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械管制條例長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另外網站網購海外刀具問題 - Mobile01也說明:請查詢槍械彈藥管制條例,裡面有寫那些刀具是管制品另外若是用寄的是 ... 一般的短刀長度小於30cm,長刀不能雙手握持的如中國劍,可以合法開鋒及進口。

國立政治大學 經濟學系 陳鎮洲所指導 曾怡鳳的 影響法官量刑因素之研究 —以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為例 (2021),提出刀械管制條例長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量刑因子、法官性別、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而第二篇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鑑識科學研究所 孟憲輝所指導 鄧宇翔的 非制式槍枝殺傷力鑑定方法錯誤率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鑑識科學、槍彈鑑識、槍彈殺傷力、錯誤率、性能檢驗法、動能測試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刀械管制條例長度的解答。

最後網站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修正 - 健康急診室則補充:行政院會今(3)日通過內政部擬具的「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現在的社會治安事件,大都來自 ...行政院會通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刀械管制條例長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影響法官量刑因素之研究 —以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為例

為了解決刀械管制條例長度的問題,作者曾怡鳳 這樣論述:

司法院於107年12月21日啟用「量刑趨勢建議系統」,本研究參考量刑趨勢建議系統內的量刑因子並使用民國108年度全台灣各地方法院關於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的所有一審判決資料,估計除了案件事實外,法官性別、性別比例及地區對於量刑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法官的性別及地區對於量刑有顯著的影響,平均來說男性法官宣判的有期徒刑長度比女性法官多1.3個月,而管轄權位於直轄市的地方法院宣判的有期徒刑長度比不在直轄市的地方法院少1.4個月。

非制式槍枝殺傷力鑑定方法錯誤率之研究

為了解決刀械管制條例長度的問題,作者鄧宇翔 這樣論述:

涉槍案件嚴重影響社會秩序,因此深受治安單位重視。「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4條第1項第1款後段,明定「其他槍砲」須具有「殺傷力」才受管制。惟殺傷力鑑定方法究竟以無須實際試射的性能檢驗法為已足,或需進行動能測試法實際試射,取得發射物之動能數據,始可判斷非制式槍枝的殺傷力,多年來迭遭爭議,成為鑑定、司法與學術機關的沉重負擔。本研究以彈道學與力學理論為基礎,對非制式槍枝進行材料分析、結構檢視與量測、動能測試法試射,並檢查試射後槍枝材料失效情形。分析歸納擊發子彈過程中的槍枝受力及影響殺傷力判定之因素,計算性能檢驗法應用於非制式槍枝殺傷力鑑定的錯誤率。期能提供鑑定機關制定更完善的標準作業程序,以及司法

審判機關審查鑑定報告證明力之參考。本研究取46枝扣案非制式槍枝,其中45枝(編號A1~A26、B1~B9、C2~C11槍枝)經鑑識人員以「性能檢驗法」鑑定認具殺傷力,1枝(編號C1槍枝)雖認不具殺傷力,惟認其槍管可供組成具殺傷力槍枝使用。經以外觀檢視及物理性質檢測,將槍枝依槍管材料初步分為鐵類金屬槍管、非鐵類金屬槍管和組合材料槍管等三類。削切槍管材料進行掃描電子顯微/X射線能譜分析法(SEM/EDS)之元素分析,發現槍管材料可分為合金鋼與鋅合金兩大類。部分槍枝槍管具有疑似膠合材料,經外觀檢視研判為高分子材料,取樣進行顯微傅立葉轉換紅外光譜法(micro-FTIR)成分分析發現可分為「瞬間膠」與

「AB膠」兩大類。儀器分析結果與外觀檢視(測)研判結果均相符,顯示槍彈鑑識人員未經儀器分析,以目視檢查槍管外觀搭配物理性質檢測,即可針對槍管材料予以正確分類。試射前槍管結構檢視與結構量測結果發現,非制式槍枝具有許多與制式槍枝迥異之槍管特徵。這些特徵包含括:不具來復線,貫通部分偏離軸心,鏽蝕(斑),內壁凹凸不平,具橫向工具痕跡,槍管厚度分布不均勻,具有次結構並經過組裝接合,前後塊不同軸,有填補或膠合加工,具有孔洞或裂痕缺陷,空隙或塑性變形,內徑與厚度不一,內徑與厚度分布亦不均勻,槍管長度不一等。動能測試法結果顯示,46枝扣案非制式槍枝均可至少射出1顆動能密度高於20.0 J/cm2的彈頭,證明其

均可發射具殺傷力之子彈。顯示除C1槍枝外,均可判定為具有殺傷力之槍枝;C1槍枝之槍管,亦可判定為為可供組成具殺傷力槍枝使用之槍管。部分槍枝試射結果顯示,槍管斷裂或瓦解時所測得之彈頭動能密度,並非該槍枝所能發射出之最大彈頭動能密度。因此以動能測試法鑑定非制式槍枝殺傷力時,如果未能先以火藥減量制式子彈進行試射,再逐步增加試射子彈的火藥量,貿然使用火藥全量制式子彈(T2)或非制式子彈(T3)進行動能測試,不僅具有極高之證物毀損風險,還可能無法取得正確之殺傷力鑑定結果。非制式手槍擊發口徑9 mm制式子彈,彈頭動能密度中位數低於同口徑制式手槍擊發相同子彈之射出彈頭,但高於常見最小口徑制式手槍之射出彈頭,

且亦有部分槍枝可產生相當於同口徑制式手槍之射出彈頭動能密度。顯示非制式槍可承受之膛壓不亞於同口徑制式槍管,當裝填火藥量足夠之子彈時,即可產生相當於同口徑制式手槍之殺傷力。只是以射擊相同的T2子彈而言,多數槍枝可能會由於構型等因素影響,導致實際上彈頭無法充分加速至獲得與同口徑制式手槍射出彈頭相同的動能密度。槍枝材料失效分析結果發現,射擊火藥減量制式子彈(T1)時,原則上各種槍管均不致造成任何材料失效。槍管所受應力可能相當接近或低於槍管材料之疲勞強度,反覆射擊T1子彈時可具有相當長之疲勞壽命。除非有特殊槍管構型導致局部應力集中,才可能較快導致槍管失效。射擊T2或相當火藥力之T3子彈時,鐵類金屬槍管

與組合材料槍管之鐵類金屬次結構原則上不致造成材料失效,非鐵類金屬槍管與組合材料槍管之非鐵類金屬部分則有相當高的比例發生以塑性變形為主之不完全失效。少數特殊情形之槍管才有可能於擊發子彈過程中發生斷裂,且鐵類金屬槍管失效情節最輕微,非鐵類金屬槍管與組合材料槍管則有槍管斷裂瓦解而完全失效者。顯示T2子彈或相當火藥力之T3子彈在擊發過程施加於槍管的應力,小於鐵類金屬槍管的降伏強度與抗拉強度;相當接近非鐵類金屬的降伏強度,但小於其抗拉強度。組合材料槍管之構造與失效機制均較一體成形槍管更為複雜,組裝接合造成的「強度」差異可能相當大。由於擊發T2子彈或相當火藥力之T3子彈時槍管所受應力較高,因此反覆射擊之疲

勞壽命較短。整體而言,非制式槍枝普遍具有較制式槍枝更短的壽命。編號A1~A26、B1~B9與C2~C11槍枝,屬於性能檢驗法真陽性;編號C1槍枝,亦可視為性能檢驗法真陽性。性能檢驗法的錯誤率與陽性預測值計算結果分別為0%與100%。顯示以性能檢驗法鑑定非制式槍枝殺傷力,鑑定結果正確可信。亦證明性能檢驗法以「金屬材料槍管」為認定殺傷力必要條件之標準正確可信。經分析試射後彈殼外徑最大應變和變形位置數與發射彈頭動能密度之相關性,發現制式彈殼分別具有極低的相關性與相當程度的正相關性,非制式彈殼分別為不具相關性與具有弱的正相關性,均無法良好預測動能密度。彈頭留膛或動能密度未達殺傷力認定標準之試射後制式或

非制式彈殼均可能會產生塑性變形,而動能密度超過殺傷力認定標準之試射後非制式彈殼也可能不會產生塑性變形。因此,非制式槍枝試射無論試射制式子彈或非制式子彈,均無法以試射後彈殼膨脹變形與否與變形量的分析來研判子彈與槍枝之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