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sui high-tec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模具工程系 林恆勝所指導 黃廷恩的 板材鍛造背側缺陷之三維分析與解決方案 (2018),提出mitsui high-tec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壓印成形、厚度不均、橘皮粗糙、局部正向應力、漸進式三道次壓印成形、馬蹄形壓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itsui high-tec,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板材鍛造背側缺陷之三維分析與解決方案

為了解決mitsui high-tec的問題,作者黃廷恩 這樣論述:

IC導線架是資訊產品之關鍵性金屬元件,其主要的生產方式是以機械沖壓或化學蝕刻方式來加工,其中的沖壓加工是目前的主流加工法,有時為了因應封裝咬膠的需要,必須在銅合金或鐵鎳合金板料上進行壓印加工。在壓印過程中,沖頭造型會影響板材之應力或應變分佈,造成壓印新生面厚度不均,導致封裝製程中膠體不均厚或容易剝落之現象,且背側發生類似橘皮粗糙之形貌,可能影響咬膠品質與製品外觀。本研究探討板材壓印成形厚度不均之成因與解決方案,使用金屬成形有限元素分析軟體DEFORM 2D/3D進行分析,針對厚度0.3 mm的TAMAC4銅合金板材進行分析,並進行模具驗證,將單道次壓印改善為漸進式三道次壓印成形,以減少板料低

應變區形成,且有效降低局部應力差,使胚料壓印後各部位均厚。模擬結果顯示單道次壓印50%板厚,在板材階級處的表面流動性較差,因此形成低應變區,導致局部正向應力較大,且因不對稱造型試片產生正向應力差,使沖頭回彈不均勻,因此胚料擠出的瞬間會先充填此沖頭空隙,導致胚料未貼抵下模,使工件背側產生橘皮粗糙形貌。使用改良之漸進式三道次壓印成形,其最佳成形條件為錐度30˚沖頭下壓至板厚30%,再以15˚沖頭下壓至板厚40%,最後再以平底沖頭定寸下壓至板厚50%。接下來探討馬蹄形試片造型之壓印效果,發現胚料外型圓角越大,胚料流動較直邊部壓印容易,因此正向應力降低,沖頭回彈較小,所以壓印後之厚度較薄;胚料外型圓角

越小,胚料流動較緩,正向應力與直邊部相當,沖頭回彈亦與相當,因此壓印後達到胚料各部位均厚之效果,並抑制橘皮粗糙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