祖降臨等各種象徵天命的瑞應之外,還到汾陰祭祀后土。為了安置天書、崇

祀聖祖,真宗下令全國建置專門的道觀,起用道士管理。道教一時之間宛若國教,不少道教的理念被融入國家祭祀禮儀中。 封禪不只在國家祭祀方面產生影響而已,也開啟日後宋朝民間祠祀管理政策的先河。景德三年(1006)十二月,為了向皇室祖先報告宋遼之間締結盟書,真宗準備親自到西京朝陵祭告。按禮,皇帝車駕行幸,行經州縣的長官必須向當地名山大川、歷代帝王、名臣的祠廟、陵墓行告祭之禮。為避免宣稱列在祀典的祠祀有出於偽俗的情形,朝廷命禮官檢校其事實。封禪行經的路線更長,所過州縣更多,需要祭祀的祠廟數量也更龐大。為了過濾出合於祀典要求的祠祀,利用編修全國《圖經》的機會,優先檢視封禪車駕行經州縣之祠祀的立

祠事實。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底封禪典禮結束,十二月十八日,真宗下了「應天下宮觀、陵廟有名在地志、功及生民者,並加崇飾」的詔書,向諸神表示報謝之意。「名在地志」者,應該是指利用這次重編《圖經》的機會,清查祠廟立祀事實的結果為依據。 封禪帶來最大的影響,還是在促成民間東嶽信仰的興起。真宗封禪之後,在泰山上大興土木,重建岱廟、天貺殿、會真宮、青帝觀、碧霞靈應宮、天書觀、三靈侯廟、靈派侯廟等祠宇,增添了泰山宗教聖地的色彩。而所有封禪期間曾經祭祀過或顯靈過的東嶽諸神亦被晉號加封。車駕回程途中,又晉封河瀆公爵、三水府神王號。雖然封賜的對象仍限於嶽瀆諸神,卻一改此前宋朝封神政策不彰的印象。

宋代以後東嶽祠祀遍布全國,也被認為和宋真宗封禪有關。封禪之後,民間吹起一股赴泰山岱廟朝聖的風潮。然而某些地方因為距地懸遠,難以躬介祇事。為順應民情,大中祥符三年,朝廷下詔,允許州縣自立廟宇。此風一開,東嶽廟迅速在全國傳播開來。到了仁宗慶曆年間已經,已經達到「一郡一縣」各有祠廟,「齊民咸得通祀」的規模。 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周圍既然建了廟宇,不只信徒可以不必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由地前往朝拜,信仰觀也容易因此產生質變。 如果說皇帝登泰山、朝岱廟是出於對自身統治的正當性和合法性的追求,那麼,民間的東嶽信仰觀,主要是以對於死後命運的關懷來呈現。宋人的東嶽信仰觀乃自早

期泰山府君的信仰脫胎而來。自古以來,山嶽就被視為鬼神的群聚之地,泰山也不例外。戰國時代末期,陰陽五行學說興起,泰山處於東方的位置,故又被當作生命的起點與終點的象徵。又秦漢之際,燕齊之地神仙信仰風行。由於泰山山頂被認為是神仙的所居,人死後的靈魂只好往泰山旁的小山移去。種種因素的結合,促成泰山府君信仰的產生。於是泰山府君便成為中國本土冥界觀的代表。 宋人的東嶽信仰觀可以分成三大部分來說明,其一是對東嶽神本身及其家族的想像,其一是對職司東嶽冥府的官僚群的想像,其一是對東嶽職司的想像。其中既有承自前代的成分,亦有到了宋代才新出現的內容。 注定生死與富貴禍福是自泰山府君信仰形

成以來就一直存在的主題。宋人運用「積陰德」的觀念,在此之上增添新成分。宋人相信,陰德可以左右一個人的生死和富貴。其中,祖上積德最能庇蔭子孫,其次才是自己積德。若是積德行善,在東嶽冥司的審判中就可以得到一些好處。然而若做了有虧陰德的事,即使當事人從祖上累積來的陰得中得到了仕祿和富貴,東嶽冥司仍會根據當事者所做惡事的嚴重程度給予懲罰。 療疾治病亦由注定生死這一信仰觀衍生而來。早期,信徒會利用東嶽主人生死的觀念,為生病的自己或親人祈求延命。到了宋代,由於社會上存在不少利用法術提供服務的僧道、法師的緣故,透過他們施法,藉嶽神神威療疾,成為東嶽信仰的新型態。而決定瘟疫之行與不行亦可以當作此

一東嶽信仰觀的衍生形態。 泰山府君另一信仰的主題是決解鬼魂去處的問題。在此之上,宋人又衍生出治鬼除祟的新信仰內容。宋人以為鬼魂逗留人間,往往是因為對人間事還有留戀或沉冤未雪的緣故,因此,生活的週遭充滿了鬼。一般人很難辨識在自己身邊的是人還是鬼,故能和平共處。一旦鬼的身分曝光,就必須設法讓他們回到自己的歸所去。宋人通常採取兩種方式解決人鬼衝突的問題。一是在明知對方為鬼的情況下,親自禱於嶽祠,訴明原委,祈請東嶽冥司收治身邊無理取鬧的鬼魂。一是不知對方是厲鬼或魔邪之物的情況下,藉僧道、法師的力量,訴諸嶽帝的神威,將為祟之物收治。 公正的審判亦是泰山府君信仰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泰山府君信仰形成之初,人們便以人間官衙的印象想像泰山冥府的組織。宋人在此觀念上又有進一步的發展。宋人相信東嶽冥司裡的官僚和人世間一樣,由來自全國各地擁有功名的人擔任。派職過程也和人間官僚的任命制度如出一轍。由他們出任冥界的官員是出自上帝的意思,泰山府君只能在取得上帝發給的任命文牒之後,才能差卒去迎接新任的冥官。其職務期限和人間相同,三年一輪,且接到派令的人通常沒有拒絕的餘地。 被選至東嶽冥司當官的人,往往擁有行為操守良好、為官處事公正嚴明的特質。基於這一點,宋人相信,凡是在人間的官司中得不到理直,或是含冤而死者,禱於嶽廟訴冤,或死後到冥司告狀,都能讓加害者得到應得的報應。另外,

冤死入冥告狀者,東嶽冥司會發給勾攝仇家魂魄的牒文,允許他們回到陽間親自把加害者帶回冥府對質、受審。唯其在陽間停留的時間有限制,也必須遵守東嶽冥司的法禁,接受城隍城、土地神等管理鬼怪的地祇節制,不能任意妄為。這一點反映出人們即使希望含冤而死者的冤屈得以昭雪,加害者能為他所做的壞事付出代價。但是,人鬼殊途,放任他們逗留人間仍然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困擾。此信仰觀反映出東嶽信仰扮演著正義和不公兩種力量的平衡桿,也呈現出中國冥界系統的複雜性。 宋真宗封東嶽「天齊仁聖帝」號,也使得宋人對東嶽冥司官僚組成形式的想像產生變化。泰山府君信仰形成初期,東嶽冥司的組成分子中,唯有泰山府君一職由嶽神擔任,不

從人間選出。到了宋朝,泰山府君一職由人間選出的故事開始出現。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嶽神晉封帝號,已不再適合裁判斷案的緣故,於是泰山府君的角色被從嶽神中分離出來,成為兩個不同的神。此概念催生出崔府君的信仰。 在明清時代的文獻中,崔府君被當作東嶽大帝手下的首席判官,又名「泰山府君」,不少地方的東嶽廟以之配食。崔府君信仰起自唐代的磁州滏陽縣,其原型來自〈唐太宗入冥記〉裡的冥界判官崔子玉。大概是因為「冥界判官」的角色設定,後人才將之依附在東嶽信仰之下。 宋初,崔府君信仰已在國家祀典之列,爾後,歷經仁宗、神宗、哲宗到徽宗四朝,屢獲佳號褒崇。就在磁州崔府君的封號益加尊崇、在祀典中

的地位益加重要之際,關於其出身、形象之事也開始受到注意。〈唐太宗入冥記〉中的崔子玉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不守官箴、收受賄賂且威脅唐太宗,勒索官位。這樣的角色設定既不符列入祀典的原則,也不合乎賜給封號的標準。在朝廷的立場上,考量「祖宗之法」的重要性,輕去其在國家祀典中的地位並不可為;在地方有力人士的立場上,若要為崔府君申請等級更高的封號,必須「創造」更多有益國家和百姓的「功德」,才能說服查核神祇事蹟的官員,順利取得封號。職是之故,重造崔府君的形象,重寫他的傳記便成為可取的手段。在此考量下,崔府君被塑造成一個生前勤政愛民,死後被人立祠紀念的角色。而為了強化這個角色設定的可信度,潞州長子縣的崔元靖信仰和

衛州衛縣的崔瑗信仰也被磁州崔府君吸收,「替補」了磁州崔府君信仰中不符合祀典和封爵標準的成分。元代崔府君傳記中的各種要素,也大概於北宋末期已經形成。 在金、元兩朝的支持下,崔府君信仰很快地發展成華北地區的區域性祠祀。江南地區則在宋室南遷後才出現獨立奉祠崔府君廟的祠廟和宮觀。這個時期,華北和江南地區崔府君信仰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樣態。參與華北崔府君廟的建立和修繕者多是州縣長官以及地方的父老大族,其信仰內容帶有一般土俗信仰的性質,克服水旱疾疫、禳災賜福,無所不包。江南地區最大的崔府君信仰中心——臨安顯應觀則是由南宋朝廷全力支持,其主要的信仰者是南遷的北方移民。 崔府君信仰擴張

的過程中,道教扮演的角色亦不容忽視。南宋以後,至少有四種用於薦福、祓罪、度亡的醮儀手冊置崔府君於祈請的神譜內。編輯這些醮儀的道士與其所屬的派別亦皆屬於南方的道教。此現象一方面說明崔府君的名氣更勝以往,一方面也說明即使祠祀崔府君的獨立祠廟在江南地方並不發達,透過這些齋醮儀式,崔府君職司幽府的信仰內容也已經被推廣到了南方。 祠賽社會是宋代東嶽信仰的特點之一。華北泰山岱廟、蘇州常熟縣福山東嶽廟、臨安吳山東嶽廟,以及淮南高郵縣的東嶽廟都是當時著名的東嶽信仰中心,嶽神誕日的「社會」活動規模浩大,吸引各地人士參加。 祠賽社會,即「社會」,又稱「社火」,由各種向嶽帝致禮的「社」、

「會」團體組成。這類東嶽信仰組織,在南方和華北有很大的差異。南方祠賽社會活動由經營同一種行業或買賣的行會、嗜好性社團、娛樂性團體、演藝性社團提供者較多,商業性、娛樂性的氣味較濃厚。唯悔罪救贖是民間東嶽信仰的特質,故其中仍可見到「重囚枷鎖社」、「錢燔社」之類的宗教性團體。在華北進獻嶽帝的社會活動中雖然亦有由經營同一種行業,或基於共同的信仰結合而成的社團參與其中,但是,一般說起來,以最低層行政組織中的「社」的成員集結而成,共同支援當地東嶽信仰活動的成分比較大,傳統「村社」的性質較為突出。 東嶽祠賽社會引起的問題中有兩點較受官方注意,其一是輿服僭禮之憂,其一是兵器害政之擾。對於前者,官

方擔心的不是嶽帝神像本身被披上不符合爵號等級的服飾或使用踰越禮制的儀杖。官方所憂心的是獻祭給嶽帝的「真物」帶給人們心理上的影響,激起挑戰統治秩序的野心。對於後者,由於祠賽社會之際,有不少「游手」、「不逞之徒」參與其中,各個社團之間常有互相爭勝之舉,真槍實刀可能在「鬥社」的過程中,因為口角衝突而被拿來當成逞兇鬥狠的工具。其輕者危害社會治安,其重者則可能與輿服僭禮的弊害結合在一起,威脅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