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莎老闆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路易莎老闆娘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安妮.博吉爾寫的 讀癮者的告解:文學巨著幾乎沒看過;沒給期限,一本書也看不完;有本書買了十年才翻開……怎樣?我就是正宗的讀癮患者 和舍伍德.安德森的 小城畸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路易莎跳痛攻餐飲集團,與泰國前總理家族合資尋正宗 - 遠見雜誌也說明:本土連鎖咖啡龍頭路易莎積極跨域拓展,除了登錄興櫃,還跳脫咖啡市場,開設健身房Self room。這一次則大步跨進餐飲,開起泰式料理餐廳「初泰PIKUL」,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任性 和遠流所出版 。

最後網站【台北】網友們推薦的20大咖啡廳清單:共收錄1622間店則補充:店名 wifi; 穩定 通常有位 安靜程度 咖啡好喝 東西好吃 價格便宜 蜂巢咖啡 4.5 3.0 5.0 5.0 4.0 PIQUE NIQUE Cafe 野餐咖啡館 4.5 4.0 4.0 4.0 5.0 4.0 The Kaffa Lovers 5.0 5.0 5.0 5.0 3.5 4.0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路易莎老闆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讀癮者的告解:文學巨著幾乎沒看過;沒給期限,一本書也看不完;有本書買了十年才翻開……怎樣?我就是正宗的讀癮患者

為了解決路易莎老闆娘的問題,作者安妮.博吉爾 這樣論述:

  ◎有個國三老師,6年來看了6遍《暮光之城》。但她說:「請不要告訴我的學生。」   ◎有個讀者沉迷於描寫消防隊的言情小說,封面上得有猛男,她還堅持只看紙本。   ◎作者15歲就買了一本粉紅色的《簡愛》,但直到10年後才翻開。   ◎一堆列為「必讀」的文學巨著、當代小說,我幾乎沒看過,這樣算喜歡閱讀嗎?     還有人承認,這輩子從沒看過超過300頁以上的書;   或者,高中時期老師指定某些文學名著寫報告,他連書都沒看就拿到高分。     以上這些非常私密的閱讀經驗,   都來自美國知名部落客安妮.博吉爾的「讀癮者的告解」。     她所創立的部落格「現代版達西太太」,本以引領閱讀潮流為目標

,   卻吸引了很多讀者分享:「我幾乎沒有跟任何人說過這件事……。」   像是,「什麼?你沒看過這些文學名著!」(我也是耶)   或是4年前從圖書館借了書,到現在都沒還,所以再也不敢去那間圖書館;   還有的在床頭上放了一本書,一擺就是3年,期間一次也沒翻開過;   更有人自承,這輩子就是沒有辦法喜歡女作家的作品。   幾年累積下來,她決定把這些關於閱讀的私密全部攤開,   讓讀者們知道: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   所以,閱讀者呀,你並不孤單。     ◎建議書單?我沒有耶   當朋友失戀、失業或沮喪煩惱,我們可能會想送他一本書,喔,或是兩本,   但,那其實是我們的「自認為」和「專制蠻橫」

罷了。   如果我們不應該對朋友的生活方式指手畫腳,送書也可能代表同樣的意涵。   「當你越是努力的推薦一本書,對方就越不可能真的去看」。特別是對你的小孩。     ◎相較於時間,你更需要的是期限   「沒有期限」,天呀,這會為閱讀者帶來多大的不同。   假如你不需要在期限之前,讀完一堆書,那麼你還能讀那麼快嗎?   你真的還會讀嗎?我很懷疑。         ◎書其實不用選,會「自己找上你」   在想把舊房賣掉時,作者和丈夫讀了《FBI談判協商術》,最後售價比預期還高;   當兒子重病,作者讀了《21世紀天國導論》,學會「從此刻起,用對的方式好好活著」;   在要去佛羅里達旅遊前,作者正好讀

了《不知所終的地理》,得知更多景點……   這些書,都不是刻意去找的,但書就是那麼奇妙,會「自己找上你」。     ◎出發吧!為了讓書裡的情景成真   藉著書本,我們能「預習」不少人生經驗,   諸如墜入愛河、痛苦分手,或是離家讀大學、找到新工作、和室友起衝突。   當相同情節在生命中真實發生,反而更加意義深遠,令人回想起自己曾經的體驗。   ◎不只是單純閱讀,而且是……   單純閱讀固然很好,「但如果沒有記錄讀過的東西,我就會全部忘記」,你也這樣嗎?   透過書寫閱讀日誌,你會發現自己真正的想法、閱讀習慣、個人偏好……   閱讀日誌意外成了探索自己的工具,讓我們窺見自己如何度過人生。  

  「什麼?你也是?」我以為只有我是這樣。   你也是跟我一樣的讀癮者嗎?其實你並不孤單。 各界推薦   知名粉專「閱讀人」主編/鄭俊德   「Linda Estoy En La Luna 琳達讀讀書寫寫字」粉專版主/蘇琳達   臺師大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陳昭珍   「獨角獸計畫The Unicorn Reading Project」發起人/李惠貞   「這本富有哲思的散文集提醒了我們,即使對於最疲憊的閱讀者來說,也沒有什麼事比迷失在好書中更快樂。《讀癮者的告解》是一場迷人的探險,訴說了書本如何娛樂、挑戰、改變我們。它呼籲我們要帶著喜悅繼續閱讀,並思索讓我們無法這麼做的原因。如果你自認

是愛書人,就一定要讀這本書!」──艾莉兒.羅紅(Ariel Lawhon),《我曾是安娜塔西亞》(I Was Anastasia)作者   「愛書的人一定會很享受《讀癮者的告解》。這本書讓我們想起了形塑我們人生的書本(可能還會在清單上多加幾本)。」──安妮.史賓斯(Annie Spence),任職於中西大學圖書館、《親愛的華氏四百五十一度:書堆裡的愛與心碎》(Dear Fahrenheit 451: Love and Heartbreak in the Stacks)作者   「安妮.博吉爾的新書是一封寫給閱讀生活的情書,充滿溫度、魅力和智慧,一如她的讀者們所期待的。我在書中找到了我自己,

還有閱讀上的夥伴,我相信你也會。」──賈瑟琳.傑克森(Joshilyn Jackson),紐約時報暢銷書《幾乎是姐妹》(The Almost Sisters)作者   「這本散文集既私人又有趣,就像書本繪製成的自畫像,編織了她過去和現在的閱讀樣貌。本書是她對於書本的迷人觀點,不只是享受好故事的方法,也告訴我們如何成為完整的人。她相信,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書本總有辦法來到我們身邊;我們的閱讀生活都需要這本書。」──凱瑟琳.葛里森(Kathleen Grissom),《廚房屋》(The Kitchen House)作者   「愛書人一定會喜歡這本書,作者睿智的評論會使我們一邊笑,一邊點頭贊同。無

論你是一口氣看完,或是反覆重讀,本書都將讓你對自己獨特的閱讀生活充滿感激。」──莎拉.麥肯錫(Sarah Mackenzie),《朗讀家庭》(The Read-Aloud Family)作者、主持播客節目《朗讀的復興》(Read-Aloud Revival)   「書本使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也讓我們變得更好。安妮.博吉爾精彩的散文集《讀癮者的告解》是愛書人的人生旅程,將使我們再次愛上書本。」──珍.蒙特(Jane Mount),「理想書架」創辦人、《戀書癖:給愛書人的插畫雜記》(Bibliophile: An Illustrated Miscellany for People Who Lov

e Books)作者   作者簡介 安妮.博吉爾(Anne Bogel)   提到自己的寫作和人生觀,安妮引述了美國詩人愛蜜莉.狄更森(Emily Dickinson)的句子:「我居住於無限可能。」她擅長用嶄新的觀點來探討舊的想法,並呈現給讀者,讓他們也有全新的體驗。   2011年,安妮創立了她的部落格「現代版達西太太」(Modern Mrs Darcy)。這個部落格並不屬於任何既有的分類(雖然她很樂意被描述為「給書呆子的生活風格部落格」),然而,卻很快的吸引了許多聰明、有想法的追隨者,他們都喜歡安妮用嶄新角度探討舊思想的風格。   安妮的讀者都喜愛閱讀。雖然「現代版達西太太」的

主題不完全是書籍,安妮卻時常書寫有關書本和閱讀的內容,因此她的書單是非常熱門的文章之一。在讀者、作者和出版商心目中,她也是引領潮流的人。2016年,她主持播客節目《下一本該讀什麼?》(What Should I Read Next?),這個熱門節目致力於媒合讀者與好書、閱讀治療,以及所有和書籍本身與閱讀相關的事。   安妮和丈夫與4個小孩,目前住在美國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利市。 譯者簡介 謝慈   臺大外文系畢業,臺大翻譯所在學,熱愛文學與翻譯。   歡迎來信指教:[email protected]   國外盛讚 推薦序一 我們找書,書也找我們/鄭俊德 推薦序二

沒有人打開禮物,不是心懷希望/蘇琳達 前 言 「書那麼多,該看哪一本?」 1. 「什麼?你沒看過這些文學名著!」(我也是耶) 2. 書會「自己找上你」 3. 人都需要一本「讓我落淚」的書 4. 與書為鄰,於是習慣讀點什麼 5. 你幾歲遇上第一本欲罷不能的書? 6. 一個讓朋友羨慕(嫉妒)的小小書櫃,你有嗎? 7. 出發吧!為了讓書裡的情景成真 8. 愛書之人的最佳裝潢法則 9. 建議書單?我沒有耶 10. 書蟲的煩惱是一種快樂 11. 現在的我是過去諸多閱讀的總和 12. 相較於時間,我更需要期限 13. 深刻的「片尾彩蛋」──致謝 14. 閱讀的成長,成長的閱讀 15. 逛書店──不是網

路上的 16. 找到失散多年的閱讀雙胞胎 17. 每一次重讀,都是初次閱讀 18. 愛書人的愛書方式都很有理 19. 年、月、日……為閱讀留點紀錄 20. 閱讀者的靈魂之窗──書櫃 21. 不只是單純閱讀,而且是…… 致謝   序   「書那麼多,該看哪一本?」   「你能推薦一本好書嗎?」   正因為我是作家──眾所公認的書蟲──對書本充滿熱情,所以人們總會這麼問我。我談論書籍時,就彷彿那是我的職業一樣,而以某種角度來說或許也沒錯,畢竟我每天都會推薦書本。   每當讀者告訴我,他們想找些好書來讀,這聽起來都不是太複雜的問題,也不是很過分的要求。我可以想像他們所為何來,畢竟我也曾

經歷過這些。或許他們才剛看完一系列平庸的書,也可能好一陣子沒讀任何東西了;或許他們陷入選書的泥淖,失去了為自己挑本好書的信心……他們沒有心情做選擇,只想得到萬無一失的答覆──一本他們肯定會喜歡的書。   然而,沒有任何圖書館或書店有名為「好書專區」的書架,即使有,對於好書的定義大概也和我們要談的不同。那些書架上或許會有看起來很厲害的精裝書,包含了上百本西洋文學的經典,例如柏拉圖(Plato)、西賽羅(Cicero)、但丁(Dante)等名家著作。這類的世界名著很容易找到,卻不是我們尋找好書時的目標;我們想要找的書,是能讓我們想起閱讀初衷的書,內容精彩,就像是特別為我們個人所寫的。這些書帶給我

們嶄新的思考和觀點,以及意想不到的感受,一旦開始閱讀,就捨不得放下,亦捨不得和其中的角色道別。直至閱畢闔上的那一刻,我們會感到滿足與感恩,想著:「真是本好書啊。」   假如在餘生之中都能夠只閱讀好書,我自然會感到快樂。但要找到好書──無論是幫自己或其他讀者──並沒有那麼容易。對不同的人來說,「好書」的意義不盡相同。當我們談論閱讀時,通常都聚焦於書籍本身,但以閱讀的體驗來說,讀者的積極參與也很重要。   在為你找到一本好書前,我必須先知道一些事:在文字的世界,你想要追尋什麼?什麼樣的主題會激起你的共鳴?你希望透過文字,拜訪哪些地方?你想在書本中認識什麼樣的人物角色?你曾希望哪個故事永遠不要結

束嗎?你上次用力摔書是什麼時候?   如果不知道你對「好書」的定義,或你是什麼樣的讀者,那麼乍看簡單的找書任務,其實非常困難。若想為你找一本好書,我不僅得足夠了解眾多書本,更必須對你有所認識。   書本只是印在白紙上的文字,我們可以放在書架上、用碎紙機絞碎,或是運送到世界各地。書本是我們可以買賣的商品,有些甚至價值不斐,有些則會被裝箱放在地下室裡慢慢發霉。儘管我們會借書也會丟棄書,但狂熱的書蟲都知道,書本絕不局限於物質世界,紙頁上的文字可以將生命賦予至書中的世界。每每想到自己書架上任何一層的藏書裡,蘊藏著多少角色、故事和想法,總是讓我驚嘆不已。   對於讀者來說,我們買賣或借閱的書籍都不

只是物品而已,而是向我們招手的機會和可能性。當我們閱讀時,會和書本建立(也可能無法建立)非常私密的個人連結。有時候,這樣的私密性甚是惱人,增加了為特定讀者找到專屬好書的困難性;有時候,挑選要讀的書就像進行一場辯論,尤其在你立於書店的走道上,或是審視圖書館的書架,又或者打量著床頭櫃上逐漸加高的書堆時,但你只不過是想要找到一本好書,讓你可以在幾個小時、幾天、或幾個星期後,一邊闔上書一邊心想:「這本書太棒了。」   我們想要的只是一本好書,但閱讀是很個人的體驗。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們都沒辦法知道一本書對我們會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只能放手一試:有時會選到不對的書,這是閱讀的風險;有時會讀完一系列平庸的

書,發覺自己彷彿陷入泥淖;有時會讀到一本很棒的書,可惜時機不對──縱使是同一本書,仍會對每個人帶來不同意義,身處不同的生命階段亦會如此。   閱讀的體驗很個人,有時也很棘手。(和一般的商品不太一樣,對吧?)我們是閱讀者,因此書本在我們的人生和生命故事中都至關緊要。對我們來說,閱讀不只是興趣或打發時間,而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我們了解與書本相關的種種喜怒哀樂:在出發度假前,等不到圖書館預約借書的心痛;在正式出版日的前三天,就在附近獨立書店發現露易絲.佩妮(Louise Penny,加拿大偵探小說作家)新書的激動;花了好幾個小時享受一本書後,卻發現結局很糟糕的痛苦;以及在對的時間恰巧遇到對的書,所帶

來的喜悅。   閱讀並沒有舉世皆然的標準,於是閱讀者會面對各種難題,卻也體驗到無盡的快樂。在本書裡,我們將探索閱讀的個人性,包含:什麼形塑了閱讀者、我們為書本帶來了什麼,也會發掘如何閱讀、如何挑選好書,以及讀了沒那麼好的書會有什麼結果,並探討為什麼有些書能引起如此強烈的連結,一窺其他人的閱讀體驗。我們將享受其中的每一分鐘,因為這是我們的本性使然──能夠和閱讀的同好共處,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推薦序 我們找書,書也找我們 知名粉專「閱讀人」主編/鄭俊德   我是閱讀人,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廣閱讀,甚至將閱讀作為我的工作正職。   也因為慢慢累積出百萬社群的聲量,認識的人與網友也漸漸多了

,常常遇到網友寫信問我書單,希望我能提供一些解惑良方,來解決他們當下的問題與困擾。   這些問題五花八門,從感情問題、人際關係、生涯規畫,甚至到電磁學、經濟學這些我完全不擅長的專業領域。   一開始我還真的很用心幫忙找些書單,生怕辜負了「閱讀人」這個名號,待終於花上些時間找到幾本書名寄了過去,卻收到謝謝後就沒了回音,我心想是我給錯書單了嗎?還是這是現代人冷漠的正常反應?   這樣的疑惑一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直到後來我在某本已經忘記書名的作品中找到答案,印象中這段話的含意是這樣的:   「這世界其實最不缺建議,最缺的是明知道答案,卻還希望從別人嘴裡說出來。事實上,我們要尋求的不是答案而是

認同,別人給越多建議,我們反而覺得厭煩,因為我們只希望在當下有人願意傾聽,或是猜到我們心底的聲音。」   我們在閱讀中找自己,找的不是絕對的答案,而是我們認同的答案。   我用這樣的思維,重新回顧我過去似乎會錯意的好心,決定換個建議的方式:我會問他住哪裡,再把離他家最近的圖書館找給他,請他走一遭,花一個下午就行,然後,往自己心有靈犀的書櫃走去,隨意翻翻不用細讀,把書當作算命般的籤筒,接著有些答案會自然浮現,你想要的書會主動出現。   起初網友笑了,他說這樣好像把圖書館當廟宇,之後有些網友嘗試完,寫信告訴我他們後來哭了,因為他們真的得到了安慰,也找到了書。   所以,當我收到《讀癮者的告

解》這本書的推薦邀請,翻開內文,我很快的就被書中的其中一段章節所吸引,因為剛好就提到了書會「找上我們」。   作者分享了自己逛圖書館或是書店時,不會特別規畫要讀什麼,也沒有特定的閱讀順序,然後總是在對的時間點,讀到對的書,神奇的事往往這樣發生著。   是巧合還是命運?其實我不太相信吸引力法則,因為《祕密》(The Secret)這本書裡頭的吸引力論點實在太玄妙;但是對於書本主動找到我們這件事,我卻深信不疑,因為我自己試了又試,幾乎每次都靈,我們與書本的相遇似乎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   在我不快樂的時候,我遇到了另一個更不快樂的作者,反而藉由他的書中故事得到安慰;在我有點懈怠的時候,從另一

個有限生命的勵志作家文筆中,激起對時間的珍惜;當我似乎對未來有點茫然時,剛好就有些書中的話語鼓勵我堅持下去。   現在的你,拿起了這本書,讀了我這篇推薦序,或許也是冥冥之中,剛好這本書有些話要告訴你。   如果此刻的你,有些問題想問,卻又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答案,我會鼓勵你打開手機的地圖應用程式,找找附近的書店或是圖書館,我想對的書就跟對的人一樣,總會主動找上你,就像是這本書一樣。 沒有人打開禮物,不是心懷希望 「Linda Estoy En La Luna 琳達讀讀書寫寫字」粉專版主/蘇琳達   「我熱愛閱讀,更深知書本形塑我們的意涵,無論是現在的我們抑或過去的。之於閱讀者,變老最棒的

事,就是我們不會失去曾經的閱讀經驗──有時我們會深切的懷念過去的樣子,有時則覺得過往有些不忍卒睹,但一切都不曾消逝,仍是我們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為美國知名部落客安妮.博吉爾,擁有4個孩子的她,2011年創立了自己的部落格:「現代版達西太太」。特別的是,有別於其他爭奇鬥豔的部落客,她簡單真誠的透過推薦書籍,吸引了許多熱愛文字的書蟲們。2016年,她更主持熱門播客節目《下一本該讀什麼?》,進一步用閱讀串起讀者的生活。   誠實的說,這是一本會令人看了大喊過癮的好書,因為作者毫無保留的寫下書蟲的生活點滴,例如:我們可以廢寢忘食的看完一本書、永遠有看不完的書單、不知道該如何整理快要爆炸的書櫃

、常常無法在期限內看完書,或是渴望在書店裡工作。因此,每個閱讀當下,都會讓人不禁直呼:這不就是我的生活嗎?   很慶幸自己是個愛書人,儘管人生只有一次,我卻能觸摸1,000個別人的故事,陪著他們笑與淚。換言之,閱讀寫作就像不著痕跡的魔法師,輕輕緩緩的翻轉我那原本平凡無奇的生命,讓它醞釀出溫婉的花朵。   28歲,那場痛徹心扉的失戀,促使我一個人展開環島旅行。謝謝當時臺東熱情的民宿老闆娘,悄悄放了《公主向前走》(The Princess Who Believed in Fairy Tales)在我床頭,使我明白王子不代表幸福,任何愛情都無法犧牲自己,我才是生命的主人。同時,我也把這段經歷寫下

,參加張曼娟老師「時間的旅人」的徵文比賽,很幸運的得了佳作。   32歲,那場措手不及的意外,使得我左手開放粉碎性骨折,心懷恐懼的躺在床上整整三個月,更復健將近一年才讓自己恢復正常生活。不過,這場看似災難的經歷,其實是一切恩典的開始,讓我又能靜下心看書,開始重拾文筆,參與教會文字服事。   今年2月,為了記錄自己看書的心得,我創立「Linda Estoy En La Luna琳達讀讀書寫寫字」這個粉專,意外獲得許多粉絲喜愛,認識許多愛書人、書店老闆及出版社,並和好友一起創立公眾號寫文,擁有自己的專欄網頁,也因此有這機緣,與每個正在看書的你,一起分享我的心路歷程。   人生無常,走著走著,

不知道接下來會如何。但是,我明白無論高山低谷,或哭或笑,閱讀寫作總是伴隨著我的每個生活點滴。我一點也不孤單,因為如同愛人的它,讓我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去愛、去珍惜每個人,不再是個關在象牙塔中自憐自艾的女孩。   世界有各種不同的模樣及角度,每個人內心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宇宙,當下我們或許不能明白每個經歷,上天究竟要教導我們什麼功課?不過,我會開始選擇相信:人生終究是一份禮物,抱怨無濟於事,要滿懷希望的打開它,唯有你毫無畏懼的往前,繼續讀著寫著,才有恍然大悟的一天。   最後,祝福每個閱讀這本書的你,從現在起,展開一場屬於自己的華麗冒險吧!   書會「自己找上你」 莎拉.愛迪生.艾倫(Sa

rah Addison Allen,美國暢銷書作家)的處女作《花園魔咒》(Garden Spells)精彩動人,描述一位女性覺得自己有義務,送奇怪小禮物給鄰居和朋友,禮物包括草莓塔、5分錢(按:100美分等於1美元,1美元約等於新臺幣31元)、大了3個尺碼的絲綢襯衫等等。每個禮物都帶著一點魔法,因為贈與者在送禮物時從不知道禮物本身的目的為何。 然而,禮物對每個受贈者來說卻都至關緊要──草莓塔能招待突然到訪的客人,5分錢可以打緊急電話,去店裡更換襯衫的時候,也可能發生改變一生的事──每個禮物在贈送時看起來都很奇怪,簡直毫無道理,結果卻總是收受者最需要的事物,在對的時間帶來對的幫助。(艾倫的書通常

都帶著魔法。在《糖果女王》〔The Sugar Queen〕中,一位女士擁有一項特殊能力──她當下所需要的書,往往會神奇的出現在她的床頭櫃、書桌,或手提包裡。透過書的內容,她總是知道書本出現的原因,這點和草莓塔不太一樣。) 我很幸運收過這樣神奇的禮物,不過不是甜點、硬幣或衣服,而是在意料之外收到的完美禮物:書本──而且不是隨便的書,是我當下最需要的書。 我選擇書的標準,通常是靈機一動,或是參考朋友的推薦、出版日期,以及圖書館的到期日。我不會仔細規畫下一本書要看什麼,也不會排定閱讀順序;我或許會走進一間書店,在店員興高采烈的推薦之下,帶走下一本要讀的書,即使我一個小時前根本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 

可能有本書在一個星期內被3個毫不相關的人推薦過,我就會接受命運,決定閱讀該部作品;或許我的孩子堅持我應該看哪本書,抑或為了其他我自己也說不上來的原因,使我終於決定從自家書櫃裡頭,抽出某本還沒翻過的平裝書。 對於閱讀,我從不曾仔細規畫,但神奇的是,我常在對的時間讀到對的書。有時我覺得自己非讀某本書不可,有時則是別人覺得一定要向我推薦某本書,無論何種狀況,我當下總是不知道原因,「事後」卻發覺這本書對我非常重要──沒錯,不是開始閱讀之前,而是看完以後。或許我選擇的瞬間看似隨機,但閱讀了一半以後,我就領悟:我現在正是需要這本書!

小城畸人

為了解決路易莎老闆娘的問題,作者舍伍德.安德森 這樣論述:

  在無聊乏味的小城中,日復一日的生活乍看平凡無奇,然而畸人隱身其中,每個人都抓住一個真理。真理成千上萬,而且統統是美麗的。   於是畸人逐一登場了。年輕的記者喬治.威拉德行將離鄉前往大都市尋求燦爛人生的前夕,眾多的魅影幽靈如輪舞曲般出現,單純的牧師、芳華虛度的女店員、抑鬱的旅館老闆娘、神秘的醫生、醜陋的電報員、未婚女教師、遭人誤解以致被驅逐出境的男教師、開荒創業而又虔信上帝的地主……小城溫士堡形形色色的畸人,各自述說著不同的奇異人生,既像一首詩,又像一場夢。   作者舍伍德.安德森被福克納譽為「我這一代的美國作家之父」,對福克納、海明威、史坦貝克等人的影響深遠。其文風簡潔,因受弗洛依德學

說影響,除了寫實,更著力於描繪人心底層複雜的意識與衝突。豐富的人生閱歷讓他以散文般的筆觸描繪出一則則靈魂風景,尤其擅寫美國中西部的鄉野傳奇,下筆總能準確捕捉小人物的寂寞心緒。   在其歷久不衰的傳世傑作《小城畸人》中,二十五則短篇小說各自獨立卻又呵成一氣,道盡小城眾生的愛恨、夢想、感傷、希望、幻滅……。形色人物如夢般輪番上場,道出一則又一則的心靈故事,若即若離的雰圍搭配優美的文筆,以短篇故事之輕傳遞靈魂掙扎之重,不愧為跨越時空藩籬、令人愛不釋手的文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