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燈日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放水燈日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仁修.劉還月寫的 臺灣生活日記(平∕7-8-9)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13基隆中元祭『八斗子望海巷放水燈』 - Billy旅行日記- 痞客邦也說明:2013癸巳年鷄籠中元祭,20日晚上基隆市區迎接水燈頭遊行結束後, 各陣頭、藝閣及表演團體就原地解散。剩下的各姓氏水燈頭花車, 於晚上10點多,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美術學系碩士班 高永隆所指導 吳珮綺的 佇立的老建築–吳珮綺創作論述 (2021),提出放水燈日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膠彩、老建築、空間記憶、地方情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事業系 盛業信所指導 黃信誌的 從建醮探討科儀意涵與文化體驗—以烏日同興宮己亥年五朝福醮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道教、科儀、建醮、祭祀、文化體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放水燈日期的解答。

最後網站2017丁酉鷄籠中元祭| 一睹基隆年度盛典活動中最熱鬧的放水燈 ...則補充:今年由藝術家張逸軍先生為中元祭水燈踩街遊行開場,編導具在地特色的大型舞劇,就是以基隆中元祭的起源為故事主軸加上八仙過海等故事來表演,圖中是表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放水燈日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生活日記(平∕7-8-9)

為了解決放水燈日期的問題,作者徐仁修.劉還月 這樣論述:

作者簡介 徐仁修(西元1946年生)   台灣新竹芎林人。喜歡探險與旅行,曾多次深入中南美洲及東南亞的蠻荒探險。同時是一位生態保護工作者。 劉還月(西元1958年生)   台灣新竹新埔人。喜歡參與民間信仰活動,足跡遍布台灣,也曾多次到中國大陸探訪民俗曲藝。是一位民俗文化研究工作者。

佇立的老建築–吳珮綺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放水燈日期的問題,作者吳珮綺 這樣論述:

從現今不斷推移流變的社會裡已逐漸消逝的老建築為題材,成為筆者對生活中的老建築所賦予的歸屬情感,本創作研究筆者生活的臺中地區老建築為創作主題,加上自身生活環境及經驗,以膠彩堆疊的肌理,來呈現老建築時間積累的痕跡與記憶。 本創作研究透過實地探訪及文獻資料,探討建築人文風情與歷史記憶,分析對個人創作中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筆者在創作畫面透過自身視角望向過去建築,試圖顯現時間推移的流動感,以層層堆高的肌理,顯現老建築所承載的臺灣歷史與人文生活情感,喚起人們的記憶與相似的生活經驗,並希望透過創作方式保存文化遺產,延續人文精神。

從建醮探討科儀意涵與文化體驗—以烏日同興宮己亥年五朝福醮為例

為了解決放水燈日期的問題,作者黃信誌 這樣論述:

建醮在道教祭儀中為最高規格的儀式,不僅科儀內容豐富且多元,主旨在「上祝君王康泰、下祈孤苦超陞」與「開劫度人」的精神。從建醮科儀內的「捲簾覲帝」與「朝科」可以看出儀式素含古代帝制的遺風,內壇如同朝堂一般管制森嚴,閒雜人等不得出入。因此,醮事科儀大多為封閉性儀式,若非該醮事的核心人員根本無法一探究竟。故長年以來建醮依然保有神秘色彩,而民眾也僅能參與普度等少數的開放性儀式。本文係紀錄烏日同興宮己亥年為期七天的五朝福醮,作者藉由身為一名「道士」的身分優勢,貼近祭祀核心,並進行全程參與的田野調查。有別於以往學者及專家的角度,闡述醮場的儀式空間與科儀的象徵涵義,並於眾科儀中抽出具代表性的儀式,進行深入探

討。道士如同古代的文武百官,建醮如同皇宮盛事,故醮事科儀的流程、擺設皆有一定的章程制度,從置天臺稟告醮期開始,期間的搭醮壇、豎燈篙、發表、禁壇、朝科、放水燈、請大士、普度等,直到最後的跳鍾馗開廟門,整個醮事才算圓滿。古代齋醮祭天為王公貴族專利,一般百姓根本無資格參加。而現今已有別於過去帝制時期,一般民眾是否有機會能躬逢其盛?故本文將試究未來醮典發展,以及開放少數名額供報名參與醮典的深度文化體驗的可能性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