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眼站立時身體搖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閉眼站立時身體搖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久保明寫的 每天1分鐘,打造不臥病的好身體!:抗老名醫教你提升50歲後人生品質的運動習慣! 和霍欣丹 編著的 完全圖解催眠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走路不穩可能代表小腦退化!神經科醫師 - Heho健康也說明:如果發現身體會搖擺,或是走路時會張開雙腿,避免自己跌倒,甚至無法維持標準的 ... 閉眼前後站(最困難):閉上眼睛,後腳貼緊前腳腳後跟,雙手自然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水 和南海所出版 。

長庚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莊育芬、謝宗勳所指導 鍾維宗的 雙重任務訓練對於唐氏症者的執行功能及平衡表現的影響 (2020),提出閉眼站立時身體搖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唐氏症、雙重任務、平衡、執行功能。

而第二篇論文慈濟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碩士班 張祝芬、洪士文所指導 洪育君的 客製化足部矯具對學齡前兒童 之平衡控制與步態功能的影響 (2019),提出因為有 客製化足部矯具、步態、平衡控制、下肢關節力學的重點而找出了 閉眼站立時身體搖晃的解答。

最後網站第三三九章神紋蛻變,恐怖的怪物 - 黃金屋中文則補充:他站立在一處小平層屋子的房頂不斷對人群述說群星女神的偉大,也嘗試著道出 ... 為此,在被光柱籠罩中艾爾莎閉眼,牽動著自身的靈性開始與尹德海拉賜予的神力勾連。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閉眼站立時身體搖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每天1分鐘,打造不臥病的好身體!:抗老名醫教你提升50歲後人生品質的運動習慣!

為了解決閉眼站立時身體搖晃的問題,作者久保明 這樣論述:

活躍日本各大媒體、抗老醫學權威名醫獨創「肌肉逐步鍛鍊體操」, 教您輕鬆運動,健康長壽!   16招「肌肉逐步鍛鍊體操」& 12個腰腿保養好習慣,   刺激生活動作所需的肌肉,告別僵硬,活動更自如!   肌肉、關節、骨骼就是人體所必需的三大運動系統,   彎腰撿東西、坐下、開門、走路等生活中的小動作,   都是由人體的運動系統互相合作連動所形成的動作。   而如果想要維持不論到幾歲,都能活動自如的身體,   從肌肉的訓練開始著手,是最容易、最有效的方法!   以「肌肉逐步鍛鍊體操」保持年輕,打造活動自如的身體!   以12個腰、腿保養習慣,讓腰腿保持健壯,實現健康長壽

!   【16招 (1分鐘)「肌肉逐步鍛鍊體操】   1.坐著打水   2.似坐非坐的膝部伸屈運動   3.足踝繞圈   4.以腳尖站立&以腳後跟站立   5.腹側伸展   6.坐著鍛鍊腹肌、背肌   7.扭轉手臂   8.向後擺手   9.伸展小腿肚   10.旋轉髖關節   11.彎腰伸展   12.臀部及腰部伸展   13.膝蓋後側伸展   14.大腿的前側伸展   15.繃緊臀部   16.慢慢舉起大腿   【12個1分鐘腰、腿保養習慣! 】   1.不駝背是年輕的秘訣   2.盡可能縮短「長時間坐著的時間」   3.養成在走出玄關時進行肩膀體

操的習慣   4.養成緩慢、深入、舒適呼吸的習慣   5.年紀愈大,愈要「盡量吃肉」   6.攝取有益關節的食物   7.要撿拾地上的垃圾時,先以膝蓋著地   8.閃到腰的時候不要過度靜養   9.肌肉和關節都是在溫暖的時候比較靈活   10.穿著好走的鞋子,在家裡打赤腳   11.不斷地重複「三分鐘熱度」   12.不要躲進「因為年紀大了」這句話裡   「肌肉逐步鍛練體操」的特點及基本原則   五項特點:   1.一項運動約耗時1分鐘左右,隨時都能簡單進行。   2.對於平常因為不常使用而變得僵硬的肌肉很有效。   3.鍛鍊生活動作所必須的肌肉,讓身體動作變得流暢

。   4.腰腿變得強壯。   5.預防臥床不起或需要照護。   三項基本原則:   ‧姿勢及手腳要放在正確的位置上進行。   ‧盡量意識到「慢」的動作。   ‧一邊意識呼吸,一邊活動身體。 肯定推薦   陳亮恭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周彥君 Smart Care 群康彼拉提斯物理治療師   劉建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 神經科暨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蔡佩玲 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 作者簡介 久保明(Akira Kubo)   醫學博士,東海大學醫學院抗老健檢教授,慶應義塾大學研究所政策媒體研究科特約教授,日本厚生勞動省藥物、食品衛生審議會專門委

員,醫療法人財團健康院理事長,同財團前高輪醫療診所院長,新潟藥科大學客座教授,區域聯合抗老醫學研究會會長,日本臨床營養協會理事,內分泌、糖尿病專門醫師。   1979年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畢業。留學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醫學院動脈硬化研究部門,並歷任東京都濟生會中央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高輪醫療診所院長。現為東海大學醫學部、石川島記念醫院、銀座醫院等抗老化暨健檢主治醫師。   透過判定老化的「健康壽命健檢」等,確立日本最早的抗老醫學。並設有新陳代謝症候群、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的整合診療。此二者為高輪醫療診所的兩大支柱。同時也運用營養補充品及運動醫學等世界最先進的資訊與實踐成果,廣泛進行

演講等活動。 譯者簡介 洪逸慧   台大日文系畢業,並赴日取得日語教育學碩士。   目前專職翻譯。譯有《自律神經健康人50招》、《斷捨離-打造能量屋篇》、《南雲醫生變年輕食堂》……等書。 推薦序:足夠的運動是健康的基石◎邱淑媞  推薦序:選擇適合己身程度的運動,樂活長壽!◎周彥君  推薦序:同時訓練四大系統就可維持健康身體機能◎劉建良  推薦序:養成身體活動的習慣並融入生活!◎蔡佩玲  序言:輕鬆活動身體,健康長壽! 你的將來由你的「身體活動法」決定!! 第一章 如果不正確使用肌肉,身體和頭腦都會衰退 ──鍛鍊“派得上用場"的肌肉,預防「肌少症」! 你可以確實活

動自己的身體嗎? 肌肉量減少為年輕時的一半!? 為身體動作帶來障礙的「三大元兇」是? 重點鍛鍊生活動作所必須的“派得上用場的肌肉” 肌肉是無論幾歲都可以鍛鍊的唯一器官 「握力」衰退的人要注意肌力下降! 肌肉的活動衰退,腦部活動也會衰退 貯存肌肉,預防臥床不起 第二章 避免臥床不起,或需要照護! 五十歲之後的身體打造法及活動法 ──這些運動原則,讓你打造永遠都能活動自如的身體 「只靠步行」無法防止腰腿的衰退 步行速度愈快的人,壽命愈長 要打造強健的腰腿,需要「持久力」與「瞬間爆發力」 讓身體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多樣的動作” 要打造「靈活的身體」所必須鍛鍊的四項身體機能

以最低限度的保養,維持運動系統的功能 提升生活的活動度,比較能提高運動效果 激烈運動對健康長壽毋寧是有害的 為了「不失去」,開始進行訓練吧 第三章 以「肌肉逐步鍛鍊體操」保持年輕,打造一生活動自如的身體! ──簡單的訓練,幫助鍛鍊生活動作所需要的肌肉 首先,先意識到「自己竟出乎意外地不太活動身體」 「肌肉逐步鍛鍊體操」對“已經衰退的肌肉”慢慢產生效果! 從適合自己程度的體操開始 以「迴轉測驗」掌握自己的體力程度 肌肉逐步鍛鍊體操① 鍛鍊大腿肌肉,打造不會衰弱的強健雙腿! 【階段一】坐著打水 【階段二】似坐非坐的膝部伸屈運動 肌肉逐步鍛鍊體操② 趁現在鍛鍊「預防跌倒的

肌肉」 【階段一】足踝繞圈 【階段二】以腳尖站立&以腳後跟站立 肌肉逐步鍛鍊體操③ 鍛鍊軀幹的肌肉,打造年輕端正的身體! 【階段一】腹側伸展 【階段二】坐著鍛鍊腹肌、背肌 肌肉逐步鍛鍊體操④ 打造不僵硬、倦怠,能夠流暢活動的上半身 【階段一】扭轉手臂 【階段二】向後擺手 肌肉逐步鍛鍊體操⑤ 維持能夠快速行走的輕盈步伐 【階段一】伸展小腿肚 【階段二】旋轉髖關節 肌肉逐步鍛鍊體操⑥ 消除腰部僵硬,打造“不會腰痛的身體” 【階段一】彎腰伸展 【階段二】臀部及腰部伸展 肌肉逐步鍛鍊體操⑦ 用十秒鐘的伸展,維持可以來去自如的膝蓋! 【階段一】膝蓋後側伸展 【階段二】大

腿的前側伸展 肌肉逐步鍛鍊體操⑧ 鍛鍊出可以站穩、不會搖晃的平衡能力 【階段一】繃緊臀部 【階段二】慢慢舉起大腿 透過持久力的訓練,實現“體力水準的提升” 第四章:實現健康長壽!讓腰腿保持健壯的十二個習慣 ──預防腰痛、膝痛、運動系統問題的訣竅 日常生活中不經意的保養能夠實現健康長壽 1.不駝背是年輕的秘訣! 2.盡可能縮短「長時間坐著的時間」 3.養成在走出玄關時進行肩膀體操的習慣 4.養成緩慢、深入、舒適呼吸的習慣 5.年紀愈大,愈要「盡量吃肉」 6.攝取有益關節的食物 7.要撿拾地上的垃圾時,先以膝蓋著地 8.閃到腰的時候不要過度靜養 9.肌肉和關節都是在

溫暖的時候比較靈活 10.穿著好走的鞋子,在家裡打赤腳 11.不斷地重複「三分鐘熱度」 12.不要躲進「因為年紀大了」的這句話裡 結語   推薦序1 足夠的運動是健康的基石   足夠的運動是健康的基石。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及30%缺血性心臟病肇因於運動不足,並建議成人每週至少應累積運動150分鐘,相當於每天至少30分鐘,每週5天以上。運動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隨處進行,並不限於刻意去打球或慢跑等,事實上,像是快步走路、爬樓梯、騎腳踏車、做健康操等,都是很好的運動,每天30分鐘的活動量還可分成兩、三次進行,但最好每次能達10分鐘以上,可以利

用上下班或上下午休息時間進行。養成每天儘量動一動的習慣,促進血液循環與心肺功能,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憂鬱和失智的風險,也能強化肌肉和骨骼,減少髖關節或脊椎骨折的風險,更能幫助控制體重……。運動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只要有動,就有好處,每天運動15分鐘,8年就可達到延長壽命3年的效果,非常划算!   然而,國人普遍缺乏運動,2012年的調查顯示,國人規律運動比率僅30.4%,在國際上敬陪末座!為強化國人健康體能,國民健康署鼓勵國人「快樂動」,將運動融入生活中,並自2002年推動「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生活化運動,鼓勵將健走融入生活中,可達到節能減碳、省荷包、增健康的效益。

  本書強化身體活動對健康的幫助,並提供身體活動建議,期望讀者增加身體活動,打造健康的身體!為自己及家人健康,請善用每天零碎時間,讓身體動起來,即可為健康儲蓄,為健康加值!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邱淑媞 推薦序2 選擇適合己身程度的運動,樂活長壽!   從一個體重體脂肪機上提供我們的資料,就可以知道現代人所追尋的健康生活,早已脫離以往的認知。除了全身的體重、體脂肪之外,我們還想詳細的知道在四肢、軀幹及內臟的脂肪分布,甚至骨骼肌數量,基礎代謝率等,最重要的是透過以上數值的精算所得出的「生理年齡」。   在無法改變身分證上的數字下,大家都希望自己不論在外表上、體能

上都很青春,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見自己臉上皮膚是否有斑點、有皺紋,卻不太容易感知到體能的變化,應該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自己身體還很年輕吧。   可是事實是殘酷的,研究顯示30歲以後,人的骨骼肌肌量每年平均下降1∼2%,這是個很自然隨著年齡老化而發生的現象,普遍地存在健康的大家身上,因而不自覺中,大家都邁入了作者大聲疾呼的「肌少症」的路徑上。也就是慢慢地強壯的肌肉變成結締組織和脂肪,肌纖維的質量減少,力量降低,肌肉耐力和身體代謝能力跟隨著下降。   看到這裡大家簡直要絕望了,覺得:「怎麼會這樣子?怎麼辦!?」   幸好,本書作者久保明告訴我們,肌肉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器官,不論在幾歲只要你開始

鍛鍊都來得及,它就會相對地增量、強壯。想起來多麼振奮人心啊!原來肌肉擁有抵抗「老化」趨勢的力量呀!但是一想到,可能必須拚了命的賣力運動才能抵抗這個「肌少症」,忍不住還是有點令人垂頭喪氣。   事實上,民眾對於運動這個觀念還是有點偏差,總以為非要擠出一段完整的時間才叫做運動,其實只要你有活動就算數了。意思是你可以不搭電梯改走樓梯,短距離就用步行移動,透過整體性地「提升生活中的活動度」,就能達到運動效果。可是忍不住還是會想,單單這樣子就有幫助嗎?作者提醒大家一件事,其實我們已經活在「不太活動身體」的世界中了。   由於工作型態的轉變,現代社會一直朝著不特地活動身體,也能辦到所有事的方向發展

,連一些很基本、日常所需的「派得上用場的肌肉」都不太使用了。   看到這裡真的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想想自己原本去採購日常雜貨,可以走走路、提提物品的活動,也已經取代成在電腦前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我們真的很需要鍛鍊這些生活上必須的「派得上用場的肌肉」呀!   透過作者建議的運動方式,強調那些容易退化、容易導致生活失能的「大肌群」,選擇從「適合自身程度」、不須咬緊牙關的「輕負荷」動作開始練習起,在不勉強的範圍內,「持續地」進行符合自己日常的生活模式的運動。這樣子聽起來是不是很平易近人,容易親近多了。   在求學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跨入熟齡後,我們的課題轉變為健

康生活,同理可證,「你的將來由你的身體活動法決定」!   請立即開始以適合自己的方法,快樂地活動身體,邁向健康長壽路線吧! ◎Smart Care 群康彼拉提斯物理治療師 周彥君   推薦序3 同時訓練四大系統就可維持健康身體機能   王先生今年83歲,多年前從教師崗位退休,平常喜歡到公園散步、下棋。近幾年,感覺身體一年不如一年,雙腿無力,半年前開始走路不太穩,好像隨時會跌倒,爬樓梯或走稍微久一點就氣喘吁吁,需要休息一下才有力氣繼續活動。雖然沒有體重下降等急性症狀,但還是有點擔心。王先生注重健康,固定接受身體檢查,肝腎功能正常,沒有貧血,血壓、血糖、血脂肪都正常,雙腿力氣

正常、沒有麻木,關節活動也算靈活,唯一的問題是無法單腳站立維持平衡超過5秒。   他說:「老了就是這麼可憐,年紀越來越大,怎麼努力也無法讓身體狀況回復正常,唉⋯⋯」我回答:「您今年83歲,耐力不夠與平衡感不好是常態,最近半年又因為走路不穩怕跌倒,整體活動量減少,更加速體能衰退的速度。」他問:「所以人只要老了、退化了就沒救了吧?」 我答道:「不管年紀多大,只要重新訓練都有機會改善,雖然您年紀較長,訓練期可能稍微長一點,但也只要幾個月就可以看到明顯的成效。」   近年來,規律運動的好處大家都很熟悉,除了改善體能,也有助於提升智能,預防失智症。這幾年運動的風潮越來越盛,也越來越多人知道它的好

處,但國內調查卻發現:一周三次、每次30分鐘,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僅佔30%,多數人因為沒時間、工作太忙無法安排規律運動。但即使像王先生每天散步30分鐘以上,為什麼還是無法維持良好的體能?主要原因是運動項目不完整。   依照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建議,運動應該包含以下四個項目的訓練,肌肉耐力、肌肉力量、關節活動度、平衡感。一般人在選擇運動項目時,多考量嗜好和方便性,不會思考自己選的這個運動是否完整訓練到這四個項目,即使涵蓋了,也鮮少能依照個人需求補強特別不足的部分。也許有人會說,這些應該專業人員才能評估吧?其實判斷方法不難,一般人只要可以連續走路超過15分鐘,肌肉力量與耐力就尚可,關節只要可以

自行活動頸部、四肢關節與彎腰,活動度就不算差,平衡感則是測量單腳站立的時間,只要閉眼單腳站立達30秒,就有50歲的平均水準。多數人的問題出在平衡感與肌肉耐力兩大部分,平衡感不好、肌耐力不足,長時間沒有改善,活動量下降,最後肌肉力量與關節活動度也跟著受到影響。   正確的運動並非要像運動員般訓練出強壯的肌肉,只要能同時訓練肌肉耐力、肌肉力量、關節活動度和平衡感,就可以維持健康的身體機能。對於不具備運動相關專業背景的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有點複雜、不太容易,本書作者久保明教授所研發的「肌肉逐步鍛練體操」可以同時訓練這四大系統,不需要激烈運動,不需要固定時間,只要一張椅子就可以跟著書上做完所有動

作。書中提及的體操都包含圖示與說明,簡單易懂,此外更依照不同的體能,提供兩階段建議,無論是衰弱的老年人或年輕的上班族都可以找到適合的運動體操,多練習,老年人可以改善身體機能、恢復行動能力,年輕人可以改善肩頸與腰背痠痛,維持良好體態。   很多人常常無法持之以恆的運動,對此久保教授提出一個有趣的說法,不用下定決心每天非做不可,做不到就徹底放棄,只要間間斷斷的重複三分鐘熱度,想到就做,點點滴滴慢慢養成習慣,細水長流做得久才是最重要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 神經科暨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劉建良 推薦序4 養成身體活動的習慣並融入生活!   每個人都知道「要活就要動」,但是要

能持之以恆且有益健康的動起來,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時間、沒空間、沒樂趣、甚至於不知道怎麼做,往往就輕易的澆熄了人們要運動的決心。   身為一位物理治療師,每天的職責就是在告訴我的患者如何健康的動起來。正確的運動觀念是動起來的第一步,從事規律、長時間、強度適中的身體活動會讓身體每一個細胞都健康起來。許多人都以為要作激烈的運動才算有運動到,其實增加每日的「身體活動量」也可以有運動的效果。   覺察自己真的動很少是動起來的第二步,計算坐著不動的時間、檢視自己肌肉的力量、身體的僵硬程度、平衡感以及心肺耐力就可以輕易的發現身體功能是否已經開始出現問題。養成身體活動的習慣並融入在日常生活中是持

續動起來的最終目標。除了選擇喜歡的激烈運動類型,把肌肉強化活動、柔軟度活動、平衡協調活動等融入生活及環境,不知不覺中就累積了身體活動量也促進了身心的健康。   這是一本實用的好書,把應該動起來、如何動起來的概念說得簡單又有趣。相信你一邊讀著書就已經一邊迫不及待的想跟著動起來了!加油,健康就在前面! ◎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 蔡佩玲

雙重任務訓練對於唐氏症者的執行功能及平衡表現的影響

為了解決閉眼站立時身體搖晃的問題,作者鍾維宗 這樣論述:

指導教授推薦書……………………………………………………口試委員會審定書…………………………………………………致謝 iii中文摘要 iv英文摘要 vi目錄 ix圖目錄 xiii表目錄 xv第一章 緒論 - 1 -1.1研究背景及動機 - 1 -1.2研究目的 - 3 -1.3研究假設 - 3 -1.3.1研究假設一 - 3 -1.3.2研究假設二 - 4 -1.4名詞解釋與操作型定義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2.1.唐氏症的特徵 - 6 -2.2平衡的定義 - 7 -2.2.1 唐氏

症者平衡問題與評估 - 8 -2.2.2唐氏症者平衡臨床評估 - 9 -2.2.3唐氏症者平衡之實驗室評估 - 10 -2.2.4唐氏症者平衡的介入訓練 - 12 -2.3 執行功能的介紹 - 14 -2.3.1執行功能分類 - 15 -2.3.2腳踏車訓練改善唐氏症者平衡及執行功能之效果 - 16 -2.4.雙重任務定義 - 17 -2.4.1雙重任務之相關理論 - 17 -2.4.2雙重任務應用於小兒族群 -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44 -3.1 研究設計 - 44 -3.2 研究對象與受試者 -

45 -3.3研究材料與設備 - 45 -3.4實驗流程 - 48 -3.4.1成果評量測試流程 - 48 -3.4.2雙重任務訓練組 - 51 -3.4.3單一腳踏車訓練組 - 51 -3.5數據分析 - 52 -3.6 統計分析 - 54 -第四章 結果 - 65 -4.1受試者基本資料 - 65 -4.2布魯茵克斯動作發展評估量表第二版的平衡表現 - 65 -4.2.1睜眼交叉站立於直線的結果 - 65 -4.2.2在直線上向前走的結果 - 66 -4.2.3 腳跟對腳尖在直線上向前走的結果 - 66 -4

.2.4 睜眼左邊單腳站立於直線上的結果 - 67 -4.2.5 睜眼右邊單腳站立於直線上的結果 - 67 -4.2.6閉眼左邊單腳站立於直線上的結果 - 68 -4.2.7閉眼右單腳站立於直線上的結果 - 68 -4.3下肢功能性測試的表現 - 68 -4.3.1坐到站測試(Sit to Stand)的結果 - 68 -4.3.2起身行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的結果 - 69 -4.4測力板之位移長度和95%橢圓面積的平衡表現 - 70 -4.4.1睜眼雙腳站之位移長度的結果 - 70 -4.4.2閉眼雙腳站之位

移長度的結果 - 70 -4.4.3睜眼腳跟碰腳尖前後站之位移長度的結果 - 71 -4.4.4閉眼腳跟碰腳尖前後站之位移長度的結果 - 71 -4.4.5睜眼雙腳站之95%橢圓面積的結果 - 72 -4.4.6閉眼雙腳站95%橢圓面積的結果 - 72 -4.4.7睜眼腳跟碰腳尖前後站之95%橢圓面積的結果 - 72 -4.4.8閉眼腳跟碰腳尖前後站之95%橢圓面積的結果 - 73 -4.5下肢肌肉活化比值之表現 - 73 -4.5.1股四頭肌的活化表現結果 - 74 -4.5.2股二頭肌的活化表現結果 - 74 -4.5.3脛前肌的

活化表現結果 - 75 -4.4.4腓腸肌的活化表現結果 - 76 -4.6雙重任務表現 - 77 -4.3.1單一腳踏車及三種雙重任務測試時的轉速表現 - 77 -4.3.2單一計算任務及雙重計算任務測試的正確率表現 - 78 -4.3.3單一空間記憶任務及雙重空間記憶測試的正確率表現 - 79 -4.3.4單一史楚普任務及雙重史楚普任務下的正確率表現 - 79 -第五章 討論 - 103 -5.1在布魯茵克斯動作發展評估量表及功能性測試的變化 - 103 -5.2使用測力板在不同姿勢下位移長度及95%橢圓面積的變化 - 104 -

5.3在下肢整體的肌電訊號活化變化效應 - 105 -5.4單一任務及雙重任務轉速之變化 - 105 -5.5雙重任務之不同認知任務測試的效益 - 106 -5.6研究限制及未來方向 - 108 -5.7結論 - 108 -參考文獻 - 110 -圖目錄【圖2-1】 唐氏症者和正常人於進行站立伸取任務時的表現其身體壓力重心在前後和內外方向上 - 23 -【圖2-2】平衡能力對應年齡表現,由上到下依序是,靜態站立、單腳站立及向後走直線 - 24 -【圖2-3】正常兒童和唐氏症者對於向前搖晃移動時下肢肌肉的反應情形 - 25 -【圖2-4】下肢

遠端肌肉面對不同方向的位移時其起始延遲時間 - 26 -【圖2-5】唐氏症者與一般人的搖晃頻率 - 27 -【圖2-6】唐氏症者與一般人的總軌跡路徑 - 28 -【圖2-7】8周腳踏車訓練在唐氏症者語言流暢度與情境轉換的表現 - 29 -【圖2-8】瓶頸理論 - 30 -【圖2-9】發展協調障礙兒童與同齡兒童虧損值之比較 - 31 -【圖3-1】 測力板 - 55 -【圖3-2】肌肉電生理訊號接收器 - 55 -【圖3-3】攜帶型血氧機 - 56 -【圖3-4】運動手錶及傳感器 - 56 -【圖3-5】改良式訓練用腳踏車 - 5

7 -【圖3-6】股四頭肌與脛前肌黏貼位置 - 57 -【圖3-7】腿後肌與腓腸肌黏貼位置 - 57 -【圖3-8】實驗流程 - 58 -【圖3-9】雙重任務測試評估流程 - 59 -【圖3-10】空間記憶任務為記憶三個黃色格子出現相對應的數字 - 60 -【圖3-11】抑制任務為回答字的顏色 - 60 -【圖3-12】計算任務為回答數字連續加一 - 61 -【圖3-13】空間記憶題目為記憶並回答物品位置及名稱 - 61 -【圖3-14】抑制題目為回答或者不回答箭頭方向 - 62 -【圖3-15】計算題目為計算出算式中的答案 - 62

-【圖4-1】兩組在A睜眼,B閉眼站立於力板上的位移長度 - 85 -【圖4-2】 在A睜眼腳跟對腳尖前後站,B閉眼腳跟對腳尖前後站於力板上的位移長度 - 86 -【圖4- 3】兩組在A睜眼,B閉眼站立於力板上的95%橢圓面積 - 87 -【圖4- 4】兩組在A睜眼腳跟對腳尖前後站,B閉眼腳跟對腳尖前後站於力板上的95%橢圓面積 - 88 -表目錄【表2-1】唐氏症者和非唐氏症者的布魯茵克斯動作發展評估量表之發展年齡表現 - 32 -【表2-2】布魯茵克斯動作發展評估量表評估訓練前後的平衡表現 - 33 -【表2-3】力板檢測不同平面之下唐氏症族群與正常發

展族群的壓力中心表現 - 34 -【表2-4】在測試情境下唐氏症與正常人的身體壓力中心各項參數比 - 35 -【表2-5】小胖威力症,唐氏症和一般人之姿態參數 - 36 -【表2-6】一般族群與唐氏症者之工作記憶 - 37 -【表2-7】不同強度下,單次腳踏車訓練改善執行功能的抑制能力 - 38 -【表2-8】8周協助型腳踏車訓練後的抑制能力及反應時間 - 39 -【表2-9】唐氏症族群在認知控制需求增加時,其步長時序上表現 - 40 -【表2-10】雙重任務之下對於正常發展兒童與唐氏症的走路相關參數 - 41 -【表2-11】雙重任務影響正常發

展與過動症兒童行走相關參數 - 42 -【表2-12】 系統性回顧雙重任務應用於腦性麻痺之兒童 - 43 -【表3-1】雙重任務訓練組訓練強度 - 63 -【表3-2】單一腳踏車訓練組訓練強度 - 64 -【表4-1】 兩組受試者介入前基本特徵 - 89 -【表4-2】二組於不同時期在布魯茵克斯動作發展評估量表第二版的表現及組間差異 - 90 -【表4-3】二組於不同時期在布魯茵克斯動作發展評估量表第二版的組內差異 - 91 -【表4-4】下肢功能性測試的表現及組間差異 - 92 -【表4-5】下肢功能性測試的組內差異 - 93 -【表4-

6】二組受試者於不同時期在力板上的平衡表現及組間差異 - 94 -【表4-7】 二組受試者於不同時期在力板上的組內差異 - 95 -【表4-8】 二組受試者於不同時期在股四頭肌與腿二頭肌之肌肉電生理訊號的活化比值及組間差異 - 96 -【表4-9】二組受試者於不同時期在股四頭肌與腿二頭肌之組內差異 - 97 -【表4-10】二組受試者於不同時期在脛前肌與腓腸肌之肌肉電生理訊號的活化比值及組間差異 - 98 -【表4-11】二組受試者於不同時期在在脛前肌與腓腸肌之組內差異 - 99 -【表4-12】單一腳踏車及三種雙重任務測試時的轉速表現 - 100 -

【表4-13】二組在單一任務測試及雙重任務測試的正確率表現及組間差異 - 101 -【表4-14】二組在單一任務測試及雙重任務測試的的組內差異 - 102 -

完全圖解催眠

為了解決閉眼站立時身體搖晃的問題,作者霍欣丹 編著 這樣論述:

★心理醫生的經典療法,為你解開心結! 圖解手法再現催眠場景;治療案例解析催眠原理;25項催眠誘導方法教你實施失眠;16種催眠活用方法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實施催眠時,受試者坐著或躺著的沙發或床被叫做弗洛伊德榻,它可以是任何形狀的。縱覽催眠的歷史,遇到心理問題的人都曾在各類催眠師的引導下進入催眠狀態,繼而在覺醒後發覺自己的病癥已經消除了。承受這一過程的弗洛伊德榻則見證了催眠的關鍵︰用自己的力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也是本書的主旨所在——讓每一位讀者通過催眠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此外,本書采取了圖解的編輯手法和”左文右圖”的版式,再現了催眠神奇的治療場景和曲折的發展歷程,以及每個人都可

以學會的操作方法。相信這種方式可以給讀者帶來快樂、高效的閱讀體驗。   你容易成為受控者,還是具有催眠師的潛質?   解析運用催眠擺脫煩惱、發掘潛能的科學原理。   25項催眠誘導方法和16種催眠活用方法幫你優化生活。 編者序︰催眠的真相 本書閱讀導航 第1章 不可思議的催眠 1.催眠是什麼︰是催眠狀態還是清醒狀態 2.催眠性恍惚︰催眠時身心處于何種狀態 3.被動性注意力集中︰比較催眠性恍惚與自然性恍惚 4.被暗示性亢進︰暗示性話語的影響力 5.人們對催眠的誤解︰一旦被催眠就會任催眠師擺布嗎 6.催眠與睡眠︰催眠狀態和睡著了一樣嗎 7

.催眠時的腦波︰可以看到的催眠狀態的變化 8.催眠與無意識︰催眠會喚起無意識嗎 9.喚起無意識︰與無意識世界全接觸 10.與無意識交流︰探察無意識世界的方法 11.被暗示性與被催眠性︰容易被暗示的人就容易被催眠嗎 12.催眠感受性︰什麼樣的人容易被催眠 13.催眠的分類︰他人催眠與自我催眠 14.暗示的分類︰暗示起什麼作用 15.催眠深度︰催眠狀態都是一樣的嗎 第2章 催眠的歷史 1.催眠的開始︰原始時代的催眠 2.國王進行的御觸︰只有牧師可以使用的秘法 3.麥斯麥術︰麥斯麥與磁氣療法 4.普伊塞格的發現︰人工催眠與睡眠奇跡 5.磁氣現象的起

因︰這是由暗示作用引起的嗎 6.伽斯納的驅魔術︰疾病是惡靈的杰作嗎 7.催眠麻醉︰暗示的力量可以使疼痛消失嗎 8.催眠命名的由來︰布雷德翻開催眠史新的一頁 9.南錫學派的催眠研究︰利保爾特與博恩海姆的成就是什麼 10.夏科對催眠的見解︰南錫學派與巴黎學派的大論戰 11.精神分析論的萌芽︰布洛伊爾與不喝水的少女 12.弗洛伊德開創精神分析︰從情感宣泄療法到自由聯想法 13.弗洛伊德以後的催眠︰衰落的催眠再次受到矚目 14.庫埃法︰自我催眠法的誕生‥ 15.催眠被醫學界認可︰國際臨床實驗催眠學會的創立 16.催眠概念的革命︰艾瑞克森式的催眠誘導法 第3章

催眠的實 1.催眠階段與催眠現象︰被引發的催眠現象也分階段嗎 2.催眠接待︰了解催眠接待的流程與目的 3.催眠的場所︰什麼樣的地方適合進行催眠 4.進行催眠的關鍵點︰催眠師與受試者之間的信任 5.事前面談︰事前面談需要做哪些工作 6.催眠的危險性︰催眠療法對任何人都有效嗎 7.催眠前的注意事項︰進行催眠需要注意什麼 8.被暗示性實驗︰確認受試者是否容易被催眠 9.秣眠誘導法︰重復誘導法的原因是什麼 10.催眠深化法︰要想深化恍惚狀態應該怎麼做 11.“催眠術”與“催眠”的區別︰為什麼必須用“催眠”這個詞 第4章 催眠暗示與催眠現象 1.動念動作

應答法︰與無意識對話的方法 2.催眠對身體的影響︰催眠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柔韌性 3.催眠時的記憶力︰催眠可以增強記憶力 4.催眠對觸覺的影響︰可以利用催眠暗示控制感覺 5.催眠對觸感以外感覺的控制︰催眠對味覺、嗅覺、視覺、听覺的控制 6.夢的誘導︰催眠可以使人做夢 7.後催眠暗示︰讓受試者在覺醒後執行指令 8.關鍵字法︰立刻進入催眠狀態的方法 9.健忘暗示︰為什麼要讓受試者忘記催眠暗示 10.人格轉換︰改善人際關系的催眠方法 11.年齡倒退︰追溯遺失的記憶 12.發展催眠︰去體驗未來的自己 13.自動記錄︰尋找內心深處的壓抑 14.正幻視與負

幻視︰通過暗示引起幻視的現象 15.實驗神經病︰用催眠來制造心理問題 16.前世療法︰你相信自己有前世嗎 第5章 催眠誘導與催眠深化法 1.振子法︰用硬幣來實施催眠暗示 2.呼吸法︰反復深呼吸就能進入催眠狀態 3.要徑法︰用手的動作來配合催眠 4.凝視法︰凝視發光物體會犯困嗎 5.睜眼閉眼法︰利用簡單的動作進行催眠誘導 6.眼瞼僵硬法︰催眠過程中為什麼眼楮無法睜開 7.手指固定法︰手掌或手指僵硬的現象 8.手臂伸展法︰通過手臂伸展使受試者進入恍惚狀態 9.手臂的上抬與下落︰使受試者快速進入恍惚狀態的技法 10.抬手法︰讓受試者毫無抗拒地接受暗示

11.注意呼吸法︰通過自然呼吸進入催眠狀態 12.手臂僵直法︰由手臂僵直進入催眠狀態 13.全身僵直法︰讓人身體無法動彈的催眠方法 14.全身無力法︰無力暗示適合在什麼時候使用 15.站立後倒法︰需要很高技巧的技法 16.左右運動和前後運動︰通過單調的運動進行催眠 17.本能運動︰能夠舒緩壓力的催眠技法 18.重感暗示法︰通過重感暗示進行催眠的方法 19.倒數法︰通過倒數數字實施催眠的方法 20.節拍器法與沉默法︰用節拍和沉默使心情平靜 21.台階法與隧道法︰可以體驗到移動感的技法 22.交互法︰反復實施覺醒和催眠暗示 23.混亂法︰解除受試

者對暗示抗拒的方法 24.想象法︰想象力與催眠深度的關系是什麼 25.覺醒法︰從催眠中喚醒受試者的技法 第6章 催眠的活用方法 1.自律訓練法︰自己能夠進行的催眠 2.治療厭學︰用催眠激發人的學習欲望 3.遺尿癥的催眠治療法︰尿床也能通過催眠治療嗎 4.暈交通工具癥狀的克服︰催眠可以使人不再暈交通工具 5.治療失眠︰從失眠意識中解放出來 6.按時起床的方法︰催眠可以使在希望的時間起床 7.臉紅癥的克服︰要想在人前不臉紅應該怎麼做 8.催眠戒煙法︰利用催眠可以戒煙 9.催眠節酒法︰想避免飲酒過量應該怎麼做 10.用催眠治療皮膚病︰利用催眠使瘊子消失

11.催眠減肥法︰無壓力平穩減重法 12.偏食矯正法︰催眠可以讓孩子不挑食 13.癥狀置換法︰用催眠把重的癥狀換成輕的癥狀 14.時間扭曲法︰用催眠控制時間知覺 15.治療不安發作︰催眠能夠控制身心不安的感覺 16.自信獲得法︰催眠可以讓人體驗夢想實現的感覺 附錄︰催眠大師一覽表 催眠的真相 催眠的體驗︰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 你經歷過催眠嗎? 也許很多人都回答沒有。 那麼,你是否有過在公交車的搖晃中迷迷糊糊睡著的體驗?你是否有過看到“清倉處理”就立刻加入搶購隊伍的經歷?你是否有過比賽前緊張得呼吸困難然後

作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感受?你是否有過在大自然中聆听蟬鳴鳥語遐思聯翩的暢快心情? 如果有的話,那就意味著你也體驗過催眠。這個答案很令人意外吧! 大多數人的感受是,催眠神秘而危險!催眠師就像巫師、魔法師,而被催眠的人(受試者)則在任由催眠師擺布,會不由自主地做自己不願做的事,包括不道德的和不合法的事,說出自己不願說的話,包括羞與人言的秘密。但凡掌握催眠術的人都能用它圖謀不軌,而且不留痕跡。 而事實則是,包括前文所列舉的諸如在車上發呆(由于感官刺激過于單調而使人進入恍惚狀態),受到廣告的影響而采取一些行動(被言語或文字暗示而采取行為),告訴自己要控制情緒(通過自我暗

示來改變意識狀態),在大自然中遐想(通過冥想進入催眠狀態來改善精神面貌),以及為人熟知的催眠師運用催眠療法(目前的學者們對催眠的描述為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在此狀態下人們會自動地依照暗示來感知刺激,會引起記憶和自我意識的變化)來治療心理疾病,這些都是催眠。 因此,催眠不僅應用于醫學和心理學領域,它的原理還可以用于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而且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很多人之所以對催眠持有偏見,這與催眠神秘而復雜的發展歷程有著非常大的關系。 催眠的歷史︰從無名到正名的曲折過程 1.從“無名”到“有名” 在幾千年以前的古埃及和古希臘有著被稱為“睡眠殿堂”的機構,那里的巫

師和佔卜師等會通過分析患者的夢來給人治病。當時所采用的夢的誘導技術和催眠的原理非常相似,都是在患者處于睡眠狀態時對其施與暗示,使其在醒來後獲得康復。在古老的中國,據《黃帝內經》記載,一種稱為“祝由”的類似巫術治療方法也與催眠非常相似。總之,催眠的源頭與神秘詭異的巫術、祭祀有關,從而就給人留下了“神秘”的印象。 到了18世紀晚期,麥斯麥發明了用“動物磁”來治療精神疾病的方法,那就是現代催眠術的開端。當時的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期望和暗示對人的作用了。由于催眠與睡眠的關系,布雷德用了睡神的名字來給催眠命名,此時催眠已經步入了醫學界。 2.從“有名無分”到“有名有分” 催眠

術在醫學界——主要是外科手術得到大規模運用與當時沒有麻醉劑有很大關系,然而化學麻醉藥品的發明卻在短時間內使催眠備受冷遇。接著關于催眠的研究涌現出了兩大學派︰巴黎學派和南錫學派。夏科作為南錫派的一員曾經發表了很多錯誤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卻讓催眠更為受到醫學界的關注。 這里需提到的是與夏科一起開展研究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曾將催眠用于探察潛意識世界,然而他最終放棄了使用催眠術——弗洛伊德認為催眠基于暗示和信仰,而非科學的方法。由于弗洛伊德位高權重,催眠術的應用急劇減少,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催眠迎來了操作方式的改革。 現代最偉大的催眠師之一艾瑞克森對催眠操作方法的改進使

其呈現出了嶄新的面貌︰催眠不僅是催眠師治療患者的工具,還可以稱為一門關于溝通的藝術。艾瑞克森的關注點在于催眠師和受試者之間建立合作關系,催眠的目標是引發受試者的合作和自己治療自己,換而言之,催眠療法的關鍵在于用自己的力量解決自己的問題! 在20世紀的前50年中,催眠仍然受到醫學界的抵觸;而在1955年,英國醫學會承認了催眠的地位;在1958年,美國醫學會和美國心理學會也承認了催眠的科學性。 催眠的真相︰弗洛伊德榻上的自我救贖。 通常,催眠師讓受試者躺的沙發或床被叫做弗洛伊德榻(源于弗洛伊德在自己的診所給來訪者準備的躺椅,其實是普通的躺椅),它可以是任何形狀的,只要

能讓人感到舒服放松。縱覽催眠的歷史,遇到心理問題的人曾在各種形式的催眠師(包括巫師、祭司、魔法師和現代催眠師)的引導下進入睡眠狀態並接受治療,繼而覺醒後發覺自己的病癥已經消除了。承受這一過程的弗洛伊德榻則見證了催眠治療的關鍵︰受試者自己讓自己因循催眠暗示而改變了個人的意識,並綻放出個人潛在的心理能量。因此,催眠的本質在于“自救”——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也是本書的主旨所在︰讓每一位讀者通過了解催眠的科學機制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本書在介紹催眠的原理、沿革的基礎上詳細列舉了25項催眠誘導的方法和16項活用催眠的方法,包括如何使人進入催眠狀態的訣竅以及每個人都能用暗示解決問題方

法,對此每一位讀者都可以親自實踐——要相信自己可以成為催眠大師。 此外,本書采取了圖解的編輯手法和“左文右圖”的版式,再現了催眠神奇的治療過程和曲折的發展歷程,以及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的操作方法。相信這種方式可以給您帶來快樂、高效的閱讀體驗。

客製化足部矯具對學齡前兒童 之平衡控制與步態功能的影響

為了解決閉眼站立時身體搖晃的問題,作者洪育君 這樣論述:

背景:國內定義學齡前兒童年齡為3至6歲,身體活動指引指出學齡前兒童每天必須從事一百八十分鐘的活動,但由於他們的肌肉神經系統、骨骼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且可能有韌帶鬆弛、關節活動度較大、走路內八、容易跌倒等問題,易造成其他身體上的傷害。足部矯具可以透過矯正足部骨骼排列、提供力學的支撐、促進來自足底機械受器的體感覺回饋、以及改變通過足部的力量,進而矯正足部的生物力學。過去研究已證明適當的足部矯具可有效地改善兒童的足部外翻以及增加其粗大動作活動能力,但是很少研究探討足部矯具對學齡前兒童在改善全身平衡控制與非典型步態的效益。為改善學齡前兒童的行走效率,除了足部矯具的支撐外,也需要遵從身體活動指引每天達到

一百八十分鐘的大動作活動,由於學齡前兒童的活動都是非結構性的活動,有助於增加全身肌肉力量以及平衡能力。因此適度的運動,可以增進學齡前兒童的平衡能力,以及達到典型步態的功能,以避免在活動中跌倒的風險。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三維人體動作分析技術,去量化12位4到6歲學齡前兒童在平衡控制與步態表現之差異。結果顯示:兒童在分別接受八週的客製化足部矯具介入前、後的臨床檢測上,(1) 發現在第一次評估時的右腳脛骨旋轉角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