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出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腳踏車出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丈二寫的 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 和柏井壽的 京都通の旅遊首選:在地達人破解50個京都玩樂重點,教你不走錯路、不白花錢,就算第一次出遊也能變行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鹽水T-Bike自行車出租|腳踏車出租|鹽水漫遊網也說明:T-Bike自行車(規劃設置中). bac61eb1cdeededbc4898acc368d5393.jpg 台南市政府自行車租賃站規劃設置中,敬請期待. 單人腳踏車出租. 6abd4ab3d60015a347e197ad4ccb95a8.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蘋果屋所出版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余銘忠所指導 王柏英的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探討共享自行車系統相關研究 (2017),提出腳踏車出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共享自行車系統、系統性文獻回顧、內容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靜宜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康贊清所指導 謝孟玲的 結合科技接受模式、創新擴散和社會支持理論探討共享平台之使用意圖 (2017),提出因為有 科技接受模式、創新擴散理論、社會支持理論、共享經濟、使用意圖的重點而找出了 腳踏車出租的解答。

最後網站家祥腳踏車出租: 首頁則補充:家祥腳踏車出租於98年5月成立,位於新竹南寮漁港「旅遊服務中心」旁,鄰近東大路四段及新港一路。暢遊新竹南寮漁港,17KM海八景,選擇家祥,車況新穎安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腳踏車出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

為了解決腳踏車出租的問題,作者林丈二 這樣論述:

明治維新150週年重磅之作 250張圖片管窺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庶民生活     從大學時代開始觀察水溝蓋的「路上觀察之神」林丈二,研究日本明治文化長達三十五年,他以「街頭視線」觀察明治時代的插畫,在時光旅行中回到明治時代,從那裡看到了「日本的現在」。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他跑遍日本的國會圖書館、江戶東京博物館圖書室,閱讀明治時代新聞記事、插繪與廣告,並參考江戶明治時代以來的「風俗誌」、「生活世相史」、「文化史」等參考文獻,然後整理資料及輸入電腦,建立起自己的資料庫。本書的書寫即是以這個龐大的資料庫為基礎,透過當時報章雜誌連載小說的插畫,來解讀和推測明治初期到中期,100到140年前日本人的生

活樣貌和變化。   那時曾出現「附插畫的報紙」,如《東京繪入新聞》、《繪入朝野新聞》等,從報紙名稱「繪入」(插圖)可知,是以「畫」為賣點。林丈二利用明治初期到1930年代日本的新聞(報紙)、雜誌裡的「插繪」和「廣告」,配合報紙社會新聞紀事,發揮豐富的想像與聯想,以「偵探」般的觀察力找出插畫裡的蛛絲馬跡,仔細探究和挖掘其中各種物品和潛藏的故事,並深入分析那個年代的特徵與社會氛圍,從而建構其獨樹一格的「丈二流」日本明治時代的文明開化史。   本書開頭是幾篇關於理髮、洗髮的文章,當時日本有句話「拍拍散切頭便會聽到文明開化的聲音」,於是「斷髮=散切頭」成了文明開化的象徵。當時民眾剪掉丁髷後,感到頭

部有些空蕩,因此日本男子開始流行戴帽子,但穿著卻仍維持原本的和服,而呈現「和洋混搭」不協調的模樣。可知在文明開化(=西洋化)的過程中,不少日本人感到相當困惑和遲疑,也做了各種「和洋折衷」的嘗試,譬如使用有色眼鏡、口罩、蒙面、圍巾、手帕、腳踏車等。         值得一提的是,林丈二的視線也投向貧窮階級,書中幾個章節描述「裏長屋」的生活樣貌,如〈長屋的保母〉、〈貧窮與病人〉、〈貧窮中的餘裕〉等,藉此強調並非所有的人都能立即享受到文明開化的結果。可見林丈二嘗試從各種視角重新詮釋「文明開化」,呈現庶民的多元樣貌。         這個年代正是文明開化的過渡期,一些鄉下出身的日本人從未體驗都市的

文明生活,依然生活在舊時代的環境裡。譬如日本人對裸體的認知,也是在明治維新後出現了變化。當時在日本的西方人常在文章中提到,當他們看到日本無論男女都大剌剌地在戶外裸露身體,無不感到驚訝。而事實上,日本開始統治臺灣後兩個月,也就是1895年8月,當局曾對在臺日人發布命令,明訂「禁止露出胯下外出」,可知早期來臺的日本人當中,仍然有不少人維持著原本的生活習慣。   進入明治時代後,不少浮世繪師成為報章雜誌新媒體的插繪繪師。本書中引用的新聞插繪師,如歌川國松、水野年方、松本洗耳等人,即是明治時代的浮世繪師,他們仍然依循江戶時代浮世繪的描繪方式,只不過他們的插繪不再是「錦繪」式的多色彩浮世繪,而是因應明

治時代報紙的印製方式,繪製黑白色調的插畫。他們以明治時代一般庶民生活景致作為題材的「浮世繪」風格插繪作品,下筆細膩生動而寫實,正好提供觀察力敏銳的林丈二詮釋明治庶民「文明開化」的最佳史料。   日本在明治時代歷經文明開化的變革,而逐漸形成今天日常生活的習慣。文明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這是一百多年前日本人的日常,我們從明治時代的插畫摸索他們生活中的故事。未知的線索藏在報紙的插畫裡,再次重現在我們的眼前。 名人推薦   林承毅(台北路上觀察學會會長&林事務所執行長)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蔡錦堂(師大臺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依姓氏筆畫) 作者簡介  

  林丈二   文字工作者、隨筆家、明治文化研究者、路上觀察學家。   1947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他從小學開始便已流露出調查迷的特質,大學時注意到水溝蓋,從日本為起點觀察全世界的水溝蓋,後來集結為《水溝蓋(日本篇)》、《水溝蓋(歐洲篇)》等書。   他是「路上觀察學會」的發起人之一,近年與「青年文京建築會」合作舉辦街頭散步和展示等活動。著有《走在義大利》、《走在法國》、《型錄.有點陳舊的生活雜貨》、《明治破銅爛鐵博覽會》、《騷動東京的動物們》等。此外,他與林節子一同負責一些著作的註解插畫,包括:筑摩書房的《明治的文學》(共二十五卷)、あすなろ書房的《希望小學時期就讀過

的文學》(共六卷)、《希望中學時期就讀過的日本文學》(共十卷)、《希望中學時期就讀過的哲學》(共八卷)。 譯者簡介 鳳氣至純平   日本橫濱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博士,現為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失去故鄉的人:灣生的戰前與戰後》(2019),合譯有《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與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傳說的高砂族》、《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等。 許倍榕   台南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博士,現為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

員。合著有《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2018),合譯有《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與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傳說的高砂族》、《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等。   導讀 蔡錦堂 譯序 鳳氣至純平 前言 開化的外行人   說到文明開化,就是散切髮啦 ◆明治四年的散髮店?   女梳頭師完全沒變 ◆各種牛奶廣告   在簷廊上洗髮 ◆關於湯屋   夏季客人的款待之道 待合的置帽處 ◆明治男子喜愛帽子   冰店的季節 ◆冰店─夏天的樂趣

  雨天的裝扮 ◆下雪天的傘   長屋的小保姆 ◆洗耳筆下的狗   貧窮與病人   貧窮中的餘裕   裏長屋的玄關是廚房 ◆長屋的門禁   哇,手槍吔! ◆明治時代的手槍   身穿襯衫的書生 ◆書桌上的孔雀羽毛   圍巾與手帕 咬手帕! ◆hankechi 或 hankachifu 的廣告   女學生與腳踏車 ◆飆啊!飆啊!洗耳的腳踏車   有色眼鏡是什麼顏色呢? 蒙面女 ◆頰冠賊   謎樣的黑色口罩  ◆阿染感冒與印振圓左衛門   護士的室內拖鞋  

外行人的後記 譯註 參考文獻   序 開化的外行人   開化的外行人來了!「像我早餐喝咖啡和牛奶、吃兩顆雞蛋;午餐是ソップ(soppu);晚餐吃牛排和喝點洋酒。」結果吃壞了肚子。明治九年的《東京繪入新聞》 刊登了這樣的文章。「ソップ」(soppu)就是「スープ」(soup,湯),「チョビ助」(chyobisuke) 指的是不懂裝懂的外行人,也就是我的同類。到底會出現多少這種我不懂卻裝懂的話題呢?請先往下看看。   本書介紹明治時代的報紙插畫。運用「插畫」這樣的時代投影器管窺大約一百年至一百四十年前日本人的生活。從中可以看到現今已相當罕見,可謂日本人根柢的民眾樣貌與生活。此

外,也希望能鉅細靡遺地探討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對於進入生活的「西洋」,自然地或不自然地吸收的樣子。   ◆社會版新聞發展為新聞小說   先看過來這裡吧!明治時代曾經有「附插畫的報紙」。從報紙名稱便可以知道的,有《東京繪入新聞》、《繪入朝野新聞》等,因為是「繪入」(插圖),所以是以「畫」為賣點。   明治八年四月十七日發行第一號的《平假名繪入新聞》(《東京繪入新聞》的前身),刊登了一張插畫。這是以「插圖」為賣點的報紙上首度出現的插畫。換言之,該報是以這張畫賭上自身的前途。確實像畫面上的情景,若以照片報導的話,就算是現在也會有人衝去買吧!總之,那是一個沒有其他媒體報導這些事件的時代。   明

治九年,日本當局發布禁止帶刀的廢刀令。當時有這種揮舞日本刀的男人(吉岡某,二十一歲)是可以理解的,畫中警官穿著洋服和鞋子,而年輕男子已經是散切頭。也就是說,當時日本已經有這種程度的「西洋」進來了,而且看到警官只拿著木棒對抗日本刀,讓人不禁懷疑,「喂喂,沒問題嗎?」光是這樣,這張插畫便已潛藏著各種耐人尋味的話題了。   話說回來,這個姿勢很像在演戲。總之就是要擺出帥氣的姿勢,這是當時插畫的特徵。因為只用一張圖片來說明當時的事件,因此大都不會畫背景。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也會描繪相當於戲劇舞台裝置的背景,看起來資訊量更加豐富了。如此一來,除了文章內容之外,也會看到當時的日常風景,像是那時習以為常的物

品,或使用的日用品等,這些東西宛如時光機將那個時代投影出來。   ◆社會版新聞是講談   《繪入朝野新聞》在明治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發刊,比《東京繪入新聞》晚了八年。我們來看看創刊號中〈女士出席演說會〉這篇文章的插畫吧。內容是越後國(現日本新潟縣)蒲原郡柏崎的西福寺舉行政談演說會時,一位名叫西卷開耶的美麗女子,因為朗讀祝賀文章而立即被逮捕。她到底有多美呢?(以下請以講談師的口吻朗讀)「因為名叫開耶,她的前額讓人聯想起朝霞裡浮現的富士山峰,芙蓉般的眼尾,丹花般的雙唇,肌膚恰似越路之雪。當時她十七歲,會場又剛好是佛寺,彷彿仙女下凡,朗讀祝賀文的聲音清越玲瓏,宛若迦陵頻伽鳥的鳴叫聲……」差不多如此

。(艱澀的單字請自行查閱字典)   藉由這種講談風格的文章,和畫家猶如親眼見過般的插畫,將妙齡女子在眾人面前演說的不像話情況如實報告。對於當時的庶民,這是一個讓人不禁發出「喔!」的驚呼且興奮不已的事件。   當時的插畫報導很有趣,這也難怪,執筆者大都是舊幕府時代的戲作者,也就是現在的小說家。若事件內容稍微複雜一點,戲作者的想像力與表現力便會交織在一起,根本無法一次寫完。於是出現了連載作品,將一個單純的事件報導寫成長篇,進而演變為「新聞小說」。   本書的主角便是新聞小說的插畫。一張插畫到底有多少資訊呢?就由我這個裝懂的外行人來介紹吧!敬請期待。     女學生與腳踏車(節錄) ◆腳

踏車與藝妓 雖然有各種說法,但腳踏車大約是在明治三年左右首度進入日本。當時有人描述「踩腳踏板便會慢慢啟動」。在此僅列舉腳踏車與女性相關的事情。 在上述那位千金小姐車禍的新聞之後,就沒有再看到其他女性騎腳踏車的報導了。然而,根據明治三十一年七月十一日《讀賣新聞》的投書內容:「在新橋很著名的小松屋阿越 ,近日不知怎麼地開始練習騎腳踏車,束髮配上紫色袴,發出驚人的號令聲 ,在狹窄的巷弄裡騎來騎去。聽說腳踏車練習場在河邊市場的河內屋前面。」 下一幅畫應該便是這位「新橋阿越」,訪日的法國畫家畢戈(Bigot)在同年九月畫了一張圖,描繪背著三味線、撩起和服裙尾,以這種「難看的姿態」騎腳踏車的新橋藝妓。我想

實際上沒有背著三味線,但因為阿越是十分出名的藝妓,因此當時應該相當轟動吧。 包括藝妓在內,一般庶民練習騎腳踏車時,通常一開始都是先尋找空地,或在專用練習場繞來繞去。這些設施都備有租用腳踏車,而且在明治十二年左右已經有腳踏車出租店,因此出現了租車後馬上騎到大馬路而造成問題的人。 ◆藝妓的挑戰精神 新橋阿越年齡不詳,但應該是十八至二十歲之間。和前述的良家子女「花子」年齡相仿,正可謂「當代女子」。不僅如此,這個時代的藝妓認為標新立異也是才藝之一,因此不時抱有這種挑戰的精神。 例如明治五年二月的《新聞雜誌》第三十二號記載:「這陣子柳橋的歌妓(即藝妓)阿亭進入橫濱高鳴的學校學習英學。在遊樂圈子裡出現這種

奇特的女性是很稀奇的。」此處的英學,是指英語會話。同年一月的《日要新聞》也報導了橫濱穿西服的藝妓,不難想像會引起不少話題。 抱著標新立異心態的藝妓,她們的挑戰之一便是明治三十一年的「腳踏車」。事實上,這一年日本社會也流行騎腳踏車,當時出現一篇令人在意的投書。和這位「阿越」挑戰騎腳踏車的同年,明治三十一年十月一日的《讀賣新聞》記載:「江副商店販售的卷煙CYCLE盒子背面,印有外國女性騎腳踏車的圖案,仔細一看,是男性的騎車方式。──煙草愛好者」報紙上經常刊登「CYCLE」(明治三十年十二月開始販售)的廣告,但廣告欄並沒有登載背面的圖片,也只能想像了。

腳踏車出租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彰化景點 #鐵道旅行 #扇形車庫
這次搭著火車去旅行,分別拜訪了彰化、花壇、社頭以及二水四個鄉鎮。而車站附近就有走路就可以拜訪的景點,這一集的行程是「適合喜歡鐵道旅行的你」。

首先來到第一站 彰化扇形車庫
是全國僅存的扇形火車庫,蒸汽機車火車頭於完成懷舊之旅後,進駐彰化扇形車庫,讓這座扇形車庫更具歷史和文化保存價值。火車頭經長距離奔馳後進入車庫休息、保養,因此扇形車庫也又有「火車頭旅館」之稱。

扇形車庫離彰化車站步行約十分鐘的路程,是一座遠近馳名的景點,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及拍照,你在社群就可以看到許多漂亮網美照。當天我們很幸運遇到一個火車頭進站,看著圓盤轉動帶著火車頭進入到車庫。開放參觀的時間有限,免費不用門票請大家把握時間。

地址:彰化市彰美路一段1號
1.每週一不對外開放
2.週二至週五開放時間:下午一點至下午四點
3.例假日開放時間: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
4.週一至週五遇國定假日則比照例假日開放時間

第二站 茉莉花壇夢想館
花壇是茉莉花的故鄉,除此之外也有竹筍、西施柚等特產。茉莉花可說是花壇代表性的農產品,沒看過或想瞭解茉莉花可以到茉莉花壇夢想館,離車站步行約3分鐘的路程,全台唯一無毒茉莉花觀光工廠。

館內有互動式導覽介紹茉莉花的特性、歷史以及農產品,也有許多茉莉花茶點供遊客享用,影片我就點了一杯茉莉蜜茶,淡淡的茉莉花香配上蜂蜜的味道,至今難以忘記。

園區還有很漂亮的彩繪建築,以及一定要去的茉莉的祕密花園,當穿過羊腸小徑迎來的是彩虹隧道和滿滿的茉莉花園,在這裡可以聞到淡淡且陣陣的花香,不刺鼻非常好聞。花園內種植了不同品種的茉莉花,不管在哪個季節都看得到茉莉花。

營業時間:
花季期間 (4至10月) 週一至週日 早上9點到下午6點
非花季期間 (11至翌年3月) 週一至週日 早上9點到下午5點
地址:彰化縣花壇鄉花壇街273號
電話04 7877558
官網:http://www.jasminehuatan.com.tw/

第三站 福井鐵道文物館
花壇是茉莉花的故鄉,那社頭就是襪子的故鄉,社頭有個順口溜,「芭樂多、襪子多、董事長多。」從這句順口溜可以知道「織襪」在社頭的重要性!從車站一走出來就可以看到臺灣織襪文物館,導覽及陳設早期織襪機具以及歷史。

沿著大馬路向前走約五分鐘就來到社頭農會,旁邊就是福井鐵道文物館。結合戶外展區、餐廳、文物展示的景點,出身鐵道世家的老闆將收藏多年的鐵道文物免費展出,吸引海內外鐵道迷紛紛前往朝聖。

最讓我們興奮的是二樓的鐵道文物展示,在這裡真的是滿滿的回憶,可以看到小時候搭火車現已淘汰掉的設備,還有許多比我們還要老的文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普通好列車,當時搭火車上面還有電風扇在轉,窗戶還可以打開吹風,鐵道迷必訪的景點啊!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六 早上11點至下午八點
地址:彰化縣社頭鄉社斗路一段336號
電話:04 8710350
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FuJingShiTang/

第四站 二水
最後一站來到二水剛好接近傍晚時分,是騎單車的好時間。二水有一條自行車觀光園道,沿途平緩好騎且有微風吹拂,自行車道旁就是鐵軌,運氣好的話就會有火車從旁呼嘯而過,看著火車的車尾燈遠離。

沒有單車不用擔心,火車站前方就有一家腳踏車出租店「二水自行出出租店」,我租的是一般單車一次100元。二水也是集集線的搭乘站,可以騎著單車一路到源泉車站,可以拜訪林先生廟以及八堡圳。

二水自行車出租店
營業時間:早上八點至下午六點
電話04 8790207
地址: 彰化縣二水鄉光文路6號

如果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探討共享自行車系統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腳踏車出租的問題,作者王柏英 這樣論述:

自行車為一種低耗能的交通工具,近年來共享自行車系統在世界各地迅速拓點,於學術領域中的共享自行車系統相關研究亦如雨後春筍般的增加。本研究旨在應用內容分析法針對共享自行車系統之現有相關研究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探討共享自行車系統之發展現況與研究發展趨勢。本研究蒐集2008年至2018年間172篇共享自行車系統之相關研究並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近年共享自行車系統領域之研究議題以「共享自行車系統站點配置」、「共享自行車系統營運成效」與「共享自行車系統庫存管理」為較熱絡之研究議題。本研究彙整近10年共享自行車系統在學術領域之研究發展趨勢,提供投入共享自行車系統研究領域之研究者在研究發想與資料蒐集上之參考與

建議。

京都通の旅遊首選:在地達人破解50個京都玩樂重點,教你不走錯路、不白花錢,就算第一次出遊也能變行家!

為了解決腳踏車出租的問題,作者柏井壽 這樣論述:

  住京都60多年的人氣作家柏井壽,   第一本融合「旅遊知識」與「小說家口吻」的京都旅遊攻略!   涵蓋交通、景點、美食到歷史知識等種種內行人門道,   透過簡單又好讀的50則在地專家才知道的私藏旅遊祕訣,   讓你用最輕鬆快速的方式,玩出專屬於你的京都路線!   ★「日本設計觀察作家」吳東龍專文推薦、「旅遊部落客」小氣少年熱情推薦★   ◎關於京都散步→   「賞玩京都,不要往大馬路走,要選曲折蜿蜒的小路。古民宅的樣貌、不為人知的寺廟、京都人聚集的店等等許多旅遊書上未曾記載的京都,都能在步行中巧遇。」   ◎關於京都住宿→   「在京都入住日式旅館,就讓旅館來幫你決定一切。並不是為

了去京都旅行而入住,而是為了入住這間旅館才造訪京都。」   ◎關於京都飲食→   「京都麵類的主角不是麵條,而是湯頭。不論烏龍麵或蕎麥麵,麵條都非常軟爛,要讓麵條完全吸進湯汁,這才是京都真正的味道。」   ◎關於私房景點→   「我心中有好幾個不為人知的賞楓好去處,鹿王院就是我強力推薦的私房景點之一。距離人潮擁擠的天龍寺只有幾百公尺,走路十分鐘就能到達。這裡的人煙稀少,可以悠然自在地欣賞楓葉。」      柏井壽,日本知名散文家、小說《鴨川食堂》的創作者,更是生活在京都超過半世紀、研究京都旅遊數十年,連電視台製作京都專題時都會特地前來請教的京都達人!旅遊京都前,你需要的不是讀遍千篇一律的旅

遊書與部落格文章,而是讓真正的「旅遊專家」幫你分析京都旅遊每個選擇的優缺點。   第一次前往京都的自助新手要看,第N次前往京都的古都中毒者更要看!   ◎最推薦的交通工具,應該選擇「地下鐵」還是「公車」?   ◎想要在淡季時造訪京都,應該選擇「夏天」還是「冬天」?   ◎想要去京都賞楓,應該選擇「11月」還是「12月」?   ◎賞櫻的最佳地點,應該選擇「東山」還是「嵐山」?      只有短短五天的時間,就有大大小小的旅遊問題,究竟該選哪一個?   ──讓「在地京都人」告訴你答案,去京都前,看這本就go! 本書5大特色      【特色1】京都的旅宿權威!最受推崇的京都在地人帶路,不用擔

心「玩錯了」!   作者生於京都、長於京都,堪稱「會走動的京都百科全書」,連電視台與報章雜誌製作專題,都要先請教他的意見。      【特色2】輕鬆閱讀就理解!最引人入勝的小說家口吻,史上最好讀「工具書」!   身兼暢銷小說家身分,用說書人的口吻帶你穿梭京都每個角落,每一字一句都充滿趣味,讓人想一頁頁不停讀下去。      【特色3】實用建議超專業!專家實際經歷過的京都百態,帶你體驗最好的「千年古都」!   本書沒有必吃必買、沒有公式景點,卻告訴你京都的四季百態、給你最實用的建議。沒有誰能體驗到最好的京都,只有你自己能把京都玩到最好。      【特色4】簡潔明瞭超好懂!Q&A形式簡潔精闢分析

優缺點,解決你的「選擇困難症 」!   不想跟團,又沒有時間規劃行程,只能將旅遊書或部落格行程照單全收!為什麼喜歡美食的你適合夏天去京都?為什麼旺季適合搭地下鐵而不是公車?專家幫你分析好住宿、交通、行程、景點等每個旅遊環節的優缺點,沒有長篇大論,讓你一看就懂。      【特色5】文史知識全包括!介紹寺廟、祭典與電車的歷史由來,深入了解「京都風華」!   想要將京都玩得有聲有色,一定要多少了解京都的在地特色歷史知識!京都最值得看的「五重塔」是哪一座?路面電車要選嵐電還是叡電?祇園祭的觀看重點究竟在於哪裡?京都只是走馬看花未免太可惜了,本書教你內行人的賞玩門道!    作者簡介 柏井壽

  京都在地旅宿專家   •1952年出生於京都府,在地京都人。   •京都旅遊、京都旅宿主題的領頭人物。憑著極強取材力、精準的文字描寫、獨特的眼光,造就出獨樹一幟的柏井壽風格。   •天生熱愛旅行,在京都市北區開設了一家牙醫診所的同時,也撰寫許多傳達京都魅力的隨筆散文、以及在日本各地的旅遊記事。此外,也經常在電視節目和雜誌上擔任京都或旅行相關主題的顧問。   •2013年設立京都旅遊平台「日本 味の宿」,掀起京都旅宿熱潮,人氣極盛。   •著作有《京都的定番》、《極致的京都》、《一個人享受京都》、《京都:遠離錯綜複雜的街道,在不為人知的地方散步》等多本著作,並以「柏木圭一郎」的筆名

發表多本偵探推理小說,以及小說《鴨川食堂》系列,2016年獲NHK電視台改編為8集電視劇。 譯者簡介 葉明明   •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文系,喜愛文學、電影&北海道。   •曾任職日系女性流行誌長達9年,從事服裝、美妝編輯及日文翻譯等工作。   •名符其實的鐵子,長程目標是制霸日本全國鐵道地圖。   ◆台灣版序言 ◆原作者序 ◆推薦序 01/想要在淡季時造訪京都,選擇「夏天」還是「冬天」? 02/在市區內移動最推薦的交通工具,是「地下鐵」還是「公車」? 03/在京都市區散步時,選擇「步行」還是「腳踏車」? 04/想要觀賞祭典時,選擇「葵祭」還是「祇園祭」? 05/京都散

步的指標,是「地址」還是「路名」? 06/想要感受京都街道的風情,選擇「小路」還是「路地」? 07/在京都住宿,選擇「日式旅館」還是「飯店」? 08/參拜「本願寺」時,選擇「東本願寺」還是「西本願寺」? 09/在京都享用麵食時,選擇「烏龍麵」還是「蕎麥麵」? 10/想要嘗試傳統的京都料理,選擇「割烹」還是「料亭」? 11/最美味的當令食材,是在「夏季」還是「冬季」? 12/在京都吃中華料理時,選擇「餃子」還是「燒賣」? 13/想要小憩片刻時,選擇「咖啡」還是「日本茶」? 14/想要去京都賞楓,選擇「11月」還是「12月」? 15/想要從不同角度欣賞櫻花和楓葉,該挑「清晨」還是「夜晚」? 16

/賞櫻的最佳地點,是在「東山」還是「嵐山」? 17/想要觀賞五重塔,應該去「東寺」還是「醍醐寺」? 18/想去傳統市場逛逛,選擇「錦市場」還是「出町桝形商店街」? 19/最有京都味道的寺廟,在「西陣」還是「東山」? 20/撒在親子丼上的調味料,選擇「七味粉」還是「山椒粉」? 21/想要輕鬆享受美食,選擇「京都家常小菜」還是「定食」? 22/在京都想要吃肉的話,選擇「牛肉」還是「豬肉」? 23/最適合眺望京都美景的高點,是「將軍塚」還是「大文字山」? 24/觀賞日式庭園,選擇「平安神宮」還是「龍安寺」? 25/想要造訪京都北部,應該去「大原」還是「鞍馬」? 26/享受夏季限定的川床料理,應該去

「鴨川」還是「貴船川」? 27/想要在市區裡散步,選擇「鴨川堤」還是「京都御苑」? 28/想要好好參觀京都寺廟,選擇「嵯峨野」還是「東山」? 29/挑選京都伴手禮時,應該選擇「抹茶甜點」還是「乾菓子」? 30/如果要吃花見便當,應該「在店內吃」還是「外帶享用」? 31/想求美好姻緣,應該去「安井金比羅宮」還是「下鴨神社」? 32/想求財運亨通,應該去「惠美須神社」還是「御金神社」? 33/想要逛逛京都花街,應該去「祇園」還是「宮川町」? 34/想要暢快流汗,應該去「錢湯」還是「溫泉」? 35/想要逛逛市集,應該去「天神市」還是「弘法市」? 36/京都豆腐之所以美味的,原因在於「豆子」還是「水

質」? 37/在京都若想吃魚,應該選擇「鰻魚」還是「穴子」? 38/想要造訪京都南部,應該去「宇治」還是「伏見」? 39/京都謝絕生客的店家,到底是「很多」還是「很少」? 40/想要搭乘路面電車,應該選擇「嵐電」還是「叡電」? 41/在京都人家中被詢問「要不要吃茶泡飯?」,應該是「吃」還是「不吃」? 42/真正表示歡迎的京都話,是「おいでやす」還是「おこしやす? 43/在京都想要吃壽司時,應該選擇「江戶前握壽司」還是「棒壽司」? 44/冬季的京都漬物,應該選擇「すぐき漬」還是「千枚漬」? 45/想小坐一下的話,應該選擇「喫茶店」還是「咖啡店」? 46/享受京都的夜晚,應該選擇「居酒屋」還是「

酒吧」? 47/欣賞京都的春日美景,應該選擇「戶外」還是「室內」? 48/京都魔界的代表人物,是「小野篁」還是「安倍晴明」? 49/京都最值得信賴的新資訊,是「網路情報」還是「情報誌」? 50/京都人最重視的食材,是選擇「旬」還是「走り」? ◆附錄 〈京都廣域圖〉 〈地圖A〉上賀茂•貴船地區 〈地圖B〉東山地區 〈地圖C〉河原町地區 〈地圖D〉嵯峨•嵐山地區 〈地圖E〉伏見•宇治地區 ◆本書分類索引 季節•交通•景點•散步•寺廟•飲食•知識   台灣版序言 致台灣的讀者朋友們──   三年前,我初次造訪台灣,曾在各地參觀遊玩,很驚訝台灣有這麼多美麗的地方。可惜我沒有事先做好功課,無

法充分了解台灣的魅力。   日本京都也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城市,但出發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課,如此才能加倍感受京都的魅力。請將本書做為參考,在出發前先仔細了解京都。我相信,一定能讓您的京都之旅變得更有意義。 原作者序 京都,是一個容易讓人感到迷惘的城市。   這是什麼意思呢?並不是指走進這個城市很容易迷路,而是指在你去京都旅遊之前,必須好好思考許多問題。例如:選擇什麼時候去?應該參觀甚麼地方?搭乘什麼交通工具比較方便?有什麼不可錯過的道地美食?選擇住哪裡好?……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出發之前感到迷惘、在抵達京都之後感到迷惘、即便踏上了歸途還是會感到迷惘──是這種類型的迷惘。   我認為,京都

之所以會讓人產生這麼多的問號,是因為可供參考的選項太多,其他城市很少會出現同樣的情形。   該選這一個嗎?還是該選那一個?常常會遇到這種令人感到難以抉擇的情況。但這也證明了京都是一個非常具有深度的城市,而且幅員廣闊,才能讓遊客在狹窄的街道之間,充分享受到旅行的樂趣。   因此,我將本書設計成50個關於京都旅遊的「二選一」問題。在這50個問題之中,其中有很明確清楚的答案,卻也有必須根據個人喜好,有點曖昧不明的答案。   如果現在的你正在計劃京都之旅時,那麼應當讀完這本書,絕對會對你的旅行有很大的幫助。不過,如果你已經來到京都,一切也不算太遲,讀完這本書,也許會想突然變更既定的行程。總之,希

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或多或少幫上一點忙,讓每個嚮往京都的旅人,都能夠有段難忘的旅遊經歷。   柏井壽 推薦序   在閱讀柏井壽的本書同時,我剛好身在秋天的京都旅館裡,聽著嵐山大堰川的潺潺水聲,咀嚼文字的況味格外有意思。   柏井壽是我很喜歡閱讀的一位1952年京都出生的作家,本身也是位牙醫師,對於美食、旅館與京都多有涉獵,也寫小說,走筆直率也坦然。然而這本書的結構也饒富趣味,透過二選一的問答題對讀者提問與解答,不過,問題的答案往往不見得是重點,也不是所有問題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反倒是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增長了知識。而答案終究只是作者個人的見解,真正的答案其實是存在每位讀者自我思索後的判斷,猶如

所謂「大人味」一般,在深入瞭解每件事背後的故事、歷史、意義與知識後,方能更加享受個人生活的醍醐味道,也對自己的選擇判斷更加篤定。   例如,關於季節,一開始便提到已經沒有淡旺季之分的京都,應該「夏天」去還是「冬天」去?又為什麼不是春天或是冬天啊!?在「行」的部分,觀光時要騎「腳踏車」還是「步行」?考量點居然是停車問題;散步指標該用「地址」還是「路名」?感受京都街道要選「小路」還是「路地」?路地是……比小路更小的死巷子。「住」的部分,要選「日式旅館」還是「飯店」?書中推薦了很多便利又有景觀的〇〇(馬上筆記)。「食」的部分,想吃傳統京都料理要選「割烹」還是「料亭」?並道出時下新形態的餐廳;想要小

憩片刻,選擇「咖啡」抑或「日本茶」?讓我收獲不少休憩好店。景點上,逛市場要去「錦市場」還是「出町桝形商店街」?發現原來接地氣的市場風景;日式庭園要看「平安神宮」還是「龍山寺」?竟和心境有關!甚至連求好姻緣該去「安井金比羅宮」還是「下鴨神社」?以及到底有沒有拒絕生客的餐廳呢?作者都自有一番見地!甚至很多答案竟然都令人出乎意料!   不過,透過這50個不同角度去認識京都實為有趣,作者不只讓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從中窺探京都專屬的性格、文化、口味及種種生活方式,讓你對京都絕對是更加瞭解!   那我明天該去搭「嵐電」還是「叡電」呢?在這本書也給了提案!   吳東龍 ◎在京都市區散步時,選擇「

步行」還是「腳踏車」? 在京都主要的交通工具可以利用地下鐵和公車。那麼,想要自在地在京都穿梭,應該使用雙腳還是腳踏車? 先講結論的話,我絕對會說是徒步。只要不是長距離的移動,我都非常建議用走路的方式來探訪京都。 原因雖然有好幾個,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京都,合法停放腳踏車的地方實在太少了。 假設今天你租了腳踏車,當你前往各大神社寺廟,或是想要在餐廳前暫時停放一段時間,通常都找不到適當的停車位。在寺廟或神社裡,即使設有專用停車場,也很少會特別為腳踏車設立停放處。更慘的是,不但找不到可以安心停放腳踏車的地方,還會到處看見「院內禁止停放腳踏車」的告示牌。 京都市區裡也不利於腳踏車的活動。舉例來說,京都

的主要街道「四条通」,一整天都禁止腳踏車通行,一旦你騎腳踏車進入這條街道,你非得下來走路牽車不可,腳踏車反而成為多餘的行李了。 第二個原因,是京都市內道路的高低起伏,比你想像中的還大。看起來雖然很平坦,但事實上,京都的街道由北往南是一段緩下坡。 京都是一個三面環山的盆地,越靠近山的地區地勢比較高,離得越遠的地區,地勢就越低。市中心最北邊的北大路通附近,感覺起來非常平緩,但其實和南部的東寺五重塔最高點,兩者之間的高度幾乎是相同的。京都市區內的道路高低差,有將近60公尺之多。 如果騎上腳踏車,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這個差距。由北往南騎是下坡路段,所以非常輕鬆;而由南往北騎就成了上坡,騎起來是相當辛苦的。

 我從孩提時代開始就一直住在北大路附近,因此通常都是往南邊走。學生時代常常騎腳踏車出門,通常去程都還好,回程就很辛苦了。記憶裡,我有無數次都是辛苦地踩著沉重的踏板,努力咬牙騎回家。 所以,基本上我並不太建議騎腳踏車漫遊京都。不過,也有例外的情形。 例外情形的其中之一,是「京都御苑」。 京都御苑是圍繞著「京都御所」的寬廣庭園,京都市民平時會來此地散步休憩,在占地廣大的御苑內移動,騎腳踏車是最推薦的方式了。這裡附近也有許多腳踏車出租店,只要先前往出租店完成租借,就能騎著腳踏車在御苑內自在遊逛了。

結合科技接受模式、創新擴散和社會支持理論探討共享平台之使用意圖

為了解決腳踏車出租的問題,作者謝孟玲 這樣論述:

隨著資訊科技時代來臨,共享經濟和創新科技興起,新的科技應用增加陌生人資訊交流的機會,散佈各地的資源與服務藉由共享平台得以緊密結合,加速社會多方面的發展。共享經濟為閒置資源的再分配,透過共享經濟平台,例如二手交易平台、以物易物平台或者APP應用程式,讓有需要的人可以用便宜的代價得到資源,持有資源者也能獲得回饋。在網路社群與行動裝置的助力下,創新之商業模式逐漸成熟,共享經濟便成為此熱潮新興商機之一,比如私人汽車透過平台實現共乘作用、人們的空房也能租借給旅客,有房有車者也能得到報酬。本研究結合科技接受模式、創新擴散理論和社會支持理論探討共享平台之使用意圖,分析使用者接受共享平台服務的影響因素。本研

究以使用過共享平台服務者當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進行樣本分析,共回收有效問卷201份,並經由PLS驗證研究假說。結果顯示知覺易用性正向影響知覺有用性,知覺有用性、使用態度正向影響行為意圖,可觀察性、實質支持、資訊支持、自尊支持正向影響使用態度。最後本研究提出未來研究學術上的參考以及共享平台經營模式實務上的建議。本研究發現大眾對於「知覺易用性」影響「知覺有用性」最為強烈(β值 = 0.675),因此認為業者若能提供友善介面、簡易的操作流程,則可有效提升大眾對平台的有用程度。其次是大眾對於「使用態度」影響「行為意圖」(β值 = 0.619),因此認為業者若能透過提升大眾行為信念與結果評價,則可有效

提升大眾之使用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