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君澤老公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卓君澤老公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崇建寫的 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上下冊不分售) 和趙晨光的 浩然劍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超美人主播卓君澤要嫁了威廉求婚成功她點頭爆哭 - 觸Mii也說明:「卓卓」卓君澤外型甜美、形象健康,昔日曾與呂佳宜、簡懿佳並列緯來體育台「三朵花」,還被日媒譽為「超美人主播」,2017接手由球評曾文誠創辦的TSNA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瓶文化 和明日工作室所出版 。

國立臺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 林文寶 教授、游珮芸 博士所指導 陳玉金的 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史論(1945-2013) (2013),提出卓君澤老公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圖畫書、圖畫書、繪本、臺灣兒童文學、臺灣兒童文學史。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蔡芳定所指導 陳敏芳的 論袁瓊瓊及其小說的女性自覺與自主 (2011),提出因為有 袁瓊瓊小說、女性自覺、女性自主的重點而找出了 卓君澤老公的解答。

最後網站超美人主播卓君澤新婚愛巢首選「這裡」 - 好房網News則補充:被日本媒體譽為「超美人主播」的卓君澤,去年底被藝人威廉求婚成功,兩人住在準老公的家裡,現階段不急著買新房,憑藉著她豐富的租屋經驗,小倆口對未來的新房有許多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卓君澤老公,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上下冊不分售)

為了解決卓君澤老公的問題,作者李崇建 這樣論述:

沒有人想沉淪,再乖張的孩子、再難搞的大人, 心裡仍渴望愛、渴望接納與有價值…… ▍李崇建首次深度剖析個人成長歷程+對話實例 ▍   ▍在薩提爾中,當一個人能與自己的「渴望」連結,   ▍也就是擁有愛、自由、接納、價值與意義時,就能活出幸福感。   但當以下情形發生,   媽媽好難搞……   少年坐在三樓陽台,只要雙腳再往前一點,就會結束生命……   在外地讀高中的青少年,四個月沒回家,且音訊全無……   面對晚歸又愛打線上遊戲的老公,太太憤怒不己……   與媽媽鬧翻,離家出走的少女夜裡打電話給崇建……   拒學的14歲男孩,把自己鎖在房裡,一被叫喚,孩子就回:「滾!」   該如何喚

回「渴望」?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想活出幸福感,但該怎麼做?   ▍關於活出生命的幸福與意義,最能助人也自助的一本書。     鑽研薩提爾模式超過二十年的李崇建,在本書更深、也更廣地討論冰山理論中的「渴望」層次。上冊中,主要以其個人生命故事深入探討童年時母親離家對自身的影響,幫助讀者探索內在、連結渴望;下冊則以其過往在工作坊、晤談中的對話作為實例,詳加解說如何應用冰山理論,助人連結渴望。   我們那麼容易惱怒,且受制於冰山上層的行為,卻忽略了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求著愛、自由、接納、價值與意義,而那正是可以讓我們活出幸福與意義,並不斷成長的人生關鍵密碼。   ▍當你無法與自己的「渴望」連結

,如何自助?   已長大成人的你,可能心裡仍住著一個童年哭泣的孩子。你需要去探索童年時內在的冰山,去「體驗」當年的傷心、痛苦或憤怒,並將情緒釋放。也請別苛責自己,以往你隔絕情緒,僅是你的生存策略。但隔絕了傷心、痛苦或憤怒,你也將愛、喜悅與幸福阻絕在外,而此刻,你可以將自己縫補回來。   ▍當他人無法與自己的「渴望」連結,你如何助人?   你可以以好奇關心對方,藉由對話,傾聽並理解,向對方表達欣賞與愛,也讓對方覺得被接納與有價值。但你的表達沒有目的,更不是為了期待對方聽話或改變。你關心與疼惜的是眼前對愛深深匱乏的人。當對方的內在開始流動,體驗了價值與愛,你們彼此連結,對方也會獲得更多生命力。

  【特別收錄】18位「薩提爾學習者」跨領域動人專文分享 本書特色   ◎李崇建接觸薩提爾超過20年,薩提爾改變了他,也改變了他和家人的關係,他因此持續推廣薩提爾,期待更多人受益,此書是他多年推廣薩提爾的集大成。   ◎特別收錄18位「薩提爾學習者」跨領域的專文分享,那是學習薩提爾的學員們來自心底深處的感受,多篇令人感動不已。   例子一:   在那樣的一個時刻,除了我媽的聲音,周遭如此的寧靜,我的內在也出奇寧靜。在這份寧靜中,我看見一個念頭:眼前的這個女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了。   若是她不愛我,不會始終如此嘮叨。在說了數百次之後,她仍從未放棄。   即使我一次又一次,以行動告

訴她,我永遠不會是「她期待的那個樣子」,她仍從未放棄,想要我成為她心目中的樣子。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有能力拒絕她,也有能力去愛「這樣的她」。我不需要跟從前一樣,用發脾氣的方式,去表達我自己。如果我已經明白了,並且接觸了自己的力量,我便不用對她生氣。我也可以讓她知道,我心裡的所思所想。   例子二:   若是早個幾年,我肯定破口大吼:「哭什麼哭?不會就要多練習,有什麼好哭的?」   這幾年,我學習了薩提爾模式,但是持續的學習,並未讓我變成一個不生氣的人,但是累積的覺察力,讓我在情緒升起時,還有念頭出現時,我能馬上辨認出來,不再被無意識掌控我。   看著孩子的眼淚,看著自己的情緒,一些

畫面在腦海浮現:一個無助的男孩,因為成績很糟糕,好多人對他指責,將生氣發洩在他身上,那些人是父親、母親,還有他的老師。   「你有沒有在認真啊?」「花錢讓你去補習,你考這是什麼成績?」「你會不會想啊?」「你沒希望了!」……   大量指責的話語,好多冷漠、鄙視的神情,對著無助的男孩。   那個無助的男孩,正是小時候的我。 名人推薦   畢柳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普林思頓中小學教學總監)   __專文作序   李境展(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   腦闆 李昆霖(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林辰唏(演員)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溫美玉(溫

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蔡淇華(作家、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澤爸 魏瑋志(親職教育講師)   __33位「薩提爾見證者」好評推薦 各方好評   ◎畢柳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   本書引用了許多對話的例子,來解釋如何用對話探索自己以及他人內在的期待與渴望,進而改善冰山水面上外顯的人際問題與衝突,並且穿插著理論與說明,幫助讀者了解其運用的脈絡。鄭重地向您推薦這本探索自己的內在、改善人際關係,進而增進全家人身心靈健康的寶典。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普林思頓中小學教學總監)   此書之可貴,就在於崇建把幾十個工作坊、幾千個晤談案例的精華,再加上自己生命經驗的

例證,以冰山為主體,詳加解說「渴望與自我」,非常深刻且精采。   ◎丁敘辰(沐洋心理學院創辦人)   從小確診過動症的我,與它對抗二十多年,一直到接觸崇建老師之後,才從薩提爾與冰山脈絡,接納自己與愛自己,看到過動症所帶給我的天賦。從老師的書中可以學習到如何與孩子建立連結,同時從文字中也療癒了曾經也是孩子的自己,十分推薦崇建老師的書!   ◎方華玲(Shirley Fan)(溫哥華Major Space創辦人)   了解自己,從進入冰山開始。接觸冰山理論,源於想知道「我是誰?」。對於我來說,水面部分的冰山好理解,但水下面的冰山太複雜,我學得雲裡霧裡的,不得要領。直到我看了阿建老師的《薩提爾的

對話練習》,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示範,讓我撥開雲霧,茅塞頓開。阿建老師的新書《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相信會讓渴望幸福的人夢想成真。   ◎田園(新加坡三度成長對話帶領者、新加坡前教育部華文教師)   看崇建老師的《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我想起參與老師的工作坊時,自己的頓悟和豁然開朗,如一股清涼的風,穿透自己的身體,領悟了對話的方向。   我曾在新加坡工作坊問崇建老師:「我怎麼知道我的對話是完整的?」崇建老師說:「當對話連接到對方的渴望,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冰山對話。」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讓對話推向完整,更仔細、更清晰地解釋與呈現。   ◎任珊(大山)(重慶和悅小屋家

庭教育與心理諮詢中心負責人)   我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中,對「以人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體驗與理解。老師在人的內在冰山與歷程中,好奇的對話令人讚嘆!本書則聚焦於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細膩地,帶領我們更好地獲得幸福感,並能自助助人。     ◎吳麗華(Linda)[美國PCE(Parents and Children Education Club)副會長]   我來自紐約,有兩個孩子。老大有亞斯伯格症,內向而敏感,不善交流。之前學過不少子女教育的書,但是一直就是在他外面打轉,走不進他的心。   接觸崇建老師的課以後,慢慢看到孩子孤僻怪誕的行為下面,是一顆豐富而敏感的心。雖然無法很快走近,我開始模仿崇

建老師給孩子寫信,至今已近一年。信中表達我們對他的關懷與愛;他和我們一起做各種飯菜,我們多麼開心;他教我們玩遊戲,不嫌棄我們的笨拙,多麼有耐心;他去參加為窮人做飯的活動,早上六點就起來煎餃子,多麼有愛心。慢慢地,孩子愈來愈敞開。這也讓我深深看到連結渴望之後,生命慢慢綻放的力量。   ◎肖琳(南加大神經科學系博士、多倫多大學生物系行政助理、加拿大經典文化教育基金會理事)   認識崇建老師,是在TED上的演講,後來上崇建老師的線上課,理解幸福圓滿的狀態,即是連結渴望層次,感受宇宙萬物渾然一體,充滿源源不竭愛的能量,以及生命力的狀態。本書就是專門講渴望層次,相信可以幫助人,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各

種關係的連結。   ◎李境展(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   我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中,對「以人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體驗與理解。老師在人的內在冰山與歷程中,好奇的對話令人讚嘆!本書則聚焦於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細膩地,帶領我們更好地獲得幸福感,並能自助助人。   ◎李詩琪(藝樹村人本幼兒學園園長、藝樹村生活學習空間執行長)   二○一五年開始在柔佛巴魯承辦阿建老師的「冰山工作坊」,在辦理工作坊的同時,一邊反覆聽老師分享「薩提爾」。這幾年的學習,最大的收穫就是,逐漸有了「自我覺察」的能力。情緒出現時,若有一分「覺察」,就能更好地將自己的心安頓好,再繼續處理事情,讓我在教養和教育工作的路上,能和孩子

有更好的連結,也更懂得如何陪伴成長中的孩子。   這本書除了覺察,也深化了人的渴望連結,對於遠在柔佛巴魯的朋友們來說,這像是一個「充電飽」(行動電源),大家像是充飽了電力,帶著老師給予的溫暖、能量和愛,繼續向前行!   ◎李昆霖(腦闆)(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因為資訊透明流通,現在的時代,當父母不容易。一個不小心用了說教的方式,就會讓小孩躲在網路社群中跟同溫層取暖,以逃避父母。   我們都會用舊有父母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因為那是我們從小到大成長的模式,是我們唯一可以學習的借鏡。我很幸運接觸了李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他讓我發現,原來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有新的可能。   我媽從小教我

的是,在學校如果被欺負、被打了,就一定要打回去,而且絕對不能打輸,打輸了就不准回家。於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被灌輸不准認輸的思想,如果要打架就一定要打贏。這樣雖能培養起所謂社會讚賞的「堅毅」的美德,但同時也讓我心中底層充滿了憎恨易怒的習性,日後要花很多心力才能淨化這股暴戾之氣。   如今,我成了父親,希望能用更有愛的方式教育我的小孩,去克服在學校被霸凌的困境。從崇建老師身上我真的學到了許多,這本書有大量的對話範例讓我看了拍案叫好,我都有應用在跟兒女的對話,也因此跟孩子們的感情更好了。甚至,因為崇建老師的影響,讓我反思在親子關係中是否能做得更好,於是我在去年底停止工作四十天,也讓兒子停課四十天,我

們父子二人展開了四十天徒步環島之旅。那真是一趟永生難忘的父子之旅,我讓兒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愛,讓他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是有價值的。他回到學校後,功課突飛猛進,專注力變好,變得對自己更有自信,真是不可思議的轉變。   就像崇建老師在書中說的,自我價值被肯定後,只要他想要,自然會取得成功。我很慶幸自己因為受到崇建老師的影響,提醒自己專注活在當下、跟孩子們連結,讓我的孩子們可以有一個被愛的童年,讓他們能在日後好好地成長為可以自我肯定的大人。   這世界不缺乏道理,也不缺乏知識,而是缺乏如何跟自己連結的方法。要先學會了解自己的冰山,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這是一本教你如何關懷人,讓人變得更好的書

,我從中獲益良多,希望你也可以。   ◎沈邵蘭(六月初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經由崇建習得薩提爾六年,影響最深為覺察,以及一致性的溝通。人與人的情緒往往各自闡述,無法交流底層的渴望,導致心靈受苦。若不能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便容易產生溝通障礙。若能透過薩提爾體會美好的情感交流,更能展現真實的自己,便能得到幸福。   ◎林敏祺(馬來西亞薩提爾全人發展協會主席暨全體同仁)   阿建老師於二○一五年第一次來馬來西亞的薩提爾協會帶課,一直到今天,帶給我們最大的感動,是他活出愛人愛己的渴望。老師以一致性的溝通啟動我們對自己的覺知,連結彼此愛的能量,為全馬各地在親子教養與自我成長道路上的人們,點燃

了一盞導航燈。   ◎林瓊蘭(馬來西亞耕讀軒創辦人)   崇建曾為耕讀軒開幕,進行耕讀軒第一場演講,那是特別的經驗。崇建來馬來西亞時摔斷腿,我未能及時接到來電,他忍著劇痛上飛機赴約,完成一星期的行程。回想當時整個過程,講台上他談笑風生,看不出大腿骨裂了。許多參與的學員,不但對崇建老師好奇,也對他推廣的薩提爾模式好奇:是什麼能為人帶來這麼大的生命力?我想,崇建已將薩提爾模式內化至生命深處。這書談的是內在渴望,相信會帶給很多人啟發,並且受用無窮。   ◎林裕丞(台灣敏捷協會創會理事長、《敏捷管理生存指南》作者)   不把情緒帶入工作,是專業的表現。   這是我多年前的信念,彷彿專業就要像是理智

的機器人。數年前我遇到了敏捷管理,才開始接納情緒的存在,但遇到激烈的哭泣和暴怒時,我除了靜靜地陪伴,沒有其他的辦法。   有幸參與阿建老師的工作坊,學習到可以用好奇提問、切入感受、探索冰山等等的方法,讓情緒能量得以流動,也讓我自己在工作上感覺更像一個完整的人,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閱讀《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就像是重溫工作坊中溫暖的體驗,我特別喜歡「經由表達,連結彼此的渴望」一章中的對話案例,阿建老師不但完整地列出對話內容,也說明當時的心路歷程,值得慢慢品味。推薦《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給所有充滿愛、感受愛、帶來愛給周遭的朋友。   ◎林學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前台中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  

 法律人給人愛講道理的印象,超理智的應對看似能解決事情,卻往往忽略他人、忽略自己,最後流於在情境中爭辯說理。因緣際會跟著崇建老師學習對話與溝通,看見人的行為在冰山深層的脈絡,透過調整應對姿態的對話模式,連結了自己的內在,也連結了他人的價值與渴望,讓我在工作上因為豐富的眼光而靠近了年輕徬徨的非行少年,與家人的關係也因為一致性的表達而變得更和諧無礙。   本書集結了助人成長與幸福的關鍵,以及許多學習者的轉變,邀請您與我一起看見。   ◎林志明(福智義工)   學習薩提爾的冰山對話,原是想找尋心理學與佛法相通的助人之處。參加阿建老師工作坊,卻驚豔於他自在的心,助人探索內在的渴望。阿建老師將實務經驗

與他的深刻體會寫成書,帶領讀者透過表達連結自我,實屬珍貴與難得,值得反覆閱讀,細細體會。   ◎林辰唏(仔仔)(演員、藝術家)   在學習行走冰山時,我體驗到「渴望」,就像是清澈透明的湖泊,充滿愛與自由,溫暖接納。湖泊反射出的天空、星辰、月光,像是豐盈的感受,蘊涵著不同層次的力量及更多可能。在抵達渴望之前經歷的種種,我們是否願意看見其中的禮物?一起搭上這艘船,跟著阿建船長一起出發吧!每一個面貌中的我們,都是真實且美好的。無限地祝福阿建以及讀者自由、喜悅。   ◎林宜臻(Roxy)(「薩提爾生命滋養」發起人)   原來「正向好奇」不需要答案,答案根本不是重點。「正向好奇」會讓對話者停頓,得到

間隙專注自己與辨識自己,貼近而深刻地感受底蘊的生命之流。連結渴望的瞬間,注入了高能量的意識,幸福感就這樣豐盈而通透。   ◎阿禧(See)(IAM個案執行師)   中立臨在,全然傾聽與接納,只是如此,便能創造出療癒的空間。所謂療癒,是協助人們認識自己,看見內在無意識的結構,透過自我接納連結生命力,體現內在和諧與愛的本質。這是崇建與他極力推廣的冰山,因他,我清晰地看見生命可以全然自由。   ◎洪芬郁(Candy)(雨果幼兒園負責人)   「Candy老師,你一定是一個生活幸福的人,才有那麼大的愛心,去照顧別人家的孩子!」Leo的奶奶如是說。   「是這樣嗎?我幸福嗎?」從小,身為家中五個小孩

中的第三個女兒,總以為自己的出生,是為了下面的弟弟、是多餘的,才會造成家裡的負擔。   雖然爸爸媽媽都說:「五根手指頭,咬哪一根,都疼!」但看著父母為撫養五個兄弟姊妹,從早忙到半夜,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我就自我期許:「一定要努力用功,證明給別人看:女生也能光耀門楣的。」   二○一九年的十月,崇建老師在工作坊上,帶大家一起冥想「父親」。正值七月底剛失去父親,我不覺淚流滿面。坐在爸爸的腳踏車後座,吃著剛從蒜頭糖廠買來的紅豆冰棒;爸爸因為擔心我洗澡摔倒,而出現在門禁森嚴的大一新生宿舍門口的笑容;潔癖的爸爸發現我偷偷讓狗狗睡在被窩裡禦寒時的微笑……一幕幕的畫面滑過淚濕的眼簾,那一刻,我驚覺:「天啊

!我是被愛的,我是父母的寶貝,我不是多餘的!」頓時覺得沉重的肩膀,輕了。   崇建老師說,渴望層次以下,每個人都一樣,想要被愛、被接納,感受到價值與自由;面臨挫折時,可以調動「愛」的資源。原來,外表堅強的我可以獨立面對種種的挑戰,支撐自己的,即是從小父母給予的愛與接納。無關家境的「富」與「貧」,我是幸福的!   所以,大人必須幫孩子從小建立「愛」的資源。是天性也是本然,孩子是被動的、沒有選擇權的,一切操之在大人的手中。而這些大人,除了爸爸、媽媽、兄弟姊妹,還有「老師」。特別是孩子們學涯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幼兒園老師。身為幼兒園的負責人,除了當初的「父母心」、「愛小孩」之外,更要協助老師們連結自己

的渴望、安定內在,才能有穩定的熱情去愛小孩,建立孩子渴望層次的資源。   ◎秦戈(浙江金華「李崇建對話與自我覺察」社團帶領者)   崇建老師對我的生命、我的家庭影響巨大。影響我的對話與成為一個人。   薩提爾女士說:「善良和真誠一致,先於一切治療方法。」   薩提爾的對話,有深刻的魅力,崇建老師的對話亦如此。親見崇建老師對話的夥伴,都會驚豔於他的對話,如庖丁解牛般的深刻、順遂,而感到意猶未盡。這應是對話者如本書所呈現:連結了自己的渴望,進而連結了他人的渴望。   ◎徐承庚(NLP訓練師暨沐洋心理學院創辦人)   鮮少人知道NLP(神經語言程式學)的原形是從薩提爾模式發展出來的,在阿建老師的

工作坊及書籍裡,承庚在教學及親子教養上,都獲得莫大的幫助。阿建老師的這本書,讓冰山深處撥雲見日,更讓世人容易明瞭。   ◎曹敬唯(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祕書長、西安家和愛心理諮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二○一二年偶遇《給長耳兔的36封信》,翻山越嶺終於找到崇建。崇建在西安舉辦多場大型講座與對話課程,尤其在全球薩提爾大會的精采演講,為眾人留下了深刻、睿智、實用的印象。如今出版《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一書,照亮溝通與教養的管道,我想把這本書送給我認識的每一個人。   ◎陳郁菁(Kate Chen)(美國舞象基金會課程組組長、薩提爾模式個人成長與親職教育助人工作者)   閱讀本書和青

少年的對話,我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有很多的觸動。我曾在成長的路上迷失方向,曾經多麼渴望有一個人,能夠了解我、接納我。閱讀這本書,我再一次陪伴當年的我。透過探索內在的冰山,我慢慢和自己靠近,愈能接納也欣賞多樣貌的自己。   推薦所有愛孩子的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這本書讓我們療癒自己的同時,也為孩子給出理解、接納與愛,如同在黑夜迷途點亮一盞暖燈。   ◎陳盈君(諮商心理師、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與自我連結、與渴望連結,是心理助人工作中最關切的,更是對話過程中的重要核心。我們一輩子都在尋找一個途徑,而與自己連結的方式,不是向外尋找,而是內在探尋。走入自己的冰山底層,在渴望層次進行工作,感受到自

我價值、被接納,與愛連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有生命力的、擁有選擇的自由。阿建老師的文字溫暖又深刻地感動我,每一個問話,都再次帶領我的心流動著,回到與自己連結之境!   ◎陳嘉珍(賽斯基金會教育長)   愛自己、連結渴望,是多麼深刻的內心狀態。經歷重重考驗後的人生,我最渴望連結的是:單純的愛。卸載多餘成分,當下即是的直觀體驗。拜讀阿建老師這本冰山實踐的新書,心中共鳴不已的就是他面對案例時所震盪出來的,單純的愛的能量,讓我們得以進入內在,療癒彼此。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有人說,心理晤談像是帶著一個問題去找助人者,卻帶著更多問題回來。我很同意。對話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而是透過

一個又一個深刻的提問,引領對方覺察與連結自我,問題自然就不是問題。每回讀阿建老師的作品,都能引發我深刻的反思,字裡行間似有一種包容一切的力量,令人多打開自己一些,多接納自己一點。閱讀這本新作亦然,除了對冰山各層次有更多的理解,同時,更看見連結渴望時所帶來的生命力量。   ◎楊惠如(台東寶桑國中教師)   認識崇建已經十個年頭,猶記那是個陽光耀眼的午後,崇建與被稱為四大天王的學生談話,讓我有個機會,重新看待這群學生。平時老是闖禍、不受教的孩子,與崇建展開一場精采的對話,我才發現:孩子們調皮的背後,充滿了觀察力與創造力。   兩年後,其中一個孩子還是中輟了。當孩子回到班上卻無法跟上進度,我請他去

書櫃找本書看,孩子挑了《給長耳兔的36封信》,我問孩子怎麼會挑選這本書呢?孩子才告訴我,崇建要了他們的地址,一人送了他們一本書。這讓我體驗到:在孩子們的心中落下一顆美好的種子,總會有發芽的一天。   時至今日,因為學習,讓我面對生命痛苦的孩子時,有機會用全然不同的眼光看待他們,深深感受這些孩子的不容易;孩子犯錯時,也可以更穩定地接納。崇建的新書,將冰山的層次梳理得更加清晰,案例可以在練習時,提供模擬參考,從自助到助人,都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更熟練地在冰山層次中悠遊。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崇建全身心投入學習薩提爾,擁有了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他不斷透過各種形式引領個體尋找

生命,故事生動精采亦迷人。怎麼讓薩提爾流動的問答、姿態、口吻、話語等,在日常中也能具體可行?崇建的《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縮短了學習的距離,讓真實自我的淬鍊更在眼前。   ◎劉惠慈(新社國小志工媽媽)   在崇建老師這本書中,創造幸福與助人成長的實例操作,每一個步驟,脈絡清晰且清楚明瞭,透過探索做出改變,進而表達連結的渴望,讓愛流動。此刻的我心中充滿感激,一再翻閱,與愛同行,攜手陪伴孩子向前邁進。   ◎蔡淇華(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用「愛」來「報復」創傷   我一直知道崇建是有故事的人,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他有那麼「創傷」等級的故事。崇建用一篇篇跌宕的生命故事,帶我們走一

趟薩提爾冰山之旅;再用一則則驚心動魄的網路成癮、親子情結、師生衝突等案例,帶我們進入冰山成長歷程圖。他帶領我們從害怕、恐慌的「感受層次」,走到思考的「觀點層次」,最後走到冰山底層的「渴望層次」與「自我層次」。   崇建很會說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人的核心,是渴望的連結。而連結的核心,是愛。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是崇建所有薩提爾書中,故事性最高,也最好看的一本。讀完這本書,我們真的能慢慢學會用「愛」,來「報復」所有的創傷。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開啟我探索冰山之旅的那三天,永生難忘。   還記得是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他邀請我上台,問了我一句:「你覺得老婆愛你嗎?」我想了想,肯定

地說:「她是愛我的。」崇建老師又問:「她做了什麼事情,讓你認為她是愛你的呢?」我說:「在我生日的時候,老婆與我的孩子們一同準備了禮物。」在講述的過程中,崇建老師問著細節,也核對我的感受,不自覺地,我的眼眶泛紅了。   崇建老師覺察到了我的淚水,一陣停頓之後,帶著溫柔的聲線問道:「瑋志,你的眼淚是什麼?」我哽咽地說:「似乎有點忘了,我真的好愛好愛我的老婆。」   原來,崇建老師在帶領著我,體驗愛的過程。   回到家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老婆一個深深的擁抱。之後的幾天,老婆覺得我不一樣了,更懂得表達愛,夫妻的連結更加緊密了,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周而復始的生活中,一天過著一天,而忽略掉「關愛、價

值、理解、接納」才是我們內在的能量來源。   在如同當頭棒喝的點醒後,我也開始了自我對話,探索自己與家人的冰山,試著連結到彼此的渴望。這段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內心非常平靜,就像是此書中所寫的「幸福感」。   謝謝崇建老師,帶領我認識了冰山。   ◎羅鈞鴻(小虎)(知名講師、聲音教練)   人的內在力量,存在於「連結」裡,不僅是人與人的連結,也在於與自己的連結。我在阿建老師的文字中學到:開口表達,是為了與他人連結,而停頓,則是與自己連結。希望閱讀本書的你,也能透過表達,更好地「成為自己」。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崇建老師彷彿是時空旅者的嚮導,帶領每個人體驗屬於自己的冰山之旅;

除了開路,也溫柔提醒旅者別掉入假性接納的陷阱,唯有誠實回溯才能體驗澄澈美好。這套書展現崇建老師穿梭冰山上下的各種路徑,我們能跟著崇建老師在不同情境、不同議題中學會連結渴望,冰山就是我們安定自己的修練場。

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史論(1945-2013)

為了解決卓君澤老公的問題,作者陳玉金 這樣論述:

二次世界戰後,臺灣兒童文學各項文類發展當中,圖畫書的發展相較其他文類為慢,卻在二十一世紀來臨之前,在短期內成為大眾熟知的熱門文類。本論文透過分析論述現有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史論著、臺灣戰後經濟、政治與教育政策關鍵發展之影響,以圖畫書名詞界說、臺灣兒童圖畫書的隱含讀者(implied reader)流變等要件,作為歷史分期階段依據,重建 1945 至 2013 的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史。共計分成四個階段:臺灣戰後到經濟起飛前(1945-1963)、經濟起飛到解嚴前(1964-1986)、解嚴到政黨輪替前(1964-1999)、政黨輪替時期(2000-2013)等,分別以「時代背景」、「事件」、「人

物」、「論述與譯介」等項目,逐項論述。本研究發現,臺灣兒童圖畫書的發展源於歷史背景,除了原有透過日本體系引入歐美兒童文學概念,因為戰後與美國關係密切,英語系兒童讀物成為境外提供譯介和概念的豐沛來源,在在影響著臺灣兒童圖畫書的發展。而隨著經濟條件發展,藉由學習西方文類的形式與創作,和圖畫書具有以圖像取得快速溝通的特質,本土原創成了臺灣兒童文學中,最容易取得對外銷售版權的文類,並且達到臺灣在文學史上還未有過與全球接軌的表現。而未來仍需要更多研究,鑑往知來,提供業界和創作者參考。

浩然劍

為了解決卓君澤老公的問題,作者趙晨光 這樣論述:

獻給武俠小說界,一份意外的大禮原來武俠小說也能這麼寫 故事必須回到七年前,京師首席高手青梅竹在一場殺陣中失去蹤影七年後,江南大派少主在西域為一自稱謝蘇的青衣人所救青衣人毫無內力,武功卻是一流雪地一場血搏帶出銷聲匿跡的神秘門派也擦亮獨霸西域的羅天堡主雙眼謝蘇與青梅竹的關係為何?青梅竹空白的七年中去了哪裡,遇見了誰?武林塵封已久的秘密,會不會隨著青衣人的出現翻天覆地?那時,敵人其實不是敵人,戀人並非戀人,朋友也未必是朋友 ◇關於《浩然劍》的十問十答 一、創作《浩然劍》的原因是?   《浩然劍》以謝蘇為故事主角,從尋常的意義上來評論,這也許並不算一個標準的俠士。然而趙晨光就是想寫這樣一個,遇到再

多苦難依然不會屈服、遇到再多挫折迷茫依然不改初衷的角色。趙晨光不諱言表示,自己是藉謝蘇角色,用以自勉努力生活!文中其他出場人物:介花弧、朱雀、謝朗也是一樣,對於人生而言,荒謬殘酷也好,寧靜溫暖也好,都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哪種多一點、哪種少一點,有時並非自己所能決定,能做的,大概也只是認真且不違本心的生活下去。寫故事是為了寫人,寫那些人的自成世界,還有他們之間又複雜又微妙又有趣的各種情感。   之所以選擇古代武俠的背景,則是由於對古代文化的嚮往,古人身上的風雅和正直,在現代人身上已經很少見到,既然寫文的目的為的也是寫人,武俠小說作為一種文學載體,恰可體現古人身上之風雅正直。且創作最有趣味之事是把

設想出的一個個人物還原於筆下,若能有讀者自作品中有所體會感悟,則是作者之至大幸運。趙晨光表示,自己只是試著把「興趣」具體付諸實踐,未來也會積極投入武俠創作的行列。 二、《浩然劍》其實是披著古裝外衣的BL小說?   趙晨光並不諱言自己就是看漫畫長大的世代,難免在描寫時有所侷限,如今回頭看自己的創作,也覺得尚有許多不足之處。其實,得到首獎的《浩然劍》是她的第二個長篇小說,之前她的長篇小說《清明記》,故事背景發生在《浩然劍》七年之前,寫的是玉京第一殺手清明和小潘相(也就是逼謝蘇出京之人)的故事,青梅竹也在這故事裡現身過,《清明記》推出時,就被歸類在BL小說範疇中,但要說這兩本小說是純粹的BL故事,顯

然又太過偏頗,只能說,作者有其意圖,卻未發展成主要路線,以致於讀者在看到諸多男男相知情節時,總是差了那麼一步,意在言外之處頗多。 三、一個現代人要怎麼寫古代武俠小說?   趙晨光認為自己一直都喜歡看一些古代小說筆記之類,因為讀多了,所以腦中自然就有一個印象在裡面,寫出來時感覺並不費力,當然寫的時候也要格外留意用字遣詞,畢竟寫的是古代的事情,文下若還有現代的感覺會很奇怪,此外,多讀前輩作家的作品,也能從他們的文字裡得到提升的力量與學習的典範。 四、身為一個女性武俠小說創作者,會刻意把現代思維放到小說裡嗎?   趙晨光說自己在寫故事時,不會刻意放進比較現代的思考方式,而是根據這個人物的個性來判斷,

比如說謝蘇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在寫他的時候,每當遇到什麼事情,就一定要用古人的思想作法來判斷.再比如之前《清明記》裡的主角清明,因為這人是個有些另類的殺手,可能就要加入一些現代人的思考方式,因為他和一般「正常」的古人是不同的,主要還是要看角色設計與小說走向而定。 五、武俠小說創作者看的都是什麼樣的小說?   在武俠大家中,金古梁溫幾位大家都讓趙晨光相當佩服尊敬,金庸的文字與整體佈局,溫瑞安筆下的個性人物,都對她影響很深。除了武俠小說外,高陽的歷史小說文字流暢,現代人寫古代人事,最容易陷入現代思維,但高是從當時當地的思維來寫歷史,讀來自然有一種大氣;民國時期的武俠大家王度廬先生筆下的滄桑情懷(《

臥虎藏龍》原作者);另一位小說家張恨水先生寫細節的能力等等都是學習的榜樣,古代的筆記小說,例如《閱微草堂筆記》,更能感受到古人那種又風雅又隨和的感覺;不過她也自謙看書甚雜,什麼書都看一點,沒有哪個作者或哪本書影響「最」多。 六、寫作角色時會以某個實際人物或自己為雛形嗎?   趙晨光說,不論是看武俠小說,還是寫武俠小說,從來不把自己當成裡面的主角,甚至連小配角都沾不上邊,因為她認為自己本是說書人,只要老實在一旁講故事就得了,就算安插進去,大概也只能當個一出場就被打飛的傢伙吧!至於角色如何定位,大多是腦子裡冒出一個人來,然後再發想這樣個性的人,適合用什麼名字?會有什麼愛好?什麼樣的出身背景合乎他在

小說裡的位置?美貌程度又如何呢?慢慢這個人就會逐漸成型圓滿,雖然有時想某個角色的背景故事,是遠比小說能容納的數量還多,根本用不上,但若這個人沒在腦子裡架構好,讀者閱讀起來一定會覺得過於浮面,或失之呆板、不合邏輯。 七、如何定位《浩然劍》三個男主角?   評審在評《浩然劍》時曾提及謝蘇似有小李飛刀李尋歡的影子,但趙晨光說,「謝蘇沒有小李探花那麼好的女人緣吧?」對書中三個重要的男性角色謝蘇、朱雀和謝朗,趙晨光也提出自己的見解:「女孩子不會一看到謝蘇就喜歡上他,不過倒是可以放心嫁的老公,只要你不在意他當上講師就很難升副教授(笑)。」「我非常喜歡朱雀這個人物,但最終還是把他寫死。」朱雀是謝蘇心上的一件

事,有時候活像背後靈,而且這背後靈一出現,「謝蘇就要出問題。」至於邪得讓人無法逼視的謝朗在她眼中卻感覺親切:「謝朗雖然是個糟糕透頂的傢伙,但骨頭特別硬,是我私心裡特別喜歡的人物之一。」 八、趙晨光是什麼樣的作者?為什麼《浩然劍》獲得首獎會引起軒然大波?   目前趙晨光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任職文案策劃,2004年開始寫武俠小說時,還在遼寧大學念外國文學研究所,《浩然劍》只是她第二部武俠小說,她許多短篇作品都發表在大陸的「悠然」論壇裡,在那兒趙晨光的名字叫「清朗」,多數網友暱稱她為「朗」;投稿至溫世仁武俠小說獎徵選前,她寫過一篇以〈謝朗〉為名的短篇小說,這篇在網路上發表過的短篇作品,就是後來《浩然劍

》的前身,不過曾在網路發表這件事,也是造成後來網友交相指責主辦單位的主因,因為讓《浩然劍》獲獎,等於評審認為值得為這個作品突破遊戲規則,破格錄取此作為首獎。得知獲獎消息時,趙晨光正在和客戶談公事,聽到從台灣傳來的好消息,她不動聲色繼續談完公事,雖然驚訝萬分,但她依舊照常上班,照常工作,論壇上卻早已沸騰,可是除了家人外,她沒有跟其他同事談起這件事,仍然低調寫作。 九、之後還繼續寫作武俠小說嗎?   目前趙晨光已經開始準備著手寫自己的第三本武俠小說了,這個故事跟《清明記》、《浩然劍》的關係也相當緊密,寫的是謝蘇義父石太師等人年輕時的故事,暫時名為《東京夢華》;另外她手上還有些早在論壇上發表過的中短

篇小說,多是《浩然劍》之後若干年的故事,雖然還有當年的一些痕跡,但主角早已改朝換代,不復當年人物。讀者可安心的是,《浩然劍》將不會是趙晨光唯一的武俠作品,在可預見的未來,她還有很多能夠期待的作品會陸續面市。 十、對自己被媒體標舉成「武林新盟主」這件事有何看法?   趙晨光認為自己承擔不起「武林新盟主」這個封號,心目中,只有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大師才撐得起這個稱號,自己至多只是個說書人,更神奇的是,她在去年的一場夢裡,夢見自己和一群人在一場聚會,有人要她寫首詩描述自己,她寫下的是:「斜風細雨入京門,衣上風塵雜酒痕。半生疏狂半生笑,前身本是說書人。」這是日有所思的潛意識反應?還是冥冥中一切

自有注定?趙晨光心裡倒是對自己的定位清晰無比。 本書特色 全體評審一致叫好,無異議獲得首獎的才情佳作 (依姓氏比畫排列)方瑜:與其他應徵作品相較,高下判然,真是相差何只天壤司馬中原:運筆之靈動,構思之慎密,文字之流暢,意境之高遠,確使老朽如我者,自嘆莫逮其萬一林保淳:描寫新穎、文字佳、不落俗套、人物性格鮮明徐斯年:文筆老辣,文史功底深,詩情畫意葉洪生:搭橋技法巧妙,善於鋪寫情節之轉折 楊照:佈局懸疑且細膩合理,可說完全沒有贅筆 作者簡介 趙晨光 最年輕武俠小說女性首獎 得主    女,1981年生,法律專業,後改修外國文學,並獲碩士學位。現於北京工作。雖未曾專修中文,但對古代文化一直大有好感,

認為寫文既為寫人,武俠小說作為一種文學載體,恰可體現古人身上之風雅正直。   2003年開始寫作,其樂無窮,最有趣味之事是把設想出的一個個人物還原於筆下,若能有讀者自作品中有所體會感悟,則是作者之至大幸運。《浩然劍》為其第二部長篇小說。

論袁瓊瓊及其小說的女性自覺與自主

為了解決卓君澤老公的問題,作者陳敏芳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袁瓊瓊及其小說的女性自覺自主」為重點,藉此確立袁瓊瓊及其小說實為女性自覺自主的代表。將袁瓊瓊的散文與小說作為材料,輔以女性主義和心理學理論,分析女性追求自我過程呈現的不同面向,得知小說能間接反映作家內心真實想法與人生經歷,使得作家與文本之間產生密切關連,並歸納袁瓊瓊小說中,描述女性自覺自主的書寫策略。  本論文分為六章,研究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選定取材範圍與限制,分析既有文獻,說明研究方法。  第二章:「袁瓊瓊文學創作歷程」。從袁瓊瓊成長環境與1980 年代女性文學興起背景談起,父親過世的影響、管管的鼓勵、張愛玲的啟蒙,這些因素如何提供泥

土和養分,促使袁瓊瓊的創作源源不絕,並歸納袁瓊瓊的寫作三階段:從詩起步到文學獎常客、投入戲劇多方發展、回歸寫作自我剖析。  第三章:「袁瓊瓊小說的女性自覺自主人物典型」。本章首先概述女性自覺與自主定義,歸納小說的女性自覺自主可分為五方面:經濟、愛情、婚姻、情慾、生育,並以小說的女性人物為舉例說明,探究其背後意義與重要性。  第四章:「袁瓊瓊女性自覺與自主歷程」。觀照袁瓊瓊的感情歷程,並以Downing& Roush的正向女性主義者自我認定(positive feminist identity)發展理論,歸納袁瓊瓊與筆下人物靜敏、麗至的自覺自主三階段,印證小說預告作者日後婚變與走出家庭,兩者先後

形成唱和共鳴。  第五章:「袁瓊瓊女性自覺自主小說的書寫策略」。本章歸納袁瓊瓊在小說中呈現女性人物的自覺與自主,採用以下書寫策略:重新定義女性的家庭空間,推翻「溫暖家庭」的既有印象;運用象徵與對比手法,襯托女性自覺自主人物;細膩刻劃女性的觸覺、夢境與幻覺、視覺。  第六章:「結論」。總結本論文的研究成果,並提供後進研究的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