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鳳山區文化路47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邱燮友所指導 林于弘的 解嚴後臺灣新詩現象析論(1987~2000) (2000),提出高雄市鳳山區文化路47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解嚴後、新詩、現象研究、詩學理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高雄市鳳山區文化路47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解嚴後臺灣新詩現象析論(1987~2000)

為了解決高雄市鳳山區文化路47號的問題,作者林于弘 這樣論述:

本文係以「解嚴」為時間區隔,以「臺灣」為觀察場域,以「新詩」為研究對象。一方面透過觀察、討論、分析、研究以彰顯解嚴後的時代特質,同時也將標舉隸屬臺灣本土的文化特色,此外也將面對新詩的實際趨向加以耙梳,期盼經由作品的內容意涵、思考模式及表現手法等諸多面相,嘗試建構屬解嚴以來臺灣新詩的演化特性,以及其與社會動盪變遷的交互作用。 而全篇計分十三章,另含附錄及參考書目。首章先略敘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並兼論解嚴以來政經文化遞嬗轉變之種種現象。第二至四章則探討詩社、詩刊、詩集、詩史和詩論等相關要素,以及文學獎和年度詩選這兩項典範的特殊徵狀,與對詩作詩風產生的直接影響。第

五至第十二章遂依序分別研析政治詩、都市詩、生態詩、母語詩、女性詩、小詩、後現代詩和網路詩等八種,在題材、風格、意念、技法、均有所歧異的不同詩作,以及其於源起、發展、轉變、展望等視野上,所具體呈顯的面貌。而末章則總結全文,歸納解嚴後臺灣新詩的種種特色,強調其邊緣性與不確定性。最後並附錄「世紀末臺灣詩壇大事簡表」及參考書目,以為相互對照。 至於在研究基礎上,除了借重文學社會學的理論之外,也特別著重歷史研究、文化研究、量化統計及現象分析等策略,期以兼顧文學與社會之內外在因素,以及其與特殊時空背景的對應關係,務求以切實的證據推斷解釋解嚴後臺灣新詩所映現之種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