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線延伸產品線填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產品線延伸產品線填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于卓民、巫立宇、王俊如寫的 國際行銷學(四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第三節產品類型與產品線的管理產品線長度調整策略也說明:《ELLE》品牌延伸贏的策略. 第一節產品組合管理 ... 產品線填補. 企業亦可在現有的產品線範圍內,增加更多品項,此謂為產品線填補(linefilling)策略. 動機係基於:.

開南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許建華、管孟忠所指導 李秀芬的 產品組合於新產品開發之應用-以智慧型手機大廠為例 (2008),提出產品線延伸產品線填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產品、產品組合、產品組合分析與管理、產品開發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商學研究所 周善瑜所指導 吳奕慧的 需求不確定下廠商網路行銷策略與競合關係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需求不確定、網路行銷策略、競合關係、網路共同零售商設計、價格折扣、網路折價券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產品線延伸產品線填補的解答。

最後網站非典型品牌延伸方式對延伸產品知覺價值之影響則補充:的複合品牌延伸為出發,再運用Völckner & Sattler (2006) 的診斷來填補延伸. ㉃不相似產品 ... 直接品牌延伸是指運用某㆒成功的品牌㈴稱,改良產品或產品線,以推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產品線延伸產品線填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際行銷學(四版)

為了解決產品線延伸產品線填補的問題,作者于卓民、巫立宇、王俊如 這樣論述:

  本書為國際行銷的入門書籍,旨在結合國際行銷理論與企業國際行銷實例,內容詳實且案例豐富,經作者深入淺出的介紹,讓讀者能輕易瞭解國際行銷的理論全貌,並透過台灣本土國際行銷案例,迅速瞭解且掌握現今國際行銷的脈動及趨勢。   新版案例全新更修,並強化台商至中國大陸經營的介紹,讀者閱讀本書後,將可瞭解國際行銷理論架構與實務的結合。透過本書,期能啟迪讀者對國際行銷的正確認知,並培養其「立足台灣、胸懷全世界」之國際觀。   ch01.章首案例 85度C的國際行銷  個案研究 捷安特(Giant)的品牌之路   ch02.章首案例 中日韓自由貿易區(FTA):區域經濟強勢興起,台灣何去何從?  案例2

.1 歐元還熱嗎?從先天缺陷到景氣降溫  案例2.2 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後,美、墨關係更加緊密  案例2.3 ECFA簽訂後。台商如何檢視自己在中國的市場版圖?  案例2.4 跨太平洋策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加入或不加入,日本如何看待?  個案研究 從金磚四國到維他命10國:鴻海帝國新市場   ch03章首案例 「忘掉台灣、融入中國」:王品集團順利登陸  案例3.1 女性不宜家?IKEA因應文化差異反被聰明誤  案例3.2 文化差異示例  案例3.3 雀巢嬰兒奶粉的推廣  案例3.4 表現在行為舉止上的各國文化差異  個案研究 傑尼亞新東方絲綢之路--在中國市場入境隨俗   ch04.章首案例

美韓FTA對台灣織襪業的衝擊  案例4.1 中國禁魚翅,海盜也遭殃?  案例4.2 石化政策?讓台灣石化工業暈車!  案例4.3 中國政府政策反覆,台商無預警被逐出  案例4.4 BERI:台灣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全球第四名  案例4.5 頂新集團:管理政治風險之方式  案例4.6 富士康之政治風險管理:與中國政府建立有利的連結關係  個案研究 日圓持續貶值對各國汽車產業競爭力之影響   ch05.章首案例 肯德基薑汁金薯蛋塔  案例5.1 UNIQLO不同角度看世界,顧客在意時尚?還是品質?  案例5.2 奧迪康(Oticon)找到顧客需求,起死回生  案例5.3 TOYOTA盼於茫茫人海中找到

情報管理  案例5.4 飛柔的產品測試  案例5.5 兩岸用語差異,行銷樂趣多  案例5.6 創意真是一門好生意:Droog Design  個案研究 餐飲文化大觀園--「快」、「慢」趨勢不同調   ch06.章首案例 LVMH集團投資欣賀集團進入中國市場  案例6.1 環境分析的重要性--智慧型手機進入中國市場  案例6.2 戀戀不忘傳真機的桃太郎  案例6.3 LEXUS的成功定位  案例6.4 TOYOTA如何開進美國市場?  個案研究 納智捷LUXGEN:汽車自創品牌從國際化出發   ch07.章首案例 雀巢的中國市場攻略  案例7.1 雀巢--全球化思考,在地化經營  案例7.2 雀

巢的產品組合:產品線延伸與填補  案例7.3 同心圓策略兼顧產品創新與完整  案例7.4 雀巢產品在地化經營  案例7.5 一個創意如何讓全球瘋狂?--APPLE新產品開發流程  案例7.6 提高商品命中率--BestBuy  案例7.7 產品突變引發消費者抗拒  案例7.8 ZARA的創新模式  案例7.9 忘掉洞洞鞋--Crocs  個案研究 華德迪士尼   ch08.章首案例 WIN 7狂銷背後的台灣幕後功臣--微軟「亞太抱怨中心」總經理柯文達  案例8.1 Corolla vs. Prime  案例8.2 ASO皮鞋  案例8.3 知名度高真的好嗎?  案例8.4 吉列vs.摩托羅拉的

國際品牌策略  案例8.5 HTC與英國電信的合作  案例8.6 Coca-Cola添加本土口味  案例8.7 中國海爾在美國的行銷策略  個案研究 APPLE的iPhone   ch09.章首案例 日本UNIQLO的登陸策略  案例9.1 鴻海的60吋大電視策略  案例9.2 「價格破壞」行動的案例  案例9.3 創造人氣商品迎戰價格破壞  案例9.4 日本麥當勞變出700億商機  案例9.5 中國查移轉定價 緊盯三類企業  案例9.6 美國廠商投訴中國傾銷太陽能設備到美國  案例9.7 購買水貨 留心與合法代理商品差異  個案研究 IKEA的價格導向策略   ch10.章首案例 比巨大更

會賺 美利達全靠「加盟」  案例10.1 大陸淘寶網進入台灣  案例10.2 越南手工藝品進入巴黎  案例10.3 英國國民茶成為中國高檔茶  案例10.4 傳奇網路遊戲公司藉由授權開拓國際市場  案例10.5 老牌早餐店轉型 加盟添元氣  案例10.6 兩岸合資醫美診所  案例10.7 中國工商銀行海外購併,佈局五大洲  個案研究 耀眼的平凡--UNIQLO   ch11.章首案例 羅昇企業  案例11.1 工業電腦產品之海外通路結構  案例11.2 通用汽車召回事件  案例11.3 台灣資訊業廠商選擇國外中間商標準之實例  案例11.4 代理商績效不佳,Kenwood取消獨家代理權  案例

11.5 P&G的國際通路關係管理  案例11.6 耕耘品牌通路 自營專賣店比代理銷售好?  案例11.7 台灣宅男創立的保養品牌星馬熱賣--它讓亞洲最大美妝通路莎莎掏錢入股  案例11.8 鴻海通路策略轉向  案例11.9 臨時商店,增添新奇  案例11.10 鼎泰豐在成都開直營店  案例11.11 電子商務讓物流噩夢變美夢  個案研究 台灣機械設備業   ch12.章首案例 解他人痛苦藥丸?公益也要懂得行銷  案例12.1 海尼根用幽默引領潮流  案例12.2 外商香菸品牌在台灣  案例12.3 三星Galaxy S2在中國  案例12.4 可口可樂如何用幸福傳遞品牌精神?  案例

12.5 參與互動:蕃茄紅了.品牌亮了  案例12.6 宏利人壽  案例12.7 3M的店內行銷  個案研究 台北國際馬拉松   ch13.章首案例 睽違市場三年後,Reebok重返台灣,品牌如何創新?  案例13.1 BRAVIA液晶電視101大樓高空煙火秀  案例13.2 山葉機車的危機管理  案例13.3 永慶房屋的10億報告先生--張建翔  案例13.4 直效行銷 經營老客人  案例13.5 樂鍋(Lagostian)的電視行銷與轉型  案例13.6 網路行銷打開世界門戶--安口食品機械公司  案例13.7 OPEN小將靠Facebook衝上人氣第一  個案研究 HSBC Direct

.   ch14.章首案例 聯想的組織結構重組  案例14.1 阿里巴巴的重組  案例14.2 渤海銀行引入矩陣式風險管理架構  案例14.3 P&G的組織變革  案例14.4 日本式管理  個案研究 名仁機器公司 作者簡介 于卓民   現職: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元大寶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安鈦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研華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監察人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博士  專長領域:國際行銷管理、國際企業管理、國際企業經營策略 巫立宇   現職: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學歷: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博士  專長領域:國際行銷管理、國際

企業管理、策略管理、銷售與通路管理 王俊如   現職: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專長領域:國際行銷管理、國際企業管理、策略管理

產品組合於新產品開發之應用-以智慧型手機大廠為例

為了解決產品線延伸產品線填補的問題,作者李秀芬 這樣論述:

  產品組合是銜接企業產品策略規劃與新產品開發專案之間的重要橋樑,也是企業將資源分配給各個產品開發案的主要依據,產品組合分析與管理則是應用各種工具或技術來調整產品組合的廣度、長度、深度及一致性,並對產品線進行縮減、延伸、填補或調整,同時對產品項目開發或改良的設計原則與方向;確保價值極大化兼顧各方面的平衡組合,由策略至研發工作均能有效地發展出成功且對的產品。本研究以績優的知名手機大廠為對象,主要分析其各類產品線、產品品項在2005至2008年間的銷售量變化情況,以統計圖表方式探討該公司四年的產品組合,並觀察各類與各別產品生命週期的變化情形,藉以找出產品成功因素,以作為個案公司未來新產品開發策略

之建議及依據。

需求不確定下廠商網路行銷策略與競合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產品線延伸產品線填補的問題,作者吳奕慧 這樣論述:

在變化更迭的實務環境中,管理者對於益發難以掌握的消費者需求格外重視。這些需求不確定相關的管理議題,代表廠商缺乏消費者保留價格或消費者人數等需求資訊。儘管Honda、任天堂和戴爾電腦紛紛因未能及時因應或善用需求不確定來調整行銷策略而付出慘痛的代價,但既存之學術文獻仍相當匱乏,因而啟發了本研究欲深入探討需求不確定下廠商應如何修正其通路策略、價格折扣策略與推廣策略,以試圖在填補研究缺口之際,提供管理實務上可用之建言。 本研究以需求不確定下廠商最適行銷策略為主軸,共計包含三項主題,依序為網路共同零售商機制的設計(研究一)、價格折扣策略(研究二)與網路折價券策略(研究三)。 首先,在網路共

同零售商機制設計(研究一)方面,本研究特將觀察到之Priceline通路上產品具不確定性的特色,以及讓部分合作航空公司持股的現象納入考量。本研究認為前者有助於廠商針對保留價格不同且售前服務需求迥異的顧客進行差別取價,並讓消費者承擔高度不確定的「缺點」轉變成廠商獲利的利器。而後者即持股制度則代表航空公司接單與否攸關Priceline的獲利,從而也影響反饋的股利,故持股制度無疑重組航空公司間的競合結構。而本研究首度將Priceline持股制度納進行銷策略分析,以嘗試整合行銷與財務的跨領域知識,重新探索Priceline與航空公司間的互動關係,並在其對上游航空服務提供廠商競爭態勢與垂直通路協調性的議

題提出新見解。 本研究建構一賽局模型進行分析,顯示出Priceline此類網路共同零售商具備一般公司網站所無法取代的策略性角色,並已獲致以下之重要結果:1. 僅有實體零售通路時放棄服務低端消費者的服務提供廠商,在高端消費者通路移轉誘因問題較輕微或高端消費者較多的行銷環境中,可透過網路共同零售商提供具不確定性之產品的通路特性,產生差別取價功能,從而拓展服務市場、提升獲利與通路效率性。此時網路共同零售商有助於服務提供廠商獲得卡特爾(Cartel)狀態且垂直整合通路下的高額利潤。且網路共同零售商可在不減損消費者剩餘的前提下提升廠商獲利,故可提升整體社會福利。2. 僅有實體零售通路時放棄服務低端

消費者的服務提供廠商,即便在高端消費者通路移轉誘因問題較嚴重且高端消費者較少的行銷環境中,只要售前服務成本夠高,仍可運用網路共同零售商,從而拓展服務市場、提升獲利與通路效率性。此時網路共同零售商有助於服務提供廠商獲得卡特爾狀態且垂直整合通路下的高額利潤。且網路共同零售商可在不減損消費者剩餘的前提下提升廠商獲利,故可提升整體社會福利。3. 僅有實體零售通路時因欲服務低端消費者而陷入激烈價格競爭的服務提供廠商,在高端消費者夠多或售前服務成本夠高時,新增網路共同零售通路未必產生通路競食問題(cannibalization)。網路共同零售商反而能發揮跨通路減緩上游競爭的功效,並提升通路協調性達到完美的

程度。4. 網路共同零售商的規模越大,消費者未能購得理想產品的機率越高。因此不同規模之網路共同零售商的出現,有助於服務提供廠商利用多重通路針對品牌偏好強度不同的消費者進行顧客分流。傳統旅行社、較少服務提供者加入的小規模網路共同零售商、較多服務提供者加入的大規模網路共同零售商等三種通路分別服務高端、中端、低端這三類品牌偏好強度依序遞減的消費者,且三種通路上的訂價也依序遞減。5. 透過網路共同零售商機制的持股制度與消費者主動出價的「Name-Your-Own-Price」制度,可讓具有產能限制的競爭廠商模仿卡特爾狀態下的最適訂價策略,從而獲致較卡特爾狀態下未使用網路共同零售商機制時更高的期望利潤。

6. 較難以創造新產品的旅遊服務提供廠商,可利用網路共同零售商的通路特性創造新產品,產生似產品線向下延伸的效果。 在價格折扣策略(研究二)方面,本研究因實務與學術上雙重因素而引發研究需求不確定下雙佔廠商折扣策略的動機。需求不確定是指廠商缺乏消費者人數的需求資訊,而資訊不對稱代表兩家廠商在消費者人數之需求資訊上擁有程度不同,如僅一家廠商知曉確實的需求狀態而另一家廠商卻缺乏需求資訊。在實務上,需求不確定與資訊不對稱對廠商折扣策略的影響十分普遍,然卻缺乏一套提供企業經營者面對需求不確定時如何調整價格折扣策略以因應競爭的具體做法,故構成本研究欲深究此議題的動機之一。另一方面,在學理上亦存在尚待新

價格折扣理論解釋的有趣現象。Narasimhan(1988)以賽局模型發展的理論主張忠誠顧客比例較高的廠商在降價搶奪游移顧客上屈居劣勢,故較忠誠顧客人數較少的廠商將制定出較高的平均價格且較少打折。但後續不少研究陸續顯示與Narasimhan(1988)結果不甚一致的結論,即忠誠顧客較多的廠商打折頻率更加頻繁或採取較激烈的價格折扣。這些意外的結果反映出研究者須以Narasimhan(1988)的模型為基礎加以延伸,捕捉重要的新元素方能解釋諸多非預期的廠商折扣實證行為。但既存文獻往往忽略需求不確定與資訊不對稱對廠商折扣策略衍生的劇烈影響,形成一深富意義的研究缺口,也啟發本研究的分析動機和確立研究的

核心主軸。 因此本研究以Narasimhan(1988)的模型為基礎,納入需求不確定與資訊不對稱等反應實際現象的重要元素進行分析,以便獲致更符合真實管理實務的結論,並獲致以下之重要結果:1. 資訊不對稱可能有助於兩廠商達到柏瑞圖改善(Pareto improvement)的均衡。2. 受害於資訊不對稱,擁有資訊優勢且忠誠顧客較少的廠商可能喪失完全資訊時享有降價搶奪游移顧客包袱較輕的優勢,從而降低獲利。3. 資訊不對稱導致忠誠顧客較少的廠商相較於忠誠顧客較多的廠商反而可能訂定較高的一般價格,並較少打折。4. 資訊優勢可扭轉廠商在搶奪游移顧客狀態上的劣勢。此時資訊不對稱降低兩廠商打折的誘因,

並降低資訊劣勢廠商忠誠顧客和游移顧客的消費者剩餘。5. 當高需求發生機率較高或高需求時游移顧客人數眾多時,處於資訊劣勢的廠商反而可能因缺乏資訊而提升獲利,而擁有資訊優勢的廠商卻可能因競爭對手缺乏資訊而降低獲利。此時資訊不對稱導致在低需求時忠誠顧客少的廠商相較於忠誠顧客多的廠商反而可能訂定較高的一般價格。6. 在游移顧客人數較多時,資訊不對稱可能降低游移顧客被服務到的可能性。 最後,本研究進行一關於需求不確定下雙佔廠商最適網路折價券策略之研究(研究三)。本研究從過往文獻與實務報導中歸納出三項網路折價券與折價券網站的重要效果―差別取價、資訊學習以及廣告效果,其中後兩項效果分別代表網路折價券有

助於廠商了解需求狀態和拓展消費市場潛量。本研究整合以上三項效果,探討此三項效果如何交互影響廠商推出網路折價券的誘因,並進一步分析網路折價券策略對廠商價格折扣決策的影響。本研究嘗試針對需求不確定如何影響廠商網路折價券策略提出全新的觀點,提供實務界增進獲利的具體做法,並能填補目前網路折價券及折價券網站相關之行銷理論缺口。 研究三獲致之結果包括:1. 給定忠誠顧客人數與游移顧客人數為負相關時,若發行網路折價券無須成本,則兩家廠商可能皆發行網路折價券,而享有網路折價券伴隨之差別取價、資訊學習與廣告效果等三項效益。2. 給定忠誠顧客人數與游移顧客人數為正相關時,即便發行網路折價券無須成本,但仍可能

因資訊學習效果的負面影響,使得兩廠商中僅有忠誠顧客較少的廠商發行網路折價券。3. 給定忠誠顧客人數與游移顧客人數為正相關時,即便發行網路折價券無須成本,但仍可能因資訊學習效果的負面影響,導致兩家廠商都不發行網路折價券。4. 當對手廠商利用不發行網路折價券作為將進行激烈價格折扣競爭的承諾時,廠商透過發行網路折價券獲得需求資訊可能反而降低獲利。5. 廣告效果的強烈程度不影響各狀況下忠誠顧客較多之廠商的期望利潤,但忠誠顧客較少之廠商的期望利潤會隨著廣告效果增強而提升。6. 當兩家廠商都發行網路折價券時,兩家廠商完全清楚自己所處的需求狀況。則網路折價券面額越高,各需求狀況中忠誠顧客較少之廠商打折的頻率

越低,但忠誠顧客較多之廠商打折的頻率越高。而網路折價券面額大小不影響各狀況下忠誠顧客較多之廠商的期望利潤,但忠誠顧客較少之廠商的期望利潤會隨著網路折價券面額的增加而減少。7. 網路折價券策略與價格折扣策略具有互補性,即發行網路折價券的廠商相較於未發行網路折價券的廠商,打折頻率較低且折扣深度較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