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大學 選課 時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賽程、直播線上看和比分戰績懶人包

明道大學 選課 時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ucinda Becke寫的 遠距學習You Got It!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雲水茶心──茶藝編創與人文解讀 - 第 9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她還抽出時間到漳州科技學院(原天福茶學院)學習了茶文化的基礎知識,通過系統的研習 ... 二○一五年七月、二○一八年七月她兩次前往臺灣明道大學、臺灣彰化茶道推廣中心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林淑珍、林宜玄所指導 陳志遠的 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導師心理資本與壓力調適方式之研究 (2020),提出明道大學 選課 時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技術型高中導師、心理資本、壓力調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經學研究所 蔡根祥所指導 黃淑菁的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經學、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成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明道大學 選課 時間的解答。

最後網站明道大學選課系統明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Scsc則補充:明道大學 充滿了多元發展的機會,此階段同步開放跨部選課,其帳號及密碼與校際選課系統相同。 ... 16 列 · 明道大學教務處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電話:04-8876-660 綜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明道大學 選課 時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遠距學習You Got It!

為了解決明道大學 選課 時間的問題,作者Lucinda Becke 這樣論述:

  本書為遠距學習者不可或缺的指南,範圍涵蓋了選擇合適的課程、妥善安排讀書進度、有智慧地得到家人與同事的體諒,並助你達到遠距學習的最大效益。   書中的方法不但實用、符合實際學習的需要,更教導你如何全面掌握遠距學習。從考慮報名、選課、學習過程、考試、完成論文報告、小組的研討合作,到求職、應徵,或是在職進修的職場需求,本書都提供了完備的細節指導,並有各式分析表格供你有系統地了解自身需求與弱點、突破學習瓶頸,讓你能透過自我分析,真正達到解決問題與個人進修的雙重目標,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讀完本書,你就是遠距學習的主人! 您將會學到:  *  選擇遠距學習前的自我建設  *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

的遠距課程  *  熟悉遠距教育的教學與學習方式  *  遠距課程與一般學習的比較  *  善用遠距課程來提升自己  *  編制合理的學費預算  *  時間的組織管理  *  壓力的排解  *  和指導老師保持良好溝通  *  取得家人與同事的支持  *  擬定學習策略  *  自我學習的課程評量分析  *  充滿說服力的寫作  *  財務管理  *  運用自如的學習技巧  *  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  完成課程後的何去何從  *  使未來職涯更上一層樓 作者簡介 Lucinda Becker   任職於瑞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英語學系、社會科學系,和管理學系

,是位專業的訓練師,設立開辦了許多實用的溝通課程,其中包括演說技巧。同時也是喬夫中心(Jove Centre)的顧問。 譯者簡介 林育珊   明道大學教學碩士。喜歡讀英文,說英文,看英文。平日以教英文為樂,著有《初級英檢閱讀模擬練習解析》。除了分享自己英文的教學心得外,現亦從事翻譯工作,希望與國內讀者共讀國外好書。 〈第一章〉緒論 1. 本書簡介  2. 遠距學習的心理建設 〈第二章〉遠距學習的事前評估與準備 1. 何謂「遠距學習」? 2. 釐清對「遠距學習」迷思 3. 自我檢測:我適合遠距學習嗎? 4. 自我評估:遠距學習的七大考量要素 5. 考量 (1):經濟考量 6. 考量 (2):職

涯發展的考量 7. 考量 (3):學術價值 8. 考量 (4):家庭生活 9. 本章重點提示 〈第三章〉遠距課程的各種授課與學習方式 1. 函授資料(hard copy packs) 2. 影音資料 3. 電視與廣播節目 4. 互動式光碟(CD-ROM) 5. 數位化學習(e-learning) 6. 面對面的教學 7. 一覽表:授課與學習方式的比較 8. 本章重點提示 〈第四章〉妥善經營課程 1. 準備工作:課程正式開始之前 2. 初期的壓力 3. 課程結構 4. 時間管理 5. 休息一下 6. 你的個人時間表 7. 〈10週計畫〉:範例 8. 〈10週計畫〉:規畫分析與要訣 9. 師生關係

& 各種教師角色 10. 要向哪一位教師尋求協助? 11. 與「講師」(lecturer)的關係 12. 與「導師」(tutor)的關係 13. 與「顧問」(mentor)的關係 14. 與「指導老師」(supervisor)的關係 15. 與「課程行政人員」的關係 16. 一覽表:在什麼情況下,該向什麼人求教? 17. 本章重點提示 〈第五章〉豐富你的學習經驗 1. 有效率地閱讀 2. 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 3. 一覽表:對不同的閱讀資料採取不同的閱讀策略 4. 摘錄重點 5. 範例與分析:摘錄重點 6. 建立知識間聯結 7. 管理日誌:閱讀日誌 & 研究日誌 8. 建立研究備忘錄(rese

arching tagging) 9. 範例與分析:研究備忘錄 10. 學習策略 11. 資源體系 & 支援性團體 12. 本章重點提示 〈第六章〉技能分析與學習評量 1. 培養你的技能基礎 2. 範例與分析:技能清單 3. 使用技能清單的正確態度 4. 技能培養的模式 5. 範例與分析:技能的培養 6. 必備技能 (1):有效規畫的能力 7. 必備技能 (2):完成作業的能力 8. 必備技能 (3):具說服力的寫作能力 9. 必備技能 (4):口頭報告的能力 10. 必備技能 (5):組織構想的能力 11. 必備技能 (6):有創意的解決問題 12. 學習評量 13. 學習評量的形式有哪些?

 14. 本章重點提示 〈第七章〉溝通的障礙 1. 和老師溝通 2. 電話溝通 3. 小組集會 4. 面授課程的討論活動 5. 正在發展中的學習技能 6. 如何降低距離感? 7. 利用科技溝通 8. 以其他語言溝通 9. 本章重點提示 〈第八章〉當你碰到問題時 1. 初步判斷:特殊性問題 & 一般性問題 2. 當你無法應付課程中的閱讀資料時 3. 當你認為數位學習缺乏效率時 4. 當你不滿意所得到的分數時 5. 老師所給的期限似乎不切實際 6. 當你覺得找資料很難時 7. 當你覺得課程內容與工作需求毫無相關時 8. 當你對面授課程和集訓課程不滿意時 9. 當你對自己的口頭報告並不滿意時 10.

當你不了解作業的說明時 11. 當你沒有把握自己能寫出一篇出色的論文時 12. 當你覺得要組織自己的想法很難時 13. 當你覺得時間不夠時 14. 當你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趕不上時 15. 當你覺得孤獨時 16. 當你覺得很難和課程輔導員配合時 17. 當你認為討論小組只是在浪費時間時 18. 當你不喜歡自己的課程時 19. 本章重點提示 〈第九章〉另一個新階段 1. 繼續進修 2. 全盤了解自己的現況 3. 決定課程 4. 利用你的資歷 5. 銜接課程 6. 評估技能發展狀況 7. 休息一下 8. 取得職務的晉升 9. 評估自己可轉移、可展現的技能 10. 在職場中推銷自己 11. 各種推

銷自己的方式 12. 撰寫履歷 13. 範例與分析:履歷表 14. 本章重點提示 1. 本書的學習目標   遠距課程所需要的,不只是掌握你的課程,還希望你能夠培養更廣泛的學習技巧與管理知能,包括時間的管理,各種的學習方法,以及將你的想法以有條理、合乎正規的方式組織表達的能力。這聽起來壓力很大,但是一旦你養成了這些技能,它們將對你目前、甚至未來的學習都有所助益。   你從課程中所學到的管理技巧,通常會比課堂上的任何一種正式授課,更讓你記憶深刻:一旦你開始面對這些挑戰,並且開始想辦法應付時,你會發現課程變得更簡單,也更容易掌控,而最後的成果也將更令人滿意。   本書正是為了幫助你,確認自己在學習

與管理上的需求,了解課程中所需的技能,進而利用學習的過程培養這些技能。在本書中,我們不僅檢視基本學習技能必經的階段,如整理參考書目,或寫出一篇很棒的文章,更將帶領你深度地探索,了解遠距教育中所涵蓋的每一個層面,並且隨時在你的學習過程中,陪伴你面對各種狀況。 2. 本書特色與用法   由於本書涵蓋範圍極廣,因此,在內容編排上,我們盡可能地以易讀性為首要考量。當你剛開始接觸課程時,你會發現,如果能夠徹底地讀完本書,對你即將所要面對的學習將有很大的助益;然而,隨著課程的進展,你可能需要其中特定的章節,來提醒自己如何面對學習中某些特殊狀況或問題。   因此,我們在每一章的開頭都列有「適用範圍」,主要就

是方便你找出所需要的相關章節;而我們在每一章的最後也歸納出「重點提示」,將該章的重點做一簡單的摘要說明。「遠距學習的課程」常以不同的名稱來吸引更多的學習者,例如,空中學園、視訊教學、網路教學、數位學習等;在本質上,它們所指的都是同一種課程。不管你所選修的課程名稱為何,只要它與一般坐在課堂中、由老師面對面授課的方式不同,那麼這本書所談的內容就與你有關。甚至你的學習只有一小部分與遠距教學的特質相關,本書仍然對你有所助益。   一般的大學課程,可能也包含了一小部分遠距學習的課程,也許是有關職場調查的課程,也或許是教授習慣將講義或補充資料上傳在網站上,需要學生自己去閱讀;另一方面,如果你選修的是技職類

的課程,你更會發現自己的時間被平均地分配在面對面的課堂上與遠距教學之間,而這樣的學習方式,可能會讓你不知所措,特別是在你對自己的課程結構毫無預期的準備下,但你可以利用本書來幫助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遠距學習機會也隨之增加,傳統面對面的授課方式,已經逐漸地改以電腦軟體或網路視訊,來提供學習者更多樣的學習內容,而這樣的潮流將持續發展。目前的發展對學習者來說,很可能會出現過度依賴課程設計者的問題,而這些設計者又往往認為,學習者在傳統刻板的授課方式中,應該會欣然地接受遠距教學的方式。  本書將針對這個狀況,提供實用的管理方法,讓你能夠輕鬆地掌握課程,以達到有效的學習,並避免陷入那

樣的困境當中。

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導師心理資本與壓力調適方式之研究

為了解決明道大學 選課 時間的問題,作者陳志遠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導師心理資本與壓力調適方式之差異情形,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導師心理資本之現況與差異情形;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導師壓力調適方式之現況與差異情形;進一步探討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導師不同心理資本與壓力調適方式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109學年度於臺北市技術型高中擔任導師為研究對象,自編「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導師心理資本與壓力調適方式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共發放問卷56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39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0%。將施測後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薛費法(Scheffé M

ethod)進行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其研究發現如下:一、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導師心理資本,其中以「樂觀」為最高,其次依序為「自我效能」、「復原力」,「希望」為最低。二、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導師壓力調適方式,其中以「延宕逃避」為最高,其次依序為「情緒調適」、「尋求協助」,「理性解決」為最低。三、臺北市技術型高中「11~15 年資」的導師其心理資本,顯著高於其他年資組別。四、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年資「5年以下導師」的壓力調適,顯著高於「6~10 年」與「16年以上」。五、臺北市技術型高中導師心理資本對整體壓力調適方式有顯著差異,其中「復原力」作用顯著高於「希望」。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明道大學 選課 時間的問題,作者黃淑菁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生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以經學為主)學習動機、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策略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成效之現況、相關情形,並且分析不同人口變項高中生在學習動機、策略及成效的差異。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學習成效正式問卷」作為資料蒐集之工具。研究對象為三所高雄市區普通高級中學之109學年度上學期高中生,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再以便利抽樣方式,製作google問卷,邀請高中生填寫問卷。總收回問卷數為479份,有效問卷數為474份。將調查所獲資料,應用統計軟體SPSS 22.0 for Windows,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以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歸納本研究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結論:一、高中生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動機屬中等程度,以「學習的控制信念」程度最高、「外在目的」程度最低。二、高中生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策略屬中等程度,以「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程度最高、「自我計畫與努力實踐」程度最低。三、高中生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成效屬中等程度,以「認知學習方面」程度最高、「情意學習方面」程度最低。四、女性、一年級、有閱讀教材經驗、自認個人國文成就表現優良之高中生,在整體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動機上普遍程度較高。五、女性、一年級、有閱讀教材經驗、自認個人國文成就表現優良之高中生,在整體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

策略上普遍程度較高。六、女性、有閱讀教材經驗、自認個人國文成就表現優良之高中生,在整體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成效上普遍程度較高。七、高中生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成效間彼此呈現正相關。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具體建議,供國文教師及後續相關研究參考。